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轉基因生物的安全的問題
環境安全性評價的核心問題是轉基因植物釋放到田間後,是否會將所轉基因移到野生植物中,是否會破壞自然生態環境,打破原有生物種群的動態平衡。包括:1)轉基因植物演變成農田雜草的可能性。2)基因漂流到近緣野生種的可能性。3)對生物類群的影響。
關於食品的安全性。
經和組織(OECD)1993年提出了食品安全性評價的實質等同性原則。如果轉基因植物生產的產品與傳統產品具有實質等同性,則可以認為是安全的。反之,則應進行嚴格的安全性評價。在進行實質等同性評價時,一般要考慮以下主要方面:1、有毒物質:必須確保轉入的外援基因或基因產物對人畜無害。2、過敏源:在自然條件下存在著許多過敏源,在基因工程中如果將控制過敏源形成的基因轉入目標植物,則會對過敏源造成不利的影響。
利用轉基因動物生產出來的葯物安全性問題不大,可根據其結構與天然蛋白結構是否一致來判斷安全性。但是在生產過程中,轉基因動物如何對應GAP,GLP,GMP、如何避免轉基因動物的遺傳物質進入葯物是應該重點強調的問題,另外,作為動物葯廠的動物本身一旦不「產葯」了,對該動物的後繼處理也應慎重考慮。
目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都制定了各自對轉基因生物(包括植物)的管理法規,負責對其安全性進行評價和監控。在美國分別由農業部動植物檢疫局(APHIS)環保署(EPA),以及聯邦食品和葯物管理局(FDA)負責環境和食品聯各方面安全性評價和審批。
中國的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相對滯後,到目前為止,只有2部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規章:
1993年12月國家科委發布的《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法》
1996年7月農業部發布的《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
另外,部門和行業的管理規定力度不夠,不適應工作要求:
據了解,中國大陸目前正在進行研究的基因工程受體生物92種,而申報只有22種,從事此類研究的單位80多個,申報安全性評價的只有19個。但是最令人擔憂的是基因工程安全評價沒有一個完全合理的辦法。
北京生物技術和新醫葯產業促進中心此次舉辦第七次生命科學前沿討論會--基因工程和生物安全性問題,邀請了部分在京的轉基因專家,暢談討論,旨在為我國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出謀劃策。
一個公眾關注的話題--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一個上至國家領導,下到平民百姓都關心的共同話題----轉基因生物安全,是近年來在媒體上出現頻率較高的新概念。 轉基因生物安全,從整體意義來說,它不僅僅是技術問題。近年來,國際上對轉基因生物的爭論,已擴大到了政治、經濟、貿易、社會、倫理等多個層面,而且爭論的熱點和焦點,是農業轉基因生物引發的環境安全與食用安全問題。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眾對農產品質量和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 轉基因食品安全嗎 嚴格說來,任何食品都不存在絕對的安全性。國際上目前廣泛採用「實質等同」原則,即以轉基因食品與非轉基因食品比較的相對安全性,作為評價依據,只要轉基因食品與傳統食品「實質等同」,就是安全的。目前國際上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還有爭論,但目前尚沒有明確的科學證據表明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有害。 雖然沒有發現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有害,但本著對人類負責的態度,許多政府部門和科學家對轉基因食品「可能存在的潛在危險」比較關注,人們擔心轉基因活生物體及其產品作為食品進入市場,可能對人體產生某些毒理作用和過敏反應,其營養成分的變化、轉基因成分加工產生的變化,有可能對人體產生某些負面影響。這只是「可能存在的潛在危險」,目前並沒有證明確實存在這些危險。 我國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實行比較嚴格的管理,農業轉基因生物產品進入市場銷售前,要經過一系列的安全評價試驗。在中國境內進行農業轉基因生物生產應用前,應經過中間試驗、環境釋放、生產性試驗階段的安全性試驗,經安全評價合格的可領取安全證書;申請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入市場銷售前,應由農業部認定的技術檢測機構經過申請領取安全證書、申請進口標識、申請國內標識三個階段。 目前,經政府部門批准上市的轉基因食品尚未發現其對人體健康有何副作用。 轉基因生物發展趨勢 盡管國際上對轉基因生物技術及其安全性爭論不斷,全球對轉基因生物技術的研究始終沒有放棄。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由1996年的170萬公頃增加到2001年的5260萬公頃,6年間增加30多倍。至2000年,已有近50個國家相繼培育成200多種轉基因作物,其中各國已獲准上市的轉基因作物產品種類已達149個,僅美國就有42個,由轉基因作物生產加工的轉基因食品和食品成分已達4000餘種。轉基因農作物及其產品市場銷售額由1995年的7500萬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30億美元。轉基因作物的發展趨勢是不可逆轉的。 近年來,中國政府不斷加大對生物技術研究計劃的支持。目前,中國正在研究的轉基因生物有130多種,涉及的基因種類超過100種。其中在棉花研究領域,有45個優良品種獲准進入環境釋放,經國家審定的抗蟲棉有13個,並在全國12個省推廣,2001年種植面積達到60萬公頃。 從1997年至2001年,經過安全評價,農業部批准水稻、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馬鈴薯、楊樹等10種轉基因植物進入田間環境釋放,批准轉基因棉花、矮牽牛花等植物和獸用微生物基因工程疫苗進入商業化生產。近年來,中國還實施了「轉基因棉花種子產業化」、「基因工程疫苗產業化」等高新技術產業化重大項目,並開始在生產中發揮效益。 政府對轉基因安全問題負責 農業生物技術,在為農業生產、人類生活和社會進步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可能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構成潛在的風險,所以從科學上講,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問題,還需要長期的跟蹤研究。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生物多樣性大國,又是大豆、水稻等主要農作物的原產地,在發展生物技術的同時十分重視生物安全。對農業轉基因生物採取「積極研究、慎重推廣、加強管理、穩妥推進」的方針。對於起源於我國的重要物種,如大豆、水稻,以及大宗糧食、油料作物要加強管理、慎重推廣,穩妥地推進產業化。為此,根據國際相關組織和多數國家的做法,我國政府制定並頒布了轉基因生物安全法規,以加強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規范相關產業的健康發展。 2001年5月23日,我國政府頒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簡稱《條例》)。《條例》在原農業部頒布的《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的基礎上,將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從研究試驗延伸到生產、加工、經營和進出口。《條例》規定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實行安全評價制度、標識管理制度、生產與經營許可制度和進口安全審批制度,標志著中國對農業轉基因生物的研究、試驗、生產、加工、經營和進出口活動開始實施全面的管理。 