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生物學核心素養--生命觀念(1)
生命觀念是生物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其內涵是人們對觀察到的生命的整體的認識和看法,是對生命現象及相互關系進行解釋後的抽象,比如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應觀、穩態與平衡觀、物質與能量光等等。
課標要求「樹立生命觀念,能夠用這樣的觀念解釋生命現象和生命世界,樂於向他人說明和闡述這些觀念」,也就是說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僅要在掌握生物學概念性的知識的基礎上,形成這些生命觀念,還要求學生能夠用生命觀念認識生命世界,解釋生命現象。
1.結構與功能觀
結構與功能觀包括兩層含義,一是,一定的結構必然對應一定的功能;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結構來實現。
比如,突觸的結構。由於,突觸小泡分布在突出前膜,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到突觸間隙,作用於,突觸後膜,這就決定了興奮在神經細胞間,只能由突觸前膜傳遞給突出後膜,傳遞的方向是單向的。
癌細胞細胞膜上的糖蛋白數量減少,細胞間的黏連性降低,這種結構上的變化,導致癌細胞具有易擴散的特點。
DNA是雙鏈的,鹼基對的排列順序千變萬化,這些結構決定了DNA穩定,可以儲存大量的遺傳信息,作為遺傳物質。
教學中滲透,結構與功能關,有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生命體中的因果關系。比如學生在學習,有絲分裂一節的時候,就可以思考以下問題:1.在細胞分裂的過程中,染色體在間接以染色質的形態存在,分裂期形成棒狀的小體--染色體?2.在細胞分裂前期,核膜核仁為何消失?
引導學生把細胞的結構變化與其功能需求聯系在一起,使學生,在學習有絲分裂的過程中,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深化了對該過程的理解。
⑵ 探討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如何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
淺談在生物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要品格和關鍵能力,綜合表現為9大素養: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社會參與方面);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文化素養方面);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自主發展方面)。核心素養體系被置於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 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註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學習領域)之後所形成的,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具體到生物學科,在教育部專家討論稿中擬定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4個關鍵表現,或者理解為對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對自然的珍愛與敬畏、對科技的認知與實踐和對社會的責任與擔當4 個內容。 生命觀念,一般是指人們對生命的總的認識或看法,不僅包括人們對生與死的根本看法和態度,還包括了人們對生命價值的判定。學生的生命觀念知識主要來源於社會媒體,其次是自我學習和學校教育。生物學科的教學是學生獲得生命觀念的主要學校教育方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取向,以生動活潑的方式來引導他們積極討論生命,進而認識到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找尋生活的真諦。通過教材引導學生珍惜生命和追尋生命的意義是生命觀念教育的主要方式。 哲學家和邏輯學家將理性看做基於邏輯的和推理的加工過程,即理性是邏輯指引下的思考。理性是人類所獨有的一種高級的認知加工方式,甚至比智力或其他認知能力更能影響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的結果,包括學業成就、決策的滿意度、心理健康,甚至違規或道德行為等。通過生物科學的學習,促進學生「理性思維」的發展是生物學科的基本任務。在教材中設置一些有爭議的問題,讓學生在爭論中發展自己的「理性思維」;以邏輯為指引進行實驗設計和分析,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理性思維」;在課後習題中設置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練習中在培養自己的「理性思維」。 科學探究指的是學生們用以獲取知識、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領悟科學家們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在高中教材中,教師應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讓學生像科學家那樣思考,像科學家那樣探究。這樣才有利於激發和提高學生的生物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慾,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十分注重對科學史內容的介紹,如在講述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內容之前,講述了歐文頓、桑格、尼克森等科學家們 對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讓學生意識到科學探究歷程的艱辛,以及科學家們孜孜不倦的探究熱情並為此付出的的不懈努力。從而培養中學生的對於科學探究的興趣,為將來的學習創新奠定基礎。 社會責任具體是指個人或組織對他人和社會應該承擔的任務、職責和使命,是為了他人的幸福、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個人或組織應盡的責任。立德樹人成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和前提條件,教師應當在生物學科中,通過教育提高全民科學素養,使學生更多地關注社會實際,關心社會問題,形成正確的科學價值觀,培養學生對自然環境的責任,成為合格的現代公民。例如在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教材中,「免疫系統」這章中有關傳染病的防治、抗生素及耐葯性的產生、艾滋病的知識、天花病毒和生物武器等方面的介紹、調查與討論,從而使學生形成關心社會、關心環境、關心人類等高尚的道德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⑶ 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是什麼
