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什麼是帶蒂贅生物

什麼是帶蒂贅生物

發布時間:2022-11-05 16:48:18

❶ 息肉是什麼

息肉,是指人體組織表面長出的多餘腫物,現代醫學通常把生長在人體粘膜表面上的贅生物統稱為息肉。息是多出、盈餘之意,《說文解字》記載「息,寄肉也。」《黃帝內經·玉篇》說「瘤,息肉也。」息肉屬於良性腫瘤的一種。不過那些生長在皮下的囊腫、脂肪中的脂肪瘤、肌肉內的肌瘤等,也可引起體表的隆起,但不屬息肉范疇。醫學上一般按出現的部位給它命名。如長在聲帶上的稱"聲帶息肉",出現在胃壁上的叫"胃息肉",以此類推。若某一部位有兩個以上的息肉,又稱"多發性息肉"。

非腫瘤性病變其中以膽固醇息肉最為多見。國外1995年報告,膽固醇息肉占膽囊息肉樣病變的65%,國內報告的288例患者中膽固醇息肉佔62.5%。其次為炎症性息肉、腺瘤樣增生及腺肌瘤等。


(1)膽固醇息肉:膽固醇沉著是膽囊息肉的重要病因,膽固醇沉著於膽囊黏膜固有膜的巨噬細胞內,逐步向黏膜表面突起,促使黏膜上皮增生、羅-阿竇增多及肌層增厚而形成息肉。膽固醇息肉的病理特點為多發性小息肉,曾有膽固醇息肉74例病例報告顯示:直徑小於10mm者佔97%,50%為多發性,平均3.09±3.31個(腫瘤性息肉多為單個病變,有臨床鑒別意義)。膽固醇息肉質脆帶細,易與黏膜分離,不伴有腸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也不含其他基質成分,即便伴有炎症也很輕微,到目前為止未見有癌變報道。


(2)炎症性息肉:為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種肉芽腫,直徑約5mm,單發或多發的廣基性結節。其組成成分有毛細血管、成纖維細胞及慢性炎症細胞,息肉周圍的膽囊壁有明顯炎症,至今尚無癌變報道。


(3)腺瘤樣增生:既非炎症也非腫瘤的增生性病變,為黃色質軟的疣狀物,直徑約5mm,單發或多發。其組成成分為豐富的結締組織中含平滑肌束及杯狀細胞,其表面有上皮增生並伴有腸化生。腺樣增生因黏膜上皮伸入肌層形成的羅-阿竇明顯增多,竇口上常有狹窄,致竇內常有膽汁淤積、炎症或膽石嵌入,有癌變可能。


(4)腺肌瘤:存在黏膜上皮局部變化、肌纖維增生與局限性腺肌增生,故醫學上又稱為腺肌增生症,有彌漫型、節段型與局限性三種。腺肌瘤也是既非炎症、也非腫瘤的增生性病變,也可能癌變。

腫瘤性病變此類病變中以良性的腺瘤為主,惡性主要為膽囊癌。


(1)腺瘤:多為單發的有蒂息肉,外形可呈乳頭狀或非乳頭狀,惡變率約30%,癌變機會與腺瘤大小呈正相關。1998年國外學者觀察良性膽囊息肉樣病變時發現,其中94%直徑<10mm,66%的患者年齡<60歲;而惡性膽囊息肉樣病變88%直徑>10mm,75%的患者年齡>60歲。研究認為,膽囊腺瘤的發病率很低,在10年內施行的12153例膽囊切除中,僅81例為膽囊息肉樣病變,只佔0.7%,而其中是腺瘤的僅為9.6%;而同期人群中發現膽囊癌225例,佔1.85%,可見本病有癌變的可能性。


(2)腺癌:分為乳頭型、結節型及浸潤型。前兩者為隆起性病變,直徑約<20mm;而浸潤型不屬於膽囊息肉樣病變,絕大多數直徑>20mm。因此表現為膽囊息肉樣病變的膽囊癌往往為早期,其中乳頭型癌絕大多數限於黏膜和肌肉內,預後良好。

