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什麼是粒白生物

什麼是粒白生物

發布時間:2022-11-06 07:08:44

1. 白細胞主要有什麼作用呢

白細胞,俗稱白血球,它對人體具有重要的保護機能。能夠防禦「外敵」的入侵,有「人體衛士」的美稱.
白細胞無色,有細胞核,體積要比紅細胞大,但數量比紅細胞少,成人每立方米血液中白細胞的總數約10000個。平均約7000左右。白細胞的數目隨人體健康狀態不同而有很大波動。當人體失血、燒傷或得急性化濃性炎症(如闌尾炎)、慢性炎症(如結核病),白血病等時,白細胞數目就會明顯增加。所以,這時候只要看一看白細胞數目的變化,便可估計出病情的嚴重程度。白細胞根據其細胞質和細胞核的染色特點,可分為顆粒白細胞和無顆粒白細胞。顆粒白細胞又可分為嗜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三種。其中嗜中性粒細胞在人體防禦和保護功能上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人體抵制微生物、病原體和急性化膿性細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最主要的一道屏障。當有病菌等異物向人體入侵時,嗜中性粒細胞就向病菌游去,同病菌作戰,吞食它們。並能釋放多種酶,殺死和溶解病菌。當嗜中性粒細胞吞食大量病菌後,自己也會死亡。死亡的白細胞連同病菌分解的產物一起,就形成了膿。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基本上無殺菌能力,且在血液中停留的時間較短。這兩種細胞與人體的過敏反應有關。無顆粒白細胞可分為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與人體免疫反應有關。

2. 白細胞和白血球的區別

白細胞,俗稱白血球,它對人體具有重要的保護機能。能夠防禦「外敵」的入侵,有「人體衛士」的美稱.

白細胞無色,有細胞核,體積要比紅細胞大,但數量比紅細胞少,成人每立方米血液中白細胞的總數約10000個。平均約7000左右。白細胞的數目隨人體健康狀態不同而有很大波動。當人體失血、燒傷或得急性化濃性炎症(如闌尾炎)、慢性炎症(如結核病),白血病等時,白細胞數目就會明顯增加。所以,這時候只要看一看白細胞數目的變化,便可估計出病情的嚴重程度。白細胞根據其細胞質和細胞核的染色特點,可分為顆粒白細胞和無顆粒白細胞。顆粒白細胞又可分為嗜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三種。其中嗜中性粒細胞在人體防禦和保護功能上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人體抵制微生物、病原體和急性化膿性細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最主要的一道屏障。當有病菌等異物向人體入侵時,嗜中性粒細胞就向病菌游去,同病菌作戰,吞食它們。並能釋放多種酶,殺死和溶解病菌。當嗜中性粒細胞吞食大量病菌後,自己也會死亡。死亡的白細胞連同病菌分解的產物一起,就形成了膿。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基本上無殺菌能力,且在血液中停留的時間較短。這兩種細胞與人體的過敏反應有關。無顆粒白細胞可分為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與人體免疫反應有關。
白細胞都是由紅骨髓造血母細胞生成的。白細胞的壽命很短,大約321天左右,最短的只能活幾個小時

3. 白細胞什麼意思

白細胞舊稱白血球。血液中的一類細胞。白細胞也通常被稱為免疫細胞。人體和動物血液及組織中的無色細胞。有細胞核,能作變形運動。白細胞一般有活躍的移動能力,它們可以從血管內遷移到血管外,或從血管外組織遷移到血管內。因此,白細胞除存在於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廣泛存在於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組織中。

4. 粒細胞是什麼

白細胞根據形態差異可分為顆粒和無顆粒兩大類,顆粒白細胞(粒細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顆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種顆粒白細胞即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無顆粒白細胞包括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絕大部分的粒細胞是中性粒細胞。

(4)什麼是粒白生物擴展閱讀:

一、粒細胞分類

粒細胞——細胞質中有特殊染色顆粒,根據顆粒對染料選擇性的不同可分為:

