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環境工程:微生物對氮、磷的需要量為化學需氧量:N:P=100:5:1這句話對嗎,不對,錯在哪裡,給
不對,微生物對氮、磷的需要量為生化需氧量:N:P=100:5:1,不是化學需氧量
Ⅱ 氮磷鉀肥料配比怎麼計算
一般情況下,肥料中氮磷鉀的含量指N、P2O5、K2O。氮的含量就是樣品中氮元素的質量除以樣品的總質量。
磷、鉀的含量計算方法不同,要分別換算成磷鉀的氧化物,即磷根據磷的個數不變,換算為P2O5,鉀換算為K2O,氧化物的質量再除以樣品的質量即等於磷鉀含量。
氮磷鉀肥料注意事項
科學施用鉀肥,可以增加作物產量,提高農產品品質,增強作物抗倒、抗病、抗旱能力;但過多施用鉀肥,不僅浪費,還會引起黃葉、干燒心等生理病害,甚至影響產量與品質。
不同的作物需鉀量不同,西瓜、果樹需鉀較多;玉米、棉花需鉀中等;花生、大豆及馬鈴薯等對鉀雖很敏感但需要量不多,小麥、穀子需鉀也較少。
Ⅲ 廢水的生化處理中營養比碳氮磷之比為100:5:1.
1
首先必須明確,生化處理中的營養比是根據污泥/
生物膜
中微生物需求來確定的。自然界中,各類微生物需求的碳氮比是不同的,但是對於
活性污泥
這個微生物群體而言有一個經驗的值,好氧條件下是100:5:1,厭氧條件下是200:5:1.
2
其次,各參數的含義。碳氮磷都要以可生物吸收的量計算,因此,碳以
BOD5
表示;N一般指總凱氏氮(TKN),包括有機氮和
氨氮
,但不包括亞硝氮和
硝態氮
,因為除了
反硝化細菌
以外,大部分微生物都不能直接以亞硝氮和硝態氮作為
氮源
,而有機氮和氨氮則可被絕大多數微生物用做氮源;磷一般為磷酸鹽。
3
最後我來解釋一下這個比例的來源:
說法一:Mc
Carty於1970年將細菌
原生質
分子式定為C5H7O2N,若包括磷為
C60
H87N12O23P,其中C、N、P所佔的
百分數
分別為52.4%、12.2%、2.3%。對於好氧生物處理過程來說,在被降解的BOD5中,約有20%的物質被用於細胞物質的合成,80%被用來進行
能量代謝
所以進水中BOD:N:P=(52.4%/20%):12.2%;2.3%=100:5:1。
說法二:細菌C:N=4-5,真菌C:N=10,活性污泥系統中的C:N=8(介於二者之間),同時由於只有40%的碳源進入到細胞中,所以這個比例就是20,即100:5.磷的比例參照一。
4還想提點個人看法:活性污泥系統是個微生物生態系統,不僅是細菌,還存在大量真菌和其他微生物。這個比例我想不完全是細菌的組成,而是整個活性污泥微生物系統的營養需求平均值,因此我給出了說法二,個人也覺得說法二更符合具說服力。同時,對於活性污泥系統而言,這個比例在工程中也未必是一定的,生物總是有一定的適應范圍的,因此,理論如此,實際操作接近即可。
Ⅳ 想問一下污水處理站里的生化系統應該加哪些營養物比例是多少
生化指的是生物化學反應過程,在這個系統中包含厭氧、兼氧、好氧三個階段。
在污水的好氧處理中,對微生物來講,碳,氮,磷營養有一定的比例,一般為C:N:P=100:5:1。而在污水的厭氧處理中,對污水中N,P的含量要求低,有資料報導,只要達到COD:N:P=800:5:1即可,但一般來講,要求C/N比達到(10-20):1為宜。應為濃度比。我們一般投放麵粉、二胺(含N,P)
首先,如果是用葡萄糖來配置營養液,可以理解COD近似等於BOD,也就是說COD和BOD都可以表示為碳源,營養比應該表示為C:N:P=100:5:1.
