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危害儲糧的有害微生物主要有哪些
糧食是微生物生長的天然培養基,這些微生物包括病毒、細菌、放線菌、真菌等。其中數量最大、對糧食危害最為嚴重的是黴菌及其代謝產物。危害儲糧的有害微生物主要有:
1、赭毒素是溫暖地區最重要的倉貯毒素。赭麴黴毒素對動物的腎臟危害最大,可以導致腎癌,此外它對肝臟也有損害,還有免疫抑制、致畸性。赭毒素A是致癌很強的一種毒素。
2、玉米赤霉烯酮具有較強的生殖毒性和致畸作用,可使動物發生雌激素亢進症,導致動物不孕或流產,對家畜特別是對豬和羊的影響較大,它能給畜牧業帶來經濟損失。
3、伏馬毒素可導致馬腦白質軟化症,能誘發豬肺水腫並被懷疑可誘發人類的食道癌等疾病,從而對畜牧業及人類的健康構成威脅。
4、T-2 毒素是常見的污染田間作物和庫存穀物的主要毒素,對人、畜危害較大。
5、DON毒素對豬會產生毒性,對人產生食物中毒性白細胞缺乏症。動物飼料中嘔吐毒素的中毒症狀表現為厭食、嘔吐、消化道發炎、白血球下降、白尿、運動失調、內臟出血、中樞神經系統細胞變質,細胞生長上表現出抑制蛋白質合成和DNA合成的作用。
② 微生物的基礎知識歸納
一、微生物的定義
形體微小,肉眼看不到或很難看清它的個體的生物,只有通過光學或電子顯微鏡,放大百倍或幾十萬倍才能看清。人們稱這些微小的生物為微生物微生物的一般特性
1、個體微小,結構簡單
2、分布廣、種類多
3、繁殖塊
4、易於變異
5、易於培養
二、細菌
1、細菌形態
球狀
單球菌、雙球菌、鏈球菌、四疊球菌、八疊球菌、葡萄球菌
桿狀
長桿菌、短桿菌、球桿菌、棒狀桿菌
螺旋狀
弧菌、螺旋菌
2.細菌的結構
基本結構
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特殊結構
芽孢、莢膜、鞭毛、纖毛
細胞壁:細胞最外層。起維持菌體固有的外形、屏障、耐受壓力的作用。
化學成分主要由粘肽(共有的)、蛋白質、脂類等組成
細胞膜:選擇性滲透細菌體內外物質的交換,維持新陳代謝、參與呼吸作用。化學成分基本相同,由磷脂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組成。
細胞漿(質):是細胞膜包圍著的部分,是細菌的基礎物質、內在環境,是細菌合成蛋白質、核酸的場所。基礎成分是水、蛋白質、核酸、脂類
細胞核:位於細胞漿內,控制著細胞新陳代謝、生長繁殖、細菌的遺傳變異信息。 莢膜:某些在細胞壁外包一層粘性物質,相對穩定的附於細胞壁外。具有保護、能源供應的作用。化學組成主要是多糖或多肽類。
鞭毛:菌體內長出的細長絲狀物 細菌的運動器官。化學成分主要是蛋白質,少量糖類、脂類。
纖毛:比鞭毛更細、短、直、硬,數量更多的毛發狀細物。功能:獲得營養,由蛋白質亞單位組成。
芽孢:某些細菌在生活的一定階段,能在體內形成一個特殊的休眠體。
殺滅芽孢條件:121℃ 、20分鍾,160℃ 、2小時。
判斷滅菌是否徹底,一般以芽孢是否被殺滅作為標准。
3.微生物生長周期
1、滯留適應期(延遲期)2、對數生長期3、穩定期(最高生長期)4、衰亡期
三、酵母菌的特徵
1.形態結構:大部分為單細胞,有典型的細胞結構(壁、膜、質、核)。基本形態有卵圓形、球形、橢圓形。菌體無鞭毛,不能游動。
2.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其中芽殖是主要的繁殖方式,一般9-10個/代。
3.菌落特徵:菌落比細菌菌落大而厚,在固體培養基上呈乳白色,少數為紅色濕潤、粘性、易被挑起。
四、黴菌的特徵
形態結構:大部分為多細胞微生物。細胞由細胞壁、膜、質、核組成。
黴菌由菌絲和孢子構成。菌絲:有兩部分,營養菌絲 、氣生菌絲
2.繁殖方式:孢子是黴菌的主要繁殖器官。分為有性孢子和無性孢子(為主)兩種。
3.菌落特徵:菌絲擴散生長、粗而長,形成的菌落比較疏鬆,呈絨毛狀,絮狀,蜘蛛網狀,菌落比較大。
五、微生物的生長條件
1、水分2、溫度3、酸鹼度4、氣體 5、營養 水分
1、aw<0.9,大部分細菌生長受到抑制。
2、不同種類微生物對乾燥的抵抗力不同:革蘭氏陽性菌抵抗力大於陰性菌,球菌大於桿菌黴菌、酵母菌的孢子和具有芽孢的細菌抵抗力強
3、不同環境對乾燥的抵抗力不同:糖、澱粉、蛋白質等物質存在時,抵抗力強。溫度越低,抵抗力強。溫度 影響微生物生命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
種類 最低 最佳 最高
嗜熱菌 40—45 55—75 60—90
嗜溫菌 5—15 30—45 35—47
嗜冷菌 -5—5 12—15 15—20
低溫菌 -5—5 25—30 30—35
酸鹼度(PH值)
1、大部分細菌在PH=5-8生長良好,黴菌、酵母菌在PH=2-6生長良好。
2、PH小於2時,任何微生物都不能生長。
3、致病菌不能在 PH 低於 4.5 的條件下生長。芽孢不能在 PH 低於 4.5的條件下生長氣體
1、需氧菌:僅在有氧的環境中生長。如黴菌
2、厭氧菌:僅在無氧的環境中生長
3、兼性厭氧菌:在有氧和無氧的環境中均能生長。如有些芽孢、酵母菌。
營養
1、碳2、氫3、氧4、氮5、硫6、磷7、礦物質
微生物知識要點
一. 細菌
細菌是一類細胞細而短、結構簡單、細胞壁堅韌,以二分裂方式無性繁殖的原核微生物,分布廣泛。
1. 細菌的形態與結構
觀察細菌最常用的儀器是光學顯微鏡,其大小可以用測微尺在顯微鏡下測量,一般以微米為單位。細菌按其形態不同,主要分為球菌、桿菌和螺形菌三類。
(1) 球菌 多數球菌直徑在1微米左右,外觀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由於繁殖時分裂平面不同可形成不同的排列方式,分為雙球菌、鏈球菌、葡萄球菌等。
(2) 桿菌 形態多數呈直桿狀,也有的菌體稍彎,多數呈分散存在,也有的呈鏈狀排列,分為棒狀桿菌、鏈狀桿菌、球桿菌等。
(3) 螺形菌 菌體彎曲,呈弧形或螺旋形。如幽門螺桿菌。
細菌雖小,仍具有一定的細胞結構和功能。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核質等各種細菌都有,是細菌的基本結構。
2. 細菌的繁殖
二分裂繁殖是細菌最普遍、最主要的繁殖方式。在分裂前先延長菌體,染色體復制為二,然後垂直於長軸分裂,細胞赤道附近的細胞質膜凹陷生長,直至形成橫隔膜,同時形成橫隔壁,這樣便產生兩個子細胞。
