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武威赫原生物製品怎麼樣

武威赫原生物製品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10-29 18:19:06

A. 青島的歷史名人有誰

1、黃培

黃培(1603~1669),字孟堅,號封岳,即墨城裡人。其祖父黃嘉善,明萬曆年間兵部尚書、贈太保銜。

明亡後,黃培返歸故里,憂郁悲憤,常以詩文抒發情感。清康熙五年(1666年),因自刻《含章館詩集》致禍,遭姜元衡告發,史稱「黃培詩案」。

黃培被囚禁於濟南,清廷判曰:「黃培因系明朝世宦,隱懷反抗本朝之心,刊刻逆書,已屬不法,吟詠詩句,尤見狂悖,且寬袍大袖,延用前朝服制,蓄發留須,故違當朝法令,大逆不敬。應按隱叛誹薄之罪,但律無正文,無從援引,謹援他律比附,定擬絞罪」。

黃培於康熙八年(1669年)四月初一被處以絞刑,臨刑時,昂然闊步,從容吟詩明志。終年六十六。

2、黃嘉善

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黃嘉善出生於即墨城,字惟尚,號梓山。黃嘉善從小聰慧,漸大學習勤奮努力,他少年時入嶗山石門西麓的上、下書院就讀,飽讀經史子集,精心體會治國安邦的道理,所作的文章流暢優雅,胸有韜略。黃嘉善成年後儀表端莊偉岸,風度儒雅,人品出眾。

3、秦紘

秦紘(1426年-1505年),字世纓,山東單縣人。明朝名臣。

景泰二年(1451年)進士。官至三邊總制、戶部尚書、太子少保。弘治十八年(1505年)卒,年八十,贈少保,謚襄毅。《皇明經世文編》有《秦襄毅公奏疏》。

秦紘長期在西北和南方邊區擔任巡撫和總督,兢兢業業,忠心耿耿,為明代邊疆地區穩定,尤其是西北九邊重鎮的鞏固做出了極大貢獻。《明史》贊其「文武兼資,偉哉一代之能臣矣!」

4、尤淑孝

尤淑孝(生卒年不詳),字孟仁,大興人。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尤淑孝被任命為即墨知縣。在任十幾年間,為即墨地方興利除弊,政聲顯著。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他將位於縣城南偏西的龍王廟移建至南門外偏東處。當時,位於縣城西南的淮涉河(今墨水河)大壩,由於年久失修,經常被洪水沖潰,不能預防河水泛濫。

為使百姓免受洪水之災,尤淑孝組織民工,重新修建了大壩。同時,由於位於城北部的北大河(今龍泉河)橋年久失修,早已倒塌,為方便地方百姓,1760年,對其進行重建。

尤淑孝還十分重視地方文化建設,在任期間,他組織人員,搜集整理地方史資料,甄別真偽,確定體例,重新編纂了《即墨縣志》,共計12卷,保存了大量珍貴的地方史料。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即墨百姓在縣南三里的登高埠建造了遺愛祠,四時奉祀。

5、郭孟澤

郭孟澤(1913—1972),山東省平度縣(今平度市)人。七七事變後投身抗日活動。同年冬,受中共膠東特委委派,來平度協助郭士先組織抗日武裝。

193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3月任平南縣行署主任兼縣大隊大隊長。1944年3月任中共平南縣委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央財政部監察司監察專員、甘肅省高級法院辦公室主任、中共民勤縣委書記、武威地委紀委書記等職。1972年病逝於青島。

