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轉基因生物安全問題
轉基因生物安全首先是一個科學的概念,轉基因生物從實驗室到栽培實驗地,到大田,到食品加工廠,到超級市場,到我們的餐桌上,隨著消費者離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的距離越來越近,在這各個過程中,生物安全涉及到實驗室安全、項目審批、大田栽培風險評估、市場准入、運輸隔離、食品標簽等一系列問題。而在法律的視野中,轉基因生物安全包括著兩個層面的安全:其一是生態和健康上的風險防範。因為「科學不確定性」的存在,使得法律對轉基因生物的風險規制努力只能是「防範」而非「根除」隱患;其二,是指一旦轉基因生物造成了損害,法律是否加以救濟,提供怎麼樣的法律框架予以救濟。這也是生物安全的另一個方面,是法律框架內的安全。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轉基因生物安全概念,「轉基因生物安全,是指為使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在研究、開發、生產、運輸、銷售、消費等過程中受到安全控制、防範其對生態和人類健康產生危害、以及救濟轉基因生物所造成的危害、損害而採取的一系列措施的總和」。相應地,調整和規范其中每一個過程中產生的法律關系的法律,其總和也就構成了轉基因生物安全法。
②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
截止2020年11月,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能夠證明轉基因食品不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只有口頭的辯白。
世界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及經濟合作組織等國際權威機構都表示,這種轉基因物種可能令生物產生「非預期後果」,正是這種「非預期後果」說明目前對這種產品的安全性並無定論,國際消費者聯會也表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2)如何保證轉基因的生物安全擴展閱讀:
中國批准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僅有棉花和番木瓜,批准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甜菜5種作物。除批准了轉基因棉花的種植外,進口的轉基因大豆、轉基因玉米、轉基因油菜等僅限用於加工原料。
進口用做加工原料的農業轉基因生物,不得改變用途,即不得在國內種植。中國至今沒有批准任何一種轉基因糧食作物種子進口到中國境內種植。
③ 中國是怎麼進行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
國家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實行分級管理評價制度
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第六條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保障人體健康和動植物、微生物安全,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農業轉基因生物的研究、試驗、生產、加工、經營和進口、出口活動,必須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本條例所稱農業轉基因生物,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改變基因組構成,用於農業生產或者農產品加工的動植物、微生物及其產品,主要包括:
(一)轉基因動植物(含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和微生物;
(二)轉基因動植物、微生物產品;
(三)轉基因農產品的直接加工品;
(四)含有轉基因動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產品成分的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農葯、獸葯、肥料和添加劑等產品。
本條例所稱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是指防範農業轉基因生物對人類、動植物、微生物和生態環境構成的危險或者潛在風險。
第四條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有關規定,負責轉基因食品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
註:第四條第三款根據2011年1月8日公布的《國務院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88號)修改。
第五條國務院建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際聯席會議制度。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際聯席會議由農業、科技、環境保護、衛生、外經貿、檢驗檢疫等有關部門的負責人組成,負責研究、協調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第六條國家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實行分級管理評價制度。
農業轉基因生物按照其對人類、動植物、微生物和生態環境的危險程度,分為Ⅰ、Ⅱ、Ⅲ、Ⅳ四個等級。具體劃分標准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七條國家建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制度。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的標准和技術規范,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八條國家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實行標識制度。
實施標識管理的農業轉基因生物目錄,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商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調整並公布。
④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
為了預防在基因操作過程中,把一些可能對人體健康或環境安全有害的基因轉入受體生物,或者由於基因操作引起受體生物產生不可預期的變化,影響人體健康和環境安全,所以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一定要進行科學的評價。
