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微生物培養中,對培養基常用什麼法進行滅菌
培養基的滅菌方法
1、高壓蒸汽滅菌:
高壓蒸汽滅菌適合於耐高溫培養基、接種器械和蒸餾水的滅菌。培養基在愛制備過程中混入各種雜菌,分裝後應立即滅菌,至少應在24h內完成滅菌工作。滅菌時一般是在0.105MPa壓力下,溫度121℃時,滅菌15~30min即可。消毒時間不宜過長,也不能超過規定的壓力范圍,否則有機物質特別是維生素類物質就會在高溫下分解,失去營養作用,也會使培養基變質、變色,甚至難以凝固。將蒸餾水或自來水裝在三角瓶中,裝水量一般不超過瓶的2/3,用牛皮紙或硫酸紙包紮封口,然後放入高壓鍋中滅菌後即為無菌水。 滅菌後的培養基可放到培養室中預培養3d,若無污染現象,則證明滅菌是徹底的,可以使用。暫時不用的培養基最好置於10℃下保存。含IAA或GA3的培養基應在1周內用完,其他培養基最多也不要超過1個月。
2、過濾滅菌:
一些植物生長調節劑及有機物,如IAA、GA3、ZT、CM等,遇熱容易分解,不能與培養基一起進行高溫滅菌,而要使用細菌過濾器濾去其中的雜菌。細菌過濾器與濾膜(孔徑0.45微米)使用之前要先進行高壓滅菌。過濾後的溶液要立即加入培養基中,若為液體培養基,可在培養基冷卻至30℃時加入;若為固體培養基,必須在培養基凝固之前(50-60℃)加入,振盪使溶液與其他成分混合均勻。
⑵ 培養基,培養器皿和植物材料通常怎樣滅菌
常用的滅菌方法可分為物理的和化學的兩類,即:物理方法如乾熱(烘燒和灼燒)、濕熱(常壓或高壓蒸煮)、射線處理(紫外線、超聲波、微波)、過濾、清洗和大量無菌水沖洗等措施;化學方法是使用升汞、甲醛、過氧化氫、高錳酸鉀、來蘇水、漂白粉、次氯酸鈉、抗菌素、酒精化學葯品處理。這些方法和葯劑要根據工作中的不同材料不同目的適當選用。
1、培養基用濕熱滅菌
培養基在制備後的24小時內完成滅菌工序。高壓滅菌的原理是:在密閉的蒸鍋內,其中的蒸汽不能外溢,壓力不斷上升,使水的沸點不斷提高,從而鍋內溫度也隨之增加。在0.1mpa的壓力下,鍋內溫度達121℃。在此蒸汽溫度下,可以很快殺死各種細菌及其高度耐熱的芽孢。
注意完全排除鍋內空氣,使鍋內全部是水蒸氣,滅菌才能徹底。高壓滅菌放氣有幾種不同的做法,但目的都是要排凈空氣,使鍋內均勻升溫,保證滅菌徹底。常用方法是:關閉放氣閥,通電後,待壓力上升到0.05mpa時,打開放氣閥,放出空氣,待壓力表指針歸零後,再關閉放氣閥。
關閥再通電後,壓力表上升達到0.1mpa時,開始計時,維持壓力0.1-0.15mpa,20分鍾。
按容器大小不同,保壓時間有所不同。見表1。該表所列數字是徹底滅菌很保險的數字,如果容器體積較大,但是放置的數量很少,也可以減少時間。
表1. 培養基高壓蒸汽滅菌所必需的最少時間
容器的體積/ml
在121℃滅菌所需最少時間/min
20-50
15
75-150
20
250-500
25
1000
30
到達保壓時間後,即可切斷電源,在壓力到0.5mpa,可緩慢放出蒸汽,應注意不要使壓力降低太快,以致引起激烈的減壓沸騰,使容器中的液體四溢。當壓力降到零後,才能開蓋,取出培養基,擺在平台上,以待冷凝。不可久不放氣,引起培養基成分變化,以至培養基無法擺斜面。一旦放置過久,由於鍋爐內有負壓,蓋子打不開,只要將放氣閥打開,大氣壓入,內外壓力平衡,蓋子便易打開了。
