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叫什麼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2-10-03 01:58:51

A.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識點

本章概念較多,比較記憶。整理下思路,牢記概念,解決實際問題。

第二章 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傳入神經(有神經節)→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還包括肌肉和腺體)

神經纖維上 雙向傳導 靜息時外正內負

靜息電位 → 刺激 → 動作電位→ 電位差→局部電流

2、興奮傳導

神經元之間(突觸傳導) 單向傳導

突觸小泡(遞質)→ 突觸前膜→突觸間隙→ 突觸後膜(有受體)→產生興奮或抑制

3、人體的神經中樞:

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水平衡調節中樞、生物的節律行為

腦干:呼吸中樞

小腦:維持身體平衡的作用

大腦:調節機體活動的最高級中樞

脊髓:調節機體活動的低級中樞

4、大腦的高級功能:除了對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機體的反射活動外,還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高級功能。

大腦S區受損會得運動性失語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聽懂別人說話、但自己不會講話

5、激素調節: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進行調節

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內容,體液調節還有CO2的調節

6、人體正常血糖濃度;0.8—1.2g/L

低於0.8 g/L:低血糖症高於1.2 g/L;高血糖症、嚴重時出現糖尿病。

7、人體血糖的三個來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質的轉化

三個去處: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轉化成脂肪蛋白質等

8、血糖平衡的調節

比較項目

神經調節

體液調節

作用途徑

反射弧

體液運輸

反應速度

迅速

較緩慢

作用范圍

准確、比較局限

較廣泛

作用時間

短暫

比較長

12、水鹽平衡調節(見課本)

13、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系:

①:不少內分泌腺直接或間接地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

②:內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

例如:甲狀腺激素成年人分泌過多:甲亢過少;甲狀腺腫大(大脖子病)

嬰兒時期分泌過少:呆小症

14、免疫系統的組成(見書中框圖)

15、免疫

非特異性免疫(先天免疫)

第一道防線:皮膚、粘膜等

第二道防線:體液中殺菌物質(溶菌酶)、吞噬細胞

特異性免疫(獲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線: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

在特異性免疫中發揮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細胞

16、免疫系統的功能:防衛功能、監控和清除功能

17、抗原:能夠引起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的物質(如:細菌、病毒、人體中壞死、變異的細胞、組織)有三個特點:大分子性,異物性,特異性。

抗體:專門抗擊抗原的蛋白質

18、免疫分為;體液免疫(主要是B細胞起作用)、細胞免疫(主要是T細胞起作用)

19、體液免疫過程:(抗原沒有進入細胞)看書中圖

20、細胞免疫(抗原進入細胞)看書中圖

效應T細胞作用:使靶細胞裂解,抗原暴露

暴露的抗原會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

過敏反應:再次接受過敏原

21、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類風濕、系統性紅斑狼瘡

免疫缺陷病 : 艾滋病,先天性胸腺缺失等。

22、過敏反應的特點:發作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一般不會破壞組織細胞,

也不會引起組織嚴重損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和遺傳傾向。 (注意:過敏一定是人類第二次接觸到該過敏原)

B.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 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第一節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

在中樞神經系統參與下,動物體內或人體內對外環境變化作出的規律性應答,才叫做反射。所以第一個不是反射(生物上)。離體應該有神經吧

C. 高中生物必修3知識點框圖(有知識骨架就行別太多了)

高中生物必修三總結
第一章: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1、體液:體內含有的大量以水為基礎的物體。
細胞內液(2/3)
體液 細胞外液(1/3):包括:血漿、淋巴、組織液等
2、體液之間關系:
血漿

細胞內液 組織液 淋巴
3、內環境: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
內環境作用: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4、組織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
別在於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含量較少
5、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滲透壓、酸鹼度、溫度。
6、血漿中酸鹼度:7.35---7.45
調節的試劑:緩沖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體細胞外液正常的滲透壓:770kPa、正常的溫度:37度
8、穩態: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
環境的相對穩定的狀態。
內環境穩態指的是內環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於動態平衡中
9、穩態的調節:神經 體液 免疫共同調節
內環境穩態的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第二章;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傳入神經(有神經節)→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還包括肌肉和腺體)
神經纖維上 雙向傳導 靜息時外正內負
靜息電位 → 刺激 → 動作電位→ 電位差→局部電流
2、興奮傳導
神經元之間(突觸傳導) 單向傳導
突觸小泡(遞質)→ 突觸前膜→突觸間隙→ 突觸後膜(有受體)→產生興奮或抑制
3、人體的神經中樞:
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水平衡調節中樞、生物的節律行為
腦干:呼吸中樞
小腦:維持身體平衡的作用
大腦:調節機體活動的最高級中樞
脊髓:調節機體活動的低級中樞
4、大腦的高級功能:除了對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機體的反射活動外,還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高級功能。
大腦S區受損會得運動性失語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聽懂別人說話、但自己不會講話
5、激素調節: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進行調節
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內容,體液調節還有CO2的調節
6、人體正常血糖濃度;0.8—1.2g/L
低於0.8 g/L:低血糖症 高於1.2 g/L;高血糖症、嚴重時出現糖尿病。
7、人體血糖的三個來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質的轉化
三個去處: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轉化成脂肪蛋白質等
8、血糖平衡的調節
血糖濃度升高

胰島素 胰高血糖素
(胰島B細胞分泌) (胰島A細胞分泌)