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
1、生命觀念
學生應該在較好地理解了生物學概念性知識的基礎上形成生命觀念,如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應觀、穩態與平衡觀、物質與能量觀等,並能夠用生命觀念認識生命世界、解釋生命現象。
科學世界觀在生命科學中的體現。
對生命現象的認識和研究生命現象的基本思想方法。如:結構和功能的關系,物質和能量的關系,進化和適應的關系,調節和平衡的關系。
以生物學內容概念性知識的學習為基礎。如:細胞是生物體結構與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營養物質,生物體的遺傳信息會一代代傳遞下去,遺傳信息控制生物性狀,生物體的多樣性是進化的結果。
2、理性思維
崇尚並形成科學思維的習慣;能夠運用歸納與概括、演繹與推理、模型與建模、批判性思維等方法探討生命現象及規律,審視或論證生物學社會議題。
從事科學工作的基本方式。
需要習得的思維習慣和方法。要注重科學精神和客觀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即培養學生學會用事實、實證、邏輯、推理和論證進行思維的能力。
學會理性思考並以此來面對現實。理性的、正當的、合適的價值選擇和判斷。
3、科學探究
能夠發現現實世界中的生物學問題,針對特定的生物學現象,進行觀察、提問、實驗設計、方案實施以及結果的交流與討論。在開展不同的工作中,都樂於並善於團隊合作。
研究生命科學最基本的方法。
未來公民在創新型社會中從事生產和生活應具備的能力。
生物學課程中的重要學習成果。
4、社會責任
學生應能夠關注涉及生物學的社會議題,參與討論並作出理性解釋,辨別迷信和偽科學;主動向他人宣傳健康生活、關愛生命和保護環境等相關知識;結合本地資源開展科學實踐,嘗試解決現實生活中與生物學相關的問題。
⑷ 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
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生命觀念
生命是源於自然隨機事件且能在與環境互作中保留下來的具有新陳代謝和自我復制特徵的物質形態,生命是結構與功能的統一體,無貴賤之分。生命觀念是指對觀察到的生命現象及相互關系或特性進行解釋後的抽象,是經過實證後的想法或觀點,有助於理解或解釋較大范圍的相關事件和現象。
2.理性思維
崇尚並形成科學思維的習慣;能夠運用歸納與概括、演繹與推理、模型與建模、批判性思維等方法探討生命現象及規律,審視或論證生物學社會議題
3.科學探究
能夠發現現實世界中的生物學問題,針對特定的生物學現象,進行觀察、提問、實驗設計、方案實施以及結果的交流與討論。在開展不同的工作中,都樂於並善於團隊合作。
4.社會責任
生物學科的社會責任是指基於生物學的認識參與個人與社會事務的討論,作出理性解釋和判斷,嘗試解決生產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的擔當和能力。學生應能夠關注涉及生物學的社會議題,參與討論並作出理性解釋,辨別迷信和偽科學;主動向他人宣傳健康生活、關愛生命和保護環境等相關知識;結合本地資源開展科學實踐,嘗試解決現實生活中與生物學相關的問題。
⑸ 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是什麼
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
生命觀念是指對觀察到的生命現象及相互關系或特性進行解釋後的抽象,是人們經過實證後的觀點,能夠理解或解釋生物學相關事件或現象的意識、觀念和思想方法。
由此看出,「生命觀念」不是具體的知識,不是具體的生物學事實,而是指認識主體在了解事實的基礎上形成概念後,進一步提煉和升華,內化在頭腦中的意識、觀念和思想方法,是如何看待生命世界的態度和價值取向。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課堂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主陣地,但是課堂並不是僅局限於教室,而應該帶領學生走出去,開發更多資源,利用更多手段,來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
⑹ 生物學科四大核心素養
生物學科素養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1、生命觀念:對觀察到的生命現象及相互關系或特性進行解釋後的抽象,是經過實證後的想法或觀點,是能夠理解或解釋相關事件和現象的品格和能力。
2、理性思維:尊重事實和證據,崇尚嚴謹和務實的求知態度,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認識事物、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習慣和思維能力。
3、科學探究:能發現現實世界中的生物學問題,針對特定的生物學現象,進行觀察、提問、實驗設計、方案實施以及結果的交流與討論的能力。
4、社會責任:基於生物學的認識,參與個人與社會事務的討論,作出理性解釋和判斷,嘗試解決生產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的擔當和能力。
對生物學科素養的解讀:
一、學科素養是用來考查學生對生命過程進行深度思考的能力、服務於高考的選拔功能的
生物科學的素養是考生未來走向社會進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知識、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一個不具備生物學素養的公民,不一定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現代人。對生命現象和規律的探究能力,以及運用生物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則是高考生物學科所定義的關鍵能力,是生物高考中高一層次的要求,也是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基本要求,然而探究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發揮離不開考生對生物學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2017年試題的設計在圍繞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態與環境、生物技術與實踐和現代生物科技等展開的同時,對生物學科的素養、關鍵能力、核心價值也進行了考查。