1、嗜中性粒細胞:簡稱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icgranulocyte),是白細胞中數量最多的,約佔全部白細胞的53%左右,呈圓形,胞質淡紅色,內含有多量的紫紅色微粒(不易看清)。胞核隨細胞成熟的程度而不同,幼稚型的呈桿狀或馬蹄形,成熟的呈分葉狀,三葉的較多見,老齡的有8-9葉或更多。

2、嗜酸性粒細胞(拉丁學名:Eosinophil):細胞質內含深紅色大型顆粒,顆粒內含有過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其細胞核的形狀與嗜中性白細胞相似,通常有2-3葉,約占白細胞總數的4%。

3、嗜鹼性粒細胞(外文名:basophilic granulocyte 拉丁文名:Basophils):數量很少,約佔0.6%,大小與嗜酸性顆粒細胞基本相同。胞質內含有大的藍紫色顆粒,胞核也分葉。

二、生物學變異

婦女絕經約升高8%。4-10歲兒童(農村環境)夜間較白天約高45%。

晝夜律中午比早晨約低20%。用力可降低約40%。高海拔約低48%。妊娠約降低25%。

5. 請問根據白細胞染色特徵分為顆粒白細胞和無顆粒白細胞是根據什麼顆粒的存在與否分的

白細胞,俗稱白血球,它對人體具有重要的保護機能。能夠防禦「外敵」的入侵,有「人體衛士」的美稱. 白細胞無色,有細胞核,體積要比紅細胞大,但數量比紅細胞少,成人每立方米血液中白細胞的總數約10000個。平均約7000左右。白細胞的數目隨人體健康狀態不同而有很大波動。當人體失血、燒傷或得急性化濃性炎症(如闌尾炎)、慢性炎症(如結核病),白血病等時,白細胞數目就會明顯增加。所以,這時候只要看一看白細胞數目的變化,便可估計出病情的嚴重程度。白細胞根據其細胞質和細胞核的染色特點,可分為顆粒白細胞和無顆粒白細胞。顆粒白細胞又可分為嗜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三種。其中嗜中性粒細胞在人體防禦和保護功能上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人體抵制微生物、病原體和急性化膿性細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最主要的一道屏障。當有病菌等異物向人體入侵時,嗜中性粒細胞就向病菌游去,同病菌作戰,吞食它們。並能釋放多種酶,殺死和溶解病菌。當嗜中性粒細胞吞食大量病菌後,自己也會死亡。死亡的白細胞連同病菌分解的產物一起,就形成了膿。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基本上無殺菌能力,且在血液中停留的時間較短。這兩種細胞與人體的過敏反應有關。無顆粒白細胞可分為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與人體免疫反應有關。 白細胞都是由紅骨髓造血母細胞生成的。白細胞的壽命很短,大約321天左右,最短的只能活幾個小時。
一、概念: 染色體(chromosome)細胞有絲分裂時出現的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由染色質纖維盤疊、凝集而成的棒狀小體。為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與染色質具有同樣的化學成分,即由DNA、組蛋白、非組蛋白和少量RNA組成,兩者僅是在細胞周期不同階段表現出在形態和構型上之不同。通常用四級結構模型或袢環模型解釋染色體的包裝過程:核小體為染色質的基本結構單位,由核小體盤旋纏繞為二級結構的螺旋管,由螺旋管進一步螺旋盤繞為三級結構的超螺旋管或袢環,最後再螺旋化成為四級結構的染色單體。細胞分裂中期染色體具有典型的染色體結構。有著絲粒、著絲點、隨體、端粒、次縊痕等區域。中期染色體由兩條染色單體組成,兩者在著絲粒部位結合,此處內縊叫主縊痕。著絲粒將染色體分成兩臂,由於著絲粒位置不同故各染色體兩臂之長度不同。染色體上其它縊痕稱為次縊痕,核仁染色體之末端次縊痕是核仁組織區所在部位。二:染色體分類:根據著絲粒在染色體上的位置將染色體分為:端部著絲粒染色體、亞端部著絲粒染色體、亞中部著絲粒染色體和中部著絲粒染色體四種類型。各種生物的染色體有一定的數目、形狀和大小。通常體細胞中有兩組相同的染色體稱為同源染色體,為二倍體,以2n表示;性細胞中(精子和卵子)只有一組染色體,為單倍體,以n表示。染色體又分為性染色體和常染色體兩類。人體細胞中有23對(46條)染色體,其中22對(4條)是常染色體,1對(2條)是性染色體,男性為XY染色體,女性為XX染色體。不同種類動植物染色體數目之恆定對維持種的穩定具有重要意義。三:染色體跟遺傳的關系:染色體是遺傳信息的主要攜帶者,存在於細胞核內。