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期末考試生物主要考什麼

期末考試生物主要考什麼

發布時間:2022-10-29 21:35:59

① 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快到了,主要復習生物哪幾點

生物圈與生態系統
顯微鏡的組成與使用
生物的結構層次
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
種子組成
植物的一生(即發育過程,如開花,結果)
植物的幾大作用,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其餘部分瀏覽幾次就可以了
我剛剛考完試,試卷內容大概就這么多了
求採納,謝謝

② 分子生物學期末考試重點

一、填空題


1.限制性核酸內切酶DNA連接酶是基因工程中兩個重要的工具酶。

2.DNA復制的兩大特點是半保留復制半不連續復制

3.細菌實施應急反應的信號是ppGpp和pppGpp產生這兩種物質的誘導物是空載tRNA啟動子中的元件通常可以分為兩種:核心啟動子上游啟動子元件

4.真核生物基因調控主要也是在轉錄水平上進行的,受大量特定的順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的調控,真核生物的轉錄調控大多數是通過兩者復雜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

5.在大腸桿菌的轉錄過程中,RNA聚合酶全酶的σ因子負責轉錄的精確起始,核心酶負責轉錄的延伸

6.真核生物mRNA轉錄後的加工步驟主要包括加帽、加尾、剪接、編輯

7.與DNA結合的轉錄因子大多數以二聚體形式起作用,轉錄因子與DNA結合的功能域模體常見的有以下幾種:螺旋-轉角-螺旋、鋅指結構、鹼性-亮氨酸拉鏈、和鹼性-螺旋-環-螺旋。

8.PCR的基本反應過程包括:高溫變性、低溫退火、中溫延伸三個階段。

10.原核生物中DNA復制的主要酶是DNA聚合酶III,在真核生物細胞中核DNA復制的主要酶是DNA聚合酶δ

11.基因表達是受調控的,可在多個層次上進行,包括基因水平、轉錄水平、翻譯水平、翻譯後水平的調控

12.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是以mRNA為模板,以氨醯-tRNA為原料直接供體,以核糖體為合成場所。


二、選擇題

  1. 核酸對紫外線的最大吸收峰在哪一波長附近? 260nm

  2. 關於核糖體的移位,敘述正確的是( )核糖體沿mRNA的5『到3』方向相對移動

  3. 蛋白質生物合成的方向是( )從N到C端

  4. RNA與DNA生物合成不相同的是()需要引物

  5. mRNA序列5'-ACGCAUUA-3'對應的cDNA序列是:() 5'-TAATGCGT-3'

  6. 在真核細胞中肽鏈合成的終止原因是( )。終止密碼子被終止因子(RF)所識別

  7. 氨基酸活化酶:()每一種酶特異地作用於一種氨基酸及相應的tRNA

  8. 紫外線照射對DNA分子的損傷主要是()形成共價連接的嘧啶二聚體

  9. 下列關於SD序列的說法正確的是( )SD序列有時會隱藏在mRNA的莖-環結構中,從而影響翻譯的起始

  10. 下列基本轉錄因子中,能直接識別、結合TATA盒的是( )TFII D

  11. DNA切除修復需要幾種酶的共同作用:①DNA聚合酶I,②DNA連接酶,③外切核酸酶,④內切核酸酶,其工作的順序是()。4312

  12. 下列關於核不均一RNA(hnRNA)的論述哪些是正確的()。在3』端有一個多聚腺苷酸(polyA)長尾,是由DNA編碼的

  13. 一個tRNA的反密碼子為IGC,它不能識別下列哪個密碼子( I 不能識別G指導蛋白質合成的結構基因大多數為(單拷貝序列



三、判斷題
  1. 大腸桿菌DNA生物合成中,DNA聚合酶I主要起聚合作用。(錯)

  2. 細胞內DNA進行復制時,在前導鏈上DNA沿5』→3』方向合成,在後隨鏈上則沿3』→5』方向合成。(錯)

  3. DNA的甲基化是真核生物轉錄調控的方式之一,DNA的甲基化可提高基因的轉錄活性。(錯)

  4. 蛋白質翻譯一般以AUG作為起始密碼子,有時也以GUG為起始密碼子,但以GUG為起始密碼子時,則第一個被摻入的氨基酸為Val。(錯)

  5. SD序列與AUG之間的距離是影響轉錄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錯)

  6. 真核生物蛋白質合成的起始氨基酸是甲醯甲硫氨酸。(錯)

  7. 反式作用因子是指能直接或間接地識別或結合在各順式作用元件核心序列上的一組DNA序列。

1)亞硝酸作為一種有效誘變劑,是因為它直接作用於DNA,使鹼基中的氨基氧化生成羰 (酮)基,造成鹼基配對錯誤。(對)

2)真核生物的各種RNA都必須經過剪切、修飾才能成熟。(對)

3)大腸桿菌的mRNA在翻譯蛋白質之前不需要加工。(對)

4)RNA的生物合成不需要引物。(對)

5)如果沒有σ因子,核心酶只能轉錄出隨機起始的、不均一的、無意義的RNA產物。(對)

6)AC-Ds是玉米中的一組轉座控制元件,其中Ds來源於Ac序列,AC對Ds的作用是順式的。(對)

7)DNA的復制需要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對)

8)DNA復制時,滯後鏈的合成需要多個引物。(對)