對高壓滅菌後不變質的物品,如無菌水、栽培介質、接種工具,可以延長滅菌時間或提高壓力。而培養基要嚴格遵守保壓時間,既要保壓徹底,又要防止培養基中的成分變質或效力降低,不能隨意延長時間。
對於一些布製品,如實驗衣、口罩等也可用高壓滅菌。洗凈晾乾後用耐高壓塑料袋裝好,高壓滅局20-30分鍾。
高壓滅菌前後的培養基,其ph值下降0.2-0.3單位。高壓後培養基ph值的變化方向和幅度取決於多種因素。培養基中成分單一時和培養基中含有高或較高濃度物質時,高壓滅菌後的ph值變化幅度較大,甚至可大於2個ph值單位。環境ph值的變化大於0.5單位就有可能產生明顯的生理影響。
高壓滅菌通常會使培養基中的蔗糖水解為單糖,從而改變培養基的滲透壓。在8%-20%蔗糖范圍內,高壓滅菌後的培養基約升高0.43倍。
培養基中的鐵在高壓滅菌時會催化蔗糖水解,可使15%-25%的蔗糖水解為葡萄糖和果糖。培養基值小於5.5,其水解量更多,培養基中添加0.1%活性炭時,高壓下蔗糖水解大大增強,添加1%活性炭,蔗糖水解率可達5%。
為防止高壓滅菌產生的上述一些變化可用下列方法:
(1)經常注意搜集有關高壓滅菌影響培養基成分的資料,以便及時採取有效措施。
(2)設計培養基配方時盡量採用效果類似的穩定試劑並准確掌握劑量。如避免使用果糖和山梨醇而用甘露醇,以IBA代替IAA,控制活性炭的用量(在0.1%以下)注意ph值對高壓滅菌下培養基中成分的影響等。
(3)配製培養基時應注意成分的適當分組與加入的順序。如將磷、鈣和鐵放在最後加入。
(4)注意高壓滅菌後培養基ph值的變化及恢復動態。如高壓滅菌後的ph值常由5.8升高至6.48。而96小時後又會降至5.8左右。這樣在實驗中就可以根據這一規律加以掌握。
2、用於無菌操作的器械採用灼燒滅菌
在無菌操作時,把鑷子、剪刀、解剖刀等浸入95%的酒精中,使用之前取出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滅菌。冷卻後,立即使用。操作中可採用250或500毫升的廣口瓶,放入95%的酒精,以便插入工具。
3、玻璃器皿及耐熱用具採用乾熱滅菌
乾熱滅菌是利用烘箱加熱到160-180℃的溫度來殺死微生物。由於在乾熱條件下,細菌的營養細胞的抗熱性大為提高,接近芽孢的抗熱水平,通常採用170℃持續90分鍾來滅菌。乾熱滅菌的物品要預先洗凈並乾燥,工具等要妥為包紮,以免滅菌後取用時重新污染。包紮可用耐高溫的塑料。滅菌時應漸進升溫,達到預定溫度後記錄時間。烘箱內放置的物品的數量不宜過多,以免防礙熱對流和穿透,到指定時間斷電後,待充分冷涼,才能打開烘箱,以免因驟冷而使器皿破裂。乾熱滅菌能源消耗太大,浪費時間。
4、不耐熱的物質採用過濾滅菌
一些生長調節劑,如赤黴素、玉米素、脫落酸和某些微生物是不耐熱的,不能用高壓滅菌處理,通常採用過濾滅菌方法。
一些化學成分在高溫高壓下會發生降解而失去效能或降低效能。經高溫滅菌後赤黴素GA3的活性僅及不經高溫滅菌的新鮮溶液的10%。蔗糖經高溫後部分被降解成d-葡萄糖和d-果糖,果糖又可被部分水解,產生抑制培養的植物組織生長的物質。高溫還可使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發生反應。維生素具有不同程度的熱穩定性,但如果培養基的ph值高於5.5,則維生素b1會被迅速降解。泛酸鈣、植物組織提取物等要過濾滅菌,不能高溫滅菌,否則會失去作用。
