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球發生過5次生物滅絕,原因是什麼
當然,如果地球未來真的會發生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地球上大部分的生物可能滅絕,可是人類有可能生存下去。原因就是那個時候人類的科技有可能已經非常發達了,星際移民也實現了,地球無法生存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去其它星球生存,完全不用擔心人類也跟著一起消失。
『貳』 全球已滅絕野生動物盤點,野生動物滅絕主要原因是什麼
全球已滅絕野生動物盤點,野生動物滅絕的主要原因有很多,首先就是物種自身不適應環境,其次就是人為破壞,緊接著就是由於環境污染或者亂捕濫獵。
就在上個月的27號,在13屆人大常委會沙受到國務院的相關指示,正在處理國家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一些事情,國家的林業局和草原局局長在這件事情當中做了一些報告,大致內容就是為了完善野生動物保護的相關制度,所以在這次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的時候,一定要積極的完善一些制度,把一些很少的物種列為法定的保護范圍,為推動各個地方對於野生動物的保護責任制度,而且相關部門一定要落實到位,畢竟現在的野生動物越來越少了,在名單當中有很多的動物都是在前幾年才剛剛滅絕的,希望不要讓這些滅絕動物的名名單在變長了。
我們人類生活在地球上有責任和義務去保護野生動物物,因為他們和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天地,作為高等動物我們應當給予他們溫暖。
『叄』 全球已滅絕野生動物盤點引人唏噓,它們都有哪些滅絕原因
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種鳥、400多種獸、209種兩棲爬行動物以及20000多種高等植物瀕於滅絕。它們都有哪些滅絕原因?
一、 白鱀豚
被譽為“長江女神”的白鱀豚。2002年,人工飼養下的最後一頭白豚琪琪,在中科院水生所白豚館中去世。白鱀豚又叫白暨豚、白鰭豚、白鰭鯨、白鰭、白旗、白夾、青鰭、江馬、揚子江豚、中華江豚及長江河豚等,是中國特有的淡水鯨類,僅產於長江中下游。2006年,白鱀豚被宣布絕種。據信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淡水哺乳動物之一。雖然外形似乎不如海豚流落、優雅,但它的聲納定位系統高度發達,在豚類家族中出類拔萃,無與倫比:它可以精準鎖定一條魚的位置。然而,這種優越性卻成了殺死它們的兇手,密集的漁船、集裝箱貨輪、拖網漁船和各種人類活動造成的污染,使得高度敏感的白鱀豚無法忍受,難以生存。
『肆』 地球上五次生物大滅絕,分別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奧陶紀生物大滅絕
大約在5億多年前,地球迎來了第一次生物大滅絕奧陶紀生物大滅絕,在此次滅絕事件中,共有85%的生物死亡,其中主要是海洋底棲生物,引起滅絕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伽馬射電暴。
在奧陶紀生物大滅絕之前,地球生物曾經迎來了一個繁盛的時期:寒武紀生物大爆發,在短短2千萬年-2.5萬年的時間里,也就是不到地球生命發展史1%的時間里,迅速出現了90%以上的動物門類。
