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生物入侵原因
入侵種往往有強大的繁殖與傳播能力,通常入侵種利用這種特性在低密度的情況下迅速擴大種群,在新棲息地建立新的種群。
1.侵入地的特性也為生物入侵創造條件
研究認為,具有相對較少本地種的生境(某一生物生活的環境空間)、乾旱環境、鹽沼和高山生境,沙地或高低不平的土壤生境、片斷化生境、河岸生境易被入侵。
2.環境變化也是導致外來生物入侵的重要因素
如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延緩草原群落演替的過程,為外來種進入該群落提供了更多機會;降水量的增加將使外來物種能夠侵入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等。
二、生物入侵的途徑
生物入侵的途徑主要有自然入侵、人為引入,人為引入還可以分為無意引進和有意引進。
1.自然入侵是通過風媒、水體流動或由昆蟲、鳥類的傳帶,使得植物種子或動物幼蟲、卵或微生物發生自然遷移而造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外來物種的入侵。
2.無意引進雖然是人為引進的,但在主觀上並沒有引進的意圖,而是伴隨著進出口貿易,海輪或入境旅遊在無意間被引入的。
3.有意引進是外來生物入侵的最主要的渠道,世界各國出於發展農業、林業和漁業的需要,往往會有意識引進優良的動植物品種。
B. 生物入侵現象有哪些具體表現,原因
生物入侵是指某種生物從外地自然傳入或人為引種後成為野生狀態,並對本地生態系統造成一定危害的現象。這些生物被叫做外來物種。如前期一段時間流行的美洲白蛾
表現為在外來有害生物侵入適宜生長的新區後,其種群會迅速繁殖,並逐漸發展成為當地新的「優勢種」,嚴重破壞當地的生態安全,具體而言,其導致的惡果主要有以下幾項:第一,外來物種入侵會嚴重破壞生物的多樣性,並加速物種的滅絕生物的多樣性是包括所有的植物、動物、微生物種和它們的遺傳信息和生物體與生存環境一起集合形成的不同等級的復雜系統。[2]雖然一個國家或區域的生物多樣性是大自然所賦予的,但任何一個國家莫不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盡力維護該國生物的多樣性。而外來物種入侵卻是威脅生物多樣性的頭號敵人,入侵種被引入異地後,由於其新生環境缺乏能制約其繁殖的自然天敵及其他制約因素,其後果便是迅速蔓延,大量擴張,形成優勢種群,並與當地物種競爭有限的食物資源和空間資源,直接導致當地物種的退化,甚至被滅絕。
原因是由於它們偶然到達了不具備天敵或其它生物限制的新環境,因而快速擴散造成災害。
C. 生物入侵是怎麼回事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經自然的或人為的途徑侵入 到另一個新的環境,對入侵地的生物多樣性、農林牧漁業生產以及人類健康造成經濟損失或生態災難的過程。或定義為:生物入侵是指某種生物從外地自然傳入或人為引種後成為野生狀態,並對本地生態系統造成一定危害的現象。對於特定的生態系統與棲境來說,任何非本地的物種都叫作外來物種(alien species)。外來物種是指那些出現在其過去或現在的自然分布范圍及擴散潛力以外的物種、亞種或以下的分類單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繼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體。外來入侵物種具有生態適應能力強,繁殖能力強,傳播能力強等特點;被入侵生態系統具有足夠的可利用資源,缺乏自然控制機制,人類進入的頻率高等特點。外來物種的「外來」是以生態系統來定義的。
外來物種引進是與生物入侵密切聯系的一個概念。任何生物物種,總是先形成於某一特定地點,隨後通過遷移或引入,逐漸適應遷移地或引入地的自然生存環境並逐漸擴大其生存范圍,這一過程即被稱為外來物種的引進(簡稱引種)。正確的引種會增加引種地區生物的多樣性,也會極大豐富人們的物質生活,如美國於20世紀初從中國引種大豆,其種植面積從6000多萬畝增加到4億多畝,美國已成為大豆的最大生產國、出口國。就中國而言,早在公元前126年張騫出使西域返回後,中國歷史便揭開了引進外來物種的一頁,苜蓿、葡萄、蠶豆、胡蘿卜、豌豆、石榴、核桃等物種便開始源源不斷地沿著絲綢之路被引進到了中原地區,而玉米、花生、甘薯、馬鈴薯、芒果、檳榔、無花果、番木瓜、夾竹桃、油棕、桉樹等物種也非中國原產,也是歷經好幾百年陸續被引入中國的重要物種。