防細菌濾膜的網孔的直徑為0.45微米以下,當溶液通過濾液後,細菌的細胞和真菌的孢子等因大於濾膜直徑而被阻,在需要過濾滅菌的液體量大時,常使用抽濾裝置;液量小時,可用注射器。使用前對其高壓滅菌,將濾膜裝在注射器的靠針管處,將待過濾的液體裝入注射器,推壓注射器活塞桿,溶液壓出濾膜,從針管壓出的溶液就是無菌溶液。
過濾除菌操作步驟:首先將過濾器、接液瓶用紙包好,濾膜可放在培養皿內用紙包好。使用前先經121℃高壓蒸汽滅菌30分鍾;在超凈工作台上,將濾器裝置裝好,用滅菌無齒鑷子將濾膜安放在隔板上,濾膜粗糙面向上;然後將待除菌的液體注入濾器內,開動真空泵即可過濾除菌。濾液經培養證明無菌生長後可保存備用。
5、空間採用紫外線和熏蒸滅菌
(1)紫外線滅菌在接種室、超凈台上或接種箱用紫外燈滅菌。紫外線滅菌是利用輻射因子滅菌,細菌吸收紫外線後,蛋白質和核酸發生結構變化,引起細菌的染色體變異,造成死亡。紫外線的波長為200-300nm,其中260nm的殺菌能力最強,但是由於紫外線的穿透能力很弱,所以只適於空氣和物體表面的滅菌,而且要求距照射物以不超過1.2米為宜。
(2)熏蒸滅菌用加熱焚燒、氧化等方法,使化學葯劑變為氣體狀態擴散到空氣中,以殺死空氣和物體表面的微生物。這種方法簡便,只需要把消毒的空間關閉緊密即可。
化學消毒劑的種類很多,它們使微生物的蛋白質變性,或競爭其酶系統,或降低其表面張力,增加菌體細胞漿膜的通透性,使細胞破裂或溶解。一般說來,溫度越高,作用時間越長,殺菌效果越好。另外,由於消毒劑必須溶解於水才能發揮作用,所以要製成水溶狀態,如升汞與高錳酸鉀。還有消毒劑的濃度一般是濃度越大,殺菌能力越強,但石炭酸和酒精例外。
常用熏蒸劑是甲醛,熏蒸時,房間關閉緊密,按5-8ml/m3用量,將甲醛置於廣口容器中,加5g/m3高錳酸鉀氧化揮發。熏蒸時,房間可預先噴濕以加強效果。冰醋酸也可進行加熱熏蒸,但效果不如甲醛。
6、一些物體表面用葯劑噴霧滅菌
物體表面可用一些葯劑塗搽,噴霧滅菌。如桌面、牆面、雙手、植物材料表面等,可用75%的酒精反復塗搽滅菌,1%-2%的來蘇兒溶液以及0.25%-1%的新潔爾滅也可以。
7、植物材料表面用消毒劑滅菌
從外界或室內選取的植物材料,都不同程度地帶有各種微生物。這些污染源一旦帶入培養基,便會造成培養基污染。因此,植物材料必須經嚴格的表面滅菌處理,再經無菌操作手續接種到培養基上,這一過程叫做接種。接種的植物材料叫做外植體(explant)。
啟維益成代理的植物組培抗菌劑(PPM)它是一種廣譜抗微生物劑,可以殺死細菌和真菌細胞,防止真菌孢子的萌發,並在較高濃度下能消除內源性污染的外植體。
首先,將采來的植物材料除去不用的部分,將需要的部分仔細洗干凈,如用適當的刷子等刷洗。把材料切割成適當大小,即滅菌容器能放入為宜。置自來水龍頭下流水沖洗幾分鍾至數小時,沖洗時間視材料清潔程度而宜。易漂浮或細小的材料,可裝入紗布袋內沖洗。流水沖洗在污染嚴重時特別有用。
洗時可加入洗衣粉清洗,然後再用自來水沖洗洗衣粉水。洗衣粉可除去輕度附著在植物表面的污物,除去脂質性的物質,便於滅菌液的直接接觸。當然,最理想的清洗物質是表面活性物質吐溫。
第二步是對材料的表面浸潤滅菌。要在超凈台或接種箱內完成,准備好消毒的燒杯、玻璃棒、70%酒精、消毒液、無菌水、手錶等。用70%酒精浸泡10-30秒。由於酒精具有使植物材料表面被浸濕的作用,加之70%酒精穿透力強,也很易殺傷植物細胞,所以浸潤時間不能過長。有一些特殊的材料,如果實、花蕾、包有苞片、苞葉等的孕穗,多層鱗片的休眠芽等等,以及主要取用內部的材料,則可只用70%酒精處理稍長的時間。處理完的材料在無菌條件下,待酒精蒸發後再剝除外層,取用內部材料。