和二疊紀、三疊紀一樣,火山爆發又會導致地球溫度下降,海水酸化,以至於大量生物死亡。但仍有極少部分的生物逃脫了生物滅絕,並且在之後的日子再次繁盛了起來。
經過了5次生物大滅絕之後,屬於哺乳動物的時代,終於來臨了。
『伍』 可以告訴我一些已滅絕的動物及這些動物滅絕的原因,,具體點哦!謝謝
裡面有一些,不過不太詳細
滅絕原因】
一切自然物種及其群落都與所在地域的環境條件相適應,只要條件不變,就能長期生存,即使發生擴散或縮減,其歷程也是緩慢和漸變的。人類活動的加劇,卻打破了這千古不變的平衡。我們大致歸納了以下幾個原因。
(一)生境喪失、退化與破碎
人類能在短期內把山頭削平、令河流改道,百年內使全球森林減少50%,這種毀滅性的干預導致的環境突變,使許多物種失去相依為命、賴以為生的家——生態環境,淪落到滅絕的境地,而且這種事態仍在持續著。在瀕臨滅絕的脊椎動物中,有67%的物種遭受生境喪失、退化與破碎的威脅。
世界上61個熱帶國家中,已有49個國家的半壁江山失去野生環境,森林被砍伐、濕地被排干、草原被翻墾、珊瑚遭毀壞……亞洲尤為嚴重,孟加拉94%、香港97%、斯里蘭卡83%、印度80%的野生生境已不復存在。俗話說:樹倒猢猻散,如果森林沒有了,林棲的猴子與許多動物當然無「家」可歸,「生態」一詞原本就是來源於希臘文ECO即「家」、「住所」之意。
滅絕物種中,遷徙能力差的兩棲爬行類及島嶼上無處遷徙的種類更為明顯,馬達加斯加島上的物種有85%為特有種,狐猴類就有60多種,1500年前人類登島後,90%的原始森林消失,狐猴類動物僅剩下28種(包括神秘的、體大如貓的指猴)。大陸生境的片斷化、島嶼化是近百年來日趨嚴重的事件,這不僅限制了動物的擴散、採食、繁殖,還增加了生存的威脅,當某動物從甲地向乙地遷移時,被發現、被消滅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目前我國計劃為大熊貓建設綠色走廊,就是為了解決這個矛盾。
(二)過度開發
在瀕臨滅絕的脊椎動物中,有37%的物種是受到過度開發的威脅,許多野生動物因被作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葯」的開發利用對象而遭滅頂之災。象牙、犀牛角、虎皮、熊膽、鳥的羽毛、海龜的蛋、海豹的油、藏羚絨……更多更多的是野生動物的肉,無不成為人類待價而沽的商品,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大千世界,竟然成了秋風秋雨愁煞人的大屠宰場。大肆捕殺地球上最大的動物——鯨,就是為了食用鯨油和生產寵物食品;慘忍地捕鯊——這種已進化4億年之久的軟骨魚類,割鰭後拋棄,只是為品嘗魚翅這道所謂的美食。人類啊,正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利益(時尚、炫耀、取樂、口腹之慾),而去剝奪野生動物的根本利益(失去生命、甚至遭受滅族滅種之災),暴殄天物,傷天害理!
對野生物種的商業性獲取,其結果是「商業性滅絕」。目前,全球每年的野生動物黑市交易額都在100億美元以上,與軍火、毒品並駕齊驅,銷蝕著人類的良心,加重著世界的罪孽。
旅鴿曾是北美隨處可見的鳥類,幾十億只大群飛來時多得遮雲蔽日,在一百多年間,就將這種鳥捕盡殺絕了。當1941年9月最後一隻旅鴿死去的時候,許多美國人感到震驚,眼瞧著這種曾多得不可勝數的鳥兒竟在人類的開發利用下滅絕,他們為旅鴿樹起紀念碑,碑文充滿著自責與懺悔:「旅鴿,作為一個物種因人類的貪婪和自私,滅絕了。」
為動物物種樹碑立傳,是人類生態倫理的啟蒙,是人類尊重其它生命形式、承認動物生存價值和生命尊嚴的開始。只有當人類把動物、植物的生命看得與他的同胞的生命一樣重要的時候,他才是一個真正有道德的人。麋鹿苑中闢建「世界滅絕動物墓地」,也正是基於這種理念。