B. 20世紀病原微生物學的主要成就

生物學發展簡史
自古以來,人類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已經覺察到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及其所發生的作用。中國利用微生物進行釀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龍山文化時期。殷商時代的甲骨文中刻有「酒」字。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列有穀物制曲,釀酒、制醬、造醋和腌菜等方法。
在古希臘留下來的石刻上,記有釀酒的操作過程。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機物質的作用,進行漚糞積肥。公元二世紀的《神農本草經》中,有白僵蠶治病的記載。公園六世紀的《左傳》中,有用麥曲治腹瀉病的記載。在10世紀的《醫宗金鑒》中,有關於種痘方法的記載。1796年,英國人琴納發明了牛痘苗,為免疫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7世紀,荷蘭人列文虎克用自製的簡單顯微鏡(可放大160~260倍)觀察牙垢、雨水、井水和植物浸液後,發現其中有許多運動著的「微小動物」,並用文字和圖畫科學地記載了人類最早看見的「微小動物」——細菌的不同形態(球狀、桿狀和螺旋狀等)。過了不久,義大利植物學家米凱利也用簡單的顯微鏡觀察了真菌的形態。
1838年,德國動物學家埃倫貝格在《纖毛蟲是真正的有機體》一書中,把纖毛蟲綱分為22科,其中包括3個細菌的科(他將細菌看作動物),並且創用細菌一詞。1854年,德國植物學家科恩發現桿狀細菌的芽孢,他將細菌歸屬於植物界,確定了此後百年間細菌的分類地位。
微生物學的研究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進入生理學階段。法國科學家巴斯德對微生物生理學的研究為現代微生物學奠定了基礎。他論證酒和醋的釀造以及一些物質的腐敗都是由一定種類的微生物引起的發酵過程,並不是發酵或腐敗產生微生物;他認為發酵是微生物在沒有空氣的環境中的呼吸作用,而酒的變質則是有害微生物生長的結果;他進一步證明不同微生物種類各有獨特的代謝機能,各自需要不同的生活條件並引起不同的作用;他提出了防止酒變質的加熱滅菌法,後來被人稱為巴斯德滅菌法,使用這一方法可使新生產的葡萄酒和啤酒長期保存。
後來,他開始研究人、禽、畜的傳染病(狂犬病、炭疽病和雞霍亂等),創立了病原微生物是傳染病因的正確理論,和應用菌苗接種預防傳染病的方法。巴斯德在微生物學各方面的科學研究成果,促進了醫學、發酵工業和農業的發展。
與巴斯德同時代的德國微生物學家科赫對新興的醫學微生物學作出了巨大貢獻。科赫首先論證炭疽桿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苗,接著又發現結核病和霍亂的病原細菌,並提倡採用消毒和殺菌方法防止這些疾病的傳播;他的學生們也陸續發現白喉,肺炎、破傷風、鼠疫等的病原細菌,導致了當時和以後數十年間人們對細菌給予高度的重視;他首創細菌的染色方法,採用了以瓊脂作凝固培養基培養細菌和分離單苗落而獲得純培養的操作過程;他規定了鑒定病原細菌的方法和步驟,提出著名的科赫法則。
1860年,英國外科醫生利斯特應用葯物殺菌,並創立了無菌的外科手術操作方法。1901年,著名細菌學家和動物學家梅契尼科夫發現白細胞吞噬細菌的作用,對免疫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俄國出生的法國微生物學家維諾格拉茨基於1887年發現硫磺細菌,1890年發現硝化細菌,他論證了土壤中硫化作用和硝化作用的微生物學過程以及這些細菌的化能營養特性。他最先發現嫌氣性的自生固氮細菌,並運用無機培養基、選擇性培養基以及富集培養等原理和方法,研究土壤細菌各個生理類群的生命活動,揭示土壤微生物參與土壤物質轉化的各種作用,為土壤微生物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892年,俄國植物生理學家伊萬諾夫斯基發現煙草花葉病原體是比細菌還小的、能通過細菌過濾器的,光學顯微鏡不能窺測的生物,稱之為過濾性病毒。1915~1917年,特沃特和埃雷爾觀察細菌苗落上出現噬菌斑以及培養液中的溶菌現象,發現了細菌病毒——噬菌體。病毒的發現使人們對生物的概念從細胞形態擴大到了非細胞形態。

C. 科赫在病原微生物學的貢獻

科赫則是發現了微生物的純培養,以及科赫三原則。


D. 生物制劑包括哪些什麼算是生物制劑舉5~6個例子

常用的生物制劑有干擾素、白介素、腫瘤壞死因子等。其主要特點為:
1、生物活性功能多,均具有抗腫瘤、抗病毒和免疫調節活性。
2、作用范圍廣,在體外這些生物制劑幾乎對所有腫瘤細胞都有抑制效應。
3、對機體的免疫功能有調節增強作用。

生物制劑 是用病原微生物(細菌、病毒、立充次體)、病原微生物的代謝產物(毒素)以及動物和人血漿等製成的製品,可用於預防、治療和診斷疾病。用於防治傳染病的生物製品可分為人工自動免疫製品(如疫苗和類毒素等)和人工被動免疫製品(如丙種球蛋白、白喉抗毒素、破傷風機毒素等)

如何識別微生態制劑
1、是否是正規合格廠家生產
好的微生態制劑廠家有農業部頒發的微生物生產許可證;非正規生物制劑廠家無農業部頒發的微生物生產許可證。
2、是否為復合微生態制劑
好的微生態制劑為菌類品種結構合理、性能穩定、功效明顯,在水體中能迅速形成絕對優勢,對各類好氧類、厭氧類、兼性厭氧、兼性好氧病原微生物具有很強的抑制能力,將各類有益菌以最佳方式復合並構成穩定狀態時,其綜合功效會超出其原有功效的幾十倍乃至上百倍,可將復合制劑的功效發揮到極致;而生物制劑為單一菌,起不到上述作用。
3、好的微生態制劑顯微鏡觀察菌體著色,形態均勻一致,菌數含量高;劣質生物制劑則不然。
4、好的微生態制劑結構穩定,且不含雜菌,其保質期長;劣質生物制劑結構不穩定,且含雜菌,其保質通常不超過6、7個月。

E. 武威:從此相逢最涼州

一.

大一的暑假,有幸在北京的一家都市報實習,「一帶一路」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自然也是報社內的重點選題。我和部門主任主動請纓,跟隨記者老師做河西走廊的實地探訪。

是什麼樣的心情呢,時隔三年,總是要回去看看,像是給自己的青澀歲月,一個心安理得地逝去的借口。

從華北到西北沒有高鐵和動車,最快的列車也需要將近20個小時。一路的舟車勞頓後終於抵達,武威武威,五味雜陳。

在出站前,我回頭看了看那個闊別三年的武威站。暖色調的建築,呈四平八穩的對稱形,漸次低下去,帝王揮袍的威嚴中,像宣誓著對這片土地的主權。武威古稱涼州,誰敢想像,這座沉默在祖國西北的那麼容易被忽視的小城,曾是連接中原和西域的重要戰略城市,曾是規模和名氣僅次於長安城的歷史古都。

大概,這就是歲月的魔力吧,再光輝的歷史也可能消散在時光長河,渺小如你我,自然也會順理成章般,任一些東西悄然改變。

在住處短暫休整後,我和記者老師拿上設備出門了。

七月的西北日光正盛,趕到北關中路的時候正是正午。陽光明晃晃地照著,遒勁的漢隸寫成的「雷台」赫然出現在路旁。雷台漢墓是我們正式采訪的第一站,這處漢文明遺址曾因為出土了後來作為中國旅遊標志的「馬踏飛燕」聲名鵲起。