息肉的原因可能與炎症內分泌紊亂特別是雌激素水平過高有關。比如長期炎症會容易導致宮頸息肉。


現代醫學對其真正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確,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慢性刺激遺傳因素

息肉惡變判斷判斷息肉是否會發生惡變主要看以下幾個方面:


一、息肉的長相:那種體積較小由帶蒂的非腫瘤性息肉,多數與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發生惡變;如果體積較大、寬基廣蒂的息肉,則極有惡變為癌的可能。


二、息肉的數量:單純一個息肉癌變率低;而多發性息肉的癌變幾率增加。


三、是看息肉的組織屬性:單純炎症性息肉惡變者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別是絨毛狀腺瘤最容易惡變為結腸癌。


四、息肉的生長速度:良性息肉多生長十分緩慢,若是在短期內迅速長大,直徑大於2厘米以上時,應警惕癌變。如結腸腺瘤性息肉是因結腸黏膜細胞增生過旺,癌變率可達42%-77%。


五、是看家族遺傳史:有一種稱為「家族性多發性大腸息肉病」,是指在同一家族的上下輩中可有好幾個人患有結腸息肉,屬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是細胞內第5號染色體的基因缺陷造成的。患有這種有遺傳傾向家族的人中,如父母親有一方有息肉病,其後代中50%的息肉會有惡變的風險性;若父母雙方均有息肉病,後代患的息肉癌變風險可上升到75%。

❷ 直腸息肉是什麼

直腸息肉指的是直腸粘膜表面向腸腔內突出的一種隆起性病變,包括腺瘤,兒童型息肉,炎性息肉,息肉病變等等。大多是因為糞便慢性刺激所引起,是常見的直腸良性腫瘤。單發的比較多見,也可以多發。
直腸息肉多是帶蒂的圓形或者橢圓形的腫物,可以在腸腔內上下移動,在排便的時候可能會排出肛門外。帶蒂的大部分是腸粘膜由於腸蠕動,或者糞便牽拉延長的結果。患者在看病的時候通常有大便帶黏液或膿血的症狀,排便的時候會有圓形的腫物脫出到肛門外面。
直腸息肉的發病原因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
一、炎症刺激,直腸粘膜長期被炎症刺激可以引起腸粘膜的息肉生成。
二、糞便異物刺激和機械性損傷。
三、遺傳因素。息肉的形成與基因突變和遺傳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
四、飲食因素,特別是細菌和膽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樣息肉形成的基礎。

建議:平時要生活規律,避免劇烈運動,清淡飲食,多吃蔬菜和水果,盡量少吃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到正規肛腸專科醫院檢查,在肛門鏡下切除息肉治療。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❸ 在臨床上怎樣確診直腸息肉

直腸息肉是發生在直腸黏膜上的一種良性贅生物,本質上屬於一種小的良性腫瘤。因為息肉的大小、位置的高低不一樣,臨床表現也不一樣,像位置比較高的小息肉,一般沒有任何症狀。如果息肉發炎、表面糜爛,大便的時候往往帶有鮮血及黏液,會隨糞便一塊排出來。直腸低位帶蒂的息肉,大便的時候可以脫出肛門外,小的能夠自行回納,大的需要用手幫助回納,常常伴有排便不暢、下墜感。多發性息肉以腹痛、腹瀉、便血為主要症狀。息肉本身對人體沒有什麼危害,因為是一種良性的腫瘤,但是,很多都具有惡變的傾向,可能發展成為惡性腫瘤。如果發現直腸息肉,需要切除、送病理檢查。