試題不但從一般層面考查學生對生物學基本知識的理解與綜合運用能力,也嘗試考查學生對生命過程進行深度、全面思考的能力,這種設計理念不但有利於區分和選拔學生,也是2017年生物高考的一個亮點。面對紛繁復雜的生命過程是否能夠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是衡量考生生物學科素養高低的一個指標。如理綜全國Ⅰ卷的第30(1)題其答案的設計即有所創新,關於「密閉小室中的植物在光下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這一問題,若考生只回答「CO2的濃度的降低」是不夠的,回答出「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大於呼吸作用釋放CO2的量,使密閉小室中CO2濃度降低,光合速率也隨之降低。」才是比較全面的。第30(2)題也是同樣的要求,對於「密閉在無O2小室中的植物在光下有氧呼吸增加的原因」這一問題,若考生只回答「光下植物光合作用釋放O2」是不夠的,回答出「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釋放的O2使密閉小室中O2增加,而O2與有機物分解產生的還原型輔酶Ⅰ發生作用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的一個環節,所以當O2增多時,有氧呼吸會增加」才是比較完善的。
二、學科素養體現著學科特色、重視對實驗能力的考查,導向教學
在實驗與探究能力方面,生物學科要求考生具有對一些生物學問題進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和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等環節。生物學科也要求考生具備實驗設計、實驗結果預測和得出結論的能力。然而2017年的實驗試題對考生提出了一個相對較高的要求,這不但有利於高考區分功能的發揮,對於改善中學教學不重視實驗,不重視實際操作,較多關注「背」實驗、「記」實驗的狀況也是非常有利的。
三、復習中要關注對核心素養進行外顯化評價
核心素養由於具有動態性、情景性、內隱性和終身性,因此對其評價具有一定的困難。教師有必要對核心素養的轉化進行可觀察的外顯化評價。可以通過態度問卷調查,進行形成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也可以通過相應的測量工具、制定相關的測量標准,開展可以觀察的外顯化評價。例如,個人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是學生核心素養社會參與領域中的社會責任、公民道德素養的內容。對學生個人環境保護意識素養的評價,如果僅僅通過幾道試題,很難開展客觀公正的評價。對學生環境保護意識素養的評價,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環保意識與態度,通過學生具體行動和生活行為評價他們的環保意識程度,以及加大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評價維度,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客觀外顯化評價。
高中生物核心素養關注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及關鍵能力,重點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高中生物教師應加強對核心素養的學習與研究,樹立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注重學科邏輯和核心素養培養的融合,進一步加強探究式教學,創設貼近真實生活的教學情景,對核心素養進行外顯化評價,更好地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使學生在未來的生產與生活中收益。
⑺ 生物核心素養是什麼
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為: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
生物學是研究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規律的科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部分。目的在於闡明和控制生命活動,改造自然,為農業、工業和醫學等實踐服務。
生物學作為一門基礎科學,傳統上一直是農學和醫學的基礎,涉及種植業、畜牧業、漁業、醫療、制葯、衛生等等方面。隨著生物學理論與方法的不斷發展,它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生物學的影響已突破上述傳統的領域,而擴展到食品、化工、環境保護、能源和冶金工業等等方面。
學科起源
在自然科學還沒有發展的古代,人們對生物的五光十色、絢麗多彩迷惑不解,他們往往把生命和無生命看成是截然不同、沒有聯系的兩個領域,認為生命不服從於無生命物質的運動規律。
不少人還將各種生命現象歸結為一種非物質的力,即「活力」的作用。這些無根據的臆測,隨著生物學的發展而逐漸被拋棄,在現代生物學中已經沒有立足之地了。
約公元前15000年在隨後的5000年中,法國人在拉斯考克斯(Lascaux)製作了山洞畫,這些畫表明我們的祖先已在觀察生物世界。這些畫上有野牛、鹿和其他動物。
⑻ 生物核心素養是什麼
生物學核心素養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四個方面。
1、生命觀念:對觀察到的生命現象及相互關系或特性進行解釋後的抽象,是經過實證後的想法或觀點,是能夠理解或解釋相關事件和現象的品格和能力。
2、科學思維:尊重事實和證據,崇尚嚴謹和務實的求知態度,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認識事物、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習慣和思維能力。
3、科學探究:能發現現實世界中的生物學問題,針對特定的生物學現象,進行觀察、提問、實驗設計、方案實施以及結果的交流與討論的能力。
4、社會責任:基於生物學的認識,參與個人與社會事務的討論,作出理性解釋和判斷,嘗試解決生產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的擔當和能力。
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1、以課本為基礎,引導學生主動進行科學探究。
在高中生物課堂中,教師不僅僅要教授學生大量的生物知識還需要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來教育學生,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讓學生可以在日後更好發展。
