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土壤樣品的採集與制備的實驗原理
一、土壤樣本的採集原理:
採集土壤樣品的時間和數量,視採集的對象和目的而定。如為測定某種農葯殘留量,要在當年施用這種農葯前採集,或者在作物成熟時、與植物樣品同時採集。由於研究目的不同,對土壤樣品的採集也有不同的要求。
如研究土壤物理性質,要求採取原狀土樣,即所采土樣應保持其自然結構和水分狀態。研究土壤水分和農作物產量的關系,要求在各個生長期採集深2~3米處的土壤樣品。為研究土壤形態特徵,要求采樣層次間界線清楚,能觀察到各發生層的結構、質地、新生體、地下水位等。
研究土壤化學性質用的土樣,只要求在特徵深度處能採到足夠數量(如1~2公斤)的樣品,而不必保持原來的形狀。
二、土壤樣品的制備原理:
在氣溫為2535度:,空氣相對濕度為20%60%,通風且避光的室內進行土壤樣品的制備,並防止酸、鹼性氣體及灰塵的污染。
將土樣平鋪在晾土架或木板上讓其自然風干,為防止污染,木板上應襯墊干凈的白紙,尤其是供微量元素分析用的土樣,嚴禁用有字的列印紙或舊報紙襯墊。當土樣尤其是黏性土壤達到半干狀態時,及時將大土塊捏碎,以免結成硬塊難以壓碎。
(1)生物從什麼土壤採集樣品擴展閱讀:
土壤樣品的採集方法:
1、對角線采樣法:適宜於污水灌溉地塊,在對角線各等分中央點采樣。
2、梅花形采樣法:適宜於面積不大、地形平坦、土壤均勻的地塊。
3、棋盤式采樣法:適宜於中等面積、地勢平坦、地形基本完整、土壤不太均勻的地塊。蛇形采樣法:適應於面積較小地形不太平坦、土壤不夠均勻須取采樣點較多的地塊。深度視采樣目的而定,一般采耕層0-20cm。
取混合樣1-2kg。如數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將多餘土壤棄去。將所采土樣裝入布袋或聚乙烯塑料袋,內外均應附標簽,標明采樣編號、名稱、采樣深度、采樣地點、日期、採集人。用作化學分析(除重金屬分析)的土壤樣品可用土鑽采樣,用作容量測定的土壤樣品,應用環刀法采樣。
2. 簡述土壤樣品的採集與制備過程有何注意事項
土壤樣品制備,是指土壤樣品(取樣中受到擾動的)從田間採集後經歷混勻、乾燥、磨細和過篩的過程。野外採集到的新鮮土樣除了立即進行與微生物活動、氧化還原條件、揮發性物質等相關的性狀(如亞鐵、還原性硫、易還原性錳、硝態氮、銨態氮、易降解和易揮發有機物等)分析以外,其餘樣品需要及時乾燥,以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和化學變化,使所得分析結果更為穩定,也便於長期保存。新鮮樣品首先應剔除土壤以外的侵入體(如植物殘根、昆蟲屍體和磚頭石塊等)和新生體(如鐵錳結核和石灰結核等),之後盡快乾燥。
乾燥常用風乾的方式,在氣溫為25〜35度:,空氣相對濕度為20%〜60%,通風且避光的室內進行,並防止酸、鹼性氣體及灰塵的污染。將土樣平鋪在晾土架或木板上讓其自然風干,為防止污染,木板上應襯墊干凈的白紙,尤其是供微量元素分析用的土樣,嚴禁用有字的列印紙或舊報紙襯墊。當土樣尤其是黏性土壤達到半干狀態時,及時將大土塊捏碎,以免結成硬塊難以壓碎。
3. 土壤微生物怎麼取樣
(1) 採集植株,去除根周較鬆散的土,仍附著在根系表面的視為根際土。將植物置於裝有冰袋或乾冰的保溫箱中,避光條件,0℃以下運回實驗室;
(2) 准備無菌容器,將植物根系部分置於緩沖液(PBS或生理鹽水)中震盪,震盪時間和強度依據樣本實際情況調整,洗下根際土;
(3) 將洗滌液進行高速離心,收集土壤沉澱,若沉澱較少,也可過濾膜,同一樣方取樣的樣本進行多點等量混合;
(4) 將樣本分裝至離心管中,密封,標記樣本信息後液氮速凍,置於-80℃冰箱保存,乾冰寄送。
4. 在觀察土壤生物中,應選取有花卉和農作物生長的土壤為樣本,原因是
1土壤中有較多土壤生物 2較方便找到樣本3土壤中有較多蚯蚓4土壤較疏鬆,便於挖掘土壤 花卉的存在吸引和種生物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有利於觀察
5. 檢測土壤中的微生物實驗的土壤採集詳細步驟