D. 生物入侵的入侵原因
學術界對外來種入侵發生的原因並不清楚,大致可以分兩個方面來討論。一是從入侵者的角度分析,二是從被入侵的生態系統去考察。生物入侵要經歷傳播、定居、生長繁衍幾個階段。外來物種通過人們的活動,被有意或無意地帶到以前沒有生存過的地方。一部分成功地紮下了根開始生長,而有些就因「水土不服」等原因落得個「出師未捷身先死」。建立了根據地的物種漸漸適應了當地的環境,慢慢地開始利用其自身的優勢不斷擴大佔領區,有效利用資源,排斥和驅逐本地物種。
一般說來入侵性強的物種都具有一些相應的特徵,例如:繁殖能力強,植物能產生大量的種子,動物則產卵量大或產仔量大,這樣不僅提高其後代存活的絕對數量,也提高了其傳播的幾率,在入侵的第一個階段就佔有了優勢。為了解釋這些現象,科學家們提出了以下幾點假說:生態位空缺假說、生物因子失控假說、群落物種豐富度假說、以及遷入前後干擾假說。
生態位空缺假說的意思是說,在一個穩定的生態系統中,每一個崗位上都已經有了一個物種,就像俗話說的「一個蘿卜一個坑」,這樣外來的「蘿卜」就沒有地方去了,因此入侵也就不會發生了。如果某個地方少了一個「蘿卜」,而恰好外來的蘿卜正好適合這個坑,那麼入侵也就發生了。
生物因子失控假說的中心思想是,外來入侵種在新區域得以生存和繁殖,不是因為入侵種本身具有的特性所致,而是由於它們偶然到達了不具備天敵或其它生物限制的新環境,因而快速擴散造成災害。也就是說外來生物之所以在其原產地沒有什麼危害,是因為在原產地有天敵或其它的生物因素限制了它的災難性爆發,而在被入侵地恰恰少了這些討厭的剋星,於是這些外來者不失時機地為所欲為了。該假說是解釋外來種成功入侵最直接的假說,並促使人們在入侵種原產地去尋找其天敵以進行生物控制。
「干擾假說」指的是,人為或者被人們馴化和遷移的植物和動物,可以對環境造成突然的、劇烈的干擾,有可能促進入侵。若本種未能馴化或適應,而已經適應了的遷入者一旦進入,即可很快形成入侵。水災、澇災、農事活動、家畜的飲食、濕地的排水,或河流、湖泊中鹽分和營養水平的改變均可引起這種後果。異常的擾動,如火,在一些大的生物入侵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此外,在外來生物入侵中還有一個重要的現象,那就是「時滯」。就是指入侵性外來生物從開始在新的環境里定居到種群開始快速增長和迅速擴大「佔領區」之間的時間延遲期(潛伏期)。就是入侵者在最初的時間不會大量繁殖、擴展領域,它們安安靜靜地在新到達的地方生長。如巴西胡椒在十九世紀被引入美國的佛羅里達,但是直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早期,它們並不為人所知。現在,在佛羅里達它們已經占據了280,000英畝的面積,並且群落密集,沒有別的植物能與之競爭。還有一種叫千里光的植物,它原先在十八世紀末僅生長在牛津植物園,但到十九世紀中葉很快蔓延到英國許多地方。外來生物入侵過程中的時間延滯,或有或無,或短或長,從短短的幾年到幾十年或上百年,更有甚者可以持續幾個世紀。這樣就使得外來生物入侵更加難以琢磨,說不定在我們周圍默默無聞存在了很長時間的某種什麼外來生物會突然爆發性生長,給人類帶來許多麻煩。
至於「時滯」產生的原因,至今還不清楚。其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幾點:①由於外來種最初定植的生境並不適於其生存,需要時間擴散到適於其生長的環境;②由於道路、河流、山谷等天然屏障的阻擋,或人為的限制,使之不能擴散到其它有利於生長的地區;③因為種群太小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但種群卻是一直在增長的。這與人們對外來種的認識程度、重視程度有關;④潛在入侵者的數量和分布狀況。一個種群要想快速繁殖,需要達到一定的種群大小,在突破這個臨界點以前,入侵者不會大規模的爆發;⑤產生適應新環境的新基因型的遺傳變異所需的時間;⑥等待生境的變化。有的外來種在不利的生存條件下可以維持自身的生存,但不能爆發,一旦生長條件適宜將迅速擴增,伺機爆發。
E. 生物入侵是人類造成的嗎
造成生物入侵的危害是因為我們人類嗎?
