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中生物教學案例分析
對教學案例進行分析可以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學水準。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學案例分析 範文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生物教學案例分析:1.主題
探討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如何加強教師在探究教學中的引導,促使學生進行有效的探究式學習活動。
高中生物教學案例分析:2.教學方式
任務驅動式、引導探究式。
高中生物教學案例分析:3.教與學過程
3.1教學環節一:情景創設,引入課題。(此環節意在引導學生關注染色體與基因的關系)
師設疑:孟德爾所說的基因控制著生物的性狀,在體細胞中成對存在,通過配子傳給子代,其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規律和自由組合規律。基因在哪裡呢?
大家注意:體細胞中的同源染色體也是成對存在,在減數分裂過程形成配子時,成對的染色體分開進入不同的配子,那麼基因與染色體有什麼關系嗎?
3.2教學環節二:運用類比推理 方法 引導學生發現事實,提出假說,布置任務:完成學案上的嘗試分析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
①一個基因型是AaBb的個體,可產生幾種類型的配子?
②一個體細胞內有兩對同源染色體(1與2、3與4)的個體,在減數分裂時產生多少種類型的性生殖細胞(配子)?
③填表
學生完成上述任務並評價後,師導引:能否用一句話描述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
學生:基因和染色體行為相似。
師:如果你就是科學家,怎樣解釋基因與染色體之間具有相似或者說具有平行關系這個事實?
學生討論後達成共識:基因在染色體上。
師述:上述過程是將兩個相似的事物進行對比,得出假說。這種方法就是科學研究中的類比推理。1903年,美國遺傳學家薩頓用蝗蟲細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也發現了等位基因的分離與減數分裂中同源染色體的分離非常相似,於是運用類比推理提出假說:基因在染色體上。學生得知自己具有科學家的思維,非常興奮。(學生通過自己參與的活動,提出與薩頓假說相似的觀點,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3.3教學環節三:運用引導探究式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分析基因位於染色體上的實驗證據,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流程是:問題誘發、探究引領→分析推理、提出假說→設計實驗(領悟假說——演繹)→實驗驗證→結論:基因在染色體上。
師:假說僅僅只是一種推理,並不等於事實,假說要成為事實,還必須經過什麼環節?
生:實驗的驗證。
師:薩頓假說的證明是由另一個科學家摩爾根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實現的。
展示摩爾根的頭像及所用的實驗材料——果蠅。
設疑:為什麼選擇果蠅作為實驗材料?簡介特點:個體小易 飼養 、繁殖快、後代多、相對性狀明顯,便於觀察和統計,而且染色體數少。展示雌雄果蠅的染色體組成圖解:引導學生識別雌果蠅的染色體組成、雄果蠅的染色體組成,分析比較區別, 總結 概述性染色體與常染色體的概念。請學生關注XY的差異。(意在強化實驗材料的選擇對於實驗的成功至關重要)
師出示摩爾根的紅白眼果蠅雜交實驗:
P 紅眼(雌)×白眼(雄)
↓
F1 紅眼(雌、雄)1237隻
↓ 自交
F2 紅眼(雌) 2459隻 紅眼(雄) 1011隻 白眼(雄)782隻
引導分析:
(1)紅眼、白眼這對相對性狀中哪個是顯性性狀?生:F1看出紅眼是顯性性狀。
(2)此遺傳符合分離定律嗎?生分析後得出結論:紅眼(雌雄)3/4 白眼(雄)1/4,符合。
(3)用孟德爾的方法去分析摩爾根的實驗,哪些現象不能得到合理的解釋?生:白眼只出現在雄性果蠅,與性別有關。
(4)如何解釋白眼只出現在雄性果蠅中?
提示:如果按照薩頓的理論:基因在染色體上,那麼,控制白眼的基因是在常染色體上還是在性染色體上呢?如果在性染色體上,那又有哪些可能呢?
學生分組討論:得出假設
學生:在性染色體上,理論依據:性染色體與決定性別有關。
假設一:控制白眼的基因是只在Y染色體上,X上沒有它的等位基因
假設二: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Y染色體上
假設三:控制白眼的基因只在X染色體上,Y上沒有它的等位基因。
師:哪種假設合理呢?判斷假設是否成立,首先要能夠解釋實驗。引導學生用假設一解釋摩爾根的實驗,結果與事實不符,排除假設一的可能。(此環節意在給學生完成下面的任務做出示範)教師導引學生寫出如果假設二成立,則親本的基因型為:XWXW(紅眼雌)XwYw(白眼雄)。如果假設三成立,則親本的基因型為:XWXW(紅眼雌)XwY(白眼雄)。(此環節為學生獨立完成下面的任務做鋪墊)
布置任務:分組在學案上寫出假設二、假設三對實驗解釋的相應遺傳圖解,判斷假設二、假設三兩個假設能否解釋實驗。
生:兩名學生在黑板上寫出相應的遺傳圖解,其餘學生在學案上寫出相應的遺傳圖解。
寫完後,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點評,結果都能解釋摩爾根實驗。
師設疑:兩個假設中肯定有一個是對的,一個是錯的,如何驗證?生:用測交:F1紅眼雌果蠅與最初的白眼雄果蠅雜交。
師:首先用演繹推理預測結果。布置任務:請依據假設二和假設三,演繹F1紅眼雌與白眼雄的交配後代可能的結果。
生:兩名學生在黑板上寫相應的預測結果。其餘學生在學案上寫相應的的預測結果。
教師導引學生點評後歸納:
根據假設二:F1紅眼雌與白眼雄交配時,子代雌蠅和雄蠅中,紅眼和白眼各佔一半。
根據假設三:F1紅眼雌與白眼雄交配時,子代雌蠅和雄蠅中,紅眼和白眼各佔一半。
師展示摩爾根的F1紅眼雌與白眼雄的測交實驗結果:子代雌蠅和雄蠅中,紅眼和白眼各佔一半。引導學生與預測結果比較,結果兩個假設的預測結果與測交實驗結果都相吻合。
師:兩個假設真的都合理嗎?為了進一步驗證假說,摩爾根又設計了一個新的實驗:將上述測交實驗所得的白眼雌蠅和一個毫無血緣關系的純種紅眼雄蠅雜交。
布置任務:請依據假設二和假設三,分別演繹白眼雌蠅與純種紅眼雄蠅雜交,其後代可能的結果。
生:兩名學生在黑板上寫相應的預測結果。其餘學生在學案上寫相應的預測結果。
教師導引學生點評後歸納:
根據假設二:白眼雌蠅與純種紅眼雄蠅交配時,子代中雌蠅都是紅眼,雄蠅也是紅眼。
根據假設三:白眼雌蠅與純種紅眼雄蠅交配時,子代中雌蠅都是紅眼,雄蠅都是白眼。
師展示摩爾根的白眼雌蠅與純種紅眼雄蠅交配的實驗結果:子代的雌果蠅全是紅眼,雄果蠅全是白眼。並引導學生與預測結果比較,結果假設二的預測結果與實驗結果不符。淘汰假設二。假設三的預測結果與實驗結果完全符合。證明假設三是正確的。這樣,摩爾根就把決定紅眼和白眼的基因定位在X染色體上。
師小結:摩爾根的果蠅雜交實驗,提供了有力的實驗證據,證實了薩頓的“基因位於染色體上”的假說。
3.4教學環節四:嘗試運用研究成果解釋孟德爾遺傳規律
布置任務:在學案上把左邊的基因寫到右邊的染色體上。並完成下列思考題:
① A和a是什麼關系? 它們位於什麼染色體上? A與B或b,a與B或b是什麼關系?它們位於什麼染色體上?
②在形成配子的時候,等位基因為什麼會發生分離?非等位基因為什麼會發生自由組合?
③填寫下面的表述:在雜合子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等位基因成對存在於_______,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不相融合;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_______而分離,分離後的基因分別進入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後代。這個表述把染色體與基因聯系起來了,是對孟德爾分離定律的補充和完善,被稱為“分離定律的現代解釋”。
位於_______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幹擾的;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_______彼此分離的同時,_______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這是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現代解釋。
高中生物教學案例分析:4.研討與點評
4.1該教學案例體現了科學發現的內在邏輯性與學生認知規律的高度統一性,不僅讓學生了解了薩頓、摩爾根科學發現中的相關生物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到科學發現中的科學方法。
4.2該教學案例對《標准》的解讀准確,通過任務驅動式,引領學生進行類比推理,通過引導探究式教學分析摩爾根的實驗,引領學生領悟“假說——演繹”法,駕馭教學資源的能力較強。通過適當情景式質疑和設計問題串,有效地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積極活躍的狀態,整個教學過程側重知識獲取過程、 學習方法 和思維能力培養的整合,體現了高中生物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4.3本節教學過程通過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將發現“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思維過程按知識發展的邏輯過程轉化為學生的學習思維過程,學生在教學中是思維活動的主體。教師始終是引領者、組織者,有效的促使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活動。
❷ 2020高中生物教學教案3篇
國家規定的高中學科,大多省份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有些省份也出版了不同的教材版本。但大致內容是一樣的。人教版教材共6冊,供高中學生使用。必修1、2、3為必修內容,選修1、2、3供學生自行選擇學習。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2020高中生物教學教案,希望大家喜歡!