(三)盲目引種
人類盲目引種對瀕危、稀有脊椎動物的威脅程度達19%,對島嶼物種則是致命的。公元400年,波利尼西亞人進入夏威夷,帶來鼠、犬、豬,使該地半數的鳥類(達44種)滅絕了。1778年,歐洲人又帶來了貓、馬、牛、山羊、新種類的鼠及鳥,加上砍伐森林、開墾土地,又使17種本地特有的鳥滅絕了。人們引進貓鼬是為了對付從前錯誤引入的鼠類,不料,卻將島上不會飛的秧雞吃絕了。
十五世紀歐洲人相繼進入模里西斯,1507年葡萄牙人,1598年荷蘭人都把這里作為航海的中轉站,同時隨意引入了猴和豬,8種爬行動物,19種本地鳥先後滅絕了,特別是渡渡鳥。
在紐西蘭斯蒂芬島,有一種該島特有的異鷯,由於燈塔看守人帶來一隻貓,這位捕食者竟將島上的全部異鷯消滅了,1894年,斯蒂芬異鷯滅絕,是一隻動物滅絕了一種物種。
(四)環境污染
1962年,美國雷切爾·卡遜著的《寂靜的春天》引起了全球對農葯危害性的關注,人類為了經濟目的,急功近利地向自然界施放有毒物質的行為不勝枚舉:化工產品、汽車尾氣、工業廢水、有毒金屬、原油泄漏、固體垃圾、去污劑、製冷劑、防腐劑、水體污染、酸雨、溫室效應……甚至海洋中軍事及船舶的噪音污染都在干擾著鯨類的通訊行為和取食能力。
科學家發現,對環境質量高度每感的兩棲爬行動物正在大范圍地消逝。溫度的增高、紫外光線的強化、棲息地的分割、化學物質橫溢、已使蟬噪蛙鳴成為兒時的記憶。與其它因素不同,污染對物種的影響是微妙的、積累的、慢性的致生物於死地的「軟刀子」,危害程度與生境喪失不相上下。
野生動物作為環境質量的標志物,表現出的極度衰減,呈現給人的「寂靜春天」,正是生存環境變得日趨惡劣的警告。只有多樣性,才具穩定性,人類肆無忌憚地毒殺異類,使豐饒的大自然走向單調和沉寂,無異於飲鴆止渴。
(五)宇宙的影響
據外國媒體報道,科學家最近研究發現,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的運動以及銀河系自身的運動對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有著巨大的影響。他們的研究發現,在過去的5.5億年裡,平均每隔6200萬年地球上就會經歷一次物種的大滅絕。雖然人們對於物種的大滅絕提出了解釋,包括火山噴發、彗星撞地球以及海平面的變化等等,但是對於這種周期性的滅絕現象都沒有能夠提出合理的解釋。而最近堪薩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們發現,地球物種的大規模滅絕的周期與太陽系偏離銀河系中心的周期有著近乎完美的巧合。Melott說:「當太陽系偏向於銀河系北面時,就對應著物種的大滅絕。」
在這些周期間,其中包括一些從化石記錄上可以發現的大規模物種滅絕時期,地球上都對應的遭受了高強度的宇宙射線。研究人員稱,這種宇宙射線或許能通過引起氣候變化或基因突變等方式導致物種大滅絕。
我們的太陽系穿越圓盤狀銀河系的復雜周期大約需要2.25億年。而整個銀河系圓盤又在圍繞它的熱氣中心以每秒200公里的速度運轉。銀河系的運轉不像飛盤而是扁平的。新的理論認為,銀河系的北面或前面與其周圍的熱氣摩擦時就會產生宇宙射線。當太陽繫上升到銀河繫上方時,正好與射線源更接近,這樣我們的地球就遭受到了更強的宇宙射線。在銀河系中心時,太陽系受到強大磁場的保護,但一旦離開了這個中心這種保護就被大大減弱了。
不過,研究人員也承認,他們的模型並不適用於所有的物種滅絕現象。例如恐龍的滅絕,就與6200萬年的周期不一致。目前,太陽系已經穿過了銀河系的中間,正處於上升階段,這意味著我們將暴露在更強的宇宙射線中,也許就會帶來下一次宇宙射線引起的物種大滅絕,不過這也要等到1000萬年後。
另外,行星等天體撞擊地球也很可能使生物滅絕
『陸』 生物滅絕的原因是什麼
