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脊髓什麼高中生物

脊髓什麼高中生物

發布時間:2022-11-12 07:57:27

『壹』 高中生物中關於脊髓受損後的刺激問題的解釋

當外界刺激大腿時,感受器興奮,興奮通過傳入神經進入脊髓。這時,信號分兩條路走:第一是由脊髓做出縮腿的決定後,信號通過傳出神經到達效應器,隨即進行縮腿的動作;第二是信號通過椎管中的神經傳導到大腦,在大腦中做出痛覺的反應,以及同意或不同意縮腿的指令並通過椎管中的神經下達給效應器,執行縮腿或抑制縮腿的動作。
但是,第一種反應,即由脊髓做出的反應,其傳導速度快於傳達給大腦的速度再由大腦下達指令的速度,所以正常的人往往在刺激後先縮腿,後感到疼(痛覺在大腦中產生)並作出主觀的判斷——是否同意縮腿。
這里患者的脊髓上部受到嚴重傷害,但是處理縮退反應的脊髓中的中樞還健全,所以能做出縮腿動作,但由於脊髓上部受到嚴重傷害,故信號無法上傳到大腦,所以無法感到痛覺。

這么說比較通俗,不知能不能幫上你,若有疑問,歡迎追問~

『貳』 高中生物中,脊髓下丘腦小腦腦乾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脊髓調節軀體運動低級中樞,小腦身體平衡中樞,腦干維持生命必要的中樞,如呼吸中樞

『叄』 脊髓損傷會影響高級反射活動么高中生物

會影響,因為脊髓屬於低級中樞,它會將信號傳遞到大腦皮層高級神經中樞來影響高級反射,如果脊髓損傷,則這條通路中斷,信號也就不能傳到大腦,從而影響了高級反射活動。

『肆』 高中生物:關於脊髓

脊髓是低級神經中樞......
破壞脊髓會影響體溫調節.因為體溫的調節中樞雖然是在下丘腦,但是溫/冷覺感受器和傳入/出神經都需要脊髓來維持,所以破壞脊髓會影響體溫調節.....

