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寫出製作微生物玻片標本的具體步驟。
製作微生物玻片標本通常採用塗片法,微生物包括細菌和真菌(或包括病毒),細菌個體小,通常用塗片法製作玻片標本。塗片法是裝片法製作玻片標本的一種方法。製作方法是,細菌可以用細菌液直接塗布在載玻片上,蓋上蓋片直接觀察或乾燥後染色觀察,染色觀察通常需要洗去染色液後觀察。製作真菌標本可以採用塗片法、撕片法、貼片法和切片法,單細胞或孢子或菌絲採用塗片法,大型真菌有較大的組織塊,可以採用撕片法(如撕取一部分蘑菇絲)、貼片法(將蘑菇的菌褶貼到載片上)和切片法(切片的方式觀察蘑菇的結構)。
製作植物玻片標本方法很多,根據材料不同和觀察目的不同採用不同方法。塗片法(觀察果實營養組織,如西瓜瓤)、撕片法(觀察洋蔥表皮、觀察導管)、切片法(觀察組織、器官結構)、磨片法(堅硬的果核磨成薄片觀察)。
切片法分為徒手切片、冰凍切片和石蠟切片等方法。
② 土著微生物的原種製作方法
(1)把採集的土著微生物原液稀釋500倍與麥麩或米糠混拌,再加入500倍的天惠綠汁、生魚氨基酸、乳酸菌等,調整水分達65-70%。裝在能通氣的口袋或水果筐中或堆積在地面上,厚度30cm左右為宜,在室溫18℃時發酵2-3天後,就可以看到米糠上形成的白色菌絲,此時堆積物內溫度可達到50℃左右,應每天翻1-2次,如此經過5-7天,形成疏鬆白色的土著微生物原種。
(2)在柞樹葉、松樹葉叢中,採集白色菌落,直接製作原種,具體方法如下:
將採集來的富葉土菌絲0.5kg與米飯1kg拌勻,調整水分到90%,放置24小時(溫度20℃),此時,富葉土菌絲擴散到米飯上,將這些與麥麩或米糠30-50kg拌勻(水分要求65-70%),為了提高原種質量最好用通氣的水果筐,這樣不翻堆也可做出較好的原種(原原種)。
③ 微生物的培養基製作包括哪幾個步驟
一般步驟是:1、計算
2、稱量葯品,如牛肉膏、蛋白腖;
3、溶化
按照順利加入,防治沉澱產生;對於可溶性澱粉,先用少量冷水調成糊狀,再放入沸水中。瓊脂溶化溫度96℃,凝固溫度~40
℃。
4、調pH值
5、分裝
6、加塞;
7、包紮:註明培養基的名稱、組別、配製日期;
8、滅菌
。0.1MPa,121℃,滅菌20min即可。
9、擱置斜面:斜面長度不超過試管高度的1/2左右為宜;
10、無菌檢查
④ 酵母菌怎麼製做
天然酵母的做法
1.將玻璃瓶和瓶蓋放鍋內,倒入蓋過玻璃瓶的清水,煮沸消毒後將瓶子晾乾。將蘋果切成小塊
2.將蘋果塊和蜂蜜放進消毒好的玻璃瓶中,慢慢倒入冷開水,用干凈的筷子攪勻,蓋緊蓋子,把瓶子置於是26-28度的環境下培養,每天打開瓶蓋,讓瓶子里的氣體排出來,並讓新鮮的空氣進來,再蓋上瓶蓋,輕輕的搖一搖
3.到第3天,開始產生一些小泡泡,到第4天,泡泡開始越來越多,聞到略到酒精味.
培養過程:
1.取蘋果酵母液35克,高筋麵粉50克放盤內.
2.洗干凈手,將麵粉和酵母液揉成團.
3.放進密封盒內或是盒子里,蓋上蓋子或是保鮮膜,放在26-28度的環境下培養。大約經過8小時後,面團會膨脹為原來的2倍大時表示成功了,這樣就可以做天然酵母了。剛做好的酵種可以馬上使用了,若暫時不用,可以在發酵到6個小時的時候就放入冰箱4-7度冷藏保存一晚.