四、名詞解釋

CpG島、Prinbnow區、RNA的編輯、SD序列、操縱子、錯義突變、代謝物阻遏效應、岡崎片段、核酶、基因家族、酵母人工染色體

③ 求高二生物期末考試重點

第一講 生物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元素】
1、 種類
最基本元素
基本元素
主要元素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礦質元素、必需的礦質元素(大量、微量)
2、 含量(占細胞乾重、占細胞鮮重)
3、 作用
① 組成各種化合物
② 影響生物的生命活動
(N、P、K、Fe、S、Mg、I、Mn、B、Ca、Na)N(植物)主要是以銨態氮(NH4+)和硝態氮(NO2-、NO3-)的形式被植物吸收的。N是葉綠素的成分。N是可重復利用元素,參與構成的重要物質有蛋白質、核酸、ATP、NADP+,缺N就會影響到植物生命活動的各個方面,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N在土壤中都是以各種離子的形式存在的,如NH4+、NO2-、NO3-等。無機態的N在土壤中是不能貯存的,很容易被雨水沖走,所以N是土壤中最容易缺少的礦質元素。N是一種容易造成水域生態系統富營養化的一種化學元素;
P參與構成的物質有核酸、ATP、NADP+等,植物體內缺P,會影響到DNA的復制和RNA的轉錄,從而影響到植物的生長發育。P還參與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傳遞過程,因為ATP和ADP中都含有磷酸。P對生物的生命活動是必需的,但P也是容易造成水域生態系統富營養化的一種元素。在一般的淡水生態系統中,由於土壤施肥的原因,N的含量是相當豐富的,一旦大量的P進入水域,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就會出現「水華」現象,故現在提倡使用無磷洗衣粉。
Fe2+是血紅蛋白的成分;Fe在植物體內形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穩定的、難溶於水的化合物,故Fe是一種不可以重復利用的礦質元素。Fe在植物體內的作用主要是作為某些酶的活化中心,如在合成葉綠素的過程中,有一種酶必須要用Fe離子作為它的活化中心,沒有Fe就不能合成葉綠素而導致植物出現失綠症,但發病的部位與缺Mg是不同的,是嫩葉先失綠。
I是甲狀腺激素合成的原料;
Mg是葉綠素的構成成分;
B能促進花粉的萌發和花粉管的伸長,有利於受精作用;
Zn有助於人體細胞的分裂繁殖,促進生長發育、大腦發育和性成熟。對植物而言,Zn是某些酶的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如催化合成吲哚乙酸的酶中含有Zn,沒有Zn就不能合成吲哚乙酸。所以缺Zn引起蘋果、桃等植物的小葉症和叢葉症,葉子變小,節間縮短;
Na+是維持人體細胞外液的重要無機鹽,缺乏時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下降,並出現血壓下降,心率加快、四肢發冷甚至昏迷等症狀;
K+在維持細胞內液滲透壓上起決定性作用,還能維持心肌舒張,保持心肌正常的興奮性,缺乏時心肌自動節律異常,導致心律失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糖類及運輸糖類離不開K)
Ca是骨骼的主要成分,Ca2+對肌細胞興奮性有重要影響,血鈣過高興奮性降低導致肌無力,血鈣過低興奮性高導致抽搐,Ca2+還能參與血液凝固,血液中缺少Ca2+血液不能正常凝固。
4、 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差異性

【化合物】種類、含量、分布、功能
1、無機化合物:
※水專題
1.水的存在
(1)細胞中的水
自由水含量的多少決定細胞的代謝強度,細胞中(或生物體)的自由水和結合水的比值影響細胞的代謝水平,比值越大,代謝越強,但抗性越弱;反之,則代謝減弱,但抗性增強。
(2)細胞外液中的水
多細胞植物的細胞間隙、各種分泌物(如某些漿汁等)和多細胞動物的內環境、分泌物(如消化液、淚液等)、排泄物(如尿液、汗液等)都含有水。
(3)生態環境中的水
大氣、水體、土壤等非生物環境中都含有水。
2.水的功能
(1)生物體內的水
①結合水:細胞或生物體結構的組成成分。(失去細胞結構遭到破壞)
②自由水:(與代謝密切相關)
a.細胞內的良好溶劑,起運輸代謝物質的作用
b.新陳代謝的反應物
有氧呼吸等許多生化反應需要水參與。正常生活的生物,其細胞中「自由水/結合水」的比值越大,新陳代謝越旺盛,反之則越弱。
c.維持細胞及生物體的固有形態
由於細胞含有大量的水分,從而能維持細胞的緊張度。對植物而言可使枝葉挺立,便於接受陽光和葉面蒸騰,同時還可使花朵張開,利於傳粉,成熟的植物細胞失水會發生質壁分離而收縮,吸水時會變得硬挺膨脹;對動物而言,細胞失水會發生皺縮,過度吸水會脹破。
d.調節生物的體溫
水具有很高的汽化熱和比熱容,又有較高的導熱性,因此水在生物體內的不斷流動、蒸發、葉面蒸騰等能夠使熱量順利地散發,利於生物體體溫的穩定和避免被炎熱夏季的陽光灼傷。
e.水的其他功能
水分子的極性強,能使溶解於其中的許多物質解離成離子,利於生化反應的進行;水還具有潤滑作用。
(2)生態環境中的水——生態系統結構的組成成分
水是生態系統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它保障著生物的生活和生存,影響著某些植物的形態結構,決定著陸生生物的分布,如乾旱沙漠地區只有少數耐旱生物生存。另外它還是某些生物進化的重要選擇因素。
3.水與新陳代謝
(1)水分的吸收
①吸水原理:吸脹作用、滲透作用
吸脹作用靠親水性物質吸水,如干種子、分生區細胞;與細胞死活無關;親水性強弱規律:蛋白質>澱粉>纖維素,脂肪不具親水性;滲透吸水要有半透膜,靠濃度差吸水。
②吸水的部位和動力
細胞的吸水動力本質上主要來自細胞內、外液的濃度差(即滲透壓)。對植物體而言,吸水外因是蒸騰作用和根壓。就吸水部位而言,植物主要靠根尖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其次還有葉片等;單細胞動物靠細胞直接吸收,如草履蟲;低等多細胞動物靠消化腔吸收,如水螅;人和高等動物靠消化道中的胃、小腸、大腸吸收,腎小管、集合管對原尿中水的重吸收等。
③蒸騰作用、吸水與吸收礦質元素的關系
(1)蒸騰作用為水和礦質元素的吸收提供動力,與水和礦質元素的吸收無直接關系,但有利於水和礦質元素的吸收。
(2)水分的運輸
低等多細胞生物通過細胞間的滲透運輸。高等多細胞植物可通過共質體(無數活細胞原生質體通過胞間連絲形成的一個連續整體)間的滲透運輸,即通過胞間連絲運輸,這種方式速率慢;也可通過質外體運輸,即通過非原生質的部分,包括細胞壁、細胞間隙、導管運輸,這種方式速率快。高等動物則通過血液循環系統和淋巴循環系統運輸水分。
(3)水分的利用與產生
①新陳代謝利用水(消耗水)的生理過程及結構
a. 大分子有機物的消化(水解)
多糖的消化,即「澱粉一麥芽糖一葡萄糖」;部位:細胞質基質(細胞內消化)、消化道(細胞外消化)。 蛋白質的消化,即「蛋白質一氨基酸」;部位:細胞質基質(細胞內消化)、消化道(細胞外消化)。
脂肪的消化,即「脂肪一甘油、脂肪酸」;部位:細胞質基質(細胞內消化)、消化道(細胞外消化)。
b.肝臟和肌肉細胞中糖元的分解過程消耗水。
c.光合作用的光反應 部位:葉綠體囊狀結構薄膜。