2020高中生物教學教案一
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一、概述
《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六章第二節,是環境 教育 的一個重要教學內容。國際環境保護形勢的發展和我國嚴峻的環境保護形勢,迫切需要加強環境教育,環境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每個人從小開始直到離開人世以前一直要接受環境教育。本節內容包括關注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人類的必然選擇。涉及范圍廣,知識跨度大,生物圈中種群的數量非常之多,形態各異、結構復雜,生命現象表現豐富多彩,其使用價值也就更加多樣化了,學習這節課學生不僅需要擴散思維、概括、綜合能力,而且更需要學生的信息獲取、處理和表達能力。以往採用傳統的講授法教學,課堂上無法呈現豐富資料、無法創設交互情境、更無法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利用計算機信息存貯量大,處理迅速,方便的人機交互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個別化學習環境等優點,使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和發展水平,調節學習進度和難度,實現因材施教。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描述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及其原因,描述所熟悉的珍稀動物的生存現狀。概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和 措施 。
2.能力目標
(1)通過小組討論,制定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主要方案,在「角色扮演」活動中,培養學生收集資料、處理信息、口頭表達、與人合作能力和民主思想;
(2)理解和學會處理在實施保護生物多樣性過程中,所涉及到的重大問題及各種關系,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決策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 辯論 和協商怎樣保護白頭葉猴」的活動,使學生關注我國特有的珍稀動植物,進一步增強學生關愛生命、熱愛祖國的情感,形成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參與意識和公民意識,真正把保護生物多樣性付諸於行動上。
(2)健全法制觀念,認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應全球合作,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理念。
(3)形成保護環境需要從我做起的意識。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過人是生物圈的一員等知識,分析過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實例,在本模塊中也學習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在實際生活中也接觸了生物多樣性在減少,需要樹立可持續性觀點等知識。因此在教學中盡量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關注生態倫理的道德問題,形成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四、教學策略與設計
根據現代認知心理學的理論,本節教學應注重知識的條理性和結構化,強調與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相匹配,使其在原有認知結構基礎上,通過計算機的輔助達到同化和順應,從而形成新的認知結構。使CAI更注重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學習策略的掌握和提供更多的個別化教學選擇,強調教學的主體性,強調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結合教學目標,本課可採用的 學習 方法 便是學生自主學習方法。這種 教學方法 是建立在現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創造教育基礎之上的。以學生為中心,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與目的。與傳統教學相比,師生關系發生了互位變化,同時教材變成了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多媒體則成了學生認知的工具。這種教學方法有利於學生認知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創造能力的培養。在多媒體課堂教學活動中,創設多元化的軟、硬體學習環境,使學生方便地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通過人機交互作用去主動地發現、探索、思考,從而使學生高質高效地獲取知識,培養創造能力。
五、教具准備
1、學校多媒體網路教室。
2、《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網頁式課件。
六、教學及課件設計思路
依據本節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採取以下的教學流程:問題導入→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歸納小結→練習反饋。通過講授和學生操作計算機,以討論、談話組織整個教學過程。
讓學生自己通過網頁瀏覽,自主、主動地參與探究,可以懂得知識是怎樣從對資料的解釋中產生的,可以把學生引向一個涉及到方法論且充滿了探究精神的研究過程,從而有助於學生理解科學的本質和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七、教學過程
略
2020高中生物教學教案二
細胞的分化、癌變和衰老
知識目標:
細胞分化、癌變和衰老的知識。
重點:
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癌細胞形成的原因。
導入:近年來,關於細胞的分化、癌變和衰老的研究,已經成為細胞生物學的重要課題。其中細胞的分化與生物發育有密切關系,細胞的癌變與當今世界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的癌症有關,細胞衰老與人類及動植物的壽命有關。下面我們一起討論大家感興趣的話題--細胞的分化、癌變和衰老。
一、細胞的分化
1、概念和意義
提問:一般多細胞生物體發育起點是什麼?(回答:受精卵。)
提問:受精卵進行分裂的方式是什麼?(回答:有絲分裂。)
提問:有絲分裂後,親代和子代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是否相同?(回答:相同。)
提問:那麼,什麼是細胞分化呢?(要求學生舉例回答。)
提問:細胞分化在什麼時候達到限度呢?(回答:胚胎期。)
提問:細胞分化的結果是什麼?(回答:形成各種不同的細胞和組織)
(概括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引出細胞的全能性。)
2、細胞的全能性
進述:觀察植物細胞培養完整植株示意圖。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由胡蘿卜韌皮部分離的細胞,在適宜條件下,經過分裂和分化又能發育成新的植株,說明已經分化的細胞仍然有發育的潛能,這就是細胞的全能性。
二、細胞的癌變
講述:討論第二個問題--細胞的癌變,癌細胞幾乎人人都有,這並非危言聳聽,病理學家經過大量屍體解剖和病理檢查後發現,死亡原因雖然不同,但幾乎每個人的體內都能檢出癌細胞。只不過絕大多數人體內癌細胞很少,尚未形成癌腫。
提問:常聽說的癌症有哪些?(回答:胃癌、肺癌、肝癌、乳腺癌、宮頸癌、大腸癌、白血病、食道癌、惡性淋巴瘤、卵巢癌…)
提問:癌症的危害是什麼?(回答:癌症是一類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和健康的疾病。據最新的統計資料報道,我國每年新發現的腫瘤病人約100萬左右,在全球因為癌症,每年奪去大約600萬人生命,並把1000萬人置於死亡邊緣。隨著人類生存環境的日益惡化,腫瘤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提問:引起細胞癌變的致癌因子有哪些種類?(回答:物理的電離輻射、x射線、紫外線,化學的砷、苯、煤焦油等,150多種腫瘤病毒。)
提問:癌細胞是如何形成的?(回答:在物理、化學或病毒等致癌因子的作用下,致癌基因被激活。)
總結 癌細胞及其特徵,人體細胞產生癌變的原因以及預防癌症的三級防治措施。
三、細胞的衰老:細胞衰老的特徵和原因
學生閱讀"細胞的衰老"。
提問:人體頭發變白的原因是什麼?
(在學生各抒己見的基礎上,總結: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提問:那麼如何使變白的頭發再變黑呢?
(回答:提高酪氨酸酶的活性,染發等。)
講述:總結細胞衰老的特徵以及細胞衰老的原因。就如何提高酶的活性以及染發對人體的危害等加以解釋。
小結:要求了解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以及細胞的全能性,了解什麼是癌細胞、癌細胞的特徵、引起細胞癌變的致癌因子和癌細胞形成的原因,以及癌症的預防,了解細胞衰老的特徵和細胞衰老的原因。真正明白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癌細胞形成的原因。 作業:
2020高中生物教學教案三
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一.教材分析
「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一節主要包括:對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和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兩大部分,與第一節「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所反映的生物膜對物質的進出控制具有選擇性等知識有一定的聯系,並對第三節學習「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作了知識准備,對整個章節的知識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的教學思路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積極引導學生觀察並分析實驗現象,大膽提出實驗假設,讓學生宛如親歷科學家探索科學的歷程,切身感受科學的魅力,保持強烈的探究科學的激情和興趣,自然地接受流動鑲嵌模型的理論。
二.學情分析:
(1)學生已經了解了細胞,知道了組成細胞的分子,掌握了細胞的基本結構,尤其是細胞膜作為最基本生命系統的邊界等相關知識,為本節知識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2)高中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和認知能力,分析思維的目的性、連續性和邏輯性也已初步建立,但還很不完善,對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並對探索科學的過程與方法及結論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簡述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2)舉例說明生物膜具有的流動性的特點。
(3)通過分析科學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過程闡述科學發展的一般規律。
2.過程與方法
(1)分析科學家建立生物膜結構模型過程,嘗試提出問題,大膽作出假設。
(2)發揮空間想像能力,構建細胞膜的空間立體結構。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使學生樹立生物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辯證觀點。
(2)培養學生嚴謹的推理和大膽想像能力。
(3)認識到技術的發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學且用發展的觀點看待科學、樹立辯證的科學觀。
四、教學重點
1.科學家對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
2.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學說的基本內容。
五、教學難點
1.對科學探究過程的分析,如何體現生物膜的結構與功能相統一。
2.生物膜的空間立體結構。
3.生物膜的流動性特點。
六、教學流程
設問引入→「問題探討」→體驗「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闡述「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七.教學實施的程序
教學過程
教師組織和引導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創設探究
情境
導入新課
新課學習
設問:從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可以看出生物膜的功能是什麼?其功能特性是什麼?為什麼生物膜表現出這樣的特性?
進一步思考:還有更好的材料做細胞膜嗎?
引出本節內容生物膜的具體結構
創設情境:
時間回到一百多年前的十九世紀末,讓學生思考如果他們是當時的科學家,他們首先會怎樣來探究?同時指出,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還不能親眼看到生物膜。那麼,通過什麼辦法進行第一步的探究呢?引導學生看教材,讓學生明白當時科學家是從生理功能入手來探究的。通過實驗觀察,科學家才有嚴謹的推理,提出膜是由脂質組成這一假說,提示學生:科學探究過程中作出假設後的步驟是什麼(通過實驗來驗證假設),從而進入下面的學習,由於技術的進步,對細胞膜提取和分離,並通過化學分析表明膜的成分是脂質和蛋白質,從而證明了前面的假說是正確的。
引導學生思考在驗證假設的實驗得出結論後的下一個步驟是什麼?
