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結核菌的鑒定應做哪些微生物檢查

結核菌的鑒定應做哪些微生物檢查

發布時間:2022-10-06 14:37:04

『壹』 肺結核的診斷方法有哪些

1.病史和症狀體征

(1)症狀體征情況:肺結核患者的症狀一般沒有特異性,但明確症狀的發展過程對結核病診斷有重要參考意義。體征對肺結核的診斷意義有限。

(2)診斷治療過程:確定患者是新發現還是已發現病例。不少肺結核患者首次就診多在綜合醫院,且接受治療,應記錄首次診斷情況特別是痰排菌情況、用葯品種、用葯量和時間、堅持規律用葯情況等,這對將來確定治療方案有重要價值。如果是復發患者,治療史對判斷耐葯情況有參考意義。

(3)肺結核接觸史:主要是家庭內部接觸史,對鄰居、同事、宿舍等有無肺結核患者也應了解。記錄接觸患者的病情、排菌情況、治療方案和用葯規律情況、接觸時間、接觸密切程度等。

2.影像學診斷

胸部X 線檢查是診斷肺結核的重要方法,可以發現早期輕微的結核病變,確定病變范圍、部位、形態、密度、與周圍組織的關系、病變陰影的伴隨影像;判斷病變性質、有無活動性、有無空洞、空洞大小和洞壁特點等。肺結核病影像特點是病變多發生在上葉的尖後段和下葉的背段,密度不均勻、邊緣較清楚和變化較慢,易形成空洞和播散病灶。診斷最常用的攝影方法是正、側位胸片,常能將心影、肺門、血管、縱隔等遮掩的病變以及中葉和舌葉的病變顯示清晰。

CT 能提供橫斷面的圖像,減少重疊影像,易發現隱蔽的病變而減少微小病變的漏診;比普通胸片更早期顯示微小的粟粒結節;能清晰顯示各型肺結核病變特點和性質,與支氣管關系,有無空洞,以及進展惡化和吸收好轉的變化;能准確顯示縱隔淋巴結有無腫大。

常用於對肺結核的診斷以及與其他胸部疾病的鑒別診斷,也可用於引導穿刺、引流和介入性治療等。

3.痰結核分枝桿菌檢查

確診肺結核病的主要方法,也是制訂化療方案和考核治療效果的主要依據。每一個有肺結核可疑症狀或肺部有異常陰影的患者都必須查痰。

(1)痰標本的收集:肺結核患者的排菌具有間斷性和不均勻性的特點,傳染性患者查一次痰也許查不出,所以要多次查痰。菌陽患者1 個痰標本塗片檢查約80% 陽性,2 個痰標本塗片檢查約90%陽性,3 個痰標本塗片檢查約95% 陽性。通常初診患者要送三份痰標本,包括清晨痰、夜間痰和即時痰,如無夜間痰,宜在留清晨痰後2 ~ 3 小時再留一份痰標本。復診患者每次送兩份痰標本。無痰患者可採用痰誘導技術獲取痰標本。

(2)痰塗片檢查:簡單、快速、易行和可靠的方法,但欠敏感。

每毫升痰中至少含5000 ~ 10000 個細菌時可呈陽性結果。常採用的是齊-尼氏染色法。痰塗片檢查陽性只能說明痰中含有抗酸桿菌,不能區分是結核分枝桿菌還是非結核性分枝桿菌,由於非結核性分枝桿菌少,故痰中檢出抗酸桿菌有極重要的意義。

(3)培養法:結核分枝桿菌培養為痰結核分枝桿菌檢查提供准確可靠的結果,常作為結核病診斷的金標准。同時也為葯物敏感性測定和菌種鑒定提供菌株。結核分枝桿菌培養費時較長,一般為2 ~ 6周,陽性結果隨時報告,培養至8 周仍未生長者報告陰性。常用的培養方法為改良羅氏法和小川法。近期採用測定細菌代謝產物的BACTEC TB460 或BACTEC MGIT 960 法,約2 周左右可獲得結果。

