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真核生物dna5末端是哪裡

真核生物dna5末端是哪裡

發布時間:2022-11-07 19:55:06

⑴ 基基因5·平末端

可以採用以下方法:
1、磷酸酶磷酸化質粒和目的片段末端,再用T4 DNA連接酶連接即可;(方便操作但目的片段連接沒有方向)
2、質粒末端+A/T,目的片段末端+T/A,磷酸化,再用T4 DNA連接酶連接即可;(可控制目的片段連接方向)

⑵ 關於DNA復制前導鏈5『末端引物被切除之後如何被補齊的問題求解

一般認為,前導鏈在DNA的合成過程中引發一次,然後連續合成與其互補的子代鏈,而後隨鏈需要引發多次。前導鏈和後隨鏈都需要由引發酶合成的RNA做引物。在大腸桿菌中,這段RNA引物的切除由DNA聚合酶I完成,此酶具有5'-3'外切核酸酶的活性。在真核生物內,好像是RNA酶H1和5』→3』外切核酸酶MF1共同作用切除RNA引物。後隨鏈的合成過程中,岡崎片段前面的引物RNA也是由DNA聚合酶I切除的,然後由DNA聚合酶I填補切除引物後留下的缺口,最後由DNA連接酶連接岡崎片段。真核生物前導鏈的引物切除後產生的缺口正常情況下無法填補,以粘性末端的形式存在,除非細胞內有端粒酶的活性,由端粒酶延伸復制過程中產生的5'末端隱縮。但無論有無端粒酶活性,染色體的末端都是粘性末端,以特殊的T-loop和D-loop的形式將末端保護起來。

⑶ 端粒是在3』端還是在5』端 還是兩端都有

從問題來看,你已經知道什麼是端粒了,也知道它最重要的功能(補償滯後鏈5'末端在消除RNA引物後造成的空缺)了。那麼你這么想,基因組DNA是雙鏈的,你也應該知道DNA復制是從兩條單鏈半保留復制的,所以理論上來講,端粒應該存在於滯後鏈的5'端。

但是很不幸的是,除了其最重要的功能之外,它還有穩定染色體末端結構和防止染色體間末端連接的作用,再加上DNA雙鏈的結構。所以,就染色體來說,端粒在兩端都存在,也就是說,它同時存在與DNA的5'和3』。