在采訪前,我們親自進入漢墓拍攝,古老的墓穴空間十分狹小,入口也只是高不足一米的拱形門,進去時,記者老師錯誤估計了拱門厚度,提前一秒鍾起身,「砰」地一頭撞在了石壁上。

撞得不輕,三十歲出頭的她像小女孩一樣倏然落淚,手足無措中我想起了兒時的「經驗」——碰頭要冷敷。然而,我們正站在人擠人的墓室通道里,慌亂中,我信手「借」來了一個路人手中的冰鎮可樂:「不好意思借用一下有人……」

一邊是拿著可樂手足無措的記者老師,一邊是被「搶」了可樂不知所以的旅客,但老師身旁的我和那個旅客身旁同行的另一個他,卻同時愣在了那裡——我從未想過會再見方呈,更不會想到在這樣的情景下。

世界那麼大,但巧合那麼多。

在古詩詞中瀟灑風流的涼州城,果然不似看起來那般安分。

二.

第一次踏上這片陌生的土地,是在五六年前。我的馬尾還沒有剪成利落的短發,正搖頭晃腦地,享受年少時的風華。

那一年,我在讀初二。老媽受單位指派外出培訓學習,每年只回國兩次,老爸要忙工作的事又無瑕照顧我,他們最終決定送我到武威的姑姑家。

沒空照顧我是理由之一,博士姑姑是我家最高學歷是理由之二,她家還有一個成績出色的表姐是理由之三。我似乎只能「從命」。

聽爸爸講,姑姑在蘭州讀本科時結識了同校的研究生學長,也就是我後來的姑父。姑父是武威人,畢業後留在家鄉工作,墜入愛河的姑姑便也執意讀完了博士,在一所高校的武威分校做了老師。

其實來之前,我對武威的全部理解,除了姑姑每年訪親帶回的葡萄酒和蜜瓜,就是小時候里背過的無數首《涼州詞》,是「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式的荒蕪與蒼涼,不過也摻雜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式的灑脫和浪漫。

真的身臨其境,這座城倒也沒有那麼多的豪氣沖天,相反,比起故鄉的車水馬龍和夜晚美好的霓虹,這座西北小城,顯得多了些質朴和疏朗,天高地闊中,總覺得有種厚重而不被打擾的驕傲。當「千城一面」的洪流涌過,還是保留著一點自己不一樣的味道。

就那麼以「入侵者」的身份停在了武威。

表姐比我大兩歲,那年正在武威一中讀高一,我在離一中不遠的十中借讀。每天放學,我穿過兩條街到一中門口,等表姐一起回家。

也是這么水到渠成般地,結識了方呈。

那天,許是表姐臨時有事,過了放學時間很久也沒有出來。當時學校不許學生帶手機,所以我只得苦等,門口石獅的腳趾數到第七十四遍的時候,俊朗的少年把自行車停在了我身旁:「你是褚晴的妹妹?」

比我大兩歲的方呈那時候已然高出我一頭,他告訴我說,表姐臨時受命排練教師節的節目,讓我先走。西北的黃昏色彩濃艷,被夕陽鑲嵌在時空中的少年,謙恭而溫和,像極了我之後幾年中的無數個舊夢。

我點點頭,沒說話。一個人回家。

他騎上車,從不遠處的岔道離開。我一個人踱著步子,沒多久發現他又騎了回來,一言不發地送我回家。兩個言語不多的人一路沉默,一句拘謹有禮的「謝謝」,是年少的我們第一次相遇的結語。

後來,我們又見過幾次,有時在一中門口的文具店,有時在胡同口的關東煮攤位前,有時他從我們身邊騎行而過,輕聲打著招呼,有時乾脆和表姐一起在學校門外等我回家。

「他是方呈,我們班的學委;這是我表妹既禾。」表姐曾這么介紹我們認識,「方程幾何,好歹都在同一張數學卷子上,認識下哈。」

十三四歲的我,彼時還是個幼稚迷糊的小姑娘,從未想過心動是什麼樣的節拍,更不知道每個故事開始時的模樣。

三.

那一天的雷台漢墓中,來往的遊客很多。我扶著記者老師逆著人潮走了出來,方呈和同伴也跟隨其後。

我不知道當時我的掛著怎樣復雜的表情,不過方呈眼中的,是一絲略微隱忍的溫情。記者老師坐到樹蔭下的長椅休息,方呈的同伴幫忙去買更多的冰塊。我們僵持著站在烈日下,中間似乎隔著太多需要講出來的故事,但一時,反倒不知道如何開口。

漢墓的上空飛著很多不知名的鳥類,或許因了厚重的歷史,來客都步履輕巧、小心翼翼,鳥們的嘰嘰喳喳則尤顯聒噪。它們的盤旋,讓我生了天旋地轉的錯覺。

尷尬之餘,我們決定到外面的雷台公園走走。周圍的樹干奮力地朝上伸展著,彷彿要把天空捅個窟窿。幾年前,也是在這里,我們張牙舞爪地學著那些樹乾的姿態,度過了不知多少個沒心沒肺的午後。

我甩了甩頭發,拋開了那些並不讓人開心的思緒。轉頭和他閑聊著分別後的瑣碎。簡短的交談中得知,已然要步入大四的他在讀土木專業,最近在做家鄉古建築保護的暑期實踐。

「我在北京讀書。」他說,但突然欲語還休地,沒有繼續下去。

北京,離我的故鄉那麼近,可世界那麼大,我們沒有重逢。

他依舊是當年的溫和模樣,不過比幾年前更多了俊朗和成熟。默契地,我們誰都沒有提及「曾經」,連關系最好的表姐,也不曾提及。

四.

