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北京大學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的概況
北京大學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成立於2005年。作為新的工學院的組成部分,生醫系從建系之初就致力於在工程科學的范疇內進行生命科學和醫學的前沿研究,迅速地建立了研究生教育教學體系,並在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進展。
目前,已開展的重點研究方向包括:(1) 面向重大疾病的納米醫學; (2) 生物材料與再生醫學;(3) 生物力學和生物信息學; (4) 分子醫學影像學;(5)微創醫學; (6)神經醫學工程; (7) 移動/遠程醫學與健康信息學。建系以來,生醫系已具有雄厚的科研實力,先後承擔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等一大批科研項目,科研總量逐年增長。
目前,生醫系已擁有一支朝氣蓬勃的中青年科研隊伍,其中教授11人(其中兼職教授7人),副教授4人,特聘研究員6人,全部具有海外留學經歷。他們活躍在生物醫學工程科研與教學的第一線,緊密跟蹤國際學術前沿,開展生物醫學工程高端領域的科研工作。
建系以來,生物醫學工程系與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等國際著名院校建立了良好的教學和科研合作關系。其中,生醫系與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埃默里大學進行廣泛的合作,在Coulter種子基金的支持下進行了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內不同研究方向的合作,並建立了全國首個由國務院學位辦正式審批通過的聯合博士學位項目,目前已招收兩屆來自中美兩地共30名博士生。
2012年11月17日,第一屆北大-清華生物醫學工程聯合研討會在北大中關新園會議中心成功召開,兩校生物醫學工程系共有40餘位教師出席了本次研討會。此次研討會旨在分析我國生物醫學相關產業發展的瓶頸,商討兩校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在人才培養、協同技術創新等方面的相關對策及合作 。
② CBI是什麼意思
CBI全稱Center for Bioinformatics。 北京大學生物信息中心(CBI)成立於1997年,是歐洲分子生物學網路組織EMBnet的中國國家節點。幾年來,已經與多個國家的生物信息中心建立了合作關系,其中包括:歐洲生物信息學研究所(EBI)、國際蛋白質資料庫和分析中心(ExPASy) 、國際遺傳工程和生物技術研究所、德國生物工程研究所、英國基因組資源中心、英國基因組研究中心(Sanger Centre)、荷蘭生物信息中心、澳大利亞基因組信息中心、新加坡生物信息中心等等。目前是國內資料庫種類最多,數據量最大的生物信息站點, 為國內外用戶提供了多項生物信息服務。
③ 有沒有計算機與物理的交叉學科
北京大學重點交叉學科
研究生招生簡介
一、生物信息學
生物信息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它以核酸、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數理化等自然科學和信息科學、計算機科學等工程科學為主要手段,以計算機硬體、軟體和計算機網路為主要工具,對生物大分子數據進行存儲、管理、注釋、加工,使之成為具有明確意義的生物信息。並通過對序列和結構數據及其相關文獻的查詢、搜索、比較、分析,從中獲取基因編碼、基因調控、代謝途徑、核酸和蛋白質結構功能及其相互關系等理性知識。在大量信息和知識的基礎上,探索生命起源、生物進化以及細胞、器官和個體的發生、發育、病變、衰亡等生命科學中重大問題,搞清它們的基本規律和時空聯系。2004年生物信息學暫作為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凝聚態物理專業的一個研究方向招生,擬招收10-20位同學(鼓勵碩博連讀),其中免試生5-10位。考生應具有較好的數理化、分子生物學或計算機基礎。歡迎生物學、計算機科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等專業大學本科畢業生報考。考試科目設置請見物理學院凝聚態物理專業招生專業目錄。
二、生物醫學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旨在以技術與工程手段研究和解決生物學和醫學中的有關問題,是綜合生物學、醫學和工程技術學的交叉學科,屬於高新科技研究領域。近年來,北京大學理學部、信息與工程學部和醫學部相互合作,推動了我校生物醫學工程學的迅速發展。研究方向涉及生物晶元、醫學成像及圖像處理、計算機輔助診斷與手術、生物力學、生物醫用材料、基因序列識別、葯物控釋和輸送技術等領域。2004年生物醫學工程作為北京大學力學與工程科學系的新設專業正式招生,擬招收10-20位同學(鼓勵碩博連讀),其中免試生5-10位,力爭將其培養為具有堅實的生物醫學工程理論基礎和寬廣的專業知識、較強的研究能力,從事生物醫學工程事業的高層次人才。歡迎電子學、計算機科學、物理學、力學、化學、醫學、生物學等各類考生報考。考生可選擇北京大學力學系、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物理學院、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學院、以及醫學部各專業的任一組考試科目應試。詳情請見力學系招生專業目錄。
三、納米科技