細菌生長速度很快,一般約20min分裂一次。若按此速度計算,細菌群體將龐大到難以想像的程度。但事實上由於細菌繁殖中營養物質的逐漸消耗,有害代謝產物的逐漸積累,細菌不可能始終保持高速度的無限繁殖。經過一段時間後,細菌繁殖速度逐漸減慢,死亡菌數增多,活菌增長率隨之下降並趨於停滯。
3. 細菌的菌落
單個或少數細菌細胞生長繁殖後,會形成以母細胞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見、有一定形態構造的子細胞集團,這就是菌落。細菌菌落常表現為濕潤、粘稠、光滑、較透明、易挑取、質地均勻以及菌落正反面或邊緣與中央部位顏色一致等。
二. 真菌
真菌是一類有細胞壁,無葉綠素,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少數為單細胞,多數為多細胞,能進行無性或有性繁殖的一類真核細胞型微生物。
真菌包括單細胞與多細胞兩類。單細胞真菌呈圓形或卵圓形,稱為酵母菌;多細胞真菌由菌絲和孢子組成,並交織成團,稱絲狀菌或黴菌。
真菌生長的最適的溫度為22~28℃,最適的pH值為4~6。其繁殖能力強,但生長速度比細菌慢,常需1-4周才形成菌落。真菌對熱的抵抗力不強,一般加熱60~70℃ 1小時即被殺死,但對乾燥、日光、紫外線和一些化學消毒劑有抵抗力,但對2.5%碘酒、10%甲醛則較敏感。
1. 黴菌
黴菌是絲狀真菌的俗稱,意即"發霉的真菌",它們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絲體,但又不象蘑菇那樣產生大型的子實體。
(1)黴菌的形態、大小和結構
構成黴菌營養體的基本單位是菌絲。菌絲是一種管狀的細絲,把它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很像一根透明膠管,它的直徑一般為3-10微米,比細菌的細胞約粗幾倍到幾十倍。菌絲可伸長並產生分枝,許多分枝的菌絲相互交織在一起,就叫菌絲體。
(2)黴菌的繁殖
黴菌有著極強的繁殖能力,而且繁殖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在自然界中,黴菌主要依靠產生形形色色的孢子進行繁殖。孢子有點像植物的種子,不過數量特別多,特別小。
黴菌的孢子具有小、輕、干、多,以及形態色澤各異、休眠期長和抗逆性強等特點,每個個體所產生的孢子數,經常是成千上萬的',有時竟達幾百億、幾千億甚至更多。這些特點有助於黴菌在自然界中隨處散播和繁殖。對人類的實踐來說,孢子的這些特點有利於接種、擴大培養、菌種選育、保藏和鑒定等工作,對人類的不利之處則是易於造成污染、霉變和易於傳播動植物的黴菌病害。
(3)黴菌的菌落
由於黴菌的菌絲較粗而長,因而黴菌的菌落較大,有的黴菌的菌絲蔓延,沒有局限性。菌落質地一般比較疏鬆,外觀乾燥,不透明,呈現或緊或松的蛛網狀、絨毛狀或棉絮狀;菌落與附著物的連接緊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的顏色和邊緣與中心的顏色常不一致。
2. 酵母菌
酵母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廣,尤其喜歡在偏酸性且含糖較多的環境中生長,例如,在水果、蔬菜、花蜜的表面和在果園土壤中最為常見。
(1)酵母菌的形態、大小和結構
酵母菌是單細胞真核微生物。酵母菌細胞的形態通常有球形、卵圓形、臘腸形、橢圓形、檸檬形或藕節形等。比細菌的單細胞個體要大得多,一般為1-5微米×5-30微米。
酵母菌具有典型的真核細胞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液泡、線粒體等。
(2)酵母菌的繁殖
酵母菌有多種繁殖方式,包括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有人把只進行無性繁殖的酵母菌稱作"假酵母",而把進行有性繁殖的酵母菌稱作"真酵母"。
(3)酵母菌的菌落
大多數酵母菌的菌落特徵與細菌相似,但比細菌菌落大而厚,菌落表面光滑、濕潤、粘稠,容易挑起,菌落質地均勻,正反面和邊緣、中央部位的顏色都很均一,菌落多為乳白色,少數為紅色,個別為黑色。
微生物重點知識
一. 微生物的營養要求
微生物生長繁殖所需的營養物質主要有水、碳源、氮源、無機鹽和生長因子等。
1. 水
水是各種生物細胞必需的。水是良好的溶劑,微生物的新陳代謝過程中的一切生化反應都離不開水的作用。
2. 碳源
碳源是合成菌體成分的原料,也是微生物獲取能量的主要來源。整體上看來,微生物可以利用的碳源范圍極廣,分為有機碳源和無機碳源兩大類。凡必須利用有機碳源的微生物就是異養微生物,凡能利用無機碳源的微生物就是自養微生物。糖類是最廣泛利用的碳源。
3. 氮源
氮源主要是供給合成菌體結構的原料,很少作為能源利用。與碳源相似,微生物作為一個整體來說,能利用的碳源種類十分廣泛。某些微生物(如固氮菌)能利用空氣中分子態的氮或利用無機氮化物如銨鹽、硝酸鹽合成有機氮化物。
4. 無機鹽類
無機鹽主要可為微生物提供除碳、氮以外的各種重要元素。微生物需要的無機鹽類很多,主要有P、S、K、Na、Ca、Mg、Fe等,其主要功能為構成菌體成分;調節滲透壓;作為某些酶的成分,並能激活酶的活性等。
5. 生長因子
有些微生物雖然供給它適合的碳源氮源和無機鹽類,仍不能生長,還要供給一定量的所謂「生長因子」。其種類很多,主要是B族維生素的化合物等。生長因子可以從酵母浸出液、血液或血清中獲得。
二. 微生物的營養類型
根據微生物對碳源的要求不同,可將其分為自養菌和異養菌兩大營養類型。
凡能利用無機碳合成菌體內有機碳化物的,叫自養菌;不能利用無機碳而需要有機碳才能合成菌體內有機碳化物的,為異養菌。
根據其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來源不同,可分為光能營養菌和化能營養菌。前者是從光線中獲得能量,後者則從化學物質氧化中取得能量。
因此,根據微生物所需的碳源和能源不同,可將微生物分為光能自養菌、光能異養菌、化能自養菌、化能異養菌等四類。
1、微生物的定義
什麼是微生物呢?所謂微生物是指個體微小,必須藉助於顯微鏡才能看清它們外形的一群低等的、原始的微小生物,如細菌。(體型微小,必須藉助於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它們的結構,結構簡單,有的具有細胞構造,有的甚至沒有細胞構造,生長繁殖快,對物質具有非常強烈的轉化作用;容易引起變異,以致微生物的種類特別繁多,並且新的種類還在不斷產生;數量多,分布廣,對自然環境的適應性強,以致在自然界的任何地方如土壤、空氣、水以及人和動植物體上都有微生物生活或生存)