1883年美國學者提出了遺傳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學說,1928年摩爾根證實了染色體是遺傳基因的載體,從而獲得了生理醫學諾貝爾獎。1956年庄有興等人明確了人類每個細胞有46條染色體,46條染色體按其大小、形態配成23對,第一對到第二十二對叫做常染色體,為男女共有,第二十三對是一對性染色體。女性性染色體是兩條X染色體,而男性是X染色體和Y染色體各一條。精子和卵子的染色體上攜帶著遺傳基因,上面記錄著父母傳給子女的遺傳信息。同樣,當性染色體異常時,就可形成遺傳性疾病。男性不育症中因染色體異常引起者約佔2%~21%,尤其以少精子症和無精子症多見。基因突變以及諸如色盲、孤獨症和血友病等疾病經常影響男性,原因是男性沒有另一條X染色體「賠償」這些疾病。而色盲、孤獨症和血友病等疾病就與X染色體有關系。X染色體還有許多與智力缺陷有關的基因以及人類基因組中稱為DMD的最大基因。DMD基因的突變會造成杜興肌營養不良,這種病輕則令男人喪失能力,重則死亡。四:遺傳疾病概念及產生:遺傳性疾病,是指父母的生殖細胞,也就是精子和卵子里攜帶有病基因,然後傳給子女並引起發病,而且這些子女結婚後還會把病傳給下一代。這種代代相傳的疾病,醫學上稱之為遺傳病。那麼,遺傳性疾病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當然是由父母造成的。科學家已經證實,精子與卵子中的染色體基因是遺傳信息的密碼。因為正常人身體的每個細胞內,有23對條狀的特殊結構小體叫染色體,其中有22對叫常染色體,男女都一樣,另一對叫性染色體,男女有別。而在每條染色體上面,象「念珠」一樣穿著一串更小的顆粒,這就是基因。每條染色體所載的基因多少不等。人的每個細胞所攜帶的基因總和,就有5~6萬個之多。基因雖小,作用可大得驚人。基因是成對的,每對基因有它的特定的功能,一個基因是由父親傳下來的,另一個是由母親傳下來的,所以,子女的相貌與父母相似,又不完全相同。可見,基因「獨攬」大權,決定著各種的特性。一旦基因或染色體出現了毛病就會出現遺傳性疾病。遺傳性疾病,就是由於環境中的許多物理的、化學的或生物的因素,作用於健康的生殖細胞(即精子和卵子),使生殖細胞的遺傳物質——染色體所載的基因發生突變而引起的一類疾病。但根據其發生原因、部位五:遺傳的方式可以分為3大類:(1)單基因遺傳病:是由於染色體上的一個基因突變而引起的遺傳性疾病,又可分成4種:①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如多指(趾),享廷頓舞蹈病。②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如白化病,先天聾啞,小頭白痴等。③性鏈顯性遺傳病,如遺傳性慢性肝炎等。④性鏈隱性遺傳病,如血友病、色盲等。(2)多基因遺傳病:是異常基因不只一個或兩個,而是在染色體的不同位置上,許多基因協同外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如唇裂、齶裂、精神分裂症、先天性心臟病等。(3)染色體畸變遺傳病:即由於染色體的數目和結構發生改變而引起的遺傳性疾病,可分2種:①常染色體病,如先天愚型,貓叫綜合征等。②性染色體病,如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綜合征,先天性睾丸發育不全綜合征等。遺傳和變異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極其復雜的生命現象。遺傳是指親代與子代之間的相似,變異是指親代與子代之間的差別。人類通過精細胞與卵細胞融合為受精卵,將父母雙方的遺傳因子——基因傳給子代。基因是指人體形態、生理、生物或免疫特徵之所以產生的內在因素,並且是從上一代傳遞下來的。細胞遺傳學研究證實基因存在於染色體中,染色體是遺傳的主要物質基礎。構成染色體的主要化學成分是脫氧核糖核酸(dna),還有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質。一個基因就是dna分子鏈中的一段,在染色體的特定位置上有許多對基因,人的染色體只有23對,而有上萬對基因。由遺傳物質變異而引起的疾病為遺傳病,目前已知有3 000多種。遺傳病的特點是先天性、終生性和遺傳性,可影響幾代人的健康。為達到優生目的,提高我國人口素質,就要普及遺傳病知識,重視產前診斷,減少和避免遺傳病患者的出生。正常人體細胞核內有46條染色體,兩兩成對,分別來自父母。其中22對常染色體,1對性染色體。男性染色體為xy,女性染色體為xx。人類染色體數目和形態的相對穩定是遺傳信息相對穩定的物質基礎。在自然或誘發因素(如高溫、輻射、化學因素等外界因素)條件下可發生染色體畸變和基因突變,從而導致遺傳病的發生。染色體畸變包括染色體數目的異常和結構的異常,可以用細胞學方法判定。