通常1-100納米尺寸范圍的物質結構和特性不同於塊體的,也不同於原子的;它是由有限個原子構成的物體,具有很多奇異特性。人們研究納米物體的結構和特性,通過操縱原子、分子構造新材料和器件,為人類所用,這就是納米科技。它是21世紀高科技中重要領域之一,關繫到國家的未來地位和經濟實力,因此培養納米科技領域的高水平人才是國家當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北京大學於1997年9月27日,正式成立納米科學與技術中心,由師昌緒院士任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吳全德院士任中心主任。下設以下五個研究室:納米電子學研究室,納米化學研究室,介觀物理研究室,納米生物學研究室和微米、納米電子機械繫統研究室。三年多來,中心充分發揮北大多學科綜合優勢,承擔國家多項重大科研任務,做出了一些國際領先水平成果。2004年納米科技暫作為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物理電子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物理化學,物理學院凝聚態物理三個專業的研究方向正式招生,擬招收20位同學(鼓勵碩博連讀),其中免試生10位,力爭將其培養為具有堅實的納米科技理論基礎和寬廣的專業知識、較強的研究能力,從事納米科技事業的高層次人才。歡迎電子學、物理學、化學、材料科學、微電子學、計算機科學等各類考生報考。考生可選擇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物理電子學專業、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物理化學專業、或物理學院凝聚態物理專業的任一組考試科目應試。詳情請見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物理學院招生專業目錄。
四、計算科學
計算科學作為新興交叉學科,旨在通過計算機模擬,考察超出當前實驗能力所及的范圍參數、研究無法重復觀察的實驗現象。它使計算機模擬越來越多地成為理解復雜現象和復雜工程系統建模的重要手段,並廣泛應用於模擬復雜的社會和經濟系統。近年來,在許多科學與工程領域中都逐步形成了計算性學科分支,如計算力學、計算物理、計算化學、計算生物學、計算地震學等,並廣泛應用於船舶設計、醫葯設計、地震預測、石油勘探、氣象預報、金融模擬、航空航天、核技術等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的諸多重要領域中。北京大學於2001年2月成立了科學與工程計算中心。中心利用多學科交叉的優勢和先進的高性能計算設備,研究國際前沿的計算科學與技術,並應用於國家重大項目。2004年計算科學暫作為北京大學數學學院計算數學、力學與工程科學系流體力學、物理學院凝聚態物理、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見物理學院凝聚態物理專業)、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固體地球物理學等七個專業的研究方向正式招生,擬招收研究生6-8名(鼓勵碩博連讀),其中免試生3-4位。歡迎數學、力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化學、生物學、醫學、地球物理學、環境學等專業的大學本科畢業生以及各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員報考。考生可選擇上述七個專業的任意一組考試科目應試。詳情請見相關院系招生專業目錄。
五、儒家思想與儒家經典
《儒藏》編纂與研究是一項巨大的學術工程,預計10-15年才能完成。為了此項工程得以持續進行,並將完成課題與培養人才緊密結合起來,我校特招收「儒家思想與儒家經典」方向研究生,由北大「《儒藏》編纂工作小組」主辦,由哲學系中國哲學教研室和中文系古典文獻研究中心組織教學並指導。從2004年起,開始招收8-10名碩、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可申請連讀博士,入學後一邊參與《儒藏》編纂工作,一邊系統學習。除選修中國哲學專業和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的課程外,還將由「《儒藏》編纂工作小組」的教授開設少量必要的課程供學生選修。第一年不分導師,主要選修課程,由「《儒藏》編纂工作小組」選派一名教授負責指導學習,自第二年起根據研究方向確定導師。碩、博士生學制均為3年,碩博連讀生學制6年。歡迎文、史、哲及考古專業(也可兼及其它學科)的考生報考。考生可選擇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專業、中文系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的任一組考試科目應試,提交報考信息時填寫以上院系、專業並在備注中註明「儒家思想與儒家經典」。考試科目設置請見哲學系中國哲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學和歷史系中國古代史招生專業目錄。
六、其它學科專業
此外,為招收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促進交叉、新興學科的發展,北京大學若干院系、學科、專業還可選擇本校其它學科、專業的一組考試科目應試,請廣大考生認真閱讀專業目錄。
④ 北京大學在中國近現代史進程中發揮過怎樣的作用
北京大學在中國近現代史進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據2018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2013年,北大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5項,其中自然科學獎4項,技術發明獎1項。
此外北京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13項(一等獎7項,二等獎6項),獲得一等獎數量為高校並列第一;近十年,北大獲得教育部科技獎一等獎總數為高校第一。
北大開放研究數據平台以「規范產權保護」為基礎,以「倡導開放科學(Open Science)」為宗旨,鼓勵研究數據的發布(Publish)、發現(Discover)。
再利用(Reuse)和再生產(Reproce),促進研究數據引用(Citation)的實踐和計量,並探索數據長期保存(Preservation),培育和實現跨學科的協同創新。
