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寫生物課導入語
生物課導入十一法
導言是生物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學習內容,激發學習興趣,造成學生渴望學習心理的一種手段,是引導學生奔向學習目標的指南。濰坊一職中王公德老師總結了如下十一種方法:
1.設置懸念,導入新課 在講綠色植物的水分代謝時是這樣講的:「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向低處流』。但是綠色植物體內的水分卻能由低處向高處流。例如在夏秋之際的早上,我們常會發現植物的葉子上有許多小水珠,這些水珠就是從其根處上流而來的。那麼植物體內的水分為什麼能由低處向高處流呢?」這樣提出了問題,設置了懸念,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激發感情導入新課 在講到蛋白質的合成時,先介紹了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結晶牛胰島素;在講到遺傳時,先介紹了童第周培育的「童魚」。鮑文奎培育的小黑麥、袁陸平培育的雜交水稻等,這樣學生頓時充滿了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濃厚興趣。
3.以直觀教具導入新課 在講授新課時,如果能靈活地採用直觀教學手段,那麼不僅使學生所學知識印象深刻,而且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例如,在講原生動物時,首先把盛有草履蟲培養液的試管展示在同學們面前,然後問:「同學們請看,這只試管里有什麼」學生們會說「有水」或「沒有什麼東西」。然後再神秘地告訴學生「這裡面有動物」,這樣學生們就會產生驚異、好奇的心理,進而會產生弄明白這裡面的動物是什麼樣子的求知慾望。
4.以故事導入新課 風趣生動的故事,不僅能增加學生的生物學史知識,而且有助於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伴性遺傳時,可先講由英國維多利亞女王開始的皇家病一血友病,或者講第一個發現色盲病的科學家道爾頓,同時他也是第一個被發現的色盲病患者等故事。
5.以畫導入新課 在講生物的適應時,可以先出示枯葉蝶或竹節蟲掛圖,然後讓學生回答這是什麼?有的學生會說「這是一片枯葉」或「這是竹子」。這時教師再把正確答案告訴學生,學生會驚嘆不已,從而引起學生注意,使其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6.以聲導入新課 在講昆蟲時可先讓學生聽錄制的蟋蟀、蟈蟈等昆蟲的鳴聲;在講兩棲類時,可先讓學生聽錄制的蛙、蟾蜍等的鳴聲;在講鳥類時可先讓學生聽錄制好的百靈、畫眉等的鳴叫;在講哺乳動物時可先讓學生聽錄制好的虎嘯、狗吠、貓叫等聲,讓學生從動物的鳴叫聲中,培養熱愛動物,學習生物學知識的興趣。
7.以當前人們關心的熱點導入新課 在講自然保護時,先介紹當前人們關心的酸雨、臭氧層被破壞,森林銳減等問題,並指出這些問題的能否解決,都與生物特別是人類本身有密切的關系,從而激起了學生的緊迫感,提高了學生學好生物學的興趣。
8.以突發事件導入新課 突發事件,特別是課前發生的事件,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很大。1987年9月23日發生日食後,我上的一節課是這樣開頭的:「剛才同學們都看到了日食現象,可是你們知道日食對人及生物有什麼影響嗎?」這樣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吸引到課堂上來,然後再簡單地介紹幾句日食對人及生物的影響,並逐漸地過渡到課堂所要講授的內容。
9.以感性知識導入新課 在講生命活動的調節時,先講一些同學們日常熟悉的知識,如:到了秋天樹木會落葉,植物打頭後會萌發側枝,公雞有時會打鳴等,從而導出課題,引入新課。
10.以鄉土內容導入新課 在講生物進化的證據時,我先介紹了世界化石寶庫,我省臨朐縣的山旺化石,在講植物分類中十字花科時,我先介紹了我校所在地濰坊市北宮是我市特產——濰縣蘿卜的原產地等,激起學生的愛鄉之情,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1.以成語、諺語導入新課 如以「鶩蚌相爭,漁翁得利」導出軟體動物或鳥類,以「山青水秀,鳥語花香」導出森林的生態作用,以「大魚吃小魚,小魚吃小蝦,小蝦吃滓泥」導出食物鏈;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引出生物界的種間競爭,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導出生物的遺傳,以「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導出生物的變異等等。 生物課不論是在普通中學,還是在職業中學,往往都是不受學生重視的一門課,這固然有許多原因,但照本宣科,課堂教學枯燥無味則是一個重要原因。自己在教學中通過編設良好的導言,使課堂教學的一開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生物課成了同學們喜歡的課,為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2. 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學的趣味性民
在生物教學實踐中,通過直觀、有趣的教學手段及創設問題情境等,既能提高初中生物課堂的趣味性,又使學生易於接受,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從三個方面著重論述了如何才能增強初中生物課堂的趣味性。
一、實施新教材,課堂教學要有新觀點、新方法
1.強調師生交往,構建互動的師生關系。要注重開放、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體系。現在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雖然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但這種統一的實質應是交往,是知識、信息的交流。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意味著相互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彌漫於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性的凸現、個性的張顯、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授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課不是無謂的犧牲和時光的耗費,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
