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微生物實驗室技術管理者的要求有哪些
微生物實驗室技術管理者的要求有哪些
一、實驗室管理制度
1.實驗室應制定儀器配備管理、使用制度,葯品管理、使用制度,玻璃器皿管理、使用制度,並根據安全制度和環境條件的要求,本室工作人員應嚴格掌握,認真執行。
2.進入實驗室必須穿工作服,進入無菌室換無菌衣、帽、鞋,戴好口罩,非實驗室人員不得進入實驗室,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
3.實驗室內物品擺放整齊,試劑定期檢查並有明晰標簽,儀器定期檢查、保養、檢修, 嚴禁在冰箱內存放和加工私人食品。
4.各種器材應建立請領消耗記錄,貴重儀器有使用記錄,破損遺失應填寫報告;葯品、器材、菌種不經批准不得擅自外借和轉讓,更不得私自拿出。
5.禁止在實驗室內吸煙、進餐、會客、喧嘩,實驗室內不得帶入私人物品,離開實驗室前認真檢查水電,對於有毒、有害、易燃、污染、腐蝕的物品和廢棄物品應按有關要求執行。
6.負責人嚴格執行本制度,出現問題立即報告,造成病原擴散等責任事故者,應視情節直至追究法律責任。
二、實驗室安全制度
1.進入實驗室工作衣、帽、鞋必須穿戴整齊。
2.在進行高壓、乾燥、消毒等工作時,工作人員不得擅自離現場,認真觀察溫度、時間,蒸餾易揮發、易燃液體時,不準直接加熱,應置水浴鍋上進行,試驗過程中如產生毒氣時應在避毒櫃內操作。
3.嚴禁用口直接吸取葯品和菌液,按無菌操作進行,如發生菌液、病原體濺出容器外時,應立即用有效消毒劑進行徹底消毒,安全處理後方可離開現場。
4.工作完畢,兩手用清水肥皂洗凈,必要時可用新潔爾滅、過氧乙酸泡手,然後用水沖洗,工作服應經常清洗,保持整潔,必要時高壓消毒。
5.實驗完畢,即時清理現場和實驗用具,對染菌帶毒物品,進行消毒滅菌處理。6.每日下班,尤其節假日前後認真檢查水、電和正在使用的儀器設備,關好門窗,方可離去。
三、實驗室衛生管理制度
1.實驗室內要經常保持清潔衛生,每天上下班應進行清掃整理,桌櫃等表面應每天用消毒液擦拭,保持無塵,杜絕污染。
2.實驗室應井然有序,不得存放實驗室外及個人物品、儀器等,實驗室用品要擺放合理,並有固定位置。
3.隨時保持實驗室衛生,不得亂扔紙屑等雜物,測試用過的廢棄物要倒在固定的箱筒內,並及時處理。
4.實驗室應具有優良的採光條件和照明設備。
5.實驗室工作檯面應保持水平和無滲漏,牆壁和地面應當光滑和容易清洗。
6.實驗室布局要合理,一般實驗室應有準備間和無菌室,無菌室應有良好的通風條件,如安裝空調設備及過濾設備,無菌室內空氣測試應基本達到無菌。
7.嚴禁利用實驗室作會議室及其他文娛活動和學習場所。
⑵ 微生物實驗室都有哪些管理程序
1.實驗室內必須存放一定數量的消防器材,消防器材必須放置在便於取用的明顯位置,指定專人管理,全體人員要愛護消防器材,並且按要求定期檢查更換。 2.實驗室內存放的一切易燃、易爆物品(如氫氣、氮氣、氧氣等)必須與火源、電源保持一定距離,不得隨意堆放。使用和儲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實驗室,嚴禁煙火。 3.不得亂接亂拉電線,不得超負荷用電,實驗室內不得有裸露的電線頭,嚴禁用金屬絲代替保險絲;電源開關箱內不得堆放物品。 4.電器設備和線路、插頭插座應經常檢查,保持完好狀態,發現可能引起火花、短路、發熱和絕緣破損、老化等情況必須通知電工進行修理。電加熱器、電烤箱等設備應做到人走電斷。 5.使用電烙鐵,要放在非燃隔熱的支架上,周圍不應堆放可燃物,用後立即撥下電源插頭。 6.可燃性氣體鋼瓶與助燃氣體鋼瓶不得混合放置,各種鋼瓶不得靠近熱 源、明火,要有防曬措施,禁止碰撞與敲擊,保持油漆標志完好,專瓶專用。使用的可燃性氣瓶,一般應放置室外陰涼和空氣流通的地方,用管道通入室內, 氫、氧和乙炔不能混放一處,要與使用的火源保持10m以上的距離。所有鋼瓶都必須有固定裝置固定,以防傾倒 7.實驗室內未經批准、備案,不得使用大功率用電設備,以免超出用電負荷。 8.嚴禁在樓內走廊上堆放物品,保證消防通暢通。
⑶ 微生物實驗室的安全操作規程
抄的哦
1 實驗室安全
1.1 微生物實驗室的生物安全性
1.2 科室安全文檔
(a)生物危害防護:實際操作規程見(《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GB19489-2004。2004-01-05發布,2004-10-01實施。)
(b)實驗室安全:原則和措施見(《微生物和生物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准WS 233-2002。2002-12-03發布,2003-08-01實施。)
1.3 應用:
以上的操作規程應用於微生物科室的所有部門。工作人員或訪問人員必須遵守各項規定。
1.4 關於新規定或現行規定的修改案:
任何新規定或現行規定的修改案必須通知負責科室安全的人員及相關人員,他們將建議科室主任考慮實施。
1.5 生物性危害
1.5.1 與各種操作有關的生物危害水平取決於:
a.處理的傳染性物質的本身:
按照傳染性物質對個人和社區和潛在危險性以及經空氣傳播的可能性,其劃分成不同等級。所採用的等級劃分詳見」《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原則和措施(見《微生物和生物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則》)。
b.使用的設備和設施:
處理不同等級的傳染性物質的要求在」實驗室安全」中已規定。這些符合要求的設備都要承擔重要臨床工作,科室負責人必須保證中應污染物水平。
c.培訓,特別是員工的安全性培訓和安全性經驗積累。所有員工應該接受一定訓練,能安全處理任何實驗室可能碰到的物質,避免將實驗不能處理或規定之外的傳染性物質暴露在實驗室,即使暴露事故在實驗室,即使暴露事故發生也要會正確處理。
1.5.2 傳染性物質的分類
1.5.2.1分類系統
生物危害防護:〔見1.2 (a)〕,根據生物因子對個體和群體的危害程度將其分為4級,危害等級Ⅳ最具危害性。
1.5.2.2危險群/生物安全水平:1-4
a.危險群/生物安全水平:1——對健康成人無致病性,對社區無危害性。通常一般微生物操作就足夠,不需特殊安全設備,工作的附近要有洗手設施。培養基上包含未鑒定物,因此,妥善處理對各級安全水平都至著重要。
b.危險群/生物安全水平:2——人類疾病相關物質,這種物質對實驗室工作人員有中度危險,並具有一定程度社區危險性。醫院微生物室所涉及的絕大多數物質屬此安全水平,生物危害警告應張貼,並且限制接近,應用醒目標語,若是能產生空氣傳播或飛濺的I,II類物質都就使用相就的操作台。實驗室就提供類似防護衣和手套,眼罩尤其是配戴隱形眼鏡者,也應提供類似安全水平的洗手設施,並且臨近工作區也應有高壓滅菌裝置。所有廢物和反復使用設備的去污染應有特定的程序。
