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性危險有哪些

生物性危險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0-02 23:46:55

『壹』 物理性危害、化學性危害和生物性危害分別指什麼

物理性危害與化學性、生物性的區別
物理性危害指高溫、低溫、高濕、高氣壓、低氣壓、雜訊、振動、電磁輻射、放射性輻射等物理因素對人員、設施和環境造成的危害。
物理性危害更多的是通過物理性質的危害,比如粉塵的污染,是粉塵阻塞了肺,雜訊污染,則是大分貝對耳膜造成的傷害,如此的等等,化學傷害就主要是化學腐蝕,生物性的則是通過生物對生物的破壞,例如病毒,細菌等

『貳』 常見的生物性有害因素有哪些

生物性有害因素主要有病原微生物、寄生蟲等。

『叄』 生物性危害的危害等級

生物性危害的等級大多以美國的疾病管制中心(CDC)所規范的四等級為主:
第一級:對於人及動物的危害較輕且對於環境的危害為輕微的,主要措施是接觸時要戴上手套,接觸後要洗手以及清洗接觸過的桌面及器皿等。列於此等級的有枯草桿菌、大腸桿菌、水痘等。
第二級:對於人及動物的危害為中等,對於環境的危害為輕微的。列於此等級的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流行性感冒、萊姆病、HIV、沙門氏桿菌等等之病原體。
第三級:對於人及動物的危害為高度的,對於環境的危害為輕度的。列於此等級的有炭疽熱、瘋牛病、SARS、西尼羅河腦炎、天花、結核菌、黃熱病等等之病原體。
第四級:對於人及動物的危害為最高的,對於環境的危害為最高的。列於此等級的有伊波拉出血熱、登革熱、漢他出血熱、拉薩熱等出血熱疾病的病毒。要處理這個等級的生物性危害物質,需要有間合乎第四級標準的實驗室(BSL4或P4)來進行,這類實驗室要有極嚴格的門禁管制,且必定為負壓隔離,以避免破損時外漏。工作人員與待處理物品必需要做到隔離(如將物品放在負壓的手套箱內或是工作人員穿著完整且獨立供氣的隔離衣)。
另外日本細菌協會訂定了三等級的實驗室及規范:
第一級病原體:
一般微生物學實驗室用,不需特別隔離。
不管制一般訪客的進出。
第二級病原體:
一般的病原性微生物實驗室使用。
運作時管制一般訪客進出。
第三級病原體:
使用雙重門且空調系統與外界隔離。
牆壁、天井、工作台等表面要洗凈且消毒。
實驗室的空氣需以高性能的過濾設備(如HEPA)及紫外線殺菌後才可排出。
需要使用負壓隔離的實驗室。
嚴格限制列冊的工作人員才可依標准程序進出。

『肆』 食物的生物源性危害有哪些

(1)細菌及其毒素:動物性食品容易被細菌及其毒素污染,其中畜肉類及其製品居首位,其次為禽肉、魚、乳、蛋類。糧谷類食物如剩飯、米糕、米粉等則容易被金黃色葡萄球菌、蠟樣芽孢桿菌等污染。可以導致消費者食物中毒的有害微生物主要為沙門氏菌、空腸彎麴菌、出血性大腸桿菌等。2011年德國爆發的腸出血性大腸埃希氏菌0104:H4感染,即屬於細菌性危害。
(2)真菌及毒素:真菌又稱黴菌,可形成各種微小的孢子,很容易污染食品,造成食品的腐敗變質。而且有些黴菌如麴黴菌屬、青黴菌屬和鐮刀菌屬的真菌還會產生毒素,造成人畜中毒。像黃麴黴毒素主要污染花生、玉米和棉籽油等,它可誘發肝癌和身體其他部位的腫瘤;嘔吐毒素污染小麥後可使人發生醉谷病;玉米赤霉希酮主要污染玉米,它具有生殖發育毒性。
(3)病毒:病毒是由核酸與蛋白質構成的非細胞形態的寄生生命體,常見的易導致食品安全問題的病毒有甲型肝炎病毒和未分型肝炎病毒、輪狀病毒、諾若病毒等。1987年上海甲肝爆發就是由於人吃了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的毛蚶造成的。2012年年底,諾若病毒席捲英國,一周內就有近7萬人感染。
(4)寄生蟲病:常見的有原生動物(如溶組織阿米巴、鞭毛蟲等)和絛蟲(生物絛蟲或某些吸蟲、線蟲等)造成的危害。像老百姓平常說的「米豬肉」,又稱「豆豬肉」,就是豬感染了絛蟲造成的。2006年北京市場消費者因食用福壽螺導致管圓線蟲感染即為典型的寄生蟲病。
(5)昆蟲:包括蠅類、蟑螂和蟎類等造成的危害。
(6)有毒動物:在我國主要是河豚魚,河豚魚味道鮮美,但由於其含有劇毒,民間有「拚死吃河豚」的說法,可見食用河豚魚要冒「生命危險」。
(7)有毒植物:主要包括毒蕈,俗稱「毒蘑菇」,您可千萬別以為吃了毒蘑菇只是嘔吐,有的蘑菇含有劇毒,甚至會致死。其他的還有發芽的土豆、未煮熟的四季豆、有毒蜂蜜和白果等。

