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做微生物的鏡檢
取一滴試液,放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放顯微鏡下看就行了。如果需要計數,就是用血球計數板。這是最簡單的了,不過這樣恐怕看不出什麼啊。光是看形態來判斷種類嗎?
B. 微生物鏡檢塗片步驟
單染色法,以觀察菌體形態為主。
1、把泡在酒精中的片子用鑷子夾出,放在酒精燈上點燃,去掉片子上的酒精及油脂。
2、片子冷卻後,蘸一接種環發酵液,均勻地塗在片子上。
3、塗後的片子,於酒精燈火焰上過幾遍,使所塗的細菌固定在片子上,注意,片子溫度不易過高,以不燙手背為主,溫度過高,會使菌變形,影響觀察結果。
4、片子塗菌的位置,滴幾滴結晶紫染液,使染液完全覆蓋住所塗的菌,染1分鍾左右。
5、用水沖洗片子至無紫色水流下後,進行火焰烤乾。
6、鏡下觀察。在塗點處滴1滴香柏油,於油鏡下觀察菌體形態。
C. 微生物室常用的病原真菌檢查方法有哪些
您好!
1、真菌鏡檢
是最簡單也是很有價值的實驗室診斷方法。其優點在於簡便、快速,無菌部位的陽性結果可直接確定真菌感染。但是由於陽性率較低,陰性結果亦不能排除診斷。直 接鏡檢對於淺表和皮下真菌感染最有幫助。在皮膚刮屑、毛發或甲標本中發現皮膚癬菌、念珠菌和馬拉色菌的成分可提供對相應真菌病的可靠診斷。如在無菌體液的 直接鏡檢中發現真菌成分常可確立深部真菌病的診斷,例如在腦脊液中檢測到帶莢膜的新生隱球菌酵母細胞,或外周血塗片中檢測到莢膜組織胞漿菌細胞。但一般在 有菌部位則只有發現大量真菌菌絲方才有意義,通過直接鏡檢一般可以區分念珠菌、隱球菌、暗色真菌、毛霉(接合菌)等菌的感染,進一步明確鑒定菌種需要通過 培養鑒定來完成。
2、真菌培養
真菌培養是實驗室檢查中的重要環節,培養出致病真菌是進一步鑒定菌種的前提條件。真菌培養第一步是從臨床標本中培養真菌的初代培養,初代培養後進一步進行 分離純化培養和鑒定培養。不同致病真菌每一步所採用的培養基,培養時間和培養溫度存在一定的差異。常規的真菌培養需要在28-30°C溫度下培養3-4 周,一般初代培養選用沙氏培養基(SDA)或者馬鈴薯瓊脂培養基(PDA),採用試管培養,一般同時培養兩管,其中一管可添加抗生素(氯黴素或慶大黴素均 可)。在培養1周內,應該每天觀察有無真菌生長。一般培養4周後,如果無真菌生長可報陰性。發現培養出真菌,直接挑取少量菌體或者小培養後,用乳酸酚棉蘭 製成塗片顯微鏡下觀察,結合菌落大體形態,典型菌種可直接報告種屬。不典型菌種根據基本表現,採用適當的標准鑒定培養基,標准培養條件培養,必要時要結合 生理學和分子生物學方法進行鑒定。
3、真菌鑒定
對常見致病真菌要掌握的鑒定原則是首先區分酵母菌和黴菌。
如果初代培養基上培養出酵母樣菌落,在鑒定前應進行分離純化。在去除細菌和其他真菌污染,區分混合感染後,對純菌落進行鑒定。酵母菌鑒定主要根據形態學特 征和生理生化特點,按照一定的流程進行。首先根據菌落顏色進行分類。臨床最為常見的是白色或奶白色菌落,這類菌進一步做芽管試驗,若芽管試驗是陽性則為白 念珠菌,若陰性則通過Vitek YBC或API20C及玉米吐溫瓊脂上培養的形態特徵來鑒定。另外,還可以應用念珠菌顯色瓊脂、尿素酶試驗等試驗來輔助鑒定。
檢驗地帶網
黴菌的鑒定非常復雜,有許多標准包括形態學特徵、溫度耐受性,放線菌酮抗性、雙相性、營養需求、蛋白分解活動以及水解尿素能力等。現代分類學鑒定方法主要 依據分生孢子的個體發生過程結合其他特徵來進行鑒定。初代培養後根據形態學特徵一般可鑒定到屬的水平,再依據不同真菌的鑒定要求,採用標准培養基和培養條 件進一步完成菌種鑒定。例如:麴黴屬鑒定時需要採用標准培養基,即察氏培養基和麥芽瓊脂,25℃培養7天後與麴黴形態鑒定檢索表對應得到正確的結果。
D. 生物里的鏡檢是什麼
生物里的鏡檢是在顯微鏡下檢查。
鏡檢一詞更多時候不是用在生物上,
而是用在醫學檢查上,
及醫學研究上。