c.危險群/生物安全水平:3——人類疾病相關物質,具有潛在空氣傳播性,能引起嚴重,致命疾病,對實驗室工作人員高度危險,並具有一定程度社區危險性。所有含有或懷疑含有生物案的標本必須標以」小心污染」標簽,並且同時標於盛放標本容器和申清單。然而作為預防保護還不足夠。應對所有血液,體液,分離的人體組織等有普通防護意識,它們都應視作傳染源。在此生物安全級,實驗室應控制對其接近。凡涉及該類物質都應使用I或II類工作台操作,也可以遵循II級操作注意事項,對所有廢物進行去污染處理,包括工作服和重復使用設備。
d.危險群/生物安全水平:4——對個人的危險如生物安全3級,但對社區有高度危險性。這些傳染性物質包括:
蜱源性腦炎病毒
支里半亞-剛果牛血熱病毒
Marburg
Virus
艾波拉病毒
Lagsa fever Virus
Junin HF Virus
Machupo HF Virus
Guanaruto HF Virus
Herpesvirus simiae (B Virus)
1.6 以下預防措施,所有實驗工作人員必須遵守:
1.6.1 工作服
a.所有實驗室成員在工作期間必須始終穿著所提供的工作服。離開實驗室時,工作服須掛在指定地方,不得在實驗室外冼工作服。
b.在處理含有或懷疑含有生物安全3級物質的標本時,必須在工作服外穿隔離衣。
c.在生物安全操作台內處理標本和培養基時,必須戴手套。
1.6.2 洗手池
洗手池須供應洗潔劑和紙巾。
1.6.3 洗手
所有工作人員在離開工作區必須洗手,並且要先脫去工作服和手套。
1.6.4 食物,飲水,吸煙,化妝品
食物和飲料不允許帶入任何處理標本的房間.不允許在處理標本的任何地方吸煙.不允許在處理標本的任何地方使用化妝品。
1.6.5 傷口和擦傷
手上的傷口和擦傷必須覆蓋保護物。
1.6.6 個人衣物
個人衣物不允許帶入實驗室,並且必須保存在帶鎖的櫃子里。
1.6.7 口吸移液管
這是禁用的。要求使用機械移液裝置。
1.7 常規預防措施應用於所有血液、體液、組織標本的操作中:
1> 無論何時都應盡可能避免使用注射器,針頭或其它銳器。
2> 使用過的針頭和一次性切割器必須丟入專門的帶有蓋子和桶內,以備安全處理、防止容器過滿盛裝。
3> 使用過的針頭不許重新使用或再用手操作。
4> 打爛的玻璃必須放入堅硬的容器(不要用手),然後再放入黑色垃圾袋,如果是污染的,使用黃色垃圾袋。
5> 在接觸具有潛在性傳染性標本培養基、組織,必戴保護性手套,防止皮膚直接接觸。如果手套有可見的污染,必須先除去污染,再更換。手上有皮炎或傷口的工作人員的需要間接接觸傳染性物質的人員應戴保護性手套。
6> 在處理完標本、結束工作,甚至在上述規定帶手套時,應常規洗手。
7> 當血液、血液製品或其它體液污染發生時,應停止工作洗手,戴一次性手套再清除污染區。建議用含有效氯1000ppm的次氯酸鈉溶液。如果污染區較大用浸有次氯酸鈉溶液的濕布覆蓋10min去污染,並標示相應的警告,丟棄廢物及手套到生物安全級物理容器。注意飛濺的水滴和流淌會將污染帶到主污染區以外。
8> 所有在實驗室使用的具有潛在污染性的物質都需去污染,最好先高壓,再做處理。
9> 任何可能產生飛濺或氣霧的操作都應在生物安全操作台里進行。這些操作包括離心,分離血清,混合,超聲,收集組織受精卵,以及處理含有濃集的感染物質標本。
1.8 實驗室物質處理
a> 黑色塑料袋用來收集未污染或經高壓過需處理的廢物。
b> 廢紙屢用來收未污染的廢紙,用過的紙巾等。
c> 所有可能傳染的物質必須高壓或焚化。
d> 所有丟棄的標本,培養基和實驗室廢物必須放在專門容器里
e> 用白色聚丙烯罐盛裝2%新鮮配置次氯酸液,以供工作中丟棄標本,污染吸頭,棉拭子臨時處理待一天工作結束之後,再經高壓處理。
f> 黃色塑料袋用來處理污染的實驗室廢物。它們應封口再由工人拿去焚燒。
g> 帶蓋,帶標簽硬質容器用來盛裝針頭的銳器。
1.9 實驗室傳染性物的消毒
高壓
a.所有培養基的傳染性物質都要高壓,除非准備焚燒的,高壓的最大好處是使傳染性物質離開實驗室可保證安全。
b.用作此目的的高壓設備應在醫學技師監督下由實驗室工人操作。
c.高壓設備應定期由醫院設備組測試,檢修。這些測試包括商業使有的芽胞試紙實驗。多個高壓設備應有使用記錄,並自使用之日起由醫學技師連續記錄。任何不符都要向安全人員報告。
1.10 去污染
去污染劑:
1> 次氯酸溶液:用白色聚丙烯罐裝新鮮配置的含有效氯1000ppm的2%次氯酸溶液,放在多個工作室。
2> 5%的Printol:其50%水溶液用來處理濺在地板和傢具上的污染。
3> 戊二醛:新鮮配製成一定濃度,主要用於不能使用次氯酸鈉的儀器去污染,如離心機等。
4> 75%乙醇:主要用於對清潔表面的快速去污染。
1.11 離心機
1.11.1 注意事項:
a> 使離心機用的試管應具是厚管或塑料的,離心前應仔細檢查是否缺損。
b> 離心機需放置在合適的位置,操作都應能看見離心缸,以便能正確地將離心架放在轉子上。
c> 離心桶和離心架配對使用,負載後需仔細平
⑷ 微生物實驗室管理制度
USP葯典 《1117》章節就是這個:
良好的微生物實驗室操作規范
簡介
在微生物實驗室中,良好的實驗室操作規范是基於很多原則,包括以下活動:無菌技術、培養基的控制、菌種的制備、儀器設備的管理、細致的記錄和數據的評估、人員的培訓。眾所周知,微生物測定數據的可變性、可靠性和重現性是基於公認方法的使用和堅持良好的實驗室操作規范。
培養基的制備和質量控制-培養基的制備
培養基是微生物測定的基礎,培養基的質量因而成了保證微生物實驗成功的關鍵。培養基的制備、合理的貯存、培養基的質量檢驗,能確保提供持續高質量的培養基。在按照可接受的來源和標准中的配方制備培養基的過程中,重要的是選擇正確的培養基和成分。與脫水和制備好的培養基一起的還常常伴有供應商的配方和說明。因為不同的培養基可能有不同的制備要求(如:加熱、填加物、
ph值的調節等),按照說明確保制備可接受的培養基是重要的。一份描述效期和建議貯存條件的COA是同制備好的培養基一起的,同時附有用於培養基的促生長試驗和靈敏度測試的菌種。
水普遍用於微生物培養基的稀釋。純化水是最常用的,但是在有些情況下,也用去離子水和蒸餾水。稀釋用水的體積應該記錄。
使用脫水培養基和培養基組分來制備培養基時要准確稱量。使用己校正的具有適合的稱量范圍的天平。使用清潔的容器和工具,防止配方中帶入外來物質,改變培養基的最終組成。稱量也應該記錄。
脫水培養基先在水中分散,並完全溶解和滅菌。如果必要可以加熱使溶解,但要防止過度加熱,因為所有的培養基或多或少有對熱敏感的。用於培養基制備的設備應適於加熱控制,持續攪拌,溶質混合。培養基變黑(梅特拉反應和非酶的棕色著色劑)通常顯示過度加熱。當需要向培養基中添加補充物時,添加後應充分混合。
制備好的培養基應放在清潔無菌的玻璃器具中,也可以加入抑制性物質。抑制性物質可以由器具清潔時產生也可由先前貯存在此器具的物質產生。必須確保清潔過程能有效去除殘留和異物,確保清潔劑用純化水充分清洗。參見《1051玻璃器具的清洗》。