小組分享學生繪制的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型圖,討論細胞膜的選材
討論交流,體會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閱讀教材,猜想、討論
思考如果他們是當時的科學家對膜的成分是脂質和蛋白質會提出什麼新的問題進一步探究呢?
引起學生對生物膜結構探究的興趣
用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來探究新課的內容,並加深對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的了解
了解假說是怎樣提出的,以及提出假設後需要通過觀察和實驗進一步驗證和完善
學會運用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新課學習
新課學習
總結提高 課堂練習
介紹脂質的探究,先介紹科學家的實驗,提取紅細胞的脂質,在空氣—水界面上鋪展成單分子層,測得單分子層的面積恰為紅細胞表面積的2倍,同時介紹磷脂的結構,並舉例說明在空氣—水界面上鋪展成單分子層這個現象。
介紹蛋白質的探究,先介紹由於技術的進步,科學家可以用電子顯微鏡來觀察細胞膜,提出蛋白質—脂質—蛋白質的模型,但這一模型將生物膜描述為靜態的結構。引導學生思考變形蟲為什麼可以運動,這一功能與生物膜的靜態的結構相適應嗎?
質疑:這一模型解釋不了膜的許多生理功能,如變形蟲的變形運動等,因此這一模型的提出不能完全與功能統一,假設不完全成立,需要進一步的實驗來完善,由於技術的不斷進步,科學家發現,膜蛋白並不是全部平鋪在脂質表面,有的蛋白質是鑲嵌在脂質雙分子層中。並通過實驗證明了細胞膜具有流動性。引導學生總結在探究出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中,運用的方法:提出問題,作出假設,進一步驗證完善,不斷發展。
說明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指導學生在了解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和想像,加深對流動鑲嵌模型內容的理解,同時,了解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的進一步發展。
最後,歸納總結知識、方法、態度價值觀的體會
傾聽,思考單分子層的面積恰為紅細胞表面積的2倍這個現象說明了什麼?
閱讀教材資料,思考變形蟲為什麼可以運動,這一功能與生物膜的靜態的結構是否相適應?
閱讀教材資料,了解膜的流動性
小組合作嘗試構建生物膜模型,並交流分享
學生交流分享本節收獲
反饋練習
學會提出假說
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
了解技術進步對科學研究發展的作用
加深對流動性這一結構的理解為第三節的學習作準備
2020高中生物教學教案3篇相關 文章 :
★ 2020高中數學教學教案3篇
★ 2020高中政治教學教案3篇
★ 2020高中高一開學第一課教案優秀3篇
★ 2020高中生物教師個人年終工作總結精選三篇
★ 2020高一生物老師的教學工作計劃5篇
★ 最新2020高中生物教師工作總結五篇
★ 2020中小學開學第一課教案3篇
★ 2020高中生物教學工作總結
★ 2020高中生物教學的工作計劃範文
★ 2020高中生物教師工作總結範文五篇
❸ 新課改生物教學中問題情景如何創設
摘要:本文探討了生物教學中問題情景的創設,新課改理念對教師的要求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對知識的呈現方式就顯得非常重要,在知識呈現的過程中,問題情景的創設又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本文主要是結合實際教學中的案例淺談一下以上幾種方法的應用。關鍵詞:生物教學 新課改 問題情景新課改理念對教師的要求要求越來越高,要想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課堂上對知識的呈現方式就顯得非常重要,在知識呈現的過程中,問題情景的創設又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問題情景創設的好與壞,巧妙有否,對學生學習生物的過程中學會思考,學會動手,學會求知學會創新都會有重要的影響,下面結合教學實際,本人介紹一些課堂教學中問題情景的創設方法。(剩餘1222字)
❹ 如何在生物教學中激發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一、情感教育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
教學活動是師生間雙向信息的交流,這種交流是以信任為基礎,以情感為紐帶的。只有構建起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師生間情真意切才能使學生滿腔熱情的投入學習。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如果教師對學生冷漠、鄙視、厭惡、嫌棄,他們就會產生消極情緒,並向逆向轉化;反之,教師對學生愛護、關懷、理解、體貼,他們就會產生積極的情感反映,並可能向正向轉化。大量的實例表明:無論怎樣的學生,都會在情感的感召下,受到觸動而接受教育,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因此情感教育是教師為每個學生的人生大廈鋪墊的最初基石。有了這樣基石,學生愛學、樂學的求知慾才能得到激發。我常常和學生說的一句話就是「課堂上我們是師生,生活中我們是朋友」。建立了融洽的師生關系,學生就會很自覺,高興地做老師要求他們做的事,師生間的距離縮短了,教師便可以了解每個學生的內心世界,做到因人施教。
二、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
由於部分生物知識的抽象性,學生學習起來通常感到比較枯燥困難,這樣就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所以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抓住學習要點、降低學習難度是增加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充分利用網路資源,製作一些具體、生動、形象的課件,化抽象為具體,化死板為形象,變靜態為動態,利於學生直觀的感受、理解知識。如講述人的血液循環時,利用網路資源做一個血液循環flash動畫可以在短暫的時間內有效的讓學生理解、掌握知識且極易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知識的興趣。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多年來一直困擾學生學習這一章時的焦躁心情:枯燥乏味死記硬背。
三、創設生動的教學活動情景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情境教育」的學習氛圍即民主、和諧、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給學生提供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為學生創造自我實現的條件是主體發展的前提。讓學生享受到學習快樂,從而激發學生主體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如在探究《人的神經調節》時,我首先表演了霹靂舞蹈,同學們為我鼓掌,頓時,師生的關系已驀然拉得很近,在不知不覺中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當我剛停下,許多同學也爭著「試一試」。當即請兩位同學上台比賽。課堂氣氛一下活躍起來。此時自然引出課題,再順勢啟發:人的神經調節與哪些器官有關系?這些器官是如何協調來共同完成一個准確完美的動作的?人的神經調節還與哪些因素有關系?等等,這樣,在不知不覺的融洽氣氛中學生輕松的掌握了知識而且學得非常積極主動,課堂氣氛也異常活躍。
2.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們能在活動的起始階段多著筆墨,多動腦筋,使創設的教學活動情景具有針對性、趣味性、創造性,活動中常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每節課,我們更改電腦桌面背景,將生物科技成果與生物科學家作為桌面,通過想一想、猜一猜、聽一聽、講一講,試一試、動一動等活動,極大吸引學生的學生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引發很多疑問,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課堂也真正活起來。此外,我們還充分利用媒體資源,教師課前收集大量科技錄像片:如基因、染色體、克隆人、病毒、試管嬰兒、吸煙、吸毒的危害、人體奧秘等等,穿插在相關的課堂教學中,也為生物活動教學開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現教學目標,提供了條件。
四、從生活實踐中挖掘知識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生活與經驗是接受教育、學習理解的基礎,所以,要通過日常生活中具體的經驗來學習,使教育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生物學本身就是一門生活中的科學。在教學中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和理解生物知識,學會生活。如在講《鳥與空中飛行生活相適應特點》時,折紙飛機是大家從小就玩的游戲,但要折得好,飛得遠也不容易,有一定技巧。課堂上通過折紙飛機比賽,看誰的紙飛機飛的最高最遠,研究分析飛得高遠的原因:紙材質輕還是重;紙大小;飛機翅膀大或小;機頭折法……最後引導得出紙飛機要飛得遠,必須解決「三個力」:重力、阻力、動力。那「鳥是怎樣解決空中飛行的這三個力?」引導大家分析討論課本中資料,總結得出鳥適於與飛行生活相適應的特點,水到渠成。又如許多同學家養有寵物,如何解決寵物隨地大小便?同學們根據經驗,提出了多種解決方法,促進了對條件反射的理解。此外,利用學生關注和社會正發生的熱點問題,學習相關的知識,也是調動學生學習興奮性、激發其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總之,現實生活為生物課堂教學提供了最豐富的活動內容。只要留心,你就會發現無處不有豐富的教育環境與教育資源。
總之,只有通過對科學發現過程的親身直接體驗才能獲得。而學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真正體驗學習的過程、學習的價值,才能養成探索,追求真理的頑強精神,教學中通過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學生積極用眼、用口、用腦,在活動中啟動多種感官去獲得直接經驗,讓學生在實踐和體驗中獨立思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生物課堂效率。
❺ 如何進行生物學基本概念教學
2011年初中生物課標和舊課標相比,有很多變化,我認為最主要的一點就變化是強調重視重要概念的教學.那麼怎麼才能讓概念教學做到事半功倍呢?我認為在生物概念教學中應注重情景的創設並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 一、概念教學時的情景引入通過創設情景,簡捷明快地導入教學內容,使生物概念、原理的學習水到渠成. 1.實驗情景. 例如光合作用這一概念,實際上包含了光合作用的條件、原料和產物,對初中學生來說,能將這三個方面有機地聯系起來,歸納出光合作用的基本過程即基本上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概念.而光合作用的條件、原料和產物是通過探究性實驗《綠葉在光下製造澱粉》和三個演示實驗得出的,學生在實驗及觀察過程中已對有關的產物和原料等有較深的印象和理解,再引導學生將這些實驗結論歸納在一起,找出內在聯系,光合作用的概念便水到渠成. 培養學生得出概念的能力的過程,也是訓練和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過程.布魯納說:「一個壞教師奉獻真理給學生,一個好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學生得出概念的能力也是一種發現真理的能力. 2.實踐情景.學生通過觀察獲得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生態、遺傳和進化等方面的直觀的感性的認識,把這些感性的形象轉變成語言即初步的概念,再經過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互動與轉變,實現由特殊到一般、由現象到本質的飛躍,抓住生命的特徵,建立較完整而科學的概念.例如,進行生態系統概念教學時,可先引導學生觀察池塘、麥地、樹林等,分析其中的生物種類、生物之間的關系、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的關系,發現植物、動物、各種微生物及非生物環境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一個整體.