『伍』 生物危害的種類有哪些

生物危害是指一個或其中部分具有直接或潛在危害的傳染因子,通過直接傳染或者破壞周圍環境間接危害人,動物以及植物的正常發育過程。根據導致危害的微生物的類別,可以將生物危害分為細菌危害、病毒危害、真菌危害和寄生蟲危害。
生物因子對個體和群體的危害程度是不同的。生物輕度危害(低個體危害,低群體危害)不會導致健康工作者和動物致病;生物中度危害(中等個體危害,有限群體危害)能引起人或動物發病,但一般情況下對健康工作者、群體、家畜或環境不會引起嚴重危害;生物高度危害( 高個體危害,低群體危害)能引起人或動物嚴重疾病,或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生物高重度危害(高個體危害,高群體危害)能引起人或動物非常嚴重的疾病,一般不能治癒,容易直接、間接或因偶然接觸在人與人,或動物與人,或人與動物,或動物與 動物之間傳播的病原體。

『陸』 什麼是生物性危害

生物性危害(Biological hazard或Biohazard)指的是生物的物質會對人類及環境有危害者。這些物質包括但不限於動物、植物、微生物、病毒等的組織切片、液體、固體、氣體等。

具有生物性危害的物質,有一個國際通用的圖樣表示之。

該詞及其符號通常用作警告,提醒可能接觸到生物性危害物質的人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

『柒』 常見的生物性有害因素有哪些

生物因素是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生產原料和生產環境中存在的對職業人群健康有害的致病微生物、寄生蟲、動植物、昆蟲等及其所產生的生物活性物質統稱為生物性有害因素。例如,附著於動物皮毛上的炭疽桿菌、布氏桿菌,某些動植物產生的刺激性、毒性或變態反應性生物活性物質,以及禽畜血吸蟲尾蚴等。職業性有害生物因素主要指病原微生物和致病寄生蟲,如布氏桿菌、炭疽桿菌、森林腦炎病毒等。根據《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化學有害因素》( GBZ 2.1-2007)的規定,工作場所空氣中白僵蠶孢子與枯草桿菌蛋白酶的容許濃度見表1。
有害因素作業

常見的生物性有害因素作業主要見於病原微生物實驗研究、醫療衛生技術服務、生物高科技產業、動物飼養與屠宰以及植物種植等相關行業。
(一)病原微生物實驗室
從事與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樣本有關的研究、教學、檢測、診斷等活動的實驗室工作人員可能因接觸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而引起相應的健康損害。
(二)醫療衛生行業
從事醫療衛生技術服務的工作人員可能因接觸致病性微生物而引起相應的健康損害。
(三)生物高科技產業
以DNA重組技術為代表的現代生物技術操作對象主要是活性有機體,在生產操作過程中工作人員可經常接觸致病性微生物或非致病性微生物或其有毒有害的代謝產物,有可能對其健康產生危害。
(四)動物相關行業
從事畜牧業、動物飼養、動物屠宰等動物相關行業的作業人員存在感染動物性傳染病的風險。
(五)植物相關行業
農業生產人員可能因接觸有機粉塵導致農民肺;菇類栽培、採摘工作的人員可因吸入大量真菌孢子而誘發蘑菇肺;從事稻田作業的人員會發生各種皮膚疾患;在森林地區的作業活動中可接觸森林腦炎病毒等。
生物性有害因素的危害
生物性有害因素對職業人群的損害,除引起法定職業病,如炭疽、布氏桿菌病和森林腦炎外,也是構成哮喘、外源性過敏性肺泡炎和職業性皮膚病等法定職業病的致病因素之一。生物性有害因素還可導致鼠疫、口蹄疫和礦工鉤蟲病等,以及因接觸各種生物性毒素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捌』 危險源類別是怎麼分類的

