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埃迪卡拉生物群是什麼的生物

埃迪卡拉生物群是什麼的生物

發布時間:2022-11-22 04:23:22

㈠ 探秘地球最早的動物世界,到埃迪卡拉紀看看

作者/陳孝政

近日,科研團隊在我國湖北三峽地區的石板灘生物群中,發現4種形似樹葉的遠古生物。與真正長在樹枝上的葉子不同,這些「樹葉」實際上是形態奇特的早期動物,它們生活在遠古海洋底部。

該團隊副研究員龐科表示,直到今天,人們對形成這些化石的生物屬性仍然所知不多。「它們的生存年代,比著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還早。解開這些遠古海底『樹葉』的謎團,可能會為人類 探索 早期生命演化提供重要線索。」

我們從課本中學過生命起源於海洋,那麼,地球上最早的動物出現在什麼時候?又長著什麼模樣呢?

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動物化石記錄,是在6.35億~5.41億年前的埃迪卡拉紀。科學家由此推測,動物最早的祖先可能出現在7.2億~6.35億年前的成冰紀。在起源後,動物經歷了一系列重要的演化過程,並最終在寒武紀早期發生動物門類大爆發,佔領了從淺海到深海的廣闊生態空間。讓我們一起到埃迪卡拉紀去看看吧!


探秘地球最早的動物世界


「隱形」的動物世界

成冰紀,顧名思義就是冰河世紀。那時地球表面氣溫極低,從兩極到赤道全部被冰雪覆蓋,整個地球變成一個「大雪球」,因此也被稱為「雪球地球」。

科學家們推測,早期動物在成冰紀很可能經歷了一個「隱形」的演化階段。 受到當時地球大氣含氧量低、低溫冰凍等環境的限制,早期動物祖先們體型微小、分布有限,加之沒有硬體骨骼,不容易保存為化石,因此它們在化石記錄中就如同「隱形」了一般

隨著全球氣溫上升,冰雪融化,「雪球地球」在埃迪卡拉紀早期結束。藍藻光合作用產生了大量氧氣,使地球大氣和海洋中的氧含量上升,此時的地球淺海環境對動物生存變得「友好」起來。「隱形」的微體動物在這個時期開始第一次「長大」—成為肉眼可見的復雜多細胞宏體動物,並在埃迪卡拉紀時期逐漸演化出多種復雜生態群落。當然,這其中也不乏「失敗」的演化實驗。


藍田 生物群:最古老的 體多細胞生物群

在現今生物圈中,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肉眼可見的生命,幾乎都是宏體多細胞真核生物。2011年,中國科學家在安徽休寧發現了距今約6億年的藍田生物群,並認為其可能是最古老的復雜宏體多細胞生物群。

藍田生物群中不僅包含了扇狀、叢狀生長的海藻,還有具觸手和類似腸道特徵的動物化石。 它們以碳質壓膜的形式保存在頁岩上 ,雖然只有幾厘米大小,卻具有較復雜的形態分異和解剖學結構,類似於現代的腔腸動物或海綿動物。科學家推測它們營底棲固著生活 ,並可能進行有性繁殖,這有助於增加後代遺傳物質的多樣性,進一步導致形態的復雜化和多樣化。


甕安生物群:最早的動物胚胎及動物化石

甕安生物群主要產於貴州甕安的埃迪卡拉紀含磷地層,以磷酸鹽化方式保存了多種類型的微體真核生物化石。1998年,科學家們從中發現了動物胚胎和微體後生動物化石,為早期動物的輻射演化提供了關鍵的化石證據。

這里的動物胚胎化石保存非常精美,甚至保存了受精卵的細胞分裂過程: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兩個變四個,四個變八個……從這些胚胎化石中,科學家們發現了至少6種不同的卵裂方式,其中也 包括兩側對稱動物特有的胚胎發育模式