⑤ 如何對待轉基因生物安全性問題,作為
如何對待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問題
利用轉基因動物生產出來的葯物安全性問題不大,可根據其結構與天然蛋白結構是否一致來判斷安全性。但是在生產過程中,轉基因動物如何對應GAP ,GLP,GMP、如何避免轉基因動物的遺傳物質進入葯物是應該重點強調的問題,另外,作為動物葯廠的動物本身一旦不「產葯」了,對該動物的後繼處理也應慎重考慮。 目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都制定了各自對轉基因生物(包括植物)的管理法規,負責對其安全性進行評價和監控。在美國分別由農業部動植物檢疫局(APHIS)環保署(EPA),以及聯邦食品和葯物管理局(FDA)負責環境和食品聯各方面安全性評價和審批。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在國際上有較大爭議,且目前沒有一個政府或聯合國組織會聲稱轉基因食品是完全安全的,正是由於其安全存在不確定性,因此人們時刻緊綳轉基因食品這根脆弱的神經。
⑥ 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分為哪幾個方面
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基因生物與食物安全:
反方觀點:反對「實質性等同」、出現滯後效應、出現新的過敏原、營養成分改變;
正方觀點:有安全性評價、科學家負責的態度、無實例無證據。
(2)轉基因生物與生物安全: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反方觀點:擴散到種植區之外變成野生種類、成為入侵外來物種、重組出有害的病原體、成為超級雜草、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
正方觀點:生命力有限、存在生殖隔離、花粉傳播距離有限、花粉存活時間有限。
(3)轉基因生物與環境安全:對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影響。
反方觀點:打破物種界限、二次污染、重組出有害的病原微生物、毒蛋白等可能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
正方觀點:不改變生物原有的分類地位、減少農葯使用、保護農田土壤環境。
⑦ 轉基因生物的安全問題包括哪兩方面
轉基因生物根據對象可簡單的分為:轉基因植物、轉基因動物和轉基因微生物。那麼轉基因生物的安全問題也就要從這三方面分別考慮。
轉基因植物方面:1.轉基因作物本身成為雜草;2.轉基因作物使其親緣野生種成為雜草或超級雜草;3.轉基因作物可能產生新的病毒或疾病;4.轉基因作物對非靶標生物的危險;5.轉基因作物作為外來種對新生境的入侵,使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6.轉基因作物對生態系統及生態過程的影響;7.其它一些不可預計的風險。
轉基因動物方面:動物的肉、蛋、奶中是否存在毒性蛋白,是否存在過敏原等,還有利用轉基因的一些人造器官是否存在極強的免疫排除反應等,是否導致一些物種變異,形成單優群落,進而轉化成外來入侵物種,對生態造成毀滅性打擊等等潛在安全風險。
轉基因微生物方面:有細菌,真菌,病毒,類病毒等微生物,如果不慎,將會是很危險的,所以在所有的實驗室里,對微生物是管理最嚴格的,如一些病原菌泄露,會造成很大不可估量的損失,如現在有些國家,恐怖分子搞的生物恐怖和生化武器,這些都是無形的毀滅性的武器等等。
。。。。。。
⑧ 我們是怎樣開展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
國家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實行分級管理評價制度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第六條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保障人體健康和動植物、微生物安全,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農業轉基因生物的研究、試驗、生產、加工、經營和進口、出口活動,必須遵守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農業轉基因生物,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改變基因組構成,用於農業生產或者農產品加工的動植物、微生物及其產品,主要包括:(一)轉基因動植物(含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和微生物;(二)轉基因動植物、微生物產品;(三)轉基因農產品的直接加工品;(四)含有轉基因動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產品成分的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農葯、獸葯、肥料和添加劑等產品。本條例所稱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是指防範農業轉基因生物對人類、動植物、微生物和生態環境構成的危險或者潛在風險。第四條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有關規定,負責轉基因食品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註:第四條第三款根據2011年1月8日公布的《國務院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88號)修改。第五條國務院建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際聯席會議制度。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際聯席會議由農業、科技、環境保護、衛生、外經貿、檢驗檢疫等有關部門的負責人組成,負責研究、協調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第六條國家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實行分級管理評價制度。農業轉基因生物按照其對人類、動植物、微生物和生態環境的危險程度,分為Ⅰ、Ⅱ、Ⅲ、Ⅳ四個等級。具體劃分標准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第七條國家建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制度。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的標准和技術規范,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第八條國家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實行標識制度。實施標識管理的農業轉基因生物目錄,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商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調整並公布。