那段被「曾經」標注的往事中,我和表姐同行的回家路,後來漸漸成了三人行。

方呈家住在天祝街那邊,比姑姑家遠些。他每天騎自行車上學,但放學後會推著車和我們一起西行走到姑姑家門口,然後在向北走,折回東邊的住處。

很久後我看到過一句話,想送你回家的人,東南西北都順路。當時,因為覺得自己並不是人家「順路」的主角,還暗自難過了一番。

那時候的我,內向安靜,加上遠在異鄉,更多了一份膽怯和沉默。因而每天只是悄然走在他們身旁,聽著他們閑聊著學校的生活,過去與遠方。

比起性格活潑的表姐,方呈言語少了很多,不過,性情溫和內斂的少年,總是給人很安心的感覺。他會隨時顧及作為入侵者的我不被冷落,會隨手撿起路邊的飲料瓶丟進垃圾桶,會紳士地走在最靠近馬路的一邊,會在分開前提醒表姐不要忘記第二天要上交的實驗材料……許是偏於敏感,我總能捕捉到那些微不足道的細節。

有一天,姑姑臨時出差,姑父外出應酬,表姐和我只得從外面買些零食應付了晚飯。在賣手抓餅的攤位前,我一如既往地沉默著,表姐在一旁翻找零錢,方呈見我又在走神,突兀地冒出一句「你為什麼總是不笑」。在我尚未回答,他拿過了阿姨手中的番茄醬,在我的手抓餅上,畫了一個大大的笑臉。

你知道嗎,他這個稚氣卻真誠的舉動,在我心裡,一住就是許多年。

漸漸熟悉起來,彼此也少了最初的拘謹。方呈仗著比我大,常玩笑般地叫我「小屁孩」,我也漸漸地開朗了起來,會叫囂著「幾何終將消滅方程」反擊。表姐笑我倆幼稚,不過很快加入其中,和我一起「聲討」方呈。

我曾在日記中寫:那條不長不短的達府街,是我的青春中最好的路。

初三那年的夏天,武威的雨水依舊不多。我們借著為我中考減壓的理由跑去天馬湖邊散步。盛夏的天馬湖微風拂面,湖面雲蒸霞蔚,讓原本應該粗狂浩大的西北也詩情畫意了起來。,表姐在一旁逗蹣跚學步的小孩子,我坐到湖面人行道的木製欄桿上,看方呈拿著相機拍水草。突然覺得,當初被自己調侃為「流放」的西行,實際上是多麼美好的事啊。

恰好方呈驀然回頭,我匆忙錯開了撞在一起的視線。他逆著陽光走過來,隨意地斜靠在我身旁的欄桿上:「小屁孩中考加油喔,考來一中我們就是校友了。」

三言兩語,卻讓我突然手足無措起來。我含糊地答著「好啊我會加油的」,卻無故地臉紅了起來。

我知道,那是少女心剎那的覺醒,用成語形容,叫「怦然心動」。

五.

三年後的雷台漢墓重逢,草草地又各自離去。

那個下午,結束了采訪任務後,我一個人跑去了一中的門口。賣手抓餅的小攤依舊在一中的不遠處,卻再也不是曾經的老闆。我買了一個提在手裡,裡面沒有番茄醬畫的笑臉。我給重修了的一中大門拍了照,還過去撫了撫石獅的腳趾。你知道的,某些儀式性的行為,是對往事致敬的最好方式。

放學時間到了,小學弟學妹們陸陸續續地朝外走。依舊有人在石獅門口等同行的同伴,但年輕的每個人,都有著各自專屬的戲碼。

我想過方呈會回母校看看,但沒想到是同一個黃昏。和很久很久之前一樣,他帶著少年溫和美好的微笑朝我走來。若不是他沒有穿校服,我甚至會脫口而出「走吧回家啦」。我掩飾般地把手中的手抓餅塞到了嘴裡,手背順勢抹了抹眼睛。

「走了好幾年了,回去看看唄。」方呈隨意地丟來一句,便邁開步子朝一中走了過去。

他熟稔地和門衛老師打過招呼,我們便堂皇地成了校服中的逆行者。沒有小說中挖許願瓶的橋段,也沒有電視劇中尋找當年在樹干刻下的名字的場景,我們只是繞著操場一前一後地走,走了一圈又一圈……

看啊,表姐不在,我們之間總是那麼多讓人尷尬的沉默。

我有些苦澀地笑了,叫住走在前面的方呈,聲音乾巴巴的:「走吧,要關校門的。」

他看了我一眼,點點頭,和曾經一樣,總是溫潤如玉的模樣。

美夢成了舊事,故事成了固執。三年中發生了什麼,我從未問及表姐,更從未聯系過方呈,一無所知,是最好的概括。不過,就算知道又能怎樣呢,一陣木已成舟的悲戚又忽然湧起,我壓抑了一天的淚水終於噴薄而出。

淚眼朦朧中,眼前的大男孩皺著眉慌亂了起來,但最終也沒有拋出諸如「你怎麼了」之類的問題,只用不變的溫和說了句「別哭啊小屁孩」……

「你們武威溫差太大,感冒了。」我搪塞,故意用了最冰冷的字眼,決絕地和過去的自己劃清界限。

他輕嘆了口氣,沒再說話,接過我吃了一半的手抓餅,放一包紙巾在我手中。依舊是曾經那個細心到讓我難過的方呈。

我自顧自地跑出了一中,像一頭闖出往事的牢籠。

六.