(4)葯物敏感性測定:主要為臨床耐葯病例的診斷、制定合理的化療方案以及流行病學監測提供依據。

(5)其他檢測技術:如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核酸探針檢測特異性DNA 片段、色譜技術檢測結核硬脂酸和分枝菌酸等菌體特異成分以及採用免疫學方法檢測特異性抗原和抗體等,使結核病快速診斷取得一些進展,但這些方法仍在研究階段,尚需改進和完善。

4.纖維支氣管鏡檢查

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常應用於支氣管結核和淋巴結支氣管炎的診斷,支氣管結核表現為黏膜充血、潰瘍、糜爛、組織增生、形成瘢痕和支氣管狹窄,可以在病灶部位鉗取活體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結核分枝桿菌培養。對於肺內結核病灶,可以採集分泌物或沖洗液標本做病原體檢查,也可以經支氣管肺活檢獲取標本檢查。

5.結核菌素試驗

廣泛應用於檢出結核分枝桿菌的感染,而非檢出結核病。結核菌素試驗對兒童、少年和青年的結核病診斷有參考意義。由於許多國家和地區廣泛推行卡介苗接種,結核菌素試驗陽性不能區分是結核分枝桿菌的自然感染還是卡介苗接種的免疫反應。因此,在卡介苗普遍接種的地區,結核菌素試驗對檢出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受到很大限制。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防癆和肺病聯合會推薦使用的結核菌素為純蛋白衍化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PPDRT23,以便於國際結核感染率的比較。

結核菌素試驗選擇左側前臂曲側中上部l/3 處,0.lml(5IU)皮內注射,試驗後48 ~ 72 小時觀察和記錄結果,手指輕摸硬結邊緣,測量硬結的橫徑和縱徑,得出平均直徑=(橫徑+縱徑)/2,而不是測量紅暈直徑,硬結為特異性變態反應,而紅暈為非特異性反應。

硬結直徑≤ 4mm 為陰性,5 ~ 9mm 為弱陽性,10 ~ 19mm 為陽性,≥ 20 或雖< 20mm 但局部出現水泡和淋巴管炎為強陽性反應。結核菌素試驗反應愈強,對結核病的診斷,特別是對嬰幼兒的結核病診斷愈重要。凡是陰性反應結果的兒童,一般來說,表明沒有受過結核分枝桿菌的感染,可以排除結核病。但在某些情況下,也不能完全排除結核病,因為結核菌素試驗可受許多因素影響,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後需4 ~ 8 周才建立充分變態反應,在此之前,結核菌素試驗可呈陰性;營養不良、HIV 感染、麻疹、水痘、癌症、嚴重的細菌感染包括重症結核病如粟粒性結核病和結核性腦膜炎等,結核菌素試驗結果則多為陰性和弱陽性。

『貳』 敘述結核桿菌的檢驗程序

結核桿菌與麻風桿菌是分枝桿菌屬中的主要病原菌。
結核桿菌菌體細長略帶彎曲,有分枝生長趨勢。菌體含脂量高,與其抗酸特性、抵抗力特性、致病性與免疫性等都有密切關系。該菌營養要求高,生長緩慢,形成「菜花狀」菌落。

一、結核桿菌檢驗程序
結核病人病灶中查到結核桿菌,是病原學診斷的重要依據,根據感染部位不同,可採集病人的痰、尿、糞便、腦脊液、胸腹水、胃液等,按以下程序進行檢驗。

二、結核桿菌培養特性
1. 液體培養基(蘇通氏培養基、小川培養基、血清酸性培養基等)結核桿菌生長表現:標本材料經前處理(即酸鹼處理,可液化標本,也可殺死雜菌,還可濃縮集菌)後接種液體培養基,35℃培養1-2周,由於表面生物,可在培養基表面表成污灰、乾燥、有皺褶的菌膜。
2. 固體培養基(改良羅氏培養基、丙酮酸鈉培養基等)結核桿菌生長表現:標本材料經前處理後,接種固體培養基,37℃培養2-4周,在培養基表面可形成乳白或米黃色、不透明、粗糙顆粒狀或節狀堆聚的菌落,呈現「菜花狀」。
3. 結核桿菌快速培養檢測方法:無菌手續將前處理後的材料塗片,置液體培養基中,35℃恆溫箱CO2培養箱內培養,3-5日後,每隔日取出一玻片,染色鏡檢,可快速獲得結果。

