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生物論文怎麼寫急~!
我寫過一個生物論文,老師贊賞我說好。是關於生物繁殖的,可以說是:分裂生殖,孢子生殖等等。既然在班上寫過了,就太乏味了。 你可以從另一個主題寫來啊,例如呼吸,消化,大自然或者性病什麼的。
你不用謝了
㈡ 初中生物論文
啥意思?你是老師還是學生?初中生物課就開始寫論文了?太早了吧,我們大學才寫哎!我們一般寫生物論文都是在網上搜集下資料還有就是去圖書館借一些相關內容的書籍。然後再用自己的話拼一起總結整理!
㈢ 七年級生物論文怎麼寫
一、 選擇課題 選擇課題(題目)要注意「實用性」、「可行性」和「創造性」。 「實用性」就是選擇的課題要在生產、生活或科學上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即研究成果有可能進行移植應用,為人類服務,在科學上有一定的價值。 「可行性」就是要從實際出發,也就是要從我們的知識基礎和人力、現有的實驗條件和經費條件來確定課題,是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學生搞小論文,選題時宜「小」,切忌「大」而「全」。 「創造性」就是選擇的課題要新穎,有新的設想,在研究的方法上有所創新,不要簡單地重復別人已經做過的實驗。 二、 研究方法 課題確定後,就要選用確當的研究方法來完成課題。研究方法主要有考察法(調查法)、觀察法和實驗法三種。 考察法就是調查某一地區的一些生物在組成、數量和分布上的規律性,像昆蟲種類、某些鳥獸的種類及數量變化、葯用植物、環保中抗污染植物和指示植物的調查……,這些調查結果有可能被有關部門採納,發揮出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種研究方法花錢少,不需要復雜的儀器和設備,一般的學校都可以進行。 觀察法就是對某種生物的部分個體進行細致的觀察,以了解其生活習性和生長發育的規律性。在研究過程中,被觀察的對象要有一定的數量,因為如果只對某一個體進行觀察,會產生偶然性,得出的結論可能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還要注意進行重復的觀察,可以多設幾個觀察點同時進行,以得出科學的結論。在觀察的同時,如能注意採集,製作出生活史標本,則效果更好。 考察法和觀察法一般都是在不改變生物的環境條件下進行的,而實驗法則是人工改變環境中的某個因素(如食物、溫度、光照等),觀察對有機體所產生的影響,找出其規律性。 實驗的方法要注意科學性。例如,選擇「不同飼料對蟾蜍蝌蚪發育的影響」的課題,在實驗時,可以分動物性飼料、植物性飼料和混合飼料三個組。飼養過程中,三個組在實驗中只允許喂蝌蚪的飼料不同,其他的條件,例如:蝌蚪的來源和大小、容器、水質、水溫、光照……都要求盡量相同,以避免其他因素影響實驗結果的科學性。飼養的蝌蚪要有一定的數量,每組20條左右。數量太少,實驗結果容易產生偶然性,說明不了問題;數量太多,又會給飼養和觀察帶來問題。 三、 撰寫「小論文」 「小論文」是同學們自己研究「成果」的小結,因此寫作時,可以以第一人稱「我」或「我們」來進行敘述。「小論文」一般包括:①題目。論文的題目要求簡潔、新穎,吸引讀者。②引言。在文章的開頭,可以寫一篇簡單的引言,說明進行該項研究的目的,作者是怎樣想到要開展這方面研究工作的等等。③材料和方法。要寫清楚考察和觀察的對象,實驗的材料、材料的來源、研究方法以及所用的儀器設備等等。④結果。結果是論文的論據部分,如有可能則最好用數據的形式表示,整理成表格;如能進一步畫成曲線圖,則更加形象,有說服力。⑤討論。討論是論文的論證和論點部分。是在分析所得到的數據後,得出科學的結論,也就是論點,並在理論上加以說明。⑥結束語及參考文獻。可以談談該項研究的實用價值;有的還可談談該研究的不足之處,註明參考文獻。
範文1:樹干為什麼是圓的
