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生物化石是如何分類的
化石的分類可按照多種標准進行。傳統的分類法是按照化石的保存類型或大小對其進行區分,但對於保護與管理古生物化石來講,應該區分不同化石的價值和重要程度。
按照化石的保存類型可將其劃分為實體化石、模鑄化石、遺跡化石和化學化石。實體化石是經過石化作用保存下來的全部或一部分生物遺體化石,如人們熟悉的恐龍骨架(圖-11)和猛獁象牙齒。模鑄化石是岩層中保存下來的生物遺體的印模和鑄型,如在奇石市場上常見的狼鰭魚化石(圖-12)。遺跡化石是保存在岩層中的古生物活動留下的痕跡和遺物,如恐龍蛋、恐龍腳印(圖-13)和糞便。化學化石是地史時期的生物有機質軟體部分在遭到破壞以後,由分解後殘留在地層中的有機成分形成的一種特殊化石,有些可以形成重要的礦產資源,如煤、石油、天然氣。
圖1-3 恐龍足跡——遺跡化石(攝影/駱團結)
按照化石的尺寸大小可將其劃分為大化石和微體化石。利用常規方法,肉眼觀察就能直接進行研究的化石稱為大化石。而某些化石是生物的微小部分或微小器官,一般肉眼難以辨認,稱為微體化石。微體化石中,有一種10微米以下,必須藉助電子顯微鏡或掃描電子顯微鏡進行觀察和研究的化石,稱為超微化石。
按照在生物進化和生物分類上的重要程度,將古生物化石劃分為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和一般保護古生物化石。具有重要科學研究價值或者數量稀少的古生物化石,應列為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包括:已經命名的古生物化石種屬的模式標本;保存完整或者較完整的古脊椎動物實體化石;大型的或者集中分布的高等植物化石、無脊椎動物化石和古脊椎動物的足跡等遺跡化石;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確定的其他需要重點保護的古生物化石。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還可細分為一級重點保護化石、二級重點保護化石和三級重點保護化石,其分級的依據詳見第五章內容。
2. 古代動物腳印形成的化石稱為是()A.骨骼化石B.遺跡化石C.遺體化石D.遺物化
化石是由生物體的堅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莖的化石,動物的牙齒、骨骼、貝殼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則是生物體的印痕所形成的,如樹葉的印痕化石,因此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遺體、遺物(如卵、糞便等)或生活痕跡(如動物的腳印、爬跡等),由於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而逐漸形成的.
故選:B
3. 有動物腳印的石頭是化是嗎
不是~
化石的定義是由於自然作用在地層中保存下來的地史時期生物的遺體、遺跡,以及生物體分解後的有機物殘余(包括生物標志物、古DNA殘片等)等統稱為化石。分為實體化石、遺跡化石、模鑄化石、化學化石、分子化石等不同的保存類型。
4. 關於化石的種類
答:化石的分類:
實體化石 模鑄化石 遺跡化石 化學化石
實體化石是由古生物遺體本身的全部或部分(特別是硬體部分)保存下來而形成的化石。
圖片:
http://www.cazx.net/lldlm/huashi/huashi/images/wz.jpg
模鑄化石
古生物遺體留在岩層或圍岩中的印痕和復鑄物稱為模鑄化石,它可分為印痕、印模、模核、鑄型和復合模5種化石。
遺跡化石
圖片:
http://www.cazx.net/lldlm/huashi/huashi/images/bl2.jpg
化學化石
在特定條件下,組成生物的有機成分分解後形成的氨基酸、脂肪酸等有機物卻可以仍然保留在岩層里,它們具有一定的有機化學分子結構,科學家就把這類有機物稱為化學化石。這類化石不易觀察。
化石的更多圖片: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word=%BB%AF%CA%AF&z=0
化石的資料:
保留在岩層中的古生物生活時的活動痕跡及其遺物叫做遺跡化石。古生物的遺物又可以成為遺物化石。
化石(fossil) 保存在岩層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和活動遺跡。化石一詞源自拉丁文fossillis,意為挖掘。化石是古生物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它為研究地質時期的動、植物生命史提供了證據。中國古籍中早已有關於化石的記載,如春秋時代的計然和三國時代的吳晉,都曾提到山西省產「龍骨」,「龍骨」即古代脊椎動物的骨骼和牙齒的化石;《山海經》也有「石魚」(即魚化石)的記述;南朝齊梁時期陶弘景有對琥珀中古昆蟲的記述;宋朝沈括對螺蚌化石和杜綰對魚化石的起源,已有了正確認識。迄今,發現最早的細菌化石為距今35億年前的澳大利亞瓦拉翁納群中的絲狀細菌化石。
形成條件 地史時期的生物,只有一小部分與地質環境相適宜,保存下來成為化石:①生物本身必須具有一定的硬體,如無脊椎動物的貝殼、甲殼,脊椎動物的骨骼、牙齒,植物的樹干、葉子和孢子、花粉等;②生物死亡後必須迅速地被沉積物埋藏起來,免遭生物、機械或化學作用的破壞;③必須經過較長時間的各種石化作用。生物遺體如果是原地埋藏,就比較容易形成完整的化石,如中國山東臨朐晚第三紀中新統山旺組中保存大量完好的動、植物化石。另一種情況是生物死後的遺體可能經受各種搬運作用,這些在異地埋藏的化石,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壞,分選程度較好,有時還有定向排列現象。以生物的遺體、遺跡的埋藏和化石的形成過程作為研究對象的學科,稱為埋藏學。
保存類型 化石保存類型一般可分為實體化石、模鑄化石、遺跡化石和化學化石。①實體化石是指古生物遺體本身全部或部分被保存下來的化石,如中國撫順第三紀煤層中琥珀內的昆蟲化石,是在嚴密封閉的情況下保存下來的。西伯利亞第四紀冰期凍土中的猛獁象,是在嚴寒冷凍的條件下整體保存的。但多數化石僅能保存生物的硬體部分,而且經受了明顯的變化,即石化作用。具有幾丁質、幾丁—蛋白質或蛋白質骨骼中容易揮發的成分(氧、氫、氮)經升溜作用而消失,僅留下碳質薄膜,因而又稱炭化作用,如筆石和植物的葉子經炭化作用保存下來。生物硬體的組成物質,部分被地下水溶解,由外來礦物質填充代替,就可以保存原來硬體的微細構造,稱為交代作用,如硅化木,其年輪甚至植物細胞形狀仍能清晰可見。②模鑄化石是指生物遺體在底質、圍岩、填充物中留下的印模和復鑄物。根據化石與其圍岩的關系可以分為若干類型,如印痕化石、印模化石、鑄型化石和復型化石。③遺跡化石是指古代生物生活活動時,在底質沉積物表面或內部留下的痕跡和遺物,如脊椎動物的足跡化石、蠕形動物的爬跡化石和動物的排泄物糞化石或卵化石。廣義的遺跡化石還包括舊古器時代古人類的勞動工具、文化遺物等。④化學化石是指古代生物的遺體雖然未能保存下來,但組成生物的有機成分經分解後形成各種有機物如氨基酸、脂肪酸等,仍可保留在岩層中,足以證明古代生物的存在。這類化石叫化學化石。
研究意義 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英國W.史密斯在地層層序律的基礎上,根據化石的縱向分布建立了化石順序律。這不僅利用化石確定地層時代,且為生物進化提供了證據。古生物學家發現地層層位越高,所含化石類別越多,化石的形態構造越復雜,反映了生物類別從少到多、形態構造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進化規律。
生物化石的古生態研究是重建地史時期古地理、古氣候的重要依據。每種生物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環境,適應環境的結果。各種生物在其習性行為和身體形態構造上都具有反映環境條件的特徵。利用這些特徵就可以推斷生物的生活環境,例如海生生物化石珊瑚、有孔蟲等反映海洋環境;陸生植物葉片、樹根、昆蟲等則反映大陸環境。根據一個地質時期各種生物化石的生活環境和氣候條件的研究,就可以推斷該時期的海陸分布、海岸線位置和湖泊、河流、沼澤的范圍等。古環境和古氣候的重建對地質歷史的了解是十分重要的。此外,生物的硬體部分還可以形成反映古環境、古氣候的岩石標志,如貝殼岩反映海濱環境,生物岩礁反映低緯度暖海環境,泥炭或煤反映潮濕沼澤環境等。