d.有氧呼吸的第二階段部位:線粒體。

e.ATP的水解過程部位:細胞質基質、葉綠體基質、線粒體等。

f.ATP水解成ADP和Pi時消耗水。
②細胞中產生水的結構及代謝
a.在葉綠體的基質中通過暗反應合成有機物的過程產生水。
b.在線粒體中通過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產生水。
c.核糖體上通過氨基酸的脫水縮合作用產生水。
d.高爾基體上通過台成纖維素產生水。
e.細胞核在DNA復制過程中產生水。
f.動物肝臟和肌肉中合成糖元時產生水。
g.ADP生成ATP時產生水。
(4)水的排出
①植物:蒸騰作用(佔95%~99%);葉片的吐水;隨某些分泌物排出,如漿汁等。
②動物:呼出的氣體中的水蒸氣;汗液中的水;尿液中的水;隨某些分泌物排出,如淚液、消化液等。
(5)小結:水與光合作用、細胞呼吸
水既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料,也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產物。葉片缺水萎蔫後氣孔關閉,外界C02不能進入葉片內部是缺水限制光合作用進行的一個主要因素。水分對呼吸作用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種子的含水量在一定范圍內與呼吸作用強度呈正比例關系,原因是種子吸水後,種子內水解澱粉的酶活性迅速增高,澱粉被水解成葡萄糖,使呼吸作用的底物增加導致呼吸作用強度增加
4.人體內的水平衡及其調節
人體內水平衡的調節是通過調節水的攝入量與排出量之間的平衡來實現的,腎臟中的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能力是可以調節的。人體內感受水分狀況的感受器是滲透壓感受器,當滲透壓感受器感受到血漿中的滲透壓升高時,通過傳人神經纖維的興奮傳到大腦皮層,通過產生渴覺來調節水的攝人量;傳到下丘腦使下丘腦神經細胞分泌、並由垂體後葉釋放的抗利尿激素(也稱加壓素)增加,從而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減少了尿的排出。當滲透壓感受器感受到血漿中的滲透壓下降時,下丘腦的神經細胞減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抑制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從而使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通透性降低,水的排出量增加。通過這種調節機制,人體的水分代謝保持了平衡。
5.水與生物的分布
水在陸地上的分布,決定了陸生生物的面貌。如我國從東到西為:森林一草原一荒漠一沙漠。在水域生態系統限制生物分布的因素不是水分而是鹽度。
6.水的污染
造成水污染的物質主要有有機物、重金屬、農葯、過量的N、P等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和致病微生物等。當水中的上述有害物質超出水體的自凈能力(物理凈化、化學凈化、生物凈化)時,就發生了污染。
2、無機鹽
a 、含量 b 、存在形式:大多以離子狀態存在於細胞中。
c、功能
缺B:植物「花而不實」
缺碘——地方性甲狀腺腫(大脖子病)、呆小症
缺鈣——骨質疏鬆、軟骨病
血鈣過低:抽搐;血鈣過高:骨無力
缺鐵——缺鐵性貧血 因此,無機鹽離子是組成細胞內復雜的化合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維持生命活動、細胞滲透壓和酸鹼平衡都具有重要作用。
3、糖類
a元素組成:C、H、O
b種類、分布、作用
概 念 種 類 分子式 分 布 主 要 功 能
單糖 不能水解的糖 核 糖 C5H10O5 動植物細胞 組成RNA的物質
脫氧核糖 C5H10O4 組成DNA的物質
葡萄糖 C6H10O6 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
二糖 水解後能夠生成二個單糖分子的糖 蔗 糖 C12H22O11 植物細胞 能水解成葡萄糖
麥芽糖
乳 糖 動物細胞
多糖 水解後能夠生成許多個單糖分子的糖 淀 粉 (C6H10O5)n 植物細胞 植物細胞中的儲能物質
纖維素 植物細胞壁的基本組成成分
糖 原 動物細胞 動物細胞中的儲能物質
糖類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糖類」小專題知識歸納
1.糖類的化學組成、種類和結構
(1)化學組成和種類
(2)葡萄糖、核糖、脫氧核糖的結構簡式,可聯系的內容有:組成糖類的化學元素,核糖、脫氧核糖、葡萄糖的化學式和結構簡式,蔗糖、麥芽糖、乳糖、澱粉、纖維素、糖元的化學式,單糖、二糖、多糖的分布和功能。