培養基的滅菌應根據供應商提供的參數或用戶自己的驗證。買來的制備好的培養基應提供其使用的滅菌方法的文件。理想的供應商應提供培養基的滅菌保證水平(SAL),此水平是依靠公認的生物指示劑確定的。濕熱高壓滅菌是首選的滅菌技術,除了一些為避免培養基中的熱敏物質遭到破壞而採用的煮沸方法。通過過濾滅菌對有些配方也是合適的。
培養基的滅菌方法、滅菌條件的效果應通過培養基的滅菌和促生長試驗來驗證。另外,如果通過濕熱滅菌,滅菌周期應經過驗證,對選擇合適的負載和體積來確保合適的熱分布。通常供應商建議採用一個已校正過的滅菌高壓鍋,在121°滅菌15分鍾。通常指培養基達到溫度的時間。當滅菌鍋負載結構影響加熱的速度是時,越多的負載就需要越長的滅菌周期。然而,滅菌的時間取決於培養基的體積和高壓鍋的負載。滅菌周期中,當溫度是慢慢上升時,可能導致培養基的過度加熱。因此,必須仔細確認能達到最小的SAL要求的滅菌周期,在過度加熱時,抑制培養基降解的趨勢。在流體循環完成後,不主張放冷後的培養基中放在滅菌鍋中貯存,因為這樣可能破壞培養基。不合適的加熱或滅菌(對買來的培養基或是內部制備的培養基)可能導致顏色的不同變化,不透明,改變培養基的規格,或是PH發生漂移(與供應商的提議范圍)。
通過無菌技術為測試制備的每一批培養基其PH在放冷至室溫(25°)後,都應測定。一個扁平的pH計用於培養基表面pH值的測定,浸入式的pH計用於液體的測定。各供應商提供的培養基的pH應該在規定的±0.2的范圍內,除非通過驗證得到更寬的范圍。
制備培養基應對培養皿和試管進行適當如下的檢查:
有裂紋的容器和蓋子;
容器內不同的填充體積;
有裂紋容器內可導致脫水的結果或是固體培養基表面起皺;
溶血;
額外黑或顏色改變;
可能過冷引起的結晶;
過量的氣泡;
微生物的污染;
氧化顯示的情況;
批號、效期的檢查和記錄;
培養基的滅菌。
培養基的貯存
在培養基銷售給最終的使用者之前,供應商和生產商是如何運輸和貯存培養基應謹慎考慮。生產商在運輸和貯存培養基時,應使用那些能盡可能減少失水,溫度控制,機械保護裝置的條件。
培養基的標識應包括批號、制備,有效期和證書。培養基應根據供應商的說明書貯存。實驗室制備的培養基應根據驗證的條件貯存。不能將培養基貯存在零度以下,因為太冷的條件下會破壞培養基的結構。保護培養基避免在光照和過高的溫度下保存。培養基若要延長貯存,應將培養皿放在密封包裝或容器中避免水分流失。
制備的固體培養基在初始容器中的再熔化,只能熔化一次,避免因過度加熱和潛在污染影響培養基的質量。推薦採用加熱水浴或蒸氣加熱來熔化培養基。微波爐和加熱板經常使用,但是要小心,避免過度加熱破壞培養基,避免實驗室人員受到玻璃的碎片和燒傷的危險。熔化的培養基應在45°至50°保存不超過8小時。當從浸在水浴中的培養基容器中傾倒時,要小心操作防止水浴產生的水與己滅菌的培養基混合。在傾倒前將容器外表面擦乾是明智的。
處理使用過的培養基和過期的培養基應遵守當地的微生物危害安全操作。
質量控制測試
生長培養基可以在實驗室中由單獨的成分來制備,很多實驗室因為他們的使用情況,使用脫水培養基或購買商業化的制備好的裝在平皿或玻璃容器中的培養基。生產者企圖標准化制備來源於生物的培養基的原料,但是必須經常不可避免的處理這些從生物來源得到的原料的不同,因而批與批之間的不同必須考慮。實驗室制備的或是供應商提供的培養基的性能更多的是依靠其制備過程。不適當的培養基的制備對微生物的生長、復壯能引起令人不滿意的結果並導致可疑結果。
應對所有的制備培養基進行質量控制測試。工廠內制備的培養基的常規質量測試包括pH、促生長試驗和為確定有效期的定期的穩定性測試。
當工廠內制備的微生物培養基是採用適當的制備和已驗證過滅菌方法,促生長試驗可以僅限於購入的脫水培養基,除非相關葯典方法另有說明。如果培養基的制備沒有經過驗證,每一批的培養基都要進行促生長試驗。測試的微生物應根據合適的葯典方法選擇,或基於供應商的對特殊的培養基的提議,或基於典型的環境中微生物。
培養基的有效期能支持促生長試驗顯示其性能,滿足可接受的標准至到或包括有效期。每一批培養基的貨架壽命將依據規定條件組分和配方的穩定性和容器和密封件的型號。
當一批培養基不能滿足促生長試驗的要求時,應該啟動調查,找到原因。調查應包括糾正措施來防止問題的再發生。如果未找到可指認的原因或關於不生長糾正決定是不確定的,則問題批不能使用。
用於診斷目的的試劑,如支持微生物鑒定用的革蘭氏染色和氧化酶測試。其擁有的特性與微生物的培養基在質量控制測試中是相似的。根據供應商的說明,選擇正確的質量控制用標准微生物進行測試優先於未知樣品的診斷測試。
在環境監測中用到的培養基應特別小心。用於關鍵區域環境監測的培養基更適合雙層打包,並最終滅菌。如果關鍵區域用培養基沒有最終滅菌,應進行預培養,並在使用前進行100%檢查。防止帶入的外來的污染,並防止假陽性。用於表面接觸皿的表面凸起培養基應被驗證。
微生物菌種的維護
生物樣本是最靈敏(delicate)的,因為他們生存能力和特性是依賴於適當的處理和貯存。菌種的處理和貯存的標準是使用者的實驗室制定的,採用減少污染的機會和減少生長特性變更。小心一致的處理貯存用菌種是微生物測試結果一致性的重要因素。按葯典方法方法使用的菌種應該取自國家菌種保藏中心。可以包括冷凍的、凍乾的、斜面培養的或是馬上使用的形式。在質量控制測試使用前應進行菌種純度的確定和菌種的鑒別。馬上使用的菌種要求確定純度、鑒別、接種體大小。鑒定的確認,對通常用的實驗室菌種,理想的是進行基因水平的分析(如:使用合適的經過驗證的探針進行DNA指紋,RNA基因排序,PCR光電導繼電器)
菌種的制備和復壯應該參照供應商的說明書或採用己驗證批準的方法。種子批技術被推薦用於貯備用菌種的保存。
從國家菌種保藏中心得到的初始菌種在合適的培養基被復壯、培養。部分的貯備菌種(第一次接種或是傳代)是懸浮在抗冷凍培養基中,分裝至小瓶中,在零下30°或更低的溫度下冷凍,直到使用。如果冷凍在零下70°,或是凍干形式,菌種可以持續的保存。這些冷凍的貯存菌種可以每月或每周接種用作工作菌種。一旦打開,制備了工作懸浮液,不能再冷凍。不能用的部分應該丟棄,以減少繁殖能力損失帶來的風險和貯存污染帶來的風險。
工作用菌種的接種量應該記錄,以防止過量接種增加表型變種。一代的定義是從具有繁殖能力的菌種接種微生物到一新鮮制備的具有促微生物生長能力和培養基中。任何形式的接種都被當做是一次轉移傳代。
實驗室儀器的維護
多數的儀器(培養箱、水浴、滅菌鍋)必須遵從標准驗證程序包括安裝確認、操作確認和性能確認。另外還要求有定期的校驗(通常每年一次)。新的設備,實驗室關鍵的,應該根據QCU 批準的方案進行確認。
用於微生物實驗室儀器(如:pH計和分光光度計)應按規定的進度表進行定期的校驗和測試,以保證其性能。校驗的頻率和性能的確認是基於儀器的型號的不同和能產生實驗室數據的設備的重要程度的不同。
實驗室的布局和操作
實驗室的布局和設計應考慮良好的微生物操作和安全。本質是最大程度的減少微生物菌種的交叉污染,微生物樣本的處理環境也是重要,因為環境也能引起也污染的可能。