化石資料的大量收集還為古生物的系統分類提供了基礎。現代生物是古代生物經過漫長的地質時期發展而成的,各種生物之間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親緣關系,從而建立了一個反映生物界親緣關系和進化發展的自然分類系統。
化石的類群 古生物與現代生物一樣,一般分為低級的原核生物和高級的真核生物兩大類,共有5個界,即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界以下依次為門、綱、目、科、屬、種等單位。
由於生物是由低級到高級發展到現代的,地史上各個時期的生物門類都不相同,每個時期的化石類群與當時的生物門類相關。不同地史時期有其發達的生物門類,也就有其特徵的化石類群,有些門類在該時期占統治地位,有些門類在該時期衰退或滅絕。總之,按時間的進程,生物門類與化石類群的變化,顯示了生物演化的系統發展歷史。
5. 原始人腳印屬於化石嗎
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或遺跡,最常見的是骨頭與貝殼等。
原始人的腳印是古人留存在岩石上的遺跡,所以,也算化石的一類。
6. 腳印化石是什麼化石
屬於遺跡化石
網路有詳細解釋
7. 翼龍化石,黃河象化石,貝殼化石,雨痕,波痕,馬齒化石,恐龍腳印化石,樹葉化石怎麼區分化石的種類
遺體化石:由生物體遺骸演變成的化石,如骨骼化石;
遺物化石:由動物的排泄物或卵等生理產物演變成的化石,如蛋化石;
遺跡化石:保留生物活動環境痕跡的化石,有時候包括印痕化石和遺物化石;
印痕化石:保留有生物活動或存在過的痕跡的化石,如腳印化石。
所以呢,翼龍化石,黃河象化石,肯定是遺體化石,但是根據本人的理解,馬齒化石,貝殼化石還有樹葉化石應該是遺物化石,遺跡化石那就很明確應該是雨痕,波痕還有恐龍腳印了
8. 古生物化石是如何分類的
化石的分類可按照多種標准進行。傳統的分類法是按照化石的保存類型或大小對其進行區分,但對於保護與管理古生物化石來講,應該區分不同化石的價值和重要程度。
按照化石的保存類型可將其劃分為實體化石、模鑄化石、遺跡化石和化學化石。實體化石是經過石化作用保存下來的全部或一部分生物遺體化石,如人們熟悉的恐龍骨架(圖-11)和猛獁象牙齒。模鑄化石是岩層中保存下來的生物遺體的印模和鑄型,如在奇石市場上常見的狼鰭魚化石(圖-12)。遺跡化石是保存在岩層中的古生物活動留下的痕跡和遺物,如恐龍蛋、恐龍腳印(圖-13)和糞便。化學化石是地史時期的生物有機質軟體部分在遭到破壞以後,由分解後殘留在地層中的有機成分形成的一種特殊化石,有些可以形成重要的礦產資源,如煤、石油、天然氣。
圖1-1 四川省自貢恐龍博物館中的恐龍骨骼—實體化石(攝影/趙洪山)
圖1-2 狼鰭魚化石——模鑄化石(攝影/趙洪山)
圖1-3 恐龍足跡——遺跡化石(攝影/駱團結)
按照化石的尺寸大小可將其劃分為大化石和微體化石。利用常規方法,肉眼觀察就能直接進行研究的化石稱為大化石。而某些化石是生物的微小部分或微小器官,一般肉眼難以辨認,稱為微體化石。微體化石中,有一種10微米以下,必須藉助電子顯微鏡或掃描電子顯微鏡進行觀察和研究的化石,稱為超微化石。
按照在生物進化和生物分類上的重要程度,將古生物化石劃分為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和一般保護古生物化石。具有重要科學研究價值或者數量稀少的古生物化石,應列為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包括:已經命名的古生物化石種屬的模式標本;保存完整或者較完整的古脊椎動物實體化石;大型的或者集中分布的高等植物化石、無脊椎動物化石和古脊椎動物的足跡等遺跡化石;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確定的其他需要重點保護的古生物化石。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還可細分為一級重點保護化石、二級重點保護化石和三級重點保護化石,其分級的依據詳見第五章內容。
9. 什麼是遺體化石什麼是遺物化石什麼是遺跡化石什麼是印痕化石
遺體:指化石本身是由生物體的某部分或者全部演變而來,比如恐龍骨骼化石
遺物:生物體的某部分或代謝物等形成的化石,比如毛發,指甲,糞便,蛋
--!