⑨ 如何預防轉基因食品的危害
轉基因食品的優缺點
【專題】轉基因食品
【專題】轉基因食品(2)
優點:
1.解決糧食短缺問題。
2.減少農葯使用,避免環境污染。
3.節省生產成本,降低食物售價。
4.增加食物營養,提高附加價值。
5.增加食物種類,提升食物品質。
6.促進生產效率,帶動相關產業
發展。
缺點:
1.可能對蝴蝶等昆蟲造成傷害。
2.可能影響周邊的植物的生長。
3.可能使昆蟲或病菌在演化中增加抵抗力,或產生新的物種,之後一樣有可能會傷害作物。
安全性評估:
對於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目前國際上沒有統一說法,爭論的重點應在轉基因食物是否會產生毒素、是否可通過DNA蛋白質過敏反應、是否影響抗生素耐性等方面。
轉基因食品安全嗎
弗蘭肯斯坦是英國作家瑪麗·謝利1918年所著小說中的生理學研究者,他最後被自己創造的怪物所毀滅。現在歐洲人把基因改良作物提供的食物稱作「弗蘭肯斯坦食物」,意謂轉基因植物將造成生態災難,威脅人類的生存。這種譬喻固然誇張了一點,但他們的擔憂不是全然沒有道理。
生命科學產業的發展是近20年的事,由於其孕育著巨大的希望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西方國家在1990年還沒有正式種植轉基因作物,到了1999年種植面積已達4000萬公頃。全世界轉基因種子的銷售額在1995年僅為7500萬美元,而1998年已飈升至15億美元。
但另一方面,雖然各國目前已經試種的轉基因植物超過4500種,可是獲得政府批准上市的品種僅40個,不到1%。這說明各國政府對此仍採取謹慎的態度,在技術因素之外,還有生態健康和社會倫理等因素需要權衡。
美國和加拿大的公眾對基因改良食物的接受程度比較高。市場上的一些加工食品如軟飲料、啤酒和早餐麥片等都已含有基因改良作物的成分,並沒有遇到多少質疑。但歐洲的情況卻不一樣,阻力很大。公眾對政府批準的食品新品種將信將疑。自從發生了瘋牛病、二惡英污染事件後,公眾更是心有餘悸了。一項民意調查顯示,79%的英國公眾反對試種基因改良作物。
歐盟在去年4月暫停批准新的轉基因農產品投放市場,今年又進一步作出決定,暫停轉基因農作物的種植和銷售。少數自願試種基因改良作物的農場主受到其他農場主的抗議,試種的作物常常遭到毀壞。今年八月下旬以後的一段時間,法國的農民把水果蔬菜,甚至牛糞傾倒在一些麥當勞快餐店門前,抗議他們出售的牛肉麵包和土豆中含有轉基因食物。美國認為歐洲的行動比「香蕉戰」和「牛肉戰」更為嚴重,揚言要報復。
反對轉基因食品的人涉及范圍較廣的各種利益集團,從綠色和平組織到農場主協會到基督教會等等,他們的反對意見集中在三個方面:
第一,轉基因違反自然,因而是有害的。支持派則反駁說,現今的各種莊稼早已不是原始品種,否則人們吃的蔬菜就該跟動物吃的草一樣。
第二,植物里引入了具有抗除草劑或毒殺害蟲功能的基因後,它們所提供的食物對人體是否安全?對這一點,支持派強調,迄今為止並無夠資格的研究機構發現轉基因食品危害人體健康的證據,但他們對長遠的影響還只能作推論,一時難以取得全面的證據以服人。
第三,過於勿忙地推廣轉基因植物是否可能影響農業和生態環境?推廣抗除草劑的轉基因作物可能助長農民過量使用除草劑,從而使一些非主要作物受到傷害甚至滅絕。很多發展中國家的農民一直把這類非主要作物當作補充食物或作為飼料。美國漁類和野生動物管理署已發現有74種植物品種受除草劑影響而瀕臨滅絕。
另外,轉基因技術有可能造成生物污染。有的生物技術公司為了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對銷售給農民的轉基因種子作了「絕育」處理。印地安那大學生物系副教授瑪莎·克勞奇的研究表明,這種絕育基因有可能在無意中使其他作物也變成不育。
此外,有特殊功能的基因「流竄」到相近的野生植物品系中去,使之具有抗除草劑的能力而難以控制;或者使害蟲體內產生抵禦殺蟲劑的抗體。另外,有些小生物吃了具殺蟲功能的轉基因植物可能滅絕。支持派則指出,農業生產本身是一種有損環境的活動,轉基因作物對環境的損害不會比傳統農業更大。植物自身具備了抗蟲能力,農民可以減少噴灑殺蟲劑,對環境和生物保護是有利的。
這類爭論在短時間內不易得出結論。關於轉基因作物的爭議應該說是一種正常現象。首先是新開發的品種本身還不完善,其於人體和環境的中長期影響尚待觀察,人們表示擔憂是有正當理由。其次,總會有一些意識保守的人對新科技產物不習慣,拒絕接受。再有就是受貿易利益沖突的影響,一些國家的政府和利益集團利用轉基因食品的不夠完善而大打貿易戰,使事情變得更復雜了。
但科學前進的腳步不會因此而停頓。上述種種社會壓力將促進高新技術不斷發展,科學家必將會向人類奉獻更完滿的基因改造食物。
什麼是「轉基因食品」?
「轉基因食品」(GM FOOD)如今已經在世界上多個國家成了環境和健康的中心議題。並且,它還在迅速分裂著大眾的思想陣營:贊同它的人認為科技的進步能大大提高我們的生活水平,而畏懼它的人則認為科學的實踐已經走得「太快」了。
那麼,什麼是「轉基因食品」呢?
轉基因食品,就是指科學家在實驗室中,把動植物的基因加以改變,再製造出具備新特徵的食品種類。許多人已經知道,所有生物的 DNA上都寫有遺傳基因,它們是建構和維持生命的化學信息。通過修改基因,科學家們就能夠改變一個有機體的部分或全部特徵。
不過,到目前為止,這種技術仍然處於起步階段,並且沒有一種含有從其它動植物上種植基因的食物,實現了大規模的經濟培植。同時許多人堅持認為,這種技術培育出來的食物是「不自然的」。
世界上第一種基因移植作物是一種含有抗生素葯類抗體的煙草,1983年得以培植出來。又過了十年,第一種市場化的基因食物才在美國出現,它就是可以延遲成熟的番茄作物。一直到1996年,由這種番茄食品製造的番茄餅,才得以允許在超市出售。
為什麼一些人認為轉基因技術或許對人類健康有害呢?批評者認為,目前我們對基因的活動方式了解還不夠透徹。我們沒有十足的把握控制基因調整後的結果。批評者擔心突然的改變會導致有毒物體的產生,或激發過敏現象。
另外還有人批評科學家所使用的 DNA會取自一些攜帶病毒和細菌的動植物,這可能引發許多不知名的疾病。我們應該相信我們所吃的食物嗎?
為了確保消費者的安全和維持信心,所有食品都必須經過一系列的檢測管理程序。檢測程序的目的是在食品上市前就發現問題。如果消費者不幸因為所吃的食品而得病,這往往是因為食品生產線存在問題。
轉基因食品沉默「非轉基因」大旗高舉 收藏到和訊網摘
[ 作者: 日期:2006-4-4 14:35:00 來源: 編輯:周文國 點擊:193 ]
正當轉基因食品仍「猶抱琵琶半遮面」之時,昨日,滬上多家超市悄然出現一種「非轉基因食用油」標識,引得一些市民議論紛紛:「轉基因食品至今還沒有貼標簽,『非轉基因食品』倒急吼吼地搶先亮明身份了。」
「非轉基因食用油」標識堪稱上海「非轉基因第一標」。推出這一標識的商家毫不隱諱自己的目的:「我們就是要與其它產品區分開來。」而就在不久前,另一家企業也舉起「非轉基因食品」大旗,作為進軍京城食用油市場的敲門磚。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應該按規定貼上「轉基因」標簽的轉基因食品在上海市場上未見蹤跡。
「非轉基因」緣何成標識?