一般情況下,實驗室應分成潔凈區、無菌區和陽性室。如果可能,處理和培養滅菌產品的周圍的環境區域應與陽性區完全分離。但是要將陽性和潔凈區完全分開是不可能的,那麼有必要採取隔離和無菌操作來減少可能的意外污染。這些隔離包括:防護衣、清潔、消毒程序和僅用於潔凈無菌的生物安全櫃。對於活的菌種引起的溢出和災禍的程序應放在現場,所有相關技術人員進行上述方法的培訓。
部分樣品會出現微生物的生長,要求進一步分析來確定污染源。當發現有菌生長,樣品應從潔凈區立即轉入陽性區。接種,著色、菌種鑒定或其它的調查操作應在實驗室的陽性室操作。如果可能,發現有菌落生長的樣品在實驗室的潔凈區是不能被打開的。小心隔離污染的樣品和原料將減少假陽性結果。
正在進行取樣操作活動的人員不能進入陽性室或在陽性室操作處理除非特別小心,包括穿防護服和手套,退出後仔細清凈手。理想狀態,受權人員進行樣品取樣操作時,特別是無菌過程的,不能在陽性操作室附近工作。同樣,所有微生物樣品都應採用無菌取樣技術,包括非無菌樣品的取樣。如果可能,在規定的完全無菌的條件的取樣區域進行操作。
要重點考慮的是樣品的污染,它能導致假陽性的出現,除非在過程中特別注意無菌操作。取樣間應設計好,這要原料和輔料的取樣就可以在受控條件下進行,包括無菌衣和無菌取樣設備。對於公用系統的取樣,如水系統,在完全無菌的條件下是不太可能的;然而,當樣品未採用無菌技術取樣時應有記錄,其可靠性不可避免的下降。
環境監測的取樣方法要求對取樣的設備(負載或未負載)進行最小化的無菌處理。如果可能,在對取樣環境進行取樣時,取樣的設備應同時配備培養基,。
實驗室中所有的測試,對關鍵的測試操作,如:最終劑型的無菌測試,散裝產品,生物產品用菌種培養,或是生物產品用細胞培養都應在受控的條件下進行,隔離技術也是可以採用的,無菌的微生物測試。己在顯示,隔離技術比人為的潔凈區域具有更低的環境污染水平,因此,更能減少假陽性結果的產生。隔離系統的驗證是重要的,既能保證環境的完整又能防止假陰性結果的產生,假陰性的結果是由化學消毒物質帶入。
人員的培訓
從事葯品生產所有階段的每一個人員應進行教育,培訓,工作經驗。微生物測試的要求,對人員,主管,經理的核心教育背景應是微生物專業或是與生物學相關的專業。同時有職責保持技能和經驗水平。
操作程序的連貫性在微生物實驗室中是必要。這些程序在培訓程序中提供了二個目地。第一,這些SOPS描述了一種方法論,微生物學家按照這些SOPS能得到准確的和可重復的結果,同時也能得到培訓的基礎。第二,通過跟蹤這些程序,微生物專家能證明其熟練程度,程序的編號或是標題也能提供鑒別,微生物學家獲得的與其工作職責相關的專門培訓。
應對每個人員建立與其工作職責相關的培訓課程。在具有微生物測試資質之前,不能獨立進行相關操作。培訓記錄應當場記錄,在專門的SOP版本中,應有微生物學家的培訓證明。
階段的性能評估在數據記錄中是比較明智的。這些性能測試證明了在微生物實驗室操作的資質,如衛生,鋪平皿,無菌技術,文檔和其它微生物學家提意的。
微生物學傢具有監管和管理的職責,應具備適當的教育廠內監管技能的培訓,實驗室安全,進程,實驗室調查,寫技術報告,相關SOP,和其它與公司流程相關的關鍵方面如實驗室管理職能中提到的。
記錄
記錄應能充分證明測試是在實驗室中通過受控的方法完成的。這包括,但不僅限於以下:
微生物培訓和熟練程度的確認;
設備的驗證,校驗和維護;
測試中的性能(如24小時至7天的流程記錄);
培養基的制備,無菌檢查,促生長試驗和選擇能力;
培養基的目錄和控制測試;
關鍵組分的測試應按規定的程序執行;
數據和計算的復核;
報告的復核由QCU或有責任的經理);
偏差的調查;
實驗室記錄的維護
合適的數據記錄和研究對成功的微生物實驗室是重要的。最重要的原則是按照SOP規定操作,SOP應是書面化的,並能反映測試的實際操作是如何進行的,實驗室筆記本應能提供所有詳細的記錄,並保證記錄的完整。實驗室書寫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
日期;
測試物料
微生物測試人員名稱
操作程序的號碼
記錄測試的結果
偏差
參數的記錄(使用的設備,使用微生物菌種,培養基的批號)
管理員,第二個復核人簽名
每一台關鍵儀器的使用都應在台帳上記錄,所有都應根據SOP的要求記錄在校正進度表和維護記錄上。日誌和其它記錄形式對實驗室記錄本起到支持和幫助。設備的溫度(水浴,培養箱,滅菌鍋)應有記錄並可以追蹤。
己簽發的SOP及其版本應有清楚的記錄。數據的改變應用單錢劃去並簽上日期和縮寫。初始的數據不應抹去或復蓋。
測試結果應包括初始記數,允許復核者根據最終結果重新計算。數據的分析方法在SOP中應詳細描述。
所有的實驗室記錄應存檔避免遺失,現場中應有正式的記錄保存和查閱程序。
檢驗結果的解釋
微生物試驗結果難以解釋,因為下列原因:
微生物是普遍存在於自然界中的,又存在於通常的環境污染,由人類支配的很多類型的特殊的有機物。
實驗室分析人員在樣品分析和操作中可能引入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可能不是均勻的分布在樣品和環境中。
微生物的分析結果存在相當大的可變性。
因此,從預期結果中獲得的微小的不同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因為微生物分析的這些特性,實驗分析應非常小心以避免外來的污染,正如本章前面討論的。同樣重要的,從主要微生物觀察考慮,結果必須要解釋。不僅包括假定污染的種類,而且包括葯物成分、輔料或測試環境中存在的有機物。另外,其微生物的生長特性也應該考慮。
當出現的結果與葯典正文或其它建立的質量標准不一致時,就應該進行調查。沒有滿足標准要求的微生物污染,通常有兩個明顯的原因:可能是實驗室的錯誤或是實驗環境產生無效的結果,也可能是產品有一定污染或其它形式的污染使得超出規定的標准或限度。另外一種情況,實驗室操作,在多數情況下,應立即通報。
應該對圍繞結果的所有情況進行全面的評估。所有實驗條件和因應充分考慮,包括數據的漂移,與建立的限度和標准比較。重要的是根據結果的可變性知道觀察的統計意義。
實驗室環境,對現場取樣的保護裝置,測試條件下物料的歷史數據,物料的種類,特別注意物料中微生物的存活和繁殖在調查中應被考慮。另外,與實驗員進行討論,分析中的實際操作可以得到有價值的信息。來決定結果的可靠性和決定採取和措施。如果可以確定得到不一致結果的明確原因,那麼應該採取糾正措施,並記錄問題所在。跟蹤正式批准和執行的糾正措施,並進行仔細的檢查。
如果分析結果是無效的,基於一個可指出的錯誤,必須記錄。實驗室應該有證實測試(再測試)的SOP規定,如果必要,再取樣。關於再取樣,法規和葯典沒有給出分析結果調查的操作
⑸ 實驗室管理規定
實驗室即進行試驗的場所,是科技的產出地,國家對試驗室投入非常大。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實驗室管理規定,希望對你有用!