三、齊~尼(Ziehl-Neelsen)抗酸染色法
【原理】
結核桿菌對苯胺染料不易著色,若加溫或延長染色時間使其著色後,再用3%鹽酸酒精處理也不易脫色,再經美蘭復染,結核桿菌及其他分枝桿菌仍呈紅色,而非抗酸菌和細胞雜質等呈藍色。
【材料】
1. 結核病人痰液:採取清晨第一口粘痰,或濃縮集落菌法處理過的痰標本。
2. 抗酸染色液
3. 載物玻片、玻片夾、酒精燈、臘筆等。
【方法】
1. 無菌手續採取痰液塗片,自然乾燥,火焰固定。
2. 用臘筆將塗面局部隔開,滴加石炭酸復紅染液,酒精燈上加熱至出現蒸氣。切勿沸騰,亦不可使染液乾涸。如有乾涸的趨勢,應及時補加染液。持續染色5-8分鍾,待冷後流水漂去多餘的染液。
3. 用3%鹽酸酒精清脫色,脫至塗面無色為止,約1-3分鍾,自來水沖洗。
4. 滴加呂氏美蘭染液復雜30秒~1分鍾,水洗。自然乾燥或吸干後油鏡檢查。
【結果】
1. 結核桿菌呈現細長,略有彎曲的紅色菌體,有的可表現出分枝特徵,有的菌體表現有多數濃染顆粒。結核桿菌大多分散排列,亦可以見到有縱行條索狀排列。
2. 塗片染色能查到結核桿菌者,一般需要每毫升痰液內含菌量至少應有500個以上,甚至需達到5萬以上。故材料多進行濃縮集菌處理,以提高檢出陽性率,也造成在染色標本片觀察中,不一定每個視野都能看到結核桿菌。
3. 結核桿菌易發生變異,在陳舊培養基或臨床治療後標本材料中,結核桿菌往往菌體斷裂,或形成非抗酸性革蘭氏陽性的短桿狀、球狀顆粒,亦稱Much顆粒。
4. 標本已經高壓滅菌處理,不影響染色結果,也保證操作者的安全。

四、熒光染色法
此系用金胺熒光素染擴酸性細菌的方法,簡便易行,但不具特異性。金胺染色法有多種、現列於後表,可選擇使用,應用熒光顯微鏡檢查結果。

五、結核桿菌毒力試驗——動物試驗法

【材料】
1. 動物:體重200~250克豚鼠2隻
2. 結核桿菌培養物或結核病人檢驗材料(痰、尿、糞、腹水等材料經濃縮集菌)
3. 注射器及消毒用材料等。
【方法】
1. 選取結核菌素試驗為陰性的豚鼠兩只。
2. 吸取結核桿菌懸液或病人檢材,注入豚鼠腹股溝皮下0.1ml
3. 注射後每周定期檢查一次,觀察豚鼠腹股溝淋巴結是否腫大,局部變硬,化膿及體重減輕、體溫升高等症狀。
4. 給豚鼠作結核菌素試驗,是否出現陽性結果。
5. 6周後,將豚鼠進行解剖,觀察淋巴結是否腫大,有無乾酪性病變,肝、脾、肺等是否腫大,表面有無灰白色結節病灶,取可疑病灶進行塗片染色鏡檢和分離培養。若為陽性結果,可報告「動物接種後××天查到有結核菌感染」。如無症狀及病變者,可報告為陰性。

六、結核桿菌濃縮集菌法(以處理痰標本為例)
【材料】
結核病人24小時痰液,細口瓶,0.02%酚紅液、汽油,NaOH,無菌生理鹽水等。
【方法】
(一)漂浮法:
1. 取24小時痰液15毫升,裝入細口瓶內,加入2倍量0.5%NaOH搖勻,高壓滅菌或煮沸20—30分鍾殺菌。
2. 待冷後加入汽油2毫升(二甲苯也可以),用力振盪20—30分鍾,用生理鹽水加至液面與瓶口齊,靜置半小時。
3. 取瓶口表面油狀物塗於載物玻片上,微微加熱,干後再加,如此重復5—6次,至厚度適宜,烘乾待冷,抗酸染色,油鏡頭檢查。