『伍』 高中生物中關於脊髓受損後的刺激問題的解釋

因為脊髓是連接大腦的,脊髓受到傷害了,就不能傳到大腦,就感覺不到疼痛,但是脊髓下面的神經還是連接的,所以刺激的時候還是有反應的

『陸』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網號466392234

一、 細胞生活的環境
體液包括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細胞外液也稱內環境。
血漿是血細胞直接生活的液體環境。
組織液是人體內絕大多數細胞(通稱組織細胞)直接生活的液體環境。
淋巴是淋巴細胞、吞噬細胞直接生活的液體環境。
細胞外液有一定的滲透壓和酸鹼度。溶液濃度越高,滲透壓也越高。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37℃時,人的血漿滲透壓相當於細胞內液的滲透壓。
★結論性語句: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二、 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
穩態的定義: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相對穩定狀態,。
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路。
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意義: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三、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
★★幾個重要概念:
反射: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它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參與下,動物體或人體對內外環境的變化作出的規律性應答。其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反射弧:完成反射的結構基礎,通常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部分組成。
效應器:指傳出神經末稍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等。
興奮:動物體或人體內的某些組織(如神經組織)或細胞感受外界刺激後,由相對靜止狀態變為顯著活躍狀態的過程。
神經沖動:興奮是以電信號的形式沿著神經纖維傳導的,這種電信號叫神經沖動。
靜息電位:內負外正
動作電位:內正外負
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雙向的。神經沖動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方向膜內電荷移動方向一致。
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單向的。這是因為神經遞質只存在於突觸前膜的突觸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於突觸後膜,引起另一個神經元興奮或抑制。
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
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
腦包括大腦、小腦和腦干,是高級神經中樞。
脊髓是低級神經中樞,受腦的控制。
下丘腦是腦乾的組成部分,內有體溫調節中樞、水平衡調節中樞、生物鍾等。
腦干內有呼吸中樞、心跳中樞等。
大腦有調節機體活動的最高級中樞,如語言中樞等。
小腦內有維持身體平衡的中樞。
脊髓是調節軀體運動的低級中樞。
三、 通過激素的調節
★★人體主要內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下丘腦: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作用於垂體,控制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
垂體:分泌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作用於甲狀腺,控制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等。
腎上腺:分泌腎上腺素。
卵巢:分泌雌性激素(如雌激素、孕激素等)。
睾丸:分泌雄性激素。
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含碘)。
胸腺:分泌胸腺激素等。
胰腺:其中的胰島(內分泌部)分泌胰島素(胰島B細胞)和胰高血糖素(胰島A細胞)。外分泌部分泌胰液(消化液)。
★★幾種重要激素的主要作用:自己一定要動手寫一遍!!
甲狀腺激素: 促進新陳代謝,促進生長發育,加速體內物質氧化分解,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腎上腺素: 增強心臟活動,使血管收縮,血壓上升,促進糖元分解,使血糖升高。
胰高血糖素: 加速肝糖元分解,使血糖濃度升高 。
胰島素:促進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濃度。
血糖的三個來源:
① 由食物中的糖類消化、吸收而來。
② 由肝糖原水解而來。
③ 由脂肪等非糖物質轉化而來。
血糖的三個去向:
① 氧化分解變成CO2和水,同時釋放能量。
② 合成肝糖原、肌糖原。
③ 轉化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正常人的血糖濃度為0.8─1.2g/L。
與血糖平衡的調節最密切的激素是胰島素、胰高血糖素和腎上腺素。
胰島素是血糖平衡的調節中唯一能降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腎上腺素能使血糖濃度升高。
血糖平衡的調節是一種神經—體液調節。
反饋調節:
在一個系統中,系統本身工作的效果,反過來又作為信息調節該系統的工作,這種調節方稱反饋調節。它是生命系統中非常普遍的調節機制,對於機體維持穩態具有重要意義。
★★激素調節的特點:
① 微量和高效
② 通過體液運輸
③ 作用於靶器官、靶細胞
★★激素的特點:
種類多,量極微,不組成細胞結構,不提供能量,不起催化作用,只是使靶細胞原有的生理活動發生變化。
四、 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關系
一方面,不少內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間接地受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在這種情況下,體液調節可以看做神經調節的一個環節。
另一方面,內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
第三,兩者都是機體調節生命活動的基本形式,兩者共同協調,相輔相承。
五、 免疫調節
免疫系統的組成:
① 免疫器官(包括扁桃體、淋巴結、胸腺、脾、骨髓)
② 免疫細胞(包括吞噬細胞和淋巴細胞)
淋巴細胞位於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結中,可分為T細胞和B細胞兩種,兩者都由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分化而來。T細胞遷移到胸腺中成熟,B細胞在骨髓中成熟。
③ 免疫活性物質:如抗體、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免疫系統的防衛功能:
第一道防線:皮膚和黏膜
第二道防線: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如溶菌酶)和吞噬細胞。
第三道防線: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藉助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組成。
前兩道防線沒有特異性,叫做非特異性免疫。
★★與免疫有關的細胞及其作用:
① 吞噬細胞:來源於造血幹細胞,可識別、處理、呈遞抗原,吞噬抗體—抗原復合體。
② T細胞:來源於造血幹細胞,在胸腺中發育成熟,能識別、呈遞抗原,分化成效應T細胞和記憶細胞。