由於人類社會的科技、產業、商貿、旅行等的大規模發展,地域間的交流日益頻繁,地球似乎越變越「小」,而物種交流的機會卻無限增大。
由於對生物入侵的危害一直缺乏足夠的了解和重視,人類或者在活動過程中無意地幫助完成了生物的遷徙,或者為了某種需求或利益,有意地轉移物種,從而造成了許多嚴重的生物入侵問題,引發了生態系統的災難。
德國小蠊原是一種產於非洲的小型蟑螂,但其繁殖速度卻特別快。20多年前,德國小蠊隨著進口商品被偶然帶到中國,在短短數年中大規模繁殖,遍及中國所有城鄉。德國小蠊在中國廣泛分布,難以防控制,給人們的生活、健康和環境帶來了極大的危害。
如果說,德國小蠊的入侵是人類無意間造成的,那麼水葫蘆入侵世界各地,則完全是人們有意為之的惡果。原產於南美洲的水葫蘆由於花朵艷麗,被許多國家當作觀賞植物引種,而且它還可以凈化水質,可作動物飼料,因而被推廣。結果,水葫蘆每到一地便瘋狂繁殖,從而形成嚴重的「綠色污染」,而且無法控制和徹底清除。
水葫蘆泛濫成災
F. 生物入侵者 生物入侵是怎樣造成的
生物入侵是指某種生物從外地自然傳入或人為引種後成為野生狀態,並對本地生態系統造成一定危害的現象。這些生物被叫做外來物種。外來物種是指那些出現在其過去或現在的自然分布范圍及擴散潛力以外的物種、亞種或以下的分類單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繼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體。外來入侵物種具有生態適應能力強,繁殖能力強,傳播能力強等特點;被入侵生態系統具有足夠的可利用資源,缺乏自然控制機制,人類進入的頻率高等特點。外來物種的「外來」是以生態系統來定義的。
首先,外來物種包括:
入侵微生物:主要是指對農作物、林木及經濟魚蝦類帶來危害的病原微生物,未包括人類和家畜疾病。 入侵植物:主要是指在農業、林業、濕地、草原、淡水、海洋等不同生態系統中帶來危害與威脅的有害植物,如草本、藤本、灌木、藻類等植物及部分有明顯危害性的喬木。 入侵動物:主要是指對農林牧漁業生產帶來危害的有害昆蟲、蟎、魚、兩棲爬行類等。 德國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 德國小蠊,原產於德國,故稱「德國小蠊」。因國際間的貿易往來,在商品流通運輸的過程中輸入中國,由於其體態與美洲大蠊極為相似,個體的大小如美洲大蠊四分之一,屬蟑螂的一個品種。 生物入侵
小蠊的繁殖速度比一般蟑螂要快數千倍,經半個月左右其幼卵即可長成成蟲,群體數量比一般蟑螂多幾倍乃至幾千倍。小蠊的生活習性與一般蟑螂相似,喜在賓館、酒店的中西廚房、酒吧、餐廳、包房等場所活動。它對人們造成的危害與蟑螂類似,主要是它們在活動其間將許多有害物質及病菌等傳播到人們的食品及用具中,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 德國小蠊是室內蟑螂中最小的一種,體長在15毫米以下。成蟲為棕黃色。在前胸背板上有兩條平行的褐色縱紋。 德國小蠊一年能經歷4-5個世代。 德國小蠊卵鞘一直拖在雌蟲的尾端,直至孵出若蟲才脫落。若蟲因此隨母體到處擴散。 若蟲經5—7次蛻皮後成為成蟲,若蟲期為30-56天。 德國小蠊正式大規模入駐中國有近二十年的時間,已經從開始的少數大城市蔓延到幾乎中小城市甚至小集鎮和農村地區,據國家疾控中心相關資料顯示,一隻雌性德國小蠊一年最多可以繁殖出一百萬只後代。隨著防治用殺蟲劑的大量使用,德國小蠊已經具備了極強的抗葯性,多數殺蟲劑對其無效。因德國小蠊的存在和難以防治,導致目前蟑螂已取代老鼠成為四害之首! 德國小蠊