其實一中算不得我的母校,因為我在這里只停留了不到一年。

時間匆匆,那一年,我的中考成績還不錯,得以到借讀,表姐和方呈也從悠閑的高一到了緊張的高三。我們更方便地聚在一起,再不必辛苦地等人齊了再回家。

那時候,相處的時間多了,漸漸發覺心裡萌生的某個幼芽,在不斷不斷地長大。

我懂得了一句話,叫: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從前連偶像劇都不看的我突然矯情了起來,一遍一遍地問自己:「他會不會喜歡你啊?」

但我始終猶疑著,對自己預設的問題,不敢作答。卻試圖在任何毫無邏輯關聯的地方尋求證明:吃彩虹糖的時候我會想,如果最後一顆是紅色,你就是喜歡我的;爬山的時候我會想,如果最後是左腳登上山頂,你就是喜歡我的;買雜志的時候我會想,如果報刊亭有我喜歡的雜志,你就是喜歡我的……

事實卻是,我在吃糖時故意留下一顆紅色的糖果,然後心滿意足地吃掉;我在爬山時故意一步邁上兩個台階,只為了用左腳來登頂;我在買雜志時故意繞遠路去那家報亭,因為那裡總會有我喜歡的雜志……

那時候,我自欺欺人地試圖解答,而感情的試卷卻給了我另一份答案,讓原本百分之五十的概論,也瞬間跌倒了零點。

寒假的一天,我早早從故鄉回到了武威,天知道所謂的努力學習和對某個人模糊的想念哪個更有說服力。

我們依舊「混跡」在一起,有時跑去鄉下拍農舍,有時去野外吃燒烤,把最盛大的青春,裝進不大的武威。

一天,我去和同學排練四月份話劇節的節目,黃昏時回家,發現方呈正在姑姑家的樓下徘徊,手裡拿了一個精緻的禮物盒。

那個時間,表姐正在家彈琴吧。

那一天,是2月14,情人節。

武威的冬天,是毫不含糊的凜冽,我愣在那裡,感覺有什麼東西,被這撲面而來的西北風,硬生生地吹碎了。

想來,自己還曾伸出手細數:他每天步行和我們一起回家多走很長的一段路,他會在假期陪我們一起去圖書館看漫畫,他會……那麼,他可能是喜歡我的吧?

多可笑。分明,自己只是那些場景中的配角啊。那些用來陶醉自己的細節,換做另一種可能,依舊說得通。

暗戀就是一場暗無天日的跋涉,像在廣袤的沙漠里苦行,僅憑心裡那點兒微薄的信念向前走,事實上連自己都不知道,哪裡是真正的出口。

有海市蜃樓,就全當綠洲。

我不管不顧地跑進了樓道,任憑嚇了一跳的方呈在後面叫我,我很小氣的,才不願意做你傳遞愛意的鴻雁魚龍。

方呈最終沒有上樓,至於那份禮物,也沒有從表姐那裡看到。但這些並不影響我的某些心緒直直地沉入了水底,然後窒息到,把整片海洋化成了眼淚。

此後的日子,我們一如既往地一起放學,一起去圖書館,一起外出遊玩,但我知道,打碎了的東西,是很難還原的。

那是段什麼樣的日子啊,就像藏在眼睛裡的沙粒、踩在鞋底下的石子,那種隱隱作痛的難過,並不尖銳,卻又沒有辦法忽略。

我打電話問明了老媽培訓的歸期,打著想家的幌子,匆匆讓姑姑幫我辦理了各種瑣碎的手續,然後遁逃般地回家了。

那一年,我高一。

離去的列車緩緩移動,姑姑一家來送我,你也前來。我聽完姑姑姑父的囑托,擁抱了表姐,唯獨固執地不肯與你講話,甚至不肯拿出專門的目光。我自圓其說地對自己講,你的前往,是對姐姐的陪伴,而不專為與我的告別,何必多此一舉呢。又或許,我不肯承認的是不知該用什麼樣的姿態面對一場年少時的離別。

汽笛攪得心情煩亂不堪,啟程了。

我又一次順著那兩道鐵軌遠去了,對我而言,它們就像是一根鐵棒,一頭綁著華北,一頭拴著西北,一頭是家,一頭是愛。是了沉甸甸的啞鈴,扛在肩上,滿滿都是歸來與遠方的重量。

傻子似的伸手擦了擦車窗,手指觸到有些涼意且還算干凈的玻璃,低頭,自嘲地笑了。以為是站台上的人把深情粘在了車窗上,其實不過是自己把自作多情放在眼眶裡打轉。承認吧,當心心念念的人成了驛站,而不是再次歸來的牽絆,我離開時的表情,一定很難看。

七.

轉眼三年過去了,三年裡,不知多少次想起那個少年,那座城。聽見「方程」依舊條件反射,但隨後的效果不再是心動,而是心酸;去敦煌旅行,列車在武威站停6分鍾。短短的6分鍾,我有600次想要沖下車去,又生生按捺住了自己的沖動。

我沒有想到,原以為的一別兩寬,在一次不甘心般的回訪中,再次有了起點。

那段日子,我跟隨記者老師一路奔波,方呈則打著暑期實踐的幌子和我們一起,又是一年盛夏的武威城,依舊是那片天高地遠的厚土,卻因為跌宕的重逢,顯得愈加地厚重。

系列報道結束後,我和記者老師請假去了姑姑家探望。那個晚上,我終於鼓起三年的勇氣問表姐:「你們……在一起過嗎?」算是給自己漫長的暗戀一個果決的交代吧。

我像穿越進了八點檔的電視劇,分明聽表姐一字一頓地說:「他喜歡的是你,為什麼要和我在一起?」表姐雲淡風輕,每個字句卻叩擊在我心上,「當年,還我以為是因為你不喜歡他才那麼匆忙地回老家了。」

所以,每天放學後的同行,放假時的陪伴,以及徘徊在樓下時手中的情人節禮物……統統為了,毫不知情甚至會錯意的我?