⑷ DNA的復制方向為什麼是5』

DNA分子的復制只能沿特定方向復制是正確的,下面材料僅供參考;復制過程
(1)單鏈DNA結合蛋白(single-stranded DNA binding protein, ssbDNA蛋白)
ssbDNA蛋白是較牢固的結合在單鏈DNA上的蛋白質。原核生物ssbDNA蛋白與DNA結合時表現出協同效應:若第1個ssbDNA蛋白結合到DNA上去能力為1,第2個的結合能力可高達103;真核生物細胞中的ssbDNA蛋白與單鏈DNA結合時則不表現上述效應。ssbDNA蛋白的作用是保證解旋酶解開的單鏈在復制完成前能保持單鏈結構,它以四聚體的形式存在於復制叉處,待單鏈復制後才脫下來,重新循環。所以,ssbDNA蛋白只保持單鏈的存在,不起解旋作用。
(2)DNA解鏈酶(DNA helicase)
DNA解鏈酶能通過水解ATP獲得能量以解開雙鏈DNA。這種解鏈酶分解ATP的活性依賴於單鏈DNA的存在。如果雙鏈DNA中有單鏈末端或切口,則 DNA解鏈酶可以首先結合在這一部分,然後逐步向雙鏈方向移動。復制時,大部分DNA解旋酶可沿滯後模板的5』-〉3』方向並隨著復制叉的前進而移動,只有個別解旋酶(Rep蛋白)是沿著3』-〉5』方向移動的。故推測Rep蛋白和特定DNA解鏈酶是分別在DNA的兩條母鏈上協同作用以解開雙鏈DNA。
(3)DNA解鏈過程
DNA在復制前不僅是雙螺旋而且處於超螺旋狀態,而超螺旋狀態的存在是解鏈前的必須結構狀態,參與解鏈的除解鏈酶外還有一些特定蛋白質,如大腸桿菌中的 Dna蛋白等。一旦DNA局部雙鏈解開,就必須有ssbDNA蛋白以穩定解開的單鏈,保證此局部不會恢復成雙鏈。兩條單鏈DNA復制的引發過程有所差異,但是不論是前導鏈還是後隨鏈,都需要一段RNA引物用於開始子鏈DNA的合成。因此前導鏈與後隨鏈的差別在於前者從復制起始點開始按5』-3』持續的合成下去,不形成岡崎片段,後者則隨著復制叉的出現,不斷合成長約2-3kb的岡崎片段。
2.岡崎片段與半不連續復制
因DNA的兩條鏈是反向平行的,故在復制叉附近解開的DNA鏈,一條是5』-〉3』方向,另一條是3』-〉5』方向,兩個模板極性不同。所有已知DNA聚合酶合成方向均是5』-〉3』方向,不是3』-〉5』方向,因而無法解釋DNA的兩條鏈同時進行復制的問題。為解釋DNA兩條鏈各自模板合成子鏈等速復制現象,日本學者岡崎(Okazaki)等人提出了DNA的半連續復制(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模型。1968年岡崎用3H脫氧胸苷短時間標記大腸桿菌,提取DNA,變性後用超離心方法得到了許多3H 標記的,被後人稱作岡崎片段的DNA。延長標記時間後,岡崎片段可轉變為成熟DNA鏈,因此這些片段必然是復制過程中的中間產物。另一個實驗也證明DNA 復制過程中首先合成較小的片段,即用DNA連接酶溫度敏感突變株進行試驗,在連接酶不起作用的溫度下,便有大量小DNA片段積累,表明DNA復制過程中至少有一條鏈首先合成較短的片段,然後再由連接酶鏈成大分子DNA。一般說,原核生物的岡崎片段比真核生物的長。深入研究還證明,前導鏈的連續復制和滯後鏈的不連續復制在生物界具有普遍性,故稱為DNA雙螺旋的半不連續復制。
3.復制的引發和終止
所有的DNA的復制都是從一個固定的起始點開始的,而DNA聚合酶只能延長已存在的DNA鏈,不能從頭合成DNA鏈,新DNA的復制是如何形成的?經大量實驗研究證明,DNA復制時,往往先由RNA聚合酶在DNA模板上合成一段RNA引物,再由聚合酶從RNA引物3』端開始合成新的DNA鏈。對於前導鏈來說,這一引發過程比較簡單,只要有一段RNA引物,DNA聚合酶就能以此為起點,一直合成下去。對於後隨鏈,引發過程較為復雜,需要多種蛋白質和酶參與。後隨鏈的引發過程由引發體來完成。引發體由6種蛋白質構成,預引體或引體前體把這6種蛋白質結合在一起並和引發酶或引物過程酶進一步組裝形成引發體。引發體似火車頭一樣在後隨鏈分叉的方向前進,並在模板上斷斷續續的引發生成滯後鏈的引物RNA短鏈,再由DNA聚合酶 III 作用合成DNA,直至遇到下一個引物或岡崎片段為止。由RNA酶H降解RNA引物並由DNA聚合酶 I 將缺口補齊,再由DNA連接酶將每兩個岡崎片段連在一起形成大分子DNA.。
(四)端粒和端粒酶
1941年美籍印度人麥克林托克(Mc Clintock)就提出了端粒(telomere)的假說,認為染色體末端必然存在一種特殊結構--端粒。現在已知染色體端粒的作用至少有二:① 保護染色體末端免受損傷,使染色體保持穩定;② 與核纖層相連,使染色體得以定位。
在弄清楚DNA復制過程之後,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對DNA復制時新鏈5』端的RNA引物被切除後,空缺是如何被填補的提出了質疑。如不填補豈不是 DNA每復制一次就短一點。以後隨鏈復制為例,當RNA引物被切除後,岡崎片段之間是由DNA聚合酶 I 催化合成的DNA填補之,然後再由DNA連接酶將它們連接成一條完整的鏈。但是DNA聚合酶 I 催化合成DNA時,需要自由3』-OH作為引物,最後餘下子鏈的5』無法填補,於是染色體就短了一點。
在正常體細胞中普遍存在著染色體酶復制一次端粒就短一次的現象。人們推測,可能一旦端粒縮短到某一閾限長度一下時,他們就會發出一個警報,指令細胞進入衰老;或許是當細胞判斷出它們的染色體已變得太短了,於是分裂也就停止了,造成正常體細胞壽命有一定界限。但是在癌細胞中染色體端粒卻一直維持在一定長度上,這是為什麼?這是因為DNA復制後,把染色體末端短缺部分補上需要端粒酶,這是一種含有RNA的酶,它既解決了模板,又解決了引物的問題。在生殖細胞和85%癌細胞中都測出了端粒酶具有活性,但是在正常體細胞中卻無活性,20世紀90年代中期,Blackburn首次在原生動物中克隆出端粒酶基因。
端粒酶在癌細胞中具有活性,它不僅使癌細胞可以不斷分裂增生,而且它為癌變前的細胞或已經是癌性的細胞提供了時間,以積累附加的突變,即等於增加它們復制,侵入和最終轉移的能力。同時人們也由此萌生了開發以端粒為靶的葯物,即通過抑制癌細胞中端粒酶活性而達到治療癌症的目的。
至於真核細胞DNA末端的結構特點,早就在1978年Blackburn就以原生動物四膜出(一種纖毛蟲)為例說明之:① 迥紋形式的發夾環;② 僅由C,A組成的簡單序列大量重復(C4A2)20~70;③ 鏈上有許多缺口(nicks)。