基因突變一般指遺傳基礎的化學變化,是染色體上一定位置或一定點上的變化,也是dna分子鏈上鹼基對的變化,不能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六:遺傳病分類:根據遺傳方式可將遺傳病大致分為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病三大類,分述如下。1.單基因遺傳病 若人類遺傳病僅與一對基因有關即為單基因遺傳病。突變基因可位於常染色體或性染色體上,遺傳方式為顯性或隱性。①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本病患者與正常人婚配,子女中發病幾率為50%。遺傳每代均可出現,但與性別無關。②常染色體隱性遺傳:這類遺傳病在近親婚配中發病率高,遺傳與性別無關。③x連鎖顯性遺傳:致病基因在x染色體上,有一個致病基因即可顯示病狀,女性患者的子女各有50%發病率,男性患者將致病基因只傳給女兒,不傳兒子。④x連鎖隱性遺傳:致病基因在x染色體上,因為是隱性的,所以女性純合子才發病;雜合子類型正常,但可把致病基因傳給後代。男性只有一個x染色體,若帶有致病基因即為患者,並將致病基因傳給女兒,不傳兒子。2.多基因遺傳病 在多基因遺傳病中,參與性狀決定的基因對越多,表現類型就越多,類型間差別也就越小。每對基因彼此不存在顯性或隱性關系,受環境因素影響程度大。在環境影響下基因作用有累積效應,可以增強或抑制基因的表現作用。本病血緣關系越近發病率就越高。某些多基因遺傳病的復發危險率還與性別有關。3.染色體病 染色體病是由染色體畸變造成的,在新生兒中發病率約佔0.5%。染色體病可分為常染色體異常和性染色體異常兩個類型。①常染色體異常:以常染色體數目異常較多見,表現為某號常染色體多一個額外的染色體,稱三體性。具有三體性的個體常有形態上的特徵,特徵的性質和范圍取決於是哪個染色體處於三體狀態。三體性多發於一些小的染色體。常染色體結構異常以缺失、重復、倒位和易位常見。常染色體異常的胎兒多致流產,如能出生則有多發性畸形、智力低下和發育障礙。常見的常染色體異常疾病有21-三體綜合征(先天愚型)、18-三體綜合征(edward氏綜合征)、13-三體綜合征(patau氏綜合征)和貓叫綜合征(5p-綜合征)等。②性染色體異常:以性染色體數目異常多見,可以增多或減少並多為嵌合體型。性染色體結構異常較少見,其表現為短臂或長臂、缺失或易位等。性染色體異常疾病的主要症狀為性發育異常、智力低下、女性侏儒等。常見疾病有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綜合征(45,xo;脫納氏綜合征)、先天性睾丸發育不全綜合征(47,xxy)、超雌綜合征(47,xxx;49,xxxxx)、真性兩性畸形(46xx、46xy或46xx/46xy)等。七:遺傳病、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之間的關系如何?關於遺傳病,在一些人中存在著模糊觀念。有人認為先天性疾病就是遺傳病,後天性疾病不是遺傳病,也有人認為,家族性 疾病是遺傳病,無家族性的散發疾病不是遺傳病。這些觀念都不是正確的。首先,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遺傳病。後天性疾病也可能是遺傳病。先天性疾病指個體出生後即表現出來的一類疾病。近年來 習慣用出生缺陷來代替先天性疾病。這類疾病可以由遺傳基因所 致,在這種情況下就是遺傳病。例如先天性聾啞是遺傳病,但是 在母親孕期,胎兒發育過程中,由於環境因素,影響了胎兒發育 也會出現某些病態性狀,這雖也是先天的,但並非遺傳所致。又 例如,母親在早孕期感染風疹病毒可引起胎兒先天性白內障、先 天性心臟病,這種風疹綜合征不是遺傳病,是環境因素影響的結 果。不會傳給後代。在後天發育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疾病也可能是遺傳病,因為有 些致病基因的作用,必須在個體達到一定年齡時才表現出來。例 如,遺傳性小腦性運動失調是遺傳病,臨床表現是步態不穩,運 動障礙,這類病的患者在幼兒期、青春期與正常人一樣,一般在 35~40歲才發病。在後天才表現出異常。其次,家族性疾病也不等於遺傳病,由於在同一家族中不問成員 存在相同的致病基因,所以發病」 有家族性特點,例如,多指畸形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常表現有 家族性。然而,同一家族中不同成員由於生活條件及習慣相似,一 些由環境因素引起的疾病,可以表現出發病的家族特點,這類病 不是遺傳病。例如,食物中毒等均有發病的家族性,但它們不是 遺傳病,而是由於全家食用不潔食物所致。另外,一些無家族史的散發病也可能是遺傳病,常染色體隱 性遺傳病往往是散發的。例如,半乳糖血症,這種病常常沒有家 族史,但它卻是遺傳病。