(二)沉澱法:
1. 取痰液1份或2倍量4%NaOH,高壓無菌或煮沸20—30分鍾後,加入0.02%酚紅指示劑0.1毫升,劇烈振盪混勻,亦可置37℃水浴消化30分鍾。
2. 矯正PH為7.0,3000轉/分離心30分鍾,棄去上清液。
3. 取沉澱物塗片染色鏡檢。若進行分離培養和動物接種,可免去高壓滅菌或煮沸的程序。

附錄:抗酸染液的配製
1. 石炭酸復紅液:稱取鹼性復紅4克,溶於95%酒精100毫升中成飽和液。再取飽和液10毫升與5%石炭酸溶液90毫升混勻即成。
2. 3%鹽酸酒精:取濃鹽酸3毫升,95%酒 97毫升混合。
3. 呂弗勒氏鹼性美蘭液:稱取美蘭2克,溶於95%酒精100毫升中,配成飽和液,取飽和液30毫升,再加入蒸餾水100毫升及10%氫氧化鉀水溶液0.1毫升即成。

『叄』 簡述結核分枝桿菌的主要生物學特點、致病特點及常見微生物學檢查方法。

結核桿菌是德國科學家柯赫(Robert Koch)發現的。 早在1882年,德國細菌學家柯赫(Robert Koch,1843-1910)就已證明結核分枝桿菌是結核病的病原菌。本菌可侵犯全身各組織器官,但以肺部感染最多見。隨著抗結核葯物的不斷發展和衛生生活狀況的改善,結核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曾一度大幅下降。 結核分枝桿菌(M.tuberculosis),俗稱結核桿菌,是引起結核病的病原菌。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但以肺結核為最多見。結核病至今仍為重要的傳染病。據WHO報道,每年約有800萬新病例發生,至少有300萬人死於該病。我國建國前死亡率達200-300人/10萬,居各種疾病死亡原因之首,建國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衛生狀態改善,特別是開展了群防群治,兒童普遍接種卡介苗,結核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大為降低。 但應注意,世界上有些地區因艾滋病、吸毒、免疫抑制劑的應用、酗酒和貧困等原因,發病率又有上升趨勢。拓展資料:柯赫(Robert Koch, 1843~1910) 德國細菌學家。曾做過醫生、大學教授、研究所長。對微生物學有卓越貢獻,和巴斯德一起被公認為近代微生物學的奠基人。結核分枝桿菌不發酵糖類。與牛分枝桿菌的區別在於結核分枝桿菌可合成煙酸和還原硝酸鹽,而牛分枝桿菌不能。熱觸酶試驗對區別結核分枝桿菌與非結核分枝桿菌有重要意義。結核分枝桿菌大多數觸酶試驗陽性,而熱觸酶試驗陰性; 非結核分枝桿菌則大多數兩種試驗均陽性。熱觸酶試驗檢查方法是將濃的細菌懸液置68℃水浴加溫20分鍾,然後再加H2O2。觀察是否產生氣泡,有氣泡者為陽性。