昨天下午,當記者趕到徐家匯匯金超市食用油攤位時,一位老太太正拿著一瓶××牌玉米油橫看豎看。
旁邊的營業員指著瓶上的「非轉基因」小標識熱情地介紹說,這種胚芽油是完全天然的。老太太問,轉基因油對健康有沒有副作用?營業員笑笑答道:「這個我就講不清了。」
這位營業員告訴記者,昨天上面關照要貼標識,本來以為要貼轉基因標識,想不到貼的卻是「非轉基因」。有了標識後,由於上午下雨,客流量小,銷量影響還看不出。不過,確有幾位買油的客人問過:「這真不是轉基因的?」
記者與推出「第一標」的商家取得了聯系,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公布後,幾十家客戶來電詢問:你們的油是不是轉基因的?「我們之所以貼上『非轉基因』標識,就是想讓消費者有一個選擇權———到底是買轉基因的,還是買非轉基因的。」
商家私自貼上「非轉基因」標識,主管部門允許嗎?國家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有關人士表示,今年3月20日開始實施的《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只要求被列入目錄的轉基因生物產品必須進行標識,對「非轉基因食品」他們管不著。
「轉基因陣營」為何沉默?
正當「非轉基因第一標」粉墨登場時,記者昨日在一些超市采訪時發現,所有食品油都沒標注「轉基因產品」或「以轉基因原料製成」等標識。有些產品倒是在精美的標簽上印了「不含膽固醇」等字樣。巧克力、蕃茄醬等可能含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也只是在標簽中印上了「不含防腐劑」、「不含黃麴黴素」。
「轉基因」陣營為何沉默?推出「非轉基因第一標」的企業負責人分析,轉基因食品對許多消費者來說是一個新生事物,很多人對此還沒有一個科學的認識,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能有一種恐懼感。商家如果貼出轉基因標識,可能對自身銷量有影響。
目前,一些國家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看法不一。這種不確定性決定了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的問題抱「寧信其有,勿信其無」的觀望態度。商家在目前的狀況下自然對轉基因遮遮掩掩,甚至與它劃清界限。
據了解,國內自3月20日起實施標識管理的第一批農業轉基因生物有17種農產品,其中直接進入零售市場的有大豆、大豆粉、大豆油、玉米、玉米油、玉米粉、油菜籽油、鮮蕃茄、蕃茄醬共9種食品。市農委科教處劉春華先生透露,目前有很多企業向市農委咨詢相關情況,但國家農業部尚未公布一套完整的檢測辦法和指標體系,相關的檢測機構也正在籌建之中。
美國××油一位代理商告訴記者,中國轉基因標識管理辦法自3月20日實施後,從海外市場的態勢來看,還真讓一些轉基因食品銷售商慌了神。眼下不少人都悶聲不響爭淘最後一桶金,因為有一點明擺著:非轉基因食品的市場份額趨增。
市場上有轉基因食品嗎?
上海市場上未見轉基因標簽,那到底有沒有轉基因食品呢?市農科院生物技術中心張大兵研究員顯得非常謹慎:「我們沒有專門調查過,市場上哪些食品是轉基因食品,哪些食品是非轉基因食品,這我們也不知道。」
據報道,我國每年要從美國、加拿大等國進口1000多萬噸、價值幾十億美元的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如大豆、油菜籽、玉米等。對諸如大豆色拉油、蕃茄醬、薯片、奶粉及巧克力等最有可能是轉基因食品的說法,張先生說:「這是很多人的推測,但沒有科學證據。我們也沒有做過這方面的調查。」
很多專家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爭論較多,這方面的報道也很多。研究員張先生說,許多老百姓並不知道轉基因是什麼意思,不知道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不安全的。今後,政府還要在這方面加強宣傳力度,讓百姓增加了解,不過這需要一個過程。
張先生證實,一些企業已將一些委託檢測樣品送到市農科院生物技術中心檢測,但他不願透露具體送檢的數量,只說「很少」。至於送檢的產品是不是含有轉基因成分,張先生稱:「我們與客戶講過,要替客戶保密。客戶做了什麼,我們是不對外講的。」
轉基因到底是啥玩意?
