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竇房結細胞生物電主要特點有哪些

竇房結細胞生物電主要特點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0-31 11:04:09

⑴ 竇房結細胞生物電活動的特點

一 竇房結細胞生物電活動的特點:1. 沒有穩定的靜息電位;2. 0期去極化由Ca2+內流形成;3 沒有明最的復極期;4. 4期自動去極化主要由K+外流進行性減少所致。
二 竇房結是個卵圓形的柱體(成人的竇房結體積約為15mm*5mm*1.5mm),位於右心房外膜上,上腔靜脈進入右心房後。它是由一組組染色淺淡,紋路很稀疏,並含有染色較深的胞核的「P」細胞組成,這一組P細胞由膠原性、彈性及網織纖維包裹而形成竇房結。

⑵ 心肌生物電特點及其形成原理

心肌的生物電現象和生理特徵

心房和心室不停歇地進行有順序的、協調的收縮和舒張交替的活動,是心臟實現泵血功能、推動血液循環的必要條件,而細胞膜的興奮過程則是觸發收縮反應的始動因素。本節需要闡述的問題是:引起心臟收縮活動的興奮來自何處?為什麼心臟四個腔室能夠作協調的收縮活動?為什麼心臟的收縮活動始終是收縮和舒張交替而不出現強直收縮?要回答這些問題,必須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主要是心肌興奮和興奮傳導的特徵。興奮和傳導是以細胞膜的生物電活動為基礎的。因此,首先敘述心肌細胞的生物電現象,然後,根據生物電現象分析敘述心肌興奮和興奮傳播的規律和生理意義。

心肌細胞的類型組成心臟的心肌細胞並不是同一類型的,根據它們的組織學特點、電生理特性以及功能上的區別,粗略地分為兩大類型:兩類心肌細胞分別實現一定的職能,互相配合,完成心臟的整體活動。一類是普通的心肌細胞,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含有豐富的肌原纖維,執行收縮功能,故又稱為工作細胞。工作細胞不能自動地產生節律性興奮,即不具有自動節律性;但它具有興奮性,可以在外來刺激作用下產生興奮;也具有傳導興奮的能力,但是,與相應的特殊傳導組織作比較,傳導性較低。另一類是一些特殊分化了的心肌細胞,組成心臟的特殊傳導系統;其中主要包括P細胞和哺肯野細胞,它們除了具有興奮性和傳導性之外,還具有自動產生節律性興奮的能力,故稱為自律細胞,它們含肌原纖維甚小或完全缺乏,故收縮功能已基本喪失。還有一種細胞位於特殊傳導系統的結區,既不具有收縮功能,也沒有自律性,只保留了很低的傳導性,是傳導系統中的非自律細胞,特殊傳導系統是心臟內發生興奮和傳播興奮的組織,起著控制心臟節律性活動的作用。

心臟特殊傳導系統的組成和分布心臟的特殊傳導系統由不同類型的特殊分化的心肌細胞所組成。包括竇房結、房室交界、房室束和末梢浦肯野纖維網(圖4-5)。

竇房結:位於右心房和上腔靜脈連接處,主要含有P細胞和過渡細胞。P細胞是自律細胞,位於竇房結中心部分;過渡細胞位於周邊部分,不具有自律性,其作用是將P細胞自動產生的興奮向外傳播到心房肌。

房室交界:又稱為房室結區,是心房與心室之間的特殊傳導組織,是心房興奮傳入心室的通道。房室交界主要包括以下三個功能區域:

房結區:位於心房和結區之間,具有傳導性和自律性。

結區:相當於光學顯微鏡所見的房室結,具有傳導性,無自律性。

結希區:位於結區和希氏束之間,具有傳導性和自律性。

房室束(又稱希氏束)及其分支:房室束走行於室間隔內,在室間隔膜部開始分為左右兩支,右束支較細,沿途分支少,分布於右心室,左束支呈帶狀,分支多,分布於左心室,房室束主要含浦肯野細胞。