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歸納出:生態系統=生物群落+非生物環境. 3.問題情景.利用掛圖、實物及演示實驗等直觀手段的同時,通過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觀察並在觀察中解決問題,便於感性認識,能豐富課堂教學,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想像力起到很大作用.例如"蒸騰作用"的概念,可以通過蒸騰作用演示實驗進行觀察並提出問題:塑料袋內壁上的水珠從哪裡來的?通過帶著問題觀察,學生能形象直觀地掌握和理解蒸騰作用的概念,知道蒸騰作用是水分以氣體狀態從體內散發到體外的過程. 二、概念教學時的情景分析 1.創設比較情景,分析概念的區別和聯系.在教學中,教師要及時指導學生對一些相關概念進行對比、歸類,揭示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找出本質區別,使概念清晰化和系統化.在學習生物概念時,注意分組、結對、列表、進行歸類對比,就容易搞清各對概念間的本質區別與內在聯系.同時,通過比較,促使學生將新舊知識、同類知識聯系起來,分析異同.從這個角度而言,學生比較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2.創設強調情景,分析概念的關鍵字、詞,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生物概念是用簡練的語言高度概括出來的,其中一些字詞都是經過認真推敲並有其特定意義的,它往往提示了概念的本質特徵,是生物概念的關鍵字詞,要理解概念的本質,必須從理解關鍵字詞入手.強調不僅能引起學生的注意,而且能引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很容易把握住其中的關系,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真可謂「此時無聲勝有聲」.例如:相對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 3.創設問題情景,通過討論加深對概念的認識和理解.隨著教學活動的多元化,以學生為主的探究學習活動會漸漸成為教學主流.問題討論在教學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是不容忽視的.亞里士多德說:「思維來自驚奇和疑問開始」因此教師要巧設一些問題,點燃創新之火.問題討論促進學生概念的精緻化,小組問題討論提供所有學生主動學習進行概念解釋的機會.學生提出的概念解釋必須接受組員的檢驗,促其再建構.經由不斷的解釋、質疑、再建構、反駁、澄清等,共同建構出一個比討論前更符合科學概念的答案. 三、概念教學時的情景鞏固 1.體系情景.在完成章節知識的教學後,對那些相鄰、相對、並列或從屬的概念進行類比、歸納,根據它們的邏輯關系,用一定圖式組成一定序列,形成概念體系.如:用概念圖將有關某一主題的不同級別的概念置於方框或圓框中,再以各種連線將相關的概念連接,形成該主題的概念網路,把學生感知「孤立」、「散裝」的概念納入相應的概念體系之中,讓學生獲得一個條理清晰的知識網路,既能幫助學生理解新概念,又能進一步鞏固深化已學概念. 2.比較情景.生物學概念很多,而且很多概念間聯系和類似的地方很多.如果學生沒有比較概念的能力,隨著學習深入,概念增多,易出現混淆的現象,影響學習效果.引導學生比較概念,主要讓學生抓住兩點,一是注重尋找比較標准,二是注重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的比較.比較概念的過程主要是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的過程,所以比較概念有助於思維能力提高. 3.發展情景.對學生來說,不同階段和不同的知識基礎,對概念的理解也會不同.學生能動地去探究概念的本質,就形成一個發展概念的過程,探索生命活動規律的內驅力會得到強化.例如學習綠色開花植物、細菌、真菌、動物和人體的每一部分內容時,總是先從細胞開始.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將新內容中細胞的特點與前面學過的生物細胞進行比較,最後學生對細胞的認識不再停留在某具體生物個體或類群的水平上,而是歸納出細胞是絕大多數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的基本單位. 總之,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概念教學的質量,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的問題.我們的實踐證明:充分利用生物學事實現象和學生已有經歷經驗引起概念教學,引導學生對生物學事實現象認真觀察比較、交流討論、歸納概括深化概念教學,學生及時應用所學知識解釋或解決具體問題鞏固概念教學,是提高初中生物概念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叫相對性狀.其中「同種」「同一」四個字,需強調.
❻ 如何創設生物教學情景調動學習積極性
一、把握好課堂導入,開啟興趣的大門
1.上好第一節課,激發學生的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階段第一節生物課的成敗,是培養學生學習生物興趣的關鍵,對學生能否對生物學習感興趣產生舉足輕重的作用。每次接手一屆新生,我都要根據現實生活,結合生命科學方面的最新進展,聯系學生比較喜歡的《科技博覽》《動物世界》《探索》等欄目,運用生動、典型的例子,讓學生認識生物學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
2.以新穎的方式導入新課,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
精彩的新課導入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迅速進入興奮狀態。新穎的課堂教學的導入,能夠抓住學生的心弦,促成學生情緒高漲,迅速把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思維調整到最狀態。導入的方法有多種,如,提問、圖片、實際案例、小故事等,可根據內容特點靈活運用。既可以選用課本每節開頭的「想一想,議一議」,又可根據實際引用生活中的實例引入。例如,在學習《綠色植物的生長需要水和無機鹽》這一內容時,我選擇了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實例來進行導入,首先我拿出了一盆綠蘿,問學生:「同學們家裡有沒有種花呀?在種花的過程中,最常做的一件事是什麼?」引導學生回答出「植物需要澆水」的事實,並用多媒體展示了一些枝繁葉茂的植物圖片,使學生通過已有的生活經驗,對「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最後以一句「植物的生活為什麼需要水」的疑問,順利導入新課,不僅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更加關注,同時還讓學生帶著疑問學習新課,更能牢固地掌握新課的內容,加對所學知識的記憶。
二、創造課堂情境,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否得到進一步強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有效的課堂教學。
1.聯系生活實際和社會熱點,引起學習興趣
現代生物科學與人類生存、社會發展密切相關,例如,器官移植、人工器官的培育、生物克隆、人類基因組計劃等成果顯著,影響廣泛而深遠。在課堂中,我們選擇最富吸引力的熱點問題,創設問題情境,提出一些學生想了解而未了解、想解決而又未能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嘗試用所學的生物知識去解釋,這樣有利於開闊學生視野,活躍學生思維。在解決這些問題的程中,強化學習生物的興趣。《傳染病及其預防》一節的教學,可選取禽流感、非典等社會熱點問題,提出:「為什麼春、冬易流行非典和禽流感病呢?為什麼在這時期大家少到人員密集的地方和少吃禽類食品呢?」由於近幾年來非典和禽流感病在當地曾流行過,且造成人員傷亡,社會各種流言也比較多。因此,問題的提出不但吸引了廣大學生的注意,而且更激發了學生對問題的探求,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
2.建立民主、和諧的課堂環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激發學習興趣
首先,教師要抓住學生新舊知識的聯系,教給學生發現問題的方法,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從情境中引發思維,產生質疑。其次,教師還應加強對學生合作學習的引導,新改突出「自主學習」,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凡是學生能解決的問題,盡量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學習來討論、交流,通過思想的碰撞,很多學生能夠產生新的疑問,並從中吸收新的思想。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開闊了視野,拓寬了思路,互相受到啟發,共同獲得提高。最後,教師要通過對學生進行深入細致的了解,營造充分尊重和信任的學習環境,對於提出問題的學生及時進行積極評價,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張揚個性,從而讓學生真正敢想、敢問,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3.充分利用多媒體,增加學習興趣 電腦科技的普及,使我們可以通過網路得到文字、圖像、聲音、視頻等多方位信息,用於課件製作,使教學內容更豐富,教學方法更加多樣,更加靈活。將課堂教學的內容直觀、生動、形象、真實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一目瞭然,獲得新奇感受,加深對事物的理解,能強化學習興趣,大大減輕了學生的認識難度。例如,講到《鳥類的多樣性》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學生平常不易見到的各種鳥類的具體生動畫面,及其各種各樣的生活習性,一一展示出來,引起學生極大興趣,使學生不但獲得鳥類多樣性感性認識,而且深刻地了解到鳥類的生活習性與形態構造相適應的道理。
4.利用實驗課,強化學習興趣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對於學生來說,最吸引他們的就是能自己親手做實驗。滿足學生這種迫切需要的心理,同樣是激發學生興趣的一種有效方法。因此,如何設計好實驗課,讓學生在動手實驗的過程中,既能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又能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學習興趣在動手實驗過程中,進一步得到強化,就成了實驗課的關鍵所在。教師要在實驗前陳述本次實驗的目的和步驟,引起學生興趣,在實驗過程中,做到對學生合理分工,使其人人動手。要關心學生、鼓勵學生,發現有困難的學生,耐心地從旁指導,對實驗中出現的錯漏之處,及時糾正。但不能包辦代替學生做實驗,也不能隨便批評學生,以免影響學生做實驗的積極性,實驗結束後,要求每一位學生寫一份實驗報告,將所觀察到的結果陳述出來,然後教師給予評分。這樣,既能增強學生興趣,又能提高其操作能力。
❼ 在生物教學中電子白板在什麼場景下的教學更有效
【摘要】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日益普及,課堂教學平台正在經歷從傳統黑板到電子白板的歷史變革,加上電子白板的易學易用,終將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流技術。交互電子白板的出現,融合了傳統的教學與當前的信息技術,把傳統教學與計算機、網路、軟體等現代教學結合起來,滿足了時代發展的需求,為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創新開辟了新的平台,也為課堂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創設了廣闊的空間,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結合學科特點,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運用電子白板強大的交互性功能,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人機互動提供了技術便利,也為建立以學生主動學習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模式奠定了技術基礎。
