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如何在教學中體現生物要素

如何在教學中體現生物要素

發布時間:2022-11-05 07:35:15

Ⅰ 如何開展初中生物學概念教學

一、問題的提出: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及其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其基本原理都是建立在生物學概念的基礎上。因此,生物學概念是初中生物學科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對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特徵乃至生命現象、原理及規律的精確而本質的闡述;生物學概念是生物學領域最基本的語言表達單位,也是思維的基本單位。生物學概念學習是意義學習中最基本的類型,掌握生物學概念是學生學習生物學、了解生命現象及其活動規律、解決問題乃至進行創造的必要前提;要學好生物科學,關鍵在於理解生物學概念。新的課程標准發生了一些變化,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高度強調重要概念的教學。「重要概念和核心知識會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注意概念的表述等等。」
現代認知心理學家認為:概念是人腦在感覺、知覺和表象的基礎上,對感性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思維加工過程和改造的產物。概念是理性思維的基本形式,是形成判斷和進行推理的基本要素,人們只有形成某事物的概念後,才能形成對該事物的判斷,並對該事物發展變化的推理過程。
我們學校地處城郊,學校是農村中學,學生素質整體不高,學生對學習生物學的興趣不高,以及我校 「121」課堂改革模式推進。因此,教師在准確地把握課程標准和合理的使用教材方面;就生物學概念的教學策略方面都也存在著困難。因此,研究如何對初中生物學概念教學的問題也凸現出來。初中生物學概念較多,學生難學、難記、難掌握。同學們學習生物學普遍感到「課上易懂,課下易忘」。正是基於此,對概念教學的策略研究很有必要。目的在於提升生物學教師的教學能力,更有利於活躍學生的思維,提高課堂的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總結歸納初中生物學概念教學經驗,提高生物教學水平。啟迪教育智慧,提高教育質量,改善教師的「教」,激發學生的 「學」,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提高概念的運用能力。目的在於提升生物學教師的教學能力,更有利於活躍學生的思維,提高課堂的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引領教師認真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和有關的有效教學的教育理論,用教育理論指導教師的教學實踐,解決課改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以下問題:1、總結出四冊書中概念。2、積極參加集體備課、聽課和評課,多實踐,善於總結寫教學隨筆。加強資源共享與交流,提高生物學教師隊伍的整體概念教學水平。3、探索概念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初步建立概念教學策略實踐體系。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假說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新課程理念能夠在教學實踐落實,達到提高教師概念教學的業務水平,活躍學生思維,提高課堂效率,提升學生的學業成績的目的。
四、課題研究的原則
本課題的研究主要是探討初中生物學概念教學的策略,基於上述目的要求,本課題的研究應遵循以下原則:
1、貫徹直觀性原則:指根據教學活動的需要,讓學生直接感知學習對象。學生在教學中是以學習前人經驗即書本知識為主的。這些書本知識的真理性固然毋庸置疑,但它們與學生的生活和他們自己的個人經驗存在相當的差距,有些甚至是完全陌生的。而人的認識總是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從具體過渡到抽象,完全沒有感性認識和具體形象做基礎和支撐,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純粹理論知識的。由於書本知識與學生之間客觀存在的距離,學生們在學習和理解的過程中必然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困難和障礙,直觀性原則的意義在於克服這些困難和障礙,通過提供給學生直接經驗或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幫助他們掌握原本生疏難解的概念知識。
2、貫徹系統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指教學活動應當持續、連貫、系統地進行。這一原則是為了處理好教學活動的順序、學科課程的體系、科學理論的體系、學生發展規律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而提出的。一般來說,學科課程體系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是最主要的,教學活動的順序必須以這兩方面為依據,按照這兩方面的要求持續、連貫地進行。同時,教師也要了解作為課程基礎的科學理論本身的發展變化,從而能夠更自覺地安排、處理教學,使概念教學活動的順序更加科學、合理。
3、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這一教學原則是指教學活動必須堅持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和統一,用理論分析實際,用實際驗證理論,使學生從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中理解、掌握知識,並在這個結合的過程中學會運用概念知識的能力。
4、師生協同原則:這一教學原則主要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在充分發揮自身作用的同時,還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教學過程真正處於師生協同活動,相互促進的狀態之中。其實質就是要處理好教師與學生,教與學的關系。
五、課題研究的對象
本校2014級學生和2013級全體學生。(包括教師的課堂概念教學、學生的學習成績反饋。)
六、課題研究的內容
初中生物學中的概念教學具體有效的實施方法。上一堂七年級下冊,八年級下冊教材一節課的課堂概念教學課。(1、教學設計 2、課堂概念教學具體實施過程 3、學生課堂成績反饋 4、策略交流)
七、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改變學生害怕學習概念的問題。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深入推進課程改革的實施,讓教師落實課程標准成為一種自覺。
3、初步形成初中生物學概念教學的策略。
4、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八、課題研究的方法
1、積累法:積累四冊書中的概念,以及教師在概念教學中策略總結,並加以運用和提煉。
2、文獻資料法:查找閱讀相關文獻,並把研究者的積累編輯成冊,邊積累邊研究邊實踐,為積累提高層次。
3、比較研究法:將同一時期不同教師的概念課做比較,尋找差距與不足,及同一教師不同時期的課做比較,證明研究的有效性,讓教師更有動力和信心。
4、行動研究法:主要從教師的集體備課、組織課堂教學、聽評課,指導引領學生概念學習、反饋學習效果為內容,注重操作策略的實施。
九、課題組研究人員分工及責任
課題主持人:嚴天友負責組織協調課題工作,熊金龍協助組長組織生物老師做課題工作。
課題實施人員:張申光李銀華王琴負責收集初中生物學教材中生物學的概念,以及注意概念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的探討。
十、課題研究的步驟(三個階段)
准備階段: 加強生物學概念教學的課題論證,抽取2011年秋生物期末考試考卷中有關概念學生成績統計。
實施階段:各個教材中概念的統計,概念教學策略探討,考試及試捲成績分析。進行課題研究反思,撰寫概念教學的反思論文,形成《初中生物學的概念教學案例集錦》
總結階段:總結課題研究材料,從課堂教學案例、教師研究論文、撰寫研究報告、幾個方面來進行總結。
十一、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1、積累四冊教材中的概念。
2、研究報告和教師的概念教學論文。
3、初步形成生物學概念教學模式。
十二、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1、本課題參加人員想要提升概念教學能力的願望強烈,隊伍年輕,學歷層次高,保證了課題研究的科學性,提高了課題研究的質量。
2、雖然學校經濟並不富裕,但能做到首先滿足科研需要。
3、總歷時六個月年整,至少有二十個教學周,每周一個小時集中研究,時間有保障。
4、學校將科研興校、科研興教作為學校的頭等大事來抓,領導教師都非常重視這項工作。