血糖濃度降低
9、體溫調節
寒冷刺激 下丘腦 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 垂體→促甲狀腺激素
甲狀腺 甲狀腺激素 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
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又會反過來抑制下丘腦和垂體的作用,這就是反饋調節。
人體寒冷時機體也會發生變化;全身發抖(骨骼肌手縮)、起雞皮疙的(毛細血管收縮)
10、激素調節的特點:微量和高效、通過體液運輸(人體各個部位)、作用於靶器官或靶細胞
11、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區別
比較項目神經調節體液調節
作用途徑反射弧體液運輸
反應速度迅速較緩慢
作用范圍准確、比較局限較廣泛
作用時間短暫比較長
12、水鹽平衡調節
飲水不足
失水過多
食物過咸

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
(-) ↓(+) (-)
下丘腦中的滲透壓感受器

垂體

↓ 抗利尿激素
↓(+)
腎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 ↓(-)
尿量減少
13、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系:
①:不少內分泌腺直接或間接地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
②:內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
例如:甲狀腺激素成年人分泌過多:甲亢過少;甲狀腺腫大(大脖子病)
嬰兒時期分泌過少:呆小症
免疫器官(如:扁桃體、淋巴結、骨髓、胸腺、脾等)
吞噬細胞
14、免疫系統的組成 免疫細胞 T細胞(在胸腺中成熟)
淋巴細胞
B細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質(如:抗體)
第一道防線:皮膚、粘膜等
非特異性免疫(先天免疫)第二道防線:體液中殺菌物質(溶菌酶)、吞噬細胞
15、免疫
特異性免疫(獲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線: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
在特異性免疫中發揮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細胞
16、免疫系統的功能:防衛功能、監控和清除功能
17、抗原:能夠引起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的物質(如:細菌、病毒、人體中壞死、變異的細胞、組織)
抗體:專門抗擊抗原的蛋白質
18、免疫分為;體液免疫(主要是B細胞起作用)、細胞免疫(主要是T細胞起作用)
19、體液免疫過程:(抗原沒有進入細胞)
漿細胞 抗體
抗原 吞噬細胞 T細胞 B細胞
記憶B細胞
記憶B細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對這種抗原的記憶,當再接觸這種抗原時,能迅速增殖和分化,產生漿細胞從而產生抗體。
抗體與抗原結合產生細胞集團或沉澱,最後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
20、細胞免疫(抗原進入細胞)
記憶T細胞
侵入細胞的抗原 T細胞
效應T細胞
效應T細胞作用:使靶細胞裂解,抗原暴露
暴露的抗原會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
過敏反應:再次接受過敏原

21、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類風濕、系統性紅斑狼瘡

免疫缺陷病:艾滋病
22、過敏反應的特點:發作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一般不會破壞組織細胞,
也不會引起組織嚴重損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和遺傳傾向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調節
1、在胚芽鞘中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向光彎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產生生長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彎麴生長原因:
①:橫向運輸(只發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單側光刺激下生長素由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運輸
②:縱向運輸(極性運輸):從形態學上端運到下端,不能倒運
③:胚芽鞘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含量多於向光一側(生長素多生長的快,生長素少生長的慢),因而引起兩側的生長不均勻,從而造成向光彎曲。
3、植物激素: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
植物生長調節劑:人工合成的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調節作用的化學物質
4、色氨酸經過一系列反應可轉變成生長素
在植物體中生長素的產生部位:幼嫩的芽、葉和發育中的種子
生長素的分布:植物體的各個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對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分
5、植物體各個器官對生長素的忍受能力不同:莖 > 芽 > 根
6、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兩重性,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芽也能抑制發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在一般情況下: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7、生長素的應用:
無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未授粉),用適宜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塗抹柱頭
頂端優勢:頂端產生的生長素大量運輸給側芽抑制側芽的生長
去除頂端優勢就是去除頂芽
用低濃度生長素浸泡扦插的枝條下部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
8、赤黴素 合成部位:未成熟的種子、幼根、幼葉
主要作用:促進細胞伸長,從而促進植株增高;促進種子萌發、果實的成熟。
脫落酸 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葉片
分布:將要脫落的組織和器官中含量較多
主要作用:抑制細胞的分裂,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
細胞分裂素 合成部位:根尖
主要作用:促進細胞的分裂
乙烯 合成部位:植物體各個部位
主要作用:促進果實的成熟

第四章 種群和群落
種群密度(最基本的數量特徵)
出生率、死亡率
遷入率、遷出率
1、種群特徵 增長型

年齡組成 穩定型

衰退型
性別比例
2、種群密度的測量方法:樣方法(植物和運動能力較弱的動物)、標志重捕法(運動能力強的動物)
3:種群:一定區域內同種生物所有個體的總稱
群落:一定區域內的所有生物
生態系統:一定區域內的所有生物與無機環境
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
4、種群的數量變化曲線:
① 「 J」型增長曲線
條件: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
②「 S」型增長曲線
條件:資源和空間都是有限的
5、K值(環境容納量):在環境條件不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的最大數量
6、豐富度: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
互利共生(如圖甲):根瘤菌、大腸桿菌等
捕食(如圖乙)
7、種間關系 競爭(如圖丙):不同種生物爭奪食物和空間(如羊和牛)
強者越來越強弱者越來越弱
寄生:蛔蟲,絛蟲、 虱子 蚤

植物與光照強度有關
垂直結構 動物與食物和棲息地有關
8、群落的空間結構:
水平結構
9、演替: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它繁殖體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於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
第五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無機環境)