【關鍵詞】互動式電子白板 課堂教學 網路及資源 效率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學習方式的變革成為必然趨勢。基於網路環境下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是新課程大力倡導的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最有效的學習方式。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互動式電子白板多媒體應運而生,為課堂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創設了廣闊的空間,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
交互電子白板的出現,融合了傳統的教學與當前的信息技術,把傳統教學與計算機、網路、軟體等現代教學結合起來,滿足了時代發展的需求,為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創新提供了新的平台。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從三個方面談談互動式電子白板對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作用。
一、利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優化情景創設,提高學習興趣
生物課程標准提出:教師要改革教學過程,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要求教師能精心組織教學,能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激活學生的已有經驗,指導學生體驗和感悟學習內容。而「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互動式電子白板清晰的界面,鮮艷的色彩、動聽的聲音以及多變的圖像,有利於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創設各種教學情境,喚起學生的情感活動。自然學生的興趣濃厚了,參與意識也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得到了極致的發揮。加之互動式電子白板操作工具中獨有的拖放功能、照相功能、隱藏功能、拉幕功能、塗色功能、即時反饋功能、回放記錄功能等,都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尤其是自帶的資源庫,為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同時也為教師創設恰當的情景提供了便捷,有時還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在講述生態系統的成分(八年級上冊第二十五章第一節)時,剛開始創設了這樣一個情景,先播放視頻《農田生態系統》,讓學生回憶,剛才視頻中出現了哪些成分,並根據這些成分有無生命進行分類,即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在學生回憶、回答的同時,我利用了白板自帶的圖庫將這些成分(貓頭鷹、蛇、田鼠、蝗蟲、水稻)逐個拖放到電子白板的空白頁上,同時引導學生思考在這個生態環境中與這些生物有密切關系的非生物成分有哪些?例如:水稻生長需要哪些條件(陽光、水、土壤等),當圖庫中找不到學生回答的成分時(如土壤、水),我就用那支既可以當粉筆又可以當滑鼠的電子鉛筆畫一片土壤和一條河流。教師的這一舉一動讓學生感到很新奇,同時我又不失時機地鼓勵學生也來試一試,在屏幕上寫一寫、畫一畫。不一會兒,白板上就呈現了學生的思維火花,例如學生寫的細菌、真菌、溫度、食物,學生畫的溝渠、雲等。然後根據白板上出現的成分讓同學們進行分類,最後總結出生態系統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植物、動物、細菌和真菌,非生物成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和土壤等。從這個例子中我們不難發現互動式電子白板的圖庫、書寫、繪畫功能的運用使情景創設更加生動、靈活,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因而一上課就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生物課堂教學中,他們就會充滿激情地參與課堂教學,積極地思考教師的問題,主動地進行小組合作探究,認真地聆聽教師的講解和其他學生的發言,有利於後面的生物課堂教學順利地進行,教學效果當然也會非常理想。
二、利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靈活、有效地實施教學過程
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能非常靈活地實施教學過程,它比普通的電子白板增加了好多實用的功能,並且這些功能是一般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所不具備的。下面我簡單地談一談互動式電子白板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6個方面的功能。
1.局部放大功能
因為一般的黑板、屏幕、白板都不是特別大,而班級的學生又比較多,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就是坐在後邊的學生看不清楚屏幕、白板上的圖片或者文字,在互動式電子白板上教師可以很方便地拿魔術筆在所需放大的部位畫一個方框(一筆畫出),這一部分內容立刻就放大了,這樣後面的學生就看得很清楚了。如講述大豆種子結構時,我在白板的空頁上拖入一個大豆種子的結構圖,由於此圖的胚芽、胚軸、胚根的結構太小,後面學生根本看不清。於是我用魔術筆在大豆種子結構的胚芽、胚軸、胚根的部位畫一個方框,使胚芽、胚軸、胚根的結構放大一定程度,這樣後面學生就很清晰地看見胚芽、胚軸、胚根的結構,從而能夠分清種子結構中的胚芽、胚軸、胚根。
2.存儲功能
互動式電子白板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板書內容可以被存儲下來。寫在白板上的任何文字、畫在白板上的任何圖形或者插入、拖到白板上的任何圖片都可以被保存到硬碟或移動存儲設備,提供給下一節課、下學年或者其他班級使用,或者與其他教師共享;也可以以電子格式或者列印出來的印刷品形式分發給學生,供學生課後溫習或者期中、期末復習使用。這樣不僅大大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還能幫助學生課後實現知識重溫鞏固。例如講述腎單位的結構時,首先我讓一個學生在白板的空白頁上用藍色的電子筆畫出腎單位的結構模式圖,再叫一個學生用紅色的電子筆進行修改,接著叫第三個學生用黑色的電子筆在圖上標出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學生完成後我帶領全班同學用紫色的電子筆進行批改,最後點擊保存。這樣到另一個班級上課就可以直接打開使用,也可以供學生課外溫習、鞏固使用。
3.探照燈功能
利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探照燈功能,能使重點、難點非常突出顯現,初中的生物教學主要是針對七、八年級的中學生,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但同時他們的自控力又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師要想盡辦法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除了從教學環節的設計和教師個人的魅力修養上著手以外,課堂上一些新奇的或突然出現的事物也能夠有效地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從而激發他們的興趣,使得他們的注意力能凝聚到課堂上,從而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講述消化系統結構時,我首先展示消化系統組成示意圖,接著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魔術筆分別在消化道的各個部分畫一個圓圈(一筆畫出),依次突出顯現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和肛門,再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魔術筆分別在各個消化腺上畫一個圓圈,突出顯現唾液腺、肝臟、胰腺、胃腺和腸腺,讓學生分別說出各部分結構名稱,最後歸納消化系統的組成。這樣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結果也通過當堂訓練證明了這節課的教學效果非常好。
4.編輯、批註功能
對於已經製作好的課件,教師可以在白板的批註模式下,對原有的課件進行控制和批註,甚至可以在一些動畫、視頻文件上進行標注,展開詳細的講解,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抓住課件、動畫、視頻上的重要信息。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還能及時、方便、靈活地引入多種類型的數字化資源,並可對多媒體材料進行靈活地編輯組織、展示和控制。如在視頻、動畫的播放過程中,需要做一定的講解和文字的批註以完成教學,教師只需要對拍攝視頻作簡單的剪輯或不加處理就可直接用於生物課堂教學。這樣大大減少了教師備課的負擔和技術上的難度,同時又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從而增加視頻、動畫觀看的效率,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播放有關血液循環的動畫或視頻時,可直接用電子鉛筆或鋼筆在畫面上進行編輯、批註,寫出體循環、肺循環,標出血液流動的方向,這樣就會使學生看清人體兩條血液循環路線,從而提高觀看動畫或視頻的效率。
5.回放功能
利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回放功能,可以對以前的操作過程進行任意多次回放,這在教學過程中是非常有用的。因為教學的時候一般教師都是講一遍,但是有些重點、難點、疑點對於有的學生講一遍是不行的,教師就可以利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回放功能把這個過程多次回放,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學情自主選擇是否需要再次學習,不但可以減輕教師的工作量,又可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達到分層教學的目的,從而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相應地發展,使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更加有效。例如在講述植物傳粉、受精這一重點、難點知識時,可以將植物的兩種傳粉方式以及受精過程的動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多次回放,加深學生對自花傳粉、異花傳粉及其受精的概念和過程的理解。
6.繪圖功能
互動式電子白板自帶豐富的各種幾何圖形和生物儀器圖,便於初中生物實驗的設計和學生參與到初中生物實驗的學習過程中。比如,在探究植物種子的呼吸消耗了二氧化碳的實驗時,需要在互動式電子白板上畫出這個生物實驗所需的廣口瓶、漏斗、錐形瓶、導氣管、大豆種子等實驗器材。由於這個操作簡單,學生又都很感興趣,於是筆者分別請兩個學生在白板上畫出實驗設計圖,再請兩個學生進行修正。這樣學生就獲得了一個實踐參與的機會,充分體現了交互、參與的新課程理念。
三 、利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增強師生互動,提高學習主動性
互動式白板的簡易操作性,使教師從滑鼠解放到黑板前,無線手寫板的出現,又使教師從講台解放到教室的角角落落。這樣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就有了更多互動和交流的時間,教師也變成整個學習集體中的一員,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交互電子白板的人機交互、師生交互、生生交互等特性,可以讓教師更輕松地利用主題資源進行教學,使豐富的主題資源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充分發揮,讓生物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潑。同時,互動活動中運用多種方式激發了學生,豐富了活動的形式,拓展了活動的時空,把單調緊張的教學過程轉變為趣味盎然的活動,變單一簡單的課堂為多形式、多方位、多渠道、多手段的綜合立體大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更多表現的機會。例如在講食物鏈、食物網時,藉助互動式電子白板,將這些生物的圖片出示在空白頁上,然後請學生用電子鉛筆在白板上根據它們的取食關系進行連線,再請學生對前面學生的連線進行修改,這樣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現師生、生生互動交流,同時界面直觀生動,容易被學生接受。