我想起了很久前看過的一條微博:加菲和歐迪走失了,被賣到寵物店,加菲很痛苦。但一個清晨,喬恩走進了寵物店,他看見了加菲,意外之喜,立刻又把加菲買了回去,一家團圓。故事的最後,加菲說,我永遠不會問喬恩,那天他為什麼會走進寵物店。

有人評論說:他又回到這里,或許只是看看,自己家的笨貓有沒有被人賣進寵物店。

我的心跳漏掉了一拍。

那天,在正在修繕的鳩摩羅什寺,記者老師掛著一臉「我都懂」的識趣表情獨自去采訪工作人員,留我和方呈在院子中。

寺廟的圍牆上貼滿了詩詞禪語,我百無聊賴地從頭看到尾,無意回頭,發現方呈正愣愣地站在不遠處,看著牆壁失神。精瘦的西北男生,在濃烈的西北陽光下,像立在韶華中的旗幟,寫滿了青春往事。

我走過去,發現他在盯著牆上的黃底黑字看,是明時詩人的句子:無情莫抱東風恨,作意開時是謝時。

一個理工男,盯著一句別有深意的古詩若有所思,我「撲哧」笑了出聲。

「不想再錯過了,『等』比『找』還煎熬。至少『找』有目標,而『等』根本無歸期。」

方呈的聲音卻兀自在耳邊響起,「終於等到了,別走了,行么?」

剎那的莫名其妙後,是許久許久的難過。

三年了。三年之後,我們默契地不提過往,卻終於以全新的自己,站在了彼此身旁。而那場沙漠中漫長的苦行,終於換來了真實的綠洲。

我們一起去登寺看天,大團的雲朵悠悠地盪在天際,不被打擾,纖塵不染。忽然覺得,原來風流瀟灑的武威城那麼廣大,而相逢的人再相逢,是多麼幸運啊。

F. 什麼是非同一般葯物的生物製品

生物製品是用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等生物學技術製成的免疫制劑或有生物活性的制劑,可用於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

生物製品不同於一般醫用葯品,它是通過刺激機體免疫系統產生免疫物質(如抗體)才發揮其功效,在人體內出現體液免疫、細胞免疫或細胞介導免疫。通過基因工程技術改造的大腸桿菌可產生某種病毒的抗原,酵母菌可經過基因重組而產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重組痘苗病毒也可產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細胞工程雜交瘤技術問世,雜交瘤細胞可以分泌抗體,所以抗體不一定要免疫動物的血清等。這樣就打破了生物製品的傳統概念,而是菌苗不一定要用細菌,疫苗不一定要用病毒,血清的產品不一定要用血液。

中國生物製品事業基本可滿足控制傳染病流行的需要,但仍落後於某些發達國家。生物製品分人用生物製品和獸用生物製品,下面介紹人用生物製品。

在10世紀時,中國發明了種痘術,用人痘接種法預防天花,這是人工自動免疫預防傳染病的創始。種痘不僅減輕了病情,還減少了死亡。17世紀時,俄國人來中國學習種痘,隨後傳到土耳其、英國、日本、朝鮮、東南亞各國,後又傳入美洲、非洲。1796年英國人E.詹納發明接種牛痘苗方法預防天花,他用弱毒病毒(牛痘)給人接種,預防強毒病毒(天花)感染,使人不得天花。

此法安全有效,很快推廣到世界各地。牛痘苗可算作第一種安全有效的生物製品。微生物學和化學的發展促進了生物製品的研究與製作。19世紀中期,「免疫」概念已基本形成。1885年法國人L.巴斯德發明狂犬病疫苗,用人工方法減弱病毒的致病毒力,做成疫苗,被狂犬咬傷的人及時注射疫苗後,可避免發生狂犬病。巴斯德用同樣的方法製成雞霍亂活疫苗、炭疽活疫苗,將過去以毒攻毒的辦法改為以弱制強。D.E.沙門、H.O.史密斯等人研究加熱滅活疫苗,先後研製成功傷寒、霍亂等滅活疫苗。19世紀末日本人北里柴三郎和德國人貝林,E.(A.)用化學法處理白喉和破傷風毒素,使其在處理後失去了致病力,接種動物後的血清中和相應的毒素,這種血清稱為抗毒素,這種脫毒的毒素稱為類毒素。R.科赫製成結核菌素,用來檢查人體是否有結核菌感染。抗原—抗體反應概念的出現,有助於臨床診斷。這些為微生物和免疫學發展奠定了基礎,繼續發展出各種生物製品,在預防疾病方面越發顯得重要,是控制和消滅傳染病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中國的生物製品事業始於20世紀初。1919年成立了中央防疫處,這是中國第一所生物製品研究所,規模很小,只有牛痘苗和狂犬病疫苗,幾種死菌疫苗、類毒素和血清都是粗製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在北京、上海、武漢、成都、長春和蘭州成立了生物製品研究所,建立了中央(現為中國)生物製品檢定所,它執行國家對生物製品質量控制、監督,發放菌毒種和標准品。後來,在昆明設立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生產研究脊髓灰質炎疫苗。生物製品現已有龐大的生產研究隊伍,成為免疫學應用研究和計劃免疫科學技術指導中心。湯飛凡1957年發現沙眼病原體,他對中國生物製品事業有很大貢獻。