據2018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平台已經收錄了北京大學中國調查數據資料庫(包括中國家庭追蹤調查、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北京社會經濟發展年度調查等)。
北京大學健康老齡與發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可視化與可視分析研究組和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信息學中心等跨學科的開放數據。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北京大學
⑤ 目前世界上生物信息專業領先的大學有哪些
生物信息學專業好大學推薦: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創辦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當時中國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辛亥革命後,於1912年改為現名。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作為中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發祥地,作為中國共產黨最早的活動基地,北京大學為民族的振興和解放、國家的建設和發展、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在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鋒作用。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精神和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在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創建時間 學校類型 學科類型 隸屬單位
1898年 公立 綜合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生物信息學專業好大學推薦: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是中國著名高等學府,坐落於北京西北郊風景秀麗的清華園,是中國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技術研究的重要基地。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學堂,成立於1911年,當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為嘗試人才的本地培養,1925年設立大學部,同年開辦國學研究院,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辦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清華大學遷回清華園原址復校。
創建時間 學校類型 學科類型 隸屬單位
1911年 公立 綜合 教育部
生物信息學專業好大學推薦: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是我國歷史最悠久、享譽海內外的高等學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經過120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學已經成為一所「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大學。十九世紀末,甲午戰敗,民族危難。中國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盛宣懷和一批有識之士秉持「自強首在儲才,儲才必先興學」的信念,於1896年在上海創辦了交通大學的前身——南洋公學。建校伊始,學校即堅持「求實學,務實業」的宗旨,以培養「第一等人才」為教育目標,精勤進取,篤行不倦,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已成為國內著名的高等學府,被譽為「東方MIT」。抗戰時期,廣大師生歷盡艱難,移轉租界,內遷重慶,堅持辦學,不少學生投筆從戎,浴血沙場。解放前夕,廣大師生積極投身民主革命,學校被譽為「民主堡壘」。
創建時間 學校類型 學科類型 隸屬單位
1896年 公立 綜合 教育部
生物信息學專業好大學推薦: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創建於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創始人為中國近代知名教育家馬相伯。校名「復旦」二字選自《尚書大傳·虞夏傳》中「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強不息,寄託當時中國知識分子自主辦學、教育強國的希望。1917年復旦公學改名為私立復旦大學;1937年抗戰爆發後,學校內遷重慶北碚,並於1941年改為「國立」;1946年遷回上海江灣原址;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後,復旦大學成為文理科綜合大學;1959年成為全國重點大學。
創建時間 學校類型 學科類型 隸屬單位
1905年 公立 綜合 教育部
生物信息學專業好大學推薦: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由孫中山先生創辦,有著一百多年辦學傳統,是中國南方科學研究、文化學術與人才培養的重鎮。作為中國教育部直屬高校,通過部省共建,中山大學已經成為一所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綜合性大學。現由廣州校區、珠海校區、深圳校區三個校區、五個校園及八家附屬醫院組成。中山大學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努力成為全球學術重鎮。