第三步是用滅菌劑處理。表面滅菌劑的種類較多,可根據情況選取1-2種使用(表2)。
表2. 常用滅菌劑使用濃度及效果比較
滅菌劑名稱
使用濃度
滅菌時間/min
滅菌效果
酒精
70-75%
0.1-3
好
氯化汞
0.1-0.2%
2-10
很好
漂白粉
飽和溶液%
5-30
很好
次氯酸鈣
9-10%
5-30
很好
次氯酸鈉
2%
5-30
很好
過氧化氫
10-12%
5-15
好
抗菌素
4-50mg/L
30-60
較好
上述滅菌劑應在使用前臨時配製,氯化汞可短期內儲用。次氯酸鈉和次氯酸鈣都是利用分解產生氯氣來殺菌的,故滅菌時用廣口瓶加蓋較好;升汞是由重金屬汞離子來達到滅菌的;過氧化氫是分解中釋放原子態氧來殺菌的,這種葯劑殘留的影響較小,滅菌後用無菌水漂洗3-4次即可;由於升汞液滅菌的材料,難以對升汞殘毒去除,所以應當用無菌水漂洗8-10次,每次不少於3分鍾,以盡量去除殘毒。
滅菌時,不瀝乾的植物材料轉放到燒杯或其他器皿中,記好時間,倒入消毒溶液,不時用玻璃棒輕輕攪動,以促進材料各部分與消毒溶液充分接觸,驅除氣泡,使消毒徹底。在快到時間之前1-2分鍾,開始把消毒液傾入一備好的大燒杯內,要注意勿使材料倒出,傾倒干凈後立即倒入無菌水,輕攪漂洗。滅菌時間是從倒入消毒液開始,至倒入無菌水時為止。記錄時間還便於比較消毒效果,以便改正。滅菌液要充分浸沒材料。寧可多用些滅菌液,切勿勉強在一個體積偏小的容器中使用很多材料滅菌。
在滅菌溶液中加吐溫-80或triton X效果較好,這些表面活性劑主要作用是使葯劑更易於展布,更容易浸入到滅菌的材料表面。但吐溫加入後對材料的傷害也在增加,應注意吐溫的用量和滅菌時間,一般加入滅菌液的0.5%,即在100ml加入15滴。
最後一步是用無菌水漂洗,漂洗要求3分鍾左右,視採用的消毒液種類,漂洗3-10次左右。無菌水漂洗作用是免除消毒劑殺傷植物細胞的副作用。
⑶ 微生物實驗室常用的滅菌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滅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種:乾熱滅菌;濕熱滅菌;紫外滅菌
1.乾熱滅菌法
1.1灼燒與火焰滅菌:灼燒主要用於接種工具滅菌,在火焰上灼燒即可達滅菌目的,火焰滅菌通常用於無菌操作中試管口、玻璃瓶口、硅氟塑料塞等實驗物品的滅菌,防止管口污染。
1.2干烤滅菌:利用熱輻射及乾熱空氣進行滅菌.將待檢滅菌的物品如金屬、玻璃、陶瓷製品包裝後,在烤箱內加熱至160℃,保溫2h可完全滅菌.但不宜超過170℃.此外降溫過速,驟冷易引起玻璃器皿炸裂.乾熱滅菌時裝入干烤箱內的物品切勿緊密,應有空隙,利於熱空氣流動,過密,致使溫度不均,部分物品滅菌不徹底.
2.濕熱滅菌法
通過加壓提高蒸汽溫度,用高壓蒸汽滅菌,溫度高,滅菌效果最好.
注意事項:1.完全排除高壓滅菌器內的冷空氣.有冷空氣存在時,在同一表壓下所達到的溫度值要低,而冷空氣排出越少,溫度就低得越多.在高壓蒸汽滅菌時,為保證達到規定的溫度,必須將冷空氣完全排除.否則,雖然壓力達到,而溫度達不到規定的要求,滅菌就不徹底.