⑸ DNA復制時從3』端到5』端,想知道具體過程……

DNA復制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復制的引發,DNA鏈的延伸和DNA復制的終止三個階段。
(一)DNA復制的引發

復制的引發(Priming)階段包括DNA復制起點雙鏈解開,通過轉錄激活步驟合成RNA分子,RNA引物的合成,DNA聚合酶將第一個脫氧核苷酸加到引物RNA的3'-OH末端復制引發的關鍵步驟就是前導鏈DNA的合成,一旦前導鏈DNA的聚合作用開始,滯後鏈上的DNA合成也隨著開始,在所有前導鏈開始聚合之前有一必需的步驟就是由RNA聚合酶(不是引物酶)沿滯後鏈模板轉錄一短的RNA分子。在有些DNA復制中,(如質粒ColE),該RNA分子經過加式成為DNA復制的引物。但是,在大部分DNA復制中,該RNA分子沒有引物作用。它的作用似乎只是分開兩條DNA鏈,暴露出某些特定序列以便引發體與之結合,在前導鏈模板DNA上開始合成RNA引物,這個過程稱為轉錄激活(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在前導鏈的復制引發過程中還需要其他一些蛋白質,如大腸桿菌的dnaA蛋白。這兩種蛋白質可以和復制起點處DNA上高度保守的4個9bp長的序列結合,其具體功能尚不清楚。可能是這些蛋白質與DNA復制起點結合後能促進DNA聚合酶Ⅲ復合體的七種蛋白質在復制起點處裝配成有功能的全酶。DNA復制開始時,DNA螺旋酶首先在復制起點處將雙鏈DNA解開,通過轉錄激活合成的RNA分子也起分離兩條DNA鏈的作用,然後單鏈DNA結合蛋白質結合在被解開的鏈上。由復制因子X(n蛋白),復制因子Y(n'蛋白),n"蛋白,i蛋白,dnaB蛋白和dnaC蛋白等6種蛋白質組成的引發前體(preprimosome),在單鏈DNA結合蛋白的作用下與單鏈DNA結合生成中間物,這是一種前引發過程。引發前體進一步與引物酶(primase)組裝成引發體(primosome)。引發體可以在單鏈DNA上移動,在dnaB亞基的作用下識別DNA復制起點位置。首先在前導鏈上由引物酶催化合成一段RNA引物,然後,引發體在滯後鏈上沿5'→3'方向不停的移動(這是一種相對移動,也可能是滯後鏈模板在移動,見後),在一定距離上反復合成RNA引物供DNA聚合酶Ⅲ合成岡崎片段使用,引發體中許多蛋白因子的功能尚不清楚。但是,這些成份必須協同工作才能使引發體在滯後鏈上移動,識別合適的引物合成位置,並將核苷酸在引發位置上聚合成RNA引物。由於引發體在滯後鏈模板上的移動方向與其合成引物的方向相反,所以在滯後鏈上所合成的RNA引物非常短,一般只有3-5個核苷酸長。而且,在同一種生物體細胞中這些引物都具有相似的序列,表明引物酶要在DNA滯後鏈模板上比較特定的位置(序列)上才能合成RNA引物。

為什麼需要有RNA引物來引發DNA復制呢?這可能盡量減少DNA復制起始處的突變有關。DNA復制開始處的幾個核苷酸最容易出現差錯,因此,用RNA引物即使出現差錯最後也要被DNA聚合酶Ⅰ切除,提高了DNA復制的准確性。RNA引物形成後,由DNA聚合酶Ⅲ催化將第一個脫氧核苷酸按鹼基互補原則加在RNA引物3'-OH端而進入DNA鏈的延伸階段。