2002年1月5日,農業部又發布了與《條例》配套的三個管理辦法,即《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口安全管理辦法》和《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自3月20日起施行。 從維護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的角度出發,《條例》及其配套規章體現了科學、透明、公正的原則,適用於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任何國家的農業轉基因產品,對國外企業充分考慮了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是符合國際慣例的,是對人民負責的。 嚴格管理程序出效益 自2002年3月20日《條例》的三個配套管理辦法實施以後,農業部就收到了美國孟山都、杜邦及陶氏益農、德國拜耳、瑞士先正達等五家境外公司19份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申請,涉及轉基因大豆、玉米、油菜、棉花4種作物和抗除草劑、抗蟲、雄性不育3種性狀。 食用安全作為轉基因生物安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環境安全同等重要,不可或缺。為此,農業部在2002年下半年啟動了食用安全檢測工作,組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天津防病中心等單位制訂了《轉基因植物及其產品食用安全檢驗標准》(徵求意見稿),並對5家境外公司的反饋意見進行了研究。根據安全評價的需要和專家意見,農業部確定了對進口作加工原料的農業轉基因生物進行抗營養成分分析和大鼠90天喂養兩項驗證試驗。 根據《條例》及配套管理辦法的規定及管理程序,農業部先後安排了環境安全檢測試驗和食用安全檢測試驗。環境安全檢測包括生存競爭、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基因漂移3個指標的試驗,由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山東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吉林農科院、中國農科院油料所和華中農業大學承擔;食用安全檢測包括大鼠90天喂養和抗營養成分分析兩個指標的試驗,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天津防病中心和中國農業大學承擔。 2002年四五月份,我國大豆進口基本處於停滯狀態,全年大豆進口明顯減少。據國家海關總署統計,2002年我國累計進口大豆1132萬噸,比2001年減少262萬噸,下降18.8%。這是什麼原因?農業部相關同志分析說,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規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豆進口猛增的勢頭。 據介紹,前幾年,我國進口大豆總量不斷攀升。2002年,農業轉基因安全管理法規的實施,對國外轉基因大豆輸入我國進行了有效和有序的管理。由於大豆進口量的減少,從而引發了國內大豆價格上揚,庫存減少,收獲期大豆價格上漲,主產區價格比去年同期高出0.35元/斤,每畝收益達到110元左右。這不僅大大提高了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而且較好地推動了農業部大豆發展振興計劃的實施。 確保法規的有效實施 為保障《條例》、三個管理辦法及臨時措施的實施,農業部成立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領導小組,設立了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建立了由農業部、外經貿部、衛生部、科技部、國家質檢總局、國家環保總局等部門負責人組成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際聯席會議制度。部際聯系會議,負責研究、協調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辦公室負責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的綜合協調與管理。 對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評價是實施安全管理的核心,為此,我國成立了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會由各部門和科研教學單位從事生物技術與生物安全研究和管理的58位專家組成,負責農業轉基因生物的安全評價工作。 為適應加入WTO的需要,使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進口、標識認可的申請、審批透明和公正,農業部還制定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程序、進口安全管理程序、標識審查認可程序等三個規范性文件,對有關申請、受理、審查和批復等各環節及時間要求做出了明確規定,並公開發布。 目前,農業部已經完成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與檢測技術規范的制定工作,正積極加強轉基因生物安全性研究和技術支撐體系建設,組織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檢測機構的認定工作。 相關鏈接 按照國務院領導的批示和國務院法制辦的立法要求,由農業部牽頭起草《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條例》於2001年5月23日以國務院第304號令公布並施行。 《條例》規定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農業轉基因生物的研究、試驗、生產、加工、經營和進口、出口活動中應遵循的5項農業轉基因生物管理制度。具體條文如下: (1)安全評價制度。國家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按照植物、動物、微生物三個類別,以科學為依據,以個案審查為原則,實行分級分階段管理。 (2)生產許可證制度。生產轉基因植物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應當取得農業部頒發的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申請轉基因植物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首先要取得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並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條件。 (3)經營許可證制度。經營轉基因植物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取得農業部頒發的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經營許可證。申請經營許可證,除應當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符合《條例》規定的其他條件。 (4)標識制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列入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目錄的農業轉基因生物,應當有明顯的標識。標識由生產、分裝單位和個人負責,未標識的,不得銷售。 (5)進口安全管理制度,對於進口的農業轉基因生物,按照用於研究和試驗的、用於生產的以及用作加工原料的三種用途實行安全管理。引進單位或者境外公司應當憑農業部頒發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和相關批准文件,向口岸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報檢,經檢疫合格後,方可向海關申請辦理有關手續。