❹ 直腸息肉都有什麼症狀

1、脫出:直腸息肉蒂較長時多可脫出肛外。息肉脫出有時僅露肛口,有時連同部分蒂部脫出肛外。如息肉較大,脫出後須手托還納,偶可嵌頓於肛外。高位息肉常不能脫出。 2、直腸指檢:直腸中、下段的息肉,指檢可觸及柔軟、光滑、活動的結節。 3、直腸鏡檢:腺瘤性息肉呈圓形,表面粘膜淡紅且有光澤。絨毛乳頭狀腺瘤為分葉狀,形似菜花,軟如海綿的大息肉。炎性息肉蒂長色紅。增生性息肉多呈丘狀隆起結節。 4、便血:為鮮血、被蓋於糞便表面而不與其混合。直腸下端的帶蒂息肉排便時可脫出肛門外。 5、息肉合並潰瘍感染時,可有粘液血便和里急後重感。 6、若發現多個息肉時,作乙狀結腸鏡或纖維鏡檢,排除多發息肉及結腸息肉病。 7、全身症狀:息肉數量較多、病程較久者,可出現貧血、消瘦等全身虛弱表現。大量排泄粘液者,可發生低鉀性心律紊亂或四肢軟弱無力,易疲勞等。

❺ 哪種息肉會變成惡性腫瘤你引起注意了嗎

息肉是什麼東西?可能會有很多人還不知道息肉是什麼東西吧?其實簡單點說,息肉就是在黏膜表面上多長出來的一塊肉,這塊肉被稱為贅生物,這種贅生物很容易被誤以為是脂肪瘤,囊腫,纖維瘤等。

平時如果沒有注意,皮膚表面會出現一種贅生物,在臨床上,稱之為息肉。很多人對於息肉並不是太了解,所以對它也存在一定的爭議,有的人認為息肉不用治,對身體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影響;有的說息肉會癌變,必須及時治療。

鼻息肉

長期腹瀉。其實在臨床上有發現,稱很多的病人的腸道粘膜是很容易出現過敏或者是自身就有慢性的腸炎產生的。這和病人平時飲食不注意有很大的聯系,比如平時比較喜歡喝酒,吃生冷的食物,吃海鮮,吃辣椒等等,這些情況更易造成腹瀉產生,而且有些人還會沒有原因就出現腹瀉的情況,這就會造成腸道粘膜病變,從而發生息肉。

炎性刺激。有些病人的直腸粘膜產生息肉,主要是由於自身有長期的慢性炎症刺激造成的,它會讓腸粘膜經受長時間的刺激,從而造成息肉狀肉芽腫出現,而這種病理變化一般都是炎性息肉,所以老年人應看看是不是自身就有炎症,如果要馬上進行治療。

遺傳和基因問題。有研究發現稱息肉的產生和病人自身的基因突變,遺傳體質等情況都有著緊密的聯系,基因問題可能是父母遺傳給自己後代的,而且在遺傳機會上不分性別,也就是說男女都是佔有同等幾率的,所以如果上輩人有結腸息肉產生,那麼老年人在平時更需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情況。

飲食關系。飲食關系和直腸息肉也是有一定的聯系,專家稱在腸道裡面的細菌會和膽酸物質產生作用,這可能是腺瘤性息肉生長的根基,而如果一個人在平時的飲食裡面釋放類的食物有超過百分之四十的話,那麼就更會更容易造成結直腸息肉出現,所以說如果老年人平時比較喜歡吃脂肪多的食物那麼就更容易患上該疾病。

長期便秘。便秘病人也是可能會出現直腸息肉的,這是由於病人排便時間比原來要長很多,而且還會幾天排一次便的情況,由於病人的糞便長時間在腸道裡面儲存,那麼產生的毒素就會再次被息肉吸收,這樣就會造成腸粘膜長出息肉。

關於預防息肉癌變,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定期復查。通常情況下,單個息肉,一年復查一次;如果是多個的息肉,且面積超過2cm,需引起重視,一般半年就要檢測一次了;如果結果為陰性,可以一年一次。