③ B細胞:來源於造血幹細胞,在骨髓中發育成熟,能識別抗原,分化成效應B細胞(漿細胞)和記憶細胞。
④ 效應T細胞:來源於T細胞或記憶細胞,能分泌淋巴因子,與靶細胞結合發揮免疫效應。
⑤ 效應B細胞(漿細胞):來源於B細胞或記憶細胞,能分泌抗體。
⑥ 記憶細胞:來源於T細胞或B細胞,
過敏反應
概念:已產生免疫的機體,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時所發生的組織損傷或功能紊亂。
特點:發作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和個體差異。
免疫系統的監控和清除功能:
是指監控並清除體內已經衰老或因其它因素而被破壞的細胞,以及癌變的細胞。
六、 植物的激素調節:
植物向光性的解釋:是由於生長素分布不均勻造成的,單側光照射後,胚芽鞘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多於向光一側,因而引起兩側的生長不均勻,背光一側生長快,向光一側生長慢,從而造成向光彎曲。
生長素的產生:幼嫩的芽、葉和發育著的種子。由色氨酸經過一系列反應轉變成生長素。
生長素的運輸:
① 在胚芽鞘、芽、幼葉和幼根中,生長素只能從形態學的上端運輸到形態學的下端,而不能反過來運輸,稱為極性運輸,是一個主動運輸的過程。
② 在成熟組織中,生長素可以通過韌皮部進行非極性運輸。
生長素的分布:相對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芽、根頂端的分生組織、形成層、發育中的果實和種子等處。
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① 促進生長
② 促進子房發育成果實
③ 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
生長素的作用特點:兩重性: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芽,也能抑制發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情況下,生長素在濃度較低時促進生長,在濃度過高時會抑制生長,甚至殺死植物。
動植物激素的作用方式:不直接參與細胞代謝,而是給細胞傳達一種調節代謝的信息。
其它植物激素及其作用:
① 赤黴素:
合成部位:末成熟的種子、幼根、幼芽。
主要作用:促進細胞伸長;促進種子萌發;促進果實發育
② 細胞分裂素:
合成部位:根尖
主要作用:促進細胞分裂。
③ 脫落酸:
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葉片。
分布部位:將要脫落的器官和組織中含量多。
主要作用:抑制細胞分裂,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
④ 乙烯:
合成部位:植物的各個部位。
主要作用:促進果實成熟。
常識:
在植物的生長發育和適應環境變化的過程中,各種植物激素並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種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節。
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組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上程序性表達的結果。
七、 種群的特徵:
① 種群密度: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徵。其調查常用的方法有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
② 出生率和死亡率
③ 遷入率和遷出率
④ 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年齡組成有增長型、穩定型和衰退型三種。)
八、 種群數量的變化:
1、 種群增長的「J」型曲線
計算公式:Nt=N0入t
其中:N0:該種群的起始數量;t:時間;Nt:t年後該種群的數量;入:該種群數量是一年前種群數量的倍數。
2、 種群增長的「S」型曲線
專業術語:
環境容納量: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稱為環境容納量(又稱K值)。
研究種群的變化規律以及影響種群變化的因素,對於有害動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資源的保護和利用,以及瀕危動物種群的拯救和恢復,都有著重要意義。
九、 群落的結構
群落:同一時間內聚焦在一定區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稱群落。
群落的物種組成是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徵。
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稱為豐富度。其統計方法通常有兩種:記名計演算法和目測估計法。
群落的種間關系包括競爭、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群落的空間結構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
十、 群落的演替
演替: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
演替類型:
1、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被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例:裸岩、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進行的演替。
發生在裸岩上的演替過程:裸岩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
2、 次生演替:是指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如能發芽的地下莖)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例:火災過後的草原、過量砍伐的森林、棄耕的農田上進行的演替。
注意: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於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
十一、生態系統的結構
生態系統:由生物群落與它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
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及作用:
1、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包括陽光、熱能、水、空氣、無機鹽等
2、 生產者:自養生物,如綠色植物、光合細菌、化能合成細菌等,是生態系統的基石。
3、 消費者:異養生物,動物、營寄生生活的微生物。消費者的存在能夠加快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消費者對於植物的傳粉和種子的傳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4、 分解者:異養生物,主要是指營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能將動植物遺體和動物的排泄物分解成無機物。
錯綜復雜的食物網是生態系統保持相對穩定的重要條件。一般認為,食物網越復雜,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就越強。
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就是沿著這種渠道進行的。
十二、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指: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
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指該生態系統的生產者固定下來的全部太陽能。
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特點:
1、 單向流動
2、 逐級遞減