在控制和消滅傳染病方面,接種預防生物製品效果顯著,在公共衛生措施方面收益最佳,這不僅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而且是世界性的措施。世界衛生組織(WHO)1966年發表宣言,提出10年內全球消滅天花,1980年正式宣布天花在地球上被消滅。1978年 WHO又作出擴大免疫規劃(EPI),目的是對全球兒童實施免疫。EPI是用4種疫苗預防6種疾病,即卡介苗預防結核病;麻疹活疫苗預防麻疹;脊髓灰質炎疫苗預防脊髓灰質炎;百白破三聯預防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有計劃地從兒童開始,使世界兒童都得到免疫。1981年,中國響應WHO的號召,實行計劃免疫,按要求用國產4種疫苗預防6種疾病。1988年以省為單位達到了85%的疫苗接種覆蓋率。1990年以縣為單位,兒童達到85%的接種覆蓋率。診斷制劑品種的增多和方法的改進,促進了試驗診斷水平的提高;現已應用到血清流行病學以及疾病的監測。中國生產血液制劑已有30多年的歷史,品種在逐年增加。

隨著微生物學、免疫學和分子生物及其他學科的發展,生物製品已改變了傳統概念。對微生物結構、生長繁殖、傳染基因等,也從分子水平去分析,現已能識別蛋白質中的抗原決定簇,並可分離提取,進而可人工合成多肽疫苗。對微生物的遺傳基因已有了進一步認識,可以用人工方法進行基因重組,將所需抗原基因重組到無害而易於培養的微生物中,改造其遺傳特徵,在培養過程中產生所需的抗原,這就是所謂基因工程,由此可研製一些新的疫苗。20世紀70年代後期,雜交瘤技術興起,用傳代的瘤細胞與可以產生抗體的脾細胞雜交,可以得到一種既可傳代又可分泌抗體的雜交瘤細胞,所產生的抗體稱為單克隆抗體,這一技術屬於細胞工程。這些單克隆抗體可廣泛應用於診斷試劑,有的也可用於治療。科學的突飛猛進,使生物製品不再單純限於預防、治療和診斷傳染病,而擴展到非傳染病領域,如心血管疾病、腫瘤等,甚至突破了免疫製品的范疇。中國生物製品界首先提出生物製品學的概念,而有的國家則稱之為疫苗學。

G. 生物製品的特點

生物製品和生化葯品的不同有:

1、定義不一樣:生化葯品是從生物體分離、純化以及用化學合成、微生物合成或現代生物技術所得到的用於預防、治療和診斷疾病的物質。 生物製品是指應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細胞工程、蛋白質工程、發酵工程等生物技術獲得的微生物、細胞及各種動物和人源的組織和液體等生物材料制備的,用於人類疾病預防、治療和診斷的葯品。

2、特點不一樣:生化葯品的特點是生物體中的基本生化成分或類似物,這些成分均具有生物活性或生理功能。生物製品的特點是,他是一種生物活性制劑,例如疫苗,就是由細菌或病毒加工製成的生物活性制劑。

3、製作方法不一樣:生物製品是用病原微生物(細菌、病毒、立充次體)、病原微生物的代謝產物(毒素)以及動物和人血漿等製成的。生化葯品是以生物化學方法為手段從生物材料中分離、純化、精製而成的。

H. 被稱為微生物學之父的科赫,對科學有何貢獻

被稱為微生物學之父的科赫在傳染病方面走在了時代的前列,他所做出的研究也讓傳染病的研究進入了快速車道。科赫的童年生活和很多科學家有很多的相似之處,貧苦的家庭生活讓他有了更加堅毅的品格。但是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科赫的父母很重視他的教育,想讓他通過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家族的命運,科赫從小就表現出了過人的天賦,5歲可以通過看報紙自學讀書,從小就是我們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不過這種說法過於絕對,在後來很多的科學實驗當中都證明這個邏輯並不嚴謹。有些病原體並不完全滿足該法則的所有條件。

I. 為什麼說巴斯德和科赫是微生物學的奠基人

理由:

化學家出身的巴斯德涉足微生物是為了治療「酒病」和「蠶病」。他論證酒和醋的釀造以及一些物質的腐敗都是由一定種類的微生物引起的發酵過程,並不是發酵或腐敗產生微生物。

他提出了防止酒變質的加熱滅菌法,後來被人稱為巴斯德滅菌法,使用這一方法可使新生產的葡萄酒和啤酒長期保存。

科赫對新興的醫學微生物學做出了巨大貢獻。科赫首先論證炭疽桿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接著又發現結核病和霍亂的病原細菌,並提倡採用消毒和殺菌方法防止這些疾病的傳播。

(9)武威赫原生物製品怎麼樣擴展閱讀

微生物學作用:

1、在自然界物質循環中作用。

2、空氣與水凈化,污水處理。

3、工農業生產有菌體,代謝產物,代謝活動。

4、對生命科學的貢獻。

微生物學專業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真菌及地衣學、微生物資源、分類、系統學、多樣性、群體遺傳與演化、協同代謝分子機理、環境微生物學、工業微生物學、系統生物技術、微生物生理學、微生物生理學等。

J. 什麼是科赫原理

羅伯特科赫
羅泊特·科赫(Robert Koch),1943年生於德國漢諾威州克勞斯塔爾小城,父親是礦山職員。5歲時他告訴父母,自己能藉助報紙學會讀書,預示了其超凡的智慧和毅力,高中時他表現出對微生物學的濃厚興趣。1862年他考入格廷根大學醫學院,頭兩個學期學習植物學、物理學和數學,後轉學醫學,受到解剖學家亨利(Henle,J)的指導,1866年畢業,而後先是在軍隊中當隨軍醫生,普法戰爭後在東普魯士一個小鎮當醫生。