從美國的「星聯玉米事件」,加拿大的「轉基因油菜超級雜草」,到墨西哥的「玉米基因污染事件」,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基因污染」的威脅不容忽視。專家擔心,類似墨西哥「玉米媽媽」的遭遇可能正在中國大豆身上發生。一些國外公司可能鑽中國立法不完善、管理不統一的空子,將中國作為「轉基因生物的試驗場」。
轉基因產品已經走進中國人的生活,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健康權也漸漸受到重視。繼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3月20日開始實施之後,衛生部《轉基因食品衛生管理辦法》也將於7月1日生效。
與此同時,有關專家提醒說,轉基因生物對環境的影響,需要社會各界更多的關注。從美國的「星聯玉米事件」,加拿大的「轉基因油菜超級雜草」,到墨西哥的「玉米基因污染事件」,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基因污染」的威脅不容忽視。
「玉米媽媽的聖潔被玷污」
玉米是墨西哥人的衣食父母,當地土著親切地稱其為「玉米媽媽」。但如今,他們驚訝地發現,「玉米媽媽的聖潔被玷污了」。
2002年6月3日,在北京舉行的一次轉基因生物與環境學術研討會上,來自墨西哥國立大學法律系的獨立法律顧問瑪利亞。柯林女士講述了這個令她感嘆不已的故事。
墨西哥是玉米的起源地和品種多樣性集中地。5000年前,玉米首先在這里被培育成為人類的糧食。1998年,出於保護玉米遺傳資源等因素的考慮,墨西哥政府禁止種植轉基因玉米。但由於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等因素,墨西哥每年從美國進口大量轉基因玉米作為食品或飼料。
2001年11月29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環境系兩位研究人員在英國《自然》雜志發表論文稱:墨西哥偏僻的瓦哈卡山區的野生玉米,受到了轉基因玉米DNA片斷的污染。由於從美國進口的轉基因玉米包裝上並沒有轉基因標識,研究人員推測,一些不知情的農民把它們種到了地里。
論文發表後,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綠色和平組織等一些反對轉基因作物的力量立即呼籲墨西哥禁止美國轉基因玉米的進口,同時也有不少科學家對這項研究的可靠性提出質疑。
2002年4月4日,《自然》發表了兩篇質疑文章和作者的答復,同時承認現有證據「不足以證明原來的文章」。
墨西哥人則堅信他們的玉米被污染了。2002年1月23日,墨西哥環境部門在一次學術討論會上出示的研究結果稱,瓦哈卡山區野生玉米的污染比率高達35%。4月23日,墨西哥國家生態研究所所長埃斯庫拉又透露,墨西哥政府仍在對玉米基因污染事件進行調查,相關研究結果不久將在學術雜志上發表,並強調,「如果不盡快採取措施,墨西哥玉米寶貴的生物多樣性資源將遭到破壞」。
中國大豆的前車之鑒
一些專家擔心,類似墨西哥「玉米媽媽」的遭遇,可能正在中國大豆身上發生。
中國的大豆與墨西哥的玉米具有很多相似之處:墨西哥是玉米的起源地和品種多樣性集中地,中國則是大豆的起源地和品種多樣性集中地,有6000多份野生大豆品種,佔全球的90%以上;墨西哥的玉米約有1/4是從美國進口的,而中國去年進口大豆近1400萬噸,數量與國產大豆持平,其中大部分是轉基因大豆。
中國目前沒有批准轉基因大豆的商業化生產。但是,從運輸到加工的過程中,也可能會有一部分轉基因大豆遺落到野外或者被農民私自種植。
「比如說,加工廠裡面有很多農民工,他們如果喜歡進口大豆,偷偷拿一些回家去種,」中國作物學會大豆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中國農科院品質資源所研究員常汝鎮說,「這樣的情況是非常危險的。」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中國首席科學家、國家環保總局南京環科所研究員薛達元也指出,如果種植轉基因大豆,野生大豆一旦受到污染,中國大豆的遺傳多樣性可能喪失。
中國的大豆與墨西哥的玉米也有不同之處:玉米是異花授粉的植物,而大豆是自花授粉。這意味著,中國大豆發生基因污染的可能性降低了很多。
但這不等於基因污染在中國大豆身上就不會發生,常汝鎮說。他正在進行一個轉基因大豆與野生大豆交錯種植的實驗,研究基因污染發生的可能性。
加拿大農田的超級雜草
其實,在自然界中,通過授粉的方式,某個物種的基因漂流到另一個物種,或者說實現雜交,本是一件尋常事。但由於轉基因作物中轉入的外源基因通常具有某種特殊的性狀,例如殺蟲、抗除草劑等,這種基因如果漂流到另一個物種,就可能帶來明顯的環境影響。
2002年2月,英國政府環境顧問「英國自然」提交的一份報告中,特意描述了加拿大轉基因油菜超級雜草的威脅。
在如今的加拿大草原農田,同時擁有抗3種以上除草劑的雜草化轉基因油菜非常普遍。它們的油菜籽掉到農田裡,來年會重新萌發。如果一片田地上種植的不是同一個物種,它們就成了不受歡迎的超級雜草,農民不得不求助於對環境破壞更大的舊除草劑。
同時對3種以上除草劑具有抗性的超級雜草,是由對不同除草劑具有抗性的轉基因油菜植株之間交叉授粉實現的。而這種超級雜草的出現,距離加拿大首次種植轉基因油菜的時間間隔只有2年。此外,在加拿大,轉基因作物的基因還通過授粉的方式,漂流到了生產有機食品的農田當中。所謂有機食品,其中一個標准就是不含轉基因。因此,在從事有機農業的農民看來,這些轉基因作物就是影響其產品信譽的超級雜草,是對其農田的基因污染。
於是,2002年年初,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有機食品理事會狀告孟山都公司和阿凡迪斯公司,要求這兩家來自美國的轉基因技術公司賠償損失。
人類食物鏈的不速之客
最令人擔心的基因污染是,某種本來沒有被批准用於食品生產的轉基因成分,在管理和控制不力的情況下,進入人類的食物鏈。
美國的「星聯玉米事件」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阿凡迪斯公司生產的一種「星聯」轉基因玉米,由於可能引起人體的過敏反應,美國環保局僅批准其用於動物飼料,禁止其用於食品生產。但是,2000年9月及隨後進行的檢測卻發現,許多玉米食品中竟然含有星聯。
盡管星聯的種植面積在當年美國玉米總種植面積中僅占不到1%,但由於在加工和存儲階段與其他玉米種類混合,當年美國收獲的玉米中約有10%被星聯污染。美國政府還指出,阿凡迪斯沒有遵守為防止異花授粉而在種植星聯玉米和種植普通玉米的土地間保留一定間隔作為緩沖的規定。
2002年3月,阿凡迪斯為消費者的集體訴訟支付了900萬美元。此外,為回收市場上可能含有星聯的300多種食品,阿凡迪斯和相關保險公司支付了約10億美元。
2002年6月,英國《自然生物技術》雜志發表的一篇評論稱,值得慶幸的是,目前還沒有發現混有星聯的食品影響消費者健康的情況,但如果是一種用於生物制葯的轉基因品種混入人類的食物鏈,情況又會如何呢?
基因污染的應對方案
從20世紀80年代起,各種轉基因作物開始進行田間試驗。如今,全球共有約7.9億畝轉基因作物,相當於一個西班牙的面積。
應該說,目前已實現商業化的轉基因作物,在審批時都認真考慮過它們對環境的安全性。但是,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理事長朱鑫泉說,當前國內外普遍認為農業生物技術具有巨大潛力,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對轉基因生物在自然環境釋放的安全性研究則相對甚少,轉基因生物環境釋放的安全性評價依然缺少有說服力的科學證據。
也正是由於安全性研究的不足,面對基因污染的威脅,人類目前能夠採取的有效辦法並不多。
例如,為了減少基因污染的風險,科學家們提出了建立「避難所」的想法,即在轉基因作物之間種植一些非轉基因作物作為隔離帶。但這個想法通常不受歡迎,因為許多農民覺得這樣做太麻煩。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人甚至認為,徹底禁止種植轉基因作物是惟一的解決之道;但也有許多科學家相信,能夠找到新的解決辦法。
例如,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的幾位研究人員在2002年6月《自然生物技術》上撰文稱,一個很有前景的解決方案是研製出絕育的轉基因作物,阻止基因漂流。這樣農民只能每年都向轉基因技術公司購買一次新的種子,轉基因作物成本預計將增加約10%,但在知識產權方面經濟損失在10%以上的轉基因技術公司表示,它們樂於承擔這樣的成本。
中國將成為試驗場?