2、微生物的特點
微生物是結構簡單、繁殖快、分布廣、個體最小的生物。
2.1結構簡單:微生物多數是單細胞;
2.2生長旺,繁殖快(大腸桿菌在它的適宜37-44℃之間,20-30分鍾繁殖一代)
2.3分布廣.種類多(10萬多種):自然界中到處都有,如水、空氣、土壤等。
2.4個體小:小於0.1mm。在形態上,個體微小,肉眼看不見,需用顯微鏡觀察,細胞大小以微米和納米計量。
2.5適應性強,易變異。相對於高等生物而言,較容易發生變異。在所有生物類群中,已知微生物種類的數量僅次於被子植物和昆蟲。微生物種內的遺傳多樣性非常豐富。
2.6代謝活性強,轉化快。
3、微生物的分類
葡萄球菌
酵母菌芽痕
棒狀桿菌大腸桿菌
大腸桿菌放線桿菌
分裂的大腸桿菌黑麴黴
黑麴黴弧狀菌
腳氣真菌酵母菌
蠟狀芽孢桿菌鏈球菌
麵包酵母啤酒酵母
球菌沙門氏菌
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源
水、空氣、土壤、人和動植物
4、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極為廣泛,水中、高山、海底、荒漠、極地、空氣等到處都生存著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微生物。
土壤中的微生物
土壤中的微生物:
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養基,它具備微生物正常發育所必須的一切條件:土壤中含有一定的無機物和有機物;
土壤中含有適當的水分;大多數中性偏鹼,適合大多數微生物生長;
土壤中還含有氣體,主要是CO2、O2和N2;
溫度變化不大(10-25℃)。
土壤中的微生物
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土壤中的細菌來自天然生活在土壤中的自養菌和腐物寄生菌以及隨動物排泄物及其屍體進入土壤的細菌。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表層受日光照射和乾燥的影響,不利於其生存,所以細菌數量少,離地面10-20厘米土層微生物最多.土層越深,菌數越少。
水中的微生物
水也是微生物存在的天然環境,水中的細菌來自土壤、塵埃、污水、人畜排泄物及垃圾等。水中微生物種類及數量因水源不同而異。
受到污染的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適合微生物的生存。靜水中的微生物多,流水中的少;離岸近處微生物多,離岸遠處少;經過大城市的河流,水受到污染,含有大量的糞便.並含有大量的致病菌。
水中的微生物
井水和泉水中細菌少,雨水、雪水中也少,城市上空的雨水細菌多,鄉村上空雨水細菌少。
國家規定,自來水中,細菌總數每毫升不得超過100個,大腸菌群不得超過3個/升
空氣中的微生物
空氣中由於缺乏營養物質、乾燥及日光的照射,大部分的微生物被殺死,所以,空氣中沒有微生物生長發育的條件。但由於空氣的流動,風的作用,使地面的微生物飛揚到空中,因而,接近地面的空氣層,就含有一定的微生物。
雖然空氣中的微生物數量較少,但危害大。因為空氣流動快,流動的范圍廣,影響面大。
空氣中的微生物
在冬春季節,更容易發生感冒等傳染病,就是因為空氣的傳播,特別是在公共場所,人多,空氣流通差,細菌多;
大城市上空微生物數量最多,鄉村少;森林、草地和田野上空空氣清潔,海洋、高山、冰雪覆蓋的地面上空,微生物更為稀少。雨後空氣特別新鮮。
人體中的微生物
人自出生後,外界的微生物就逐漸進入人體。在正常人體皮膚、粘膜及外界相通的各種控道(如口腔、鼻咽腔、腸道和泌尿道)等部位,存在著對人體無害的微生物群,包括細菌、真菌、螺旋體、支原體等。
人體中的微生物
部位常見菌種
皮膚表皮葡萄球菌、類白喉桿菌、綠膿桿菌、恥垢桿菌等
口腔鏈球菌(甲型或乙型)、乳酸桿菌、螺旋體、梭形桿菌、
白色念球菌、(真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奈瑟氏球菌、類白喉桿菌等
胃正常一般無菌
腸道類桿菌、雙歧桿菌、大腸桿菌、厭氧性鏈球菌、糞鏈球菌
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乳酸桿菌、變形桿菌、破傷風桿菌、產氣莢膜桿菌等
鼻咽腔甲型鏈球菌、奈氏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桿菌、
乙型鏈球菌、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等眼結膜皮表葡萄球菌、結膜乾燥桿菌、類白喉桿菌等
微生物是一些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生物的總稱。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見的,像屬於真菌的蘑菇、靈芝等。
大多數微生物是單細胞生物,如細菌、放線菌、支原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藍藻以及酵母菌、單細胞藻類等;少數微生物是多細胞生物,如各種黴菌和大型真菌等。此外,還有一些沒有細胞結構的微生物,如病毒,類病毒和朊病毒等。
微生物不僅種類繁多,其在生物圈中分布也是十分廣泛的。上至10000米的高空,深至11000米的海底,都有微生物的存在。土壤里有微生物生活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是微生物的主要活動場所。動物體表和體內的各種條件適宜微生物生活,也是微生物活動的重要場所。此外,科學家們在營養貧乏的岩石、礦山、荒漠都發現了微生物的蹤跡。
從以上對微生物的介紹,我們對微生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對於廣泛存在於我們生活環境,甚至我們食用的食品也被他們入侵,而我們又無法用肉眼看見的他們,我們該如何對待我們日常食用食品中的微生物呢,他們對於我們來說過是敵還是友呢?