生產者:自養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
生態系統的
組成成分 消費者:絕大多數動物,除營腐生的動物
1、結構
分解者:能將動植物屍體或糞便為食的生物
(細菌、真菌、腐生生物)

食物鏈和食物網(營養結構):
食物鏈中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其起點:生產者植物
(第一營養級:生產者 初級消費者:植食性動物)
2、生態系統的功能: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
3、生態系統總能量來源:生產者固定太陽能的總量
生態系統某一營養級(營養級≥2)
能量來源:上一營養級
能量去處: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傳給下一營養級
4、能量流動的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傳遞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
①: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
6、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之間的異同
不同點:在物質循環中,物質是被循環利用的;能量在流經各個營養級時,是逐級遞減的,而且是單向流動的,而不是循環流動
聯系: ①兩者同時進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的固定、儲存、轉移、釋放,都離不開物質的合成和分解等過程
③物質作為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著食物鏈(網)流動;能量作為動力,使物質能夠不斷地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循環往返
7、生態系統中的信息種類:物理信息、化學信息、行為信息(孔雀開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
8、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①: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傳遞;生物種群的繁衍,也離不
信息的傳遞
②:信息還能夠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信息傳遞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①提高農產品和畜產品的產量
②對有害動物進行控制
9、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
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而且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抵抗力穩定性: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並使自身的結構和功能保持原狀的
10、生態系統 能力
的穩定性 恢復力穩定性:生態系統在受到外界干擾因素的破壞後恢復到原狀的能力
一般來說,生態系統中的組分越多,食物網越復雜,其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抵抗力穩定性越高,恢復力穩定性越差
11、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方法:
①控制對生態系統干擾的程度,對生態系統的利用應該適度,不應超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②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系統,應實施相應的物質、能量投入,保證生態系統的內部結構和功能的協調
12、生態環境問題是全球性的問題
13、生物多樣性:生物圈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
潛在價值:目前人類不清楚的價值
14、生物多樣 間接價值:對生態系統起重要調節作用的價值(生態功能)
性的價值 直接價值:對人類有食用、葯用和工業原料等使用意義,以及有旅遊觀賞、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作等非實用意義的
15、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就地保護(自然保護區)、易地保護(動物園)

D. 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見知識點歸納

高中生物的必修三里有很多考試常見的知識點,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見知識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見知識點1

第一章: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1.內環境:由細胞外液(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構成的液體環境。

2.高等的多細胞動物,它們的體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3.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主要是:滲透壓、酸鹼度和溫度。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

4.穩態: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內環境穩定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5.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路是機體維持穩態主要調節機制。

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見知識點2

第二章: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6. (多細胞)動物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部分組成。

7.興奮:指動物體或人體內的某些組織(如神經組織)或細胞感受外界刺激後,由相對靜止狀態變為顯著活躍狀態的過程。

8.靜息電位:外正內負;興奮部位的電位:外負內正。

9.神經沖動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雙向的。

10.由於神經遞質只存在於突觸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然後作用於突觸後膜上,因此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只能是單向的。

11.調節人和高等動物生理活動的高級中樞是大腦皮層。

12.激素調節: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進行調節。

13.在一個系統中,系統本身工作的效果,反過來又作為信息調節該系統的工作,這種調節方式叫作反饋調節。分為正反饋調節和負反饋調節。

14.激素調節的特點:微量和高效;通過體液運輸;作用於靶器官、靶細胞。相關激素間具有協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5.體液調節:激素等化學物質(除激素以外,還有其他調節因子,如CO2等),通過體液傳送的方式對生命活動進行調節。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內容。

16.單細胞動物和一些多細胞低等動物只有體液調節。

17.動物體的各項生命活動常常同時受神經和體液的調節,但神經調節仍處於主導地位。

18.免疫系統的組成: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吞噬細胞和淋巴細胞)和免疫活性物質(抗體、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19.免疫系統的功能:防衛、監控和清除。

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見知識點3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調節

20.向光性實驗發現: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彎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側生長素分布少,生長的慢,背光的一側生長素分布多,生長的快。

21.植物激素: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

22.極性運輸:生長素只能從形態學上端運輸到形態學下端,而不能反過來運輸。

23.生長素的作用表現出兩重性: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芽,也能抑制發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說,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24.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在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上程序性表達的結果。

25.在沒有受粉的雌蕊柱頭上塗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子果實。

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見知識點4

第四章:種群和群落

26.種群密度:種群在單位空間內的個體數。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徵。

27.種群的特徵包括: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和遷出率、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

28.調查種群密度的 方法 :樣方法、標志重捕法、抽樣檢測法、取樣器取樣進行採集、調查的方法。

29.K值: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

30.「J」型增長的數學模型:Nt=N0λt。其中N0為該種群的起始數量,t為時間,Nt表示t年後該種群的數量,λ表示該種群數量是一年前種群數量的倍數。

31.群落: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

32.豐富度: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

33.種間關系包括:競爭、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34.群落的空間結構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

35.演替: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分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見知識點5

第五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36.由生物群落與它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無機環境。

37.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和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

38.食物網越復雜,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就越強。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這種 渠道 進行的。

39.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其特點是單向流動和逐級遞減。

40.在相鄰兩個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大約是10%~20%。營養級越多,在能量流動過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越是位於能量金字塔頂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過生物富集作用,體內的有害成分卻越多。

41.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便是流經這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

42.研究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還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43.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具有全球性和反復利用的特點。

44.生態系統的功能: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

45.信息的種類:物理信息、化學信息和行為信息。

46.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作用;生物種群的繁衍,也離不開信息的傳遞。信息還能夠調節生物的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47.負反饋調節在生態系統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