❻ 外陰菜花樣的贅生物,請問是什麼

您好!外贅生物是由以下幾種情況引起:1、扁平濕疣:若在外陰或肛周處,見多發性浸潤性、灰白色、扁平隆起性丘疹或結節,且潮濕易糜爛,伴有臭味,多考慮為扁平濕疣(梅毒螺旋體感染)。2、尖銳濕疣:若在外陰或肛周處,見淡紅色或灰褐色、菜花狀或雞冠狀且有蒂的疣狀物,小疙瘩、硬塊、、易,多考慮為尖銳濕疣。尖銳濕疣,又稱尖圭濕疣,生殖器疣,尖銳疣,性病疣等,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生殖器、會陰、肛門等部位(少數發生在腋窩、乳房、口腔、耳朵、咽喉等部位),一般沒有異味。
3、傳染性軟疣:若在肛周或外,見米粒大的半球形丘疹,中央有臍窩,表面有蠟樣光澤,頂端挑破可擠出乳酪樣物質,應考慮為傳染性軟疣。傳染性軟疣是一種由軟疣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膚良性、自限性疾病,近年來發病率明顯增高,而且在成年男女性活躍人群中外陰及肛門區皮膚發病增多,在性病門診中常見到將傳染性軟疣誤診為尖銳濕疣。4、女性假性濕疣:又稱女陰乳頭狀多毛症、絨毛狀小陰唇、女陰多毛狀乳頭瘤。多發生於20-30歲的女性。主要症狀是外陰瘙癢、白帶多。皮膚損害表現為正常粘膜色或粉紅色簇集的魚卵樣光滑丘疹,互不融合,對稱分布,大小一致,少數為乳頭狀、絨毛狀突起,觸之有沙粒感,於小陰唇內側密集成片或條帶狀分布。5%醋酸試驗陰性。

❼ 如何解決脖子上的絲狀疣

絲狀疣是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好發於脖子這些部位,主要表現為褐色或淡褐色,細長、柔軟帶蒂的贅生物。治療上建議使用冷凍、激光或者高頻電治療即可,一般一次治療即可痊癒的。

❽ 息肉是什麼樣的,有圖片嗎

息肉,是指人體組織表面長出的多餘腫物,現代醫學通常把生長在人體粘膜表面上的贅生物統稱為息肉。息是多出、盈餘之意,《說文解字》記載「息,寄肉也。」《黃帝內經 ·玉篇》說「瘤,息肉也。」 息肉屬於良性腫瘤的一種。不過那些生長在皮下的囊腫、脂肪中的脂肪瘤、肌肉內的肌瘤等,也可引起體表的隆起,但不屬息肉范疇。 醫學上一般按出現的部位給它命名。如長在聲帶上的稱"聲帶息肉",出現在胃壁上的叫"胃息肉",以此類推。若某一部位有兩個以上的息肉,又稱"多發性息肉"。
臨床症狀
"息肉",就是人體某個正常結構上贅生的一塊"肉"。上到鼻腔、聲帶,下至直腸、宮頸,均可有息肉出現,大多數息肉都是隱蔽生長的,很難被發現。 息肉是粘膜面突出的一種贅生物,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錯構瘤、腺瘤及其他腫瘤等.息肉臨床表現多見腺瘤性息肉和某些胃腸道息肉綜合征,這些病變雖屬良性,但其中一部分有惡變傾向。
兒童型息肉主要發生在 5~ 10歲的兒童。從病理上來看,其內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腫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後果。大便周圍帶血和便後出血是主要症狀,出鮮血,血量不多。直腸下端息肉可能在排便時脫出肛門外,似櫻桃狀,色鮮紅,便後可自行復回。當炎症並發感染時可有黏液大便、大便頻、便不盡等,長期可出現消瘦,貧血等。