3.紫外線
殺菌譜廣,但穿透力弱,影響因素多,殺菌效能受到一定限制.
紫外線消毒效果與紫外線強度、照射時間、溫度與濕度等因素有關.紫外燈殺菌的溫度以20~40℃,相對濕度40%~60%為宜.
⑷ 實驗室一般採用什麼滅菌方法,不同培養基的滅菌條件
金屬器具先用酒精擦拭,之後乾熱滅菌,使用時需燒灼;塑料可用高溫滅菌;有機溶劑需用過濾滅菌;雙手及操作檯面可用酒精擦拭,檯面及操作室還需紫外滅菌;培養基需用濕熱高溫滅菌,至於對待不同的培養基滅菌條件都有所不同,如植物組培使用的培養基與微生物中使用的就不同,具體的應查閱相關文獻。
⑸ 微生物實驗滅菌方法
滅菌常用的方法有化學試劑滅菌、射線滅菌、乾熱滅菌、濕熱滅菌和過濾除菌等。可根據不同的需求,採用不同的方法,如培養基滅菌一般採用濕熱滅菌,空氣則採用過濾除菌。
這個個滅菌的方法根據不同的情況而選著適宜的滅菌方式,一般微生物實驗都是採用濕熱滅菌即:高壓蒸汽滅菌
⑹ 生物實驗中,哪些器具需要高壓蒸汽滅菌,哪些需要乾熱滅菌
培養基、玻璃儀器、棉塞、牛皮紙等需要高壓蒸汽滅菌,
玻璃儀器既可以高壓蒸汽滅菌也可以乾熱滅菌。
⑺ 微生物學實驗常用的滅菌方法有哪些
一般分為濕熱滅菌法和乾熱滅菌法兩種。
一、濕熱滅菌法是指用飽和水蒸氣、沸水或流通蒸汽進行滅菌的方法,由於蒸汽潛熱大,穿透力強,容易使蛋白質變性或凝固,所以該法的滅菌效率比乾熱滅菌法高,是最常用的滅菌方法。濕熱滅菌法可分為:煮沸滅菌法、巴氏消毒法、高壓蒸汽滅菌法、流通蒸汽滅菌法、和間歇蒸汽滅菌法。
(1)煮沸滅菌法:將水煮沸至100攝氏度,保持5-10分鍾可殺死細菌繁殖體,保持1-3小時可殺死芽胞。在水中加入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的碳酸氫鈉時沸點可達105攝氏度,能增強殺菌作用,還可去污防銹。此法適用於食具、刀箭、載玻片及注射器等。
(2)巴氏消毒法:一種低溫消毒法,因巴斯德首創而得名。有兩種具體方法,一是低溫維持法:62攝氏度維持30分鍾;二是高溫瞬時法:75攝氏度作用15-30秒。該法適用於食品的消毒。
(3)流通蒸氣滅菌法:利用常壓下的流通蒸汽進行滅菌。
(4)間歇蒸汽滅菌法
(5)高壓蒸汽滅菌法:103.4千帕蒸汽壓溫度達121.3攝氏度,維持15-20分鍾。
二、乾熱滅菌法是指在乾燥環境(如火焰或乾熱空氣)進行滅菌的技術。一般有火焰滅菌法和乾熱空氣滅菌法。
(1)火焰滅菌法:是指用火焰直接燒灼的滅菌方法。該方法滅菌迅速、可靠、簡便,適合於耐火焰材料(如金屬、玻璃及瓷器等)物品與用具的滅菌,不適合葯品的滅菌。
(2)乾熱空氣滅菌法:是指用高溫乾熱空氣滅菌的方法。該法適用於耐高溫的玻璃和金屬製品以及不允許濕熱氣體穿透的油脂(如油性軟膏機制、注射用油等)和耐高溫的粉末化學葯品的滅菌,不適合橡膠、塑料及大部分葯品的滅菌。
⑻ 微生物學實驗室常用的滅菌方法有哪些
物理方法
1、溫度
利用溫度進行滅菌、消毒或防腐,是最常用而又方便有效的方法。高溫可使微生物細胞內的蛋白質和酶類發生變性而失活,從而起滅菌作用,低溫通常起抑菌作用。
1 乾熱滅菌法:
a.灼燒滅菌法:利用火焰直接把微生物燒死。此法徹底可靠,滅菌迅速,但易焚毀物品,所以使用范圍有限,只適合於接種針、環、試管口及不能用的污染物品或實驗動物的屍體等的滅菌。
b.乾熱空氣滅菌法:這是實驗室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即把待滅菌的物品均勻地放入烘箱中,升溫至160℃,恆溫1小時即可。此法適用於玻璃皿、金屬用具等的滅菌。