1、根據研究設計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確定采樣地。了解該地區的生物氣候等情況,確定采樣時間,避免雨季采樣。
2、選擇未經人為擾動的區域采樣,耕地樣品要在施肥前採集。
3、采樣時要對土壤、生物、氣候等環境因子進行調查記錄,如地形、植被、土壤剖面結構、土壤水熱狀況、酸鹼度、有機質含量等、
4、采樣時所有工具、塑料袋或其他物品都要事先滅菌,或用採取的土壤擦拭。
5、采樣程序如下:除去地面植被和枯枝落葉;鏟除表面1cm左右的表土;多點採取重量相當的土壤進行混勻,去除石礫等雜質後再取一定量土壤裝袋;取樣深度依照研究設計而定,在同一剖面中分層取樣時,應在挖好剖面後,先取下層土樣,然後再取上層土樣,以避免上下混雜。
6. 土壤樣品是怎樣採集的
土壤樣品的採集方法對分析結果和評價影響很大,采樣時的誤差往往比分析的測定誤差更大。因而,必須嚴格採集,保證土樣具有代表性,能正確真實地反映原采樣地塊的土壤情況。土樣採集的時間、地點、層次、方法、數量等都由土樣分析的目的來決定。
1.采樣前的准備工作 采樣前必須了解采樣地區的自然條件(母質、地形、植被、水文、氣候等),土壤特徵(土壤類型、層次特徵、分布)及農業生產物特性(土地利用、作物生長、產量、水利、化肥、農葯的使用情況等),是否受到污染及污染的歷史與現狀等情況。在調查的基礎上,根據需要和可能來布設采樣點,同時挑選一定面積的對照地塊。
2.采樣點的選擇 由於土壤本身在空間分布上具有較大的不無均勻性,需要在同一采樣地點作多點采樣,再混合均勻。當采樣地點的面積不大(1000m2---2000m2以內)時,可在不同方位上選擇5---10個有代表性的采樣點,采樣點的分布不能太集中,通常採用下列方法。
3.采樣深度 一般性地了解土壤受污染情況,採取深度約15cm的耕層土壤和耕層以下(15---30)cm的土樣。如果要了解土壤污染深度,則應按土壤剖面層次分層取樣。在每個采樣點上,按層垂直向下切取土壤。每個點取厚約1cm的土壤,且在每個點上所取的土量要基本相等,采樣完畢後將各點的土樣混合均勻即可。如要測定重金屬,則應將和金屬采樣器接觸部分剝去。
4.采樣時間 采樣時間視測定的目的而定。若為了了解土壤污染情況,則可隨時採集土樣測定;若為了了解在該田塊上生長的植物污染狀況,則可在植物收獲季節同是採集土壤和植物樣品。
5.土樣數量 一般要求采樣1kg左右。由於土壤樣品不均勻需多點采樣而取土量較大時,應反復以四分法縮分至所需量。
6、注意事項
(1) 采樣點不能選在田邊、路邊和糞堆邊。
(2)經最後縮分所得的土樣應裝入塑料袋中,同是備好記有采樣地點、日期、樣品情況、采樣人等項目的標簽。
7. 生態學中土壤取樣方法求助
土壤采樣的具體方法步驟:
1.布點:按照土壤類型和作物種植品種分布,按土壤肥力高、中、低分別采樣。一般150-300畝(不同地區可根據情況確定)採取一個耕層混合樣,每個示範村的主要農作土種至少採集3-4個混合農化土樣。采樣點以鋸齒型或蛇型分布,要做到盡量均勻和隨機。應用土壤底圖確定采樣地塊和采樣點,並在圖上標出,確定調查采樣路線和方案。
2.采樣部位和深度:根據耕層厚度,確定采樣深度,一般取樣深度0-20厘米。
3.采樣季節和時間: 骨幹農化土樣採集地點及時間,盡量與第二次土壤普查時的土壤骨幹農化樣所代表的土壤區域一致,以便比較土壤養分前後的變化。土樣採集時間也以第二次土壤普查時的土壤骨幹農化樣採集時間一致。如無法查知第二次土壤普查採集時間的,則統一在秋收後冬播施肥前採集。
4.采樣方法、數量:農化土樣採用多點混合土樣採集方法,每個混合農化土樣由20個樣點組成。樣點分布范圍不少於3畝(各地可根據情況確定)。每個點的取土深度及重量應均勻一致,土樣上層和下層的比例也要相同。采樣器應垂直於地面,入土至規定的深度。采樣使用不銹鋼、木、竹或塑料器具。樣品處理、儲存等過程不要接觸金屬器具和橡膠製品,以防污染。
每個混合樣品一般取1kg左右,如果採集樣品太多,可用「四分法」棄去多餘土壤。
5.樣品編號和檔案紀錄:做好采樣記錄:土樣編號、采樣地點及經緯度、土壤名稱、采樣深度、前茬作物及產量、采樣日期、采樣人等。
8. 採集酵母標本的時候什麼的土壤中富含酵母菌