實驗室管理規定
總則
一、任何人不得隨意變更實驗室用途,將安排用於教學、科研的 實驗室場地改為生產或商業用途。未經學校主管部門批准,不準擅自 改變實驗室的功能,如要改變實驗用房的功能,應向學校主管部門申 請獲准後才能實施。
二、未經學校主管部門的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出租、出借實驗 室給個人或外單位使用。私自出租出借的,一經發現,將追究實驗室 管理人員的責任,當年考核定為不稱職。
三、本單位教學和科研使用實驗室,其使用面積按照《廣東工業 大學實驗室用房標准和使用辦法》計算,並按照該文件的規定進行實 驗室內部分配。
四、為完成科研課題向本中心借用實驗室或場地,應按照廣東工 業大學實驗室用房管理的相關規定辦理借用手續。 項目完成後應按時 歸還,不得拖延或拒不歸還。
五、不得擅自改變實驗室內部或外部結構。不得擅自改變實驗室 間隔。
六、不得擅自拆、加裝室內電源。不得超負荷用電。
七、大型或超重設備、有激烈振動或沖擊產生的設備上樓必須核實、批准。
八、不得將傢具、雜物或設備放置在走廊、通道、樓梯等場所或 將公共場所改為實驗室。實驗室低值易耗品丟失損壞
實驗室低值易耗品丟失損壞賠償辦法
一、低值易耗品指玻璃器皿、實驗器件 200 元以下的小型實 驗儀器、及實驗所需的其它物品。
二、對丟失或因質量問題、學生操作不當及其它原因損壞的物 品均須登記造冊,作為下學期補充的依據。
三、凡丟失物品,均按物品的原值全額賠償。
四、由於操作使用不當損壞的物品,按以下規定賠償:
1.價值在 50 元以內的物品,損壞後全額賠償;
2.價值在 50 元以上,100 元以內的物品,損壞後按物品原 值的 50%賠償;
3.價值在 150 元以上,200 元以內的物品,損壞後按廣東工 業 大 學 《 低 值 耐 用 品 管 理 制 度 》 的 有關 條 款 執 行 ( 即 按 原 值 的 60%-100%賠償) ;
五、學生所賠金額均由實驗指導教師負責收取,並由實驗教 師填表,學生簽名, 學期末統一交院教學管理處,用於低值易耗品 的隨機補充。
六、本辦法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實驗室衛生守則
一、每一實驗場所必須制訂值日生輪流表,值日學生必須要對當 天衛生負責。
二、值日生要求認真負責,每天要拖地一次,擦凈工位及公用設備。
三、實驗室每周五大掃除一次。 四、實驗室所衛生要求做到:
1、門、窗、牆壁、天花板、電扇、燈具無污跡,灰塵和蜘蛛網等。
2、所有實驗設備上無鐵屑、灰塵廢料、污跡等。
3、實驗材料、廢料、工件、設備擺放規范整齊。
4、實習工位上,工量具及工件,保持清潔、整齊。
5、講台及黑板保持清潔。
6、實驗結束後,對所有設備進行保養。
五、實驗學生必須保持自己的工位清潔、整齊,每天至少清理兩次 (中午及傍晚) ,帶班教師必須對每天的衛生工作進行安排、監督。
實驗室安全操作總則
一、注意安全,不能帶電操作。
二、任何儀器儀表設備、未熟悉其使用方法之前不得使用。
三、為保證儀器設備及實驗線路的安全,接線後須經老師檢 查後方可通電。
四、接通電源前必須肯定無人觸及電路的導電部分,並通知 參與實驗的全體人員。
五、使用任何電源時必須先了解其電壓值,接換電路時必須 先斷電源。
六、在實驗過程中發生事故時,切勿驚慌失措,應立即切斷 電源,保持現場,報告指導老師。
七、一旦發生火災事故及時報告老師,並有秩序迅速撤離現場。
本中心各室管理細則
1、 實驗教學器材與設備是為教學、科研服務的工具,非教學、科研用途 或個人私用一律不得外借。 確因教學和科研需要使用實驗中心的教學 器材與設備需經實驗中心管理人員同意,報學院主管領導批准,方可 外借使用, 外借的教學器材與設備的使用必須嚴格遵守廣東工業大學 《實驗室工作手冊》的相關規定。
2、 為了確保教學計劃的順利完成,保證教學質量,任課教師應根據教學 計劃,對需借用實驗教學器材與設備的,應提前三天通知實驗中心。 實驗中心管理人員必須按時到崗等候,如上課後十五分鍾,教師仍未 到達的,管理人員不再等候。
3、 實驗指導教師應保持實驗教學器材與設備的完整和清潔。 因教學需要 使用實驗教學器材與設備的,應由實驗指導教師親自借出,並辦理相 關的借用手續。
4、 實驗完畢後實驗指導教師需督促學生及時清理實驗檯面。 實驗教學器 材與設備清潔後放回原處,打掃室內衛生,關好電源。
5、 歸還實驗教學器材與設備時,應保持實驗教學器材與設備的完整和清 潔,經實驗中心管理人員檢查,辦理相關的歸還手續,如有破損,由 實驗指導教師依據廣東工業大學《實驗室工作手冊》的有關管理辦法 填寫報損單。
6、 各類工作人員、 實驗指導教師及任課教師必須認真學習廣東工業大學 《實驗室工作手冊》及藝術設計學院實驗中心工作細則,嚴格遵守此 項以上實施細則,完成好自己所承擔的實驗教學任務。
實驗中心機房管理細則
1、 為了確保教學計劃的順利進行,保證教學質量,任課教師應根 據教學計劃,對需使用機房的,在開學前報實驗中心統一安排。 如有沖突,經實驗中心與各老師共同協調。實驗中心管理人員必 須按時到崗等候,如上課後十五分鍾,教師仍未到達的,管理 人員不再等候。
2、 使用者必須愛護計算機實驗室各種相關設備及物品,保持室內衛生不得在機房內吃東西、喝水,不得在機房內吐痰、抽煙、 亂丟紙屑。
3、 教師用機由教師自行維護,但不得擅自更換機器部件,不允許將機器自借或外借到實驗室外,教師離開實驗室,必須將所有 機器正常關閉,並通知管理人員。
4、 實驗指導教師應教導學生遵守計算機實驗室的 一切規章制度, 愛護實驗設備。按規定上課時間到達實驗室,組織學生到指定 的機器操作。機器出現故障,及時通知實驗室管理人員,教學 內容變動或更新,提前通知實驗室管理人員調整實驗時間或更 新軟體。
5、 學生上機實驗期間不得大聲喧嘩、打鬧;未經許可,不得隨意 出入。嚴格按照教師規定實驗內容操作,機器出現故障,不得 擅自處理,及時通知任課教師、實驗室管理人員,對於蓄意破 壞、違反使用規則造成機器損壞者,必須賠償一切損失。上機實驗結束,按操作要求關閉機器,將桌椅擺放歸位,打掃好衛生後才能離開。
微生物實驗室管理規定
一.微生物實驗室潔凈度要求:
微生物實驗室潔凈度應符合相應的醫葯潔凈室設計規范和驗收要求。
1. 操作室潔凈度應符合潔凈萬級要求。
2. 操作台潔凈度應符合潔凈百級要求。
二.微生物實驗室的使用:
1. 微生物實驗室使用前應確保操作室的潔凈程度。
1.1.使用30分鍾前應先開啟操作台及操作室的凈化和消毒系統,關閉消毒系統後10~15分鍾再進入操作室;操作結束後,開啟消毒系統30分鍾後再關閉消毒系統和凈化系統。
1.2.試驗開始前應做好相關試驗的准備工作,確保在試驗過程中不離開操作室。
1.3.進入操作室的任何東西外包裝均需消毒處理。
1.4.與試驗樣品接觸的任何器具均應預先滅菌處理。
1.5.清潔消毒用器具應專室專用,不得混用。
2. 微生物實驗室操作人員應嚴格遵守潔凈工作區域凈化控制規定。
2.1. 保持個人衛生,不得佩帶飾物,不得塗抹化妝品。
2.2. 室內應穿戴專用衣帽、口罩及鞋子。
2.3.手部應進行2次消毒,宜帶無菌手套。
2.4. 在操作中,操作檯面應墊上消毒布巾,以防操作中有滴落液污染檯面。
3. 試驗操作中應進行沉降菌檢測,以便判斷操作環境是否符合要求。
3.1.在進行微生物試驗時,在操作區域左、中、右分別打開3個培養平板直至試驗結束,關閉平板。
3.2.大豆酪蛋白瓊脂培養基(TSA平板)倒置於30℃~35℃的培養箱中培養;沙氏培養基(SDA平板)倒置於20℃~25℃的培養箱中培養。
4. 不同的微生物試驗項目不得在同一時段同一區域操作台中進行。
4.1.產品初始污染菌檢查,不得與產品無菌試驗同時進行。
4.2.工藝用水微生物檢查,不得與產品無菌試驗同時進行。
4.3.有菌培養物試驗必須在陽性菌接種室生物安全櫃內操作。
三、微生物實驗室的維護:
1. 微生物實驗室應定期清潔消毒。
1.1. 每次操作前用消毒液擦拭檯面。