在觀察大自然的過程中我偶然發現,樹乾的形態都近似圓的——空圓錐狀。樹干為什麼是圓錐狀的?圓錐狀樹干有哪些好處?為了探索這些問題,我進行了更深入的觀察、分析研究。
在輔導老師的幫助下,我查閱了有關資料,了解到植物的莖有支持植物體、運輸水分和其他養分的作用。樹木的莖主要由維管束構成。莖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質部木纖維承擔,雖然木本植物的莖會逐年加粗,但是在一定時間范圍內,莖的木纖維數量是一定的,也就是樹木莖的橫截面面積一定。接著,我們圍繞樹干橫截面面積一定,假設樹干橫截面長成不同形狀,設計試驗,探索樹干呈圓錐狀的原因和優點。
經過實驗,我們發現:(1)橫截面積和長度一定時,三稜柱狀物體縱向支持力最大,橫向承受力最小;圓柱狀物體縱向支持力不如三稜柱狀物體,但橫向承受力最大;(2)等質量不同形狀的樹干,矮個圓錐體形樹干承受風力最大;(3)風是一種自然現象,影響著樹木橫截面的形狀和樹木生長的高矮。近似圓錐狀的樹干,重心低,加上龐大根系和大地連在一起,重心降得更低,穩度更大;(4)樹干橫截面呈圓形,可以減少損傷,具有更強的機械強度,能經受住風的襲擊。同時,受風力的影響,樹干各處的彎曲程度相似,不管風力來自哪個方向,樹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樹干不易受到破壞。
以上的實驗反映了自然規律、自然界給我們啟示:(1)橫截面呈三角形的柱狀物體,具有最大縱向支持力,其形態可用於建築方面,例如角鋼等;(2)橫截面是圓形的圓狀物體,具有最大的橫向承受力,類似形態的建築材料隨處可見,如電視塔、電線桿等。
在我的觀察、試驗和分析過程中,逐漸解釋、揭示了樹干呈圓錐狀的奧秘,增長了知識,把學到的知識聯系實際加以應用,既鞏固了學到的知識,又提高了學習的興趣,還初步學會了科學觀察和分析方法。
範文2:醋對花卉有什麼影響
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調味品,花卉則能凈化生態環境,並美化我們的生活。
你是否想到過,醋和花卉有什麼關系呢?我們懷著好奇心,開展了這個課題的探究。據富有種花經驗的人告訴我們,對盆栽花卉施些醋溶液,可改善盆花的生長,增加花朵,而且花艷葉茂。這一點我們在實驗中很快就證實了。
濃度不同的醋溶液,對花卉有不同的影響嗎?這是我們第二階段的實驗。我們選取長勢相同的滿天星、報春花、月亮花各四盆,分為四組,每組(三盆)各有三種花卉,分別編號、貼上標簽。同時,我們取食用白醋配製成1%(pH值為2~3)、0.01%(pH值≈4)、0.0001%(pH值≈6)三種濃度不同的溶液,每天分別給三組盆花固定噴灑一種醋液,第四組盆花灑不含醋的清水。每五天觀察記錄花卉的生長情況。
這項實驗的結果是:噴灑低濃度醋液(pH值≈6)對這幾種花卉沒有明顯影響;噴灑中等濃度醋液(pH值≈4)的花卉明顯長得比其他幾組好,花苞多,開花期提前,而且花色較濃艷,花期也延長了;噴灑pH值2-3的高濃度醋液後,反而使花朵過早凋萎。
通過這次實驗,我們可以告訴你:種花時適當噴灑一些醋液,可使花卉長得更好。不過要掌握好醋液的濃度,醋酸過濃則會傷害花卉。
㈣ 初中生物論文可以寫哪些方向
可以從教學手段、教學方法、課後實驗等幾個方面入手:
1、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2、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創設學生喜歡的學習情景 。
3、初中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模式。
4、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㈤ 初中生物教學論文 怎樣抓好初中生物總復習 北師大版
眼下,生物學科已進入期末復習階段,如何提高生物復習課的實效性,一直是廣大生物教師關注和探討的問題,很多教師也做了不同的嘗試。但效果卻不是很理想,到底該如何操作呢?