Ⅱ 如何做到將生物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教學

一、生物知識與日常生活結合
理論知識,源於生活實踐,是對生活實踐的總結和升華,學生學習課本知識,就是要能用理論知識去解釋和解決生活實踐中的一些問題。高中生物知識,很多知識點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教師如果能將兩者有機結合進行教學,毫無疑問會提高學生的能力。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這樣的口頭禪,不幹不凈,吃了沒病。我講授完免疫一節後,讓學生對這一句話進行認真分析。學生中有的認為這句話是對的,也有的認為這句話是錯的。這時我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讓學生開放思維。學生通過充分討論,我最後總結出:同學們的說法各有道理,前者強調了病原體進入人體後會被自身的免疫系統消滅,後者強調了人的免疫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病原體突破了人的防線,進入人體後大量繁殖就會使人致病。這樣開放式的教學,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同時也鞏固了理論知識。
學校有整潔的環境,對師生來說至關重要。我在講授生態系統一節後,要求學生探討:如果你是學校的管理者、班主任,你如何使學校環境美?並引導學生從下述問題討論:1、園林高中這個生態系統對外界生態系統有哪些依賴性和干擾性?2、食堂每天學生進餐後的殘羹如何處理?3、教室里的廢紙、塑料瓶如何廢舊利用,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學生根據我提出的問題暢所欲言,從用剩菜剩飯養豬到賣塑料瓶做班費,大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學生通過討論,也使自己明白了,保護環境,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
二、生物知識與農業生產實踐相結合
高中生物中有很多知識都與農業生產緊密聯系。如水分代謝,光合作用,細胞呼吸,生物固氮等知識。所以在教學中,將課本知識與農業生產相結合,才能使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去。
潛江主要種植水稻、棉花、油菜等農作物。在教學中,我以種植的經濟作物棉花為例,要求學生分析其中的生物學知識有哪些?這樣學生很容易回答出與植物生理代謝有關的一些生物知識,使學生學習的理論知識在自己所見的棉花中得到了體現。接著我又引導學生分析,農民在管理棉花的過程中,又有哪些生物原理呢?學生這時開動腦筋,談到了合理密植提高了作物的光能利用率;鋤草減少種間競爭;打頂心去除頂端優勢;整枝打葉除去老的枝葉,降低細胞呼吸,使能量流向對人類有益的部分棉桃上去;中耕鬆土增加土壤中氧氣有利於棉花植株對礦質元素的吸收、同進也有利於固氮菌、硝化細菌的活動、增加了土壤肥力等等。通過上述討論,我又更深層次提出了問題:棉花作為我市農戶的主要經濟來源,你能有哪些措施,使農民既減輕勞動強度,又能增產呢?學生這時思維更加活躍,有的同學說,可以將營養缽改為無土栽培培育棉花苗;可以間作玉米,增加農戶的經濟收入;可以種植轉基因植物抗蟲棉,既防治害蟲,也減少了農葯的使用,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這樣通過層層深入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由淺入深,從整體的知識構建到細微的知識探究,無不都收到了好的效果。
三、生物知識與生態環境聯系教學
澤口是我市的重點經濟開發區,當你走進澤口,其空氣中彌漫的刺鼻氣體味道,真叫人難以忍受。我們城郊的城南河臭水夾著制葯廠的廢水,流敞已有十餘年,嚴重影響市民的生活和市容市貌。象這樣的環境污染,在我們市還有很多的地方。通過給學生講述我們身邊的環境污染,給人們帶來了危害,給學生敲響保護環境,保護家園的警鍾,教育學生要時刻把環境保護銘記在心。
為了改造好潛江環境,政府出巨額正在改造城南河和百里長渠,並在城南河下游准備修建一個污水處理廠,不僅如此,還對環境有污染的一些企業從潛江城裡搬遷到了農村。通過這些舉措,使城區的生態環境得到了凈化。通過這些身邊事的講述,使學生明確,保護環境,政府花了大力氣,如果我們每個公民,從我做起,保護好我們的生存環境,那潛江的明天不是會更好嗎?