創建時間 學校類型 學科類型 隸屬單位
1924年 公立 綜合 教育部
生物信息學專業好大學推薦: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簡稱「武大」,位於湖北武漢,是直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的副部級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2011計劃」重點建設高校,同時是「111計劃」、「珠峰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和「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等重點建設的綜合研究型大學,是與法國高校聯系最緊密、合作最廣泛的中國高校之一,是世界權威期刊《Science》列出的「中國最傑出的大學」之一。武漢大學辦學源頭可溯源於清朝末期1893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1913年改名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1926年組建國立武昌中山大學;1928年定名國立武漢大學,是民國四大名校之一;1949年,更名為武漢大學。
創建時間 學校類型 學科類型 隸屬單位
1893年 公立 綜合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生物信息學專業好大學推薦:中國農業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教育部直屬高校。中國農業大學是歷史起自於1905年成立的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1949年9月,由北京大學農學院、清華大學農學院和華北大學農學院合並為北京農業大學。2012年9月15日,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同志來校參加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活動,為學校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極大激發了全校師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創建時間 學校類型 學科類型 隸屬單位
1905年 公立 綜合 教育部
生物信息學專業好大學推薦: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高等學府,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風景旅遊勝地杭州。浙江大學的前身求是書院創立於1897年,為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校之一。1928年,定名國立浙江大學。浙江大學是一所特色鮮明、在海內外有較大影響的綜合型、研究型大學,其學科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藝術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十二個門類。學校設有7個學部,36個學院(系)。擁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1個。據ESI公布的數據,截至2015年9月,我校18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前1%,居全國高校第二;7個學科進入世界前100位,4個學科進入世界前50位,居全國高校第一。
創建時間 學校類型 學科類型 隸屬單位
1897年 公立 綜合 教育部
生物信息學專業好大學推薦: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坐落於鍾靈毓秀、虎踞龍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創建於1902年的三江師范學堂,此後歷經兩江師范學堂、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第四中山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等歷史時期,於1950年更名為南京大學。在一個多世紀的辦學歷程中,南京大學及其前身與時代同呼吸、與民族共命運,謀國家之強盛、求科學之進步,為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振興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作為教育部直屬的重點綜合性大學,南京大學又在嶄新的歷史機遇中煥發出新的生機,在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等各個領域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各項辦學指標和綜合實力均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創建時間 學校類型 學科類型 隸屬單位
1902年 公立 綜合 教育部
生物信息學專業好大學推薦: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於1921年創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也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建校迄今,已先後為國家培養了20萬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廈大學習、工作過的兩院院士達60多人。