2.幾種糖的性質
(1)葡萄糖的化學性質。①還原性,可聯系的內容有:銀鏡反應,用班氏試劑進行尿糖的測定,用斐林試劑進行組織中還原性糖的測定;②能跟酸起酯化反應;③氧化反應,可聯系的內容有:動、植物細胞進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時的比較,厭氧發酵(酒精發酵、乳酸發酵),兼性厭氧型微生物——酵母菌。
(2)蔗糖和麥芽糖的化學性質。①蔗糖不具有還原性,而麥芽糖具有還原性,可聯系的內容有:還原性糖(還有果糖)與非還原性糖的鑒定;②水解反應,蔗糖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而麥芽糖水解生成兩分子葡萄糖,可聯系的內容有:蔗糖不具有還原性,而它的水解產物具有還原性。
(3)澱粉的化學性質。①跟碘作用呈現藍色,可聯系的內容有:用碘液檢驗澱粉;②水解反應,可聯系的內容有:食物中澱粉的化學性消化的過程,工業上用硫酸等無機酸作催化劑水解制葡萄糖。
(4)纖維素的化學性質:水解反應;
3.糖類的功能: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4.綠色植物體內糖類的代謝
可聯系的內容有:光合作用的概念、反應式、過程,葉片遮光實驗,適當提高溫室內CO2的濃度,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概念、反應式、過程,中耕鬆土,種子的儲藏,蔬菜的保鮮。

5.人和動物體內糖類的代謝
可聯系的內容有:糖類的化學性消化過程及部位,葡萄糖被吸收的方式、途徑,葡萄糖在細胞內的代謝,血糖的正常值,低血糖症、高血糖症和糖尿病血糖濃度的范圍,高等動物和人體在劇烈運動時細胞呼吸的產物、能量,北京鴨等飼養動物的肥育過程,糖代謝與蛋白質代謝、脂肪代謝的關系。
6.人體內血糖平衡的調節
可聯系的內容有:血糖的平衡及其意義,參與血糖平衡調節的主要激素及其作用,參與血糖平衡的神經——激素調節的具體過程,低血糖的病症、病因及其防治,糖尿病的診斷、病症、病因及其防治。
7.生物學意義
①糖類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也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②澱粉和糖元分別是植物和動物細胞中儲藏能量的物質,纖維素是植物細胞壁的成分。

4、脂質 (元素組成:C、H、O等有的還含N、P)
種 類 舉 例 主 要 功 能
脂 肪
(儲存脂質) 脂肪
(僅含C、H、O) 儲存能量、維持體溫、保護內臟(生物體內重要的儲能物質)
類 脂
(結構脂質) 磷脂 是細胞膜等膜結構的重要成分
固 醇
(功能脂質) 性激素 促進生殖器官的發育和生殖細胞的生成,激發並維持
動物的第二性徵
膽固醇 是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
維生素D 促進小腸對Ca、P的吸收和利用,促進骨的正常鈣化
脂肪:所含C、H的比例高,完全氧化分解,所需氧氣多,產生的水也多,釋放的能量也多。
5、蛋白質
1)化學元素組成:C、H、O、N(少量含P、S)。
2)相對分子質量:高分子化合物。
3) 基本組成單位:氨基酸 大約有二十多種。
氨基酸之間是通過一種叫做脫水縮合的化學反應來完成連接的。
氨基酸的結構通式

脫水縮合 盤曲折疊
氨基酸——→肽鏈(一條或多條)———→蛋白質。
4) 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相關計算:多肽的種類、蛋白質分子量、肽鍵和水分子個數、氨基,羧基個數及寫法等。
5) 蛋白質功能的多樣性
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物質,如肌肉主要成分是蛋白質;
催化作用, 如唾液澱粉酶等;
運輸作用,如血紅蛋白;調節作用,如胰島素等;
免疫作用,如抗原,抗體等。
※蛋白質專題
1.教材中和蛋白質有關的知識點歸納:

2.自然界常見蛋白質的成分
(1)大部分酶: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除少數的酶是RNA外,絕大多數的酶是蛋白質。
(2)部分激素:如胰島素、生長激素,其成分為蛋白質。
(3)載體:位於細胞膜上,在物質運輸過程中起作用,其成分為蛋白質。
(4)抗體:指機體受抗原刺激後產生的,並且能與該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主要分布於血清中,也分布於組織液等細胞外液中。
(5)抗毒素:屬於抗體,成分為蛋白質。一般指用外毒素給動物注射後,在其血清中產生的能特異性中和外毒素毒性的成分。
(6)凝集素:屬於抗體,成分為蛋白質。指用細菌給動物注射後,在其血清中產生的能使細菌發生特異性凝集的成分。另外,人體紅細胞膜上存在不同的凝集原,血清中則含有相應種類的凝集素。
(7)部分抗原:引起機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叫抗原,某些抗原成分是蛋白質。如紅細胞攜帶的凝集原、決定病毒抗原特異性的衣殼,其成分都是蛋白質。
(8)神經遞質的受體:突觸後膜上存在的一些特殊蛋白質,能與一定的遞質發生特異性的結合,從而改變突觸後膜對離子的通透性,激起突觸後膜神經元產生神經沖動或發生抑制。
(9)朊病毒:近年來發現的,其成分為蛋白質,可導致瘋牛病等。
(10)糖被:位於細胞膜的外表面,由蛋白質和多糖組成,有保護、潤滑、識別等作用。
(11)單細胞蛋白:指通過發酵獲得的大量微生物菌體。可用作飼料、食品添加劑、蛋白食品等。
(12)丙種球蛋白:屬於被動免疫生物製品。
(13)細胞色素C:是動、植物細胞線粒體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呼吸色素,由一條大約含有110個氨基酸的多肽鏈組成。
(14)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原和凝血酶原:均為蛋白質。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的作用下,凝血酶原轉變成凝血酶,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纖維蛋白原轉變成不溶性纖維蛋白,起到止血和凝血作用。
(15)血紅蛋白:存在於紅細胞中的含Fe2+的蛋白質。其特性是在氧濃度高的地方與氧結合,在氧濃度低的地方與氧分離。
(16)肌紅蛋白:存在於肌細胞中,為肌細胞儲存氧氣的蛋白質。
(17)干擾素:由多種細胞產生的具有廣泛的抗病毒、抗腫瘤和免疫調節作用的可溶性糖蛋白。正常情況下組織或血清中不含干擾素,只有在某些特定因素的作用下,才能使細胞產生干擾素。
(18)動物細胞間質:主要含有膠原蛋白等成分,在進行動物細胞培養時,用胰蛋白酶處理才能獲得單個細胞。
(19)含蛋白質成分的實驗材料:黃豆研磨液、豆漿、蛋清、蛋白腖、牛肉膏等。
3.蛋白質的化學組成和結構
(1)化學組成和結構可表示為下圖。