總之,交互電子白板是實現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優勢互補的工具,是一種混合式的學和教的手段,它既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對於推動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符合當前教學改革的需求。我們在初中階段的生物學科進行了兩個學期的實踐研究。實踐表明,與傳統的多媒體技術和學科整合相比,互動式電子白板的引進,明顯改善了學與教的課堂環境,促進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為學生有效學習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成為師生教與學的有力工具。
參考文獻:
1、《交互白板及其在我國中小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丁興富
2、《課堂教學中交互白板的應用層次分析》李新宇
3、《試論網路教學的特點和模式》李海北
❽ 有效的高中生物教學模式和策略有哪些
高中生物新課程教學中要充分體現新課程理念,要切實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將自主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等方式納入教師的教學設計,實現課堂結構的更新,就必須探討高中生物新課程中的教學新策略。
一、新課程理念下選擇生物教學策略的目標
新課程理念下生物教學策略要求教師應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實踐,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遵從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及興趣愛好。教學方式上,要因人而異地制定可供學生選擇的學習目標,使所有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學有所獲,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享受平等的教育。為此我選擇生物教學策略時主要考慮以下三個方面。
(一)給學生一些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
主動選擇帶來主動學習,提供學生選擇的教育,才是有效和成功的教育。在教學中應安排一些選擇性活動,讓學生自己選擇練習內容、練習方式,獨立地進行練習。增強學生對課程的選擇性是高中新課程的突破,體現了新課程的特色。為了幫助學生正確選擇課程,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選課的指導。要依據學校選課制度,編寫「生物課程選課指南」,並採取咨詢、答疑、講座等各種有效形式給學生進行切實的指導。選擇性的學習活動,為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提供了廣闊的時空,會使之產生新的興趣和一種自主支配學習的激情,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最終使學生學會選擇,形成個性,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
生物教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可以從學習環境中得到體驗,環境是教學中學生獲得體驗的載體。加強實驗是高中生物新課程的重要特色。教學中要注意針對不同類型的實驗,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提高實驗質量。新課程還增加了許多類型的實踐活動,教師要設計好這些活動的教學過程,使學生身處生動活潑的情境之中鍛煉操作技能、學習模仿、體驗學習的快樂,使學生一上課就感到生動有趣、形式新穎、情境交融,整個學習過程處於「樂中練、動中練、學中練」的氛圍之中。
(三)給學生一點困難,讓他們自己去解決
新課程還十分重視對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的作用,例如,新教材中安排了許多如思考與討論、科學前沿、技能訓練、模型構建、探究、想像空間、課外製作、活動及建議活動等欄目,其中有許多都是值得思考的,應該讓學生動動腦筋、動動手,嘗試去解決這些困難。
二、新課程理念下生物教學策略的案例分析與評價
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地探索新型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保證絕大多數學生完成課程目標。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運用了創設探究情境式、合作交流式、開放式等教學策略。
(一)創設探究情境式教學策略
1.創設探究情境式教學策略是根據生物課程標准學習領域目標和相關的活動內容,圍繞創設的一個教學主題,把教學有機地聯系起來,採用相互聯系的若干教學環節,通過游戲為主的方法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它是一種主要體現以學生為本、以思維鍛煉為主要手段的教學方式。
2.教學過程:(1)引導學生進入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2)以主題情境逐漸進入各小標題情境教學;(3)發展學生思維技能訓練;(4)小組合作探討和實踐完成教學目標;(5)讓評價滲透到每一個情境教學中。
3.評價:該策略重點在於引出教學任務,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學習任務中來。教師把將要學習的生物學知識通過一定的問題、情境或事件呈現給學生,並通過這一活動把學生過去的活動和將來的活動聯系在一體,引起學生對學習目標的注意和興趣。這一方法要求教師做到:創設為理解各類生物學學習主題所需的而學生現在又欠缺的接近真實經驗的情境;提供一定的相互矛盾的事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慾;通過活動使教學目標逐漸明確起來,並確立教學目標的規則和程序;避免直接解釋概念,提供定義和答案,自己將結論陳述出來。
(二)合作交流式教學策略
1.合作交流式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陪伴學生完成學習過程為主要形式,以師生互動為主要方法創設情境,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該策略重視學生首次發現,首次示範,將所學知識、技能「外化」,進行自我反饋,以逐步完成教學目標。
2.合作交流式教學過程:(1)向學生呈現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情境;(2)教師陪伴學生進入學習程序,陪同學生一起練習分析;(3)發展學生思維技能訓練;(4)小組協作學習,利用各人不同的認識開展小組討論,利用集體練習情境的創設提供學習幫助;(5)學習效果評價、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
3.評價:學生在自主探究之後,將各自的探究結果進行交流與討論,通過自主學習而獲得知識。學生獲得的知識可能並不全面或正確,這就需要在一個相互協作的學習群體中對各自的觀點、假設進行辯論,使不同的觀點得以交鋒、碰撞,從而加深、補充、修正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理解。這一策略要求教師做到: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解釋概念和定義,並請他們對自己的解釋作出說明或提供證據;鼓勵學生相互交流他們的解釋,批判性地傾聽他人的解釋,並對其他解釋提出質疑;用學生現有的經驗作為解釋概念的基礎,進而向他們提供正式的定義、解釋以及新的說明性的短語;避免向學生介紹不相關的概念或技巧,也不要接受學生不合理的解釋。
(三)開放式教學策略
1.開放式教學以教材、場地、自然條件為主線展開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逐漸地改變教學環境,讓學生自主發現各種學習方法,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積極討論學習的規則,以達到教學的目標。
2.開放式教學過程:(1)引導學生利用教材進行自主學習;(2)改變教學場所(如實驗室、圖書館、多媒體教室等)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3)在小組合作下創設探究的氛圍,延伸學生學習的興趣;(4)讓個人、小組進行表演、展示;(5)運用綜合性評價。
3.評價:該策略給學生提供了確認發展當前的概念、過程以及技巧的經驗基礎。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有時間對教師准備好的「情境」進行自主探究學習,通過與教學情境、材料以及方式的互動,積累直接經驗並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學會遵循一定的模式,確定影響事件的變數,而且學會對事件進行質疑。這一策略要求教師做到:鼓勵學生在沒有教師的直接指導下一起學習,給予他們充分的活動和學習的機會;學生在相互交流與合作時,教師要注意觀察、傾聽,了解學生的需要,把握他們的思路等;向學生提出需要仔細探究的問題以改變他們的研究思路;教師應充當協助者、教練或顧問的角色,不必領著學生一步步地解決問題。
(四)實踐引申式教學策略
該策略目的在於通過質疑、復習、實踐等活動來擴展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通過給學生提供新的經驗,使學生形成更深刻、更廣泛的理解,獲得更豐富的信息和恰當的技巧。這一策略常用於對新材料新事物的分析和判斷,要求教師做到:鼓勵學生使用正式的定義或解釋,並將這些新的說明性短語、定義、解釋和技巧運用到新的相似的情境中去;提醒學生做替代性的解釋,使學生形成更深刻、更廣泛的理解,獲得更豐富的信息技巧;使學生注意信息和證據,讓他們從證據中得出合理的結論,提醒他們不要忽視以前的信息和證據而牽強地得出結論;應注意避免向學生提供明確的答案;避免領著學生一步步尋找答案、解釋怎樣解決問題;避免因學生的錯誤結論而訓斥學生。
(五)反饋評價式教學策略
該策略目的在於鼓勵學生評估自己的理解力和創新力,同時也為教師提供評價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程度的機會。教師運用正式或非正式的程序來評估學生的觀念、態度和技巧,學生則得以檢驗他們在新情境下的解釋、行為及態度。這一策略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的不同階段施行,要求教師做到:注意觀察學生使用新知識、技巧的情況,尋找學生改變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的跡象;評估學生的知識和技巧,但要避免檢測他們詞彙、術語及孤立的事件;允許學生評估自己的學習以及小組協作的技巧,並提出有利於進一步研究的問題;教師可以提出開放性的問題,使學生結合自己的觀察、證據以及以前接受的解釋來回答開放性問題,但不要籌劃與知識和技巧無關的開放性討論。
三、結論與建議──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筆者認為,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不僅指教學目標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還指教學過程是學生自我活動和自主發展的過程。
1.改革以生物知識為中心的單向式傳授教學模式,創造一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探索性學習方式。2.把「教學過程」首先看作是一個學生的「學習過程」。因為,「教學」意味著更多的控制和支配,而「學習」則意味著更多的主動與自由。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在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教學評估等環節中,都包含著如何從「教」的角度去喚起學生的「學」。3.讓學生承擔一定的學習責任。4.大膽改造固定的、僵化的教學程序(如復習舊知、新授、鞏固練習等)。5.把教師的角色定位於學生發展的合作者、鼓勵者和引導者。
❾ 高中生物說課稿
關於高中生物說課稿三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我整理的高中生物說課稿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材分析