四、生物知識與成語結合教學
成語作為一種簡潔的語言,其中蘊含著許多生物學知識,在教學中靈活運用,使學生既可學習語文知識,又可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一山不容二虎從語文的角度解釋,是兩只兇悍的老虎不可能在一座山上生存。但從生物的角度理解,是老虎在食物鏈中所處的營養級太高,當能量流到老虎這個營養級時,已經不能滿足兩只老虎的生存。作繭自縛是學生常見的貶義詞,然而裡面卻包容著豐富的生物學原理,其中既有生物的變態發育,同時也有生物對環境的適應。作繭是對蛹自身的保護,是為自己變態為成蟲做准備。又如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畫餅充飢、望梅止渴等成語,充分體現了神經調節中的條件反射。紅杏出牆體現了植物的向光性,蜻蜓點水反映了動物的個體發育不能離開水。我在教學中,通過這些趣味教學過程,使學生的語文知識和生物知識都得到了提高。

Ⅲ 如何培養學生生物學素養

生物是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一門自然科學,但由於比較抽象,往往讓人感覺很難聽懂、不易明白,學生有時會產生不想學、不願學、不敢學、學不會的心理。如何讓高中生物這門課程變「難」為「易」,讓學生能夠聽清楚搞明白,是教學的基本層次,而如何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們的生物學素養則是每個高中生物教師應當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學生生物學素養的含義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通過自身學習能夠掌握的適應社會形勢發展要求,推動自身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意志品質和內在能力。一般包含了知識、思想、方法、品質和能力。讓學生通過學習獲得知識是教育培養的基本目標,也是最低層次的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核心素養讓學生們能夠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則是教育的終極目標和最高境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繼輝教授認為,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是一個系統性、體系化的定義。而學生生物學素養中最核心的就是學生對於生物的學習感知力、理解運用力和有效思考力。
二、在培養學生生物學素養上的一些較為有益的創新嘗試
(一)注重生物課堂情境導入培養學生生物學素養
科學研究表明人們往往在熟悉的環境中對新知識的接受更為迅速,對新事物的感知更加准確。脫離日常生活的生物教學不僅枯燥無味而且學生學習的趣味不濃、效果不理想。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新課程學習之前,筆者非常重視生活化情景導入,借著學生的思考、順著學生們的思維,然後不知不覺、循序漸進地把學生引到新內容的學習當中。比如,在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內容的學習之前,筆者用多媒體放映了一段准備好的短片,就是「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幾十年來在雜交水稻研究上的做法和取得的一系列成果。通過播放短片,學生們對雜交水稻有了一定了解,筆者順勢導入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內容的課堂學習之中。在光與光合作用的學習上,我提前製作了幻燈片課件向學生們展示,主要內容就是溫室大棚的栽培與種植,在課件中我有意識地加入蔬菜生長中需要的光合作用的條件,燈光、水、二氧化碳、葉綠體等,並以圖片加標準的形式呈現,讓學生們對光合作用及其條件有了初步的印象,接著再向學生講授光合作用的知識。結果學生們不僅對光合作用的條件記憶清楚,而且對整個章節學習內容的把握很到位,這樣學生們的生物學素養就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Ⅳ 如何培養生物教學中的科學素養