2.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生物科學素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
課堂教學應注重分層次教學,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使每名學生都樹立信心,揚起理想的風帆。熱愛大自然、關注生物、維護生態平衡等等,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完全可以在教學中滲透培養。新教材每章節前的情境解說圖片,以及每節的「課外閱讀」,反映現代生物學的迅猛發展,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生物學聯系生產實際應用,均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同時促進了學生作為普通公民應具備的生物科學素養。
二、教師的語言要活潑機智,應有較強的臨場應變能力
對初中生而言,學習的動力仍然主要源於興趣,也只有產生了興趣,才會主動學習。所以教師課前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充分准備各種教學用品,搞好新課的導入,盡量採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課堂教學組織形式,語言力求風趣幽默,最大限度地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
三、應廣泛聯系生活實際
生物科學是一門與實際聯系十分緊密的科學,生物教師在課堂上應廣泛地聯系實際,尤其是學生的生活實際,這必能使學生對生物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在學習「關注食品安全」這部分內容時,我讓學生將自己平時吃的零食(帶包裝)帶到課堂上,對這些零食進行分析研究。學生們經過認真的觀察和思考後,將自己的發現在班上進行交流,然後我再讓學生談談在生活中如何注意食品安全,學生各抒己見,互相補充,一節課下來,學生人人感到收獲不少。我在每節課上幾乎對每個知識點都盡量做到聯系實際。如學習青春期發育的知識,就具體講同學們正處在青春期,男生長胡須、男女生都長青春痘,這本是很正常的,但有人卻特別害羞,常偷偷拔胡須、摳青春豆,以致毛囊受損,細菌乘虛而入引起毛囊發炎,原本光潔的臉變得坎坷不平;學習人的呼吸系統,就聯系吸煙的危害、煤氣中毒的急救等……事實證明,教師在課堂上注重聯系實際,就能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手與腦都「活」起來,也讓課堂「活」起來。要多用實物,多動手作實驗,親自動手實驗能大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能通過實驗發現新問題,從而對生物產生濃厚興趣,為培養生物學專門人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新教材要求教師要改革評價方法
中學生物教育教學評價著重關注期中、期末的相對評價,忽略了對學生平時學業的絕對評價、診斷評價、過程評價與成果評價,特別是學生在實踐活動、興趣、思考力、判斷力等方面的評價。通過增加平時的絕對評價,激勵和改造學生的素質,也使得生物教育教學評價更合理、更科學,保證和促進了學生創造力、實踐能力的發展。
要運用多種方式綜合評價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與技能、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方面的變化與進步。因此,在生物教學中,我們對學生的評價不再是以學習成績的好壞論成敗,而是要看其各方面的發展與變化。要面向全體學生,學會從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去看待學生,發現學生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用常識教育的觀點評價學生。對學生進行鼓勵與肯定,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表現欲,同時也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教師要巧妙提問,有時要故意設計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使那些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也能回答出來,或在教師的引導與啟發下基本正確地回答出來。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得到肯定,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是一些有經驗的教師常用的方法。
俗話說」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我們熱愛學生、樂於奉獻,學生學習生物課的興趣就一定能激發。
3. 作為一個生物老師,怎樣才能把生物課上得很有趣
作為一個生物老師,怎樣才能把生物課上得很有趣?生物學已成為高中入學考試的考試主題,如何提高生物課的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是我們每個生物教師的問題。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們努力迎接某種事物或愛好,對行動的心理傾向,這是一個涉及學習的強大內部電力力量。有趣的學習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心理因素,是發展學生情報的關鍵。托爾特爾說:成功的教學不需要強迫,而是激勵學生的興趣。教學是一種復雜的認知活動,利息培訓是完成這項活動的基礎。只有通過注意培養學生對學生的興趣,他們只能激勵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強烈的好奇心。我開始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刺激他們的思想,並取得了更好的教學結果。
