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想問下在美國留學的生物類PHD畢業後主要從事什麼工作
其實從事科學專業的,目前「最吃香」的算是生物工程了,不是生物學,是生物工程。 我說「最吃香」是相對的,但是前景很好。1 社會認可度高,對本專業有較高期望 知識范圍廣,生物學基礎強,工科知識扎實,二者有機結合 基礎扎實,應用廣泛,可以很容易的轉到生物科學方向或其他相關應用專業,比如食品科學,制葯科學 理性思維強,善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動手操作能力,可以進行獨立課題實驗,並提交專業論文 保研考研比率很大,很多學生有機會出國繼續深造 2 培養高級科研和技術人才學科,出國比例大,各大有名高校都十分注重其發展 專業適用面廣,易轉專業,可以進一步學習上游的生命科學,也可以學習下游的實用工程學科。就業領域廣泛,比如制葯,食品,科研,或技術開發等 把先進高端的生命科學和應用聯系起來,是非常火的專業,前景十分看好 。 但是也有劣勢:相對口專業要求更高學歷,本科畢業後工作相對難找,為此很多學生進一步深造學習,就業的一般從事層次較低的技術工作或乾脆放棄本專業而轉行 如果有志與從事相關科研工作,需要培養扎實的鑽研探索精神,並注重鍛煉動手能力,進一步深造學習,定會成為該方面的高級科學人才。 所以說,如果讀生物工程就一定要拿到高學歷,這段時間會很痛苦。
㈡ 美國生物學就業怎麼樣
我負責任的跟你說一塌糊塗,學生物的很難找工作。你看看那些生物博士就知道了,大部分都只能找地方做博士後,因為工作實在太難找了。做了十年以上博士後的都有。當年中國的生物熱害了一批人。
㈢ 生物醫學博士的出路在哪裡
出國前,我是醫學院的畢業生。我們學醫的來美國留學,幾乎走的都是曲線救國之路。先改行讀生物,然後再謀其他出路。「再謀」這句話,說起來很輕巧,但執行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生物博士畢業後,大部分的人都要先做生物博士後。之後,或者去生物公司謀職,或者在大學當教授,或者做永遠的博士後,或者是改行另謀出路。關於生物博士的改行話題,可以單獨成篇,在此不再贅言。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有一個算一個,生物博士的命運,基本如此。 我在讀博期間,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我們博士班的同學,絕大多數是中國留學生,其次是印度人和日韓人。我很納悶兒,美國人學生物的,怎麼那麼少呢?記得當年我們系有一位美國博士生,快畢業那年,他居然退學,改行學經濟去了。 等我終於熬出了頭,成了攀登科學高峰的博士後時,類似的現象依然存在。在我就職的美國華盛頓大學,活躍在生命科學各系的工作人員,還是以我們中國人居多。這所學校的醫學院,名列美國第四名,此校的畢業生中有多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因此,這所大學醫學院所反應的就業概況,應該有一定的說服力。 根據我的親身經歷和資料記載,生物博士過剩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一,美國老闆為了節省科研經費,喜歡僱用最廉價的博士生為他們玩兒命。二,生物博士就讀期間,通常學費全免,並有維持生活的薪水。這種待遇對我們中國留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三,國內醫學院畢業生為了曲線出國,不得不改行學生物。醫學生與生物專業出身的人殊途同歸,雙方造成了既競爭又共存的擁擠狀態。 三年多前,國外的「科學家」雜志專門報道了美國生物博士的就業前景。這篇文章的精髓是,生物博士過剩,就業前景不妙。文中的數字統計表明,美國博士生獲得學位五年後,通常只有22%的畢業生可以找到終生教授職位。