對人類來說,所謂基因污染,目前在認識上仍然比較模糊。
關於墨西哥的玉米基因污染事件,2002年3月1日美國《科學》雜志就稱,許多科學家認為,轉基因玉米的DNA是否滲入野生玉米,即便滲入對野生玉米是否真正構成威脅,都還需要更多的科學證據。
「轉基因作物能夠對環境造成什麼樣的危害還不清楚,不同作物的情況也不一樣,但影響肯定是存在的」,常汝鎮說,「現在的問題是,包括一些研究人員在內,國內許多人還沒有意識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2001年,常汝鎮在審閱國內某研究單位一位研究人員的稿件時就驚訝地發現,該研究人員未經主管部門批准,自行引進阿根廷的轉基因大豆,並分發到其他單位試種。
國家環保總局的一份資料還警告說,一些國外公司可能鑽中國立法不完善、管理不統一的空子,將中國作為「轉基因生物的試驗場」。
轉基因作物中含有從不相關的物種轉入的外源基因,例如,美國孟山都公司的轉基因大豆含有矮牽牛的抗除草劑基因。這些外源基因有可能通過花粉傳授等途徑擴散到其他物種,生物學家將這種過程稱為「基因漂流」(gene flow)。環保主義者則喜歡使用「基因污染」(genetic contamination)的概念:外源基因擴散到其他物種,造成了自然界基因庫的混雜或污染。
Ⅱ 關於轉基因生物
轉基因(GM)農作物和食品是英國媒體長盛不衰的話題。像伊拉克戰爭之
類的大事,也不過占據一時風光,仗打完了也就漸漸歇氣。轉基因問題卻可以沒
完沒了的談下去,我在倫敦居住期間就經常感到,若有哪個星期報紙、電視或網
絡上不出現幾條關於轉基因作物的新聞,簡直就要算意外的平靜。各大連鎖超市
無不宣稱自身品牌的產品不以轉基因農產品為原料,連後街上的肯德基快餐店也
特意貼出告示,保證本店產品決不含轉基因成分。考慮到肯德基來自世界第一轉
基因食品大國美國,如此加意聲明或許是有必要的,雖然每次看見這告示我都想
「沒事,俺一點也不在乎」——相比起來,我更擔心高脂肪油炸食品對健康的種
種不利。
不過,我不在乎,美國人似乎也不在乎,很多英國人卻在乎得厲害。在超市
買菜與人閑聊,就曾恭聽一位英國老太太批判這種「反自然的東西」、推崇「有
機食品」(英國人將不用化肥和殺蟲劑的農產品稱為Organic Food,即「有機食
品」,比普通食品貴不少。我一向以為,以「有機」這個詞原本的含義而論,這
名字委實不通得很)。雖然我寫起文章來一直傾向於支持轉基因食品、以至朋友
開玩笑說我有「媒體偏見」,這種情形下卻實在沒勇氣去向老太太從頭解釋轉基
因的原理或否認上帝的威權,只違心地唯唯,充其量小心地抗辯一句「現在還沒
發現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有害的證據……」。面對這樣的公眾,一心想推行轉基因
作物商業化種植的布萊爾政府,自然更覺得麻煩頭痛了吧。
大西洋兩岸
世界第一種轉基因植物誕生於1983年,是能耐受抗菌素的煙草。199
3年,一種軟化成熟較慢、保存期長的西紅柿成為美國也是世界第一種投入商業
種植的轉基因作物。1996年,英國超市貨架上首次出現了轉基因西紅柿醬。
也是在這一年,美國孟山都公司將抗除草劑大豆投放市場,歐洲批准進口。很快,
轉基因成分出現在英國市場上的許多食品中,從土豆片到義大利面。如果算上那
些飼料中含有轉基因玉米或大豆的動物的肉製品,轉基因食品種類還要多。英國
人愛吃的乾酪,有的也用上了轉基因凝乳酶。
與轉基因食品一起到來的,還有反對轉基因的呼聲和思潮,歐洲公眾忽然發
現轉基因不再是「綠色和平組織在某個遙遠的國家抗議」之類與自己無關的事了。
1998年歐盟暫停批准新的轉基因農產品上市,形成事實上的「轉基因禁令」,
更加深了公眾心目中「轉基因食品有問題」的印象(雖然,考慮到歐盟農業競爭
力弱於美國、農產品嚴重過剩而每年農業補貼開支龐大的狀況,歐美在轉基因產
品貿易上的恩怨,並不是「自然」、「環保」或「健康」這樣簡單的標簽可以歸
納)。抵觸情緒之激烈,又以英國為甚。
目前,美國的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為3900萬公頃,居世界首位,其次是
阿根廷1350萬公頃、加拿大350萬公頃、中國210萬公頃,拉美、澳大
利亞和亞洲、歐洲其它一些國家有零星種植。「轉基因程度」最高的作物是大豆,
佔到全球大豆總種植面積的一半以上,其次是棉花、玉米和油菜。但轉基因作物
的商業化種植一直沒有在歐洲發展起來,至今只有德國、西班牙等略微進行了一
點嘗試。在英國,政府努力了好幾年,仍未使國內輿論環境有所改善,僅有的試
驗田還經常受到反對人士的沖擊和毀壞。
燙手的政治土豆
英國工黨於1997年贏得大選,以富有活力的清新形象上台執政。前輩同
事曾經去采訪當時大選前兩黨的年會,說氣氛確實大不相同,保守黨大有日薄西
山死氣沉沉之感,而工黨群情激奮志在必得,一看便知誰會獲勝。布萊爾當政後,
在保持經濟穩定、增強國際影響力、發展科研和教育方面也確實有一些成效,於
2002年順利連任。對於生物技術和歐元兩大典型問題,與保守黨的保守態度
相比,工黨的確顯得較為開放和實用。政府從來不掩飾對包括生物技術的支持和