生物滅絕的原因是:在數百數千光年內的的一顆衰老恆星的爆炸產生超新星,而導致一道巨大的伽馬射線,在奧陶紀晚期,伽馬射線強大的力量使得地球大氣表面的臭氧層被破壞,而導致了致命紫外線長驅直入,使其海洋表面的浮游生物死亡,由於大飢荒加上致命的紫外線,導致大批量的生物死亡。
火山爆發噴出大量氣體和火山塵埃進入大氣層。火山灰團不僅會使動物窒息而死,還有可能遮蔽太陽,使全球氣溫降低。所以,火山活動也可能是二疊紀末期滅絕事件的原因之一,西伯利亞就曾經發現當時火山猛烈爆發所噴出的物質。
生物滅絕的標志:
生物大滅絕標志生物無論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如何,都逃不過劫難,而且還經常是很多不同的生物類群一起滅絕,卻總有其它一些類群倖免於難,還有一些類群從此誕生或開始繁盛。
大規模的集群滅絕有一定的周期性,大約6200萬年就會發生一次,但集群滅絕對動物的影響最大,而陸生植物的集群滅絕不像動物那樣顯著。
『柒』 那些地球上滅絕的生物,多數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事實上,生物的滅絕並不是發生在人類出現之後。地球上的生命歷史可能已經接近40億年了,曾經存在過的物種中至少有98%早已滅絕。除了一些物種因自身進化失敗而被自然界淘汰外,短時間內,大量物種在迷霧中迅速滅絕的事件已經發生了二十次,而一半以上一次性滅絕的生物(或更多)的大滅絕有五次,這些集群滅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大量的火山活動。
僅在過去的500年裡,就有784個有記錄的物種被消滅了,也許還有更多的物種沒有被記錄。有趣的是,有些人喜歡用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的宏大論點來解釋這些事件,彷彿這些生物的滅絕完全是由於它們未能適應新時代,而且完全是它們自己的責任。但讓我給你舉個簡單的例子。當你勸他在酒桌上喝酒時,他喝了一瓶啤酒就倒下了。但你給他加了20磅,你看著他死於酒精中毒,你能把這歸咎於他喝酒?畢竟,我不是一個極端的環保主義者。
我吃肉,穿皮鞋,但我也知道,把池塘里的水抽干後再去釣魚是不對的。這對環境沒有好處,更重要的是,它會損害我的利益。當然,你可能無法確定某個物種的滅絕一定會威脅到人類的生存,但生物的滅絕往往反映了整個環境的惡化,而環境的惡化又反過來加劇了生物的惡化。而且我們不能忘記,我們作為人類,同意非常依賴這個環境,而且我們作為人類,也非常脆弱。就我們適應惡劣環境的能力而言,我們還不如老鼠和蟑螂。如果我們把環境弄得如此糟糕,以至於我們無法生存,我們可能在最後的幾個倖存者中沒有一席之地。
『捌』 地球的生物滅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引言:地球上面有一些生物在不斷的滅絕,那麼造成生物滅絕的原因是什麼呢?可能是因為自然因素的變化,他們的食物鏈被破壞了或者是生存環境被破壞,這些都有可能會造成受滅絕如果說這些生物遭到了捕殺,使他們的個體數量減少,沒有辦法恢復總成的地步,這些都有可能會造成生物滅絕,這也是我們國家方面保護動物的重要原因,很多動物它都處於一種瀕危狀態,甚至是瀕臨狀態,如果說我們不共同行動起來,這些生物有可能慢慢消失在人們的視線當中。
『玖』 造成生物滅絕的最根本原因是什麼
五次物種大滅絕的真正原因是渴死的