首先,我們先應該探究這些和我們形影不離的微生物會給我們帶來怎麼樣的傷害。
眾所周知,微生物是導致傳染病流行的最重要的病源之一。在人類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如鼠疫,艾滋病,癌症,肺結核、瘧疾、霍亂,伊波拉病毒、瘋牛病、SARS、禽流感等都是由一些極少部分的微生物所致。世界衛生組織公布資料顯示:傳染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據第一位。如1347年的一場由鼠疫桿菌引起的瘟疫幾乎摧毀了整個歐洲,有1/3的人(約2500萬人)死於這場災難,在此後的80年間,這種疾病一再肆虐,實際上消滅了大約75%的歐洲人口,一些歷史學家認為這場災難甚至改變了歐洲文化。我國在解放前也曾多次流行鼠疫,死亡率極高。而且還證實,這些病毒還在變異,這就更加增加了對這些疾病研究的困難。全世界雖然已經花費了無法統計的經費,但有些疾病的危害力並沒有減小,甚至艾滋病的患者和感染者還在每年成倍增長。人類和病原微生物的斗爭也許是一場永遠看不到盡頭的戰爭。在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人類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是新現和再現的微生物感染還是不斷發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機制並不清楚。大量的廣譜抗生素的濫用造成了強大的選擇壓力,使許多菌株發生變異,導致耐葯性的產生,人類健康受到新的威脅。一些分節段的病毒之間可以通過重組或重配發生變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與前次導致感染的株型發生了變異,這種快速的變異給疫苗的設計和治療造成了很大的障礙。而耐葯性結核桿菌的出現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結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圍內猖獗起來。
另外,大部分的微生物具有腐化性,即引起食品氣味和組織結構發生不良變化。這也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在這些糧食微生物中,數量最大、對糧食危害最為嚴重的是黴菌及其代謝物。他們在環境適宜的條件下,可以分解糧食中的有機物,使之變質、霉腐,使糧食出現變質、變味、發熱、生霉等症狀,不但嚴重糧食安全儲存,導致儲糧質量劣變,而且還可能產生毒素污染,危急人畜安全。如歐洲的麥角中毒事件曾造成幾千人死亡;1960年在英國東南部由於黃麴黴污染引起十萬只火雞死亡;最近中國蒙牛牛奶被檢出含強致癌物黃麴黴毒素M1的原因也是因為奶牛飼料因天氣潮濕發生霉變,奶牛在食用這些飼料後,原奶中的黃麴黴毒素超標。
微生物不僅對人畜有重大的影響,對環境也是如此。以微生物對水造成的污染為例。微生物侵入水中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天然存在的,有的是由土壤進入水中,有的是隨塵埃一起沉降入水中,還有的是隨垃圾、人畜糞便以及某些工業廢棄物進入水體。某些病原微生物進入水中之後,會對水體造成污染,引起傳染病的流行。而某些微生物則會導致水華、赤潮等現象,對水生動植物的生存造成嚴重的威脅。
以上,我們對微生物的危害進行了探究,接著我們應該探討下微生物給人畜及自然界帶來的好處。
首先,我們應該意識到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會給人類的健康造成威脅,某些微生物也是人類的好朋友。如1929年,青黴素的研究誕生。青黴素能抑制病菌細胞壁的形成,使菌體的新陳代謝
失調,達到抑菌和殺菌的效用。之後科學家們有研製出了很多抗菌素類葯物,如鏈黴素、氯黴素、四環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紅黴素等。還有一種叫正常菌群的微生物,他們的營養來自宿主組織細胞的分泌液、脫落細胞,以及某些腔道中的食物碎屑和殘渣等。菌群的代謝產物除供給細菌自身利用外,一部分可以被宿主吸收利用。例如,過去外科醫生不太重視腸道正常菌群中的大腸埃希氏菌能合成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K的功能,所以在腸道手術後為避免發生感染,常用抗生素作預防性治療。
再者,並不是所有的微生物發酵和腐化現象都對人類的財產和健康造成危害的。抗生素、丁醇、維生素C以及一些風味食品的制備等通過微生物發酵途徑生產的。以酸奶為例,利用乳酸菌發酵生產的酸牛乳其營養全面、風味獨特,比牛乳更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和利用,許多乳酸菌本身的微生物特性及代謝產物使得酸牛乳具有良好的保健醫療功效,如雙歧桿菌及嗜酸乳桿菌等。它可以調節腸道的微生態平衡,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長,防止腹瀉的作用,降低膽固醇,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減免乳糖不耐症,促進乳中蛋白質和脂肪的消化,促進人體對乳中鈣的吸收,增加維生素,改善礦物質的代謝吸收,調節機體微量元素的平衡,抑制致病菌和抗感染,抗輻射作用,抗高血壓作用,抵抗衰老延長壽命,抗變異原性和抗腫瘤作用,分解毒素,防癌抗癌,具有美容作用。在地球化學生物循環中,微生物的腐化和分解作用是關鍵的一環。微生物作為生產者完成的是無機有機化的過程,直接為更高級的消費者提供營養;作為分解者是更主要的方面,完成的是有機無機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在整個地球物質化學循環過程中,一方面又清道夫的功能,是地球保持清潔和狀態的恢復;另一方面為其他的生產者和消費者提供營養。
如今,我們常常可以從很多的報刊雜志上看到關於生物技術處理環境污染物的報道。如利用微生物凈化污水。微生物通過自身的生命活動可以解除污水的毒害作用,使污水得到凈化。利用微生物處理生活垃圾。藉助EM復合菌劑的接種發酵,可以消除垃圾中的有害物質,病原菌蟲等,達到變廢為寶,有效解決了傳統的垃圾焚燒或者垃圾填埋所造成的能源損耗、空氣污染、土地污染和水污染的問題。利用微生物治理大氣污染。微生物用於煙氣脫硫,不需高溫、高壓、催化劑,設備要求簡單。利用自養生物脫硫,營養要求低,無二次污染,處理費用為濕法脫硫的50%。
從以上對微生物給人畜和自然界帶來的利和弊的討論,我們應該時刻意識到,在我們的周圍和機體內都有其他生命體與我們共存。對於那些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威脅的微生物我們應該時刻做好防備。既然我們已經認識到微生物是大部分傳染病的始作俑者,那麼我們就要學會在源頭消滅它,在傳播途徑斷絕他。例如,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多鍛煉,增強自身抵抗力;到人多的地方要戴口罩;注意用葯,不濫用抗生素。既然我們已經知道環境里彌漫的微生物時刻腐化著我們的食物,那麼,我們應該注意自己的飲食健康,如每餐盡量將食物吃完,少吃隔夜飯菜,不吃變質的食品,科學妥善保存好儲糧。既然我們已經知道了某些病原微生物會污染水質,那麼,政府部門應該加強污水的管理,尤其是醫院污水等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污水的管理,做好水質處理工作和水源的衛生保護,做好積水系統的維護和管理;作為個人,我們平時應該注意不喝生水,飲用水應該經過嚴格過濾凈化並加熱燒開方可飲用。