48.抵抗力穩定性: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並使自身的結構與功能保持原狀的能力。

49.恢復力穩定性:生態系統在受到外界干擾因素的破壞後恢復到原狀的能力。

50.抵抗力穩定性大,則恢復力穩定性就小,反之亦是。一般來說,生態系統中的組分越多,食物網越復雜,其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抵抗力穩定性就越高。


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見知識點歸納相關 文章 :

★ 生物必修三必背知識點歸納整理

★ 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 人教版高三生物必修三知識點復習總結

★ 生物必修三知識點梳理

★ 高中生物必修三必學知識點

★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態系統知識點總結

★ 高三生物復習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與學習方法

★ 高二生物必修三重要知識點

E. 高中生物必修三有多少章

共六章!分別是:1,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2,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3,植物的激素調節4,種群和群落5,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6,生態環境的保護

F. 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識點

至於什麼消費都想到可以買幾本書,看起來很愛知識,卻是一個非常壞的思維,被它麻醉的人,結局就是很惡俗地以為自己很脫俗。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識1

第一章: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1、體液:體內含有的大量以水為基礎的物體。

2、體液之間關系:

3、內環境: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內環境作用: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4、組織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別在於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含量較少。

5、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滲透壓、酸鹼度、溫度。

6、血漿中酸鹼度:7.35—7.45

調節的試劑: 緩沖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體細胞外液正常的滲透壓:770kPa

正常的溫度:37度

8、穩態: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

環境的相對穩定的狀態。內環境穩態指的是內環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於動態平衡中。

9、穩態的調節:神經——體液——免疫共同調節

內環境穩態的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識2

第二章 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傳入神經(有神經節)→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還包括肌肉和腺體)

神經纖維上 雙向傳導 靜息時外正內負

靜息電位 → 刺激 → 動作電位→ 電位差→局部電流

3、人體的神經中樞:

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水平衡調節中樞、生物的節律行為

腦干:呼吸中樞

小腦:維持身體平衡的作用

大腦:調節機體活動的最高級中樞

脊髓:調節機體活動的低級中樞

4、大腦的高級功能:除了對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機體的反射活動外,還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高級功能。大腦S區受損會得運動性失語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聽懂別人說話、但自己不會講話(S區→說,H區→聽,W區→寫,V區→看)

5、激素調節: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進行調節,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內容,體液調節是指某些化學物質(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過細胞外液(如血漿、組織液、淋巴等)的傳送對人和動物體的生理活動所進行的調節。

6、人體正常血糖濃度:0.8—1.2g/L

低於這個濃度:低血糖症 。

高於這個濃度:高血糖症、嚴重時出現糖尿病。

7、血糖的來源:①食物中的糖類的消化吸收 ; ②肝糖元的分解; ③脂肪等非糖物質的轉化

去向:①血糖的氧化分解為CO2、H2O和能量;②血糖的合成肝糖元、肌糖元 (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③血糖轉化為脂肪、某些氨基酸

8、血糖平衡的調節(蛋白質類激素不能口服:胰島素)

9、體溫調節

寒冷刺激→下丘腦→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垂體→促甲狀腺激素→甲狀腺→甲狀腺激素→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

甲狀腺激素(可口服)分泌過多又會反過來抑制下丘腦和垂體的作用,這就是反饋調節。

人體寒冷時機體也會發生變化:全身發抖(骨骼肌手縮)、起雞皮疙的(毛細血管收縮)

10、激素(有機分子,信息分子)調節的特點:微量和高效、通過體液(通過血液)運輸、作用於靶器官或靶細胞(發揮作用後失活)。

11、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區別(復雜的生理過程需要神經和體液共同作用)

12、水鹽平衡調節

13、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系:

(1)不少內分泌腺直接或間接地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

(2)內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

例如:

甲狀腺激素成年人分泌過多:甲亢;

嬰兒時期分泌過少:呆小症;

缺碘:甲狀腺腫大(大脖子病)。

下丘腦:內分泌中樞

(1)內環境穩態中樞(滲透壓,體溫,血糖)

(2)雙重調節

16、免疫系統的功能:防衛功能、監控和清除功能

17、抗原:能夠引起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的物質(如細菌、病毒、人體中壞死的細胞、組織)

抗體:專門抗擊抗原的蛋白質(化學本質為球蛋白)

18、免疫分為:體液免疫(主要是B細胞起作用)、細胞免疫(主要是T細胞起作用)

19、體液免疫過程:(抗原沒有進入細胞)

記憶B細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對這種抗原的記憶,當再接觸這種抗原時,能迅速增殖和分化,產生漿細胞從而產生抗體。抗體與抗原結合產生細胞集團或沉澱,最後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

20、細胞免疫(抗原進入細胞)

效應T細胞作用:使靶細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會被吞噬細胞吞噬。

22、過敏反應的特點:發作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一般不會破壞組織細胞,也不會引起組織嚴重損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和遺傳傾向

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識3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調節

1、在胚芽鞘中:

(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向光彎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3)產生生長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彎麴生長原因:

(1)橫向運輸(只發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單側光刺激下生長素由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運輸

(2)縱向運輸(極性運輸):從形態學上端運到下端,不能倒運

(3)胚芽鞘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含量多於向光一側(生長素分布不均,背光面多,向光面少),因而引起兩側的生長不均勻,從而造成向光彎曲。

生長素(溫特,瓊脂實驗):吲哚乙酸(IAA)