(二)DNA鏈的延伸

DNA新生鏈的合成由DNA聚合酶Ⅲ所催化,然而,DNA必須由螺旋酶在復制叉處邊移動邊解開雙鏈。這樣就產生了一種拓撲學上的問題:由於DNA的解鏈,在DNA雙鏈區勢必產生正超螺旋,在環狀DNA中更為明顯,當達到一定程度後就會造成復制叉難再繼續前進,從而終止DNA復制。但是,在細胞內DNA復制不會因出現拓撲學問題而停止。有兩種機制可以防止這種現象發生:[1]DNA在生物細胞中本身就是超螺旋,當DNA解鏈而產生正超螺旋時,可以被原來存在的負超螺旋所中和;[2]DNA拓撲異構酶Ⅰ要以打開一條鏈,使正超螺旋狀態轉變成鬆弛狀態,而DNA拓撲異構酶Ⅱ(旋轉酶)可以在DNA解鏈前方不停地繼續將負超螺旋引入雙鏈DNA。這兩種機制保證了無論是環狀DNA還是開環DNA的復制順利的解鏈,再由DNA聚合酶Ⅲ合成新的DNA鏈。前已述及DNA生長鏈的延伸主要由DNA聚合酶催化,該酶是由7種蛋白質(多肽)組成的聚合體,稱為全酶。全酶中所有亞基對完成DNA復制都是必需的。α亞基具有聚合功能和5'→3'外切酶活性,ε亞基具有3'→5'外切酶活性。另外,全酶中還有ATP分子它是DNA聚合酶Ⅲ催化第一個脫氧核糖核苷酸連接在RNA引物上所必需的,其他亞基的功能尚不清楚。

在DNA復制叉處要能由兩套DNA聚合酶Ⅲ在同一時間分別進行復制DNA前導鏈和滯後鏈。如果滯後鏈模板環繞DNA聚合酶Ⅲ全酶,並通過DNA聚合酶Ⅲ,然後再折向與未解鏈的雙鏈DNA在同一方向上,則滯後鏈的合成可以和前導鏈的合成在同一方向上進行。這樣,當DNA聚合酶Ⅲ沿著滯後鏈模板移動時,由特異的引物酶催化合成的RNA引物即可以由DNA聚合酶Ⅲ所延伸。當合成的DNA鏈到達前一次合成的岡崎片段的位置時,滯後鏈模板及剛合成的岡崎片斷便從DNA聚合酶Ⅲ上釋放出來。這時,由於復制叉繼續向前運動,便產生了又一段單鏈的滯後鏈模板,它重新環繞DNA聚合酶Ⅲ全酶,並通過DNA聚合酶Ⅲ開始合成新的滯後鏈岡崎片段。通過這樣的機制,前導鏈的合成不會超過滯後鏈太多(最後只有一個岡崎片段的長度)。而且,這樣引發體在DNA鏈上和DNA聚合酶Ⅲ以同一速度移動。

按上述DNA復制的機制,在復制叉附近,形成了以兩套DNA聚合酶Ⅲ全酶分子、引發體和螺旋構成的類似核糖體大小的復合體,稱為DNA復制體(replisome)。復制體在DNA前導鏈模板和滯後鏈模板上移動時便合成了連續的DNA前導鏈和由許多岡崎片段組成的滯後鏈。在DNA合成延伸過程中主要是DNA聚合酶Ⅲ的作用。當岡崎片段形成後,DNA聚合酶Ⅰ通過其5'→3'外切酶活性切除岡崎片段上的RNA引物,同時,利用後一個岡崎片段作為引物由5'→3'合成DNA。最後兩個岡崎片段由DNA連接酶將其接起來,形成完整的DNA滯後鏈。

(三)DNA復制的終止

過去認為,DNA一旦復制開始,就會將該DNA分子全部復制完畢,才終止其DNA復制。但最近的實驗表明,在DNA上也存在著復制終止位點,DNA復制將在復制終止位點處終止,並不一定等全部DNA合成完畢。但目前對復制終止位點的結構和功能了解甚少在NDA復制終止階段令人困惑的一個問題是,線性DNA分子兩端是如何完成其復制的?已知DNA復制都要有RNA引物參與。當RNA引物被切除後,中間所遺留的間隙由DNA聚合Ⅰ所填充。但是,在線性分子的兩端以5'→3'為模板的滯後鏈的合成,其末端的RNA引物被切除後是無法被DNA聚合酶所填充的。