3分類
膽囊息肉的表現形式包含很多病理類型,病理分類為非腫瘤與腫瘤性病變兩大類,腫瘤性病變又分為良性和惡性。
非腫瘤性病變
其中以膽固醇息肉最為多見。國外1995年報告,膽固醇息肉占膽囊息肉樣病變的65%,國內報告的288例患者中膽固醇息肉佔62.5%。其次為炎症性息肉、腺瘤樣增生及腺肌瘤等。
(1)膽固醇息肉:膽固醇沉著是膽囊息肉的重要病因,膽固醇沉著於膽囊黏膜固有膜的巨噬細胞內,逐步向黏膜表面突起,促使黏膜上皮增生、羅-阿竇增多及肌層增厚而形成息肉。膽固醇息肉的病理特點為多發性小息肉,曾有膽固醇息肉74例病例報告顯示:直徑小於10mm者佔97%,50%為多發性,平均3.09±3.31個(腫瘤性息肉多為單個病變,有臨床鑒別意義)。膽固醇息肉質脆帶細,易與黏膜分離,不伴有腸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也不含其他基質成分,即便伴有炎症也很輕微,到目前為止未見有癌變報道。
(2)炎症性息肉:為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種肉芽腫,直徑約5mm,單發或多發的廣基性結節。其組成成分有毛細血管、成纖維細胞及慢性炎症細胞,息肉周圍的膽囊壁有明顯炎症,至今尚無癌變報道。
(3)腺瘤樣增生:既非炎症也非腫瘤的增生性病變,為黃色質軟的疣狀物,直徑約5mm,單發或多發。其組成成分為豐富的結締組織中含平滑肌束及杯狀細胞,其表面有上皮增生並伴有腸化生。腺樣增生因黏膜上皮伸入肌層形成的羅-阿竇明顯增多,竇口上常有狹窄,致竇內常有膽汁淤積、炎症或膽石嵌入,有癌變可能。
(4)腺肌瘤:存在黏膜上皮局部變化、肌纖維增生與局限性腺肌增生,故醫學上又稱為腺肌增生症,有彌漫型、節段型與局限性三種。腺肌瘤也是既非炎症、也非腫瘤的增生性病變,也可能癌變。
腫瘤性病變
此類病變中以良性的腺瘤為主,惡性主要為膽囊癌。
(1)腺瘤:多為單發的有蒂息肉,外形可呈乳頭狀或非乳頭狀,惡變率約30%,癌變機會與腺瘤大小呈正相關。1998年國外學者觀察良性膽囊息肉樣病變時發現,其中94%直徑<10mm,66%的患者年齡<60歲;而惡性膽囊息肉樣病變88%直徑>10mm,75%的患者年齡>60歲。研究認為,膽囊腺瘤的發病率很低,在10年內施行的12153例膽囊切除中,僅81例為膽囊息肉樣病變,只佔0.7%,而其中是腺瘤的僅為9.6%;而同期人群中發現膽囊癌225例,佔1.85%,可見本病有癌變的可能性。
(2)腺癌:分為乳頭型、結節型及浸潤型。前兩者為隆起性病變,直徑約<20mm;而浸潤型不屬於膽囊息肉樣病變,絕大多數直徑>20mm。因此表現為膽囊息肉樣病變的膽囊癌往往為早期,其中乳頭型癌絕大多數限於黏膜和肌肉內,預後良好。

4原因病理
息肉的原因可能與炎症內分泌紊亂特別是雌激素水平過高有關。比如長期炎症會容易導致宮頸息肉。
現代醫學對其真正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確,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慢性刺激
由於飲食習慣改變,糞便性質發生變化而產生的特殊刺激;或因痢疾、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病、蟯蟲病等腸道疾病的刺激;以及慢性便秘、糞便干結等,均可刺激直腸黏膜而發病。
遺傳因素
胎兒在胚胎期,上皮細胞即有易感性。這種特性使上皮細胞在生長發育期快速生長而成息肉。現在不知您家孩子的息肉是多發還是單發,建議通過手術治療,如不及時治療,長期便血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導致其貧血。一般經肛門切除就可以治療此病,手術在 20分鍾左右就可完成,對孩子沒有其它方面的影響,比較安全。