烹飪技巧
1.蘋果不要去皮,因為蘋果皮所含養分可以幫助發酵,只要清洗干凈就行了。
2.蘋果適合搭配蜂蜜,除了提蘋果香氣外,蜂蜜富含酵素,可以縮短發酵時間。
⑤ 製作細菌標本片是由哪幾個步驟
製作微生物玻片標本通常採用塗片法,微生物包括細菌和真菌(或包括病毒),細菌個體小,通常用塗片法製作玻片標本。塗片法是裝片法製作玻片標本的一種方法。製作方法是,細菌可以用細菌液直接塗布在載玻片上,蓋上蓋片直接觀察或乾燥後染色觀察,染色觀察通常需要洗去染色液後觀察。製作真菌標本可以採用塗片法、撕片法、貼片法和切片法,單細胞或孢子或菌絲採用塗片法,大型真菌有較大的組織塊,可以採用撕片法(如撕取一部分蘑菇絲)、貼片法(將蘑菇的菌褶貼到載片上)和切片法(切片的方式觀察蘑菇的結構)。
製作植物玻片標本方法很多,根據材料不同和觀察目的不同採用不同方法。塗片法(觀察果實營養組織,如西瓜瓤)、撕片法(觀察洋蔥表皮、觀察導管)、切片法(觀察組織、器官結構)、磨片法(堅硬的果核磨成薄片觀察)。
切片法分為徒手切片、冰凍切片和石蠟切片等方法。
⑥ 怎麼製作微生物的製片,然後用顯微鏡觀察
(1) 以油性簽字筆在載玻片之背面畫個圈 並寫上所要鑒定之細菌的名稱。
,
(2) 在圓圈正面滴上一滴水,水滴越小滴越好,如有需要,可將多餘的水
擦去。
(3) 用牙簽沾取一點菌落塗於載玻片正面的圓圈中(勿沾取太多的細菌)。
(4) 待塗布的菌液完全風乾後(切記不可用火燒乾,以免破壞細菌細胞壁的
結構),讓載玻片在火上來回數次,使細菌固定(每次通過火焰後均需
稍冷卻,載玻片之溫度以不燙手為原則)。
一)正置顯微鏡
1、安放
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使鏡體保持直立。桌面要清潔、平穩,要選擇臨窗或光線充足的地方。單筒的一般放在左側,距離桌邊3~4厘米處。
2、清潔
檢查顯微鏡是否有毛病,是否清潔,鏡身機械部分可用干凈軟布擦拭。透鏡要用擦鏡紙擦拭,如有膠或粘污,可用少量二甲苯清潔之。
3、對光
鏡筒升至距載物台1~2厘米處,低倍鏡對准通光孔。調節光圈和反光鏡,光線強時用平面鏡,光線弱時用凹面鏡,反光鏡要用雙手轉動。
若使用的為帶有光源的顯微鏡,可省去次步驟,但需要調節光亮度的旋鈕。
4、安裝標本
將玻片放在載物台上,注意有蓋玻片的一面一定朝上。用彈簧夾將玻片固定,轉動平台移動器的旋鈕,使要觀察的材料對准通光孔中央。
5、調焦
調焦時,先旋轉粗調焦旋鈕慢慢降低鏡筒,並從側面仔細觀察,直到物鏡貼近玻片標本,然後左眼自目鏡觀察,左手旋轉粗調焦旋鈕抬升鏡筒,直到看清標本物像時停止,再用細調焦旋鈕回調清晰。
操作注意:不應在高倍鏡下直接調焦;鏡筒下降時,應從側面觀察鏡筒和標本間的間距;要了解物距的臨界值。
若使用雙筒顯微鏡,如觀察者雙眼視度有差異,可靠視度調節圈調節。另外雙筒可相對平移以適應操作者兩眼間距。
6、觀察
若使用單筒顯微鏡,兩眼自然張開,左眼觀察標本,右眼觀察記錄及繪圖,同時左手調節焦距,使物象清晰並移動標本視野。右手記錄、繪圖。
鏡檢時應將標本按一定方向移動視野,直至整個標本觀察完畢,以便不漏檢,不重復。
光強的調節:一般情況下,染色標本光線宜強,無色或未染色標本光線宜弱;低倍鏡觀察光線宜弱,高倍鏡觀察光線宜強。除調節反光鏡或光源燈以外,虹彩光圈的調節也十分重要。
(1)低倍鏡觀察
觀察任何標本時,都必須先使用低倍鏡,因為其視野大,易發現目標和確定要觀察的部位。
(2)高倍鏡觀察
從低倍鏡轉至高倍時,只需略微調動細調焦旋鈕,即可使物像清晰。
使用高倍鏡時切勿使用粗調焦旋鈕,否則易壓碎蓋玻片並損傷鏡頭。
轉動物鏡轉換器時,不可用手指直接推轉物鏡,這樣容易使物鏡的光軸發生偏斜,轉換器螺紋受力不均勻而破壞,最後導致轉換器就會報廢。
(3)油鏡的觀察
先用低倍鏡及高倍鏡將被檢物體移至視野中央後,再換油鏡觀察。油鏡觀察前,應將顯微鏡亮度調整至最亮,光圈完全打開。