雖然人類與微生物的斗爭會無止境地持續下去,但只要我們充分認識到我們所處的環境,利用我們現在的科學技術,正確對待微生物在人類健康中的作用,我們就可以減小微生物對人類的危害,讓微生物為人類服務。
③ 糧食知識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1、全球最主要的糧食作物分別是()。
A、大豆、水稻、高粱 B、小麥、水稻、玉米
C、水稻、玉米、高粱 D、小麥、水稻、黑麥
2、我國每年糧食產後損失超過()億斤,佔全國糧食總產量的9%以上,相當於1。45億畝糧田產量。
A、500 B、800 C、1000 D、1500
3、我國的「糧食安全」內容為( )。
A、轉基因糧食安全、家庭糧食安全、糧食營養安全
B、國家糧食安全、家庭糧食安全、糧食營養安全
C、國家糧食安全、家庭糧食安全、糧食儲備安全
D、國家糧食安全、糧食運輸安全、糧食營養安全
4、被視為「文明病」的剋星是( )。
A、留胚米 B、精製米C、糙米 D、大米
5、穀物食物中的能量有80%—90%來自( )。
A、碳水化合物 B、蛋白質 C、脂肪 D、維生素
6、通常把當年收獲的糧食稱作新糧,把儲存一年以上的糧食叫做陳糧。陳糧不是陳化糧,糧食是否能供食用,是以( )來判定的。
A、質量標准 B、衛生標准 C、感官檢驗 D、加工工藝
7、綠色食品正確說法是( )。
A、綠色食品就是綠顏色的食品 B、天然的食品就是綠色食品
C、野生的食品就是綠色食品 D、綠色食品是經過專門機構認證的許可的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食品
8、世界糧農組織將( )作為衡量全球或一個國家糧食安全程度的重要指標。
A、庫存消費比 B、糧食產量 C、糧食庫存量 D、糧食加工轉化量
9、收購入庫的自治區儲備糧原糧應當是當年生產的符合()的糧食。
A、國家質量標准 B、國家中等以上質量標准 C、企業質量標准 D、等級符合國家質量標准要求
10、使用食品添加劑必須首先符合( )。
A、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准 B、企業的管理規定 C、產品的要求 D、食品要求的色、香、味和工藝的需要
11、( )是糧食中最重要的儲藏性多糖,是人體所需熱能的主要來源。
A、纖維素 B、蛋白質 C、脂肪 D、澱粉
12、稻米的腹白,是胚乳結構( )的外在表現。
A、緊密 B、完整 C、飽滿 D、疏鬆
13、當糧食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時,為保障市場供應、保護種糧農民利益,必要時可由國務院決定對短缺的重點糧食品種在糧食主產區實行( )。
A、最低收購價格 B、市場價 C、浮動價格 D、最高限價
14、直接評價糧食食用品質的方法是( )。
A、 感官指標評價 B、化學指標評價 C、營養指標評價
D、物理指標評價
15、( )是對儲糧安全儲糧品質危害最大的微生物。
A、黴菌 B、細菌 C、放線菌 D、酵母菌
16、扦樣檢驗是通過對( )樣品的檢驗來達到檢驗整批產品總體的目的。
A、代表性 B、 平均 C、 實驗 D、分析
17、能夠降低體內膽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防止密度脂蛋白遭氧化破壞,從而避免動脈內沉積斑塊而引起心臟病和中風是()。
A、小麥粉 B、蕎麥粉 C、全麥食品 D、大米
18、負責對糧食加工過程中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摻雜使假等違法行為進行監督檢查的部門是( )。
A、工商行政管理部門 B、產品質量監督部門
C、衛生部門 D、糧食行政管理部門
19、國家實行糧食收購( )制度。
A、許可 B、備案 C、審核 D、登記
20、超過正常儲存年限的陳糧,在出庫前應當經過( )進行質量鑒定。
A、本企業 B、國家級糧食質量檢驗機構
C、有資質的糧食質量檢驗機構 D、省級糧食質量檢驗機構
21、在常規儲存條件下,糧油正常儲存年限一般為小麥5年,稻穀和玉米( )年,食用油脂和豆類2年。
A、1 B、2 C、3 D、4
22、大米國家質量標准規定,在常溫下的保質期是( )。
A、3個月 B、5個月 C、6個月 D、不應低於3個月
23、2012—2015年,我區糧食總產量保持在()萬噸以上 ,實現連續十二年豐收。
A、250 B、300 C、370 D、400
24、()年10月16日為首個世界糧食紀念日。
A、1979 B、1980 C、1981 D、1982
25、稻穀脫殼後成為( ),營養成分較為全面,應提倡食用。
A、精米 B、糙米 C、蒸穀米 D、留胚米
26、餐館食堂浪費嚴重,講排場、比闊氣等不良消費方式造成的浪費觸目驚人,我國每年浪費糧食約()億斤以上。
A、200 B、400 C、800 D、1000
27、由於消費習慣誤區,成品糧過度追求亮、白、精,低水平粗放加工,加工環節每年造成口糧損失( )億斤以上。
A、100 B、150 C、180 D、200
28、在食品加工、烹調過程中,相比較最容易損失的營養素是()。
A、維生素 B、蛋白質 C、脂肪 D、礦物質
29、()年,國家取消了城鎮居民口糧的定量計劃供應,流通了半世紀的糧票完成了其歷史使命,淡出了糧食流通領域。
A、1995 B、1992 C、1994 D、1993
30、在影響糧油劣變速度的諸因素中,( )是最主要因素。
A、 溫度 B、水分 C、微生物 D、氣體成分
31、中國每年浪費的糧食可以養活( )億人。
A、1 B、1。5 C、2 D、2。3
32、用於晾曬糧食的曬場,最好是( )。
A、土質整曬場 B、水泥地面 C、瀝青馬路 D、柏油馬路
33、在糧食的.礦物質中,以( )的含量最高。
A、鎂 B、鈣 C、磷 D、鐵
34、在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民以食為天」的民生思想是春秋時期的齊國著名政治家()。
A、荀子 B、孟子 C、管仲 D、孔子
35、中國延續了2600年的「皇糧國稅」宣告終結是( )年。
A、 2006 B、 2007 C、 2005 D、2004
36、小麥是現今世界上最主要糧食作物,在我國栽培歷史已有( )多年。
A、3000 B、4000 C、5000 D、6000
37、我國生產乙醇的主要原料( )。
A 、小麥、玉米 B、 稻穀、小麥 C、玉米、高梁 D、玉米、小米
38、大米的營養素除澱粉外,大部分集中在( ),加工愈精細損失越大。
A、胚 B、胚乳 C、胚部和皮層 D、皮層
39、我國在糧食流通領域出台的主要法律法規( )。
A、《糧食流通管理條例》 B、《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
C、《糧油儲藏技術規范》 D、《糧油倉儲管理辦法》
40、當前我國糧食收購政策為市場收購和( )。
A、政策性收購 B、國家臨時收儲政策收購 C、最低收購價政策收購 D、地方儲備糧政策收購
41、國家敞開收購糧食為( )。
A、當年生產的新糧 B、未納入國家政策性收購的品種
C、不符合質量標準的等外品 D、符合質量等級的陳糧
42、馬鈴薯中的(),有利於控制體重增長、預防高血壓、高膽固醇及糖尿病等。