圖4-5 心臟各部分心肌細胞的跨膜電位和興奮傳導速度

SAM:竇房結 AM:心房肌 AVN;結區 BH:希氏束 PE;哺肯野纖維

TPF:末梢浦肯野纖維 VM:心室肌傳導速度單位m/s

浦肯野纖維網:是左右束支的最後分支,由於分支很多,形成網狀,密布於左右心室的心內膜下,並垂直向心外膜側伸延,再與普通心室肌細胞相連接。房室束及末梢浦肯野纖維網的作用,是將心房傳來的興奮迅速傳播到整個心室。

關於是否存在心房傳導束的問題,爭論很多。60年代,Janes提出在竇房結和房室結區之間有三條由浦肯野細胞構成的心房傳導束,分別稱前、中、後結間束,其興奮傳導速度比一般心房肌為快。但是,近20年來的研究未能證實心房內有形態結構上不同於心房(工作)細胞的特殊傳導組織組成的心房傳導束存在;另一方面,研究結果表明,在右心房的某些部位(如卵圓窩前方和界嵴處)心房肌纖維排列方向一致,結構整齊,因此其傳導速度較其它部位心房肌(這些心房肌被右心房壁上腔靜脈開口卵圓窩所形成的孔穴所分割,形成斷續狀)為快,從而在功能上構成了將竇房結興奮快速傳播到房室交界處的所謂優勢傳導通路(preferential pathway) 。

一、心肌細胞的生物電現象

與骨骼肌相比,心肌細胞的跨膜電位在波形上和形成機制上要復雜得多;不但如此,上述不同類型的心肌細胞的跨膜電位(圖4-5),不僅幅度和持續時間各不相同,而且波形和形成的離子基礎也有一定的差別;各類心肌細胞電活動的不一致性,是心臟興奮的產生以及興奮向整個心臟傳播過程中表現出特殊規律的原因。

(一)工作細胞的跨膜電位及其形成機制

1.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人和哺乳動物的心室肌細胞和骨骼肌細胞一樣,在靜息狀態下膜兩側呈極化狀態,膜內電位比膜外電位約低90mV,但兩者的動作電位有明顯不同。骨骼肌細胞動作電位的時程很短,僅持續幾個毫秒,復極速度與去極速度幾乎相等,記錄曲線呈升支和降支基本對稱的尖鋒狀。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的主要特徵在於復極過程比較復雜,持續時間很長,動作電位降支與升支很不對稱。通常用0、1、2、3、4等數字分別代表心室肌細胞

⑶ 竇房結的生理特點

老年病態竇房結綜合症的解剖及生理特點
1.竇房結解剖 竇房結是一種特殊分化的心肌組織。外形為扁平長形。一般分為頭體尾三部。位於右心房上腔靜脈入口處界嵴上端。頭端在心外膜下1mm。體尾靠近心內膜。大小約(15~20)mm×5mm×2mm。竇房結內結構不均勻。其組成的細胞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稱為起搏細胞(P細胞)。多聚集在一起形成多個起搏細胞集群。該細胞舒張期除極較快。為心臟基本竇性節律起搏點。另一類細胞分布在整個起搏細胞集群的周圍。稱為過渡細胞。其傳導功能較好。細胞間有結締組織和間質。隨年齡增長。細胞數減少。纖維結締組織可增加。
竇房結血液供應較豐富。由貫穿其中的竇房結動脈供應。該動脈約55%~60%來自右冠狀動脈的右房前動脈供血。40%~45%來自左冠狀動脈迴旋支的左房前動脈供血。竇房結內動脈管徑所佔面積是鄰近心房壁小動脈管徑所佔面積的8倍。血液供應相當於附近心房肌的15倍。
竇房結有豐富的自主神經支配。特別是膽鹼能神經纖維極其豐富。而腎上腺能神經纖維數量較少。因此。迷走神經對竇房結功能的影響較大。
2.竇房結的生理特點 竇房結是心臟正常竇性節律的起搏點。屬慢反應細胞。其跨膜電位及動作電位與心室固有心肌快反應細胞有很大不同。是由鈣通道開放。關閉。鈣離子內流特性所決定。最大舒張期膜電位水平為-60~-70mV。第4相電位不固定。閾電位為-60mV左右。0相上升速度慢。動作電位曲線1。2。3相互相移行。區分不明顯。動作電位幅度低。約為60mV。由於本類細胞有較快的自發4位相的除極現象。所以它有比其他部位起搏細胞更高的自律性。
竇房結的起搏功能和竇房傳導雖由其細胞的內在生理功能決定。但也均明顯地受自主神經的影響。迷走神經興奮。可以通過乙醯膽鹼釋放。使4位相除極速度變慢。心率減慢。結內及竇房傳導時間延長。竇房結有效不應期和相對不應期延長。而交感神經興奮。可通過釋放去甲腎上腺素。使4位相除極變慢。竇房結自律性加快。竇房傳導時間縮短。