如「種植瓜,種子豆」來衍生遺傳;用「鶩鶩相,漁業」,衍生軟血動物或鳥類;隨著「山清水世旺舒翔」出口森林的生態效果;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小蝦,小蝦吃泥」出口食品鏈; 「螂螂蟬,黃在」之後「導致生物邊界競爭; 「母親九個種子,九個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生物變化;使用」野火,春風「可以反映草原生態系統的復制力,以穩定的草地生態系統;」橙色淮南是橙色,出生於淮北「反映了生態因素對生物的影響;使用」一山不是Bonji「來解釋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使用」兩個黃色黃翠翠,一排綠色天空中的一排白鷺「而不是生物多樣性的審美價值,相信秩序學生留下這種感受和美好的形象欣賞。
4. 生物課堂教學中常用的幾種導入方法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可見,導入會對一節課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富有藝術性的課堂導入,有助於教師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繼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啟迪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和探索。根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針對不同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採用不同的導入方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聽之有味、欲罷不能的感覺,更好地促進他們迅速進入課堂教學的最佳狀態。 一、復習提問導入 古語道:「溫故而知新。」「溫故」是手段,「知新」是目的。心理學研究表明:知覺有賴於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人們在感知事物時與該事物有關的知識和經驗越豐富,感知就越迅速、越全面。初中生物知識面很廣,知識間的聯系較為緊密,系統性強。如果在導入時利用舊知識作為鋪墊,自然過渡到新知識,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真正做到有啟而發,從而激起學生的求知慾。例如我在講《人類的性別決定》這一節時,通過以下問題來復習舊知而又引出新知: 3、請談談基因、DNA、染色體三者之間的關系。 二、生活實際導入 《生物新課標》指出: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生物學。即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引出生物學問題,並嘗試解決生物學問題。現實生活中處處是生物學問題,我們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將其引入課堂。如:在學習「人體的激素調節」時,我從學生們熟悉的一些侏儒症、呆小症引入:「你見過身高和正常人不一樣的嗎?」「他們為什麼這么矮呢?」「能再長高嗎?」由此引入新課。在講「人的呼吸系統的組成」時,問:「你認為在跑步時用鼻子呼吸好呢?還是用口呼吸好?為什麼?」從學生最熟悉的生活實際出發,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並激起他們進一步探究的慾望。讓他們在探究中體驗:生物來源於生活,而又應用於生活。 三、設置情境導入 情感的觸發,往往與一定的情境有關;而生動感人的情境又能增強學生的內心體驗,觸發學生的愉快情緒,很快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因此,教師在導入新課時,要把握教材的特點,有選擇地通過圖畫、播放歌曲或多媒體來設置情境,渲染課堂氣氛,使學生的學習情緒迅速升華到最佳狀態。並置身於教師設計的情境之中,深入體會教材的內涵。例如在講「生命的起源」時,先設置懸念:「地球上本來沒有生命,只有一些小分子的物質,那麼生命是怎樣形成的呢?」「對此,科學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說,並找到了相關的證據。」「你支持哪種觀點呢?理由是什麼?」隨即播放一段《宇宙與人》的視頻,學生的注意力很快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中,用心去感受生命的演變過程。 四、直觀教具導入 在生物教學中,運用實物、模型、標本、教學掛圖、書中插圖等直觀教具,可以把知識化抽象為具體,變復雜為簡單,運用多媒體手段化靜為動……這些直觀教具一方面能消除學生的疲勞,也能消除其它課程的延續思維或心理雜念的干擾。通過觀察,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快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如在講「血液循環系統的組成」時,我手捧心臟模型,問:「同學們,看!我給你們帶來了什麼?」「哇!這么大!是心臟嗎?」「它為什麼是紅色的?」「上面密布的是什麼?」……問題油然而生。「這是心臟解剖放大模型。它上面密布的是血管,血管里流動的是血液。」這樣自然地引入到「血液循環系統」這一節。 五、實驗導入 生物學有較強的實踐性。學生最感興趣的是動手實驗,而生物實驗資源非常豐富。誇美紐斯認為:「興趣是創造一個快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也指出:「興趣的源泉在於運用,在於體會到智慧能統帥事物和現象。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例如:在講「探究魚類適於水中生活的特點」時,我事先把所需實驗材料和用具都已擺在實驗桌上,面對活蹦亂跳的金魚,學生早已經按捺不住探究的慾望,等問題一呈現出來,就趕緊忙於小組合作。