隨著國家、地區間經濟、文化交往的日益頻繁密切,隨著全球環境不穩定因素的不斷增多,一切沒有硝煙的生態戰爭——「生物入侵」正在全世界范圍悄悄打響,其造成的生態災難正嚴重威脅著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及全球的生態安全。 被喻為「紫色惡魔」的鳳眼蓮(Bichhornia crassipes即中國人俗稱的「水葫蘆」)在全世界水域的肆虐繁殖即是外來物種入侵最典型的一個例子。1884年,原產於南美洲委內瑞拉的鳳眼蓮被送到了美國新奧爾良的博覽會上,來自世界各國的人見其花朵艷麗無比,便將其作為觀賞植物帶回了各自的國家,殊不知繁殖能力極強的鳳眼蓮便從此成為各國大傷腦筋的頭號有害植物。在非洲,鳳眼蓮遍布尼羅河;在泰國,鳳眼蓮布滿湄南河;而美國南部沿墨西哥灣內陸河流水道,也被密密層層的鳳眼蓮堵得水泄不通,不僅導致船隻無法通行,還導致魚蝦絕跡,河水臭氣熏天;而中國的雲南滇池,也曾因為水葫蘆瘋狂蔓延而被專家指稱患上了「生態癌症」。 此外,美國曾經引進葛藤,葛藤不僅有極強的生長力,而且可以改善土壤環境。1930年從美國再從日本引進後,使許多被破壞的農地和沙坡變成草木繁盛的肥沃土地,被人譽為「大地的醫生」。50年代中期,全美繁衍葛藤近萬棵。然而,葛藤向野獸一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短短二十年間,便從大地的醫生淪為全美通緝的綠怪,亞拉巴馬州政府宣布葛藤成為非法移民。 此外,澳大利亞的「兔災」,地中海的「毒藻」,美國五大湖的「斑馬貽貝」,夏威夷的「蛙聲」以及入侵中國的「紫莖澤蘭」、「大米草」、「松材線蟲」,「加拿大一枝黃花」、「克氏螯蝦」、「美國白蛾」等等外來物種入侵的事例舉不勝舉。由於缺少自然天敵的制約,這些外來入侵者不僅破壞食物鏈,威脅其他生物的生存,而且還給全球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據國際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的報告,外來物種入侵給全球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超過4000億美元。
G. 什麼是生物入侵
這是一些翻山越嶺、遠涉重洋的「生物移民」,也許是一種細菌、一種植物或者一種動物。來到異國他鄉的它們,由於失去了天敵的制衡獲得了廣闊的生存空間,生長迅速,占據了湖泊、陸地,而「土著生物」則因被其擠壓紛紛凋零甚至滅絕。這就是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人們也許陌生,然而,一提起口蹄疫、瘋牛病,甚至艾滋病,人們卻並不陌生,其實這些都是生物入侵的一種。以往人們常常提到的一些動植物,某些地方來說,也都是入侵生物,如牽牛花、水葫蘆、地中海潛蠅、飛機草、馬纓丹、銀魚,等等。
生物入侵分有意和無意兩種。隨著物種的引進,這些外來移民一方面可能造福人類,一方面也可能給當地生態環境乃至經濟發展造成一定影響。除了瘋牛病、口蹄疫,古今中外由於有害生物危害人類健康和農業生物的安全,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是十分沉痛的。