可聯系的內容有:組成蛋白質的化學元素、基本單位;氨基酸的概念、種類、結構通式、縮合成肽的過程;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數和控制合成蛋白質的基因中鹼基數的關系;鐮刀型細胞貧血症的病症、病因;由肽鏈形成蛋白質的空間結構;有關蛋白質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
(2)結構特點——多樣性。
4.蛋白質的性質
(1)兩性。可聯系的內容是:蛋白質分子結構中有游離的一NH2和一C00H。(2)鹽析。可聯系的內容是:蛋白質分子直徑為10-7m~10-9m,具有膠體的性質;蛋白質的分離和提純。(3)變性。可聯系的內容是:高溫消毒滅菌;重金屬鹽能使蛋白質凝結,使人中毒。(4)水解反應。可聯系的內容是:人體內蛋白質的消化過程。(5)顯色反應。可聯系的內容是: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生作用,可產生紫色反應;一般有苯環存在的蛋白質分子與濃硝酸作用時產生黃色反應。(6)被灼燒時,產生燒焦羽毛般的氣味。可聯系的內容是:毛織品、真絲織品及羊角梳鑒定。 5.蛋白質的功能
(1)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物質。(2)調節細胞和生物體新陳代謝的重要物質。可聯系的內容有:酶的化學本質——絕大多數的酶是蛋白質;酶的特性,酶受溫度和pH的影響;胰島素的產生及其主要生理作用;生長激素的產生及其主要生理作用。(3)其他作用。可聯系的內容有:運載作用——載體;免疫作用——抗體;運輸作用——血紅蛋白;運動作用——肌肉蛋白。
6.蛋白質的代謝
蛋白質的代謝,可用下圖表示。

可聯系的內容有:蛋白質的化學性消化過程及部位;氨基酸被吸收的方式、途徑;蛋白質的中間代謝(在細胞內);蛋白質代謝與糖代謝、脂肪代謝之間的關系。
7.蛋白質的應用
(1)生物學意義——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
(2)工業上有廣泛的用途,可聯系的內容有:動物的毛和蠶絲的成分都是蛋白質,它們是重要的紡織原料;動物的皮經過鞣製後,可加工成柔韌的皮革;白明膠是用骨和皮等熬煮而的,可用來製造照相感光片和感光紙;牛奶中的蛋白質一一酪素除做食品外,還能和甲醛合成酪素塑料;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酶廣泛應用於食品、紡織、醫葯、製革、試劑工業上。
6、核酸
(1)基本元素組成 C、H、O、N、P 。
(2)基本組成單位是 核苷酸 (一分子含氮鹼基、
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
(3)種類:DNA、RNA 。
(4)核酸是一切生物體的遺傳物質,對於生物體的 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5)分布:
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和蛋白質構成染色體
(原核細胞中的擬核,無染色體)
細胞質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中。
(原核細胞的質粒)
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mRNA、tRNA、rRNA)細胞質基質、線粒體、葉綠體和核糖體中。

④ 高二生物常考知識點大全

高二是是成績分化的分水嶺,成績兩極分化嚴重,從高二開始,同學之間的差距開始逐漸拉開。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 高二生物 常考知識點大全,以供大家參考!

高二生物常考知識點大全

原核生物基因組特點

1.基因組多數由環狀雙鏈DNA分子組成。

2.具有類核結構。

3.操縱子結構。

操縱子結構(operon):功能上相關的幾個結構基因往往串聯排列在一起,受上游共同的調控區和下游轉錄終止信號所構成的基因表達單位。轉錄時,幾個基因轉錄在一條mRNA鏈上,再分別翻譯成各自不同的蛋白質。

4.結構基因中無內含子,是與真核細胞的主要區別。編碼區基因占基因組比例約50%左右,存在間隔區。

5.DNA絕大部分用於編碼蛋白質,結構基因多為單拷貝。

6.結構基因中無重疊現象(一段DNA序列編碼幾種蛋白質多肽鏈)。

7.基因組中存在重復序列。

8.基因組中存在可移動的DNA序列,如轉座子和質粒等。

高二上冊生物知識點整理

1.染色體變異的類型?結構變異的類型?結構、數目變異;缺失,重復,倒位易位

2.物理和化學致變因素各舉三例

3.什麼是基因突變?有什麼特點?

4.變異主要有哪三方面?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畸變

5.圖解三倍體無子西瓜的培育過程

6.單倍體育種有什麼優點?明顯縮短育種年限簡述單倍體育種的過程

7.遺傳病預防的 措施 有哪些?禁止近親結婚、遺傳咨詢、避免遺傳病患兒的出生、婚前體檢,適齡生育。

8.秋水仙素使染色體加倍的原理?秋水仙素能夠抑制紡錘體形成,導致染色體不分離。

9.生物進化的證據有哪些?胚胎學,比較解剖學,生物化學,古生物化石。

10.生物進化的趨勢和一般規律?由簡單到復雜,由水生到陸生

11.達爾文進化學說的基本觀點

12.現代進化學說的基本論點

13.生物進化和物種形成的三個基本環節?變異、選擇、隔離

14.生物多樣性包含哪三個層次?遺傳、物種、生態系統多樣性

15.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多樣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16.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有哪三大類?就地、遷地、離體保護。

高二生物會考知識點歸納大全

一、應該牢記的知識點

1、種群的數量變化有哪些?

包括增長、波動、穩定、下降。

2、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有哪些?