固定魚鰭、拿紗布、拿皮筋……學生探究的慾望油然而生。 六、諺語、典故導入 巧用學生耳熟能詳的諺語、民俗、典故來引入,能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學生認識到生物知識與人類生活和生產息息相關。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積極性。如:通過「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來引入《遺傳與變異》。通過「有收無收在於水,多收少收在於肥。」來引入《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 總之,課堂導入的方式有多種多樣。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只要根據課文內容的需要去精心設計,就一定會妙筆生花,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 生物課堂導入的的方法有哪些
導入的類型有很多種,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直接導入法,該方法主要是指教師以簡捷、明快的講述或設問直接闡明學習目的、要求和各個重要部分的內容及教學程序的導入方法。在生物教學中大部分的章節都可以用直接導入法進行教學。
另外在生物教學過程中舊知識導入法的應用頻率也非常高, 該方法主要是指教師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精選復習提問時新舊知識聯系的『支點』。進行提問,在提問過程中自然的導入新課程的方法,比如在必修二《減數分裂與受精作用》這一節,我所設定的問題,什麼叫染色體的組成是什麼?什麼叫染色單體?什麼叫細胞增殖?細胞增殖的方式有哪些?有絲分裂的特點及各時期的行為如何?學生在復習回顧上述知識之後,自然的引出本節課的內容,就是學習細胞增殖的另外一種方式減數分裂,並且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比較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的異同點。
實驗是生物學教學的精髓,實驗導入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意義重大,實驗導入又分為趣味實驗導入,小實驗導入,演示實驗導入,分組實驗導入,實驗課件導入等,在生物課堂上比較容易操作的就是演示實驗導入,設計演示實驗可從已知的實驗入手,向本章內涉及的未知實驗過度,盡量採用富有啟發性、趣味性的實驗。比如在必修一《蛋白質的結構和性質》的講解中可以用小實驗導入的方法,將食鹽放入生雞蛋溶液中,雞蛋的蛋白質變性形成絮狀沉澱,加水稀釋後沉澱消失,很好的導入新課引入蛋白質的性質鹽析導致的變性是可逆的。在《光合作用》部分還可以通過發現光合作用的經典實驗進行導入,強化學生對科學史的了解。
6. 如何讓生物課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
,也是學生學好一門課程的關鍵.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
,是自然學科的基礎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學生一旦有了學習興趣,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思維就會異常活躍,學習活動就會隨之變的愉快,學生就能高效率地掌握知識技能.反之,就會導致學生在該門學科中學習動力的缺貶和動力水平降低.
1、有趣是培養中學生學習生物興趣的前提
有趣即生物教學富於趣味性,它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生物知識以特殊的方式呈現變得富有魅力;二是傳授和掌握生物知識的過程生動活潑,引人入勝.有趣並不等於興趣.因為有趣不屬於個人心理品質,而僅屬於形成興趣起作用的對象和動作的品質.
生物教學的有趣可以為培養中學生學習生物興趣提供前提條件,即學生激動的學習情緒背景.至於能否使學生由此產生學習興趣,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努力使學生激動的學習情緒體驗穩定下來,成為穩定的心理狀態,從而造成認識和情感方面的不平衡,形成學習需要,當學習需要在學習活動中得到滿足並伴著愉快的情緒體驗出現後,才能產生學習興趣.
2、做好生物教學設計
教師在課前,做好教學設計,在課上合理採用多種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課本中枯燥的文字生動、形象的展現給學生,降低學生掌握知識的難度,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好的教學設計能靈活應用好各種教學手段,能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和參與到教學中,大大的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7. 生物學的導入語例句
導言是生物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學習內容,激發學習興趣,造成學生渴望學習心理的一種手段,是引導學生奔向學習目標的指南.濰坊一職中王公德老師總結了如下十一種方法:
1.設置懸念,導入新課 在講綠色植物的水分代謝時是這樣講的:「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向低處流』.但是綠色植物體內的水分卻能由低處向高處流.例如在夏秋之際的早上,我們常會發現植物的葉子上有許多小水珠,這些水珠就是從其根處上流而來的.那麼植物體內的水分為什麼能由低處向高處流呢?」這樣提出了問題,設置了懸念,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激發感情導入新課 在講到蛋白質的合成時,先介紹了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結晶牛胰島素;在講到遺傳時,先介紹了童第周培育的「童魚」.鮑文奎培育的小黑麥、袁陸平培育的雜交水稻等,這樣學生頓時充滿了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濃厚興趣.