近年來,外來入侵物種已對中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同時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為了防治外來物種入侵,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保障國家環境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國家環保總局和中國科學院聯合公布了《中國第一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共16種,分別為紫莖澤蘭、薇甘菊、空心蓮子草、豚草、毒麥、互花米草、飛機草,鳳眼蓮(水葫蘆)、假高粱、蔗扁蛾、濕地松粉蚧、強大小蠹、美國白蛾、非洲大蝸牛、福壽螺、牛蛙。
H. 生物入侵有哪些危害,入侵的方式是什麼
生物入侵的危害及入侵方式如下:
一、生物入侵的危害
適當的引種則會使得缺乏自然天敵的外來物種迅速繁殖,並搶奪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進而導致生態失衡及其他本地物種的減少和滅絕,嚴重危及一國的生態安全。此種意義上的物種引進即被稱為「外來物種的入侵」。由此,這種對等地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的外來物種即被稱為「入侵種」(invasive species)。「入侵種」不同於「外來物種」,它特指的是有害的外來物種,如前面提到的「鳳眼蓮」「松材線蟲」「大米草」等,其范疇小於「外來物種」;而「外來物種入侵」也不同於「外來物種引進」,它特指的是入侵種經自然或人為的途徑,從原生地傳播到入侵地,並損害入侵地的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甚至危及人類健康,從而造成經濟損失及生存災難的過程。
二、生物入侵方式
1.自然入侵
這種入侵不是人為原因引起的,而是通過風媒、水體流動或由昆蟲、鳥類的傳帶,使得植物種子或動物幼蟲、卵或微生物發生自然遷移而造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外來物種的入侵。如紫莖澤蘭,薇甘菊以及美洲斑潛蠅都是靠自然因素而入侵中國的。
2.無意引進
這種引進方式雖然是人為引進的,但在主觀上並沒有引進的意圖,而是伴隨著進出口貿易,海輪或入境旅遊在無意間被引入的。如「松材線蟲」就是中國貿易商在進口設備時隨著木材制的包裝箱帶進來的。航行在世界海域的海輪,其數百萬噸的壓艙水的釋放也成為水生生物無意引進的一種主要渠道。此外,入境旅客攜帶的果蔬肉類甚至旅客的鞋底,可能都會成為外來生物無意入侵的渠道。
3.有意引進
這是外來生物入侵的最主要的渠道,世界各國出於發展農業、林業和漁業的需要,往往會有意識引進優良的動植物品種。如20世紀初,紐西蘭從中國引種獼猴桃,美國從中國引種大豆等。但由於缺乏全面綜合的風險評估制度,世界各國在引進優良品種的同時也引進了大量的有害生物,如大米草、水花生、福壽螺等。這些入侵種由於被改變了物種的生存環境和食物鏈,在缺乏天敵制約的情況下泛濫成災。全世界大多數的有害生物都是通過這種渠道而被引入世界各國的。防治外來物種入侵的國際合作及他國的立法實踐外來物種入侵作為一種全球范圍的生態家現象已逐漸成為導致犧牲多樣性喪失、物種滅絕的重要原因。根據國際自然資源保護聯盟提供的數據,目前全球瀕臨滅絕危險的野生動物共有10954種,全球魚類的1/3,哺乳類的、鳥類的、爬行類的1/4,都已高度瀕危,如果照此速度發展到2100年,地球上1/3到2/3的植物、動物以及其他有機體將消失,這些物種大規模死亡的現象和6500萬年前恐龍的消亡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