⑴、環境因素:食物、生存空間、氣候、敵害等。

⑵、內部因素:出生率、死亡率,年齡組成,性別比例,遷入率、遷出率。

3、種群增長曲線:

⑴、「J」型增長曲線:

①、條件:食物、空間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

②、若種群初始數量為:N0,年增長率為λ,則t年之後種群數量為:Nt=N0λt

⑵、「S」型增長曲線:

①、「S」型曲線:種群經過一定時間的增長後,數量趨於穩定的增長曲線。

②、K值:為滿載量。即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數量。

二、應會知識點

1、「J」型曲線:在自然界中有類似細菌在理想條件下種群增長的形式。

2、K/2點:種群增長速率時刻。

是漁業捕撈、森林採伐的理想時期。

害蟲防治應在此點到來之前開始。

3、種群數量波動和下降的原因:

氣候、食物、天敵、傳染病等。


高二生物常考知識點大全相關 文章 :

★ 高二生物的重要必考知識點總結

★ 高中生物必考的知識點匯總

★ 高中生物常考知識點

★ 高中生物必修必考的知識點

★ 30個常考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

★ 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大全

★ 高二生物期末考知識點

★ 高中生物重點知識點歸納大全

★ 2020高中生物的知識點匯總

★ 高中生物知識點大全

⑤ 初二生物期末考點有哪些 期末考前必看

期末考試快到了,為了幫助初二同學們節省時間,抓住重點,提高復習效率,下面我整理了初二生物期末考點,供大家參考。

初二生物期末考點有哪些

1.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徵:青蛙將卵產在水中並在水中受精,幼體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

2.蚯蚓的呼吸:蚯蚓 沒有專門的呼吸器官,它們依靠濕潤的體壁 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蚯蚓的體壁能夠分泌 黏液,使體壁始終保持濕潤,以保證正常的呼吸。

3.細菌是單細胞生物。它的細胞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4.真菌的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沒有葉綠體。

5.變態發育: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家蠶的幼蟲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稱為變態發育。

6.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生殖和幼體發育必須在水中進行,幼體要經過變態發育才能上陸生活。

7.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築巢、求偶、交配、產卵、孵卵、育雛幾個階段。其中求偶、交配、產卵是鳥類生殖和發育必經的過程。

初二生物期末考前知識點必看

1、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濫砍亂伐,濫捕亂殺,環境污染,外來物種入侵.很多野生動物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是:棲息地遭到破壞。

2、我國珍稀爬行動物「活化石」揚子鱷;我國特有的珍稀哺乳動物是大熊貓、白鰭豚、金絲猴

3、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

4、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生殖和發育而實現的。

5、基因位於染色體上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 片段。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呈雙螺旋結構。

6、染色體:細胞核內能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每一種生物細胞內的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

7、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分別位於成對的染色體上。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為23對(46條),也就包含了46個DNA。

8、化石:是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於種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系形成的。