⑷ 竇房結細胞電活動有哪些特徵

竇房結中心的P細胞是自律性慢反應細胞;
與其他心肌細胞相比:
1.心肌細胞中自律性最高,約100次/Min,所以竇房結是機體的正常起搏點;但在迷走神經的抑制下正常心率約為75次/min;
2.慢反應,動作電位只有三期,沒有平台期,依賴胞外鈣離子。

⑸ 竇房結細胞電活動有哪些特徵

竇房結中心的P細胞是自律性慢反應細胞;
與其他心肌細胞相比:
1.心肌細胞中自律性最高,約100次/Min,所以竇房結是機體的正常起搏點;但在迷走神經的抑制下正常心率約為75次/min;
2.慢反應,動作電位只有三期,沒有平台期,依賴胞外鈣離子。

⑹ 試述竇房結細胞動作電位的特點及形成機理

(1)基本特點:0期去極化速度緩慢,幅度小;復極化無明顯的1期和2期;4期沒有穩定的靜息電位,最大復極化電位比心室肌細胞靜息膜電位相對去極化。
(2)形成機制:首先,竇房結細胞膜上IK1通道數量較少使得竇房結細胞的最大復極電位只有-60~-70mV。其次,竇房結細胞膜上缺乏INa通道,它的0期去極化主要由L型鈣通道(慢通道)開放引起的鈣離子內流引起,所以竇房結0期去極化速度較慢持續時間較長幅度較小。第三,竇房結細胞缺乏Ito通道,復極化主要有延遲整流鉀電流引起同時復極化過程中沒有其他內向電流阻礙復極化,因此沒有1期和2期。第四,隨著膜的去極化,外向延遲整流鉀電流進行性衰減同時一些內向電流(如If通道電流、T型鈣通道電流和鈉鈣交換體活動產生的鈉鈣交換電流等)先後被激活,在4期產生了隨時間推移而逐漸增強的凈內向電流,導致自動去極化的發生。

⑺ 比較神經細胞,心肌細胞,竇房結細胞生物電產生的異同點。

和神經組織一樣,心肌細胞在靜息和活動時也伴有生物電(又稱跨膜電位)變化。研究和了解心肌的生物電現象對進一步理解心肌生理特性具有重大意義。從組織學,電生理特點和功能可將心肌細胞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普通細胞,含有豐富的肌原纖維。具有收縮功能,稱為工作細胞,工作細胞屬於非自律性細胞,它不能產生節律性興奮活動,但它具有興奮性和傳導興奮的能力。它們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另一類是一些特殊分化了的心肌細胞,它們含肌原纖維很少或完全缺乏;故已無收縮功能。它們除具有興奮性、傳導性外,還具有自動產生節律性興奮的能力,故又稱自律細胞。它們主要包括P細胞和浦肯野細胞。它們與另一些既不具有收縮功能又無自律性,只保留很低的傳導性的細胞組成心臟中的特殊傳導系統。特殊傳導系統是心臟中發生興奮和傳導興奮的組織,起著控制心臟節律性活動的作用。特殊傳導系統包括竇房結、房室交界、房室束和末梢浦肯野纖維。