A、膳食纖維 B、脂肪 C、蛋白質 D、澱粉
43、《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食用油用量不超過()。
A、5—10克 B、10—20克 C、25—30克 D、30—40克
44、糧食收購者未執行國家糧食質量標準的,由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予以警告,可以處( )以下的罰款。
A、5萬元 B、10萬元 C、15萬元 D、20萬元
45、糧食產後損失最大的環節()損失。
A、糧庫儲糧 B、農戶儲糧 C、家庭儲糧 D、農場儲糧
46、歷來政治家治國安邦的第一要務是( )。
A、保障糧食安全 B、民以食為天 C、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D、「三農」思想
47、能夠清暑益氣、止渴利尿、解毒的是( )。
A、燕麥 B、甘薯 C、綠豆 D、蕎麥
48、 我國主要糧食作物為稻穀、小麥、玉米、大豆,()是我國第二大糧食作物。
A、稻穀 B、小麥 C、玉米 D、大豆
49、貧血的人適合吃( )。
A、蕎麥、燕麥 B、豆類 C、小米和黑米 D、玉米
50、患有肝硬化或胃潰瘍的病人,進食大量( )易引起靜脈破裂和潰瘍出血。
A、大米 B、花生油 C、雜糧 D、大豆
51、我國平衡膳食寶塔建議,谷類、薯類及雜糧每人每天應吃( )克。
A、200—300 B、250—400 C、300—400 D、350—500
52、以( )為主食的膳食模式可提供充足的能量,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有利於預防相關慢性病發生。
A、豆類 B、雜糧 C、谷類 D、薯類
53、大米中蛋白質含量( ),以谷蛋白為主,是低過敏蛋白質,非常適合兒童食用。
A、7—10% B、7—13% C、7—15% D、7—18%
54、2011年,衛生部、國家糧食局等部門發出公告,禁止在小麥粉中添加( ) 添加劑。
A、過氧化苯甲醯 B、過氧化苯甲醯和過氧化鈣 C、過氧化鈣 D、植酸
55、小麥粉應放在陰涼、通風乾燥處儲存,存放溫度盡量不超過( )度。
A、15 B、18 C、20 D、22
56、全麥粉中的( )具有熱量低、防便秘的作用,有助於保持身材苗條。
A、膳食纖維 B、氨基酸 C、維生素 D、礦物質
57、具有顯著的降血脂、降血糖及提高免疫能力的是( )。
A、大麥 B、蕎麥 C、燕麥 D、小麥
58、人體獲得維生素E、維生素D、維生素A等脂溶性維生素的主要來源是()。
A、食用油 B、雜糧 C、大米 D、小麥粉
59、油脂中的( )有健腦補腦、保肝護肝防止動脈硬化等功能。
A、維生素A B、磷脂 C、維生素B D、維生素C
60、據測算,1公斤大米約有4萬個米粒,若全國每人每天節約1粒大米,就相當全國每天節約( )萬立方米的水資源。
A、500—530 B、540—600 C、560—650 D、600—650
二、多項選擇題
61、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要靠( )。
A、科技 B、增產 C、進口 D、節約
62、依法從事糧食收購活動的糧食經營者,應當告知售糧者或者在收購場所公示糧食的( )。
A、品種 B、質量標准 C、收購價格 D、擺放糧食質量標准樣品
63、國家加強對糧食市場宏觀調控的手段有( )。
A、儲備糧吞吐 B、委託收購 C、糧食進出口 D、價格干預
64、屬於中華民族培育的糧食為( )。
A、水稻 B、小麥 C、大豆 D、穀子、糜子
65、從事食用糧食加工的經營者,應當具有保證糧食質量和衛生必備的加工條件,不得有下列行為( )。
A、使用發霉變質的原糧、副產品進行加工 B、違反規定使用添加劑 C、使用不符合質量、衛生標準的包裝材料 D、影響糧食質量、衛生的其他行為
66、糧食銷售應當嚴格執行國家有關糧食質量、衛生標准,不得( )。
A、短斤少兩 B、摻雜使假、以次充好 C、囤積居奇、壟斷或者操縱價格 D、欺行霸市
67、糧食收購和儲存企業在糧食銷售出庫時,應當出具檢驗報告,其報告內容主要包括( )。
A、品種、等級 B、代表數量 C、產地、收獲年度D、水分、雜質含量
68、自治區政府提出的貫徹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意見的主要內容( )。
A、 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切實保護種糧積極性B、完善地方糧食儲備機制、增強糧食流通能力 C、保障糧食市場穩定和質量安全 D、強化保障措施和監督考核
69、精煉油要經過以下( )工序,造成了營養素的流失。
A、脫膠 B、脫酸、脫色 C、脫臭 D、脫蠟
70、要選擇營養安全又健康的小麥粉,可以通過( )。
A、一看 B、二聞 C、三摸 D、四選
71、過量食用食用油對人體的影響,主要有( )。
A、高血脂症 B、糖尿病 C、高血壓 D、冠心病
72、家庭存儲糧食防蟲的方法( )。
A、冷藏法 B、缺氧保管 C、日光高溫暴曬法 D、氣味保糧法
73、購買食品時,應選購包裝上有以下哪些內容的食品( )。
A、生產日期 B、生產廠家 C、QS標志 D、精美圖案
74、防止大米霉變的最重要的是( )。
A、密封 B、背陰 C、通風 D、防潮
75、要使國家糧食安全長治久安必須守好的「三條紅線」是( )。
A、耕地面積守住18億畝 B、糧食播種面積不得少於16。5億畝 C、糧食產量不少於1萬億斤 D、農村職業勞動力人數不得少於7—8千萬人
76、「三高」人員吃哪種油合適( )。
A、大豆油 B、玉米油 C、葵花籽油 D、亞麻籽油
77、糧食要分開儲藏,主要指的是( )。
A、不同品種的糧食分別儲藏 B、高水分糧和低水分糧分開儲藏 C、有蟲糧和無蟲糧分別儲藏 D、新糧和陳糧分別儲藏
78、人體需要的營養素為( )。
A、蛋白質、脂肪 B、碳水化合物、維生素 C、礦物質、膳食纖維 D、水
79、糧食中的雜質主要包括( )。
A、有機雜質 B、無機雜質 C、礦物質 D、泥土
80、目前國家糧食強制性標准有( )。
A、小麥、玉米、稻穀、大豆 B、小麥、玉米、稻穀 C、大米、小麥粉、食用油 D、大米、小麥粉、小米
81、我國建立糧食專項儲備制度是為了( )。
A、防止谷賤傷農 B、備戰備荒 C、應付突發事件 D、平抑市場糧價
82、糧食消費觀是糧食精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糧食消費起引導作用是( )。
A、價值取向、B、生活理念C、審美意識 D、平抑市場糧價
83、袁隆平在國際上享有盛譽,被稱為()。
A、雜交水稻之父 B中國當代農學家 C、當代神農 D、雜交水稻育種專家
84、大米過渡加工造成的危害( )。
A、數量損失 B、營養損失 C、能源損失 D、環境污染
85、正確的淘米方法( )。
A、用冷水 B、用熱水和流水 C、適當控制淘洗次數
D、 用力搓洗
86、判斷優質大米的標准為( )。
A、米粒飽滿 B、有光澤 C、斷面半透明白色 D、縱溝較深
87、糧食含水量偏高對儲藏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有( )。
A、引起糧糧食害蟲及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B、糧食發熱霉變
C、加速糧食陳化 D、降低儲糧溫度
88、農戶儲糧造成損失主要原因( )。
A、農戶儲糧設施簡陋 B、儲糧條件差
C、缺乏科學儲糧技術 D、人為因素