在教育教學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是一個基本的理念,而教師的「導」又是課堂實效性的關鍵。「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想導的好,教師就要對教學做到未雨綢繆,深謀遠慮,尤其對復習課。在復習前,教師首先要做好下面工作:
一、做好細致的復習計劃
生物復習課實際上是很緊張的,我們的時間主要在課上。要提高復習的有效性,我們必須做好周密的復習計劃,既有遠期計劃,又有近期計劃。我在復習時先大體上確定幾輪復習,第一輪,教材梳理,階段測評;第二輪,專題突破,強化訓練;第三輪,模擬沖刺,實戰演練。每一輪復習都明確了具體時間和復習方法。同時,在每一輪復習中,還要對每一單元、每章的復習時間盡量細化,精確到某天、某課時。當然,我會隨實際情況做適當調整。有了計劃,就合理地安排了復習時間,不會出現前松後緊、囫圇吞棗的情況。
二、注重基礎,回歸教材
我們在復習時,課標是對學生最基本的要求,課標又是編寫教材的依據。我們在復習時,一方面要緊緊圍繞課標,另一方面要重視雙基訓練,回歸教材。最好根據課標把每各章節做個雙向細目表,再根據細目表進行有針對性的題型訓練。不一定做的很規范,可以做個簡潔的自己能看懂的就行。復習時要杜絕選題隨意,題海戰術,超出課標的現象,這樣就真正做到回歸教材,突出重點,關注細節,且主要會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復習的效率。在復習每章時,我們也可以把涉及這冊書的試題全部整理出來,對學生重點訓練。總之,作為教師要做到心中有課標,手中有教材,眼中有學生。
教材是有編寫體系的,各單元、章、節之間也是有聯系的。對學生來說,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是提高學習能力的根本所在。零碎的、支離破碎的知識難以深入理解和記憶,只有系統化、結構化的知識才能融會貫通,進而有效地應用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盡量挖掘知識的內在聯系。我在復習七年級下冊時,就抓住循環系統這一主幹知識,以此為中心進行輻射,揭示出循環、呼吸、消化、泌尿、神經等系統的內在聯系和規律,在構建知識體系的活動中培養了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我利用兩節課連上的方式,就可把這一部分系統地復習完了,經學生的反饋在其腦海中能呈現出清晰的知識網路。在課上,我又注意根據課標要求有目的的引導學生討論、分析、歸納,提高了復習效率。
三、關注生活,學以致用
在復習七年級下冊時,我就把汶川地震中遇到的具體情境、生活中的常見實例與循環、呼吸、消化、泌尿的知識巧妙的結合起來,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這將符合中考的要求吧。關於傳染病的知識,教師可以聯系當前流行或影響較大的傳染病,例如,艾滋病,甲型H7N9型流感等,依據課標設計成試題。現在提倡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的說法就與我們生物學科息息相關,教師可以找出其內在聯系,設計成試題。教師一定要關注與生物科學相關的新聞事件、科學技術發展的成果,關心身邊的生物科學,並及時把信息傳給學生。通過對信息的獲取、處理和分析會使學生的知識面得以拓展,思維就打開了,對靈活答題很有幫助,尤其現在的考試越來越重視能力的考查。
四、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往往不易考查,也容易被教師忽視。尤其在復習課,更被認為可有可無。其實,能否進行情感教育和生物學觀點的滲透直接關繫到復習課的成敗。一方面,有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另一方面,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更深理解,分析問題也更全面、更深刻、更科學准確,這就是一種能力的提升。在上七年級下冊復習課時,關於靜脈的復習,我就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知道輸液或輸血時針刺的是靜脈血管。從知識層面上懂得的道理會讓學生信服,從而自覺地遵守,比簡單地說教有效的多。
在採取以上策略的時候,要有這樣一個理念銘記在心:要以學生為本設計教學。課改的新理念之一就是以生為本,即學生為主體。所以,在設計教學時要針對學來設計教。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積極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復習課切忌「我講你聽」,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我們常採用的學案導學的模式就是把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具體化,可操作性強。
學案設計主要分三部分:1、課標要求,讓學生明確課標要求,通過自學在書上找到相應的知識點。2、思考討論題,依據課標,把相關知識點設計成並思考討論題,通過生生、師生互動,揭示知識的內在聯系。3、考點要點聚焦,依據課標,精選習題,進行針對性練習。題量適中,即突出對重點和主幹知識的考查,又有適當的梯度,能真正通過檢測練習學生的真實水平。還可以對知識網中遺漏或無法顧及的知識做以補充。該模式的精髓就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發展能力。
總之,生物復習要把握四個點:注重基礎,貼近生活,突出能力,關注情感,一個理念:以生為本。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積極探索適合學情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復習的有效性。