創建時間 學校類型 學科類型 隸屬單位
1921年 公立 綜合 教育部
以上關於《2022生物信息學專業最好的大學有哪些》由高三網小編整理而成,由於每年大學排名數據都會有所變動,所以生物信息學專業比較好的大學推薦僅供參考。
⑥ 什麼是生物信息學中的二級資料庫
根據需要從一級資料庫中搜集對象的相關數據集合而成的就是二級資料庫。
像genebank,EMBL這種都是不加選擇的一級資料庫,只要是實驗獲得的,不管什麼東西的序列,哪怕是不完整的序列都能上傳,而且它們的數據也有可能有重復。如果有某個人專門研究細菌的鑒定,需要用到正式被認可的16srDNA序列,為了研究方便,把這些一級資料庫的各個種類細菌的公認標准16srDNA序列的數據進行整理,重新構建了一個資料庫,這就是所謂的二級資料庫。如果不構建,直接用一級資料庫做blast,就會得出很多未被承認甚至不完整的序列,還要人工一個個看過去,找出公認的標准序列,這樣就很麻煩。我舉得例子在現實中就是韓國的EzTaxon。
⑦ 北京大學交叉學科研究院的組織結構
研究院設立學術委員會,負責學術方向和體制建設決策咨詢等工作;設立學位委員會分委會,負責跨學科研究生教育培養和學位工作。
作為服務於科研、教學的組織保障,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設立精乾的行政管理機構。
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是國內最早開展納米科技研究的單位之一。1997年9月率先成立跨院系、跨學科的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整合了化學學院、信息學院、物理學院以及生命科學學院的納米科技研究力量。在北京大學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十幾年的努力,中心已經成國內納米科技領域科學研究的重要研究機構。
中心現有5個研究部,分別是納米化學、納電子學、納米器件與集成技術、納米結構與低維物理、納米材料與生物技術研究部,共有23個研究組。 中心現有研究人員約150名,其中20名教授,5名副教授,3個工程師,博士後和研究生約有120人。現有研究隊伍中中科院院士1名,長江特聘教授4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8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基金獲得者4名、國家納米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3名、基金委「表界面納米工程學」創新研究群體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等。
納米中心現有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納米器件物理與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3個公共實驗平台,即「微納加工實驗室」、「電鏡實驗室」和「納米化學研究中心」。 2003年中心啟動「納米科技研究生班」,每年招收10-15名從事納米科技交叉學科研究的研究生。2008年「納米科學與技術」交叉學科被批准成為北京市重點學科。
主要研究方向:
1)納米化學與單分子科學;
2)納米材料與介觀物理;
3)納電子學與分子電子學;
4)納米器件與集成技術。
定量生物學中心(原理論生物學中心)
定量生物學是生命科學在飛速發展中,與數學、物理學、化學、信息科學、工學等定量學科交叉、融合後正在產生的一門新學科。自上世紀末以來,生命科學發生著日新月異乃至革命性的新變化。生命科學也逐步由定性、描述性、局部性研究,向精確、定量和整體化的方向發展。研究目光從原來注重分子,拓展到尋找生物系統的整體規律。生命科學的飛躍離不開定量科學和技術,而生命科學中大量的新問題又給這些傳統學科的發展提供了動力與源泉。
北京大學定量生物學中心(原北京大學理論生物學中心,以下簡稱「定量生物學中心」)是在李政道先生的提議和北京大學的大力支持下,於1999年開始籌建、2001年9月正式成立的。2006年4月,中心成為新成立的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的首批正式成員單位。中心創建的宗旨是利用北京大學的多學科優勢,集中數學、物理、化學、工學、生物和信息科學的研究力量,與國外同行溝通聯動,採用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並推動定量系統生物學的研究。
北京大學定量生物學中心集中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優秀科學家——不僅融匯了北京大學校內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工學及信息科學的學者和專家,還聘請並吸引到一批國內與海外的傑出科學家兼職與定期訪問,形成了一個生物學研究的交叉學科研究群體。涉及研究領域包括系統生物學,合成生物學,計算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等。定量生物學中心是第一批教育部創新研究團隊,2007年成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支持的首個「交叉學科」創新研究群體,2008年得到北京市重點學科建設對於交叉學科的支持。
定量生物學中心自成立以來,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在空間上保持持續地發展。中心現擁有常住人員辦公室、訪問學者辦公室、學術交流會議室、研究生工作室、計算機集群系統和定量生物學實驗室。現有講席教授1人,長江特聘教授2人,長江講座教授3人,教授2人,特聘研究員1人,副教授4人,博士後3人,博士生52人,碩士生5人,本科生24人。