在常規活性污泥系統中,若廢水中C為100(即BOD5為100),大體上3/4的C經異化作用後被徹底氧化為CO2,1/4(即25)的C經同化作用合成為微生物細胞。從菌體中元素比例得知,N為C的1/5,P又為N的1/5,故在合成菌體時,25份C同時需5份N,1份P。因此在去除100份C所需的營養配比為BOD5:N:
P=100:5:1。
從化學式下手,葡萄糖C6H12O6(分子量180),尿素(NH2)2CO(分子量60),磷酸二氫鉀KH2PO4(分子量136),分子量C:12/N:14/P:31,按照C:N:P=100:5:1,C應取1200g,N應取70g,P應取31g,因要求COD為500mg/L時,C應取0.5g,則0.5:1200=1:2400,則可求出N實際應取0.029g,P應取0.013g.
而取用的是化合物,用分子量換算一下,則有實際取用尿素=60×0.029÷14=0.124g,實際取用磷酸二氫鉀=136×0.013÷31=0.057g,因實際取用尿素中含有C=0.124×12÷60=0.0496g,則最終取用葡萄糖=180×0.5÷12-0.0496=7.45g
應取葡萄糖7.45g;尿素0.124g;磷酸二氫鉀0.057g.
COD進水為170,出水假設為80,則需要去除90ppm,一天800方,則需要去除的COD為:800*90g=72000g=72kg
按COD:N:P=100:5:1可以計算出需要N為3.6kg,P為0.72kg。
然後再根據尿素和過磷酸氫二鉀的分子式和濃度來計算所需要的尿素量和過磷酸氫二鉀量。
可以網路我的名字咨詢哦。
Ⅳ 活性污泥微生物對氮,磷的需要量可按什麼比例考慮分配營養比
首先,微生物是沒有分子式的.
對於各類微生物來說,其具體需求的碳氮比是不同的,但是對於活性污泥這個微生物群體而言有一個經驗的值,好氧條件下是100:5:1,厭氧條件下是200:5:1.
當然,對於活性污泥系統而言,這個比例在工程中也未必是一定的,生物總是有一定的適應范圍的,因此,理論如此,實際操作接近即可.有一點差距是沒關系的.
如果是這個樣那就不知道了.一般來說現在我只是直接引用數值.
Ⅵ 厭氧微生物碳氮磷比
1 首先必須明確,生化處理中的營養比是根據污泥/生物膜中微生物需求來確定的.自然界中,各類微生物需求的碳氮比是不同的,但是對於活性污泥這個微生物群體而言有一個經驗的值,好氧條件下是100:5:1,厭氧條件下是200:5:1.
2 其次,各參數的含義.碳氮磷都要以可生物吸收的量計算,因此,碳以BOD5表示;N一般指總凱氏氮(TKN),包括有機氮和氨氮,但不包括亞硝氮和硝態氮,因為除了反硝化細菌以外,大部分微生物都不能直接以亞硝氮和硝態氮作為氮源,而有機氮和氨氮則可被絕大多數微生物用做氮源;磷一般為磷酸鹽.
3 最後我來解釋一下這個比例的來源:
說法一:Mc Carty於1970年將細菌原生質分子式定為C5H7O2N,若包括磷為C60H87N12O23P,其中C、N、P所佔的百分數分別為52.4%、12.2%、2.3%.對於好氧生物處理過程來說,在被降解的BOD5中,約有20%的物質被用於細胞物質的合成,80%被用來進行能量代謝所以進水中BOD:N:P=(52.4%/20%):12.2%;2.3%=100:5:1.
說法二:細菌C:N=4-5,真菌C:N=10,活性污泥系統中的C:N=8(介於二者之間),同時由於只有40%的碳源進入到細胞中,所以這個比例就是20,即100:5.磷的比例參照一.
4還想提點個人看法:活性污泥系統是個微生物生態系統,不僅是細菌,還存在大量真菌和其他微生物.這個比例我想不完全是細菌的組成,而是整個活性污泥微生物系統的營養需求平均值,因此我給出了說法二,個人也覺得說法二更符合具說服力.同時,對於活性污泥系統而言,這個比例在工程中也未必是一定的,生物總是有一定的適應范圍的,因此,理論如此,實際操作接近即可.