新陳代謝是生命活動的基礎,《新陳代謝》這一章在整個高中生物知識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和動物體內的三大營養物質代謝》的內容又是這一章的核心內容之一,本節的內容與前面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緊密聯系,可以是化合物知識的延伸、應用部分,又利於學生更好理解各種化合物的功能,三大營養物質的氧化分解供能又直接關系著後面的細胞呼吸和代謝類型,以及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等知識內容。所以怎樣完成本節的教學十分重要。
本節教學內容包括糖類、脂質、蛋白質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途徑、三大營養物質代謝與健康以及三大營養物質代謝的關系三個部分,分三課時完成。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我將教材原有順序進行調整,每講一種物質的代謝聯系該種物質與健康的關系,另外,我將糖類代謝和蛋白質代謝安排在前兩個課時完成,我說的脂質代謝與健康及三大營養物質代謝的關系是第三課時的內容,這樣既避免了一課時內知識點過於集中的問題,又可以處理好知識間的邏輯關系,突出糖代謝和蛋白質代謝,又可以在第三課時將三種物質的代謝的內容結合,解決實際問題。
脂質代謝與健康的內容涉及的肥胖問題可以說是當今的熱門話題,肥胖的人越來越多,減肥方法五花八門,對學生影響很大。新的課程標准提出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注意理論聯系實際的理念。所以我在教學中提出有關肥胖這個中心問題,從中心問題出發解決脂肪代謝及三大營養物質代謝之間的關系。最後以解決肥胖問題來加強知識聯系和強化三大營養物質代謝的關系。這樣既有利於代謝途徑的掌握,又有利於學生建立起生物是統一整體及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學情分析
我所面對的是高二年級的學生,他們思維活躍,理解能力強,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從感性資料中抽象出理性的概念。他們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濃厚,願意參與與生物知識相關的社會問題的探討。另外一方面,他們天真、敏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缺乏對事物的本質分析和識別能力。他們正是身體發育的關鍵階段,社會上、媒體中、娛樂圈中出現很多不科學的減肥方法,學生很容易盲目效仿,誤入歧途,影響身心發育。因此他們需要科學飲食觀念和正確的審美觀點。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說出脂質代謝的基本過程
知道三大營養物質代謝的關系
能力方面:
嘗試用代謝知識分析肥胖的原因
運用代謝知識指導肥胖的預防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
感受肥胖的煩惱,關愛肥胖人群,懂得尊重他人
了解肥胖的原因,形成健康的飲食觀念和習慣
確立正確的審美觀點,建立辯證唯物主義的思維方法,自覺做到知行統一
形成用科學知識辨別是非的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精神
教學反思
1、對教材: 合理取捨 重新整合
教學中我尊重教材,而不拘泥於教材,將教材的結構進行調整,即有利於知識的講述,又便於學生建立知識間的聯系,形成人體是統一整體基本觀點。具體做法不再贅述
2、對學生:重視主體地位 提高科學素養
新課程體系提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過程要「以學生發展為本」,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有正確的角色定位,確定正確的學生觀,教學中突出其主體地位,問題由學生提,方法由學生想,疑難由學生析,結論由學生下,真正做到以「學」為主,讓學生想學、樂學、要學,進入一種主動學習的狀態。
另外,「以學生發展為本」,還應該是指從教學內容實際出發,為學生的切身利益著想,用生物學的原理和方法指導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健康的體魄和文明衛生的習慣,即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3、對課程資源:廣泛挖掘 智慧篩選
生物學與人類生活有著密切關系,教師可以運用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一些課程資源進行教學。本節課中我充分利用了教材、學生、網路、視頻等課程資源,收到較好的效果。但是在教學准備中教師對課程資源的篩選尤為重要。
教材只是教學資源的一部分,教學中要對教材合理的取捨和整合,讓其更好地為教學活動服務。
學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學生所佔有的生活背景以及學生對事物的感受和態度、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是可以為我所用的課程資源,但是教學中需要我們對學生的觀點、方法及時准確地引導,而不是全盤肯定。
本節課我利用網路收集了很多有關脂肪代謝以及肥胖、減肥的資料、圖片,但是課堂有限,不可能完全展示,另外,也並不是什麼樣的資料都能為我所用,要經過自己的篩選和簡單加工才能應用到生物教學中,才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否則將事與願違。(如黑熊冬眠的資料)
4、對教學過程:聯系現實生活 激發學習熱情
本節課,而從現實生活入手,找到焦點,提出中心問題,從而引領學生走進教材,然後圍繞中心問題,結合實際來引導學生學習教材,應用生物知識,解決中心問題,最後師生一同走出教材,用科學知識指導生活。在這個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到,生物學知識不是枯燥的條款,而是生活的寶典,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藝術無處不在,教學是一門高深的藝術,其中的美感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心去體會,更重要的是去創造。
一、 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水分代謝」是高中生物第二章的重點內容,它與前面所學知識如細胞成分、結構及植物根、莖、葉結構等內容聯系非常緊密;也為今後學習「礦質代謝」、「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內容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 了解植物細胞的吸脹吸水;水分的運輸和利用。
(2) 理解植物細胞滲透吸水的原理,水分散失的方式和意義。
(3) 通過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進一步理解滲透吸水的原理。
2、能力目標
通過滲透理論分析和實驗驗證的方法,培養學生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德育目標
通過聯系生產和生活實際,使學生了解本節課的實踐價值,增強學生關心生產,關心水資源的利用等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滲透吸水的原理、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
因為只有理解了滲透吸水原理,才能理解細胞吸水的'條件,理解影響植物細胞吸水的各種因素,植物體內細胞間的水分傳遞和植物整體水分吸收、散失原理,並通過觀察實驗現象獲得細胞吸水和失水與環境溶液濃度的關系的感性認識,才能深入理解成熟的植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以及影響細胞滲透吸水的內外條件。
教學難點:分析滲透原理,植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是教學的難點.
因為在滲透作用中,水分是從溶液濃度低的一側通過半透膜向濃度高的一側滲透,這涉及到生物學知識與物理學知識的結合,對此學生理解有一定難度。另外,引導學生如何從實驗現象理解細胞滲透吸水,失水,從而進一步理解成熟的植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有一定的困難。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課時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滲透裝置」的小實驗,「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的整個動態過程呈現在學生眼前,而在動手實驗中,整個動態過程用肉眼是觀察不到的。通過動態演示整個過程就能把復雜的問題具體化,抽象的問題形象化,這樣的教學情景對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有著良好的作用。
二、 說教法:
1、探究教學法:這節課知識的理性較強,因而採用探究教學法更符合教學內容。創設聯想,提出探索問題 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推理 用教學媒體對學生的推理結果進行驗證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探索結果。
2、直觀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軟體,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啟發性,使學生更好地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三、 說學法:
主動學習法:通過設疑引入,邊講邊演示動畫,讓學生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教師層層設疑,激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知識,對重點,難點知識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落實好教學目標。
四、 說教學過程:
(一)關於引言:
俗語導入創建輕松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慾。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一棵大樹是如何將土壤深處的水分吸收並運輸到樹梢?水分在植物的生命活動中有什麼作用?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水分的吸收,以及運輸和利用、散失即水分代謝過程。
(二) 關於新課教學的安排
1、讓學生清楚植物根尖的結構,教師採用邊動畫演示邊講解,目的是讓學生回顧初中所學的知識 ,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而成熟區的表皮細胞是根吸收水分最活躍的部位,這樣為理解成熟植物是一個滲透系統做准備。
2、 利用多媒體演示 「滲透裝置實驗」
創設情景,提出探究問題:過一段時間,裝置會出現什麼現象?為什麼?液面會不斷地上升嗎?
學生推測:
A、燒杯中的水進入漏斗
B、由燒杯進入漏斗中的水多於由漏斗出來燒杯的水
利用電腦動畫從微觀方面演示水分子出入半透膜的過程,對學的推理進行驗證,同時講清楚半透膜的性質,驗證B的正確性。
最後師生共同總結歸納:滲透裝置應具備的條件:
(1)滲透裝置的條件:
A、半透膜。
B、半透膜兩測具有濃度差。
(2)滲透作用:水分子或其它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
[進入下一個探究話題]
提出探究問題:成熟的植物細胞為什麼主要通過滲透作用吸水?細胞是否也具有發生滲透作用的條件?
出示成熟植物細胞結構,及與滲透裝置的比較圖,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對比加深理解,驗證了成熟植物細胞也是一個滲透系統。
教學預測:大多數學生可能會把細胞膜當成半透膜,教師進行比較講解原生質層具有半透膜的功能。
設疑引入:既然成熟的植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怎樣設計一些實驗來驗證它呢?細胞在吸水或失水時的形態又如何變化?
3、教師電腦演示動畫「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同時層層質疑:造成質壁分離的原因是什麼?細胞壁與原生質層之間的空隙充滿了什麼物質?為什麼?死細胞能否發生質壁分離?對外界溶液濃度有何要求?把已發生分離不久的細胞放入清水又會發生什麼現象?