5臨床診斷
大多數息肉都是隱蔽生長的,且一般症狀不明顯,如果在某個器官臟器的息肉應該首選內窺鏡檢查,如腸鏡、宮腔鏡等,其次可選擇彩超、CT等。

6息肉惡變判斷
判斷息肉是否會發生惡變主要看以下幾個方面:
一、息肉的長相:那種體積較小由帶蒂的非腫瘤性息肉,多數與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發生惡變;如果體積較大、寬基廣蒂的息肉,則極有惡變為癌的可能。
二、息肉的數量:單純一個息肉癌變率低;而多發性息肉的癌變幾率增加。
三、是看息肉的組織屬性:單純炎症性息肉惡變者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別是絨毛狀腺瘤最容易惡變為結腸癌。
四、息肉的生長速度:良性息肉多生長十分緩慢,若是在短期內迅速長大,直徑大於2厘米以上時,應警惕癌變。如結腸腺瘤性息肉是因結腸黏膜細胞增生過旺,癌變率可達42%-77%。
五、是看家族遺傳史:有一種稱為「家族性多發性大腸息肉病」,是指在同一家族的上下輩中可有好幾個人患有結腸息肉,屬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是細胞內第5號染色體的基因缺陷造成的。患有這種有遺傳傾向家族的人中,如父母親有一方有息肉病,其後代中50%的息肉會有惡變的風險性;若父母雙方均有息肉病,後代患的息肉癌變風險可上升到75%。

7臨床治療
手術或微創治療
息肉一般選擇手術或者微創切除,切除後及時送病理科確定其病變性質。對於息肉進行內鏡(胃鏡、腸鏡)下的息肉切除,是防止其癌變十分有效的措施。鏡下治療息肉的方法有:高頻電凝電切、高頻電灼、激光治療、微波治療、注射摘除、冷凍療法等。
息肉切除術後的隨訪復查,一般認為,單個腺瘤性息肉切除,術後第一年隨訪復查一次,如檢查陰性者則每3年隨訪復查一次。多個腺瘤切除或腺瘤大於20mm伴有不典型增生,則3~6個月隨訪復查一次,陰性則為1年隨訪復查一次,連續兩次陰性者則改為3年隨訪復查一次,隨訪隨訪復查時間不少於15年。
腹腔鏡膽囊息肉切除術的適應症
1、各種不同類型有明顯臨床症狀的膽囊結石,如單純慢性膽囊炎並結石、慢性萎縮性膽囊炎並結石、充滿型膽囊結石、慢性膽囊炎結石嵌頓等。
2、膽囊息肉樣病變。
3、無症狀性單純膽囊結石,下列病人應採取LC治療:①陶瓷膽囊,因其膽囊癌發生率高達25%;②膽囊結石超過3cm,即使無明顯症狀亦應積極治療,因結石大於3cm的膽囊結石患者,其膽囊癌發生率明顯高於結石小於3cm者;②無症狀性膽囊結石合並膽囊息肉者。
4、糖尿病患者合並膽囊結石,一旦出現臨床症狀,應盡早手術治療,甚至目前有觀點認為即使無症狀也應手術。
5、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症並發膽囊結石的發生率比正常人高出4-5倍,雖然肝硬化病人不是LC的禁忌證,但屬於困難的LC手術,因為門靜脈高壓症膽囊周圍及膽囊三角區血管豐富,易出血,易發生粘連,作此手術應慎重。
6、慢性膽囊炎並結石急性發作患者,大多數經用解痙、止痛、抗炎等治療後,急性膽絞痛的臨床症狀和體征能迅速緩解,抓緊手術時機,可實行此手術:而另一類型為膽囊結石嵌頓,雖已對症用葯處理,體征和症狀均不能緩解,膽囊壁易發生壞死、甚至膽囊穿孔形成腹膜炎,這種病人盡早手術,超過24小時不宜作LC手術。
腸息肉治療提示
1.對於盲腸結腸息肉患者,飲食上的調治也很重要,不合理的飲食常加重腹瀉、出血等症狀,所以對患者要求禁飲灑,禁辛辣刺激性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飲食。
2.對於單發性息肉,腸鏡下切除術是首選治療方法,對於多發性息肉或息肉病,可行腸鏡下分期分段息肉切除術。若病變腸段息肉人多,以至無法進行腸鏡下切除者,可考慮病變腸段手術切除治療。
3.結、直腸息肉切除術後,應定期隨訪,復查。由於採用電灼,套扎,結扎等方法,不易徹底清除息肉組織,其殘端極易再次增生形成息肉,所以定期復查是極為重要的。隨時發現隨時治療。
4.對於幼齡兒童的息肉,不宜選擇腸段切除,因該病有自愈傾向,並且採用簡便的套扎或燒灼療法,其療效是很可靠的。[1].
民間偏方
1、鼻中生息肉。用釜臍墨一錢,水送下。連服三、五天。
2、鼻息肉。用蚯蚓(炒)一分、皂莢一挺,共研為末,調蜜塗患處,清水滴盡即愈。
3、治鼻中息肉。用白礬燒成末,和豬油、棉花裹好,塞鼻孔中。幾天後,息肉脫落。又方:白礬一兩,蓖麻仁七個,鹽梅肉五個,麝香少許,搗勻,捏成丸子,用棉花崐裹著塞鼻內,息肉自下。
4、治療偏方:用細辛末時時吹入。