2 濕熱滅菌法:
在同樣的溫度下,濕熱滅菌的效果比乾熱滅菌好,這是因為一方面細胞內蛋白質含水量高,容易變性。另一方面高溫水蒸汽對蛋白質有高度的穿透力,從而加速蛋白質變性而迅速死亡。
a.巴氏消毒法:有些食物會因高溫破壞營養成分或影響質量,如牛奶、醬油、啤酒等,所以只能用較低的溫度來殺死其中的病原微生物,這樣既保持食物的營養和風味,又進行了消毒,保證了食品衛生。該法一般在62℃,30分鍾即可達到消毒目的。此法為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首創,故名為巴氏消毒法。
b.煮沸消毒法:直接將要消毒的物品放入清水中,煮沸15分鍾,即可殺死細菌的全部營養和部分芽孢。若在清水中加入1%碳酸鈉或2%的石炭酸,則效果更好。此法適用於注射器、毛巾及解剖用具的消毒。
c.間歇滅菌法:上述兩種方法在常壓下,只能起到消毒作用,而很難做到完全無菌。若採用間歇滅菌的方法,就能殺滅物品中所有的微生物。具體做法是:將待滅菌的物品加熱至100℃,15~30分鍾,殺死其中的營養體。然後冷卻,放入37℃恆溫箱中過夜,讓殘留的芽孢萌發成營養體。第2天再重復上述步驟,三次左右,就可達到滅菌的目的。此法不需加壓滅菌鍋,適於推廣,但操作麻煩,所需時間長。
d. 加壓蒸汽滅菌法:這是發酵工業、醫療保健、食品檢測和微生物學實驗室中最常用的一種滅菌方法。它適用於各種耐熱、體積大的培養基的滅菌,也適用於玻璃器皿、工作服等物品的滅菌。
加壓蒸汽滅菌是把待滅菌的物品放在一個可密閉的加壓蒸汽滅菌鍋中進行的,以大量蒸汽使其中壓力升高。由於蒸汽壓的上升,水的沸點也隨之提高。在蒸汽壓達到1.055公斤/厘米2時,加壓蒸汽滅菌鍋內的溫度可達到121℃。在這種情況下,微生物(包括芽孢)在15~20分鍾便會被殺死,而達到滅菌目的。如滅菌的對象是砂土、石蠟油等面積大、含菌多、傳熱差的物品,則應適當延長滅菌時間。
在加壓蒸汽滅菌中,要引起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在恆壓之前,一定要排盡滅菌鍋中的冷空氣,否則表上的蒸汽壓與蒸汽溫度之間不具對應關系,這樣會大大降低滅菌效果。
3 影響滅菌的因素:
a.不同的微生物或同種微生物的不同菌齡對高溫的敏感性不同。多數微生物的營養體和病毒在50~65℃,10分鍾就會被殺死;但各種孢子、特別是芽孢最能抗熱,其中抗熱性最強的是嗜熱脂肪芽孢桿菌,要在121℃,12分鍾才被殺死。對同種微生物來講,幼齡菌比老齡菌對熱更敏感。
b.微生物的數量多少顯然會影響滅菌的效果,數量越多,熱死時間越長。
c.培養基的成分與組成也會影響滅菌效果。一般地講,蛋白質、糖或脂肪存在,則提高抗熱性,pH在7附近,抗熱性最強,偏向兩極,則抗熱能力下降,而不同的鹽類可能對滅菌產生不同的影響;固體培養基要比液體培養基滅菌時間長。
04
滅菌對培養基成分的影響:
a.pH值普遍下降。
b.產生混濁或沉澱,這主要是由於一些離子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混濁或沉澱。例如Ca+2與PO4-3化合,就會產生磷酸鈣沉澱。
c.不少培養基顏色加深。
d.體積和濃度有所變化。
e.營養成分有時受到破壞。
2、輻射
利用輻射進行滅菌消毒,可以避免高溫滅菌或化學葯劑消毒的缺點,所以應用越來越廣,目前主要應用在以下幾個方面:
1)接種室、手術室、食品、葯物包裝室常應用紫外線殺菌。