『肆』 疑似肺結核病人,應如何進行微生物學檢驗

標本標本的選擇根據感染部位。可取痰、支氣管灌洗液、尿、糞、腦脊液或胸、腹水。其他肺外感染可取血或相應部位分泌液或組織細胞。直接塗片鏡檢標本直接塗片或集菌後塗片,用抗酸染色。若找到抗酸陽性菌即可初步診斷。抗酸染色一般用ziehl-neelsen法。為加強染色,可用ik(intensified kinyoun)法染色。將石炭酸復紅染色過夜,用0.5% 鹽酸乙醇脫色30s,則包括大多結核分枝桿菌l型也可著色。為提高鏡檢敏感性,也可用金胺染色,在熒光顯微鏡下結核分枝桿菌呈顯金黃色熒光。濃縮集菌先集菌後檢查,可提高檢出率。培養與動物試驗也必須經集菌過程以除去雜菌。腦脊液和胸、腹水無雜菌,可直接離心沉澱集菌。痰、支氣管灌洗液、尿、糞等污染標本需經4% naoh(痰和鹼的比例為1:4,尿、支氣管灌洗液和鹼的比例為1:1)處理15min,時間過長易使結核分枝桿菌l型與非結核分枝桿菌死亡。尿標本先加5% 鞣酸、5% 乙酸各0.5ml於錐形量筒內靜置,取沉澱物處理。處理後的材料再離心沉澱。取沉澱物作塗片染色鏡檢。若需進一步作培養或動物接種,應先用酸中和後再離心沉澱。分離培養將經中和集菌材料接種於固體培養基,器皿口加橡皮塞於37℃培養,每周觀察1次。結核分枝桿菌生長緩慢,一般需2~4周長成肉眼可見的落菌。液體培養可將集菌材料滴加於含血清的培養液,則可於1~2周在管底見有顆粒生長。取沉澱物作塗片,能快速獲得結果,並可進一步作生化、葯敏等測定和區分結核分枝桿菌與非結核分枝桿菌。國內學者已證明結核分枝桿菌l型可存在於血細胞內或粘附於細胞表面。這種患者往往血沉加快,用低滲鹽水溶血後立即接種高滲結核分枝桿菌l型培養基能提高培養陽性率。動物試驗將集菌後的材料注射於豚鼠腹股溝皮下,3~4周後若局部淋巴結腫大,結核菌素試驗陽轉,即可進行解剖。觀察肺、肝、淋巴結等器官有無結核病變,並作形態、培養等檢查。若6~8周仍不見發病,也應進行解剖檢查。快速診斷一般塗片檢查菌數需5x103~4/ml,培養需1x102/ml,標本中菌數少於此數時不易獲得陽性結果,且培養需時較長。目前已將多聚酶鏈反應(pcr)擴增技術應用於結核分枝桿菌dna鑒定,每ml中只需含幾個細菌即可獲得陽性,且1?2d得出結果。操作中需注意實驗器材的污染問題,以免出現假陽性。又細菌l型由於缺壁並有代償性細胞膜增厚,而一般常用的溶菌酶不能使細胞膜破裂釋出dna,以致造成pcr假陰性。用組織磨碎器充分研磨使細胞破裂後,則可出現陽性。目前有條件的單位使用bactec法,以含14c棕櫚酸作碳源底物的7h12培養基,測量在細菌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14c量推算出標本中是否有抗酸桿菌,5~7d就可出報告。

『伍』 結核分枝桿菌的微生物學檢查程序

(1)病料採集:取病畜禽的組織,肝,肺,脾等體液、分泌物及局部病灶的滲出液。

(2)鏡檢:對原始病料塗片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應為革蘭氏陰性。用印度墨汁等染料染色,可見清晰的莢膜。

(3)培養:同時接種鮮血瓊脂和麥康凱瓊脂培養基,37℃培養24h,觀察細菌的生長情況,菌落特徵、溶血性,並染色鏡檢。

(4)生化試驗:多殺性巴氏桿菌在48h內可分解葡萄糖、果糖、單奶糖、蔗糖和甘露糖,產酸不產氣。

微生物學的主要任務:

1、在自然界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2、空氣和水凈化、污水處理。

3、工農業生產:細菌、代謝產物、代謝活性。

4、對生命科學的貢獻。





(5)結核菌的鑒定應做哪些微生物檢查擴展閱讀:

微生物必須藉助於顯微鏡才能看見的生物。在空氣、陸地、河流和海洋里都有微生物分布,在人、畜和植物體內也有許多種微生物存在,有些是致病的,對人類有害,但是也有許多微生物對人類有益。

如制酒用的酒麴就是用某些微生物做的,整個發酵工業都離不開微生物。存在於土壤中的微生物叫作土壤微生物,它的種類也很多,大致可以分成細菌、真菌、放線菌等幾大類,還有一些藻類、線蟲等也可歸入土壤微生物中。

『陸』 結核病的實驗室檢查具體有什麼呢

結核病的實驗室檢查有這些:

(1)結核菌細菌學檢查痰塗片查抗酸桿菌是WHO推薦的肺 結核診斷方法,是全世界的結核病實驗室都在使用的最基本的細菌學檢 查方法。痰塗片檢查不僅可以明確結核病傳染源,而且十分經濟,符合 我國國情。塗片的優點是簡便、快速、價廉。塗片的缺點是陽性率低。 結核菌培養仍是目前診斷支氣管結核病(MTB)的金標准,缺點是培養 時間長,特異性差。(2) 免疫學檢測技術