關於五次物種大滅絕的原因人們提出了災變說、隕石說等幾十種說法,但這些說法都是對一定的地質現象或某一物種進行的研究,所以還沒有找到物種大滅絕的真正原因。要想找到物種大滅絕的真正原因,必須站在地球演化的高度,對五次物種大滅絕進行整體研究,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根據我提出的地球膨裂說得出的地球演化史認為,46億年前太陽因燃燒而發生爆炸,飛出許多熔融的火球,地球就是其中之一。40億年前,由於地球逐漸冷卻,岩石圈形成。39億年前,空氣中的水蒸汽凝結成水珠,降回地表形成海洋,這時的海洋覆蓋著整個地球,深度1.2萬米。38億年前,生命在海洋中誕生。6億年前,發生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地球從寒武紀到白堊紀共發生了11次大的膨裂,其中5次形成了大的造山運動[1],每次造山運動都使海洋從大陸上退卻[5],造成了物種的大量滅絕。這5次大的物種滅絕每次都與造山運動形成的時間驚人的相同,這絕不是巧合。這5次大滅絕的物種中都有海洋生物,每次都與海退、大陸面積增加、大陸架減少、海平面下降有關[6]。這足以說明地球膨裂,形成造山運動,使海水從大陸上5次退卻使物種渴死是造成物種大滅絕的真正原因。證據:
1. 5次造山運動與5次物種大滅絕的時間驚人的相同
1.1、寒武紀以來的第一次造山運動是加里東運動。《地球科學辭典》釋文:「加里東運動泛指古生代志留紀與泥盆紀之間發生的地殼運動,屬早古生代的主造山幕,歐洲普遍用於早古生代變形的名詞,以蘇格蘭的加里東山而命名。那裡志留系及更早地層被強烈褶皺,與上泥盆系呈明顯的不整合接觸」。志留紀始於4.38億年前,「志留紀及更早地層被強烈褶皺」 這說明第一次造山運動的開始時間是4.4億年前,這和第一次物種大滅絕的時間4.4億年前完全相同。
1.2、寒武紀以來的第二次造山運動是海西運動。《地球科學辭典》釋文:「海西運動又稱華力西運動,泛指晚古生代發生於歐洲的造山運動,其時限自泥盆紀初期至二疊紀末」。泥盆始於是4億年前,「自泥盆紀初期」這說明海西運動始於3.65億年前,這和第二次物種大滅絕的時間3.65億年前完全相同。
1.3、第3次造山運動是印支運動。《CNKI知識元資料庫》:「印支運動是從三疊紀到早侏羅世之間的地殼運動」。三疊紀始於2.5億年前,這說明印支運動始於2.5億年前,這和第3次物種大滅絕的時間2.5億年前完全相同。
1.4、第4次造山運動是燕山運動。網路網網路:「燕山運動,侏羅紀和白堊紀期間中國廣泛發生的地殼運動」。侏羅紀始於2.05億年前,這說明燕山運動始於2.05億年前。這和第4次物種大滅絕的時間2.05億年前完全相同。
1.5.第5次造山運動是喜馬拉雅運動。網路網網路:「喜馬拉雅運動,新生代以來的造山運動」。 新生代始於6500萬年前,這說明喜馬拉雅運動始於6500萬年前。這和第5次物種大滅絕的時間6500萬年前完全相同。
2、5次大滅絕物種的生存方式
由於地球發生膨裂,形成5次大的造山運動,使海水從陸地上逐步退卻,一些淺海變成了陸地[2],原先生活在這些淺海地區的海洋浮游生物、海洋底棲生物的生存方式適應不了陸地環境而滅絕了。由於海退,沼澤和淺水湖乾涸了,一些生活在沼澤和淺水湖地帶的兩棲類和爬行類消亡了。這些滅亡的物種都是些淺海、底棲、固著、不能主動尋找食物、體形龐大、喜歡水環境的物種[6]。
奧陶紀末4.4億年前第1次大滅絕的物種主要是生活在水體的各種無脊椎動物,這次滅絕中死去的大多數為原始海洋生物。當海水從陸地上退出,這些生活在海洋表面或靠近水面、固著在海底的生物,由於適應不了陸地生存環境而難逃死亡的噩運。
泥盆紀末3.65億年前第2次大滅絕的物種主要是許多魚類和海洋無脊椎動物。這次滅絕的主要是一些原始魚類,它們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很差。當海水退去,這些原始魚類因適應不了新的環境而退出了歷史舞台。