記者對消費者做了隨機采訪,問到一個共同的問題:「轉基因食品到底是個啥玩意?」講得清楚的人並不多。但大多數消費者只要一個說法,也就是權威部門的說法———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到底好不好?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蒯本科教授告訴記者,轉基因食品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其實任何東西都存在一個安全性的問題。就像開發葯一樣,葯從開發開始到最後成功,在某個環節上都可能被淘汰掉。其實轉基因只是一個生物學手段,它本身並不代表有害或是沒害,好或是不好。轉基因食品是不是有利,取決於轉什麼基因,或者基因轉到什麼食品里。
商家大打「非轉基因」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市民對轉基因生物產品缺乏科學認識,還有就是國際上有關轉基因生物產品安全性的爭論。
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到底有無害處?目前各種說法都有,但沒有一個定論,歐美為此還在國際論壇上針鋒相對。蒯教授提醒消費者,沒必要對轉基因概念恐慌,轉基因食品是不是有害,還需要做科學試驗。他說,轉基因食品也有已經確定的好的方面,但在公眾中宣傳並不多。比如一些食品中所含殘留農葯的含量給我們帶來的危害,遠遠超過轉基因食品可能帶來的危害。
盡管爭論不息,但有一點已基本形成共識:為了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轉基因生物產品上市時必須貼上標簽。某國際組織就曾向聯合國食品委員會建議:轉基因食品必須有標識
⑩ 關於轉基因生物的安全的問題
環境安全性評價的核心問題是轉基因植物釋放到田間後,是否會將所轉基因移到野生植物中,是否會破壞自然生態環境,打破原有生物種群的動態平衡。包括:1)轉基因植物演變成農田雜草的可能性。2)基因漂流到近緣野生種的可能性。3)對生物類群的影響。
關於食品的安全性。
經和組織(OECD)1993年提出了食品安全性評價的實質等同性原則。如果轉基因植物生產的產品與傳統產品具有實質等同性,則可以認為是安全的。反之,則應進行嚴格的安全性評價。在進行實質等同性評價時,一般要考慮以下主要方面:1、有毒物質:必須確保轉入的外援基因或基因產物對人畜無害。2、過敏源:在自然條件下存在著許多過敏源,在基因工程中如果將控制過敏源形成的基因轉入目標植物,則會對過敏源造成不利的影響。
利用轉基因動物生產出來的葯物安全性問題不大,可根據其結構與天然蛋白結構是否一致來判斷安全性。但是在生產過程中,轉基因動物如何對應GAP,GLP,GMP、如何避免轉基因動物的遺傳物質進入葯物是應該重點強調的問題,另外,作為動物葯廠的動物本身一旦不「產葯」了,對該動物的後繼處理也應慎重考慮。
目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都制定了各自對轉基因生物(包括植物)的管理法規,負責對其安全性進行評價和監控。在美國分別由農業部動植物檢疫局(APHIS)環保署(EPA),以及聯邦食品和葯物管理局(FDA)負責環境和食品聯各方面安全性評價和審批。
中國的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相對滯後,到目前為止,只有2部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規章:
1993年12月國家科委發布的《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法》
1996年7月農業部發布的《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
另外,部門和行業的管理規定力度不夠,不適應工作要求:
據了解,中國大陸目前正在進行研究的基因工程受體生物92種,而申報只有22種,從事此類研究的單位80多個,申報安全性評價的只有19個。但是最令人擔憂的是基因工程安全評價沒有一個完全合理的辦法。
北京生物技術和新醫葯產業促進中心此次舉辦第七次生命科學前沿討論會--基因工程和生物安全性問題,邀請了部分在京的轉基因專家,暢談討論,旨在為我國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出謀劃策。
一個公眾關注的話題--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一個上至國家領導,下到平民百姓都關心的共同話題----轉基因生物安全,是近年來在媒體上出現頻率較高的新概念。 轉基因生物安全,從整體意義來說,它不僅僅是技術問題。近年來,國際上對轉基因生物的爭論,已擴大到了政治、經濟、貿易、社會、倫理等多個層面,而且爭論的熱點和焦點,是農業轉基因生物引發的環境安全與食用安全問題。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眾對農產品質量和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 轉基因食品安全嗎 嚴格說來,任何食品都不存在絕對的安全性。國際上目前廣泛採用「實質等同」原則,即以轉基因食品與非轉基因食品比較的相對安全性,作為評價依據,只要轉基因食品與傳統食品「實質等同」,就是安全的。目前國際上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還有爭論,但目前尚沒有明確的科學證據表明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有害。 雖然沒有發現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有害,但本著對人類負責的態度,許多政府部門和科學家對轉基因食品「可能存在的潛在危險」比較關注,人們擔心轉基因活生物體及其產品作為食品進入市場,可能對人體產生某些毒理作用和過敏反應,其營養成分的變化、轉基因成分加工產生的變化,有可能對人體產生某些負面影響。這只是「可能存在的潛在危險」,目前並沒有證明確實存在這些危險。 我國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實行比較嚴格的管理,農業轉基因生物產品進入市場銷售前,要經過一系列的安全評價試驗。在中國境內進行農業轉基因生物生產應用前,應經過中間試驗、環境釋放、生產性試驗階段的安全性試驗,經安全評價合格的可領取安全證書;申請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入市場銷售前,應由農業部認定的技術檢測機構經過申請領取安全證書、申請進口標識、申請國內標識三個階段。 目前,經政府部門批准上市的轉基因食品尚未發現其對人體健康有何副作用。 轉基因生物發展趨勢 盡管國際上對轉基因生物技術及其安全性爭論不斷,全球對轉基因生物技術的研究始終沒有放棄。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由1996年的170萬公頃增加到2001年的5260萬公頃,6年間增加30多倍。