使用油鏡時,先在蓋玻片上滴加一滴香柏油(鏡油),然後降低鏡筒並從側面仔細觀察,直到油鏡浸入香柏油並貼近玻片標本,然後用目鏡觀察,並用細調焦旋鈕抬升鏡筒,直到看清標本的焦段時停止並調節清晰。
香柏油滴加要適量。油鏡使用完畢後一定要用擦鏡紙沾取二甲苯擦去香柏油,並再用乾的擦鏡紙擦去多餘二甲苯。
7、結束操作
觀察完畢,移去樣品,扭轉轉換器,使鏡頭V字型偏於兩旁,反光鏡要豎立,降下鏡筒,擦抹乾凈,並套上鏡套。
若使用的是帶有光源的顯微鏡,需要調節亮度旋鈕將光亮度調至最暗,再關閉電源按鈕,以防止下次開機時瞬間過強電流燒壞光源燈
⑦ 如何製作微生物培養皿
一、如何製作:
分離培養微生物,離不開固體培養基。在微生物實驗室里,固體培養基的使用是如此地頻繁和常規,以至於這一方法看起來也理所當然。然而,回溯至1881年固體培養基出現以前,微生物的培養還只能在液體培養基中進行。為了能直接觀察培養物的形態及生長情況,科學家希望能將微生物培養在固體表面上,就像微生物生長在橘子皮或土豆上一樣。德國醫生羅伯特·科赫(Robert·Koch,1843—1910)曾用煮沸消毒的土豆來培養細菌。此後,他試著用明膠作培養基的凝固劑。他將明膠加入液體培養基中進行融化,然後將混合均勻的液體緩慢地倒在一塊玻璃板的表面。當明膠冷卻凝固後,就在玻璃板表面形成一層固體培養基。為了防止空氣中雜菌的污染,科赫還用玻璃罩將玻璃板與周圍環境隔離開來。但是,人們很快發現,明膠在20 ℃以上就變軟了,很難進行分離微生物的劃線操作。在溫度高於25 ℃時,明膠就液化了,而大多數細菌的培養溫度都不低於25 ℃。
二、培養皿的定義:
培養皿是一種用於微生物或細胞培養的實驗室器皿,由一個平面圓盤狀的底和一個蓋組成,一般用玻璃或塑料製成。培養皿材質基本上分為兩類,主要為塑料和玻璃的,玻璃的可以用於植物材料、微生物培養和動物細胞的貼壁培養也可能用到。塑料的可能是聚乙烯材料的,有一次性的和多次使用的,適合實驗室接種、劃線、分離細菌的操作,可以用於植物材料的培養。
⑧ 怎樣製作微生物有機肥的
微生物有機肥是有機固體廢物(包括有機垃圾、秸稈、畜禽糞便、餅粕等)經微生物發酵、除臭和完全腐熟後加工而成的有機肥料或者有機微生物包膜肥。微生物有機肥營養元素齊全,能夠改良土壤,改善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結。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增強土壤保水、保肥、供肥的能力。
微生物有機肥的製作方法:
1、發酵原料:如谷糠、雜草、(人、畜、禽)糞便、作物秸稈、莖葉、鋸末木屑等。
2、發酵的工具:攪拌機,塑料容器或者水泥池,塑料薄膜,鐵鍬等
3、發酵菌液:農盛樂 微生物有機肥發酵劑
4、配比:發酵原料400斤,發酵菌液1公斤
操作:
①將1公斤糞便分解劑倒入50公斤水中稀釋攪拌均勻,稀釋用水最好為井水或河水,若為自來水請放置24小時後再用;能夠適當的溶解一些紅糖在裡面效果更佳。
②將發酵原料混合2分鍾後,再倒入發酵劑稀釋液攪拌6分鍾;沒有攪拌機:用鐵鍬攪拌按由少到多的原則,即先將菌液稀釋液倒入少量發酵原料中攪拌均勻,直到沒有團塊,然後再將攪拌好的少量發酵原料倒入剩餘發酵原料中攪拌均勻,直到沒有團塊;(注意:視發酵原料干濕程度增減稀釋用水量,稀釋的菌液用水應是發酵原料的40%左右,拌成以手握成團,指縫見水但不滴水珠,鬆手即散為好。注意:水多了易酸,少了發酵不透。如發酵原料較濕,應減少稀釋的用水量。)
③將混合後的發酵原料放入塑料容器或水泥池(或者土坑墊塑料薄膜)中,最後裝滿壓實,排去空氣後用塑料薄膜密封,一定要完全密閉,適宜溫度為25-35℃,發酵5-10天(一般夏4天,春秋7天,冬10天),注意溫度和時間的掌握,直到沒有臭味含有酒味即為發酵成功。
⑨ 微生物菌劑是怎麼製作的
先從植物殘體中進行提取—篩選優質菌種進行培養—無雜菌率之後做成液體放入罐體進行擴繁發酵—做成沃寶微生物菌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