靜息電位及其形成機制

心肌細胞和骨骼肌一樣在靜息狀態下膜內為負,膜外為正,呈極化狀態。這種靜息狀態下膜內外的電位差稱為靜息電位。不同心肌的靜息電位的穩定性不同,人和哺乳類動物心臟的非自律細胞的靜息電位穩定,膜內電位低於膜外電位/90mV左右(以膜外為零電位,膜內側為-90mV)。在自律性細胞如竇房結細胞和浦肯野細胞的靜息電位不穩定,稱為舒張期電位,不同部位的自律細胞舒張期最大電位不同,浦肯野細胞的最大舒張電位為-90mV,竇房結細胞的最大舒張電位較小,約為-70mV左右。心肌細胞靜息電位產生的原理基本上與神經、骨骼肌相似,主要是由於K+外流所形成。

動作電位

心肌細胞興奮過程中產生的並能擴布出去的電位變化稱為動作電位。與骨骼肌相比心肌細胞動作電位升支與降支不對稱。復極過程比較復雜。不同部分心肌細胞動作電位形態波幅都有所不同。按照心肌細胞電活動的特點,可以分為快反應細胞和慢反應細胞。快反應細胞包括:心室肌、心房肌和浦肯野細胞,前二者屬非自律細胞,後者屬自律細胞。快反應細胞動作電位的特點是去極化速度快,振幅大,復極過程緩慢並可分幾個時相(期)。由於去極速度快、波幅大,所以興奮傳導快。慢反應細胞包括竇房結和房室結。慢反應細胞的主要特點是去極化速度慢,波幅小,復極緩慢且無明顯的時相區分,傳導速度慢。

⑻ 竇房結和浦肯野細胞的起搏原理有何不同

竇房結細胞和浦肯野細胞的生物電現象:
竇房結細胞與浦肯野細胞均屬於自律細胞,與非自律細胞相比,其生物電現象最顯著的
特徵是:3期復極化末的膜電位達到最大值之後,並不保持在穩定的水平,而是在4期內自動而緩慢地去極
化,使膜內電位逐漸減小,故稱為4期自動去極化。4期起點處的最大膜電位稱為最大舒張電位或最大復極
電位。4期自動去極化是自律細胞具有自動節律性的基礎。但竇房結細胞與浦肯野細胞的生物電又各有特點,現分述如下:
1.竇房結細胞
與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相比,0期去極化速度慢,幅度小,主要是由於膜的慢鈣的二價正離子通道開放,鈣的二價正離子內流所致。繼0期後,沒有明顯的復極1期和平台期,隨即轉入復極3期,是由於膜的鉀的正離子通道開放唬擔杠桿蘄訪擱詩功澗,使鉀的正離子迅速外流所產生。4期產生自動去極化,主要是由於在3期末4期初,膜對鉀的正離子通透性逐漸降低,使鉀的正離子外流呈進行性衰減,加之鈉的正離子、鈣的二價正離子內流所致。
2.浦肯野細胞
其動作電位可分為0、1、2、3、4五個時期。其中0、l、2、3期的形狀幅度及形成機制與心室肌細胞基本相同。目前認為,浦肯野細胞形成4期自動去極化的起搏電流,主要是一種非特異性內向(鈉的正離子)離子流,它不同於快鈉的正離子通道開放形成的鈉的正離子內流。4期自動去極化是由於膜對鈉的正離子的通透性逐漸增加,使鈉的正離子緩慢內流所致。浦肯野細胞4期去極化速度比竇房結細胞4期去極化速度慢,故浦肯野細胞比竇房結細胞的自律性低。