生態系統中能量傳遞效率:10%~20%
★ ★★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背誦!!!
1、 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 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節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 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十三、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是指組成生物體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斷進行著從無機環境到生物群落,又從生物群落到無機環境的循環過程。這里的生態系統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其中的物質循環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系:
二者同時進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具體表現:1、物質作為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著食物鏈(網)流動。2、能量作為動力,使物質能夠不斷地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循環往返。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組成成分,正是通過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才能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是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

十四、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
意義:
①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作用;
②生物種群的繁衍,離不開信息的傳遞;
③信息能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信息傳遞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1、 提高農產品或畜產品的產量;
2、 對有害動物進行控制。

十五、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概念: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叫做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負反饋調節在生態系統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

抵抗力穩定性:是指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並使自身的結構與功能保持原狀(不受損害)的能力。
恢復力穩定性:是指生態系統在受到外界干擾因素的破壞後恢復到原狀的能力。

一般來說,生態系統中的組分越多,食物網越復雜,其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抵抗力穩定性就越高(但其恢復力穩定性就越低)。

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的措施:
1、 控制對生態系統干擾的程度,對生態系統的利用應該適度,不應超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2、 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系統,應實施相應的物質和能量投入,保證生態系統內部結構與功能的協調。

十六、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
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主要包括:
全球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臭氧層破壞、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樣性銳減等。
生物多樣性的構成:生物圈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1、 潛在價值:目前人類尚不清楚的應用價值。
2、 間接價值:指生態系統的重要調節功能(也叫生態功能)。
3、 直接價值:如食用、葯用、工業原料、旅遊觀賞、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等方面的價值。
注意: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明顯大於它的直接價值。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
1、 就地保護:建立自然保護區以及風景名勝區(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保護)。
2、 易地保護:建立動物園、植物園以及瀕危動植物繁育中心。
3、 其它措施:建立精子庫、種子庫、利用生物技術對瀕危物種的基因進行保護、人工授精、組織培養、胚胎移植等。

保護生物多樣性應注意的問題:
1、 關鍵是要協調好人與生態環境的關系;
2、 加強立法、執法和宣傳教育;
3、 反對盲目地、掠奪式地開發利用,而不是說禁止開發和利用(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護)。

可持續發展的含義:
「在不犧牲未來幾代人需要的情況下,滿足我們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經濟、社會的持久而協調的發展。

選修三理論部分
一、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 「分子手術刀」———限制性核酸內切酶(簡稱限制酶),識別並切割DNA每一條鏈中特定部位的兩個脫氧核苷酸之間的磷酸二酯鍵,產生兩種DNA片段末端: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 「分子縫合針「———DNA連接酶:恢復被限制酶切開了的兩個脫氧核苷酸之間的磷酸二酯鍵,將黏性末端、平末端連接起來。
3、 「分子運輸車」———基因進入受體細胞的載體。
常用載體:質粒、入噬菌體的衍生物、動植物病毒等。
質粒簡介:
質粒是一種裸露的、結構簡單、獨立於細菌染色體(即擬核DNA)之外,具有自我復制能力的雙鏈環狀DNA 分子。其特點是:①能自我復制(也能隨染色體DNA進行同步復制);②有一個至多個限制酶切割位點(供外源DNA插入其中);③有特殊的遺傳標記基因(供重組DNA的鑒定和選擇)。
在基因工程操作中,真正被用作載體的質粒,都是在天然質粒的基礎上進行過人工改造的。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1、 目的基因的獲取
目的基因主要是指編碼蛋白質的結構基因,也可以是一些具有調控作用的因子。
目的基因的獲取方法:①從基因文庫中獲取,即根據目的基因的有關信息,如基因的脫氧核苷酸序列、基因的功能、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基因的轉錄產物mRNA、基因的翻譯產物蛋白質等特性來獲取目的基因。②利用PCR技術擴增目的基因。③通過DNA合成儀用化學方法直接人工合成(基因比較小,核苷酸序列又已知)
2、 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基因工程的核心)
基因表達載體的組成:目的基因、啟動子、終止子、標記基因。
啟動子:一段有特殊結構的DNA片段,位於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識別和結合的部位。
終止子:一段有特殊結構的DNA短片段,位於基因的尾端,使轉錄停止。
標記基因:鑒別受體細胞中是否含有目基因,從而將含有目的基因的細胞篩選出來。
3、 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
方法:將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農桿菌轉化法、基因槍法、花粉管通道法
將目的基因導入動物細胞:顯微注射技術(顯微注射法)
將目的基因導入微生物細胞:Ca2+處理法
4、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
① 檢測轉基因生物染色體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DNA分子雜交技術
② 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轉錄出了mRNA――――DNA-mRNA雜交
③ 檢測目的基因是否翻譯成蛋白質――――抗原-抗體雜交
④ 個體生物學水平鑒定