至2000年,已有近50個國家相繼培育成200多種轉基因作物,其中各國已獲准上市的轉基因作物產品種類已達149個,僅美國就有42個,由轉基因作物生產加工的轉基因食品和食品成分已達4000餘種。轉基因農作物及其產品市場銷售額由1995年的7500萬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30億美元。轉基因作物的發展趨勢是不可逆轉的。 近年來,中國政府不斷加大對生物技術研究計劃的支持。目前,中國正在研究的轉基因生物有130多種,涉及的基因種類超過100種。其中在棉花研究領域,有45個優良品種獲准進入環境釋放,經國家審定的抗蟲棉有13個,並在全國12個省推廣,2001年種植面積達到60萬公頃。 從1997年至2001年,經過安全評價,農業部批准水稻、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馬鈴薯、楊樹等10種轉基因植物進入田間環境釋放,批准轉基因棉花、矮牽牛花等植物和獸用微生物基因工程疫苗進入商業化生產。近年來,中國還實施了「轉基因棉花種子產業化」、「基因工程疫苗產業化」等高新技術產業化重大項目,並開始在生產中發揮效益。 政府對轉基因安全問題負責 農業生物技術,在為農業生產、人類生活和社會進步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可能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構成潛在的風險,所以從科學上講,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問題,還需要長期的跟蹤研究。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生物多樣性大國,又是大豆、水稻等主要農作物的原產地,在發展生物技術的同時十分重視生物安全。對農業轉基因生物採取「積極研究、慎重推廣、加強管理、穩妥推進」的方針。對於起源於我國的重要物種,如大豆、水稻,以及大宗糧食、油料作物要加強管理、慎重推廣,穩妥地推進產業化。為此,根據國際相關組織和多數國家的做法,我國政府制定並頒布了轉基因生物安全法規,以加強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規范相關產業的健康發展。 2001年5月23日,我國政府頒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簡稱《條例》)。《條例》在原農業部頒布的《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的基礎上,將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從研究試驗延伸到生產、加工、經營和進出口。《條例》規定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實行安全評價制度、標識管理制度、生產與經營許可制度和進口安全審批制度,標志著中國對農業轉基因生物的研究、試驗、生產、加工、經營和進出口活動開始實施全面的管理。 2002年1月5日,農業部又發布了與《條例》配套的三個管理辦法,即《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口安全管理辦法》和《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自3月20日起施行。 從維護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的角度出發,《條例》及其配套規章體現了科學、透明、公正的原則,適用於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任何國家的農業轉基因產品,對國外企業充分考慮了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是符合國際慣例的,是對人民負責的。 嚴格管理程序出效益 自2002年3月20日《條例》的三個配套管理辦法實施以後,農業部就收到了美國孟山都、杜邦及陶氏益農、德國拜耳、瑞士先正達等五家境外公司19份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申請,涉及轉基因大豆、玉米、油菜、棉花4種作物和抗除草劑、抗蟲、雄性不育3種性狀。 食用安全作為轉基因生物安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環境安全同等重要,不可或缺。為此,農業部在2002年下半年啟動了食用安全檢測工作,組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天津防病中心等單位制訂了《轉基因植物及其產品食用安全檢驗標准》(徵求意見稿),並對5家境外公司的反饋意見進行了研究。根據安全評價的需要和專家意見,農業部確定了對進口作加工原料的農業轉基因生物進行抗營養成分分析和大鼠90天喂養兩項驗證試驗。 根據《條例》及配套管理辦法的規定及管理程序,農業部先後安排了環境安全檢測試驗和食用安全檢測試驗。環境安全檢測包括生存競爭、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基因漂移3個指標的試驗,由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山東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吉林農科院、中國農科院油料所和華中農業大學承擔;食用安全檢測包括大鼠90天喂養和抗營養成分分析兩個指標的試驗,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天津防病中心和中國農業大學承擔。 2002年四五月份,我國大豆進口基本處於停滯狀態,全年大豆進口明顯減少。據國家海關總署統計,2002年我國累計進口大豆1132萬噸,比2001年減少262萬噸,下降18.8%。這是什麼原因?農業部相關同志分析說,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規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豆進口猛增的勢頭。 據介紹,前幾年,我國進口大豆總量不斷攀升。2002年,農業轉基因安全管理法規的實施,對國外轉基因大豆輸入我國進行了有效和有序的管理。由於大豆進口量的減少,從而引發了國內大豆價格上揚,庫存減少,收獲期大豆價格上漲,主產區價格比去年同期高出0.35元/斤,每畝收益達到110元左右。這不僅大大提高了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而且較好地推動了農業部大豆發展振興計劃的實施。 確保法規的有效實施 為保障《條例》、三個管理辦法及臨時措施的實施,農業部成立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領導小組,設立了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建立了由農業部、外經貿部、衛生部、科技部、國家質檢總局、國家環保總局等部門負責人組成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際聯席會議制度。