E. 用顯微鏡觀察細菌的步驟
一、用臟手上的細菌制裝片:
1、收集手上細菌,用少量無菌水(可用冷開水代替)沖洗臟手,讓洗手的水流到培養皿中。這些臟水就是細菌培養液。
2、製取細菌裝片,取甲、乙兩塊潔凈的載玻片,分別在兩玻片的中央各滴一小滴細菌培養液;然後在甲片上蓋好蓋玻片後直接用600倍的顯微鏡觀察。
(用稍偏暗的視野,調節到位可以看到多種細菌和其它微生物。很容易看到活動的微生物,這樣對兒童更有吸引力和教育意義。)如果你想進一步放大並會操作,選定觀察的物象後,可把此物象移到視野正中央,再轉換更高倍數的鏡頭觀察即可。
3、在乙片的細菌培養液滴上滴一小滴龍膽紫染色液,用牙簽將細菌培養液和龍膽紫液攪勻、並將液滴推開,再用酒精燈加熱液滴(約5秒鍾)後讓它自然晾乾(約5分鍾)。
再用600倍的顯微鏡直接觀察,既可以看到染成深藍色的多種細菌和其它微生物。不過此時看到的微生物都已死亡、並被固定,因此看不到它們的活動狀態。
二、製取洗手後的對照裝片。
1、洗手-----將手用香皂洗干凈,用潔凈的干毛巾揩乾手;
2、收集細菌培養液-------用少量無菌水沖洗雙手,讓洗手液流入潔凈的培養皿中;
3、制細菌裝片-----製片過程與以上裝片過程相同,參照製片即可。
(5)微生物怎麼鏡檢擴展閱讀:
細菌的基本形態與大小
(1)球菌:
球菌是外形呈圓球形或橢圓形的細菌,直徑0.5~1微米,有以下幾種類型:
①單球菌:單獨存在,如尿素小球菌;②雙球菌:如肺炎雙球菌;
③鏈球菌:如乳酸鏈球菌;④四聯球菌:形成的4個細胞排列在一起,成田字,如四聯球菌;
⑤八疊球菌:如尿素生孢八疊球菌;⑥葡萄球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
(2)桿菌:
外形為桿狀的細菌稱桿菌,常有長寬接近的短桿或球桿狀菌,如甲烷短桿菌屬(Methano—brevibacter);
長寬相差較大的棒桿狀或長桿狀菌,如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subtilis)、梭狀桿菌(Bacteriumfusiformis);
分枝狀或叉狀菌,如雙歧桿菌屬(Bifidobacterium);竹節狀(兩端平截),如炭疽芽孢桿菌(Bacillusanthracis)等。
按桿菌細胞的排列方式不同則有成對的雙桿菌、呈鏈狀的鏈桿菌,另外,常有柵狀、「八」字狀以及由鞘衣包裹在一起的絲狀等多種。典型的桿菌有大腸桿菌、枯草桿菌、鏈桿菌、變形桿菌[2]。
(3)螺旋狀:
螺旋狀的細菌稱螺旋菌,一般長5~50微米,寬0.5~5微米,根據菌體的彎曲可分為:
①弧菌(Vibrio):螺旋不足一環者呈香蕉狀或逗點狀,如霍亂弧菌(Vibriocholerae);②螺菌(Spirillum):滿2~6環的小型、堅硬的螺旋狀細菌,如小螺菌(Spirillumminor);
③螺旋體(Spirochaeta):旋轉周數多(通常超過6環)、體長而柔軟的螺旋狀細菌,如梅毒螺旋體(TreponemaPallim)。
F. 微生物鏡檢塗片步驟
塗片是將微生物培養物塗在載波片上,用來觀察死的微生物。微生物剛放到波片上是活的,但經過固定步驟就將其殺死了。如果塗片太厚,就難以觀察單個細胞,如果太薄,就可能找不到微生物。如果將塗片時攪動太厲害,又會破壞原來細胞的排布。塗片後應使其完全風干。然後將其快速通過火焰3~4次,這個過程成為熱固定。若固定主要目的有三個:1.殺滅微生物,2.使微生物黏附在載波片上,3.使菌體跟容易染色。如果載波片還沒在完全風乾的時候將其在火焰上移動,菌體就會煮沸二被破壞。如果熱固定不夠,菌體就無法粘在載波片上,在後續步驟中容易被沖洗掉。
G. 微生物鏡檢的化驗怎麼做
做微生物鏡檢首先要對微生物進行培養,
1.一般適溫培養18-24h,
2.革蘭氏染色:1)塗片固定。
2)草酸銨結晶紫染1分鍾。
3)自來水沖洗。
4)加碘液覆蓋塗面染約1分鍾。
5)水洗,用吸水紙吸去水分。
6)加95%酒精數滴,並輕輕搖動進行脫色,20秒後水洗,吸去水分。