自2001年底成立以來,中心在生物網路動力學、生物分子進化、基因調控、蛋白質作用機制及葯物分子設計等方面取得系列進展。理論生物學中心每周安排一次定期的學術活動,並不定期邀請國內外學者前來做報告。同時,中心每年在夏季召開理論生物學及生物信息學方面的國際會議或暑期班。2000年及2001年的研討會以交流與理論生物學有關的最新進展為主,自2002年開始每年選擇一個特定的課題,有目的地邀請國際上相關方向的知名專家,舉辦代表國際學術研究前沿、有針對性的、深入探討科學問題的研討會。同時中心還會適時舉行中心內部的學術交流活動。有助於加強各學科背景人員之間的溝通,為實現各學科之間的交叉和融合提供了有利支持。
重點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和科研熱情。選擇有科研熱情(passion)和積極進取(highly motivated)的學生進一步培養: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中心研究生在iGEM program中為本科生提供技術支撐。
課程設置和培養: ①學生集中在生物學和另外一個特定的學科--至少完成各自學科的一半課程; ②學生掌握未來研究工作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基礎--針對不同專業背景的新生,提供不同的基礎課程; ③培養學生對生物系統的整體觀--學術講座(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介紹如何從各自的專業角度研究生物系統); ④通過回顧研究領域經典論文,激發學生對論文的批判性分析和理解,提高科研領導力--系統生物學選講。
主要研究方向:
· 系統生物學基礎研究
· 合成生物學
· 定量與高通理實驗技術
· 基於系統生物學的復雜疾病研究與葯物設計
生物醫學跨學科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生物醫學跨學科研究中心的建設目標旨在推動北京大學的生命學科和醫科與理科、工程技術學科之間的有機結合,建立良好學術交流和研究環境,將基礎科學、技術應用和臨床科學的前沿研究結合在一起,促進整個生物醫學領域的從分子尺度到人類器官尺度的新發明、新發現與技術創新。生物醫學跨學科研究中心的三大任務是:促進生物醫學跨學科學術交流;開展跨學科的研究工作;培養具有交叉學科背景的新型人才。
跨學科人才培養是跨學科研究中心的另一重要任務。2001年起,中心協助北大研究生院設立了兩個跨學科研究生班,培養具有交叉學科背景的新型復合型人才。到2005年,已招收跨學科研究生89名。「生物信息學研究生班」的研究生在生命科學、化學、物理學、數學、醫學(葯學)等眾多學科的優秀導師的指導帶領下,開展生物信息學/系統生物學/理論與計算生物學等方面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形成了新的學科力量和重要的學科方向。「生物醫學工程研究生班」的導師們分別來自北大的理學部、信息與工程學部、醫學部和多家附屬臨床醫院,研究生們既有來自生命科學、物理化學、基礎醫學等基礎學科,也有來自電子學、計算機技術、生物醫學工程、臨床醫學等眾多應用和工程學科,在各有關學科優勢互補、相互合作的基礎上,開展生物醫學工程跨學科前沿領域的研究和人才培養,形成了北大新的學科生長點。北大眾多的附屬醫院成為了其它學校所不具備的優勢資源,自由開放的學術氛圍也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很有利的平台,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學科轉行」,進行不同學科之間大跨度的合作與交流。
主要研究方向:
等離子體醫學以及納秒脈沖電場;
生物醫學信號與圖像分析;
細胞力學與生物微納米技術。
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原功能成像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創建於2010年。該中心的目標是建立一個綜合性的前沿交叉學科的磁共振成像科研平台,大力開展具有國際水準的磁共振成像領域的科學研究及其應用(重點神經科學,蛋白質在體功能和腫瘤臨床等)和高端技術創新(高場譜儀和脈沖序列等)。
中心在國家211/985計劃和國家發改委的資金支持下購置4台高場(3T和9.4T)研究型磁共振成像儀。
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是一個圍繞大型儀器開展研究的交叉學科平台,其位於綜合科研樓的儀器設備即將投入使用。該中心將匯聚來自物理、數學、工程、心理、計算機、生命科學和醫學各領域的專家,不同學科之間相互融合、相互碰撞,綜合不同學科背景的思維模式,以實驗促進技術,培養在磁共振成像技術、認知腦功能成像、醫學功能成像等領域的高水平人才。
生物醫用材料與組織工程研究中心
依託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整合北京大學理工學科、臨床及基礎醫學學科優勢資源,於2007年3月在北京大學成立。由材料學、力學、臨床醫學、生命科學等領域的有關專家組成交叉研究團隊,開展生物醫用材料與組織工程的基礎與應用研究工作。先後於2007年獲得科技部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支持,開展「納米材料在牙組織器官再生與修復中的機理研究」;2008年獲得教育部985創新研究平台建設項目支持,建設生物醫用材料研究平台;2008年在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設立生物醫學工程研究中心,構建面向企業實踐成果轉化的產學研開發平台;2009年獲得科技部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支持,開展「具有納米修飾的心血管植入器械材料」課題研究;2009年起中心成為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介入醫學工程分會秘書處掛靠單位。至2009年12月,研究中心已承擔科技部國家重大科學計劃項目課題、科技部863重點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等達16項,累計獲得科研經費超過1000萬元;研究中心的實驗室建設及團隊建設已初具規模,並與校內多個實驗室建立合作關系;除開展有關的基礎研究及臨床應用基礎研究工作外,中心還大力推動、積極參與產學研結合項目,承擔了企業委託研發的「新型口腔種植體系統研發」等項目,與多個企業合作開展生物醫用材料產品的研究與開發。