物理性危險、化學性危險、生物性危險、心理性危害、行為性危害等。

1、物理性危險

物理性危害主要指的是食品加工過程中機械操作帶來的雜質,可能造成一定的危害,包括金屬、機械碎屑、玻璃、首飾、碎石子、骨頭碎片等。危害因素包括雜訊危害(如機械性雜訊、電磁性雜訊、流體動力性雜訊、其他雜訊);振動危害(如機械性振動、電磁性振動、流體動力性振動、其他振動)等。

2、化學性危險

化學性危險指的是在進行化學作業時產生的化學廢物,且對人體有極大的傷害。化學性廢物指具有毒性、腐蝕性、易燃易爆性廢棄化學物品。

3、生物性危險

生物性危險是指一些生物對人類造成危害,包括致病微生物(細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傳染病媒介物,致害動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險,危害因索等。

4、心理性危害

心理問題不同於生理疾病,它是由人內在精神因素准確的說是大腦中樞神經控制系統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會間接的改變人的性格、世界觀及情緒等。心理性危害如果不能及時治療,可能對人影響很大,甚至自殺。

5、行為性危害

行為(Action / Behavior)行為是指人們一切有目的的活動,它是由一系列簡單動作構成的,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一切動作的統稱,這些行為可能給身體造成危害。