7)蕃紅染色液(稀)染2分鍾後,自來水沖洗。
3.乾燥,鏡檢。
H. 微生物學的檢查方法是有哪些
微生物學檢查法
標本
因鼠疫傳染性極強,採集標本時必須嚴格無菌操作。根據病型採取淋巴結穿刺液、腫脹部位組織液、膿汁,血液和痰等。人和動物屍體可取肝、脾、肺、病變淋巴結以及心血等。陳舊屍體取骨髓。將採集標本送至有嚴密防護措施的專門實驗室進行檢查,禁止在一般實驗室進行操作。
直接塗片鏡檢
除血液標本外,一般均需塗片或印片,乾燥後用甲醇固定,革蘭染色或呂氏美蘭染色,鏡檢。在不同材料中,菌體大小、形態有很大差異,除典型形態外,往往可見菌體呈多形態性,需加以注意。
分離培養與鑒定
血液標本需先置肉湯中進行增菌培養。分離培養一般選用血瓊脂平板,28攝氏度24小時後,可見較小的露滴狀菌落,繼續培養則菌落增大至1~2毫米,中央厚而緻密,周邊逐漸變薄。取可疑菌落進行塗片染色鏡檢,噬菌體裂解試驗,血清凝集試驗,特異熒光抗體染色等作出鑒訂。
血清學試驗
可用於檢查鼠疫耶爾森菌抗原或特異性抗體。敏感而特異的試驗方法有ELISA、固相放射免疫分析,SPA協同凝集試驗等。
檢測核酸
用DNA探針雜交方法或PCR技術檢測鼠疫耶爾森菌核酸,有助於鼠疫的診斷。PCR敏感性極高,蚤體內有10個鼠疫耶爾森菌感染即可用PCR技術檢出。
診斷檢查
診斷:取決於病人有接觸史及肺部受累表現,病因診斷取決於痰、血或淋巴結吸出物革蘭染色、培養,有條件的單位可作直接熒光素標記抗體染色,可提供快速的病因診斷。
I. 微生物鏡檢的化驗怎麼做
做微生物鏡檢首先要對微生物進行培養,
1.一般適溫培養18-24h,
2.革蘭氏染色:1)塗片固定。 2)草酸銨結晶紫染1分鍾。 3)自來水沖洗。 4)加碘液覆蓋塗面染約1分鍾。 5)水洗,用吸水紙吸去水分。 6)加95%酒精數滴,並輕輕搖動進行脫色,20秒後水洗,吸去水分。 7)蕃紅染色液(稀)染2分鍾後,自來水沖洗。
3.乾燥,鏡檢。
J. 病原微生物中細菌常見檢測方法有哪些
1、快速測試片技術法
快速測試片是指以紙片、紙膜、膠片等作為培養基載體,將特定的培養基和顯色物質附著在上面,通過微生物在上面的生長、顯色來測定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
細菌總數檢測紙片的研製始於 20 世紀 80 年代,其主要優點是簡便、實用、經濟、操作性強。近年來以濾紙和美國某公司的 Petrifilm 為載體的測試片已開始被廣泛應用。
2、生物電化學方法
生物電化學方法是指通過電極測定微生物產生或消耗的電荷,從而提供分析信號的方法。微生物在滋生代謝過程中,培養基的電化學性質如電流、電位、電阻和電導等會發生變化,所以可以通過檢測分析這些電化學參量的變化來實現對微生物的快速測定。
常見的有:阻抗分析法、電位分析法、電流分析法等。生物電化學方法具有測量快速、直觀、操作簡單、測量設備成本低和信號的可控性等特點。
3、微菌落技術
微菌落是指細菌生長繁殖早期在固相載體上所形成的只能藉助於顯微鏡觀察的微小菌落。微菌落技術具有快速、經濟、實用的特點,其研究始於 20 世紀50年代,定量測定技術從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國外已有報道將該法應用於水、食品中細菌總數的快速檢測。
4、氣相色譜法
氣相色譜應用到微生物的檢測中,主要是依據不同微生物的化學組成或其產生的代謝產物各異,利用上述色譜檢測可直接分析各種體液中的細菌代謝產物、細胞中的脂肪酸、蛋白質、氨基酸、多肽、多糖等,以確定病原微生物的特異性化學標志成分,協助病原診斷和檢測。
5、高效液相色譜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檢測可分析各種體液中的細菌代謝產物、病原微生物等,以確定病原微生物的特異性化學標志成分,協助病原診斷和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