部際聯系會議,負責研究、協調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辦公室負責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的綜合協調與管理。 對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評價是實施安全管理的核心,為此,我國成立了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會由各部門和科研教學單位從事生物技術與生物安全研究和管理的58位專家組成,負責農業轉基因生物的安全評價工作。 為適應加入WTO的需要,使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進口、標識認可的申請、審批透明和公正,農業部還制定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程序、進口安全管理程序、標識審查認可程序等三個規范性文件,對有關申請、受理、審查和批復等各環節及時間要求做出了明確規定,並公開發布。 目前,農業部已經完成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與檢測技術規范的制定工作,正積極加強轉基因生物安全性研究和技術支撐體系建設,組織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檢測機構的認定工作。 相關鏈接 按照國務院領導的批示和國務院法制辦的立法要求,由農業部牽頭起草《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條例》於2001年5月23日以國務院第304號令公布並施行。 《條例》規定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農業轉基因生物的研究、試驗、生產、加工、經營和進口、出口活動中應遵循的5項農業轉基因生物管理制度。具體條文如下: (1)安全評價制度。國家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按照植物、動物、微生物三個類別,以科學為依據,以個案審查為原則,實行分級分階段管理。 (2)生產許可證制度。生產轉基因植物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應當取得農業部頒發的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申請轉基因植物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首先要取得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並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條件。 (3)經營許可證制度。經營轉基因植物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取得農業部頒發的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經營許可證。申請經營許可證,除應當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符合《條例》規定的其他條件。 (4)標識制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列入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目錄的農業轉基因生物,應當有明顯的標識。標識由生產、分裝單位和個人負責,未標識的,不得銷售。 (5)進口安全管理制度,對於進口的農業轉基因生物,按照用於研究和試驗的、用於生產的以及用作加工原料的三種用途實行安全管理。引進單位或者境外公司應當憑農業部頒發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和相關批准文件,向口岸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報檢,經檢疫合格後,方可向海關申請辦理有關手續。
從美國的「星聯玉米事件」,加拿大的「轉基因油菜超級雜草」,到墨西哥的「玉米基因污染事件」,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基因污染」的威脅不容忽視。專家擔心,類似墨西哥「玉米媽媽」的遭遇可能正在中國大豆身上發生。一些國外公司可能鑽中國立法不完善、管理不統一的空子,將中國作為「轉基因生物的試驗場」。
轉基因產品已經走進中國人的生活,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健康權也漸漸受到重視。繼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3月20日開始實施之後,衛生部《轉基因食品衛生管理辦法》也將於7月1日生效。
與此同時,有關專家提醒說,轉基因生物對環境的影響,需要社會各界更多的關注。從美國的「星聯玉米事件」,加拿大的「轉基因油菜超級雜草」,到墨西哥的「玉米基因污染事件」,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基因污染」的威脅不容忽視。
「玉米媽媽的聖潔被玷污」
玉米是墨西哥人的衣食父母,當地土著親切地稱其為「玉米媽媽」。但如今,他們驚訝地發現,「玉米媽媽的聖潔被玷污了」。
2002年6月3日,在北京舉行的一次轉基因生物與環境學術研討會上,來自墨西哥國立大學法律系的獨立法律顧問瑪利亞。柯林女士講述了這個令她感嘆不已的故事。
墨西哥是玉米的起源地和品種多樣性集中地。5000年前,玉米首先在這里被培育成為人類的糧食。1998年,出於保護玉米遺傳資源等因素的考慮,墨西哥政府禁止種植轉基因玉米。但由於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等因素,墨西哥每年從美國進口大量轉基因玉米作為食品或飼料。
2001年11月29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環境系兩位研究人員在英國《自然》雜志發表論文稱:墨西哥偏僻的瓦哈卡山區的野生玉米,受到了轉基因玉米DNA片斷的污染。由於從美國進口的轉基因玉米包裝上並沒有轉基因標識,研究人員推測,一些不知情的農民把它們種到了地里。
論文發表後,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綠色和平組織等一些反對轉基因作物的力量立即呼籲墨西哥禁止美國轉基因玉米的進口,同時也有不少科學家對這項研究的可靠性提出質疑。
2002年4月4日,《自然》發表了兩篇質疑文章和作者的答復,同時承認現有證據「不足以證明原來的文章」。