3.以直觀教具導入新課 在講授新課時,如果能靈活地採用直觀教學手段,那麼不僅使學生所學知識印象深刻,而且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例如,在講原生動物時,首先把盛有草履蟲培養液的試管展示在同學們面前,然後問:「同學們請看,這只試管里有什麼」學生們會說「有水」或「沒有什麼東西」.然後再神秘地告訴學生「這裡面有動物」,這樣學生們就會產生驚異、好奇的心理,進而會產生弄明白這裡面的動物是什麼樣子的求知慾望.
4.以故事導入新課 風趣生動的故事,不僅能增加學生的生物學史知識,而且有助於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伴性遺傳時,可先講由英國維多利亞女王開始的皇家病一血友病,或者講第一個發現色盲病的科學家道爾頓,同時他也是第一個被發現的色盲病患者等故事.
5.以畫導入新課 在講生物的適應時,可以先出示枯葉蝶或竹節蟲掛圖,然後讓學生回答這是什麼?有的學生會說「這是一片枯葉」或「這是竹子」.這時教師再把正確答案告訴學生,學生會驚嘆不已,從而引起學生注意,使其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6.以聲導入新課 在講昆蟲時可先讓學生聽錄制的蟋蟀、蟈蟈等昆蟲的鳴聲;在講兩棲類時,可先讓學生聽錄制的蛙、蟾蜍等的鳴聲;在講鳥類時可先讓學生聽錄制好的百靈、畫眉等的鳴叫;在講哺乳動物時可先讓學生聽錄制好的虎嘯、狗吠、貓叫等聲,讓學生從動物的鳴叫聲中,培養熱愛動物,學習生物學知識的興趣.
7.以當前人們關心的熱點導入新課 在講自然保護時,先介紹當前人們關心的酸雨、臭氧層被破壞,森林銳減等問題,並指出這些問題的能否解決,都與生物特別是人類本身有密切的關系,從而激起了學生的緊迫感,提高了學生學好生物學的興趣.
8.以突發事件導入新課 突發事件,特別是課前發生的事件,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很大.1987年9月23日發生日食後,我上的一節課是這樣開頭的:「剛才同學們都看到了日食現象,可是你們知道日食對人及生物有什麼影響嗎?」這樣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吸引到課堂上來,然後再簡單地介紹幾句日食對人及生物的影響,並逐漸地過渡到課堂所要講授的內容.
9.以感性知識導入新課 在講生命活動的調節時,先講一些同學們日常熟悉的知識,如:到了秋天樹木會落葉,植物打頭後會萌發側枝,公雞有時會打鳴等,從而導出課題,引入新課.
10.以鄉土內容導入新課 在講生物進化的證據時,我先介紹了世界化石寶庫,我省臨朐縣的山旺化石,在講植物分類中十字花科時,我先介紹了我校所在地濰坊市北宮是我市特產——濰縣蘿卜的原產地等,激起學生的愛鄉之情,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1.以成語、諺語導入新課 如以「鶩蚌相爭,漁翁得利」導出軟體動物或鳥類,以「山青水秀,鳥語花香」導出森林的生態作用,以「大魚吃小魚,小魚吃小蝦,小蝦吃滓泥」導出食物鏈;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引出生物界的種間競爭,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導出生物的遺傳,以「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導出生物的變異等等.生物課不論是在普通中學,還是在職業中學,往往都是不受學生重視的一門課,這固然有許多原因,但照本宣科,課堂教學枯燥無味則是一個重要原因.自己在教學中通過編設良好的導言,使課堂教學的一開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生物課成了同學們喜歡的課,為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8. 淺談生物課堂教學的幾種導入方法
教學中常用的課堂導入方法有∶多媒體導入法、直觀導入法、歌曲、音樂導入法、背景知識導入法、問題導入法、自由談話式導入法、情景劇表演導入法、講故事導入法、直接導入法、情境導入法、懸念導入法、質疑導入法、審題導入法、介紹作者導入法、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