重視,希望它成為提升英國科技和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但是發展轉基因農業
的努力格外不順利。
英國的第一波「轉基因躁狂」出現在1998年。當年秋天,當時任職於蘇
格蘭羅伊特研究所的科學家普斯陶伊在一部電視紀錄片中聲稱,他的一項尚未發
表的研究表明,幼鼠食用轉基因土豆10天後,其腎臟、脾和消化道出現損傷,
免疫系統也遭到破壞,而破壞免疫系統的正是轉基因成分。本來就對轉基因問題
相當緊張的歐洲公眾,感覺是預言中的災難終於到來,英國更是輿論大嘩。當年
歐盟決定限制轉基因產品,即與此事有關。普斯陶伊在披露此事後48小時,即
因為這項研究 「證據不足」被研究所暫時停職,很快又被強迫退休。1999
年2月,號稱包括基因工程專家、毒物學家和醫學家等在內的、來自14個國家
的20名科學家發表聯合聲明,對普氏表示支持。這更為普氏樹立起一種陰謀受
害者的悲劇英雄形象,成為煤體大炒特炒的題材,政府的轉基因政策受到空前壓
力。
與此同時,科學大臣賽恩斯伯里勛爵捲入了另一場轉基因糾紛,也給政府蒙
上陰影。賽恩斯伯里被指責在生物技術企業擁有股份,這與政府官員的角色存在
公私利益沖突。賽恩斯伯里當即發表聲明,表示該公司的確擁有一項與轉基因食
品某關鍵基因相關的專利,但他在這其中的利益,連同他在英國大型連鎖超市—
—賽恩斯伯里氏超市(Sainsbury』s)的股份,都在進入政府時移交給了秘密的
獨立託管人,自己並不能過問。而且,他雖是內閣生物技術委員會的一員,但向
來並不參與同轉基因有關的政府決策和討論,也不參與任何會影響到賽氏超市利
益的決策。
此時,布萊爾頂住輿論壓力發表聲明,表示信任科學大臣的廉潔公正,並繼
續支持轉基因食品。他說,禁止轉基因食品是「極端愚蠢的」,自己就吃轉基因
食品,並不擔心會影響健康。這無可避免地讓人們聯想到,幾年前保守黨當政時
瘋牛病危機期間,農業大臣當眾與女兒同吃牛肉漢堡包,以彰顯英國牛肉安全,
安撫公眾情緒。但漢堡秀的效果並不見佳,瘋牛病作為英國近年來遭受的最嚴重
災難,給公眾留下了極其糟糕的回憶。此次首相以身作則吃轉基因食品,一樣—
—或許更加 ——缺乏號召力。
還是科學界緩解了這場危機。當年5月,英國皇家學會宣布,該學會組織的
六人專家組經詳細評估發現,普斯陶伊的轉基因土豆研究充滿漏洞,根本無法從
中得出任何證明轉基因食品對健康有害的科學結論。普氏的研究沒有經過同行評
議、沒有發表在學術雜志上,卻率先向媒體公布,後來也僅僅是因為成了熱點問
題才被醫學雜志《柳葉刀》發表出來供大家探討,並未得到認同。所謂的20名
科學家據披露也多與普氏過往甚密,其聲明是否客觀公正也頗有問題。雖然這場
土豆風波中轉基因食品給公眾的負面印象並不能全部消除,但至少,環保組織在
聲稱「轉基因食品可能危害健康」時,不能拿這個來說事了。
危機期間,布萊爾一邊鏗鏘有力地聲稱政府理當抵制媒體以及保守黨的「偽
善和完全的機會主義」,一邊可憐兮兮地訴說自己對眼下的轉基因爭論感到「泄
氣」,抱怨多數人只是拍腦袋想當然,並不以充分的知識為基礎進行討論。如果
他知道這個問題還要這樣爭論好幾年、看情況會爭到他的第二任期結束還不算完,
或許他會覺得自己泄氣得太早了些。
毛毛蟲和玉米田
反對轉基因食品的人士,所用理由主要有三種:1)轉基因食品可能對人體
健康有害,例含有意想不到的有毒物質或新型過敏源。2)自身能製造殺蟲毒素
的轉基因作物,可能毒害並非害蟲的其它生物。3)轉基因作物可能與野生的親
緣作物雜交,造成「基因污染」。恰好這三個方面,各有一項知名度頗高的、但
說服力不強甚至堪稱烏龍的研究,分別與土豆、毛蟲和玉米有關。其中普斯陶伊
的土豆已不再被當作論據提起。迄今並無其它研究表明轉基因食品有害健康;美
國人吃了十來年轉基因食物,也不曾見出什麼大事。食物中的DNA進入人體後
會分解,無論是「天然」的還是轉來的基因,下場都一樣,於健康無益亦無損,
相信「吃基因補基因」的核酸營養與擔憂吃下基因會出現問題,同樣地沒有根據。
至於過敏源控制,轉基因作物的開發者們已經考慮到這一點,不從那些易引起過
敏的食物中提取需要轉入的基因。轉基因食品上市,都要經過比傳統食品更嚴格
的毒性和過敏檢測。若管理得宜,轉基因食品並不會比普通食品更易引起過敏。
目前種植的轉基因玉米,以瑞士諾華和美國孟山都等公司共同開發的Bt轉
基因玉米為最。它被植入了一種來自細菌的基因,可以產生有效殺死害蟲玉米螟
的蛋白質。但這是否也會影響到其它昆蟲?1999年5月,美國康奈爾大學的
昆蟲學家約翰·羅西等人在英國《自然》雜志上報告說,他們發現Bt轉基因玉
米花粉對美洲王蝶的幼蟲有害,放養在塗有Bt轉基因玉米花粉的苦苣菜葉上的
毛蟲,發育遲緩、死亡率高。這被視作轉基因作物危害生態環境的證據,美洲王
蝶一時成了反對轉基因的環保組織的招牌。但一些科學家當即指出,這項研究里
的實驗室環境與自然環境差異很大,在自然界中,轉基因花粉濃度遠不像實驗條
件下那麼高,再說天然環境下的王蝶幼蟲也不吃玉米花粉。法國國家農藝學研究
所與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科學家經過2年多的研究,於2002年正式發表論文,