89、長期食用過度加工的精米,又沒有足夠的副食品補充,就會造成B族維生素缺乏,易患( )病症,不利於人們的身體健康。
A、腳氣病 B、神經炎 C、唇炎、D、角膜炎
90、國家政策性用糧包括( )。
A、軍供糧 B、退耕還林用糧 C、市場供用糧 D、救災用糧
91、屬於雜糧的有( )。
A、高梁、穀子 B、稻穀、小麥 C、綠豆、大麥 D、玉米
92、存放食用油的方法有( )。
A、陰涼乾燥 B、避光 C、遠離溫熱源 D、用玻璃瓶裝
93、儲糧通風的主要作用是( )。
A、除蟲、除雜 B、降溫 C、降水 D、調質
94、我國提倡的「光碟行動「的宗旨( )。
A、餐廳不多點 B、食堂不多打 C、家庭可多做 D、廚房不多做
95、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別佔一天所吃食物的總量的( )比較合適。
A、30%—40% B、40%—50% C、20%—30% D、20%—10%
96、糧食中常見的真菌毒素為( )。
A、 黃麴黴毒素 B、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 C、玉米赤霉烯酮 D、赭麴黴素
97、成品糧是原糧經過加工而成符合一定標準的製成品如()。
A、麵粉 B、大米 C、小米 、玉米粉 D、薯類
98、全麥粉包含了小麥麩皮和胚芽,含有豐富的(),因此,全麥粉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A、膳食纖維 、礦物質 B、維生素 C、氨基酸 D、植物化學素
99、中國古代所稱的「五穀」指的是( )。
A、麥、黍 B、稷 C、稻、菽 D、豆
100、防止大米生蟲的方法有( )。
A、通風除糠法 B、花椒防蟲法 C、大蒜防蟲法 D、柚子防蟲法
世界糧食日
世界糧食日(World Food Day)起始於1981年10月16日,是世界各國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圍繞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舉行紀念活動的日子,其宗旨在於喚起全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
每年世界糧食日,包括糧農組織在內的國際機構、各國政府及民間組織都會開展各種宣傳與紀念活動。
2020年10月16日是第40個世界糧食日,活動主題是「齊成長、同繁榮、共持續,行動造就未來」。糧食安全系列宣傳活動主題是「端牢中國飯碗共築全球糧安」。
④ 微生物對農業生產有什麼危害
微生物對農業方面的有的是有益的,稱為有益微生物,例如固氮菌、解磷細菌、解鉀細菌等;有的是有害的,稱為有害微生物,例如各種病菌。未腐熟的農家肥、有機肥施用到田裡之後比較容易產生這些有害微生物,前一年生病的農作物第二年也比較容易生病,也是因為土壤和植物殘體中殘留有的這部分有害微生物導致。農作物各種黃萎病等就是由於這個原因產生。
⑤ 為什麼說微生物污染是食品安全的最大問題
近期,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了【2018年 第20號】關於8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被抽查的有薯類和膨化食品、水產製品、茶葉及相關製品、蛋製品、罐頭、乳製品和食用農產品等7類食品722批次樣品,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714批次,不合格樣品8批次。其中微生物污染是問題食品主因。
食品安全不管到什麼時間一直是一個重大的公共安全衛生問題,它不僅僅直接關繫到人們的身體健康,更是一個食品生產企業的命脈,食品企業為保護消費者顧客的身體健康,有效控制食品在加工中出現的二次污染,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應採取必要措施,控制食品污染,這才是重中之重。
食品殺菌就是以食品原料、加工品為對象,通過對引起食品變質的主要因素---微生物的殺菌及除菌,達到食品品質的穩定化,有效延長食品的保質期,並因此降低食品中有害細菌在存活數量。
微生物超標是作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標志,也是判斷其保存能力的指標。食品中細菌菌落總數越多,則食品含有致病菌的可能性越大,食品質量就越差;菌落總數越小,則食品含有致病菌的可能性越小。統計發現,導致這些食品不合格的原因包括很多,微生物污染是問題食品主因,一般微生物超標原因是個別企業可能未按要求嚴格控制生產加工過程的衛生條件如:
1、生產設備消毒不到位
2、生產環境消毒不到位
3、包裝材料清洗消毒不到位
4、產品包裝密封不嚴、
5、人員消毒不到位(更衣室,工作服等)
6、儲運條件控制不當、
7、工器具等生產設備消毒不到位、
8、有滅菌工藝的產品滅菌不徹底。
在消毒劑領域,傳統的方式包括紫外線燈照射殺菌、葯物噴灑滅菌、臭氧、採用初中高效三級過濾方式濾塵等。不可否認在過去的很多年中,他們在之前的食品安全上有著突出的貢獻,但隨著現在國家監管及食品質量的不斷提升,缺點也慢慢體現出來。
紫外線燈照射殺菌:紫外線燈對人體有害,所以只能在靜態(無人)的情況下使用,實際生產時為細菌二次污染食品的提供機會。紫外線燈還有一個弊端,有效輻照距離為1.5米,開啟時空氣中大部分細菌、病毒只是暫時擊暈(隱藏在0.6M以下或輻照距離外),並未完全殺死;關閉時,待人、物流動後被擊暈的細菌、病毒會反彈,使空氣浮游菌數量更高。
葯物噴灑滅菌:如過氧乙酸、次氯酸鈉等,因強烈的氣化作用,刺激性很強,只能在靜態(無人)的情況下使用。多數出口食品企業也不在用噴灑方法滅菌,主要原因是極易造成二次污染。化學試劑易在食品中殘留,對作業人員的皮膚、神經系統、腸胃及呼吸道也有影響,長期容易患毒害性職業病。
臭氧:使用面比較廣,其殺菌效果取決於車間濕度及臭氧濃度大小。在靜態(無人)的狀態下使用,對器具、設備有氧化、腐蝕作用。由於臭氧會造成人的神經中毒、引發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等危害。
初中高效三級過濾方式濾塵:目前,潔凈室無法在食品行業普及(保健食品除外),原因如下:1、潔凈室造價高、耗電大、易損耗品更換頻繁,運行成本大;2、現有食品企業多為老式廠房,改造成本大,搬遷或重建時則報廢。因此,無塵潔凈室對諸多企業而言成了一種擺設,一種形象工程,只有上級檢查時才開啟。
通過以上常用方法比較,得出如下結論:很多企業無法穩定,有效,長期的控制微生物,究其原因就是消毒產品和消毒方案不正確的緣故。因此解決食品微生物超標的的一個重要前提是:了解客戶生產工藝,制定專門的消毒方案和選擇一款優質的消毒劑。
奧克泰士作為進入中國5年的品牌,深耕於食品行業,對眾多產品的生產流程了如指掌,配合我們獨有的消毒方案和專業的技術人員,奧克泰士己經為超過1000多家食品生產企業解決了食品微生物超標問題。
奧克泰士—德國原裝進口,專為食品廠設計,奧克泰士配合空間、環境、物表等可達到食品企業消毒滅菌的要求,近來深受食品企業的青睞。其主要成分是由食品級過氧化氫和銀離子組成的復合型溶劑,食品級無色無味無毒無殘留型。