「生物科學素養是公民科學素養構成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根據科學經歷和科學家傳記,並學習科學家堅韌不撥、學生應掌握一系列的相關技能、分析結果。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及生物科學技術在社會中各領域的應用及科學技術的應用帶來的一些問題,也是培養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的重要途徑,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還能使學生受到科學方法和科學思維的訓練以及科學精神的熏陶、比較。 科學素養和生物科學素養是整體和局部的關系。由此可見科學知識、引導學生關注科學技術和社會教育的新進展。是生物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科學過程呈現知識的來源,促進青少年科學素養的培養和現代人品質的形成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生物新教材中介紹了有關科學家所做的一些實驗,實驗設計能力也會得到較好的發展,包括操作技能、技術社會的了解、科學方法、設計實驗方案。提高每個高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本課程標准實施中的核心任務」,形成終身學習的基本能力和習慣。 科學技術的社會化和社會的科學技術化已成為當今社會生活的熱點之一,了解科學。 3。通過對科學,關注和參與生物科學技術有關的社會問題的討論和決策。 二、規律,及生物科學技術在社會中各領域的應用及科學技術的應用帶來的一些問題;實驗結束後,一些曾經或者正在困惑人類的生物學問題,培養崇尚科學的態度 生物科學的內容不僅包括大量的科學知識,學生能更好地掌握相關生物學知識。了解科學家的工作和科學家堅韌不撥。 2。生物科學素養是指公民參加社會生活、科學思想、操作性為認識和掌握生物知識提供生物的感性材料。 自行設計實驗需要學生利用所學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實驗技能。經過這樣反復多次的運用和訓練。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生命科學的發展歷程和進展、實驗記錄,要根據實驗過程對實驗設計進行補充。 教師對實驗報告的不同要求會間接影響整個實驗的過程和效果、科學精神,就有可能發現自然界中的奧秘、建議和設想、學生理解生物學基本現象,樹立科學思想;④,實驗教學是重要途徑,它反映了一個人對生物科學領域中核心的基礎內容的掌握和應用水平、價值觀和科學的世界觀:平時只要細心觀察、認真思索、了解與「社會倫理問題」:①、學生能夠解釋發生在身邊的生物學現象。 生物科學素養反映了一個人對生物學領域中核心基礎內容掌握的情況,通過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給了學生生動的啟示;⑤,而科學精神是科學素養的靈魂、學生應在學習生物課程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不同的人會以不同方式表現出自己的科學素養。改實驗報告為小論文形式、了解「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等等;在生物學實驗的過程中;②,生物學的核心基礎內容至少包括以下5個方面:實驗前要求學生通過預習實驗內容寫出實驗設計。了解科學「科學家的故事」,自行剖析實驗課題、選配儀器、實驗測定,崇尚科學精神,根據實驗任務,面向全體初中學生,以及在已有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科學素養的能力,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並對實驗結果進行綜合分析,技術、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情感,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創新能力,闡明了其原理是通過一個個實驗被人們所逐步揭露和認識的,還可以培養學生探索求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在生物實驗活動中,還可以激發學生在報告中提出具體的改進方法,能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科學研究方法和能力的訓練得到進一步的深化,我們可以用它來規范自己的教學行為,希望學生們能更多。 「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准》指出。例如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而且它也是目前高考考查的重要題型之一。 生物學實驗以其直觀形象性、經濟活動、對資料和數據分析與處理等方法、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對於生物課程來說,使學生對科學產生興趣。 提高生物科學素養,由此,還包括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促進學生的情感、事實,啟迪我們無盡的教學智慧。這些內容不僅可開闊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新課程實施的核心任務。教材中記述了不少科學發現的經過及科學家傳記。因此教師可適當地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又如孟德爾研究豌豆雜交試驗得出生物的遺傳規律、更好地掌握和運用生命科學的概念和過程於生活和發展之中。回顧科學研究的思維過程、態度。除此之外、操作實驗條件、分析和推理等思維技能,實驗技能操作,學生要具備和學會觀察,並以此來指導自己的行為,科學探究一般技能,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科學態度意義重大、判斷、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知識、實踐能力是科學素養的五個重要組成部分,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健康發展,並對論文提出更科學的要求,也是指導教學實施的基本理念,並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勇於實驗;③。在闡釋生物學知識來源時、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會科學素養的策略 1,以及創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維方式,並盡可能讓學生自己親自設計與分析實驗、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構建自身的知識體系成為可能,社會的相互關系,它既是課程和教學課改的理念,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倡導探究性學習,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以及生物學原理是如何用於生物技術領域,同學們對科學的產生過程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它不僅能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三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探索性實驗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鑽研精神,還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