指出在自然界中王蝶幼蟲並不會受Bt玉米花粉的毒害。此外,在傳統農業中,
農民要大量噴灑殺蟲劑來控制玉米螟,殃及其它昆蟲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有關玉米的另一個故事發生在墨西哥。那裡是玉米的故鄉,當地人種植玉米
已經有幾千年歷史,到現在墨西哥還有許多種類的野生玉米,被稱為世界玉米多
樣性的中心。為了保護這重要的天然資源,1998年起墨西哥就規定,暫不種
植轉基因玉米。2001年11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兩位科學
家在《自然》雜志上發表文章說,轉基因玉米已經「入侵」墨西哥,污染了當地
玉米品種。他們把墨西哥瓦哈卡山區採集的野生玉米樣本與美國孟山都公司的轉
基因玉米及確信未被污染的天然玉米進行了比較,發現一部分野生玉米樣本受到
了轉基因玉米的DNA片斷的污染。據稱這些DNA出現在了玉米基因組的不同
位置,可能破壞其它基因的功能。研究者猜測,污染來自美國的糧食援助。圍繞
此事產生了激烈的爭論,反對轉基因作物者自然聲稱找到了基因污染的證據,一
些科學家卻對這項研究的可靠性提出質疑,認為實驗中用於放大DNA樣本的技
術有問題,得出的結果是一種假象。兩位研究者提供了新數據,但仍不能服眾。
爭來爭去,估計《自然》的編輯也心裡發毛,2002年4月,雜志正式承認現
有證據「不足以表明發表原始論文是合適的」,還把兩位作者支持自己結論的新
論文和另兩篇質疑這項研究的文章同時發表,讓讀者自行判斷。這在該雜志在辦
刊133年的歷史中是極為罕見的。
別煩我,王子殿下
在英國積極活動著的反轉基因組織頗有不少,包括有著國際知名度的綠色和
平組織,有權有勢的「英國自然」組織(它是野生動植物問題方面的政府顧問),
經常在媒體上露面並組織抗議活動的「地球之友」等等。還有一些手段激烈的反
對者,幾乎每年都要來那麼幾回穿著消毒服般的白大褂沖進試驗田搗毀轉基因作
物的抗議活動,盡管法官通常並不會因為有「保護環境」的理由就不追究他們破
壞他人財物的責任。在這些人士的心目中,轉基因作物已經完全被妖魔化了,連
試驗都是不可以的。他們喜歡以極端的形象引起公眾注意,比如一片青蔥的田地
里,一位披黑袍的死神,扛著刃上染血的大鐮刀,這樣的大照片放在報紙頭版上,
的確很有視覺沖擊力。不過,最輕易地喚起英國公眾認同的,可能還不是他們,
而是王儲查爾斯。
雖然做夠了花邊新聞的主角和童話王妃的陪襯,查爾斯王子在英國的人望畢
竟非同尋常。他對環境問題——以及科學問題——相當關心,雖然在有些人看來
可能他還是不關心的好。與曾被邀請去給英國科學促進會年會做開幕演講的妹妹
安妮公主不同,查爾斯王子在談論科學時,往往宗教氣多過科學氣,經常惹得科
學家很不高興。他是英國反對轉基因食品的人士中地位最顯赫、活動也最賣力的
一個。我剛到英國時,師兄帶我去超市買菜,向我解釋什麼是有機食品時,就說
到查爾斯王子反對轉基因而大力推崇有機食品,他的農場種植並出售有機產品,
據說雖然昂貴但「賣得還不錯」。我當時就以記者之心度王子之腹,疑心這其中
有利益原因。
不管怎樣,查爾斯王子的宣傳與英國公眾的情緒互相作用,效果是十分強烈
的——即使是「決不吃任何含DNA的食物」這樣的蠢話,由他在電視上說出來,
還是會有市場。1999年4月,他授權BBC發布了自己撰寫的反轉基因的文
章,表示自己理解基因技術會帶來醫葯、農業和環境方面的巨大利益,但更多地
表示了對健康和環境損害的擔憂,並且說,把不能自然交叉繁殖的物種的遺傳物
質混到一起,觸犯了「上帝的專屬領域」。2000年5月,查爾斯王子在BB
C的一個關於可持續發展的講座中,對現代科學進行了一番批判,其中自然少不
了抨擊轉基因食品,誇獎有機農業是多麼的「自然」。這使許多科學家感到不滿。
進化生物學家、科普作家理查德·道金斯發表了一封公開信,措辭恭敬地把他未
來的國王狠狠刻薄了一頓。道金斯說,科學不相信直覺,而農業自誕生以來就是
人類對物種進行干預、選擇的行為,並不是什麼「自然」的東西,如果說扮演上
帝,我們扮演上帝已經有好多個世紀了。他還說,過分關注轉基因作物可能存在
的風險,會分散人們的注意力,讓一些需要解決的實在危險淹沒在「轉基因,轉
基因,轉基因,轉基因,轉基因,轉基因!」(GM GM GM GM GM GM!)的聒躁
中(見本期《不要拒絕科學》)。
道金斯在公開信最後推薦查爾斯去讀美國科學家卡爾·薩根的著作《魔鬼出
沒的世界——科學:照亮黑暗的蠟燭》。不曉得他有沒有照做——據我揣測是沒
有。他的態度似乎一點也沒變。2002年6月,查爾斯在德國接受一家私人組
織頒布發的環境保護獎項時,又談了一通轉基因作物的危險。第二天,英國皇家
學會副會長帕特里克·貝特森毫不客氣地對媒體說,王子對轉基因的態度完全是
「歇斯底里症的表現」。他說,迄今並無證據表明轉基因作物存在危害,查爾斯
的歇斯底里 「使我失去了購買產品的選擇權」。英國王室也看不下去查爾斯的
做法,據說女王為此曾找他談過話,妹妹安妮公主和老爸菲利浦親王則在媒體上
公開批評,說他又不是生物學專家,這樣攻擊轉基因食品是不對的。
GM GM GM GM GM GM!