產品經過IFS國際食品標准認證,歐盟EMAS檢測認證、ISO9001/ISO14001管道體系認證、德國萊茵TUV認證等。由於產品其獨特的作用原理,能夠快速殺滅包括芽孢、細菌孢子、真菌孢子、放射菌、分支桿菌、酵母菌、黴菌、病毒、大腸菌群、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溶血性鏈球菌、李斯特菌、大腸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肉毒桿菌、霍亂弧菌、變形桿菌、空腸彎麴菌、蠟樣芽孢桿菌、平酸菌、耶爾森氏菌、阪崎腸桿菌、蛔蟲卵等在內的所有類型的微生物。
奧克泰士食品廠專用消毒滅菌劑,是利用消毒劑的質量特性在鹼性條件下穩定,在酸性條件下殺菌效果良好的特點,利用德國技術工藝將消毒劑和酸性活化劑分別加工,經總混壓片制備的同體速溶性消毒劑.是集消毒、清洗、滅菌三者合一的產品,穩定性好、無刺激性氣味,對人體健康安全無副作用,使用非常方便,樣品在54℃上儲存14天,有效成分降解率達到3.83%,通過測試,奧克泰士的穩定性良好,殺菌效果符合同家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規定要求。
奧克泰士為食品企業微生物控制展現了嶄新的前景:
奧克泰士作為德國原裝進口食品級高效無殘留的清洗消毒劑,能夠高效殺滅各種微生物,且殘留只有水和氧氣,真正無害,無毒性,無腐蝕性,無味,且作為消毒劑使用時,無刺激性,甚至可以直接飲用。
它可以作為熏蒸使用代替甲醛,在達到殺滅微生物的同時,無任何刺激性,無需靜置,熏蒸完畢後,即刻可以生產。
它可以作為純化水的抑菌劑,通過微量的添加,達到抑制循環水微生物,藻類控制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奧克泰士是全球為數不多的一款能夠有效去除生物膜的殺菌消毒劑,它作為C/D 區的物體表面消毒,人員手部消毒用時,使用後,無需沖洗,且具有保護皮膚的作用,沒有任何腐蝕性。不會產生耐葯性,不受溫度、PH 值、光照的影響,可以長期儲存。
⑥ 糧食中的微生物,對糧食貯藏危害最大的是( ). (A)細菌 (B)放線菌 (C)黴菌 (D)酵母
(C)黴菌
ok
⑦ 微生物對食品的危害有哪些
1、細菌性危害
細菌性危害是指細菌及其毒素產生的生物性危害。按其形態,細菌分為球菌、桿菌和螺形菌;按其致病性,細菌又可分為致病菌、條件病菌和非致病菌。引起食品腐敗變質。引起食源性疾病。若食品被致病菌污染,將會造成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
2、病毒性危害
病毒非常微小,不僅肉眼看不見,而且在光學顯微鏡下也看不見,需用電子顯微鏡才能察覺到。病毒對食品的污染不像細菌那麼普遍,但一旦發生污染,產生的後果將非常嚴重。病毒一般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由排泄物傳染到食物中。
攜帶病毒的食品加工者可導致食品的直接性污染,而污水則常導致食品的間接性污染。食品中常見的病毒有肝炎病毒,諾瓦克病毒以及一些與腸炎有關的病毒。
3、寄生蟲危害
寄生蟲是一類專門由寄主體內獲取營養的有機體。在寄生關系中,寄生蟲的中間宿主具有重大的食品安全意義。畜禽、水產是許多寄生蟲的中間宿主,消費者食用了含有寄生蟲的畜禽和水產品後,就可能感染寄生蟲。
4、真菌性危害
食品中真菌性危害主要包括真菌及其毒素,有毒蘑菇對食品造成的危害。黴菌可以破壞食品的品質,有的產生毒素,造成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例如黃麴黴素、雜色麴黴素、赭麴黴素可以導致肝損傷,並具有很強的致病作用。與細菌毒素不同,黴菌毒素可以耐受高溫。
食品腐敗變質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1、變黏:腐敗變質食品變黏主要是由於細菌生長代謝形成的多糖所致,常發生在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食品中。常見的使食品變教的微生物有:黏液產鹼桿菌、類產鹼桿菌,無色桿菌屬,氣桿菌屬,乳鼓桿菌,明串珠菌等,少數酵母也會使食品腐敗變黏。
2、變酸:食品變酸常發生在碳水化合物為主的食品和乳製品中。食品變酸主要是由於腐敗微生物生長代謝產鼓所致,醋酸屬,丙酸屬,假單抱菌屬,微球菌屬,乳較鏈球曲屬和乳酸桿菌科備用細菌等;少數黴菌如根霉也會利用碳水化合物產鼓,從而造成食品腐敗變質。
3、變臭:食物變臭主要是由於細菌分解蛋白質為主的食品產生有機胺、氨氣、硫醉和糞奧素等所致。常見的分解蛋白質的細菌有:梭狀芽抱桿菌屬,變形桿菌屆屬,芽抱桿菌屬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食品安全危害、網路——食物變質
⑧ 根據農業部規定,動物病原微生物按危害程度可分為四類,其中哪類危害程度最高
第一類危害最高,第一類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夠引起人類或者動物非常嚴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國尚未發現或者已經宣布消滅的微生物。
國家根據病原微生物的傳染性、感染後對個體或群體的危害程度,將病原微生物分為四類:
一類: 能夠引起人類或者動物非常嚴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國尚未發現或者已經宣布消滅的微生物。 具有高個體危害和高群體危害,引起的疾病一般不能治癒,如天花病毒、埃博拉病毒等。
第九條 採集病原微生物樣本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與採集病原微生物樣本所需要的生物安全防護水平相適應的設備;
(二)具有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員;
(三)具有有效的防止病原微生物擴散和感染的措施;
(四)具有保證病原微生物樣本質量的技術方法和手段。
採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樣本的工作人員在採集過程中應當防止病原微生物擴散和感染,並對樣本的來源、採集過程和方法等作詳細記錄。
⑨ 糧食含水量指的是什麼與糧食貯藏有何關系
儲糧的含水量是糧食儲備安全性的最主要質量指標。糧食收購是保證糧食儲備成功有效最主要的環節之一,而此過程工作的核心是對糧食水分的檢測
水,是一切生化變化的介質.糧食含水量的多少不僅反映糧食質量的高低,而且是糧食能否安全儲藏的重要指標.在儲藏過程中,糧食各層點水分的變化是保管人員採取何種儲藏技術的重要參考依據
水分是糧食的主要成分,也是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物質。糧食含水量高低對儲藏穩定性有直接的影響,糧食含水量過高,會導致儲糧發熱、霉變,含水量過低而失去本身的色澤、種用和食用品質,因此,將糧食的水分控制在安全水分之內,是糧食安全儲藏的關鍵性問題。
糧食含水量過高,則糧食呼吸作用旺盛
糧食水分含量過高,會導致酶的活性增強,酶的活性越強,糧食的呼吸作用越旺盛。呼吸作用的結果,糧食的營養成分不斷水解,首先是糧食中的葡萄糖被分解,然後是脂肪、蛋白質的降解進人三驗酸循環而被消耗,呼吸作用越旺盛物質消耗就越多。同時呼吸作用還會產生水、熱,導致糧堆發熱。以葡萄糖為例,每消耗1克葡萄糖產生0,6克水,
44o/de熱釋放到糧堆中,熱、水分的增加,又促進呼吸作用,放出更多的水,如此循環,最後導致糧食發熱霉變的嚴重惡果。因此,糧食在儲藏期間,控制含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