在研究T7DNA復制時,這個問題部分地得到了解決。T7DNA兩端的DNA序列區有160bp長的序列完全相同。而且,在T7DNA復制時,產生的子代DNA分子不是一個單位T7DNA長度,而是許多單位長度的T7DNA首尾連接在一起。T7DNA兩個子代DNA分子都會有一個3'端單鏈尾巴,兩個子代DNA的3'端尾巴以互補結合形成兩個單位T7DNA的線性連接。然後由DNA聚合酶Ⅰ填充和DNA連接酶連接後,繼續復制便形成四個單位長度的T7DNA分子。這樣復制下去,便可形成多個單位長度的T7DNA分子。這樣的T7DNA分子可以被特異的內切酶切開,用DNA聚合酶填充與親代DNA完全一樣的雙鏈T7DNA分子。

在研究痘病毒復制時,發現了線性DNA分子完成末端復制的第二種方式。痘病毒DNA在兩端都形成發夾環狀結構。DNA復制時,在線性分子中間的一個復制起點開始,雙向進行,將發夾環狀結構變成雙鏈環狀DNA。然後,在發夾的中央將不同DNA鏈切開,使DNA分子變性,雙鏈分開。這樣,在每個分子兩端形成一個單鏈尾端要以自我互補,形成完整的發夾結構,與親代DNA分子一樣。在真核生物染色體線性DNA分子復制時,尚不清楚末端的復制過程是怎樣進行的。也可能像痘病毒那樣形成發夾結構而進行復制。但最近的實驗表明,真核生物染色體末端DNA復制是由一種特殊的酶將一個新的末端DNA序列加在剛剛完成復制的DNA末端。這種機制首先在四膜蟲中發現。該生物細胞的線性DNA分子末端有30-70拷貝的5'TTGGGG3'序列,該細胞中存在一種酶可以將TTGGGG序列加在事先已存在的單鍵DNA末端的TTGGGG序列上。這樣有較長的末端單鏈DNA,可以被引物酶重新引發或其他的酶蛋白引發而合成RNA引物,並由DNA聚合酶將其變成雙鏈DNA。這樣就可以避免其DNA隨著復制的不斷進行而逐漸變短。

在環狀DNA的復制的末端終止階段則不存在上述問題。環狀DNA復制到最後,由DNA拓撲異構酶Ⅱ切開雙鏈DNA,將兩個DNA分子分開成為兩個完整的與親代DNA分子一樣的子代DNA。

⑹ 簡述真核生物染色體DNA復制避免5『端縮短機制

生殖母細胞通過端粒酶合成端粒,延長了5'端重復A鏈的長度。

如大腸桿菌染色體由單個環狀雙鏈DNA分子組成,含4.7} 1護對核曹酸,展開後長約1.3mm,在細胞內被多層折疊成類核體。

(Z)真核染色體DNA是單個線形雙鏈DNA分子、與組蛋白結合形成核蛋白纖絲,經螺旋折疊後成為染色體二真核生物的基因組分散包含在細胞核的多條染色體中。染色體數目是隨物種不同而有差異。

(6)真核生物dna5末端是哪裡擴展閱讀:

分兩類:

(1)細菌染色體DNA。是細胞內的一個大型環狀雙鏈DNA分子,無核膜包被,L }附看}}H肥埃f #7 FBI } } k}3 }f邵位上。整個細菌基因組就包含在這樣一個裸露的DNA分子中。如大腸桿菌染色體由單個環狀雙鏈DNA分子組成,含4.7} 1護對核曹酸,展開後長約1.3mm。

在細胞內被多層折疊成類核體。(Z)真核染色體DNA是單個線形雙鏈DNA分子、與組蛋白結合形成核蛋白纖絲,經螺旋折疊後成為染色體二真核生物的基因組分散包含在細胞核的多條染色體中。

⑺ 什麼是DNA3'末端和DNA5'末端

脫氧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的含氮的鹼基,一分子的脫氧核糖,一分子的磷酸構成的。核糖的5'位有個磷酸,為磷酸端,3'位是-OH (羥基),是 羥基端。DNA能夠連接就是前一個脫氧核糖核苷酸的羥基端與後一個的磷酸端相連。

⑻ 簡述真核生物染色體DNA復制避免5『端縮短機制

生殖母細胞通過端粒酶合成端粒,延長了5'端重復A鏈的長度。裸露DNA的原始單細胞生物。它包括細菌、放線菌、立克次氏體、衣原體、支原體、藍細菌和古細菌等。它們都是單細胞原核生物,結構簡單,沒有細胞器,個體微小,一般為1~10 m,僅為真核細胞的十分之一至萬分之一。