墨西哥人則堅信他們的玉米被污染了。2002年1月23日,墨西哥環境部門在一次學術討論會上出示的研究結果稱,瓦哈卡山區野生玉米的污染比率高達35%。4月23日,墨西哥國家生態研究所所長埃斯庫拉又透露,墨西哥政府仍在對玉米基因污染事件進行調查,相關研究結果不久將在學術雜志上發表,並強調,「如果不盡快採取措施,墨西哥玉米寶貴的生物多樣性資源將遭到破壞」。
中國大豆的前車之鑒
一些專家擔心,類似墨西哥「玉米媽媽」的遭遇,可能正在中國大豆身上發生。
中國的大豆與墨西哥的玉米具有很多相似之處:墨西哥是玉米的起源地和品種多樣性集中地,中國則是大豆的起源地和品種多樣性集中地,有6000多份野生大豆品種,佔全球的90%以上;墨西哥的玉米約有1/4是從美國進口的,而中國去年進口大豆近1400萬噸,數量與國產大豆持平,其中大部分是轉基因大豆。
中國目前沒有批准轉基因大豆的商業化生產。但是,從運輸到加工的過程中,也可能會有一部分轉基因大豆遺落到野外或者被農民私自種植。
「比如說,加工廠裡面有很多農民工,他們如果喜歡進口大豆,偷偷拿一些回家去種,」中國作物學會大豆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中國農科院品質資源所研究員常汝鎮說,「這樣的情況是非常危險的。」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中國首席科學家、國家環保總局南京環科所研究員薛達元也指出,如果種植轉基因大豆,野生大豆一旦受到污染,中國大豆的遺傳多樣性可能喪失。
中國的大豆與墨西哥的玉米也有不同之處:玉米是異花授粉的植物,而大豆是自花授粉。這意味著,中國大豆發生基因污染的可能性降低了很多。
但這不等於基因污染在中國大豆身上就不會發生,常汝鎮說。他正在進行一個轉基因大豆與野生大豆交錯種植的實驗,研究基因污染發生的可能性。
加拿大農田的超級雜草
其實,在自然界中,通過授粉的方式,某個物種的基因漂流到另一個物種,或者說實現雜交,本是一件尋常事。但由於轉基因作物中轉入的外源基因通常具有某種特殊的性狀,例如殺蟲、抗除草劑等,這種基因如果漂流到另一個物種,就可能帶來明顯的環境影響。
2002年2月,英國政府環境顧問「英國自然」提交的一份報告中,特意描述了加拿大轉基因油菜超級雜草的威脅。
在如今的加拿大草原農田,同時擁有抗3種以上除草劑的雜草化轉基因油菜非常普遍。它們的油菜籽掉到農田裡,來年會重新萌發。如果一片田地上種植的不是同一個物種,它們就成了不受歡迎的超級雜草,農民不得不求助於對環境破壞更大的舊除草劑。
同時對3種以上除草劑具有抗性的超級雜草,是由對不同除草劑具有抗性的轉基因油菜植株之間交叉授粉實現的。而這種超級雜草的出現,距離加拿大首次種植轉基因油菜的時間間隔只有2年。此外,在加拿大,轉基因作物的基因還通過授粉的方式,漂流到了生產有機食品的農田當中。所謂有機食品,其中一個標准就是不含轉基因。因此,在從事有機農業的農民看來,這些轉基因作物就是影響其產品信譽的超級雜草,是對其農田的基因污染。
於是,2002年年初,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有機食品理事會狀告孟山都公司和阿凡迪斯公司,要求這兩家來自美國的轉基因技術公司賠償損失。
人類食物鏈的不速之客
最令人擔心的基因污染是,某種本來沒有被批准用於食品生產的轉基因成分,在管理和控制不力的情況下,進入人類的食物鏈。
美國的「星聯玉米事件」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阿凡迪斯公司生產的一種「星聯」轉基因玉米,由於可能引起人體的過敏反應,美國環保局僅批准其用於動物飼料,禁止其用於食品生產。但是,2000年9月及隨後進行的檢測卻發現,許多玉米食品中竟然含有星聯。
盡管星聯的種植面積在當年美國玉米總種植面積中僅占不到1%,但由於在加工和存儲階段與其他玉米種類混合,當年美國收獲的玉米中約有10%被星聯污染。美國政府還指出,阿凡迪斯沒有遵守為防止異花授粉而在種植星聯玉米和種植普通玉米的土地間保留一定間隔作為緩沖的規定。
2002年3月,阿凡迪斯為消費者的集體訴訟支付了900萬美元。此外,為回收市場上可能含有星聯的300多種食品,阿凡迪斯和相關保險公司支付了約10億美元。
2002年6月,英國《自然生物技術》雜志發表的一篇評論稱,值得慶幸的是,目前還沒有發現混有星聯的食品影響消費者健康的情況,但如果是一種用於生物制葯的轉基因品種混入人類的食物鏈,情況又會如何呢?
基因污染的應對方案
從20世紀80年代起,各種轉基因作物開始進行田間試驗。如今,全球共有約7.9億畝轉基因作物,相當於一個西班牙的面積。
應該說,目前已實現商業化的轉基因作物,在審批時都認真考慮過它們對環境的安全性。但是,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理事長朱鑫泉說,當前國內外普遍認為農業生物技術具有巨大潛力,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對轉基因生物在自然環境釋放的安全性研究則相對甚少,轉基因生物環境釋放的安全性評價依然缺少有說服力的科學證據。
也正是由於安全性研究的不足,面對基因污染的威脅,人類目前能夠採取的有效辦法並不多。
例如,為了減少基因污染的風險,科學家們提出了建立「避難所」的想法,即在轉基因作物之間種植一些非轉基因作物作為隔離帶。但這個想法通常不受歡迎,因為許多農民覺得這樣做太麻煩。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人甚至認為,徹底禁止種植轉基因作物是惟一的解決之道;但也有許多科學家相信,能夠找到新的解決辦法。
例如,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的幾位研究人員在2002年6月《自然生物技術》上撰文稱,一個很有前景的解決方案是研製出絕育的轉基因作物,阻止基因漂流。這樣農民只能每年都向轉基因技術公司購買一次新的種子,轉基因作物成本預計將增加約10%,但在知識產權方面經濟損失在10%以上的轉基因技術公司表示,它們樂於承擔這樣的成本。
中國將成為試驗場?
對人類來說,所謂基因污染,目前在認識上仍然比較模糊。
關於墨西哥的玉米基因污染事件,2002年3月1日美國《科學》雜志就稱,許多科學家認為,轉基因玉米的DNA是否滲入野生玉米,即便滲入對野生玉米是否真正構成威脅,都還需要更多的科學證據。
「轉基因作物能夠對環境造成什麼樣的危害還不清楚,不同作物的情況也不一樣,但影響肯定是存在的」,常汝鎮說,「現在的問題是,包括一些研究人員在內,國內許多人還沒有意識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2001年,常汝鎮在審閱國內某研究單位一位研究人員的稿件時就驚訝地發現,該研究人員未經主管部門批准,自行引進阿根廷的轉基因大豆,並分發到其他單位試種。
國家環保總局的一份資料還警告說,一些國外公司可能鑽中國立法不完善、管理不統一的空子,將中國作為「轉基因生物的試驗場」。
轉基因作物中含有從不相關的物種轉入的外源基因,例如,美國孟山都公司的轉基因大豆含有矮牽牛的抗除草劑基因。這些外源基因有可能通過花粉傳授等途徑擴散到其他物種,生物學家將這種過程稱為「基因漂流」(gene flow)。環保主義者則喜歡使用「基因污染」(genetic contamination)的概念:外源基因擴散到其他物種,造成了自然界基因庫的混雜或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