Ⅳ 如何培養學生生物學科素養

如何培養學生生物學科素養
新的《生物課程標准》把提高生物科學素養作為基本理念之一。「生物學素養」主要是指參加社會活動,經濟活動,生產實踐活動和個人決策時所需的生物學概念及科學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理解科學的本質以及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可以概括出生物學素養主要是由科學知識、科學能力、科學方法、科學意識和科學品質等要素構成、可見,具備生物學素養有助於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科技的關系,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 課程改革後的中學生物教材,內容更貼近生活,貼近自然,貼近社會,更具有科學性、趣味性。這不僅有利於學生對生物科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助於促進學生智力和能力的發展,有助於學生對科學的本質和客觀世界的認識,有助於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中學生物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特點,充分利用教材中關於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材料,加強對學生科學素質培養,提高學生生物學素養。以下是在教學中注重提高學生生物學素養的一些具體做法。 一、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是提高學生生物學素養的前提。 農村中學生源素質參差不齊,學生學習主動性也有差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呢? (一)新穎的導入新課能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課堂教學的導入如同戲曲的引子,影視劇的序幕,精心設計的導入能扣響學生的心弦,使學生情緒高漲。生物學知識豐富多彩,教師要善於將生物學知識用精湛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教學內容不同,導入新課的方法也會不同,但形式要力求新穎、獨特,富有情趣。例如,在學習「水中生活的動物」時,先讓學生觀察活鯽魚的外形、體色、體表結構及其運動狀態,然後分別剪掉它們的胸鰭、背鰭和尾鰭,再讓學生觀察其運動狀態的變化。學生們看到剪掉背鰭的魚會失去平衡而側翻,剪掉胸鰭的魚只能向前游動而不會轉彎,剪掉尾鰭的魚游動速度明顯減慢,身體搖擺不定。這些現象使學生們異常興奮,自然激發了他們對理論學習的濃厚興趣。 (二)通過落實教材中的「活動」內容培養學生勤於探究、樂於探究的生物學素養。 課改後的教材中,安排了較多的「活動」內容,教師要根據實際,對「活動」的內容、難度和形式要靈活掌握。探究性活動盡量讓學生自己去做。而在活動中要著重強調過程,而不是結果,重在使學生認識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比如,講「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這一節時,教材安排「自製泡菜」的活動,教師可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在有經驗的家長指導下,自己動手製作泡菜和自釀美酒、米酒。學生品嘗到自己製作的泡菜和米酒,使學生有一種成就感。這樣,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熱情,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掌握生物學知識,提高學生生物學素養奠定了基礎。 二、以豐富的生物學知識,培養學生的生命科學意識。 一個人如果對生物學知識一無所知,就更談不上對生物學有什麼興趣。只有生物學的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學生才能對生物學產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不斷開拓學生的視野,適時地掌握好教材基礎知識與生命科學研究動態的銜接,有利於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科學的意識。例如,對細胞這一章內容的學習,通過細胞全能性的介紹,引入植物組織培養技術應用的實例,如利用組織培養技術快速繁殖花卉和樹苗。在「遺傳的物質基礎」一節中,引入遺傳工程和基因工程的成果、人類基因組計劃等生命科學的前沿知識。如我國通過基因技術獲得的快速生長的轉基因魚;抗擠壓耐保存的轉基因西紅柿;人類基因組計劃將完成人類全部23對染色體的遺傳圖譜的繪制工作,困擾人類的頑疾如艾滋病、惡性腫瘤、遺傳病將被攻克,從而大大提高人類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在教學中滲透這些知識不僅能拓展學生的生物學知識的視野,同時也增進學生對生物科技與社會關系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實踐和探究能力,而且喚起了學生的時代感,樹立了生命科學的意識。 三、利用生物科學發現史,培養學生科學研究方法。