真核生物是所有單細胞或多細胞的、其細胞具有細胞核的生物的總稱,它包括所有動物、植物、真菌和其他具有由膜包裹著的復雜亞細胞結構的生物。


(8)真核生物dna5末端是哪裡擴展閱讀


1、真核生物與原核生物最本質的區別是有無成型的細胞核/有無真正的細胞核/有無核膜包被的細胞核。

2、真核生物的細胞核內的DNA與蛋白質結合,構成染色質/染色體;原核生物的DNA呈裸露的環狀,一般不與蛋白質結合。

3、真核生物的基因存在於細胞核、線粒體和葉綠體內;原核生物的基因主要位於擬核和質粒。

4、真核生物有多種細胞器和復雜的膜系統;原核生物只有一種細胞器——核糖體。

⑼ 什麼是基因的5'端和3'端呢

5'端指的是DNA或RNA單鏈帶有游離5′-羥基或其磷酸酯的一個末端。

3'端DNA或RNA單鏈帶有游離3′-羥基或其磷酸酯的一個末端。

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一般並不反映它們在生理功能上的性質和關系,但它們的位置和排列也不完全是隨機的。

在細菌中編碼同一生物合成途徑中有關酶的一系列基因常排列在一起,構成一個操縱子(見基因調控);在人、果蠅和小鼠等不同的生物中,也常發現在作用上有關的幾個基因排列在一起,構成一個基因復合體或基因簇或者稱為一個擬等位基因系列或復合基因。

(9)真核生物dna5末端是哪裡擴展閱讀:

基因有兩個特點:

一是能忠實地復制自己,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徵;

二是在繁衍後代上,基因能夠「突變」和變異,當受精卵或母體受到環境或遺傳的影響,後代的基因組會發生有害缺陷或突變。絕大多數產生疾病,在特定的環境下有的會發生遺傳。也稱遺傳病。在正常的條件下,生命會在遺傳的基礎上發生變異,這些變異是正常的變異。

⑽ 什麼是DNA3' 端和5'端

DNA也叫脫氧核糖核酸,它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脫氧核糖核苷酸。脫氧核糖核苷酸由脫氧核糖、磷酸基團和含氮鹼基組成。在連接時,上一個核苷酸的磷酸基團和下一個核苷酸的羥基形成磷酸二酯鍵。在核苷酸鏈的兩端,會分別多出一個磷酸基團或者羥基。磷酸端是 5『 端,羥基端是 3』 端。

(10)真核生物dna5末端是哪裡擴展閱讀

DNA是由許多脫氧核苷酸按一定鹼基順序彼此用3』,5』-磷酸二酯鍵相連構成的長鏈。大多數DNA含有兩條這樣的長鏈,也有的DNA為單鏈,如大腸桿菌噬菌體φX174、G4、M13等。DNA有環形DNA和鏈狀DNA之分。在某些類型的DNA中,5-甲基胞嘧啶可在一定限度內取代胞嘧啶,其中小麥胚DNA的5-甲基胞嘧啶特別豐富。

在某些噬菌體中,5-羥甲基胞嘧啶取代了胞嘧啶。40年代後期,查伽夫(E.Chargaff)發現不同物種DNA的鹼基組成不同,但其中的腺嘌呤數等於其胸腺嘧啶數(A=T),鳥嘌呤數等於胞嘧啶數(G=C),因而嘌呤數之和等於嘧啶數之和,一般用幾個層次描繪DNA的結構。

原核細胞的遺傳物質是一個長DNA分子,但是原核細胞沒有真正的細胞核。真核細胞核中有不止一個染色體,每個染色體也只含一個DNA分子。不過它們一般都比原核細胞中的DNA分子大而且和蛋白質結合在一起。

DNA分子的功能是貯存決定物種的所有蛋白質和RNA結構的全部遺傳信息;策劃生物有次序地合成細胞和組織組分的時間和空間;確定生物生命周期自始至終的活性和確定生物的個性。除染色體DNA外,有極少量結構不同的DNA存在於真核細胞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中。DNA病毒的遺傳物質也是DNA。

在DNA中,脫氧核糖磷酸分子由磷酸二酯鍵連接成鏈,構成多核苷酸纖維的骨架。脫氧核糖是由已摻入核苷酸內的核糖形成的

參考資料

網路-脫氧核糖

閱讀全文

與真核生物dna5末端是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6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