1.2. 每次操作結束,做好清場,不遺留本次試驗用具和物品。
1.3. 每次操作結束,用消毒液擦拭操作檯面、消毒燈、操作台內外表面、操作室門把手等凸出面及輔助房間的地面。
1.4. 每月用消毒液擦拭操作室及輔助房間的牆面、門窗及門頂和房間頂棚、操作台底部。
2. 定期按潔凈室控制要求檢測房間及操作台環境潔凈度,視檢測結果採取相應的措施。
2.1.微粒濃度達到相應等級要求的50%,重新大掃除;達到相應等級要求的80%時,如通過大掃除還不能下降粒子數,則應考慮更換高效過濾器。
2.2.沉降菌超過相應等級要求或發現芽孢菌或真菌,用化學試劑熏蒸。
2.3.大掃除或熏蒸後應再次檢測,以證明環境符合潔凈度要求。
四、微生物實驗室用培養基:
1. 微生物實驗室用培養基應按微生物檢查用培養基制備操作規定配製和滅菌。
2. 脫水培養基應放置在低溫、乾燥、避光的櫃內。
3. 使用前應檢查配製好的培養基容器和蓋子是否完好、內容物是否有污染。
4. 配製好的培養基應在規定的儲存條件下使用。
4.1. 配製好的培養基保存需包裝,防止污染。
4.2.配製好的液體培養基一般在三周內使用;平板最好現配現用,同時設3個空白對照,如果冰箱保存不易超過一周。
4.3.配製好的培養基不能儲藏在滅菌櫃中,也不能儲藏在0℃或0℃以下環境中。適宜的溫度為2℃~25℃。
4.4.配製好的培養基再融化只允許一次,以免過度受熱影響培養基的靈敏度。
4.5.在水浴中保溫的培養基不得超過8小時,使用前注意容器外部的乾燥清潔。
五、微生物實驗室用菌株:
1. 工作用菌株均應來自認可的機構。
2. 工作用菌株傳代應不超過5代。
3. 工作用菌株保存於冰箱冷藏室中,適宜的溫度為2℃~8℃。
4. 菌懸液制備後應在2小時內使用,如保存在2℃~8℃環境中,應在24小時內使用。
5. 帶菌培養物需進培養箱培養時,應在陽性室傳遞出來前對容器外表面進行消毒處理。
六、微生物實驗室廢棄物的控制:
1. 染菌培養物及菌懸液在丟棄前應在陽性室內完成銷毀工作,合適的方法是121℃30分鍾高壓蒸汽滅菌處理。
2. 接種環在使用後立即在火焰上燒灼處理。
3. 接觸菌液的塑料吸嘴使用後應立即泡入中效消毒劑溶液內,40分鍾以上。
4. 未長菌的培養基或過期的培養基在丟棄前應進行去營養處理,可以選用121℃30分鍾高壓蒸汽滅菌。
七、 應做好微生物實驗室相關工作的記錄:
1. 操作室及操作台的使用清場記錄。
2. 操作室及操作台的定期檢測記錄。
3. 操作室及操作台的定期清潔消毒記錄。
4. 培養基的采購、使用記錄。
5. 工作用菌株的采購、傳代、銷毀記錄。
6. 滅菌器的滅菌記錄。
7. 廢棄物的處理記錄。
實驗室文件管理規定
一、目的
規范實驗室的文件管理制度,確保檢驗和實驗數據結果准確、可靠,保證檢驗和實驗質量。
二、適用范圍
理化實驗室內所有記錄、文件資料。
三、細則
1、 化學實驗室和物理實驗室的文件、記錄各自分開管理。
2、 各實驗室內所有的文件按類別分為內部文件和外部文件,內外文件分開管理,建立《內部文件發放清單》和《外部文件接受清單》;資料文件(包括儀器說明書)應單獨管理。
3、 實驗記錄要整潔、大方,不能塗有墨塊,實驗數據必須用鋼筆或簽字筆如實填寫,如需要改動,只能在原來的數據上劃平行的兩根橫線,再填上改動後的數據,並由改動者簽名。
4、 實驗記錄保存方法:每月最後一天對各項原始記錄收集整理,按類別封存,貼上標簽,註明記錄名稱、月份;每年最後一天將各月記錄分類收集整理,分類封存,並貼上標簽,註明記錄名稱、年份。
5、 原始記錄保存期為五年,到期後應按規定及時處理,經過處長和總監批准後,由各實驗室保管人員負責銷毀。
6、 實驗室出具的所有正式報告,需要編檔管理,以備日後查證,管理辦法同第4、5條實驗記錄保存辦法。
⑹ 微生物實驗室的安全操作規程
抄的哦
1 實驗室安全
1.1 微生物實驗室的生物安全性
1.2 科室安全文檔
(a)生物危害防護:實際操作規程見(《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GB19489-2004。2004-01-05發布,2004-10-01實施。)
(b)實驗室安全:原則和措施見(《微生物和生物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准WS 233-2002。2002-12-03發布,2003-08-01實施。)
1.3 應用:
以上的操作規程應用於微生物科室的所有部門。工作人員或訪問人員必須遵守各項規定。
1.4 關於新規定或現行規定的修改案:
任何新規定或現行規定的修改案必須通知負責科室安全的人員及相關人員,他們將建議科室主任考慮實施。
1.5 生物性危害
1.5.1 與各種操作有關的生物危害水平取決於:
a.處理的傳染性物質的本身:
按照傳染性物質對個人和社區和潛在危險性以及經空氣傳播的可能性,其劃分成不同等級。所採用的等級劃分詳見」《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原則和措施(見《微生物和生物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則》)。
b.使用的設備和設施:
處理不同等級的傳染性物質的要求在」實驗室安全」中已規定。這些符合要求的設備都要承擔重要臨床工作,科室負責人必須保證中應污染物水平。
c.培訓,特別是員工的安全性培訓和安全性經驗積累。所有員工應該接受一定訓練,能安全處理任何實驗室可能碰到的物質,避免將實驗不能處理或規定之外的傳染性物質暴露在實驗室,即使暴露事故在實驗室,即使暴露事故發生也要會正確處理。
1.5.2 傳染性物質的分類
1.5.2.1分類系統
生物危害防護:〔見1.2 (a)〕,根據生物因子對個體和群體的危害程度將其分為4級,危害等級Ⅳ最具危害性。
1.5.2.2危險群/生物安全水平:1-4
a.危險群/生物安全水平:1——對健康成人無致病性,對社區無危害性。通常一般微生物操作就足夠,不需特殊安全設備,工作的附近要有洗手設施。培養基上包含未鑒定物,因此,妥善處理對各級安全水平都至著重要。
b.危險群/生物安全水平:2——人類疾病相關物質,這種物質對實驗室工作人員有中度危險,並具有一定程度社區危險性。醫院微生物室所涉及的絕大多數物質屬此安全水平,生物危害警告應張貼,並且限制接近,應用醒目標語,若是能產生空氣傳播或飛濺的I,II類物質都就使用相就的操作台。實驗室就提供類似防護衣和手套,眼罩尤其是配戴隱形眼鏡者,也應提供類似安全水平的洗手設施,並且臨近工作區也應有高壓滅菌裝置。所有廢物和反復使用設備的去污染應有特定的程序。
c.危險群/生物安全水平:3——人類疾病相關物質,具有潛在空氣傳播性,能引起嚴重,致命疾病,對實驗室工作人員高度危險,並具有一定程度社區危險性。所有含有或懷疑含有生物案的標本必須標以」小心污染」標簽,並且同時標於盛放標本容器和申清單。然而作為預防保護還不足夠。應對所有血液,體液,分離的人體組織等有普通防護意識,它們都應視作傳染源。在此生物安全級,實驗室應控制對其接近。凡涉及該類物質都應使用I或II類工作台操作,也可以遵循II級操作注意事項,對所有廢物進行去污染處理,包括工作服和重復使用設備。
d.危險群/生物安全水平:4——對個人的危險如生物安全3級,但對社區有高度危險性。這些傳染性物質包括:
蜱源性腦炎病毒
支里半亞-剛果牛血熱病毒
Marburg Virus
艾波拉病毒
Lagsa fever Virus
Junin HF Virus
Machupo HF Virus
Guanaruto HF Virus
Herpesvirus simiae (B Virus)
1.6 以下預防措施,所有實驗工作人員必須遵守:
1.6.1 工作服
a.所有實驗室成員在工作期間必須始終穿著所提供的工作服。離開實驗室時,工作服須掛在指定地方,不得在實驗室外冼工作服。
b.在處理含有或懷疑含有生物安全3級物質的標本時,必須在工作服外穿隔離衣。
c.在生物安全操作台內處理標本和培養基時,必須戴手套。
1.6.2 洗手池