① 皮膚變態反應:結核菌素或PPD實驗,臨床意義同前。

② 結核抗體測定:目前常用的檢測方法主要有ELISA、免疫層析試 驗、免疫印跡試驗和蛋白晶元技術等檢測血清抗體方法。

③ 結核抗原測定和循環免疫復合物(CIC)測定。

(3) 干擾素分析為體外測定結核菌抗原刺激誘發的T淋巴細胞分 泌y干擾素(IFN-y)的方法。(4) 分子生物學方法檢測核酸雜交、聚合酶鏈式反應(PCR)可 檢測樣本中的結核桿菌核酸,並能鑒別耐葯株。

(5) 血沉多增快,結合臨床表現及X線檢查可協助判斷結核病的 活動性。

『柒』 如何判斷自己是結核病

典型肺結核起病緩漸,病程經過較長,有低熱、乏力、食慾不振、咳嗽和少量咯血。但多數患者病灶輕微,常無明顯症狀,經X線健康檢查始被發現;有些患者以突然咯血才被發現,但在病程中可追溯到輕微的毒性症狀。
確診必須要做檢查,肺結核需要做哪些檢查
如下:一、結核菌檢查:
痰中找到結核菌是確診肺結核的主要依據。痰菌陽性說明病灶是開放性的。痰菌量較少可用集菌法。培養法更為精確,除能了解結核菌有無生長繁殖能力,並可作葯物敏感試驗和菌型鑒定。
二、影像學檢查:
胸部X線檢查不但可早期發現肺結核,而且可對病灶部位、范圍、性質、發展情況和治療效果作出判斷,對決定治療方案很有幫助。胸部CT檢查對於發現微小或隱蔽性病變,了解病變范圍及組成,對於診斷是有幫助的。
三、結核菌素(簡稱結素)試驗:
OT試驗:小於5mm為陰性,5-9mm為弱陽性,10-19mm為陽性反應,20mm以上或局部發生水泡與壞死者為強陽性反應。
PPD試驗:用於臨床診斷,硬結平均直徑≥5mm為陽性反應。
四、其他檢查:
活動性肺結核的紅細胞沉降率(簡稱血沉)可增快,但對診斷無特異性價值,血沉正常也不能排除活動性肺結核。

『捌』 檢查肺結核需要做哪些檢查

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慢性疾病,一般診斷的話需要做影像學檢查、結核菌素試驗以及結核菌檢查。