主要研究方向:
1、基礎研究方向
醫用金屬材料,醫用非金屬材料、生物醫學材料表面改性、胚胎幹細胞分化與調控機制、細胞力學行為研究
2、臨床應用研究方向
口腔生物醫學材料與器件、 骨與軟骨組織再生與修復、皮膚修復與創傷敷料、神經組織修復與神經康復、醫療檢測
環境與健康研究中心
人類社會面臨著環境問題導致嚴重的健康風險,為此北京大學於2007年10月成立了環境與健康研究中心。該中心將充分發揮北京大學文、理、醫學科齊全的綜合優勢,加強環境與健康領域的交叉學科研究,促進環境健康研究和管理人才的培養,為國家環境與健康政策提供高水平的科學、技術、決策支持。它作為北京大學環境健康研究的重要學術支撐機構,強調從基礎學科到決策支持緊密聯系的特色,促進北京大學環境健康相關學科間的交流,推動北京大學環境健康科學發展。成立迄今,環境與健康研究中心組織了來自北京大學環境科學、化學、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臨床醫學等領域的專家,開展跨學科的環境與健康交叉綜合研究。
研究領域:
·環境監測與人群暴露評價;
·生物標志物測量技術;
·癌症高發區的污染暴露及環境基因組學研究;
·細與超細(納米)顆粒物的暴露及健康危害;
·環境污染的健康、社會及經濟損失評價;
·環境質量標準的健康風險評價。
海洋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海洋研究中心的目標是根據國家海洋事業發展的需求,組織北京大學的相關研究力量,建立培養從事海洋事業人才的體系,構建國際一流水平的多學科海洋研究平台。利用我校雄厚的多基礎學科的優勢,培育和促進以北京大學為主體或引領的海洋科學研究項目,支持和促進我校教師積極參與具有國際競爭性的、與我國海洋事業密切相關的重大科研、工程和咨詢項目,培養具有多學科背景的、在海洋事業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層次人才,在我國乃至國際的海洋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為建設海洋強國做出貢獻。
北京大學海洋研究中心作為一個多學科的、高層次的學術機構,將充分發揮北大在學科布局和與國內外其他知名學府廣泛聯系的優勢,並與國家海洋主管部門合作,充分利用國內海洋研究的信息與資源,為發展我國的海洋研究做出貢獻。
主要研究方向:
(1) 海洋系統與全球變化 (Ocean system and global change)
(2) 深海地球動力學 (Deep ocean and geodynamics)
(3) 海洋資源基礎研究、開發與利用
(4) 海洋法規與管理和國際關系
(5) 海洋工程與技術
2014年北京大學決定成立海洋研究院。
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中心
中心成立背景、目標定位
發揮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的文理綜合優勢,構建北大文理交叉的學術平台。
開展北大理科史研究,為北大理科樹碑立傳,改變北大文科大學的形象。
發展北大的科學史和科學哲學學科,使之走在國內前列。
中心主要成員及研究方向 許智宏院士,植物生理學,科學與人文,科技倫理學 馬伯強教授,理論物理學,物理學史與物理學哲學 饒毅教授,神經科學,生物學史 吳國盛教授,西方科學思想史,中國近現代科學社會史 張大慶,醫學史,醫學倫理學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CLS)
為加速我國一流大學的建設,在國家支持下,由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設計、組織,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密切配合,按照「統一領導、頂層設計、強強聯合、務實發展、動態調整」的原則組建的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是科研和教育體制的重大改革措施。其目標是通過改革教育和科研的相關制度,吸引與匯聚熱心教育的優秀科學家,以出色的理論教學和尖端的研究並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造就一流的生命科學研究與教育中心。
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激勵科學家秉承「求實創新」的科學精神,自由探索未知前沿。營造學科交叉融會、研究獨立自主、思想寬松活躍的氛圍,激勵具有突破性和持續發展潛力的原始創新。
作為跨越兩校多個院系的相對獨立的實體,生命中心在人才招聘與考核、科研與教學等方面享有自主權,實行國際化、社會化的人員聘用制度,通過公平公正的評估模式,公開選拔和聘用在本研究領域具有世界領先學術水平的研究人員和科學家。
生命中心以課題組負責的獨立實驗室為基本研究和人才培養單元,改革不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模式。以多學科交叉的培養方案選拔想像力豐富、獨立思考意識強、並具有強烈從事科學研究意願的學生,因材施教,發揮其創造力。加強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後教育和培養,緊密結合自主科研實踐活動,鼓勵和培養青年科學家自主成長。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關鍵之一是在科學和教育相結合的基礎上做出一流的科學研究。從牛頓以來幾百年的歷史清晰地表明,自由探索的科學研究是世界一流大學自然的強大組成部分。由於歷史局限,我國近代科教結合不夠緊密、甚至有過分離時期,不利於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國家建立兩校生命科學聯合中心,不僅有助於改善高校在全國科學研究--特別是自由探索型科學研究—中的比重,而且通過高等院校加強科教結合。