3、植物激素(赤黴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乙烯):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

4、色氨酸經過一系列反應可轉變成生長素。

在植物體中生長素的產生部位:幼嫩的芽、葉和發育中的種子

生長素的分布:植物體的各個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對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分。

5、植物體各個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度不同:莖>芽>根

6、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兩重性,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芽也能抑制發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情況下: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7、生長素的應用:

無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未授粉),用適宜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塗抹柱頭。

頂端優勢:頂端產生的生長素大量運輸給側芽抑制側芽的生長。去除頂端優勢就是去除頂芽。

用低濃度生長素浸泡扦插的枝條下部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

麥田除草是高濃度抑制雜草生長。

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識4

第四章 種群和群落

2、種群密度的測量 方法 :樣方法(植物和運動能力較弱的動物)、標志重捕法(運動能力強的動物)

3、種群:一定區域內同種生物所有個體的總稱。

群落: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所有生物種群的集合。

生態系統:一定區域內的所有生物與無機環境。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

4、種群的數量變化曲線:

(1) 「 J」型增長曲線條件: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

(2)「 S」型增長曲線 條件:資源和空間都是有限的。

5、K值(環境容納量):在環境條件不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的最大數量,選擇在K/2時捕撈資源,在K/2之前進行蟲害殺滅(降低環境容納量)

6、豐富度: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

9、演替: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

裸岩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 其它 繁殖體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於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

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識5

第五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2、生態系統的功能: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由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構成。

3、生態系統總能量來源:生產者固定太陽能的總量。

生態系統某一營養級(營養級≥2)能量來源:上一營養級。

能量去處: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傳給下一營養級。

4、能量流動的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傳遞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

(1)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

6、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之間的異同:

不同點:在物質循環(具有全球性、循環性)中,物質是被循環利用的;能量在流經各個營養級時,是逐級遞減的,而且是單向流動的,而不是循環流動。

聯系:

(1)兩者同時進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能量的固定、儲存、轉移、釋放,都離不開物質的合成和分解等過程

(3)物質作為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著食物鏈(網)流動;能量作為動力,

使物質能夠不斷地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循環往返

7、生態系統中的信息種類:物理信息、化學信息、行為信息(孔雀開屏、蜜蜂跳舞、求偶)

8、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1)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傳遞;生物種群的繁衍,也離不

信息的傳遞。

(2)信息還能夠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信息傳遞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1)提高農產品和畜產品的產量

(2)對有害動物進行控制

9、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但這種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抵抗力穩定性: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並使自身的結構保持原狀

一般來說,生態系統中的組分越多,食物網越復雜,其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抵抗力穩定性越高,恢復力穩定性越差

11、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方法:

(1)控制對生態系統干擾的程度,對生態系統的利用應該適度,不應超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2)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系統,應實施相應的物質、能量投入,保證生態系統的內部結構和功能的協調。


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 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見知識點歸納

★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態系統知識點總結

★ 高中生物必修三易錯知識點匯總

★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識點

★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與學習方法

★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識點梳理歸納

★ 人教版高三生物必修三知識點復習總結

★ 高二生物必修三重要知識點

★ 高二文科生物必修三知識點

G. 高中生物目錄。最好詳細一些 ,謝謝

必修一:分子與細胞
第一章:走進細胞
第一節:從生物圈到細胞 ;
第二節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第二章:組成細胞的分子
第一節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二節 細胞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第三節 遺傳信息的攜帶者
第四節 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 ;
第五節 細胞中的有機物
第三章:細胞的基本結構
第一節 細胞膜------系統的邊界;
第二節 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
第三節 細胞核----系統的控制中心
第四章: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
第一節 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
第二節 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第三節 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
第五章 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
第一節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 ;
第1.1節 酶的作用和本質 ;
第1.2節 酶的特性;
第二節 細胞的能量「通貨」-----ATP;
第三節 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第四節 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
第4.1節 捕獲光能的色素和結構;
第4.2節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
第六章 細胞的生命歷程
第一節 細胞的增殖;
第二節 細胞的分化;
第三節 細胞的衰老和凋亡;
第四節 細胞的癌變
必修二:遺傳與進化
第一章 遺傳因子的發現
第一節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
第二節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
第一節 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二節 基因在染色體上
第三節 伴性遺傳
第三章 基因的本質
第一節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第二節 DNA分子的結構
第三節 DNA的復制
第四節 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第四章 基因的表達
第一節 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
第二節 基因對性狀的控制
第三節 遺傳密碼的破譯(選學)
第五章 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
第一節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
第二節 染色體變異
第三節 人類遺傳病
第六章 從雜交育種到基因工程
第一節 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
第二節 基因工程及其應用
第七章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第一節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由來
第二節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
一 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和生物進化
二 隔離與物種的形成
三 共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必修三:穩態與環境
第一章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第一節 細胞的生活環境
第二節 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
第二章 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一節 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
第二節 通過激素的調節
第三節 神經調節與液體調節的關系
第四節 免疫調節
第三章 植物激素的調節
第一節 植物生長素的發現
第二節 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第三節 其他植物激素
第四章 種群和群落
第一節 種群的特徵
第二節 種群數量的變化
第三節 種群的結構
第四節 群落的演替
第五章 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第一節 生態系統的結構
第二節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第三節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H. 高中生物必修3是什麼時候講,有哪些內容