多在果園的土壤中,一般在5-25cm土層里。
酵母菌(yeast)是一群單細胞的真核微生物。酵母菌是個通俗名稱,是以芽殖或裂殖來進行無性繁殖的單細胞真菌的通稱,以與黴菌區分開。極少數種可產生子囊孢子進行有性繁殖。酵母菌主要分布在含糖質較高的偏酸性環境,如各種水果的表皮、發酵的果汁、蔬菜、花蜜、植物葉面、菜園果園士壤和酒麴中。它們多為腐生菌,少數為寄生菌,能引起人和植物的病害,有的酵母菌可與昆蟲共生。
9. 土壤樣品的採取有哪些方法
(1)采樣時間:一般認為,在果園果品採摘後至第一次施肥前採集土壤樣品,即采樣時間以秋季為佳。也有學者認為,在果樹開花前的1~2個月均可采樣。由於春季采樣留給化學分析的時間有限,因此,建議最好在秋季采樣。
(2)采樣方法:應根據研究目的和果樹樹齡的不同確定果園土壤的采樣方法。
對於定植前或剛栽植的幼樹,土壤化驗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土壤肥力的基本性狀,為果園土壤長期管理提供依據。由於這時土壤受果樹生長和不均勻施肥的影響相對較小,因此,土壤肥力相對一致。這時採集土壤樣品時,可以參照農田土壤采樣方法進行。在田間按分對角線、棋盤式或蛇形等方法採集多點混合樣。每個采樣點的取土深度及采樣量應均勻一致,土樣上層與下層的比例要相同,取樣工具應垂直於地面入土,深度相同。若選用小鐵鏟取土,應先挖成一與鏟一樣寬、與耕作層或取樣要求深度相同深的土坑,將土坑一面鏟成垂直面,然後從垂直一面鏟取1~2厘米厚的土樣。
將各點採集的土樣充分混合。混合後的土壤樣品往往太多,尚需採用「四分法」去掉多餘的土樣。具體方法為將混合的土壤攤成圓形,中間劃十字分成四份,然後對角線去掉兩份,若樣品還多,將樣品再混合均勻,再反復進行四分法,直至樣品最終重量要求0.5~1千克左右為止。每個混合樣的樣點數量,應根據地形地貌、肥力均衡性和采樣地塊的大小而定。地形地貌較復雜要多采些,肥力差異較大的地塊相應要比肥力均勻的田塊要多一些,田塊大的要比田塊小的多。一般地塊面積小於10畝,取5~10個點;10~40畝,取10~15個點;大於40畝取15個點以上。
對於成齡果樹,土壤化驗的主要目的是評價土壤養分供應狀況,以指導果園施肥。因此,采樣位置應考慮根系的分布范圍和果樹施肥的不均勻性。采樣應遵循隨機、多點、覆蓋整個果園的原則。對土壤類型相對一致的果園,可採用X或S形方法,在測定果園選擇不少於5~6個果樹,在每個果樹樹冠投影邊緣線30厘米左右的范圍(因這一區域是吸收根分布相對集中的區域),分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采4個樣;為真實地反映果園土壤的養分供應現狀,建議采樣點應避過當年和先一年的施肥溝。同一果園的不同樣點充分混合,組成混合樣,混合方法同上。采樣可用土鑽或鐵杴,深度一般為0~20厘米或0~30厘米。同一果園,若土壤類型和果樹樹齡等差異較大,建議應分區采樣。采樣時應將果園土壤表層未分解的有機物、雜草等清除後,再開始采樣。
考慮到果園多採用局部施肥方法,且一些果園行間可能套種農作物,施肥量會不同於果樹,有學者建議,分區域分別採集混合土壤樣品。
生產中常常發現,一些果樹生長異常,若懷疑是土壤因素引起,可採集土壤樣品。這時採集土壤時,應准確區別健壯樹和異常樹,分別選5~6株,採集根際及其下層土壤樣品;各樣點土壤不要混合,送專業實驗室分別進行測定。
近年來,一些學者提出以2摩爾/升KCl提取的無機氮(包括銨態氮和硝態氮)作為果園土壤氮素營養診斷指標。這時采樣的深度一般在0~60厘米或0~100厘米的范圍內,按每20厘米一層採集土壤樣品。
採集的樣品放入統一的樣品袋,用鉛筆寫好標簽,內外各一張。標簽內容包括編號、采樣地點、采樣深度、地塊位置、農戶、采樣時間、采樣人等。
在采樣的同時,應進行果園生產及土壤施肥等相關內容的調查,以為正確地作出施肥決策提供參考。主要調查內容包括果園土壤類型、果園面積、建園時間、栽植密度、主栽品種、果樹長勢、果樹產量,近年來的施肥狀況(包括施肥種類、數量、時期等),是否有缺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