註:基因探針:是指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一個DNA單鏈片段。

基因工程的應用
① 培育抗蟲(抗病、抗逆)轉基因植物
② 改良植物品質
③ 改善畜產品品質
④ 提高動物生長速度
⑤ 用轉基因動物生產葯物
⑥ 用轉基因動物作器官移植的供體
⑦ 用基因工程生產葯品
⑧ 基因制葯
考生應了解以下基因的作用:
病毒外殼基因、病毒的復制酶基因―――抗病轉基因植物採用
幾丁質酶基因、抗毒素合成基因―――抗真菌轉基因植物採用
抗凍蛋白基因―――抗寒轉基因植物採用
抗除草劑基因―――使作物獲得抗除草劑能力
外源生長激素基因―――使動物生長得更快
腸乳糖酶基因―――使乳汁中乳糖含量大大減低
葯用蛋白基因―――
乳腺蛋白基因―――
抗原決定基因―――
腺苷酸脫氨酶基因―――

專業術語:乳腺(房)生物反應器

蛋白質工程
天然蛋白質合成的過程是按照中心法則進行的,即:
基因→表達(轉錄和翻譯)→形成氨基酸序列的多肽鏈→形成具有高級結構的蛋白質→行使生物功能
蛋白質工程的基本流程:
從預期的蛋白質功能出發→設計預期的蛋白質結構→推測應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對應的脫氧核苷酸序列

蛋白質工程的定義:
以蛋白質分子的結構規律及其與生物功能的關系為基礎,通過基因修飾或基因合成,對現有蛋白質進行改造,或製造一種新的蛋白質,以滿足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和需求。它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礎上,延伸出來的第二代基因工程。

二、 細胞工程
(一)植物細胞工程
1、 植物組織培養技術:
是指在無菌和人工控制條件下,將離體的植物器官、組織、細胞,培養在人工配製的培養基上,給予適宜的培養條件,誘導其產生愈傷組織、叢芽、最終形成完整的植株。一般都要用到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

2、 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
去除細胞壁: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
誘導原生質體融合:①物理法:離心、振盪、電激。②聚乙二醇(PEG)
意義:克服不同生物遠緣雜交不親和的障礙。

3、 植物細胞工程的實際應用:
① 微型繁殖
② 作物脫毒
③ 人工種子
④ 單倍體育種(可明顯縮短育種年限,節約大量人力物力)
⑤ 突變體的利用
⑥ 細胞產物的工廠化生產

(二)動物細胞工程
1、動物細胞培養
分散細胞:用胰蛋白酶或膠原蛋白酶
專業術語:細胞貼壁、接觸抑制、原代培養、傳代培養
動物細胞培養的條件:
① 無菌、無毒的環境
(措施:滅菌;細胞培養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定期更換培養液)
② 營養
(糖、氨基酸、促生長因子、無機鹽、微量元素、血清、血漿)
③適宜的溫度和pH
③ 氣體環境(指O2和CO2)
3、 動物體細胞核移植技術
是將動物的一個細胞的細胞核,移入一個已經去掉細胞核的卵母細胞中,使其重組並發育成一個新的胚胎,這個新的胚胎最終發育為動物個體。
哺乳動物核移植可以分為胚胎細胞核移植和體細胞核移植。動物體細胞核移植的難度明顯高於胚胎細胞核移植。