Ⅶ 求教下 生化池投加營養的 碳氮磷比到底是怎麼算的 比如COD:N:P 300:5:1
還沒進水,單單投加葡萄糖,這樣會需要很大量的葡萄糖才能維持系統中微生物的正常代謝,而且應該按照正常的24小時不間斷運行,我不知道你現在系統中活性污泥含量是多少,活性怎麼樣,也不清楚你投加葡萄糖的量是怎麼定的,投加尿素的量你有沒有算過,所以不能明確給你投加尿素後TN是否會增加。
假設你的污泥活性不好,濃度不夠,投加葡萄糖的量也不夠,那麼投加尿素後總氮有可能是上升的,因為微生物不需要這么多營養物質,不能吸收利用,自然就會升高。
建議調試方案:投加葡萄糖後,系統中的COD要維持在200~300之間,如果是間歇式運行系統,一周期最多兩個周期,不管去除效果如何,均應更換處理後的水,重新進水並投加碳源和營養物質,營養物質N和P遵循C:N:P=100:5:1的比例投加,控制好溶氧DO在1.0~2.0之間,pH控制在6~8之間,最好在7左右。
ps:尿素中只含有N元素,並沒有P,應該投加磷酸氫鈉等含磷物質才能有磷,N元素的去除原理是根據微生物硝化和反硝化過程進行的,磷元素呢是根據微生物好氧聚磷厭氧釋磷的特性來進行的,C/N/P這三種元素構成了蛋白質,蛋白質又是組成細胞的最基本單元,這樣解釋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
Ⅷ 廢水中微生物所需營養比例是多少
廢水中微生物所需營養比例是多少
微生物像動物植物一樣也需要必要的營養物質才能夠生長繁殖,微生物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主
要是指碳(C)、氮(N)、和磷(P),廢水中主要營養元素的組成比例有一定的要求,對
於好氧生化一般為C:N=100:5:1(重量比)。
Ⅸ 廢水的生化處理中營養比碳氮磷之比為100:5:1.
1 首先必須明確,生化處理中的營養比是根據污泥/生物膜中微生物需求來確定的。自然界中,各類微生物需求的碳氮比是不同的,但是對於活性污泥這個微生物群體而言有一個經驗的值,好氧條件下是100:5:1,厭氧條件下是200:5:1.
2 其次,各參數的含義。碳氮磷都要以可生物吸收的量計算,因此,碳以BOD5表示;N一般指總凱氏氮(TKN),包括有機氮和氨氮,但不包括亞硝氮和硝態氮,因為除了反硝化細菌以外,大部分微生物都不能直接以亞硝氮和硝態氮作為氮源,而有機氮和氨氮則可被絕大多數微生物用做氮源;磷一般為磷酸鹽。
3 最後我來解釋一下這個比例的來源:
說法一:Mc Carty於1970年將細菌原生質分子式定為C5H7O2N,若包括磷為C60H87N12O23P,其中C、N、P所佔的百分數分別為52.4%、12.2%、2.3%。對於好氧生物處理過程來說,在被降解的BOD5中,約有20%的物質被用於細胞物質的合成,80%被用來進行能量代謝所以進水中BOD:N:P=(52.4%/20%):12.2%;2.3%=100:5:1。
說法二:細菌C:N=4-5,真菌C:N=10,活性污泥系統中的C:N=8(介於二者之間),同時由於只有40%的碳源進入到細胞中,所以這個比例就是20,即100:5.磷的比例參照一。
4還想提點個人看法:活性污泥系統是個微生物生態系統,不僅是細菌,還存在大量真菌和其他微生物。這個比例我想不完全是細菌的組成,而是整個活性污泥微生物系統的營養需求平均值,因此我給出了說法二,個人也覺得說法二更符合具說服力。同時,對於活性污泥系統而言,這個比例在工程中也未必是一定的,生物總是有一定的適應范圍的,因此,理論如此,實際操作接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