『玖』 結核分枝桿菌的實驗室診斷

結核菌素試驗
結核菌素試驗是應用結核菌素進行皮膚試驗來測定機體對結核分枝桿菌是否能引起超敏反應的一種試驗。
1.結核菌素試劑以往用舊結核菌素(old tuberculin,OT)。系將結核分枝桿菌接種於甘油肉湯培養基,培養4~8周後加熱濃縮過濾製成。稀釋2 000倍,每0.1ml含5單位。目前都用純蛋白衍化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PPD有二種:人結核分枝桿菌製成的PPD-C和卡介苗製成的BCG-PPD。每0.1ml含5單位。
2.試驗方法與意義常規試驗分別取2種PPD 5個單位注射兩前臂皮內,48~72h後紅腫硬結超過5mm者為陽性,≥15mm為強陽性,對臨床診斷有意義。若PPD-C側紅腫大於BCG-PPD側為感染。反之,BCG-PPD側大於PPD-C側,可能系卡介苗接種所致。
陰性反應表明未感染過結核分枝桿菌,但應考慮以下情況:①感染初期,因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後需4周以上才能出現超敏反應;②老年人;③嚴重結核患者或正患有其他傳染病,如麻疹導致的細胞免疫低下;④獲得性細胞免疫低下,如艾滋病或腫瘤等用過免疫抑制劑者。為排除假陰性,國內有的單位加用無菌植物血凝素(PHA)針劑 ,0.1ml含10μg作皮試。若24h紅腫大於PHA皮丘者為細胞免疫正常,若無反應或反應不超過PHA皮丘者為免疫低下。
結核菌γ干擾素釋放試驗
細胞免疫介導的結核菌γ干擾素釋放試驗(T-cell 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s,TIGRA,又稱IFNGRA或GRA)是近年來採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或酶聯免疫斑點(ELISPOT)法定量檢出受檢者全血或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對結核分枝桿菌特異性抗原的IFN-γ檢測釋放反應,用於結核菌潛伏感染的診斷。IFN-γ為Thl細胞分泌的一種細胞因子,不但能夠反映機體結核的Thl細胞免疫情況,還與體內結核菌的抗原含量密切相關。被結核分枝桿菌抗原致敏的T細胞再遇到同類抗原時能產生高水平的IFN-γ,因此被用於結核潛伏感染的診斷。
目前美國FDA已批準的基於ELISA的QuantiFERON-TB(GIT-G)和歐洲使用的基於ELISPOT的T-Spot.TB,都是以早期分泌性抗原靶-6(ESAT-6)和培養濾液蛋白-10(CFP-10)為抗原的。其中,QFT-G又出現了一種用試管的改良方法,稱為QFT-GIT(QFT-inTube)。ESAT-6和CFP-10都是從短期培養的濾液中分離的低分子量蛋白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而且它們是選自結核分枝桿菌基因組差異區1(region of difference,RD1)基因編碼的結核桿菌特異性蛋白。某些TIGRA試驗除了上述2種抗原外,還常用TB7.7抗原。TB7.7是結核分枝桿菌基因組差異區13(RDl3)基因編碼的結核桿菌特異性抗原。這3種抗原在BCG和絕大部分環境分枝桿菌中都缺失(除外堪薩斯分枝桿菌、海水分枝桿菌和蘇加分枝桿菌),因此避免了與卡介苗和大多數非結核分枝桿菌抗原的交叉反應。
TIGRA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都強於TsT,特別是在HIV感染者、自身免疫性疾病、老人和幼兒等免疫力低下人群的檢測中。全球有約1300萬人共同感染了HIV和結核桿菌。感染HIV的LTBI由於免疫缺陷,更容易從潛伏感染發展為活動性肺結核。Jiang等對BCG計劃接種區域的100個HIV共感染患者用T-Spot.TB檢測,結果顯示T-Spot.TB對於有過BCG接種歷史的HIV共感染的LTBI檢測比TsT更敏感快速,而且特異性高。Balcells等發現,QFT-G比TST在診斷HIV的LTBI時更少受免疫抑制的影響。Stephan等發現,QFT-G和T-Spot.TB在檢測HIV患者的LTBI時比TST更敏感。QFT-G和T-Spot.TB的協同性很差,對於不同CD4細胞數量的患者有不同的結果。Aichelburg等發現,QFTGIT可以用於HIV-1感染者的活動性肺結核檢測。