二疊紀末2.5億年前第3次大滅絕的物種主要是海百合、腕足動物、苔蘚蟲組成的表生、固著生物、75%的兩棲類、85%的爬行類。當海水從陸地上退出,這些被動攝食、固著海底的生物由於適應不了變化了的環境而被那些可移動、主動攝食的生物取代了。兩棲類的卵和幼年期仍生活在水中,它們還不能遠離水邊,擴散的范圍很小,一旦海水退去,這些兩棲類必然會走向滅亡。
三疊紀末2.05億年前第4次大滅絕的物種主要是海洋生物、古生代的主要植物群。蕨類植物生活在水邊。當海水退去,土地變得乾旱,這些蕨類植物適應不了這種乾旱環境而被裸子植物所取代。
白堊紀末6500萬年前第5次滅絕的物種主要是裸子植物、恐龍等爬行動物、菊石等。裸子植物生長在濕潤地區;恐龍生活在沼澤和淺水湖地帶;翼龍生活在岸邊的懸崖上[3]。一旦海水退去,這些依賴水環境生存的生物必然會遭到滅頂之災。
3、5次大滅絕物種的生殖方式
那些生活在淺海、濱海地區、不論是無性生殖還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它們的生殖方式離不開水環境,一旦離開了水環境,這些物種就不能進行生殖。因為地球發生膨裂,形成5次大的造山運動,使海水從陸地上逐步退卻,淺海變成了陸地,這些物種沒有了生殖的水環境,所以必然走向滅絕。
奧陶紀滅絕的生活在水體的各種無脊椎動物。它們生活在海洋表面或靠近水面,它們的繁殖也在海洋表面進行。當海水退去,淺海變成陸地的時候,這些在淺海中進行繁殖的無脊椎動物,由於不能在陸地上進行繁殖而滅絕了。
泥盆紀滅絕的主要是魚類和70%的無脊椎動物。魚類主要在淺海中進行卵生繁殖,當海水退去,由於這些魚類不能在陸地上進行產卵受精而退出歷史舞台。
二疊紀滅絕的物種主要是腕足動物、75%的兩棲類、80%爬行類。兩棲類的卵和幼年期仍生活在水中,一旦海水退去,這些兩棲類由於不能在水中產卵、幼年期不能在水中生活而消亡。
三疊紀滅絕的物種主要是海洋生物和古代蕨類。蕨類植物的配子體獨立生活,在水的幫助下受精形成合子,配子體沒有水不能受精。當海水退去,氣候變得乾旱的情況下,由於蕨類植物不能進行正常受精而被裸子植物所取代。
白堊紀滅絕的物種主要是裸子植物、恐龍等爬行動物、菊石、箭石等。恐龍下蛋後,用土埋上,靠陽光孵化。恐龍蛋的孵化,一靠溫度,二靠濕度。溫度過高,胚胎發育過於迅速,胚胎死亡增加;濕度過低,將加速蛋內水分蒸發,造成失水過多,引起胚胎和殼膜粘連而導致胚胎死亡。由於海水退去,氣候變得乾燥,氣溫升高,土地乾旱,土壤的濕度下降,恐龍因為湖泊乾涸渴死,恐龍蛋不能正常孵化(廣東河源15000枚恐龍蛋沒有孵化便是最好證明)最終導致滅絕。裸子植物的胚珠和種子是裸露的。由於氣候乾燥,裸露的種子很快被曬干而失去發芽能力,裸子植物最終被種子由果實包裹的能在乾旱條件下繁植的被子植物所取代。由於卵生對溫度和濕度的依賴性特強,所以卵生動物被胎生的哺乳動物所取代。
由於地球發生膨裂,形成造山運動,使海洋從大陸上逐次退卻,使大陸面積增加、氣候乾燥、土地乾旱,湖泊乾涸,那些生存方式和生殖方式需要水環境的物種因為不適應新的乾旱環境渴死滅絕了。
參考文獻
[1]、 柴東浩、陳廷愚:《新地球觀——從大陸漂移到板塊構造》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版
[2]、金性春:《漂移的大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0版
[3]、汪建川:《走進自然博物館》2001、12版
[4]、網路網;賴柏林地球膨裂說
[5]、網路網:《中國各地質歷史時期的地理環境》
[6]、網路網:五次物種大滅絕
作者:賴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