Ⅵ 如何在課堂中落實生物學科素養

一、激發初中生生物學習的興趣
根據初中生的性格與學習特徵,生物教師在教學中可通過設問的方式來對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加以激發,以促進學生自身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首先,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設問的運用應充分重視問題的連貫性,確保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問題的思考研究中,進而對他們的生物學習興趣加以激發;其次,重視教學中直觀性教學內容的構建,通過直觀的方式來激發初中生的生物學習興趣。從本質上來看,生物這門學科本身便具備較強的直觀性,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通過模型和標本等實物的運用來提高教學的直觀性,或者是利用多媒體設備通過視頻、圖片等內容的播放來提高教學的直觀性。除此之外,初中生物教師也可以將網路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通過網路搜索來豐富教學內容來激發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最後,利用前沿知識來對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加以激發。對初中生而言,前沿知識具有一定的新奇性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在生物教學中合理的對前言知識加以運用也能有效激發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
二、充分利用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班級授課的方式提出於十七世紀,直至今日這種教學方式一直被廣泛採用,對學生而言,課堂是其知識學習、能力提升等的最為重要的平台。就我國初中的教學課堂來看,一節課的時間通常被設置為四十五分鍾,要切實有效的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質量就要求教師能充分的對這段時間加以利用科學合理的採用教學的內容與方式。首先,生物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採用規范且易為初中生所理解的語言形式,從根本上幫助初中生加深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其次,將多元化的教學器具以及先進的多媒體技術融入到教學中來輔助教學。多元化的教學器具以及先進多媒體的技術融入能有效提高生物知識教學的直觀性,讓學生在對知識的至關認識中提高自身學習的主動性;最後,在課堂中充分對生物實驗家利用,讓學生在實際的觀察中來加深對知識內容的理解,並促使其自身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強化。
三、多元化教學知識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為促進初中生的生物成績得到有效的提升,生物教師在教學中除了傳統課本教材的知識內容之外,還應充分融入能為初中生所接受的課外知識來進行教學的拓寬,以此來豐富學生的生物認識。因此,在初中生物的課堂教學中生物教師也可通過多元化知識的教學應用來落實初中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比如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在課本教材知識內容基礎上融入克隆技術、人工智慧等相關的生物學科知識,以此來豐富學生的認知。又比如在課堂中教師還可以通過講座或者是知識競賽的形式,讓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提高自身的生物學習興趣,進而提高自身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深入到養殖基地、種植中心等地進行深入的學習,進而在幫助初中生開闊其視野的同時豐富他們自身的生物知識內涵。
四、引導學生進行生物學科知識的探究
就初中的生物教學來看,其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著一定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要落實學生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就要求教師能重視對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行培養。首先,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行培養。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能為學生制定有效的觀察目的、選擇合理的觀察內容、運用科學的觀察方式,讓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盡心深入的觀察,而在觀察之後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對所觀察的內容進行整理與分析。因此,在觀察能力培養中教師往往需要幫助學生明確自己在學習中所要觀察的對象,並使其明確自己在學習中所要採用的觀察方式,學生通過由外至內的方式對所要學習的知識進行整體的觀察,進而促進學生自身探究能力的提升;其次,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讓學生在學習中能通過自主思考來對學習的內容進行深入的探究,進而有效培養其自身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五、教學中生物實驗的合理運用
要落實初中生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也要求教師在生物教學中重視學生自身科學品質和的培養,要求初中生在生物學習中能保持正確的科學態度,並將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融入到生物學習中。生物教學中實驗的實施就是通過最直觀、最有效、最科學的方式生物學習的內容進行驗證,因此,要促使初中生自身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也要求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能充分對生物實驗加以利用。一方面,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對實驗的過程以及所得的數據進行充分的記錄,並要求學生能根據實際的實驗過程和最終的實驗結果以及自己在實驗過程中所記錄的數據完成相應的實驗報告;另一方面,教師可通過實驗故事的講述來調動學生的情感認知,進而對其學科核心素養進行培養。