『玖』 簡答化學物質的生物危險有哪些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危險化學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蝕、爆炸、燃燒、助燃等性質,對人體、設施、環境具有危害的劇毒化學品和其他化學品。
理化危險
1.1爆炸物
爆炸物分類、警示標簽和警示性說明見GB20576。
爆炸物質(或混合物)是這樣一種固態或液態物質(或物質的混合物),其本身能夠通過化學反應產生氣體,而產生氣體的溫度、壓力和速度能對周圍環境造成破壞。其中也包括發火物質,即便它們不放出氣體。
發火物質(或發火混合物)是這樣一種物質或物質的混合物,它旨在通過非爆炸自主放熱化學反應產生的熱、光、聲、氣體、煙或所有這些的組合來產生效應。
爆炸性物品是含有一種或多種爆炸性物質或混合物的物品。
煙火物品是包含一種或多種發火物質或混合物的物品。
爆炸物種類包括:
a)爆炸性物質和混合物;
b)爆炸性物品,但不包括下述裝置:其中所含爆炸性物質或混合物由於其數量或特性,在意外或偶然點燃或引爆後,不會由於迸射、發火、冒煙或巨響而在裝置之處產生任何效應。
c)在a)和b)中未提及的為產生實際爆炸或煙火效應而製造的物質、混合物和物品。
1.2易燃氣體
易燃氣體分類、警示標簽和警示性說明見GB20577。
易燃氣體是在20℃和101.3kPa標准壓力下,與空氣有易燃范圍的氣體。
1.3易燃氣溶膠
易燃氣溶膠分類、警示標簽和警示性說明見GB20578。
氣溶膠是指氣溶膠噴霧罐,系任何不可重新灌裝的容器,該容器由金屬、玻璃或塑料製成,內裝強制壓縮、液化或溶解的氣體,包含或不包含液體、膏劑或粉末,配有釋放裝置,可使所裝物質噴射出來,形成在氣體中懸浮的固態或液態微粒或形成泡沫、膏劑或粉末或處於液態或氣態。
1.4氧化性氣體
氧化性氣體分類、警示標簽和警示性說明見GB20579。
氧化性氣體是一般通過提供氧氣,比空氣更能導致或促使其他物質燃燒的任何氣體。
1.5壓力下氣體
壓力下氣體分類、警示標簽和警示性說明見GB20580。
壓力下氣體是指高壓氣體在壓力等於或大於200kPa(表壓)下裝入貯器的氣體,或是液化氣體或冷凍液化氣體。
壓力下氣體包括壓縮氣體、液化氣體、溶解液體、冷凍液化氣體。
1.6易燃液體
易燃液體分類、警示標簽和警示性說明見GB20581。
易燃液體是指閃點不高於93℃的液體。
1.7易燃固體
易燃固體分類、警示標簽和警示性說明見GB20582。
易燃固體是容易燃燒或通過摩擦可能引燃或助燃的固體。
易於燃燒的固體為粉狀、顆粒狀或糊狀物質,它們在與燃燒著的火柴等火源短暫接觸即可點燃和火焰迅速蔓延的情況下,都非常危險。
1.8自反應物質或混合物
自反應物質分類、警示標簽和警示性說明見GB20583。
1.8.1自反應物質或混合物是即便沒有氧(空氣)也容易發生激烈放熱分解的熱不穩定液態或固態物質或者混合物。本定義不包括根據統一分類制度分類為爆炸物、有機過氧化物或氧化物質的物質和混合物。
1.8.2自反應物質或混合物如果在實驗室試驗中其組分容易起爆、迅速爆燃或在封閉條件下加熱時顯示劇烈效應,應視為具有爆炸性質。
1.9自燃液體
自燃液體分類、警示標簽和警示性說明見GB20585。
自燃液體是即使數量小也能在與空氣接觸後5min之內引燃的液體。
1.10自燃固體
自燃固體分類、警示標簽和警示性說明見GB20586。
自燃固體是即使數量小也能在與空氣接觸後5min之內引燃的固體。
1.11自熱物質和混合物
自熱物質分類、警示標簽和警示性說明見GB20584。
自熱物質是發火液體或固體以外,與空氣反應不需要能源供應就能夠自己發熱的固體或液體物質或混合物;這類物質或混合物與發火液體或固體不同,因為這類物質只有數量很大(公斤級)並經過長時間(幾小時或幾天)才會燃燒。
註:物質或混合物的自熱導致自發燃燒是由於物質或混合物與氧氣(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並且所產生的熱沒有足夠迅速地傳導到外界而引起的。當熱產生的速度超過熱損耗的速度而達到自燃溫度時,自燃便會發生。
1.12遇水放出易燃氣體的物質或混合物
遇水放出易燃氣體的物質分類、警示標簽和警示性說明見GB20587。
遇水放出易燃氣體的物質或混合物是通過與水作用,容易具有自燃性或放出危險數量的易燃氣體的固態或液態物質或混合物。
1.13氧化性液體
氧化性液體分類、警示標簽和警示性說明見GB20589。
氣體性液體是本身未必燃燒,但通常因放出氧氣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質燃燒的液體。
1.14氧化性固體
氧化性固體分類、警示標簽和警示性說明見GB20590。
氧化性固體是本身未必燃燒,但通常因放出氧氣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質燃燒的固體。
1.15有機過氧化物
有機過氧化物分類、警示標簽和警示性說明見GB20591。
1.15.1有機過氧化物是含有二價-0-0-結構的液態或固態有機物質,可以看作是一個或兩個氫原子被有機基替代的過氧化氫衍生物。該術語也包括有機過氧化物配方(混合物)。有機過氧化物是熱不穩定物質或混合物,容易放熱自加速分解。另外,它們可能具有下列一種或幾種性質:
a)易於爆炸分解;
b)迅速燃燒;
c)對撞擊或摩擦敏感;
d)與其他物質發生危險反應。
1.15.2如果有機過氧化物在實驗室試驗中,在封閉條件下加熱時組分容易爆炸、迅速爆燃或表現出劇烈效應,則可認為它具有爆炸性質。
1.16金屬腐蝕劑
金屬腐蝕物分類、警示標簽和警示性說明見GB20588。
腐蝕金屬的物質或混合物是通過化學作用顯著損壞或毀壞金屬的物質或混合物。