㈥ 初中生物高效課堂論文範文 麻煩大家介紹一下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信息、培養多種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就有必要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探索。 教師熟練掌握常用的生物教學方法是進行高效課堂教學的前提,教師堅持做到四個「有效」 是保證高效課堂教學的措施。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幫助每一個學生高效地學習,使每位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得到充分發展。生物界是豐富多彩的,這就決定了生物教學的形式多樣化。 教師教學方法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說,教學方法就是效率、質量。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培養多種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就有必要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探索。 NO1、高效課堂教學的前提——教師熟練掌握常用的生物教學方法 生物教學方法包括教法和學法兩種:教法主要有語言的方法(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讀書指導法及討論法),直觀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參觀法),實習的方法(包括實驗法、練習法、實習法)及培養學生能力的方法。 其中常見的教法有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實驗法、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法等多種方法,教師應根據教學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方法。教師不僅要熟練掌握教法,還要對學法進行正確指導。學法主要有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方法。 熟練掌握生物教學方法的重要意義在於: 1是實現生物教學內容、完成生物教學目的任務的必要手段。 沒有良好的教學方法,教學目的任務和教學內容都是一紙空文。 2是連接教師、學生、教材的紐帶。再好的教師、學生和課本,不採用合適的方法,想完成生物教學任務是不可能的。 3是直接關系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教學方法的主導者是教師,落腳點是學生。教學方法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習效果、學習質量。 NO2、高效課堂教學的措施——教師堅持做到四個「有效」 初中生物課堂的高效性,依賴於教師自身素質、課前充分准備、課內熟練駕馭,具體體現在教師堅持做東4個「有效」: a.有效備課 有效備課不僅要求教學目標明晰、具體、精確,要求對學生學情的把握,考慮學生的求知熱情而且要求對教材的有效利用,並「再度開發」。 教材是眾多學者、專家心血的結晶,是經過精挑細選、反復洗練的。教師必須給予重視,充分利用教材,進行教學設計。 但傳統備教材中,教師一般主要是分析本節內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難點,與前後知識的聯系等。而有效備課應更強調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情緒狀態對教材進行「再度開發」。即對教材內容重新選擇、組織和排序,也就是說教師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b.有效講授 有效講授要求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方法一是創設情境,方法二是把教學目標、重難點告訴學生,讓學生有意識地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講授時教師要把握好保持與學生能力相適應的「教學節奏」,如:在講授重點內容時,故意稍作停頓,可以引起學生注意或使學生有時間進行思考,但教師必須盡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作長時間的停留,還要避免離題太遠,與教學主題無關的敘述。 c.有效提問 有效提問要求問題保持大眾性,提問能引起大多數同學的思維共鳴,學生躍躍欲試,爭先恐後要求回答,課堂氣氛可立即活躍,提問之後要留有時間給學生思考,在適當的時候(如課堂氣氛活躍時),可以適當增加提問的難度,但難度不可過高。有效提問要求避免「滿堂問」,新課程下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否則此法會淹沒教學重難點,擠占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限制學生的思維。 同時,要保證所提之問有效,必須學會傾聽。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希望學生學會傾聽,教師必須學會耐心傾聽。 教師在提問後,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和回答,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在等待和傾聽。一個具有傾聽意識和習慣的教師不會僅僅滿足於聽到了學生的言辭,他還善於在傾聽時察言觀色,了解學生言辭背後的思緒和性情、慾望和需求,並加以熱情地呵護和細心地引導。 在傾聽的過程中要有回應,比如對對方說的問題點頭示意或做出相應的反應。有效教學意味著教師要善於耐心地傾聽學生的聲音,關注學生的想法。教師可以通過追問、補充學生的回答,讓學生感覺到教師一直在關注問題的回答進展,這樣會自然而然的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如小腸的結構是如何與功能相適應的這一問題,學生一般不能回答完整,這時教師可以追問、補充學生的回答。