教育部在政策上給予生命中心體制機制支持,並鼓勵制定適合時代發展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培養方案、畢業標准及學制規定;科技部為中心的日常科研運行提供競爭性項目支持;財政部按稍低於國內同類科研性質、相近規模研究所實到年度經費的平均值,為中心的招聘、科研建設和教學改革提供基本支持。中心積極探索建立適合科學和教育發展規律的、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體制機制,開展高水平研究,推動科研和教學交互發展,在體制機制、科研成果、創新人才諸方面,做出可以推廣的探索和努力。
⑧ 中國最好的生物系在那所大學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http://www.bio.pku.e.cn/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以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為中心任務。人才培養的目標是造就專業型人才,使其成為生命科學領域中能夠開展教學、研究、技術開發的骨幹力量。科學研究的目標是推進人類對生命本質的認知和理解、同時也注重有應用價值成果的開發。
學院的工作以科研和教學人員為主導,以行政後勤人員為輔助。學院將行政工作的重點是以較高的效率,服務於與師生和科研人員,共同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科學研究水平而努力。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前身來源於三部分:1923年成立的燕京大學生物系、1925年成立的北京大學生物學系、1926年成立的清華大學生物系。它們於1952年合並成立北京大學生物學系。
出自現代遺傳學奠基人摩爾根(T H Morgan)教授實驗室的三位研究生影響了北大生物系及其前身,他們是:1923年至1950年任教於燕京大學的Alice M Boring教授、先後在燕京大學和北京大學任教的李汝祺教授和先後在燕京大學和廈門大學任教的陳子英教授。其中,1926年在摩爾根實驗室獲得博士學位的第一位中國學生李汝祺長期在北大任教,直至退休,為我國遺傳學奠基人之一。
經過幾代人的辛勤耕耘,北大從最早設置的動物學和植物學專業到50年代初設立了植物生理學、動物生理學和動物遺傳學專業。1956年以後率先在國內建立了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學專業,1980年代又先後建立了細胞生物學、微生物學、環境生物學及生態學專業,1993年設立了生物技術專業。1993年生物學系更名為生命科學學院。學院現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重點學科和8個博士學科點。
學院現有500多名在校本科生。本科生的培養前三年以課堂教學為主,最後一年以實踐研究為主。學院現有400多名在校研究生,他們分布在各個從事科學研究的一線實驗室里,開展研究工作。
學院希望提供有深度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打好堅實的基礎,使學生充分發揮出其潛力,使有能力和動力的學生成為國際生命科學界和生物技術領域的重要力量。我們的畢業生中,既有在海內外生命科學界作出優秀研究的科學家,也有在其它行業頗有成就的專業人士。
學院要求教授們尊重自己的學生,並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學術討論及科研課題;師生互相尊重、互相激勵;支持本科生到兄弟大學、科學院的研究所或其它研究機構開展研究實踐。
學院現有實驗室共43個,研究領域涉及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植物生物學、生理學、神經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發育生物學、行為科學、生物信息學、進化生物學、保護生物學、生態學等。
學院致力於建設一種既能獲得智力刺激、同時又可保持愉悅心情的文化環境,鼓勵大家開展意義深遠和創新性強的科學研究,並做出重要發現。
學院積極支持教授與北大其它院系、兄弟院校、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以及其它研究機構開展密切的交流與合作。在互利的原則上,學院允許教授在經過學院同意前提下成為北大和其它機構的雙聘教授。學院樂也於為社會提供力所能及的教學和科研咨詢。歡迎國內外生命科學研究人員與我們進行建設性的交流。北京大學2009年各地高考錄取分數線 上海:文史類錄取線:538理工類錄取線:554備註:上海高考滿分630北京(提前批非通用語種錄取線):文史類(提檔線:629)法語:642德語:646西班牙語:642日語:641俄語:632阿拉伯語:634朝鮮語:638越南語:623緬甸語:635印地語:629理工類提檔線:647法語:662德語:676西班牙語:663日語:665俄語:652阿拉伯語:651朝鮮語:660越南語:647緬甸語:655印地語:648備註:北京提前批非通用語種各專業錄取線均系實考分。陝西(國防生):文史類錄取線:605理工類錄取線:654四川(定向):理工類錄取線:616吉林(國防生):文史類錄取線:599理工類錄取線:663遼寧(國防生):理工類錄取線:658江蘇(提前批次):非通用語種:403備註:江蘇高考滿分480.河南(國防生):文史類錄取線:595理工類錄取線:653重慶(定向生):理工類錄取線:674黑龍江(國防生):文史類錄取線:614理工類錄取線:680湖北(定向生):理工類錄取線:659湖南(定向生):理工類錄取線:644北京:文史類提檔線:628理工類提檔線:645文史類錄取線:628理工類錄取線:643天津:文史類錄取線:620理工類錄取線: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