1872年被推薦到波森州沃爾施頓(現屬波蘭)的地方衛生機關任職。他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開始了業余的細菌學研究。當時的沃爾施頓正好流行牛炭疽病,他便對這種疾病進行了認真細致的研究。他在牛的脾臟中找到了引起炭疽病的細菌,並且把這種細菌移種到老鼠體內,使老鼠相互感染了炭疽病,最後又從老鼠體內重新得到了和從牛身上得到的相同的細菌。這是人類第一次用科學的方法證明某種特定的微生物是某種特定疾病的病原。而且,他用血清在與牛體溫相同的條件下在動物體外成功地培養了細菌。隨後他又研究炭疽桿菌的生活史,發現了桿菌——芽孢——桿菌的循環。1876年他在《植物生物學》雜志上發表了他的研究成果,在醫學界引起巨大的反響。

因為這項重大貢獻,科赫在1880年被聘任到德國柏林的皇家衛生局工作,得到了良好的實驗室和優秀的助手。1881年他發明了使用固體培養基的「細菌純培養法」, 並開始研究結核病。他研究結核病死亡者的肺,但是沒有找到結核菌,可他把肺磨碎擦在老鼠和兔子身上後,卻讓他們感染了結核病,反復的試驗使他意識到結核菌很可能是透明的,必須給它染色才能觀察到。於是他用各種色素進行染色試驗,並不斷改變染色方法,終於在第271號樣品中發現了染上藍色素呈細棒狀的結核桿菌。他又用血清培養基對結核桿菌進行培養,獲得了人工培養出的結核桿苗。他將結核桿菌製成懸液注射到豚鼠的腹腔內,豚鼠因此感染了結核病,科學地證明了結核桿菌是結核病的病原菌。1882年3月24日,他在德國柏林生理學會上宣讀了他發現結核桿菌的有關論文,並與同年4月10日將論文發表在《柏林醫學周報》上,再一次引起醫學界的轟動。發現結核桿菌後,科赫通過進一步研究又闡明了結核病的傳播途徑是空氣和接觸,科赫提出:為征服結核病,「首先要盡人類的能力封鎖傳染病菌的來源。這些來源之一並且最重要的一個是結核病患者的痰。」

1883年,科赫作為德國霍亂調查委員會的成員,到埃及和印度,不僅發現了霍亂的病原菌霍亂弧菌,而且成功地找到了霍亂弧菌交叉感染的途徑——經過水、食物,衣物等用品的傳播,並找到了控制它的辦法。

1885年任柏林大學衛生學、細菌學教授和該校衛生研究所所長。1886年,科赫與弗呂格(Flugge.C)合作創辦了《衛生學雜志》,至今仍具有權威性。1890年他研究出結核菌素,並將它應用於結核病的診斷。為了調查研究傳染病,科赫先後十次出國,到非洲、印度和遠東.先後在衛生學研究所和傳染病研究所帶領一批學生研究了瘧疾、鼠疫、傷寒、牛瘟以及回歸熱、昏睡症等熱帶病,取得了許多新的重大發現,培養了貝林、艾利希、北里柴三郎等優秀科學家。1891年任傳染病研究所所長。1897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02年被選為法國科學院的國外院士。1905年,科赫獲得了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主要是為了表彰他在肺結核研究方面的貢獻。

科赫根據自己分離致病菌的經驗,總結出了著名的「科赫原則」。在這個原則的指導下,使得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的20年代成了發現病原菌的黃金時代。例如1883年和1884年兩位科學家各自獨立地發現了白喉桿菌,1884年還發現了傷寒桿菌,1894年發現了鼠疫桿菌,1897年發現了痢疾桿菌。在此期間先後發現了不下百種病原微生物,包括細菌、原生動物和放線菌等。不僅是動物病原菌,還有植物病原菌。

科赫除了在病原體的確證方面作出了奠基性工作外,他創立的微生物學方法一直沿用至今,為微生物學作為生命科學中一門重要的獨立分支學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科赫首創的顯微攝影留下的照片在今天也是高水平的。這些技術包括分離和純培養技術、培養基技術、懸滴標本檢查法、組織切片染色法。

晚年科赫得出了引起人結核病與引起牛結核病的結核桿菌並不完全相同的結論,雖然這一觀點在當時引起了許多爭議,但今天已完全證明了其正確性。1910年5月27日,67歲的科赫在德國巴登的寓所里,坐在他的圈手椅中安樣地長眠了。他的骨灰被安葬在柏林傳染病菌研究院內,紀念碑上刻有這樣的詩句:從這微觀世界裡,涌現出這顆巨星;你征服了全世界,所有人都感謝你;獻上花環不凋零,世世代代永銘記。

科 赫的一生主要著作有《炭疽病病原學,論炭疽桿菌發育史》(1876)、《創傷感染的病原學》(1878)、《論結核病》(1882);《抗結核葯物》(1891)、《與傷寒病的斗爭》(1902)等。

1982年3月24日,在紀念科赫發現結核桿菌一百周年之際,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防癆與肺病聯合會共同倡議,將每年的3月24日定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以表達對科赫的紀念以及提醒公眾對結核病防治的重視。這一天,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發行了《科赫發現結核桿菌一百周年》紀念郵票,附圖是民主德國發行的《科赫茲發現結核桿菌一百周年》小型張(左圖),郵資圖為科赫頭像及其簽名.邊紙圖案為科赫於1882年4月10日發表在《柏林醫學周報》上的關於發現結核桿菌的論文;右圖為我國郵電部發行的一枚紀念郵票,紀念他發現肺結核病原菌一百周年

閱讀全文

與武威赫原生物製品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