最後師生共同總結出:
[細胞液]<[細胞外溶液] 細胞滲透失水
[細胞液]>[細胞外溶液] 細胞滲透吸水
讓學生討論:如果不用濃蔗糖溶液而用NaCl溶液,細胞將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這樣可以及時反饋學生所學的知識,並用動畫對學生結論進行驗證。
聯系生活實際提出問題:成熟區的表皮細胞具有大液泡是成熟的植物細胞,靠滲透作用吸水,在什麼條件下,這些具有根毛的表皮細胞會吸收地壤中的水分呢?這與成熟區細胞是吸水最活躍的部位相呼應。
討論:農業上提倡「薄肥勤施」,如果一次性施太多的肥料,很容易引起「燒苗」現象?為什麼?請同學們根據今天學的滲透原理來解釋。
通過聯系生產和生活實際,使學生能學以致用。
4、 電腦動畫模擬植物根吸水、利用、運輸、散失的全過程,既縮短了教學時間,又能讓學生理解得更為透徹。舉日常實例讓學生歸納蒸騰作用的意義。
(三)結合實際進行課堂小結:植物的移栽,要注意保護植物的根毛,同時要去掉大部分葉片,以利植物成活,使學生認識到水的重要性。把兩部分知識統一起來,同時進一步鞏固新知識。
(四)課堂練習,反饋教學效果,及時發現問題。
五、效果預測: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通過俗語引入,激發興趣,通過直觀的動態演示,給學生以生命現象及過程的動感和真實感,突出了重點,滲透吸水,突破了難點,使學生較易理解和接受教材內容,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和思維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教師的點評和總結,一方面統一了認識,給學生一個較為正確的可供參考的觀點,另一方面較好的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並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說教材:
本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介紹的是關於生物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可能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知識。「生物入侵者」標題生動形象,引起讀者注意,文章開頭引出說明對象,然後具體介紹什麼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再分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徑,然後寫生物學和生態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度,以及世界各國對此採取的相應的措施。這是邏輯順序進行說明的。思路清楚,層次分明。
二、說教學依據:
學生對外入侵比較熟悉,而沒有「生物入侵者」的概念。可以從熟悉的外敵入侵的方式,再轉入對不熟悉的「生物入侵者」的思考,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其次閱讀科技類文章的目的之一,是篩選信息。此文正好可以讓學生抓中心句,整理歸納各部分內容,了解大概文意。
三、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劫掠、棲息、藩籬、歸咎」等詞的讀音及詞義,理解「在劫難逃、五彩斑斕、束手無策、物競天擇、無動於衷」等詞語的意思,並學會運用。2、了解文中介紹的生態環境知識,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關情況。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1.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提高閱讀科普文的能力。2.分析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體會其表達效果。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了解生物「污染」,增強防範意識,為建設家園、保護家園而努力
四、說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把握文章所運用的說明方法。
(二)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種遷移過程中的「人為干預」?為什麼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過程中,強調「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這兩個條件?
五、說教學方法:
1.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設計閱讀題目指導學生自讀,幫助他們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探究文章的說明技巧。教師只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2.討論法。學生自由質疑,通過多種形式的討論合作探究,共同解決。
六、教具准備:
多媒體
七、課時安排:
1課時
八、說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據光明日報(20xx年6月12日)報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內伶仃島,一種產於中、南美洲的「植物殺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們宛如一張張巨網,黑壓壓地籠罩在美麗的荔枝樹、芭蕉樹、相思樹上。樹木因為沐浴不到陽光而無聲無息地死去,鮮花和綠草因為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而枯萎,島上的土地正蛻變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譽的內伶仃島,可能會被薇甘菊毀於一旦。那麼薇甘菊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破壞力呢?讓我們走進梅濤的《生物入侵者》去尋找答案。
(二)、學生自讀課文,教師設計問題指導學生自讀(多媒體顯示)
1.給重點字詞注音。
2.請用自己的話概括說明本文所介紹的有關生物入侵者的知識。(不少於5個要點)
3.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
4.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找出來並說說它們的表達效果。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內交流。教師選五個小組的組長進行全班交流,每組負責一小題。
(三)、學生自由質疑,由學生共同討論解答,教師組織學生活動,並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1.各小組輪流提問題,在小組內共同討論解決。不能得到圓滿答復的,向老師提問。
2.教師分類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然後板示,全班同學共同討論解決。學生難以解答的問題可能有:
(1)如何理解在物種遷移過程中的「人為干預」?
(2)為什麼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過程中,強調「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這兩個條件?
(3)你知道還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嗎?你在生活中發現過生物入侵的現象嗎?
(四)教師展示學生收集的信息:學生自由展示課下收集的「生物入侵者」的相關材料。教師也可利用手頭資料介紹一些生物入侵的例子:
①在我國,一種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蘆極大地減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積,當地氣候明顯乾燥,湖中的68種魚已有38種不復存在。
②在西歐,一種北美蝦病正在侵襲當地蝦,造成當地蝦在許多河流中消失。
③在地中海和亞得里亞海,一種太平洋海藻覆蓋了3000公頃的海底。等等。看來,時至今日「生物入侵者」有隨時入侵的可能,我國對「生物入侵者」必須採取了嚴格的防範措施。
(五)遷移拓展:
1、收集有關「生物入侵者」的信息,加以整理,在班上組織一次以「話說生物入侵者」為題的討論會。
2、利用網路搜尋有關生物污染的信息,並加以整理,講給同學們聽。
(六)課堂小結《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說明文,採用邏輯順序說明事理,條理清晰,說明方法得當,是一篇規范的說明文,寫法值得我們初學寫作者借鑒。文中介紹的有關生物污染的知識,應學會運用,提高防範意識,加強生態意識,了解當地自然風景的價值,抵抗外來生物的侵入。
(七)板書設計:
是什麼 邏輯
生物入侵者 怎麼樣 順
怎麼辦 序
;❿ 初二生物教學經驗分享
導語:問題是教學的核心。教師把課前精心准備的相關教學內容以思考題的形式布置給學生,並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看書自學,獨立思考,尋求答案。同時,教師做好引導工作,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情景,幫助學生消除緊張、壓抑、沉悶的情緒。
本節內容較抽象、難理解,不易處理。曾經,我也嘗試過給資料讓學生分析,自主建構,可學生仍不顯主動。如何實現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讓學生充滿收獲,我自認為本節課有幾個可取之處:
1.如何評價學生,評價表的推動作用不可低估。布置探究任務時發放課堂過程評價表,保證學生明確努力方向,更好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對學生知識的內化,能力、情感的發展起到催化作用。
2.學習問題源自學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為解決自己最關注的問題,學生們竭盡全力,查閱資料,討教父母,尋找直觀材料(好幾個學生帶來了有典型病症的CT片),很好地挖掘了閱覽室、網路、學生個人潛能及家庭資源。
3.活動精加工,深挖掘。本節以學生活動貫穿首尾。活動一“掀起你的蓋頭來,讓我看看你的臉”,從語言設計上讓學生感到眼前一亮,解剖、觀察大腦後及時組織總結,使大腦的形態結構特點深深地烙在學生腦海中。學生匯報各主題研討學習時,課堂氣氛民主,允許學生隨時提問,給時間讓學生交流,激起思維碰撞,將活動成果感悟、內化,保證了學生知識、能力提高,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升華。所以上完本節內容後,學生都可以底氣十足地回答“我學到了什麼”。
整個教學環節讓學生在主體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針對情況,我准備採取如下措施:
第一。加強課堂管理,提高課堂效率。要改革自己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願意學,樂意學,積極主動地學。在每節課上,每次作業都要培養學生的審題意識與能力。在夯實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綜合能力以及工整的書寫。培養學生仔細審題的能力,防止馬虎出錯。
第二。轉變學生學習態度。針對一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我要拉近與他們的關系,走進他們的心理,找出根源,轉變學生對學習的錯誤認識,消除學習中的消極情緒。給予他們學習方法的指導。
第三。努力提高自己。平時多看一些有關教學方面的資料,特別是與自己所教年級有關的。多聽課,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
第四。虛心向其他老師請教,進一步提高教學成績,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實現優生成績的提高。
第五。加強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用書要源於教材又不拘於教材;要服務於學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尋求規律的`教學。這樣,不僅使學生學到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探究規律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
第六。認真備課,精選試題保證學生學足,學精。
第七。誠實守信,嚴傳身教,教書育人。
我從事初中生物教學已經有二十個年頭了,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得進行教學反思,然後在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經過這幾年的磨練,我對初中的生物教學有一些心得,現表述如下。
一、知識性目標的反思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制定知識目標。扎扎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知識的學習筆者大多是利用問題激發學生的互動學習。例如第五章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利用,圍繞三個問題導入:1.什麼是呼吸,請說出你身邊的呼吸現象?2.人或動物在呼吸時,吸進的氣體與呼出的氣體在成分上有什麼不同?3.植物有沒呼吸?等問題展開互動交流討論。有位學生提出應該用什麼方法來證明氧氣或二氧化碳的存在?教學內容就這樣自然的延續。
二、技能性目標的反思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系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量列舉身邊的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要求的分組實驗有具備條件,一個個都要開展,實驗過程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七年級開展的用顯微鏡觀察人血塗片實驗,發現學生動手能力很強,出乎意料,對實驗也非常感興趣,當場給以表揚。當然對學生的肯定對幫助學生確立自信也是很有幫助。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反思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必須有機地融入到課程教學內容中去,並有意識地貫穿於教學過程中,使其成為課程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在學習七年級植物標本的採集過程中,“同學們植物標本可幫助我們認識多種多樣的植物,在科學研究中也佔有重要的作用。那麼我們該為植物做些什麼呢?”“請我們大家一起來愛護花草樹木,以後不會再出現有的同學踐踏學校的草坪這現象。”學生也意識要愛護一草一木。
四.求活——方法科學、靈活多變
教師在課堂講授中,應根據課程結構設置內容特點、課型特徵以及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知識方法教育要靈活,在課堂上,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課型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思維方法訓練要靈活。在解決生物問題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不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做到一題多思,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一解,教師應當有目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