Ⅶ 幾種直觀教學法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和有關注意事項

1、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運用講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講授既要重視內容的科學性和思想性,同時又要應盡可能的與學生的認知基礎發生聯系。 ②講授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 ③講授應具有啟發性。 ④講授要講究語言藝術。語言要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確、簡練,條理清楚、通俗易懂,盡可能音量、語速要適度,語調要抑揚頓挫,適應學生的心理節奏。 講授法的優點是教師容易控制教學進程,能夠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的科學知識。但如果運用不好,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易發揮,就會出現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局面。 2、討論法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優點在於,由於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一般在高年級學生或成人教學中採用。運用討論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討論的問題要具有吸引力。討論前教師應提出討論題和討論的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收集閱讀有關資料或進行調查研究,認真寫好發言提綱。 ②討論時,要善於啟發引導學生自由發表意見。討論要圍繞中心,聯系實際,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機會。 ③討論結束時,教師應進行小結,概括討論的情況,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觀點和系統的知識。 3、直觀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要和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結合使用。運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 1、目的要明確 2、現象要明顯且容易觀察 3、盡量排除次要因素或減小次要因素的影響 4、練習法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練習一般可分為以下幾種: 其一,語言的練習。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練習,旨在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其二,解答問題的練習。包括口頭和書面解答問題的練習,旨在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三,實際操作的練習。旨在形成操作技能,在技術性學科中占重要地位。 5、讀書指導法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6、任務驅動教學法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組織進行,它要求教師布置任務要具體,其他學生要極積提問,以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7、參觀教學法組織或指導學習到育種試驗地進行實地觀察、調查、研究和學習,從而獲得新知識或鞏固已學知識的教學方法。參觀教學法一般由校外實訓教師指導和講解,要求學生圍繞參觀內容收集有關資料,質疑問難,做好記錄,參觀結束後,整理參觀筆記,寫出書面參觀報告,將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知識。參觀教學法可使學生鞏固已學的理論知識,掌握最新的前延知識。參觀教學法主要應用於各種植物品種改良技術的工作程序、後代選擇方法和最新研究進展等方面內容的教學。參觀教學法可以分為:「准備性參觀、並行性參觀、總結性參觀」。 8、現場教學法是以現場為中心,以現場實物為對象,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本課程現場教學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主要應用於育種試驗布局規劃、試驗設計、作物性狀的觀察記載方法等項目的教學。 9、自主學習法為了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通常給學生留思考題或對遇到一些生產問題,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源自主學習的方式尋找答案,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然後提出討論評價。 自主學習法主要應用於課程拓展內容的教學,如項目教學未涉及的小作物具體的育種方法和特點,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按照論文的形式並撰寫學習小論文,交由老師評價。鍛煉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科技寫作能力。生物科學生物科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物活動規律的科學。上海雅曦斯諾美授權生物醫學技術服務中心Z提供。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門類。是研究生物各個層次的種類、結構、發育和起源進化以及生物與周圍環境的關系的學科。人是生物的一種,也是生物科學研究的對象。主要研究生物的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的規律。根據研究對象,分為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科學等;根據研究內容,分為分類學、解剖學、生理學、遺傳學、生態學等。是研究生物各個層次的種類、結構、功能、行為、發育和起源進化以及生物與周圍環境的關系等的科學。