2)應用β射線作食品表面殺菌,γ射線用於食品內部殺菌。經輻射後的食品,因大量微生物被殺滅,再用冷凍保藏,可使保存期延長。
3、過濾
採用機械方法,設計一種濾孔比細菌還小的篩子,做成各種過濾器。通過過濾,只讓液體培養基從篩子中流下,而把各種微生物菌體留在篩子上面,從而達到除菌的目的。這種滅菌方法適用於一些對熱不穩定的體積小的液體培養基的滅菌以及氣體的滅菌。它的最大優點是不破壞培養基中各種物質的化學成分。但是比細菌還小的病毒仍然能留在液體培養基內,有時會給實驗帶來一定的麻煩。
二 化學方法
一般化學葯劑無法殺死所有的微生物,而只能殺死其中的病原微生物,所以是起消毒劑的作用,而不是滅菌劑。
能迅速殺滅病原微生物的葯物,稱為消毒劑。能抑制或阻止微生物生長繁殖的葯物,稱為防腐劑。但是一種化學葯物是殺菌還是抑菌,常不易嚴格區分。消毒劑在低濃度時也能殺菌(如1:1000硫柳汞)。由於消毒防腐劑沒有選擇性,因此對一切活細胞都有毒性,不僅能殺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而且對人體組織細胞也有損傷作用,所以只能用於體表、器械、排泄物和周圍環境的消毒。
常用的化學消毒劑有:石碳酸、來蘇水(甲醛溶液)、氯化汞、碘酒、酒精等。答案來自
⑼ 實驗室常用的消毒和滅菌方法有哪些呢
常用的消毒滅菌方法多採用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兩大類。
1.乾熱滅菌法是利用恆溫乾燥箱內120℃-150℃的高熱,並保持90-120分鍾,殺死細菌和芽孢,達到滅菌目的的一種方法。
主要適用於不便在壓力蒸汽滅菌器中進行滅菌,且不易被高溫損壞的玻璃器皿、金屬器械以及不能和蒸汽接觸的物品的滅菌。用此方法滅菌的物品乾燥,易於貯存。酒精燈火焰燒灼滅菌法也是屬於乾熱滅菌的方法之一,在進行動物細胞體外培養工作時,常須利用工作檯面上的酒精燈火焰對金屬器具及玻璃器皿口緣進行補充滅菌。
2.濕熱滅菌法壓力蒸汽濕熱滅菌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種滅菌方法。
它利用高壓蒸汽以及在蒸汽環境中存在的潛熱作用和良好的穿透力,使菌體蛋白質凝固變性而使微生物死亡。適合於布類工作衣、各種器皿、金屬器械、膠塞、蒸餾水、棉塞、紙和某些培養液的滅菌。
3.射線滅菌法利用紫外線燈進行照射滅菌的方法。
紫外線是一種低能量的電磁輻射,可以殺滅多種微生物。紫外線的作用機制是通過對微生物的核酸及蛋白質等的破壞作用而使其滅活。適合於實驗室空氣、地面、操作檯面滅菌。
4.過濾除菌法是將液體或氣體通過有微孔的濾膜過濾,使大於濾膜孔徑的細菌等微生物顆粒阻留,從而達到除菌的方法。過濾除菌法大多用於遇熱易發生分解、變性而失效的試劑、酶液、血清、培養液等。目前,常用微孔濾膜金屬濾器或塑料濾器正壓過濾除菌,或用玻璃細菌濾器、濾球負壓過濾除菌。
5.化學消毒劑消毒法用於那些不能利用物理方法進行滅菌的物品、空氣、工作面、操作者皮膚、某些實驗器皿等。在使用時應注意安全,特別是用在皮膚或實驗材料上的消毒劑,須選用合適的葯劑種類、濃度和處理時間,才能達到安全和滅菌的目的。
抗生素抑菌法主要用於培養液,是培養過程中預防微生物污染的重要手段以及作為微生物污染不嚴重時的「急救」措施。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黴素、鏈黴素和新黴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