要是新課標的話有必修一,二,三,之後選修系列一般省市就學選修一或者三吧。必修三講的是穩態與環境,講的有人體內環境與穩態,主要講內環境和穩態的概念和重要性。之後講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包括神經調節,激素調節,神經-體液調節,免疫調節。第三章講的是生長素和其他植物激素。第四章是種群和群落,包括特徵,數量變化,結構和群落的演替。第五章是講生態系統的各個方面特徵。最後是生態環境的保護。我們這高二下學期在學這本,還蠻簡單的吧。

I.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識點總結歸納

高中生物記憶性的東西比較多,因此要想學好生物就要掌握更多的基礎知識。下面就讓我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識點 總結 吧,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識點總結篇一
一、應該牢記的知識點

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參與下,動物或人體對內外環境變化作出的規律性應答。

3、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

4、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個部分。

5、反射活動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

6、興奮:是指動物或人體內的某些組織(如神經組織)或細胞感受外界刺激後,由相對靜止狀態變

為顯著活躍狀態的過程。

7、神經沖動:是指在神經系統中,以電信號的形式沿著神經纖維傳導的興奮。

8、靜息狀態:是指在未受刺激時,神經纖維所處於的狀態。膜外側帶有正電荷,膜內側帶有等量的

負電荷,整個神經元細胞不顯示電性。

9、靜息電位:指未受刺激時,神經元細胞膜兩側的電位表現未外正內負。

10、興奮狀態:指受刺激後,神經元細胞受刺激部位膜外側帶負電荷,膜內側帶有等量正電荷的狀態。

11、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以電信號(局部電流)的形式傳導的。

12、突觸小體:指神經元軸突末梢膨大呈杯狀或球狀的結構。內有突觸小泡,小泡內有神經遞質。

13、突觸:指突觸小體與其他神經元的細胞體、樹突或軸突相接觸所形成的結構.

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後膜。

14、只有軸突末梢的突觸小泡內有神經遞質,所以,興奮只能由軸突末梢傳遞給其他神經元。

15、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於突觸後膜的受體。

16、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單向的。

17、語言功能:是人腦特有的高級功能,包括與語言、文字有關的全部智力活動,涉及聽、說、讀、寫。

18、語言中樞:位於人大腦左半球,為人腦特有。

19、語言中樞功能障礙:

⑴、W區功能障礙:不能寫字;能看懂文字,能講話,能聽懂話。

⑵、V區功能障礙:不能看懂文字;能寫字,能講話,能聽懂話。

⑶、S區功能障礙:不能講話;能看懂文字,能寫字,能聽懂話(運動性失語症)。

⑷、H區功能障礙:不能聽懂話;能寫字,能看懂文字,能講話。

二、應會知識點

1、感受器:指傳入神經的末梢。是機體內能夠接受刺激產生興奮的結構。

2、傳入神經:也叫感覺神經,是將興奮從感受器傳送到神經中樞的神經。

3、神經中樞:是腦或脊髓的灰質部分,具有對傳入的信息進行分析和綜合的功能。

4、傳出神經:也叫運動神經。是將興奮從神經中樞傳送到效應器的神經。

5、效應器:是傳出神經的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

6、神經系統(或神經元細胞)的任何部位都能接受刺激並產生興奮,在動物和人體內,只有感受器能

直接接受刺激,是興奮的“發源地”。

7、興奮:簡單地說,興奮就是神經元細胞膜上的電位變化。

8、在生物體內,神經系統中興奮的傳導是單向的。沿著“樹突→胞體→軸突”方向傳導;

而在實驗條件下,神經纖維上的興奮是可以雙向傳導的。

9、膜離子通道:是指神經元細胞膜上的特殊通道蛋白質,當神經元細胞受到刺激時,通道打開,

Na+快速內流,K+快速外流。膜電位表現為外負內正。

10、神經細胞內K+濃度明顯高於膜外,Na+濃度比膜外低。

11、動作電位:指神經元細胞受到刺激後表現出來的膜電位外負內正的變化。

12、突觸類型: 軸突——軸突;軸突——樹突;軸突——胞體;樹突——樹突。

13、神經遞質:主要有乙醯膽鹼、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5—羥色胺、谷氨酸、天冬氨酸、

甘氨酸、一氧化氮等。

14、人的神經系統:

⑴、中樞神經系統:腦、脊髓

腦:大腦、小腦、腦干、下丘腦

①、大腦:即大腦皮層。是調節機體活動的最高級中樞。

②、小腦:有維持身體平衡的中樞

③、腦干:有調節呼吸運動的中樞

④、下丘腦:有體溫、水平衡調節中樞

脊髓:有調節軀體運動的低級中樞(如排尿、排便、膝跳反射中樞

⑵、周圍神經系統腦神經(12對)、脊神經(31對)

15、人腦的高級功能:

人大腦的皮層,有140億神經元,組成眾多神經中樞,是神經系統最高級部位。具有感知外部世界、

控制機體的分設活動、語言、學習[記憶和思考等高級功能。

16、神經調節是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調節方式。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識點總結篇二
一、應該牢記的知識點

1、促胰液素的發現

⑴、法國學者沃泰默(Wertherimer)發現:

①、將稀鹽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腸腸腔,能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②、將稀鹽酸直接注入夠的血液,不能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③、切斷通向該段小腸的神經,將稀鹽酸直接注入血液,能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⑵、英國科學家斯他林(E . H . Starling)和貝利斯(W . M . Bayliss)根據沃泰默發現假設:

鹽酸引起小腸黏膜產生了某種物質,這種物質進入血液,隨血液到達胰腺,引起胰液分泌。

⑶、斯他林(E . H . Starling)和貝利斯(W . M . Bayliss)實驗:

①、剪取狗的一段小腸,刮下黏膜。

②、將小腸黏膜與稀鹽酸混合,加沙子磨碎,製成提取液。

③、將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條狗的靜脈中,發現能促進胰腺分泌胰液。

2、激素調節:指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進行的調節。

3、人體主要內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⑴、下丘腦

所分泌激素: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促腎上腺皮質激素

釋放激素(CRH)、生長激素釋放激素(CRH)、抗利尿激素(ADH)等。

⑵、垂體:

所分泌激素:生長激素(GH)、促甲狀腺素(TSH)、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抗利尿激素

(ADH)、催乳素(PRL)等。

⑶、甲狀腺:

所分泌激素:甲狀腺激素(化學本質是一種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其合成需要碘。

⑷、胸腺:

所分泌激素:幾十種胸腺素。

⑸、胰島:分布在胰腺組織中,主要由A、B兩種細胞構成。

所分泌激素:①、胰島A細胞:主要分泌胰高血糖素 ②、胰島B細胞:主要分泌胰島素

⑹、腎上腺:

所分泌激素:腎上腺分為皮質和髓質兩部分。 腎上腺皮質分泌糖皮質激素,鹽皮質激素和性激素。腎上腺髓質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

⑺、性腺:包括卵巢(女性)、睾丸(男性)

所分泌激素:性激素(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睾丸分泌雄性激素。)

4、血糖:即血液中的葡萄糖。是組織細胞新陳代謝的主要能源物質。

5、反饋調節:是指在一個系統中,系統本身的工作效果,反過來又作為信息調節該系統的工作。

6、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 P-28圖2-11)

7、激素調節的特點

⑴、微量和高效 ⑵、通過體液運輸 ⑶、作用於靶器官、靶細胞

8、靶器官、靶細胞(P—29圖2—13)

⑴、靶器官: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 ⑵、靶細胞: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細胞。

二、應會知識點

1、內分泌腺結構特點:沒有導管,分泌物是激素,直接進入腺體內毛細血管。

2、下丘腦激素功能

⑴、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作用於垂體,促進垂體合成分泌促甲狀腺激素

⑵、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作用於垂體,促進垂體合成分泌促性腺激素

⑶、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H):作用於垂體,促進垂體合成分泌腎上腺皮質激素

⑷、生長激素釋放激素(CRH):作用於垂體,促進垂體合成分泌生長激素

⑸、抗利尿激素(ADH):下丘腦神經細胞合成,垂體釋放,作用於腎小管、集合管,促進

其對水分重吸收。

3、垂體激素功能:

⑴、生長激素(GH):促進機體生長

⑵、促甲狀腺素(TSH):促進甲狀腺激素合成及釋放

⑶、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合成及釋放

⑷、抗利尿激素(ADH):下丘腦神經細胞合成,作用於腎小管、集合管,促進其對水分重吸收。

⑸、催乳素(PRL):刺激乳房發育及泌乳。

⑹、生長激素釋放激素(CRH)分泌異常:

①、成年前分泌不足:人患侏儒症 ②、成年前分泌過多:人患巨人症

③、成年後分泌過多:人患肢端肥大症

4、甲狀腺激素功能:

⑴、促進生長發育(作用最明顯是在嬰兒時期)

⑵、促進新陳代謝:產熱效應,提高組織的耗氧量,增加產熱。

⑶、正常劑量時甲狀腺激素主要是促進蛋白質合成;大劑量時促進糖的吸收和肝糖元的分解,升高

血糖,促進脂肪酸氧化,促進蛋白質的分解。

⑷、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心率加快。

⑸、甲狀腺激素分泌異常:(由碘缺乏或甲狀腺結構病變引起)

①、嬰幼兒時期缺乏:發育不良,尤其腦發育有缺陷,人患呆小症。

②、成年後缺乏:人表現為食慾不振,體態臃腫,代謝緩慢,智力衰退,反應遲鈍等。

③、成年後過多:表現為食慾旺盛,代謝旺盛,體溫偏高,身體消瘦;反應敏捷,性格暴躁等

甲亢症狀。

④、若飲食缺碘,則可能同時發生甲狀腺增生腫大的地方性甲狀腺腫大——地甲症。

5、胸腺素功能:與免疫有關。

培育T淋巴細胞:骨髓的淋巴幹細胞通過血液進入胸腺中分化發育成T淋巴細胞。

6、胰島激素功能:

⑴、胰高血糖素: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和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以及葡萄糖向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質的轉化。

促進肝糖原水解成葡萄糖,促進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質轉化成葡萄糖。

⑵、胰島素:抑制肝糖原水解成葡萄糖,促進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質轉化成葡萄糖。

促進肝糖原合成和葡萄糖氧化分解以及葡萄糖向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質的轉化。

⑶、胰島素分泌異常:胰島素分泌不足,機體糖代謝障礙,細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困難,出現高血糖,

進而發生糖尿。胰島素嚴重不足,機體患糖尿病。

7、腎上腺激素功能:

⑴、腎上腺雄激素:能幫助人的身體快速生長,使肌肉發達,皮膚下面積存脂肪,對體毛的長出和聲音

的改變都有一定的作用,這種激素男孩女孩都有,但對女孩來說更重要。

⑵、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

①、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提高其興奮性,使機體處於警覺狀態,反應靈敏;

②、呼吸加強加快,肺通氣量增加;