這種激勵性反饋還能給學生帶來成就感和成功體驗。 d.有效訓練 有效訓練要求訓練的習題能鞏固所學知識,並對所學知識有所拓展延伸,防止題海戰術,避免給學生增壓而使之厭惡生物這門學科,保證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較高的激情,做到讓生物課堂充滿「誘惑」、歡樂氣氛,讓學生心情愉快地學習。 總之,生物知識豐富多彩,生物課堂教學並無定法,教師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和教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靈活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才能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從而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㈦ 1000字初中生物小論文怎麼寫
寫作思路:根據題目要求,以初中生物小論文作為主題,首先寫出摘要,可以以初中生物是教師眼中的「豆芽科」作為入手點,來強調出下文的生物學的重要性並展開論點,正文:
摘要: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已經發展成多學科綜合滲透的高科技領域,而且成為21世紀高科技發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我國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但是,縱觀中學教師和學生對生物的態度,我們不難發現,我國生物教學現狀令人擔憂,前途不容樂觀。由於近些年生物沒有被列入中考范圍,所以生物學科在我國初中教學中一直被定位為「小學科」,是教師眼中的「豆芽科」,是學生眼中的「副科」。
應該如何改變生物教學現狀呢?如何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好生物呢?核心問題就是:糾正教師和學生的錯誤觀念,擺正生物學科的地位。
認識生物學的重要性
1、認識生物技術的重要性。提高生物技術發展水平,是提高我國科學技術的重要途徑。生物技術可以推動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對提高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具有強有力的促進作用。生物學已經成為21世紀的帶頭學科之一,生物工程已成為21世紀的龍頭產業,生物科技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依據。
20世紀以來,生物科學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和突破已經使生物學這門古老學科煥發了青春。隨著它與物理學、化學、數學以及其他學科之間不斷交叉、滲透和融合,作為葯學、農學、環境等學科的基礎,更為物理學、化學、信息科學、材料與工程學注入了新的血液,極大地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適當地給學生展示我國乃至全世界的生物科技成就,讓學生認識生物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使學生改變對生物課程的態度,以便在以後的學習中打消生物是「小學科」的觀念。
2、認識初中生物課程的重要性。初中生物課程是初中的必修課程,是培養學生生物思維的重要途徑,對我國以後生物發展起著基礎性的作用。但是由於前幾年全國上下大興素質教育,呼籲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中考不再考生物學科,只在初二下學期結業;
使得生物學科在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及家長心中的地位大大下降,令人尷尬。許多學校生物專業的教師紛紛改行,生物學科成了「捎帶」、「搭配」,以致教師和學生忽視了生物學習的重要性,致使生物學科教學現狀令人擔憂,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學生的生物學素養令人擔憂。
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教師就必須轉變觀念,重新認識生物學科的重要地位。
㈧ 如何上好初中生物課論文
根據很多實踐表明,初學生物的初中生,連最常見的蔬菜名稱都不會寫,如把「萵苣」寫成「窩菊」,把「菠菜」寫成「波菜」,把「薺(ji)菜」寫成「齊(qi)菜」等,常見植物屬於什麼科,除了對十字花科的白菜較熟悉外,其他的幾乎都不認識。我認為利用實物直觀教學很重要,比如引導學生在課外科技活動中按教科書中的內容製作了一些常見的植物浸制標本,如茄科、葫蘆科、十字花科,錦葵科等常見的代表植物,將這些植物標本製成後,用5%的福爾馬林保存起來作為直觀教學的教具,對生物就很好學習了。下面我介紹一些學習生物的方法。
一、用實踐學習生物
腦功能定位學說表明,人類大腦由兩半球構成,大腦對人體的運動和感覺的管140理是交叉的,左半球的功能?側重於邏輯思維,如語言、邏輯、教學、分析、判斷等;右半球側重於形象思維,如空間、圖形、音樂、美術?等。左、右腦半球猶如兩種不同類型的信息加工系統,它們各司其職,相輔相成,相互協作,共同完成思維活動。左右兩半球信息交換的生理結構是胼胝體,它由兩億條神經纖維組成,每秒鍾可以處理兩半球之間往返傳遞的40億個信息。傳統的生物教學,重視邏輯思維的培養,輕視形象思維的發展,不專注於實踐的作用,同時影響著智力的提高。因此,我們應主攻思維能力的培養,強化實踐的鍛煉。