洗手池須供應洗潔劑和紙巾。
1.6.3 洗手
所有工作人員在離開工作區必須洗手,並且要先脫去工作服和手套。
1.6.4 食物,飲水,吸煙,化妝品
食物和飲料不允許帶入任何處理標本的房間.不允許在處理標本的任何地方吸煙.不允許在處理標本的任何地方使用化妝品。
1.6.5 傷口和擦傷
手上的傷口和擦傷必須覆蓋保護物。
1.6.6 個人衣物
個人衣物不允許帶入實驗室,並且必須保存在帶鎖的櫃子里。
1.6.7 口吸移液管
這是禁用的。要求使用機械移液裝置。
1.7 常規預防措施應用於所有血液、體液、組織標本的操作中:
1> 無論何時都應盡可能避免使用注射器,針頭或其它銳器。
2> 使用過的針頭和一次性切割器必須丟入專門的帶有蓋子和桶內,以備安全處理、防止容器過滿盛裝。
3> 使用過的針頭不許重新使用或再用手操作。
4> 打爛的玻璃必須放入堅硬的容器(不要用手),然後再放入黑色垃圾袋,如果是污染的,使用黃色垃圾袋。
5> 在接觸具有潛在性傳染性標本培養基、組織,必戴保護性手套,防止皮膚直接接觸。如果手套有可見的污染,必須先除去污染,再更換。手上有皮炎或傷口的工作人員的需要間接接觸傳染性物質的人員應戴保護性手套。
6> 在處理完標本、結束工作,甚至在上述規定帶手套時,應常規洗手。
7> 當血液、血液製品或其它體液污染發生時,應停止工作洗手,戴一次性手套再清除污染區。建議用含有效氯1000ppm的次氯酸鈉溶液。如果污染區較大用浸有次氯酸鈉溶液的濕布覆蓋10min去污染,並標示相應的警告,丟棄廢物及手套到生物安全級物理容器。注意飛濺的水滴和流淌會將污染帶到主污染區以外。
8> 所有在實驗室使用的具有潛在污染性的物質都需去污染,最好先高壓,再做處理。
9> 任何可能產生飛濺或氣霧的操作都應在生物安全操作台里進行。這些操作包括離心,分離血清,混合,超聲,收集組織受精卵,以及處理含有濃集的感染物質標本。
1.8 實驗室物質處理
a> 黑色塑料袋用來收集未污染或經高壓過需處理的廢物。
b> 廢紙屢用來收未污染的廢紙,用過的紙巾等。
c> 所有可能傳染的物質必須高壓或焚化。
d> 所有丟棄的標本,培養基和實驗室廢物必須放在專門容器里
e> 用白色聚丙烯罐盛裝2%新鮮配置次氯酸液,以供工作中丟棄標本,污染吸頭,棉拭子臨時處理待一天工作結束之後,再經高壓處理。
f> 黃色塑料袋用來處理污染的實驗室廢物。它們應封口再由工人拿去焚燒。
g> 帶蓋,帶標簽硬質容器用來盛裝針頭的銳器。
1.9 實驗室傳染性物的消毒
高壓
a.所有培養基的傳染性物質都要高壓,除非准備焚燒的,高壓的最大好處是使傳染性物質離開實驗室可保證安全。
b.用作此目的的高壓設備應在醫學技師監督下由實驗室工人操作。
c.高壓設備應定期由醫院設備組測試,檢修。這些測試包括商業使有的芽胞試紙實驗。多個高壓設備應有使用記錄,並自使用之日起由醫學技師連續記錄。任何不符都要向安全人員報告。
1.10 去污染
去污染劑:
1> 次氯酸溶液:用白色聚丙烯罐裝新鮮配置的含有效氯1000ppm的2%次氯酸溶液,放在多個工作室。
2> 5%的Printol:其50%水溶液用來處理濺在地板和傢具上的污染。
3> 戊二醛:新鮮配製成一定濃度,主要用於不能使用次氯酸鈉的儀器去污染,如離心機等。
4> 75%乙醇:主要用於對清潔表面的快速去污染。
1.11 離心機
1.11.1 注意事項:
a> 使離心機用的試管應具是厚管或塑料的,離心前應仔細檢查是否缺損。
b> 離心機需放置在合適的位置,操作都應能看見離心缸,以便能正確地將離心架放在轉子上。
c> 離心桶和離心架配對使用,負載後需仔細平衡。
d> 為避免脫架和試管內溶液濺出,開始採用低轉速,然後逐漸升高。
e> 離心機內缸應由高級人員定期檢索,內壁必須用戊二醛定期清潔,去污染。
f> 在對含有或懷疑含有生物安全操作3級標本離心時,必須加蓋密封,密封蓋只有在一級生物安全操作台內才能打開。
1.11.2 離心時,試管破裂
a> 如果正在離心時,發生或懷疑發生試管破裂,電動機應立即斷電,並在30min後才能打開離心機蓋。
b> 如離心後發現破裂,應立刻關閉機蓋,保持至少30min。
c> 立即通知安全員。
d> 戴厚手套,使用鑷子或用鑷子夾棉鑒清除破碎玻璃碎片。
e> 所有破裂試管,玻璃碎片,離心桶和轉子必須放在專門消毒劑中去污染,要求消毒劑不具腐蝕性,對浸生物安全物質有效。然後,或者浸泡至24小時,或者高壓。
f> 未破裂,帶蓋的試管也應放在另一含有消毒劑的容器中1後,再對其內容物處理。
i> 離心缸必須用戊二醛棉拭子清潔,過夜,再重復擦拭,再用水清潔洗凈並乾燥。
g> 含有生物安全3級物質的密封離心桶必須在密封狀態下取出,在一級生物安全操作台內打開。如果試管破裂,離心桶密封蓋應鬆鬆地蓋上,對離心桶高壓。
1.12 破裂和溢出
任何重要的破裂的溢出都應通知安全人員。在處理含有或懷疑含有生物案例的溢出物,應先得到安全人員的建議。
1.12.1 病毒培養基的泄漏
a> 用浸有20%次氯酸鈉的紙巾覆蓋濺灑出的污染物用容器碎片。
b> 覆蓋10-15min。
c> 戴一次性手套,清掃紙巾和碎片於合適的容器(如塑料袋,但不包括含有碎玻璃或其它銳利物體),用一片硬紙板去清掃,不能用刷子或塵撣,除非它們適於高壓。手指遠離碎玻璃。
d> 將碎片和使用後的廢物放在實驗室廢物箱。
e> 用常規工作消毒劑擦拭污染區及其周圍可能飛濺區。
1.13 泄漏的標本
實驗室不泄漏的標本,但要以塑料密封後退還到病房。
1.14 紫外線消毒:培養基,試劑分裝和病人血清應存放-70°C和-30°C冰箱。操作存放於-30°C或以下溫度冰箱物質,應戴手套,例如當標本從低溫冰箱取出或放入時。
1.15 生物安全櫃(台)
實驗室應配備II級生物安全櫃。
1.15.1 級別
I :基本要求:定向流動保護,要求氣流從外流入安全櫃,並且遠離操作者,指向傳染物。經HEPA過濾排後,緊好由導管引向室外,以便清除去污染後的各種蒸汽。
II:基本要求:經過濾氣體垂直流向,既保護操作者也要保護工作不受污染。
IIA:70%的過濾氣體重新循環至工作區,廢氣導向室外經HEPA過濾。和內流經式工作區的氣流速度平均0.4m/s或略高。
IIB:流進氣體流速平均0.5m/s或更好。按照不同型別(IIB1,IIB2,IIB3),氣體排出比例從70%到100%。根據工作選擇不同型。如有毒化學物質和放射線同位素不能再循環至工作區。
III :基本要求:操作者與傳染物安全隔離,並且整個操作過程都要提高。安全櫃所在的環境也要一定程度隔離,以防手套破裂。
1.15.2 生物安全櫃的安裝
安全櫃要發揮某安全防護功能必須注意安裝位置,廢氣應通過管道以保護環境不受污染。如果需購置這類設備應聯系CUHK安全辦公室,在種類,牌子,樣式,安裝位置和安裝以及與其它設施的相鄰關繫上獲得指導。
1.15.3 常規檢查和安全操作以及工作區的消毒
有一份操作規程詳盡地敘安全櫃的常規使用也應包括安全櫃發生意外時應採取的行動。每一個使用者必須閱讀規程使後簽名。
1.15.4 注意:
安全櫃應盡可能避免使其處於不安全狀態,但有時因為安全櫃的意外,使用者被迫這樣做。此時,應張貼注意以警告其它人不得再使用。
1.15.5 去污染和再認證
由受過訓練的人員,配戴個人防護用具,來做污染工作。要求:安全櫃在密閉條件下用乾燥多聚甲醛蒸汽醺蒸,使用濃度8500ppm。(安全櫃的體積應包括外周供應和廢氣過濾設備。)在溫度20-25°c,相對溫度不低於60%環境保持4h,甲醛蒸汽,如果允許,可直接抽出室外,若不允許可在安全櫃內用氨基重碳鹽吸收。
因為空氣有限的穿透力,在處理潛在傳染性物質時最好使用HEPA過濾器,以及高壓或焚化後再丟棄。
1.17.5.2 再認證
這項工作由專門人員進行,去污染後安全櫃性能再認證定,及過濾器的更換,測試是否有漏氣,調試空氣流速是否合規定,以及檢測過濾器的性能。再認證應至少一年做一次,或是裝置移動,過濾器維修後。應備有去污染,維修和再認證的記錄,並且應方便使用者的查閱。
2. 實驗安全操作程序:
2.1 工作人員在採集標本過程中應當防止病原微生物擴散和感染,並對標本的來源、採集過程和方法等作詳細記錄。