政府、科學界、生物技術公司、環保組織、社會名流和公眾,由這些方面所
參與的、關於轉基因的拉鋸戰,在英國媒體上一直沒消停過。2003年7月,
歐洲議會通過關於轉基因食品的新法規,5年來的轉基因凍結政策有裂冰跡象。
此時,英國政府組織的「轉基因全民大討論」正跟天氣一樣火熱,而首相的戰略
小組發表報告說,長遠來看,轉基因作物對促進英國經濟發展和增進公眾健康有
巨大潛力,但轉基因農業的效益在短期內體現不出來;轉基因作物在未來能取得
什麼樣的收益,依賴於公眾的態度和管理機構應付不確定因素的能力。
1999年11月,英國政府決定暫不考慮轉基因作物的商業種植事宜,同
時進行大規模的科學試驗,考察轉基因作物對局部環境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簡單
地說,就是對農田雜草和蟲子的影響。試驗報告於2003年10月16日出爐,
將對2004年政府考慮是否對轉基因作物商業種植開禁提供重要依據。報告公
布之前,民意統計表明情形並不樂觀,據稱6~9月份的大討論中,4萬份公眾
回應顯示,僅有2%的英國人樂於吃轉基因食品,堅決不吃的有86%。就在1
0月13日,反對者還在倫敦舉行了抗議遊行,他們從全國農會總部走到唐寧街
和環境、食品和農村事務部,遞交反對轉基因作物的文件。為了吸引注意,遊行
中很有些特立獨行的傢伙:一位有機農業農場主從蘇格蘭北部過來,騎著車拖著
一口棺材;一名作家則從北約克郡步行到倫敦。
試驗的結果出乎人們意料:不是好的,也不是壞的,而是有好有壞的。這項
迄今世界最大規模的同類試驗,耗資550萬英鎊,動用了英格蘭和蘇格蘭的數
百塊農田,涉及的作物包括轉基因油菜、甜菜和玉米。科學家對試驗田共進行了
4000次考察,採集了50萬粒草籽,收集了150萬個無脊椎動物。結果發
現,在轉基因油菜和甜菜田裡,雜草量和蝸牛、甲蟲、蝴蝶等動物數量比相應的
傳統農田少很多,玉米田的情況卻恰好相反。為生態環境考慮,在保證產量的前
提下,雜草和蟲子還是多一些比較好。那麼這試驗結果究竟說明什麼?報告公布
次日,英國幾份大報的不約而同地以此為頭條新聞。《獨立報》和《每日郵報》
等說這「敲響了轉基因作物的喪鍾」,《衛報》發表了一則漫畫,伊甸園里的夏
娃看著樹上的蘋果對蛇說「好吧,只要不是轉基因的」。但《每日電訊報》倒並
不認為這顯示了生物大毀滅的前景,認為反轉基因的情緒根本原因在於畏懼新事
物。「地球之友」組織說,這是「對英國鄉村的黑色警告」。但支持者則認為,
這顯示如果管理得當,轉基因作物是可以對環境有好處的。
對此,皇家學會主席梅勛爵11月說,支持和反對轉基因作物的雙方,都把
這次試驗結果往對自己有利的一方面解釋,「有選擇、有偏見」,雙方都說自己
贏了。他說,試驗實際上體現,轉基因農業可以比傳統農業對生物多樣性更有利,
也可以更糟糕,這取決於具體的運用方式。簡單地說轉基因是好的或壞的,未免
過於簡單。農業對野生動植物的影響,並不在於轉基因本身,而在於耕作方法,
例如使用除草劑的策略。大家應該把關注的目標由是不是轉基因轉向更廣泛的農
業問題,一起探討現代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聽起來像各打五十大板,不過,
仔細咂摸一下,真是相當巧妙的措辭。
科學界與政府支持而很多公眾反對,最終還是立法通過,這樣的例子在英國
並不是沒有:2000年底,下議院就通過法案,在歐洲國家中率先允許使用人
類早期胚胎幹細胞進行醫學研究。在保護科研活動尤其是生物和醫學研究方面,
布萊爾一直表現得很強硬,對一些人士搗毀轉基因試驗田、沖擊醫學實驗室的行
為大為惱火,表示決不能忍受合法科研受到干預。不過,轉基因作物的商業種植
更多涉及經濟而非科學,首相在伊拉克戰爭問題上也已經把國內公眾得罪了不少。
轉基因問題的命運,是會像幹細胞法案那樣,還是像歐元那樣呢?這個還不大好
說。
Ⅲ 轉基因食品法律法規
要想更有效地保障轉基因食品安全,最根本的還是呼喚《轉基因食品安全法》的出台。當然,這部法案的出台還需要在理論和實踐中不斷探索,循序漸進,並非一蹴而就,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日前,國家環保總局有關負責人透露我國將制定《轉基因生物安全法》。
Ⅳ 重組DNA的轉移限制在遺傳上具有特定缺陷的生物上
要有質粒!才能轉基因!
Ⅳ 下列關於轉基因生物的研究,哪些屬於限制條件
如果不限制在具有特定缺陷的生物上,基因工程有什麼意義呢。例如把抗蟲基因導入普通棉花中,具有抗蟲缺陷的普通棉花也就具有了抗蟲性狀了。這樣的回答您滿意嗎
Ⅵ 轉基因的法律規定
為了統一評價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標准,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所屬的國際食品規定委員會也已決定製定轉基因食品的國際安全標准。
中國先由原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制定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法》,隨後農業部在此基礎上制定了《農業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並同時成立了農業生物工程安全委員會,以負責全國農業生物遺傳工程體的安全性審批。
2014年10月,農業部向國家工商總局發函,商請要求加強對涉及轉基因廣告的管理。10月9日,央視廣告部門官微稱禁止對非轉基因廣告使用「更健康、更安全」等誤導性廣告詞。
將對涉及轉基因、非轉基因的產品廣告加強審查,其中,在我國和全球均無轉基因品種商業化種植的作物,如水稻、花生及其加工品的廣告,禁止使用非轉基因廣告詞;
對已有轉基因品種商業化種植的大豆、油菜等產品及其加工品廣告,除按規定收取證明材料外,禁止使用非轉基因效果的詞語,如更健康、更安全等誤導性廣告詞。
轉基因的發展前景:
與世界上出現任何新生事物一樣,轉基因作物的發展決不會一帆風順,但前途依然光明。
第一、與世界情況相反,美國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仍處在不斷增長之中。一種植轉基因玉米中色氨酸含量提高20%,而色氨酸是人體必需氨基酸;轉基因油菜籽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明顯增加,對心血管有利;轉基因牛奶,增加乳鐵蛋白、抗病因子含量,而脂肪含量則有所降低。
第二、世界轉基因作物業已說服幾乎所有的國家政府和世界組織支持這一正在激烈爭議之中生物技術。
第三、隨著生物技術不斷完善,數年後肯定會出現可以同時給農場主和消費者都帶來巨大好處的新型轉基因農作物品種。未來的轉基因作物(例如「金米」)還可幫助人類解決蛋白質、維生素和鐵缺乏問題。在真實的實惠面前,世界消費者可能會逐漸接受轉基因作物。
第四、世界各國相關法律強化對轉基因作物的管理,但並不是絕對禁止。世界各國共性在於:強化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確保轉基因作物得到健康有序發展。