遺跡:生物生活過程中的痕跡形成的化石,比如腳印等。。。
10. 古生物化石的類型
古生物化石分類有多種不同的標准,按生物級別分為動物化石和植物化石,動物化石又可分為無脊椎動物化石和脊椎動物化石等;根據個體大小分為大化石、微體化石和超微化石;為便於研究,我們常按照古生物化石的保存類型分為實體化石、模鑄化石、遺跡化石。廣義上的化石還包括化學化石和活化石等。
圖1.1 三葉蟲化石
大化石:泛指一般不需利用顯微鏡,用肉眼可觀察研究的化石,如腕足類、三葉蟲(圖1.1)、頭足類、昆蟲、脊椎動物及植物的莖、葉化石等。
微體化石:指需要利用顯微鏡才能進行研究的微小化石。包括有孔蟲、、介形類、牙形石、輪藻、孢粉(圖1.2)等。微體化石形體微小,數量眾多,可大量採集。
圖1.2 孢粉化石,其大小1,2為40μm,3為70μm,4為50μm
超微化石:指需要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進行研究的微小化石的總稱。其大小范圍目前意見尚不一致,一般認為僅限於10μm以下。如細菌和藍藻等。
實體化石:指生物遺體(或其中的一部分)被埋藏,經過石化作用所保存的化石(圖1.3)。
圖1.3 產於萊陽王氏群林家莊組中的鸚鵡嘴龍實體化石
圖1.4 模鑄化石
模鑄化石:是岩層中保存下來的生物遺體的印模或鑄型。模鑄化石是一種常見的化石保存類型,對於研究不具硬體或殼易溶蝕的生物的內部及殼體等構造,都很重要(圖1.4,圖1.5)。
印痕化石:生物在松軟細密沉積物表面留下的印跡,如動物行走、爬行時留下的足跡、行跡、移跡等及植物葉片、鳥類羽毛落下形成的印跡等所形成的化石。
圖1.5 模鑄化石
印模化石:生物硬體在圍岩表面和內部填充物上留下印模,包括外模和內模。外模保留於化石圍岩上的生物遺體外表特徵及表面紋飾的跡痕。外模僅能反映生物遺體的外表形態及紋飾特徵,其凹凸情況與原物相反。內模是保留於內核表面或岩石上的生物遺體內部形態特徵的印痕。常見的多為腕足類、腹足類、雙殼類等外殼和蘆木及新蘆木等髓部的內模。其凹凸情況與原物相反。
核化石:由生物體結構形成的空間或生物硬體溶解後形成的空間,被沉積物充填固結後,形成與原生物體空間大小和形態類似的實體稱核化石。包括內核和外核兩種,內核是充填生物硬體空腔中的沉積物固結,形成與原空腔形態、大小一致的實體,其表面就是內模。外核是埋藏的硬體溶解後在沉積物中留下的空間,此空間經充填而形成與原硬體同形等大的實體,其表面特徵與原硬體表面特徵相同,外表特徵由外模反印到外核上形成。外核和內核內部都是實心的,不具有硬體的內部構造。
鑄型化石:當生物體埋在沉積物中,已經形成外模和內核後,殼質全部被溶解,並被另一種礦物質填充所形成的化石,稱鑄型化石。
圖1.6 諸城皇龍溝恐龍足跡化石
遺跡化石:是指地史時期生物生活活動時產生在底質表面或其內部的各種活動記錄所形成的化石,包括足跡(圖1.6)、移跡、潛穴、鑽孔以及動物的糞便、卵(蛋)、植物根系等形成的化石。由於遺跡化石是活著的生物留下的痕跡,所以它對於岩相和古生態分析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非常重要的意義(圖1.7,圖1.8)。
圖1.7 已知非海相遺跡化石的環境分布(據楊式溥等,2004)
圖1.8 按各種生態習性分類的遺跡化石
化學化石:是地史時期的生物有機質軟體部分在遭到破壞後,由分解後殘留在地層中的有機成分所形成的一種特殊的化石,有些可以形成重要的礦產資源,如煤、石油、天然氣等。
除上述類型外,還有一種叫作「活化石」,它並非指保存在岩層中的化石,而是現生的生物物種,這種物種曾在某一地史時期繁盛,且種類多、分布廣,已形成了重要的化石類別,該物種在經過漫長的地質時期緩慢進化,則變化不大,至今仍在個別地區殘存,這類殘存的現生生物種就被稱為「活化石」。如銀杏綱(圖1.9),曾繁盛於中生代,白堊紀末衰退,第四紀冰期僅銀杏一個種殘遺於中國,達爾文稱之為「活化石」。其他如皺鰓鯊(圖1.10)、舌形貝、拉蒂邁魚、水杉等,也都是典型的「活化石」。
圖1.9 活化石(銀杏)
圖1.10 活化石(皺鰓鯊)
地質作用是極其復雜的,形成的各種地質現象也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的。在與生物作用無關的沉積作用、成岩作用、岩漿作用、構造作用或其他機械、化學作用下,所造成的各種形態的岩石礦物體或構造,時常會與某種化石很相像,如「龜甲石」、「疊錐」、「樹枝石」、「石灰華」等,因為它們與生物作用無關,不具生物結構,所以不是化石,而是類似化石的「假化石」,常見的「樹枝石」,就是一種「假化石」,常見於岩石層面或節理面上,是由於錳的氧化物結晶形成的一種樹枝狀的薄膜,或像苔蘚和藻類的印痕。在第四系岩層中,常見有圓形結核體,外形像恐龍蛋,實際也是「假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