健康危險
2.1急性毒性
急性毒性分類、警示標簽和警示性說明見GB20592。
急性毒性是指在單劑量或在24h內多劑量口服或皮膚接觸一種物質,或吸入接觸4h之後出現的有害效應。
2.2皮膚腐蝕/刺激
皮膚腐蝕/刺激分類、警示標簽和警示性說明見GB20593。
皮膚腐蝕是對皮膚造成不可逆損傷;即施用試驗物質達到4h後,可觀察到表皮和真皮壞死。
腐蝕反應的特徵是潰瘍、出血、有血的結痂,而且在觀察期14d結束時,皮膚、完全脫發區域和結痂處由於漂白而褪色。應考慮通過組織病理學來評估可疑的病變。
皮膚刺激是施用試驗物質達到4h後對皮膚造成可逆損傷。
2.3嚴重眼損傷/眼刺激
嚴重眼損傷/眼刺激性分類、警示標簽和警示性說明見GB20594。
嚴重眼損傷是在眼前部表面施加試驗物質之後,對眼部造成在施用21d內並不完全可逆的組織損傷,或嚴重的視覺物質衰退。
眼刺激是在眼前部表面施加試驗物質之後,在眼部產生在施用21d內完全可逆的變化。
2.4呼吸或皮膚過敏
呼吸或皮膚過敏分類、警示標簽和警示性說明見GB20595。
2.4.1呼吸過敏物是吸入後會導致氣管超過敏反應的物質。皮膚過敏物是皮膚接觸後會導致過敏反應的物質。
2.4.2過敏包括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某人因接觸某種變應原而引起特定免疫記憶。第二階段是引發,即某一致敏個人因接觸某種變應原而產生細胞介導或抗體介導的過敏反應。
2.4.3就呼吸過敏而言,隨後為引發階段的誘發,其形態與皮膚過敏相同。對於皮膚過敏,需有一個讓免疫系統能學會作出反應的誘發階段;此後,可出現臨床症狀,這里的接觸就足以引發可見的皮膚反應(引發階段)。因此,預測性的試驗通常取這種形態,其中有一個誘發階段,對該階段的反應則通過標準的引發階段加以計量,典型做法是使用斑貼試驗。直接計量誘發反應的局部淋巴結試驗則是例外做法。人體皮膚過敏的證據通常通過診斷性斑貼試驗加以評估。
2.4.4就皮膚過敏和呼吸過敏而言,對於誘發所需的數值一般低於引發所需數值。
2.5生殖細胞致突變性
生殖細胞突變性分類、警示標簽和警示性說明見GB20596。
本危險類別涉及的主要是可能導致人類生殖細胞發生可傳播給後代的突變的化學品。但是,在本危險類別內對物質和混合物進行分類時,也要考慮活體外致突變性/生殖毒性試驗和哺乳動物活體內體細胞中的致突變性/生毒性試驗。
2.6致癌性
致癌性分類、警示標簽和警示性說明見GB20597。
致癌物一詞是指可導致癌症或增加癌症發生率的化學物質或化學物質混合物。在實施良好的動物實驗性研究中誘發良性和惡性腫瘤的物質也被認為是假定的或可疑的人類致癌物,除非有確鑿證據顯示該腫瘤形成機制與人類無關。
2.7生殖毒性
生殖毒性分類、警示標簽和警示性說明見GB20598。
2.8特異性靶器官系統毒性——一次接觸
特異性靶器官系統毒性一次接觸分類、警示標簽和警示性說明見GB20599。
2.9特異性靶器官系統毒性——反復接觸
特異性靶器官系統毒性反復接觸分類、警示標簽和警示性說明見GB20601。
2.10吸入危險
註:本危險性我國還未轉化成為國家標准。
2.10.1本條款的目的是對可能對人類造成吸入毒性危險的物質或混合物進行分類。
2.10.2「吸入」指液態或固態化學品通過口腔或鼻腔直接進入或者因嘔吐間接進入氣管和下呼吸系統。
2.10.3吸入毒性包括化學性肺炎、不同程度的肺損傷或吸入後死亡等嚴重急性效應。

環境危險
3.1危害水生環境
對水環境的危害分類、警示標簽和警示性說明見GB20602。
3.1.1急性水生毒性是指物質對短期接觸它的生物體造成傷害的固有性質。
3.1.2慢性水生毒性是指物質在與生物體生命周期相關的接觸期間對水生生物產生有害影響的潛在性質或實際性質。
感覺這樣的提問是沒有意義的
還是自己找下資料吧

『拾』 生物性危害包括哪些

生物性的危害主要包括一些生物病毒的污染還有外來生物入侵,這兩個危害如果控制不住的話一般來說是非常嚴重的。

閱讀全文

與生物性危險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