6. 顯微鏡看白細胞什麼樣子

白 細 胞
舊稱白血球。血液中的一類細胞。白細胞是無色有核的血細胞,在血液中一般呈球形,根據形態差異可分為顆粒和無顆粒兩大類。顆粒白細胞(粒細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顆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種顆粒白細胞即嗜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無顆粒白細胞包括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各類白細胞的防禦保護作用各不相同。中性粒細胞具有變形運動和吞噬活動的能力,是機體對抗入侵病菌,特別是急性化膿性細菌的最重要的防衛系統。當中性粒細胞數顯著減少時,機體發生感染的機會明顯增高。嗜酸性粒細胞具有粗大的嗜酸性顆粒,顆粒內含有過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嗜酸性粒細胞具有趨化性,能吞噬搞原體復合物,減輕其對機體的損害,並能對抗組織胺等致炎因子的作用。嗜鹼性粒細胞中有嗜鹼性顆粒,內含組織胺、肝素與5-羥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質,在抗原-抗體反應時釋放出來。單核細胞是血液中最大的血細胞。目前認為它是巨噬細胞的前身,具有明顯的變形運動,能吞噬、清除受傷、衰老的細胞及其碎片。單核細胞還參與免疫反應,在吞噬抗原後將所攜帶的抗原決定簇轉交給淋巴細胞,誘導淋巴細胞的特異性免性反應。單核細胞也是對付細胞內致病細菌和寄生蟲的主要細胞防衛系統,還具有識別和殺傷腫瘤細胞的能力。淋巴細胞則為具有特異性免疫功能的細胞。T淋巴細胞主要參與細胞免疫反應而B淋巴細胞參與體液免疫反應。
人體內白細胞總數和種類白細胞的百分比是相對穩定的。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時白細胞為止5000~10000個。各種白細胞的百分比為:中性粒細胞50~70%;嗜酸性粒細胞1~4%;嗜好鹼性粒細胞0~1%;淋巴細胞20~40%;單核細胞為1~7%。機體發生炎症或其他疾病都可引起白細胞總數及各種白細胞的百分比發生變化,因此檢查白細胞總數及白細胞分類計數成為輔助診斷的一種重要方法。