具體以生物博士為例,在1993年至2003年的十年間,能夠找到終生教授的生物博士,已經從25%降至15%。即便是這些幸運者,在找到正式教職前,通常都需要4-6年的博士後訓練。 生物博士的大量過剩,已經引起了人們對這門專業的重新思考。與此同時,人們開始關注那些博士短缺的專業。據最新資料稱,美國博士短缺的領域是:護士,商業學,葯類,社會工作,工程。據一位在美國商學院就職的華人教授介紹,商學院中的信息管理,金融,會計等專業的缺口最大。 以會計專業為例,在未來的十年裡,每年將有500-700位教授要退休離職,而每年只有大約140位博士畢業。這樣的缺口造成了相關專業的工資快速上漲。比如,現在商學院博士畢業生的平均起薪已高達十三萬美金,有些名校還開出了20萬的誘人年薪。 護理專業的教職人員也面臨著短缺的窘境,這種情況尤以美國西部為甚。調查顯示,護理教授的缺乏,造成了申請讀護士的學生的減少。這種惡性循環,進而造成了美國護士的嚴重短缺。我們來思考一下,既然生物博士過剩,如果生物學博士不容易找到教職的話,能不能改讀一下護理專業的博士呢?此外,與生物學為近親的葯學博士也很有前途。 另有一個現象,也值得關注。美國的社會工作專業,就業前景良好,但中國留學生涉足於其間者卻門可羅雀。大家為什麼不去讀?這個專業,應該是文科生難得的機會。馬路上的一個金戒指,怎麼會沒人看見? 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可以挖掘到語言能力上來。由於非母語的限制,中國人擅長搞研究,不善於教書。我們中國學生很會考試,TOFEL,GRE, GMAT考得很高,但說話不行,有時候閱讀寫作也不行,這是妨礙大家找工作的絆腳石。國內英語專業的留學生,在美國找工作時的困難就小。為什麼呢?他們的口語過硬啊。 除了生物專業,還有哪些領域的博士過剩呢?所有的文科專業,特別是哲學,歷史這些基礎文科的博士們,可謂是學問一大堆,窮得叮當響。哈佛,耶魯畢業的哲學博士,書都出了好幾本了,還待著業,或正在轉法律什麼的。心理學前景也不妙。文科中,政治和國際關系的專業還好些,其它的都夠嗆。 如果你陰差陽錯考進了博士過剩的專業,那你該怎麼辦呢?是坐以待斃,還是另尋出路,完全是你個人的選擇。華盛頓大學有一位瘦削挺拔的美國人,他已經做了十五年的生物博士後了。在這十五年中,這老兄的老婆都換了(離婚),但他卻一直固守著科研陣地。莫非改行比離婚還難? 改行並不是當代人的專利。著有「有閑階級」和「學與商的博弈」的美國學者凡勃倫,在一百多年前,就體驗到了現代人的煩惱。1884年他在獲得哲學博士時,無法找到哲學方面的教職。經過掙扎,七年後,他決定改行學經濟學。當他破釜沉舟重新就讀於芝加哥大學後,他終於找到了他的最終位置。一百多年後的今天,我認識一個學哲學的中國留學生,他目前在美國靠賣各類保險維生。 毛主席說過,我們中國人以勤勞勇敢吃苦耐勞著稱於世。中國人死都不怕,還怕困難嗎?所以即使你誤入歧途進了前景不妙的專業,假如你不想在一顆樹上弔死,只要你不怕苦,何不改行去?一大批美國的中國生物博士,已經成功改行做了醫生和電腦工程師及其他技術人員,這是不是很鼓舞人心?
㈣ 生物醫學博士就業前景
舉個平易近人的例子,像醫學臨床中的人工器官、超聲波成像技術、CT、核磁共振等醫療技術和器械,就來自於生物醫學工程技術,學生就業的主要去向為醫療器械領域的企業,比如邁瑞、聯影、強生、GE、飛利浦、西門子等知名企業,也可以在醫院工作的設備、影像科、臨床工程、信息中心等相關科室工作。
除了這些最相關的就業去向,生物醫學工程也可以從數學演算法,醫學電子、生物醫學信息學,生物醫學光子等等。
㈤ 美國神經生物學博士畢業就業前景怎樣
美國神經科學專業的課程會訓練你的硬技能,如實驗室技術,以及更普遍的軟技能,如批判性思維。有的畢業生可以在教育行業工作,有的正在攻讀神經科學博士學位、在實驗室全職工作、去醫學院學習、做醫療咨詢等。總之你可以選擇留在傳統科學領域工作,或是選擇其他領域的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