8預防保健
息肉患者特別是結腸息肉患者,應該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和油炸、肉蛋、生冷、油膩、高脂肪高能量食物,增加水果、蔬菜的攝入量,保持大便暢通,以防脂肪、能量堆積,濕熱、瘀毒內聚,導致癌變。
鼻息肉預防積極防治傷風感冒,根據季節變化及時增減衣物。 戒煙酒,防禦有毒氣體及污染,粉塵對鼻、咽部長期刺激。 避免長期應用血管收縮劑,如鼻眼凈等,以免引起葯物性鼻炎。不養成摳鼻子不良習慣,鼻塞嚴重是不可強行擤鼻涕,以免導致鼻竇炎、中耳炎等。 及時治療鼻、咽部及周圍器官疾病,以免感染蔓延和反復發作。
子宮息肉的預防平日要注意外陰部衛生,防止陰道炎症和宮頸糜爛,同時要保持性生活衛生。要勤曬被褥,宜穿棉織品內褲並勤洗勤換。做好經期產後或流產後的保健。另外子宮息肉的預防,關鍵一點就是女性朋友要注意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❾ 什麼是息肉息肉是怎麼形成的

對於肛門息肉,大家往往見怪不怪。因為不疼不癢,就放鬆了警惕,然而肛門息肉可能蘊含著危險的信號。如果任其發展,會造成嚴重的症狀。下面就來說說肛門息肉的症狀。

1、便血:為鮮血、被蓋於糞便表面而不與其混合。直腸下端的帶蒂息肉排便時可脫出肛門外。

2、息肉合並潰瘍感染時,可有粘液血便和里急後重感。

3、直腸指檢:直腸中、下段的息肉,指檢可觸及柔軟、光滑、活動的結節。

4、肛門息肉的症狀直腸鏡檢:腺瘤性息肉呈圓形,表面粘膜淡紅且有光澤。絨毛乳頭狀腺瘤為分葉狀,形似菜花,軟如海綿的大息肉。炎性息肉蒂長色紅。增生性息肉多呈丘狀隆起結節。

5、若發現多個息肉時,作乙狀結腸鏡或纖維鏡檢,排除多發息肉及結腸息肉病。直腸息肉是一種直腸核膜增生的贅生物,是臨床上常見的出血性疾患。因息肉多少、位置高低、性質不同,可分為腺瘤性息肉、乳頭狀息肉、炎性息肉及息肉病等四種。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帶蒂贅生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