⑥ 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 生物 重點 考點 知識點 歸納

八年級上冊生物期末復習
1、 目前己知的動物大約有150萬種,這些動物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有脊柱;另一類是無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沒有脊柱。
2、 生物的多樣性:1、種類的多樣性;2、生活環境的多樣性;3、00運動方式的多樣性。
3、 魚之所以能在水裡生活,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1)能靠游泳老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2)能在水中呼吸。
4、 魚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結構:流線形(梭子形)身體;身體表面分泌粘液。
5、 魚在游泳時,靠軀幹部有尾部的左右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靠背鰭、胸鰭、腹鰭、臀鰭來保持平衡,靠尾鰭保持前進的方向。
6、 在難以直接拿研究對象做實驗時,有時用模型來做實驗,即模仿實驗對象製作模型,或者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實驗,這樣的實驗叫做模擬實驗。
7、 各種鰭在運動中起到輔助協調的作用。
8、 鰓是魚的呼吸器官。
9、 鰓中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因此鰓是鮮紅色的。
10、 鰓絲又多又細,是為了擴大與水接觸的面積,有利於充分進行氣體交換。鰓不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氧,魚離開水後,鰓絲相互覆蓋,減小了與空氣接觸面積,不能從空氣中得到足夠的氧氣,因此缺氧而死。
11、 魚鰓對水中呼吸至關重要的特點:鰓絲鮮紅,含豐富毛細血管;鰓絲又多又細。
12、 水從魚口流入,從鰓蓋後緣流出。
13、 流出魚鰓的水中,氧氣減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 氣體交換 水中O2——鰓絲的毛細血管中
鰓絲中Co2—水中
15、 魚的主要特徵:體表常常有鱗,用鰓呼吸,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鰭的協調作用游泳。
16、 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後的食物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這些動物稱為腔腸動物。
17、 身體柔軟靠貝殼來保護身體的動物,稱為軟體動物。
18、 體表長有質地較硬的甲的動物,叫做甲殼動物。甲殼動物用鰓呼吸。
19、 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甲殼動物都是無脊椎動物。
20、 水中各種生物都是水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之間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緊密而復雜的聯系,同時又都受水域環境的影響,其種類的變化和數量的消長都會影響到人類的生活。
21、 與水域環境相比,陸地環境要復雜得多。(1)比較乾燥;(2)晝夜溫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氣態的氧;(5)陸地環境復雜多變。
22、 陸地生活的動物對環境的適應: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用於爬行、行走、跳躍、奔跑、攀援等多種運動方式,以便覓食和避敵;2、一般具有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於身體內部的各種呼吸器官,比如氣管和肺;4、普遍具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能夠對多變的環境及時做出反應。
23、 環節動物不是軟體動物,環節動物是無脊椎動物。
24、 身體由許多彼此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的動物稱為環節動物。
25、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質的濕潤的土壤中,因為蚯蚓是冷血動物,溫度變化不大,適合蚯蚓生活。
26、 身體分節可以使蚯蚓的軀體運動靈活。
27、 蚯蚓靠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剛毛的支撐和固定運動。
28、 蚯蚓沒有專門的呼吸系統,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來完成。蚯蚓的體壁密布毛細血管,空氣中的氧氣先溶解在體表黏液里,然後滲進體壁,再進入體壁的毛細血管中。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體壁的毛細血管由體表排出。
29、 蚯蚓不能保持恆定的體溫,只能生活在溫度變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層。
30、 恆溫動物比不恆溫動物較高等,更能適應環境,有利於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
31、 兔的體溫恆定,不僅靠體表的毛,還需發達的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共同協調。
32、 兔的後肢較長,前肢較短,後肢肌肉發達,適於跳躍。
33、 門齒——切斷食物 犬齒——撕裂食物 臼齒——磨碎食物
34、 兔的心臟和肺的結構及部位與人體的相似,這說明了人與兔的分類很接近,同屬哺乳動物。
35、 食性 植食性(如兔)
肉食性(如狼)
雜食性(如人)
36、 盲腸主要用於消化纖維,草食性動物盲腸發達。
37、 兔的牙齒分化為門齒和臼齒,門齒適於切斷植物纖維,臼齒適於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發達的盲腸,這些都是與它們吃植物的生活習性相適應的。
38、 兔有發達的大腦及遍布全身的神經,有發達的四肢,使它們能夠靈敏地感知外界環境的變化,迅速作出相應的反應。
39、 哺乳動物是最高等的動物,是脊椎動物,種類很多,地球上大約有4000多種,除極個別種類外,都具有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徵(其他特徵:心臟四腔,用肺呼吸,體溫恆定,屬恆溫動物,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
40、 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
41、 鳥的外形呈流線形,減少飛行時空氣的阻力。
42、 鳥的羽毛分正羽和絨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軸,翼呈扇形,可增大與空氣接觸的面積,便於扇動空氣而飛行。
43、 鳥的胸肌發達,附於龍骨突,利於扇動空氣而飛行。
44、 鳥的骨骼中空,輕而堅固,胸骨突出,有龍骨突的結構,便於發達的胸肌附於胸骨(龍骨突),減輕重量,利於飛行。
45、 鳥類消化特點:1、食量大,消化能力強,滿足飛行時能量的消化;2、糞便不貯存,減輕體重,利於飛行;3、直腸短,排便頻繁。
46、 鳥的心臟發達,工作能力強,血液輸送氧氣的能力強,有利於飛行。
47、 鳥的身體里有發達的氣囊(不是呼吸器官),輔助肺進行呼吸,滿足飛行時氧氣的需要。
48、 鳥的全身都是為飛行而設計。
49、 恆溫動物 哺乳動物
鳥類
50、 鳥類的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的能力,身體內有氣囊輔助肺呼吸,體溫高而恆定。
51、 昆蟲是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已知的種類超過100萬種(占動物種類的4/5),昆蟲有三對足,能爬行;有的昆蟲的足特化成跳躍足,能跳躍;大多數昆蟲都有翅,能飛行。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惟一會飛的動物。
52、 昆蟲的翅與鳥翼結構不同,但就適於飛行來看都有這些共同點:都有利於飛行的扇形結構,這些結構的運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氣中產生向上的升力和前進的動力,相對身體來說,都有輕、面積大的特點,利於扇動空氣而飛行。
53、 翅對昆蟲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義:有利於取食,逃避敵害,擴大活動和分布范圍,有利於尋偶交配,尋找適宜的產卵場所。
54、 昆蟲的外部特徵: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胸部有發達的肌肉,附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表面的堅韌的外殼(會發生蛻皮),有保護和支持內部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
55、 昆蟲在分類上屬於節肢動物,節肢動物除昆蟲外,還有蜘蛛、蜈蚣、蝦、蟹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
56、 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過變態發育,此後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樣的動物叫做兩棲動物。
57、 動物的行為依賴於一定的身體結構。
58、 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運動肌肉)、骨與骨之間的連接(如關節))組成的。
59、 運動系統由骨、骨骼肌和骨連接(如關節)組成。
60、 人有206塊骨 顱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動)
軀干骨(半活動)
四肢骨(能活動) 能活動的骨連結(關節)
61、 人有26塊脊椎骨(半活動骨連結)
62、 關節結構:關節頭、關節囊、關節腔(有滑液,使關節活動靈活)、關節窩、關節軟骨(緩沖作用)。
關節囊
關節頭
關節腔
關節軟骨
關節窩

63、 關節在運動中起支點作用,是骨繞著轉動的點。
64、 人體主要的關節:上肢 肩關節 下肢 髖關節
肘關節 膝關節
腕關節 踝關節
指關節 趾關節
65、 所有脊椎動物都有關節。
66、 運動時,肘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容易受傷。
67、 如何在運動中保護關節:一、運動前做好充分的准備運動;二、運動強度應適當;三、佩戴護腕和護膝。
68、 骨骼肌(是器官)中間較粗的部分叫肌腹,兩端較細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69、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
70、 為什麼骨骼肌能牽動骨: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會產生運動。
71、 與骨相連的肌肉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的。
72、 人全身有六百多塊骨骼肌,雙臂自然下垂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都舒張。
73、 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
74、 當然,運動並不是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的,它需要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它需要能量的供應,因此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
75、 一句話概括骨、關節、肌肉在運動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縮,牽動骨繞著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產生運動。
76、 動物的行為多種多樣,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動物的行為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稱為先天性行為;另一類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稱為學習行為。
77、 有很多行為是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二者結合的結果,如鳥的遷徙。
78、 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存的最基本條件,學習行為使動物更能適應多變的環境,更好地生存。
79、 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越能適應復雜環境。同樣,環境越復雜,要學習的行為越多。
80、 先天性行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種生物只有先天性行為而沒有學習行為,就會被自然淘汰。
81、 對一個人來說,技能的訓練和知識的學習是與大腦的發育階段相適應的,一旦錯過學習的關鍵時期就很難彌補。
82、 社會行為的特徵:1、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2、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3、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
83、 群體中根據個體大小、力量強弱、健康狀況和兇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級制度。
84、 「首領」優先享有食物和配偶,優先選擇築巢場地,其他成員會對它做出表示順從的姿態,對它的攻擊不敢還擊,也負責指揮整個社群的行動。
85、 動物的動作、聲音和氣味等都可以起傳遞信息的作用。
86、 社會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靠群體的力量往往更易獲得食物和戰勝天敵的侵襲,能有效保證物種的繁衍,使群體更好地適應環境,維持個體和種族的生活。
87、 在自然界,生物之間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獸有獸語)。正是由於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間的聯系錯綜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生物與環境才成為統一的整體。
88、 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在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生態平衡。
89、 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作用;2、動物可以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3、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4、生物防治。
90、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來防治病蟲害。除以蟲治蟲外,還有以鳥治蟲、以菌治蟲等。
91、 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供人們食用;在醫葯保健方面發揮作用;在觀賞、娛樂方面,文學藝術方面有一定的形象;人們在生活中用來比喻一些形象或某些特點;動物傳播給人類一些疾病(害處)。
92、 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93、 現在科學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動物)做「生產車間」,生產人類所需的某些物質,這就是生物反應器。
94、 生物反應器的好處:可以節省建設廠房和購買儀器設備的費用,可以減少復雜的生產程序和環境污染。
95、 科學家通過對生物的認真觀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這就是仿生。
96.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後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稱為菌落。
97.細菌的菌落比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乾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細菌菌落大幾倍到幾十倍。黴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有時還能呈現紅、褐、綠、黑等不同的顏色。
98.從菌落的形態、大小和顏色,可以大致區分細菌和真菌,以及它們的不同種類。
99.菌落常用來作為菌種鑒定的重要依據。
100.培養細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製含有營養物質的營養基。②培養基進行高溫滅菌冷卻。③將少量細菌或真菌放在培養基上(此過程叫接種)。④培養皿放在保持恆定溫度的培養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內溫暖的地方)進行培養。
101.細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廣泛分布的生物。
102.細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條件。如需要水分、適宜的溫度、一定的生存空間,還有有機物。
103.經過嚴格高溫黴菌的環境不可能有細菌和真菌。
104.乳酸菌只有在無氧的條件下才能把有機物分解成乳酸。
105.所有的細菌都是單細胞生物。
106.有些細菌互相連接成團或長鏈,但每個細菌也是獨立的生活的。
107.細胞結構示意圖:

108.營養方式分為自養和異養,細菌和真菌的營養方式都為異養,異養又分為腐生和寄生。
109.有些細菌生長發育後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小而輕還可以隨風飄散各處,落在適當環境中,又能萌發成細菌。細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們無處不在。(細菌分裂速度極快)
110.酵母菌為單細胞真菌。黴菌、食用菌、大型真菌為多細胞真菌。
111.
112.真菌的細胞中都沒有葉綠體,進行孢子生殖。
113.酵母菌為出芽生殖。
114.青黴:孢子青綠色,排列呈掃帚狀。營養方式為異養。
115.麴黴:孢子有多種顏色,排列呈放射狀。營養方式為異養。
116.引起食物發霉的真菌為黴菌。
細菌 真菌


點 細胞中沒有葉綠體,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異養)。


點 單細胞,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分裂生殖。 既有單細胞種類也有多細胞種類,細胞內有真正的細胞核,多數為孢子生殖。
117.比較真菌與細菌:

118.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參與物質循環;(2)引起動、植物患病(3)與動物共生。
119.大多數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120.在自然界的物質循環中,細菌和真菌把動植物的遺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這些物質有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進而製造有機物。可見 細菌和真菌對於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的循環起著重要的作用。
121.細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種類營寄生生活,它們從活的動植物體和人體吸收營養物質,導致動植物和人患不同疾病。
122.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一旦分開,兩者都不能獨立生活,這種現象叫做共生。(一旦分開,可以獨立生活,叫做共棲)
123.寄生(往往有害);共生(互利)。
124.酵母菌發酵狀態:
有機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多用於做麵包]

有機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酒精+水+能量(少) [用於釀酒]
125.發酵:微生物的無氧呼吸(也稱作呼吸作用)
126.食物的腐敗主要是由細菌和真菌引起的,這些細菌和真菌可從食品中獲得有機物,並在食品中生長和繁殖,導致食品的腐爛,因此食品保存中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防腐。防止食物腐敗所依據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內的新軍和真菌殺死或抑制它們生長和繁殖。
127.有些真菌可以產生殺死某些致病細菌的物質,這些物質稱為抗生素(抗菌素)。
128.科學家還能用現代技術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種基因轉入一些細菌內部,只這些細菌能夠生產葯品(用細菌做生物反應器)。
129.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發明抗生素。
130.生物分類的意義:了解生物的多樣性,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使每個物種在生物分類上的位置一目瞭然,同時也進一步明確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
131.生物分類主要是根據生物的相似程度(形態結構、內部構造、生理功能)把生物劃分為種和屬等不同的等級。分類的基本單位是種。
132.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實和種子往往作為分類的重要依據。
133.每個界分為六個更小的等級,它們從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134.兩種生物之間共有的分類單位越多,它們的親緣關系越近。
135.綱 < 亞門 < 門
136.分類登記越高,射干內務體間的差異越大,共同特徵越少,所含生物數量越多。
137.生物多樣性的內在形式是基因的多樣式,外在形式是種類的多樣性。
138.我國是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故鄉」。
139.生物的各種特徵是由基因控制的
140.生態系統的多陽性受到破壞就會導致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和基因的多樣性喪失。
141.自然條件下,平均2000年一種鳥類滅絕。平均8000年一種哺乳動物滅絕。
142.造成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有(1)生存環境改變和破壞;(2)掠奪式的開發利用;(3)環境污染;(4)生物入侵。
143.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相關的法律有《環境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森林法》、《草原法》、《漁業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水土保護法》。(每個法律前要加「中華人民共和國」)
144.建立自然保護區分為:就地保護和圈地保護。
145.森林是全球50%~90%的陸生生物的家園。
146.珙桐是被子植物。銀杉是裸子植物。

⑦ 生物必修二期末考試都會重點考什麼 求復習資料

減數分裂,基因在染色體上,伴性遺傳,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基因分離定律。
這些都是重點,考試無捷徑,下學期好好學吧,生物真的很簡單。

閱讀全文

與期末考試生物主要考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