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是一種促炎細胞因子,在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重要的病理作用。但是,抗TNF-α的治療會導致潛伏性肺結核轉變為活動性肺結核,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由於免疫抑制。TST容易產生假陰性。研究顯示,QFT-G和T-Spot.TB在免疫介導炎症疾病(IMID)患者中檢測LTBI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都比TST高。終末期腎病(ESRD)患者感染結核分枝桿菌的幾率比健康人高10~25.3倍。Lee等比較了QFT-G、T-Spot.TB和TsT在ESRD患者中LTBI的診斷,結果顯示QFT-G和T-Spot.TB的結果較類似,但TsT和QFT-G、T-Spot.TB的實驗結果相差較遠。T-Spot.TB的檢出率比QFT-G高(分別為46.9%和40.0%)。然而,也有研究顯示QFT-G由於有許多不確定性結果,因此不能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LTBI的檢測。
Bergamini等應用QFT-G、QFT-GIT和T-Spot.TB技術對496個0-19歲的兒童和青少年LTBI進行檢測,結果發現2種QFT檢測得出的結果更相似,QFT相對於T-Spot.TB在4歲以下兒童中得到的非確定性結果更多。Chun等研究顯示,QFT-GIT比TsT在診斷接種過BCG的兒童中LTBI的特異性更強。
上述研究表明,TIGRA在HIV共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力低下的兒童中,對LTBI的檢出率更高。但是,TIGRA存在無法區分活動期和潛伏期結核、需要抽血獲取淋巴細胞、要求專業的操作人員和具備相應條件的實驗室、樣品必須在採集後8h內完成等缺點,現階段仍未能完全取代TsT。另外,現階段研究的樣本都非常小,也沒有診斷LTBI的金標准。因此,對於TIGRA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微生物學檢查法
結核病的症狀和體征往往不典型,雖可藉助X線攝片診斷,但確診仍有賴於細菌學檢查。
標本
標本的選擇根據感染部位。可取痰、支氣管灌洗液、尿、糞、腦脊液或胸、腹水。其他肺外感染可取血或相應部位分泌液或組織細胞。
直接塗片鏡檢
標本直接塗片或集菌後塗片,用抗酸染色。若找到抗酸陽性菌即可初步診斷。抗酸染色一般用Ziehl-Neelsen法。為加強染色,可用IK(intensified Kinyoun)法染色。將石炭酸復紅染色過夜,用0.5% 鹽酸乙醇脫色30s,則包括大多結核分枝桿菌L型也可著色。為提高鏡檢敏感性,也可用金胺染色,在熒光顯微鏡下結核分枝桿菌呈顯金黃色熒光。
濃縮集菌
先集菌後檢查,可提高檢出率。培養與動物試驗也必須經集菌過程以除去雜菌。腦脊液和胸、腹水無雜菌,可直接離心沉澱集菌。痰、支氣管灌洗液、尿、糞等污染標本需經4% NaOH(痰和鹼的比例為1:4,尿、支氣管灌洗液和鹼的比例為1:1)處理15min,時間過長易使結核分枝桿菌L型與非結核分枝桿菌死亡。尿標本先加5% 鞣酸、5% 乙酸各0.5ml於錐形量筒內靜置,取沉澱物處理。處理後的材料再離心沉澱。取沉澱物作塗片染色鏡檢。若需進一步作培養或動物接種,應先用酸中和後再離心沉澱。
分離培養
將經中和集菌材料接種於固體培養基,器皿口加橡皮塞於37℃培養,每周觀察1次。結核分枝桿菌生長緩慢,一般需2~4周長成肉眼可見的落菌。液體培養可將集菌材料滴加於含血清的培養液,則可於1~2周在管底見有顆粒生長。取沉澱物作塗片,能快速獲得結果,並可進一步作生化、葯敏等測定和區分結核分枝桿菌與非結核分枝桿菌。國內學者已證明結核分枝桿菌L型可存在於血細胞內或粘附於細胞表面。這種患者往往血沉加快,用低滲鹽水溶血後立即接種高滲結核分枝桿菌L型培養基能提高培養陽性率。
動物試驗
將集菌後的材料注射於豚鼠腹股溝皮下,3~4周後若局部淋巴結腫大,結核菌素試驗陽轉,即可進行解剖。觀察肺、肝、淋巴結等器官有無結核病變,並作形態、培養等檢查。若6~8周仍不見發病,也應進行解剖檢查。
快速診斷
一般塗片檢查菌數需5x103~4/ml,培養需1x102/ml,標本中菌數少於此數時不易獲得陽性結果,且培養需時較長。目前已將多聚酶鏈反應(PCR)擴增技術應用於結核分枝桿菌DNA鑒定,每ml中只需含幾個細菌即可獲得陽性,且1-2d得出結果。操作中需注意實驗器材的污染問題,以免出現假陽性。又細菌L型由於缺壁並有代償性細胞膜增厚,而一般常用的溶菌酶不能使細胞膜破裂釋出DNA,以致造成PCR假陰性。用組織磨碎器充分研磨使細胞破裂後,則可出現陽性。目前有條件的單位使用BACTEC法,以含14C棕櫚酸作碳源底物的7H12培養基,測量在細菌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14C量推算出標本中是否有抗酸桿菌,5~7d就可出報告。
近年來國內外研究證明臨床各種類型的肺結核患者中40% 左右分離出L型。經治療的結核病人細菌型消失,L型常持續存在。有空洞患者痰中已不排細菌型者,8% 左右仍可檢出L型。故有學者建議將多次檢出L型亦作為結核病活動判斷標准之一,細菌型與L型 均轉陰才能作為痰陰性。

閱讀全文

與結核菌的鑒定應做哪些微生物檢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