Ⅶ 我國或其他國家在對待轉基因生物及轉基因食品有哪些法律規定,並解釋這些法規所針對的安全性或其它問題。
國際組織轉基因食品管理
1993年國際經濟合作組織(OECD)就提出了評價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實質等同性原則,即轉基因產界作為食品、食品添加劑或飼料時,必須與市場上出售的同類常規產品做「實質等同性」比較。其比較內容主要包括:天然有毒物質含量的變化;營養成分及抗營養因子的改變;過敏原及過敏性反應的變化;農藝性狀表達及導入基因的穩定性;標記基因的安全性。
2000年聯合國(UN)在加拿大蒙特利爾通過了關於轉基因食品的貿易管理規則:出於對健康和環境的關注,任何國家有許可權制轉基因食品的進口。聯大的生物多樣化協議還規定:轉基因商品在裝運中應貼有標簽,註明其中「可能含有被修飾過的基因」。 2000年聯合國制定了轉基因產品(GMo)貿易協定——《卡塔赫納生物安全協定書》,並已由62個國家簽署通過。協定中規定:任何含CM0的產品都必須粘貼「可能含有 GMO」的標簽;出口商必須事先告知進口商,其產品是否含有GM0。2001年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制定下世界上第一個評價轉基因食品是否符合健康標準的原則,即轉基因食品在推向市場前,必須經過政府的檢驗和批准,必須符合衛生標准,特別需要檢驗轉基因食品引起過敏反應的可能性。
部分國家轉基因食品管理
美國是轉基因食品的發源地,也是當今世界上轉基因食品生產和出口最多的國家。 1983年,全球第一個轉基因農作物——馬鈴薯就誕生在美國。據估計,目前美國的零售食品中60%以上含有轉基因成分,90%以上的大豆,50%以上的玉米、小麥都是轉基因產品。
美國是使用轉基因技術最廣泛的國家。 1992年,美國制定了轉基因產品監管協調框架,要求對轉基因食品進行嚴格的安全性評價。一種基因作物要投人生產,需要同時接受3項審核,農業部(USDA)負責監管基因作物團間試驗的結果,食品與葯品管理局 (FDA)負責對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審核,環保署(EPA)則負責對該基因作物影響環境的評估。
目前,已有51種基因成分通過了FDA 的審查獲准進入市場。2001年1月,FDA還出台了轉基因食品管理草案,規定來源於植物且用於人類或動物的轉基因食品在進入市場前120天,必須向FDA提出申請並提交相關資料,以確認產品與相應的傳統產品的等同性。FDA規定,只要某種基因產品的自然特性與傳統方式生產的作物無明顯差異,則無需特別標識,只有當該基因產品的外觀及特性與傳統生產方式生產的產品有明顯差異時,才需強制標識。
巴西在查清轉基因食品及作物對人類和環境的影響之前,暫停生產轉基因大豆。
歐盟對轉基因技術在食品中的應用持謹慎態度。2002年7月上旬,歐盟委員會遵循 「謹慎原則和對消費者負責的精神」,制定了新的轉基因食品法規。新的法規規定,凡涉及轉基因作物及其衍生食品的上市必須實行許可和標簽制度。該法規受到歐盟委員會和歐洲議會各主要黨派的歡迎,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最健全的轉基因法規。
為進一步加強管理,歐盟農業部長理事會於今年7 月22日通過了新的轉基因產品條例。該條例將經歐盟各國部長組成的理事會批准後正式生效。根據新條例,歐盟將簡化和統一食品的上市審批程序。同時規定轉基因物質含量在0.9%以上的所有轉基因產品,包括農作物、食品、動物飼料初植物油等,必須清楚地標明「本產品為轉基因產品」。
英國政府支持發展生物 科技,但對轉基因食品持謹慎態度。政府立法規定,在開展轉基因食品研究項目前,必須就該產品對人、其它植物、環境等是否有害進行評估。相關項目審批機構為健康與安全執行委員會 (HSE)。由新產品加工顧問委員會(ACNFP)、獨立的專家委員會、大學和研究所有關人員共同進行評價工作。
ACNFP要求申報單位必須提供產品成分、作用、穩定性、營養特性、遺傳轉移的可能性方面的材料。但對轉基因食品是否需要像葯品那樣進行檢測和審批還存在爭議。在英國,大型連鎖超市和餐廳不得出售轉基因玉米和大豆等食物,多數地方禁止學校和老人院的餐廳使用轉基因食品。從1999年 9月開始,要求餐飲行業必須在菜單上標明食品里的轉基因成分,否則將被處以罰款。
法國政府一貫堅持積極研究、慎重開發的政策。早在1997年就明確要求從美國進口的農產品必須標識是否為轉基因產品,並且禁止除玉米以外其它農產品的種植。法國醫學科學院日前發表公告,呼籲建立長久的評估和生物監測預警系統,建立規范的轉基因產品標識體系。
德國的立場與法國基本一致,1997年就已公開宣布,不用轉基因大豆和菜子油原料生產的油加工製造人造奶油。
泰國作為全球大米出口第一大國和其它食品的主要進口國,對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的關心日益增強,在未經科學證明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之前,泰國禁止進口轉基因種子。
中國對農業轉基因生物採取的是「積極研究、慎重推廣、加強管理、穩妥推進」的方針政策,並已制定了非常完整和嚴格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法規,以確保轉基因技術的平穩發展和應用。2001年5月,國務院頒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隨後,國家農業部亦於去年年初對外公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 《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口安全管理辦法》、《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三個配套文件,以強化規定中國對轉基因農作物實行安全評價審批和標識申報制度c 2002年7月15日,上海市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正式對外公布了《關於對農業轉基因生物進行標識的公告》。
澳大利亞醫療協會和澳大利亞公共健康協會認為,目前對轉基岡食品的測試尚不足以保證其「長期安全性」,人們對這種食品要謹慎從事。這些機構還呼籲停止生產轉基因食品,直至有新手段來評估這種食品的真正影響。另一方面,澳大利亞聯邦科學和工業研究組織的部分科學家認為,通過降低食物中「化學殘余物」 的水平,可以提高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並有利於食品存放。
(信息來源:《中國醫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