『柒』 高一生物中的「脊髓」「腦干」作用是什麼

脊髓是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活動受腦的控制。來自四肢和軀乾的各種感覺沖動,通過脊髓的上行纖維束,包括傳導淺感覺,即傳導面部以外的痛覺、溫度覺和粗觸覺的脊髓丘腦束、傳導本體感覺和精細觸覺的薄束和楔束等,以及脊髓小腦束的小腦本體感覺徑路。這些傳導徑路將各種感覺沖動傳達到腦,進行高級綜合分析;腦的活動通過脊髓的下行纖維束,包括執行傳導隨意運動的皮質脊髓束以及調整錐體系統的活動並調整肌張力、協調肌肉活動、維持姿勢和習慣性動作,使動作協調、准確、免除震動和不必要附帶動作的錐體外系統,通過錐體系統和錐體外系統,調整脊髓神經元的活動。脊髓本身能完成許多反射活動,但也受腦活動的影響。

脊髓發生急性橫斷損傷時,病灶節段水平以下呈現弛緩性癱瘓、感覺消失和肌張力消失,不能維持正常體溫,大便滯留,膀胱不能排空以及血壓下降等,總稱為脊髓休克。損傷一至數周後,脊髓反射始見恢復,如肌力增強和深反射亢進,對皮膚的損害性刺激可出現有保護性屈反射。數月後,比較復雜的肌反射逐漸恢復,內臟反射活動,如血壓上升、發汗、排便和排尿反射也能部分恢復。膀胱功能障礙一般分為三個階段,脊髓橫斷後,由於膀胱逼尿肌癱瘓而使膀胱括約肌痙攣,出現尿瀦留;2~3周以後,由於逼尿肌日益肥厚,膀胱內壓勝過外括約肌的阻力,出現溢出性尿失禁;到第三階段可能因腹壁肌攣縮,增加膀胱外壓而出現自動排尿。

脊髓半側切斷綜合症表現為病灶水平以下,同側以上運動神經元麻痹,關節肌肉的振動覺缺失,對側痛覺和溫度覺消失; 在病灶側與病灶節段相當,有節段性下運動神經元麻痹和感覺障礙。由於切斷後索,病灶節段以下,同側的本體感覺和兩點辨別覺消失。由於切斷錐體束,病灶節段水平以下,同側出現上運動神經元癱瘓;由於錐體外系統的抑製作用被阻斷,而脊髓後根傳入沖動的作用明顯,因而肌張力增強,深反射亢進,趾反射變為�趾背屈。由於切斷脊髓丘腦束,在對側,相當於病灶節段以下一或二脊髓節段水平以下,痛覺和溫度覺消失。由於切斷節段的後根受累,同側出現節段性感覺消失;而由於對上位節段產生刺激,於感覺消失區的上方,有節段性感覺過敏。由於側角受累,可以出現交感神經症狀,如在頸8節段受損害,同側顏面、頭頸部皮膚可有血管運動失調徵象和霍納綜合征(瞳孔縮小、眼裂狹小和眼球內陷)。

臨床上作腰椎穿刺或腰椎麻醉時,多在第3-4或第4-5腰椎之間進行,因為在此處穿刺不會損傷脊髓。
腦乾的功能主要是維持個體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體溫、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均與腦乾的功能有關。
經由脊髓傳至腦的神經沖動,呈交叉方式進入:來自脊髓右邊的沖動,先傳至腦乾的左邊,然後再送入大腦;來自脊髓左邊者,先送入腦乾的右邊,再傳到大腦。

『捌』 高中生物:脊髓灰質的特點有哪些

脊髓灰質是由神經元細胞體密集而成的顏色較深的部分(因為神經元細胞體中有細胞核),是低級神經中樞所處的部位,控制著低級反射活動——非條件反射(如膝跳反射、縮手反射、吮吸反射等)。

『玖』 高中生物:脊髓在體溫調節中的作用是什麼

脊髓傳導神經沖動,下丘腦是神經中樞,大腦皮層產生感覺

『拾』 高中生物:脊髓灰質的結構是什麼

灰質位於中央,從橫斷面看呈左右對稱的蝴蝶形,由各種神經細胞組成,脊髓灰質分為脊髓前角、側角和後角,前角內有大量的運動神經細胞,側角內含有交感神經細胞,而後角內含有感覺神經細胞.

閱讀全文

與脊髓什麼高中生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8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