⑼ 竇房結為什麼會產生電流

竇房結的動作電位�0�2 竇房結的動作電位 竇房結細胞的生物電特點是沒有穩定的靜息電位。動作電位復極至3期末進入第4期,便自動緩慢去極。 �0�2 竇房結的最大舒張電位約-60mV,閾電位約-40mV。 0期去極化速度緩慢,主要是Ca2+緩慢內流引起。復極化無明顯的l期和2期平台,隨即轉入復極化3期,後者主要是K+外流形成。4期的自動去極化主要是由於K+通道逐漸關閉,Na+、Ca2+內流逐漸增多而引起。 心室肌細胞的動作電位 心室肌細胞的動作電位去極化和復極化過程可分為5個時期,即去極化的0期和復極化的1、2、3、4期。 其特點是復極化持續時間較長,有2期平台。 去極化0期:主要由Na+迅速內流,使膜內電位迅速上升,構成動作電位的上升支。 復極化過程共分4個期: 1期(快速復極初期)主要是Na+通道關閉;而膜對K+的通透性增加,K+外流,造成膜內電位迅速下降。 2期(平台期)此期復極緩慢,膜電位接近於零電位水平,形成平台狀,主要:是Ca2+內流和K+外流形成。是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持續時間長的主要原因,也是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與骨骼肌細胞區別的主要特徵。 3期(快速復極化末期)Ca2+內流停止,K+快速外流,造成膜電位較快下降,直到降至靜息時的-90mV水平。 4期(靜息期)此時離子泵加速運轉,將Na+、Ca2+迅速泵出,K+迅速攝入,恢復膜內外靜息狀態時的離子濃度。自律細胞的跨膜電位存在4期自動去極化。 心肌興奮性周期性變化的特點是有效不應期特別長,相當於心肌舒縮活動的整個收縮期及舒張早期,因而心肌不會發生完全強直收縮。期前收縮和代償間歇的產生就證實了心肌組織的這一特點。 心肌細胞的生理特點 自律性特點:竇房結自律性最高,約每分鍾100次,是心跳的正常起搏點。由竇房結控制的心跳節律稱為竇性心律。房室交界自律性次之,浦肯野細胞最低。竇房結以外的自律組織通常處於竇房結控制之下,其本身的自律性被掩蓋而表現不出來,稱為潛在起搏點。 竇房結是心臟的正常起搏點,由竇房結控制的心跳節律稱為竇性心律。房室交界區是正常時興奮由心房傳入心室的唯一通道,興奮在房室交界處的傳導速度最慢,這種緩慢傳導使興奮在這里延擱一段時間(約需0.1秒)才能傳向心室,稱為房室延擱。房室延擱使心室在心房收縮完畢之後才開始收縮,不至於產生房室收縮重疊的現象,從而保證了心室血液的充盈及泵血功能的完成。 傳導性特點:興奮在心內傳導具有嚴格順序。①興奮在房室交界處傳導速度最慢,延擱時間較長,需0.08~0.10秒,這種現象稱為房室延擱。它使心房和心室不會同時興奮和收縮,而使它們交替興奮和收縮,從而有利於心室的射血與充盈。②興奮在心室內傳導速度最快,傳遍整個心室只需0.06秒,這便於心室發生同步式收縮,從而保證一定的搏出量。�0�2 興奮性特點:在每次動作電位過程中心肌興奮性具有周期性變化,包括有效不應期、相對不應期和超常期。①有效不應期時間最長,從心肌細胞去極化開始到復極化3期膜內電位約-60mV的時期內。在此期內,不論給予多麼強大的刺激,都不能使心肌細胞發生去極化而產生興奮,即不能產生動作電位。②相對不應期:③超常期: 收縮性特點:①「全或無」式收縮。心肌細胞以閏盤連接,其電阻極低,興奮易於通過和傳導,使心肌在收縮時宛如一個功能上的合胞體,一旦產生興奮,所有心肌細胞發生同步收縮,即「全或無」式收縮。②不發生強直收縮。心肌有效不應期特別長,相當於心肌機械活動的整個收縮期和舒張早期。在此期內,不論受到任何強大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的興奮和收縮,故不會發生強直收縮。③對細胞外液的Ca2+明顯依賴。心肌細胞肌質網不發達,終池貯存Ca2+量少。當血Ca2+升高時,心肌收縮力增強;反之,心肌收縮力減弱。 典型心電圖的基本波形主要包括P波、QRS波群、T波。P波代表兩心房去極化過程的電位變化;QRS波群代表兩心室去極化過程的電位變化;T波代表兩心室復極過程的電位變化。

閱讀全文

與竇房結細胞生物電主要特點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8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4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40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8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92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5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5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4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4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76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9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53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5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13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88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7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71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6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52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