感知是形象思維的源泉,人們認識生物總是從感知開始,主要通過視覺把所學的生物形象信息傳遞給大腦,在大腦中留下痕跡,當事情不在面前時,這種痕跡會再現出事物的形象,心理學稱為表象。人腦用表象材料進行思維,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就是形象思維。沒有感知作基礎,表象就不會產生,沒有表象作材料,就談不上形象思維。那麼生物談何學好。因此,要為形象思維准備豐富的表象,在生物教學中應抓好以下幾點:①加強實驗教學,這是形成豐富表象的主要途徑,一個成功的實驗,會留下深刻的表象,應盡量創造條件,讓學生參加實驗過程,從中獲得生動形象的表象。②運用形象教具,來豐富學生的感覺,如模型、圖片、掛圖等。③理論聯系實際,廣泛攝取表象,引導學生到自然界去識別生物、調查破壞生態平衡的因素等。④從聲象教材中攝取表象,聲象教材的優勢,能同時喚起聽覺和視覺的興奮,促進左右腦協同工作,發揮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作用,以達到對生物本質的認識。在施教中,我們要提倡多種生物信息的滲透,以便形成豐富多彩的表象。
二、研究性學習生物
所謂研究性學習,國內學術界有如下幾種認識:①泛指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學習,即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②指學生在科學課中自己探討問題的學習方九③從課程結構上看;「綜合實踐活動」的設置,它包括三類指定領域,即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勞動技術教育。其中研究性學習是核心。
??生物學作為一門與社會發展密切聯系的自然學科,在新世紀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從人類基因組計劃到致癌基因、從轉基因動、植物到克隆基因。從線粒體基因到人類媽祖」非洲夏娃」、從餐桌上的轉基因食品到DNA偵破技術等等,漸漸地成為有文化的公民必備的常識。其中「生命科學」、「轉基因工程」、「克隆技術」,已經在很多領域顯示出了其領先科學的優勢,生物學與其它學科的相互滲透及「生物實驗」』的普及,對「研究性學習」的引入創造了有利條件。生物學實驗中的驗證性實驗及探究性實驗,非常適合初中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通過上述學習,可以使學生主動獲取有關生物體結構、功能及進化方面的理論知識。生物學與地理等學科結合,可以為學生創造探索生物多樣性與環境保護、植被破壞與水土流失、亂伐森林與沙塵暴、雪塵暴肆虐的關系,以及環境污染與人類疾病發生關系的調查。2.「研究性學習」滲透的目的??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前提,以學生感興趣的生物學問題為研究主題,以個人或小組活動方式進行專題研究,建立起師生平等、民主,教學相長的教學過程,有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
三、轉變理念是進行課堂教學的關鍵
《生物課程標准》倡導的三個基本理念(面向全體初中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為生物學科的課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吸收傳統教學的優點,摒棄其弊端,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是進行課堂教學的關鍵。
教師應是組織者、合作者、促進者、引導者、研究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師生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平等、合作、民主、互動的。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具有個性差異的學生。教師要適度允許學生在成長中犯錯誤,因為問題學生將可能使你成為教育家。教師要注意尋找學生的閃光點,激勵學生進步。教師應重視用教材教、重視學生自學,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教師應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特別是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學會寬容,學會傾聽學生的訴說。如北師大版《生物學》七年級上冊「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這個活動,正常情況下鼠婦會跑到黑暗的地方,但實驗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光亮的地方鼠婦反而多。這有可能是鼠婦跑不動、時間太短或者假死等情況,不能說學生做錯,要尊重事實,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四、教學反思是改進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
課改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提倡粗線條的教學設計,後在課堂上隨機補充完成。要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教學,多關注學生的實際收獲,少關注課堂的完整性,但嚴禁拖課。所以每一堂課都充滿著不確定因素,很多問題的答案都是開放的,學生的思維開闊,創新的火花隨時都可能迸發。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較強的教學機智,課前先多預設幾種可能應對學生的實際反應。如北師大版《生物學活動手冊》八年級上冊活動「觀察雞卵的結構」討論3:判斷你所觀察的雞蛋能否孵出雛雞,說出理由。有一個學生的答案與眾不同:不能。因為這個雞蛋已經被我打破了。這個答案可能連教師都預想不到,學生是從另一個角度考慮問題,教師當然不能否認該答案的正確性。我們只能重新審視該題目的嚴密性。所以課改了,教師更要保持經常自我反思的好習慣,這是縮短生物學科教學理念和行為差距的有效途徑。
總之,教師應重新認識新一輪課改背景下的生物學課堂教學,生物學課堂教學無固定模式可循,教師應本著「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的態度來創新發展生物學課堂教學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