2.3 實驗過程中絕對禁止吸煙、飲食等,不要以手撫頭面部等。
2.4 處理樣本的過程中易產生高危害氣溶膠時,要求同時使用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生物安全櫃和/或其它物理防護設備。如可產生含生物因子的氣溶膠,應在適當的生物安全櫃中操作。細菌的分離培養、菌種開封、轉種、研磨、稀釋等操作,均應在生物安全櫃中進行。
2.5 使用接種環進行操作時,接種環應在工作燈的內焰中燃燒,以避免菌液或菌塊飛濺。
2.6 稀釋菌液時,吸管、針管要緩慢插入試管或燒瓶底部,小心操作避免產生氣泡或氣溶膠。
2.7 使用注射器加樣時,用過的針頭切勿再重新入套或拔開注射器與針頭,應直接放入銳器收集器,以免劃破皮膚造成接種感染。
2.8 菌株庫要設專人管理,並按照國家微生物菌毒種管理辦法執行。2.9進行毒菌操作過程中,不要穿戴巳經污染的防護性手套觸摸門柄、儀器或毒菌區以外區域,避免由於粗心擴大污染范圍。
2.10 試驗結束後,操作過程中所有可能與生物危險物接觸或被污染的試驗器械和物品,能夠高壓消毒的必須高壓消毒,不能進行高壓消毒的設備、儀器,應使用有效的消毒劑擦洗後再以紫外燈近距離長時間消毒。
2.11 實驗中發生意外污染情況,應立即通知主管人員並做好處理污染物和相應區域的准備,不得擅自採用其它禁止的方法進行消毒處理。
2.12 實驗室內任何微生物的樣本,廢棄物都必須經高溫高壓滅菌後,方可按一般垃圾處理。
2.13 實驗室所用任何個人防護裝備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的要求。實驗室應確保具備足夠的有適當防護水平的清潔防護服供使用。還應穿戴其它的個人防護裝備,如手套、防護鏡、面具、頭部面部保護罩等。
3. 實驗室污物處理及消毒操作程序:
3.1 實驗室含有生物危險物的臨床標本及被污染的一次性用品,試驗完成後,應在操作台或實驗區域內以紫外燈近距離照射消毒 2小時以上,再經高壓消毒後方可丟棄或焚燒。
3.2 可重復使用的實驗用品及器材,完成實驗後,應在操作台或實驗區域內經紫外燈近距離照射消毒2小時以上後,再交有關人員進行高壓消毒和煮沸洗刷。
3.3 實驗用的試管、吸管、注射器,須裝在加蓋不漏的容器內,經高壓滅菌後取出。
3.4 培養物或實驗室垃圾,在丟棄前必須經高壓消毒和紫外燈近距離長時間照射處理。不允許積存垃圾和實驗室廢棄物。已裝滿的容器應定期運走。在去污染或最終處置之前,應存放在指定的安全地方,通常在實驗室區內。
3.5 實驗室廢棄物應置於適當的密封且防漏容器中安全運出實驗室。有害氣體、氣溶膠、污水、廢液應經適當的無害化處理後排放,應符合國家相關的要求。
3.6 實驗過程中,如標本或含標本的前消化處理液被打翻污染了操作台或地面,應以吸滿70%酒精的衛生紙覆蓋污染區,15分鍾以後衛生紙方可移去。
3.7實驗室內未經消毒的污水,禁止直接排入公共排水系統,更不允許混入居民生活垃圾。
4. 意外事故處理程序:
4.1 如果發生意外,必須立即通知實驗室主管人員和醫院生物安全辦公室,並在有關人員的指導監督下對出事現場進行處理,絕對禁止未經報告而私自對出事現場給予非規范的處理。
4.2 實驗過程中,如污染物濺落到身體表面,或有割傷、刺傷、燒傷、燙傷等情況發生,應立即停止實驗工作進行緊急處理,更換被污染的實驗服,皮膚表面用消毒液清洗,傷口以碘酒或酒精消毒,眼睛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
4.3 如果發生菌液溢出,含菌種的培養管破碎等,造成中 、小面積污染,可用比污染面積大25%以上的紗布覆蓋污染區域,邊緣用脫脂棉圍住,向紗布傾倒5%苯酚溶液或70%的酒精,浸泡2小時以上(其間適量加溶液防止乾燥),再經紫外燈近距離(1米內)照射2小時以上;被污染的器械、容器等立即浸泡於70%酒精中2小時以上,再次著防護衣進入房間,將污染溢出物和用於清潔的紗布放入可耐受高壓的雙層塑料袋內並盡快高壓。
4.4 如果發生氣溶膠污染或大面積污染,應立即停止實驗並關閉實驗室,對污染區域進行紫外燈照射消毒過夜;第二天對污染區進行24小時封閉空氣熏蒸消毒(乙醛消毒法:5ml乙醛+2g高錳酸鉀/m3空間)。
4.5 臨床醫務人員應對事故受害者和消毒人員進行醫學隨訪。
⑺ 微生物實驗室的基本要求
1微生物實驗室基本要求:
①准備室:
准備室用於配製培養基和樣品處理等。室內設有試劑櫃、存放器具或材料的專櫃、實驗台、電爐、冰箱和上下水道、電源等。
②滅菌室:
滅菌室主要用於培養基的滅菌和各種器具的滅菌,室內應備有高壓蒸汽滅菌器、烘箱等滅菌設備及設施。
④洗滌室:
洗滌室用於洗刷器皿等。由於使用過的器皿已被微生物污染,有時還會存在病原微生物。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zui-好設置洗滌室。室內應備有加熱器、蒸鍋,洗刷器皿用的盆、桶等,還應有各種瓶刷、去污粉、肥皂、洗衣粉等。
⑻ 微生物實驗室的要求與建設
生物實驗室由准備室、洗滌室、滅菌室、無菌室、恆溫培養室和普通實驗室六部分組成,要說實驗室最主要的是要干凈衛生非常嚴格。
實驗室管理制度。實驗室布局要合理,一般實驗室應有準備間和無菌室,無菌室應有良好的通風條件,如安裝空調設備及過濾設備,無菌室內空氣測試應基本達到無菌。
食品微生物實驗室工作人員,必須有嚴格的無菌觀念,許多試驗要求在無菌條件下進行。
主要原因:一、是防止試驗操作中人為污染樣品。
二、是保證工作人員安全。
⑼ 如何製作微生物實驗室規范
上海盈藍環境科技為您解答,更多內容請移步官網:www.climate-lab.com
(一)、微生物實驗室的分類及組成
分為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和衛生微生物實驗室。
1.病原微生物實驗室主要以病毒和細菌的鑒定和分類為主,實驗室涉及1-4類病毒(菌),根據危害等級依次為P1-P4實驗室。危害越大,實驗室潔凈度等級越高;
2.衛生微生物實驗室主要以產品監測和檢驗為主,實驗室對象主要以食物、化妝品、空氣和水等,為了防止環境對樣品或者樣品之間的污染,一般實驗都需在潔凈環境中完成。
微生物實驗室組成一般包括:准備室、微生物培養室、器械消毒及清洗室、純水室、檢測室、菌種室、儲藏室等。微生物實驗根據工作領域(食品、葯品、醫療等)和性質(教學、生產、研究、檢測等)的不同,實驗室組成和規模有很大差別。
(二)、微生物實驗室平面布局
微生物實驗室應設置成獨立的區域,與其他實驗室分開,門口設有門禁,非相關人員不得進入,各室根據工作內容合理布局,既方便工作又不互相影響。入口處設置集中式更間,培養室根據培養條件和種類不同可設置多間(如黴菌培養室、細菌培養室、固體培養室、液體培養室等)。
(1)潔凈實驗室:自成一區,安排在實驗室的靠邊角落處,用密封門限制人員的進出,把有潔凈要求的房間設置在人員干擾較少的地方,把輔助房間設置在外部。考慮微生物實驗操作流程,方便人流與物流的份額里。為控制人員的出入(人流),只設有一個密封門進入微生物實驗室主潔凈區,操作人員進入走廊然後進入准備間,並從准備間分別經過一更、二更、緩沖進入操作區。物流則由傳遞窗實現。排風口裝有高效過濾器,送風口裝有高效過濾靜壓箱,室內送排風曹勇上送下排方式,室內排風單側布置,不得有障礙。余壓閥自動調節室內壓力,保持正壓潔凈狀態。
(2)洗滌室:洗滌室房間的尺寸根據日常工作量決定,一般不小於一個單間,洗滌室的位置靠近培養室,給排水設施完善,洗滌檯面須耐熱耐酸,室內配器皿櫃,滴水架,乾燥架,邊台等,地面應有良好的排水坡度和地漏。
(3)准備室:設實驗台、試劑櫃等要絕緣、耐熱、實驗台要耐水耐腐蝕:設置上下水裝置,涉及粉末,篩分等操作,需配置相應的設備。局部排風,設排風櫃。
(4)培養室:主要配置各種培養箱、搖床,要求溫度較恆定,有足夠的 電力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