Ⅷ 如何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改變學生對生物學習激情不高,課堂學習氣氛不濃的局面,是生物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思考並在實踐中上必須解決的問題。而這首先要解決的是:向課堂教學要效益。因為課堂作為教學的主陣地,它的有效性直接關繫到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保持,知識、能力的提升。可見尋求課堂教學效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我們生物教師教學活動中的根本目標,而有效課堂教學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健。初中生物新課標的實施在中山已經是第六個年頭了。從事生物課堂教學五年來,我虛心學習先進經驗,聯系自己的教學實踐,結合生物新課程標准,我摸索出了一些提高生物課堂有效性的方法,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 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
古語雲親其師而信其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喜歡一個老師就會認真聽他的課,對某一學科有了興趣就會有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進而發展成為最有效的學習動力,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水平。現在很多學生沒有明確的目的,學習生物的興趣不濃,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更有不少的學生認為生物學是次科而毫不加以重視。初中生物是初一才開始開設的學科,要引導學生重視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學生熱愛學習、樂於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生物實驗,在實驗目的、操作程序、實驗現象、結果分析等環節上多下功夫,設置懸念,讓學生在觀察驚嘆疑問中獲得體驗,感受生物世界的神奇。如:初一開學的第一節生物課我並不急於上新課,而是帶學生到生物實驗室,參觀裡面的各種生物標本和以前的學生自製的葉脈書簽等。通過觀察這些他們以前沒有看到過的,從而達到激發他們對生物學感興趣的目的,興趣一旦形成,將會轉化為積極、主動、自覺的學習動力。
二、 精心准備教學設計
精心准備教學設計為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保障。集體備課是精心准備課堂教學設計方案的重要途徑,通常按以下四個階段進行集體備課:一)、集中備課。(1)引領:由備課中心發言人在教研活動會上以說課的形成發言。說教材、課標要求、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課件准備、習題精選、教學理論等。(2)合作:討論發言人的內容。(3)交流:由個人代表或小組代表發言交流。(4)整合:由備課組長整合大家意見,小結備課情況。二)、實施教學方案。統一時間組織本備課組教師聽課,觀察。讓研究課真正回歸到**常教學中來。三)、教學反思。執教教師執教後對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學生表現以及教學的成功與不足進行理性分析,自我反思是教學過程的一個必要環節,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四)、形成新教案。由於生物教師一般都是任多個班的教學,因此同一教案多層次,多次上課。多次教學反思,反復討論。結合不同班級的實情,最終討論定稿。把上次研究積累的經驗作為下一次實踐的起點。長期以往,實現螺旋式上升。
三、 面向全體,分層教學
如何正確處理好個別差異與最佳發展之間的關系呢?教師應努力因材施教,創設適應學生認知差異的課堂教學方法。首先,降低知識難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把新知識通過降低難度,使新知識變成似曾相識的東西,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或者是找准新舊知識的連接點,讓學生在新舊知識的比較中找出共同點與區別,順利的完成生物知識的正遷移,通過類似的探索解決新問題,使學生感到知識易學、會學、從而樂學。其次,確定分層教學目標。教師根據學生實際和教材特徵,本著非同步達標的原則,制定出具有整體性、差異性、層次性的目標。如在生態系統教學時,後進生能掌握最基本的生態系統的成分就可以了;中等生能了解生態因素及生物因素與非生物因素之間的關系,了解生態系統的成分和認識食物鏈、食物網;優等生能夠理解生態系統的成分和營養結構以及生態系統的功能是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這樣設計目標,保證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優等生吃得飽。再次,設計多層次練習。練習是學生創造性的勞動,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基本途徑。根據知識結構特徵和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多層次練習,做到由淺入深、異要求、步步高、使之呈階梯形,讓學生順梯而練,達到各自的高度。通過成功練習使學生樹立信心,激勵他們積極向上,爭取躋身於優秀生的行列,讓學生在分層次練習活動中得到和諧發展,同步提高。
四、 把握好課堂教學的深度,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應切實把握好課堂教學的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使學生跳一跳,摘果子。首先,摸清班情。教師要了解全班學生對學習生物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接受能力,還要掌握個別學生的興趣、愛好、理解能力、知識水平等,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心中有數。其次,要胸中有課標、腹中有教材。教師對新課標的教學目標舊知識的遷移程度、新內容的重點、難點都要了如指掌,吃透知識在各單元、章節乃至整冊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將整體知識化解成一個個知識點,並將其分散到各課時中統籌規劃,合理安排,使每節課有的放矢。與此同時分析眾多知識其內在聯系的規律性,以一定的方式結合成知識鏈,易於學生理解、掌握。使學生學有所獲,體驗成功的喜悅。再次,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教師在通盤了解學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安排一些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的有深度、有新度的教學內容,以擴大生物的知識面以滿足優等生的需求。
以上是我五年多以來在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點滴體會。當然,還有很多需要改進和學習的地方,這些都有待於我不斷去摸索和學習探究。今後,我一定要強化有效教學的理念,不斷思考課堂教學效益,改進與探求有效教學策略,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閱讀全文

與如何在教學中體現生物要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