而且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這樣教師就可以逐漸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可以有效落實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並讓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更好學習知識,通過一些生物實驗來更好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活躍課堂氛圍。而且現階段為了更好教授學生知識,不僅需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在日後更好進行生物知識的學習,這樣教師才能在日後更好教育學生,讓學生可以逐漸感受到生物知識的魅力,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好學習生物知識,並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讓學生可以在日後更好進行生物知識的學習,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高中生可以在日後更好的發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更多的學生都可以逐漸感受到生物知識的重要性,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還可以讓學生在生物知識的學習基礎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進而全面培養學生,讓學生可以在日後更好的發展。
⑼ 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及在教材和教學的落實
吳成軍(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課程教材研究所)
一.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新教材,引言都變為一個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探討熊貓的演變)科學家探索版塊增加
教材圖片新穎體現宏觀結構。
色彩突出。圖像化具象化增強,更加符合學生認知。把原有難以理解的過程以圖像圖標形式清晰富有層次的展現出來。
結構與功能,先從功能出發激發學生探索生物結構的慾望,通過穿插科學家發現的過程。讓學生再現生物發現的過程,不是講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認知和體會。
練習與應用板塊
基於高中生物學核心素養命題與評價
知識建構過程中對學生的影響,生物科學對
在生物學科中僅有一條定律沒有例外,那就是所有定律都有例外。
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具備綜合性。
學業水平考試以學業質量標准為依據,按照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的綜合要求,整體規劃,系統設計確定難度要求,既有共性又有個性。
情境和現象的分析,將情境與教學內容,課標核心重點,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復雜性與真實性,開放性
從學科教學到學科教育
不是概念或知識,但必須通過他們培養核心素養。
⑽ 生物核心素養是什麼
1.生命觀念
「生命觀念」是指對觀察到的生命現象及相互關系或特性進行解釋後的抽象,是人們經過實證後的觀點,是能夠理解或解釋生物學相關事件和現象的意識、觀念和思想方法。
學生應該在較好地理解生物學概念的基礎上形成生命觀念,如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應觀、穩態與平衡觀、物質與能量觀等;能夠用生命觀念認識生物的多樣性、統一性、獨特性和復雜性,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和世界觀,並以此指導探究生命活動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2.科學思維
「科學思維」是指尊重事實和證據,崇尚嚴謹和務實的求知態度,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認識事物、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習慣和能力。
學生應該在學習過程中逐步發展科學思維,如能夠基於生物學事實和證據運用歸納與概括、演繹與推理、模型與建模、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等方法,探討、闡釋生命現象及規律,審視或論證生物學社會議題。
3.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是指能夠發現現實世界中的生物學問題,針對特定的生物學現象,進行觀察、提問、實驗設計、方案實施以及對結果的交流與討論的能力。
學生應在探究過程中,逐步增強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實踐能力;在探究中,樂於並善於團隊合作,勇於創新。
4.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是指基於生物學的認識,參與個人與社會事務的討論,作出理性解釋和判斷,解決生產生活問題的擔當和能力。學生應能夠以造福人類的態度和價值觀,積極運用生物學的知識和方法,關注社會議題,參與討論並作出理性解釋,辨別迷信和偽科學。
結合本地資源開展科學實踐,嘗試解決現實生活問題;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形成生態意識,參與環境保護實踐;主動向他人宣傳關愛生命的觀念和知識,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為健康中國的促進者和實踐者。
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生物學課程學習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在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實際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是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應貫穿於教材編寫、課堂教學及考試評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