③、心跳加快,心縮力增強,心輸出量增加。血壓升高,血液循環加快,內臟血管收縮,骨骼肌血管

舒張同時血流量增多,全身血液重新分配,以利於應急時重要器官得到更多的血液供應;

④、肝糖原分解增加,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強,血中游離脂肪酸增多,葡萄糖與脂肪酸氧化過程增

強,以適應在應急情況下對能量的需要。

8、性激素的功能:

⑴、促進性器官發育,維持其成熟狀態。

睾丸里產生的雄性激素:可促進男子主性器官和副性器官發育、成熟,並維持其成熟狀態。

卵巢里產生的雌激素:可刺激和促進子宮、輸卵管、陰道、外陰等生殖器官的發育、成熟,

並維持其成熟狀態。

卵巢里產生的孕激素:與雌激素配合,兩者協同完成女子的月經和生殖生理過程。

⑵、促進第二性徵出現

9、血糖濃度,健康人為80—120mg/dL(或0.8—1.2g/L)

10、糖代謝:

⑴、血糖來源:食物:主要來源(主要由小腸消化吸收);轉化:肝糖原水解、細胞糖異生。

⑵、血糖去路:

①、呼吸作用:氧化分解供能。 ②、轉化儲存:肝臟、骨骼肌細胞內轉化成糖原。

③、轉化儲存:大量轉化為脂肪,儲存在皮下等處。

⑶、生理功能:

①、血糖過低:頭昏、心慌、四肢無力、嚴重時會導致死亡。 ②、血糖過高:形成糖尿。

11、腎臟在血糖代謝中的作用:

⑴、腎 小 管:通過主動運輸的方式以重吸收作用完成對原尿中的糖的回收(能力是有限的)。

⑵、腎上腺素:腎上腺髓質部分分泌,能促進肝糖原水解,使血糖含量升高。

12、高血糖:指空腹時血糖含量超過130mg/dL

13、糖 尿:血糖含量超過160—180mg/dL時,尿中有糖出現的現象。

14、病 因:胰島B細胞受損,胰島素不足,糖進入細胞出現障礙,糖氧化利用發生障礙,糖異生增多,

導致高血糖,能量供應不足,飢餓而多食,血糖升高,導致糖尿。

15、三多一少:多尿、多飲、多食,增重少。

16、尿糖測定:

⑴、試劑:班氏糖定性試劑。或斐林試劑

⑵、 方法 :班氏試劑 1ml + 0.1ml 尿液,混勻,水浴加熱至沸騰 2分鍾。

⑶、現象:出現磚紅色沉澱(證明尿中有糖)

17、糖尿病的防治:

⑴、目前尚無根治之法。一般為緩解或控制,如:口服降糖葯或者注射胰島素。

⑵、患者飲食:

不吃:糖、蜂蜜、巧克力、香蕉、糕點。

少吃:馬鈴薯、藕、芋頭等高糖食物及肥肉、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

多吃:粗糧、蔬菜等膳食纖維多的食物。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識點總結篇三
一、應該牢記的知識點

1、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比較

比較項目 神經調節 體液調節

作用途徑 反射弧 體液運送

反應速度 迅速 較緩慢

作用范圍 准確、比較局限 較廣泛

作用時間 短暫 比較長

2、體溫調節(P-32) 要看書

3、水鹽平衡調節(P-32) 要看書

二、應會知識點

1、人體內水的來源:

飲水:成人 1300ml / 24h

食物:成人 900ml / 24h 人體內水的主要來源。

代謝:成人 300ml / 24h

2、人體內水的排出途徑:

腎臟:以尿的形式排出,是人體排出水的主要途徑。

皮膚:以表層蒸發水汽形式(指無明顯出汗情況下)。

肺 :以呼出水汽形式。大腸:食物、消化液中未被吸收的水。

3、關於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

⑴、抗利尿激素(升壓素):

①、化學本質:肽

②、下丘腦分泌神經元分泌到垂體後葉神經元細胞,由垂體後葉神經細胞末梢釋放到血液中。

③、生理作用:調節水鹽代謝,能促進腎小管、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

⑵、醛固酮:

①、化學本質:鹽皮質類固醇。

②、分泌器官:腎上腺皮質。

③、生理作用:促進腎小管、集合管吸Na+,排K+

4、Na+ 平衡:

來源:主要是食鹽。

吸收:幾乎全部由小腸吸收。

排出:主要經腎臟隨尿排出,少數隨汗液和糞便排出。

特點:排出量幾乎與攝入量相等。

5、K+平衡:

來源:食物(莖桿類:如芹菜);

吸收:消化道(可以吸收絕大部分)(未吸收部分隨糞便排出)

排出:主要經腎臟隨尿排出。

特點: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6、無機鹽的生理作用:

⑴、K+:在血液、組織液、細胞內液中含量相對穩定,血鉀(血清中的K+)含量可以作為臨床診斷指標。

⑵、K+:在維持細胞內液滲透壓具有決定性作用;維持心肌舒張,保持心肌興奮性;維持正常心率。

(血鉀過低,心肌自動節律性異常,心率失常。)

⑶、Na+:維持細胞外滲透壓及正常血壓、心率。

大量缺Na+時,細胞外液滲透壓下降,血壓下降,心率加快,四肢發冷

看了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識點總結的人還看:

1. 高一生物必修3知識點總結

2.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識要點總結

3. 高中生物必修3知識點大全

4.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匯總

5. 高二生物必修3第二章考點總結

6. 高中生物必修三激素調節知識點小結

閱讀全文

與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