7. 白細胞主要起什麼作用的

白細胞
leucocyte

人體和動物血液及組織中的無色細胞。有細胞核,能作變形運動。白細胞一般有活躍的移動能力,它們可以從血管內遷移到血管外,或從血管外組織遷移到血管內。因此,白細胞除存在於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廣泛存在於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組織中。白細胞能吞噬異物產生抗體,在機體損傷治癒、抗禦病原的入侵和對疾病的免疫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白細胞依細胞質內有無顆粒,分為粒細胞與無粒細胞兩大類。粒細胞依其顆粒染色特徵不同又分為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無粒細胞又分為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淋巴細胞依其功能又分為若干種。成年人白細胞數為每立方毫米5000~9000 ,其中中性粒細胞佔0.50~0.70,嗜酸性粒細胞佔0.01~0.04,嗜鹼性粒細胞佔0.005~0.01,單核細胞佔0.03~0.08,淋巴細胞占 0.20~ 0.30。幼兒血液中白細胞數高於成年人。不同生理狀態(如妊娠期)會引起白細胞數量的變化。有炎症時,血中的白細胞數明顯增加。
白細胞是一個龐大的血細胞家族,它們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是多樣的,但是,它們之間不是相互孤立的,在機體的防護、免疫和創傷愈治過程中起協同作用。盡管它們是血液中的一類細胞成分,但它們功能的發揮,更多地體現在循環管道外的器官組織中。在功能方面它們與這些器官組織中的許多細胞成分如巨噬細胞、肥大細胞、成纖維細胞等密切相關。

8. 什麼是白細胞

白細胞,俗稱白血球,它對人體具有重要的保護機能。能夠防禦「外敵」的入侵,有「人體衛士」的美稱.

白細胞無色,有細胞核,體積要比紅細胞大,但數量比紅細胞少,成人每立方米血液中白細胞的總數約10000個。平均約7000左右。白細胞的數目隨人體健康狀態不同而有很大波動。當人體失血、燒傷或得急性化濃性炎症(如闌尾炎)、慢性炎症(如結核病),白血病等時,白細胞數目就會明顯增加。所以,這時候只要看一看白細胞數目的變化,便可估計出病情的嚴重程度。白細胞根據其細胞質和細胞核的染色特點,可分為顆粒白細胞和無顆粒白細胞。顆粒白細胞又可分為嗜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三種。其中嗜中性粒細胞在人體防禦和保護功能上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人體抵制微生物、病原體和急性化膿性細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最主要的一道屏障。當有病菌等異物向人體入侵時,嗜中性粒細胞就向病菌游去,同病菌作戰,吞食它們。並能釋放多種酶,殺死和溶解病菌。當嗜中性粒細胞吞食大量病菌後,自己也會死亡。死亡的白細胞連同病菌分解的產物一起,就形成了膿。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基本上無殺菌能力,且在血液中停留的時間較短。這兩種細胞與人體的過敏反應有關。無顆粒白細胞可分為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與人體免疫反應有關。
白細胞都是由紅骨髓造血母細胞生成的。白細胞的壽命很短,大約321天左右,最短的只能活幾個小時。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粒白生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