埃迪卡拉生物群:一場「失敗」的演化實驗

埃迪卡拉生物群首先發現於澳大利亞埃迪卡拉紀砂岩地層。這類化石以印痕的形式保存了生物的外形輪廓,有的像圓盤狀的水母,有的像扁平狀的大樹葉,有的像橢圓形的盾牌……它們大多都是幾厘米的生物,但最大的也可達1米。這些化石雖然形態多樣,但由於分不清組織結構,看不到運動器官和消化器官,很難明確它們具體屬於哪類動物。

到了埃迪卡拉紀末期,這些類型的化石突然全部消失。由於它們的生物結構與其後的寒武紀生物群有著明顯的不同,因此科學家們推測,埃迪卡拉生物群可能走入了一個演化的盲端,沒有留下任何後代。


梅樹村小殼動物群:動物骨骼礦化的大爆發

從化石證據來看,動物的首次礦化發生在埃迪卡拉紀末期,時間不早於5.5億年前。其中以全球廣布的典型弱礦化管狀化石—克勞德管為典型代表。這些動物最早利用鈣化的「骨骼」作為自己的硬殼,來保護軟軀體,進行防禦掠食,應對惡劣的生存環境。

到了寒武紀早期,一部分動物發生了快速的骨骼化。產於雲南晉寧5.4億年前寒武紀早期地層中的梅樹村小殼動物群, 以磷酸鹽化的形式保存了大量以毫米計的小殼體,如軟舌螺、環節動物、軟體動物、腕足類等,揭示出動物在寒武紀早期發生了快速的生物骨骼化過程 。在這段地層中,動物活動留下的遺跡化石的尺寸和豐度大大增加,記錄了該時期動物生態多樣性的變化。


澄江生物群:揭秘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1984年發現於雲南澄江的澄江生物群,保存了大量精美的軟軀體動物化石,有史以來第一次生動地再現了距今5.2億年前地球上海洋動物世界的真實面貌。由於澄江生物群代表了寒武紀大爆發的高潮,具有當之無愧的核心地位,因此被譽為20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並於2012年入選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澄江生物群中保存了包括脊索動物在內的大多數現生動物門類的化石記錄。其中,既有遠古海洋的霸主—奇蝦,也有脊椎動物 歷史 的起點—雲南蟲,許多化石代表了重要演化事件的中間類群,填補了相關動物類群早期演化 歷史 的空缺。澄江生物群的發現,充分展示了寒武紀大爆發的規模和影響,以及由此產生的生物多樣性和復雜生態系統。

至此,地球上的各門類動物進入了各自宏偉的演化序列,並在之後5億多年的 歷史 中,通過化石得以被持續和相對完整地記錄下來。

根據百餘年來的研究進展,特別是近年來中國的化石發現和研究,我們可以說,「寒武紀大爆發」是客觀存在的生物演化事件,然而,寒武紀各門類動物的「根」,已經深深扎入了更古老的地質 歷史 中。

㈡ 6億年前,地球上只有什麼生物

六億年前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物是埃迪卡拉紀動物群,經過檢測以後發現,這些生物們生存的年代已經有5.6億年。

在人類還沒出現之前,地球上已經出現了生物,而且年代已經很久遠了,那麼6億年前地球上只有什麼生物存在呢,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吧。
01
埃迪卡拉動物群位於澳大利亞南部的埃迪卡拉地區,生活在5.65-5.43億年前的前寒武紀一大群軟體軀的多細胞無脊椎動物。包括腔腸動物門、節肢動物門和環節動物門等8科22屬31種低等無脊椎動物。1960年召開的第22屆國際地質會議正式命名該化石群為「埃迪卡拉動物群」。
02
埃迪卡拉動物群保存了大型的多細胞生物化石。古生物學家剝開褐色的薄層泥岩,發現許多動物印模化石。使人驚嘆的是埃迪卡拉動物群中的絕大部分動物不具硬體,如水母、蠕蟲、類珊瑚等動物 。到了距今6.8~6億年時,一大群軟體軀的多細胞無脊椎動物(無殼後生動物)終於發展到高峰,這就是埃迪卡拉動物群的出現。
03
該動物群化石產於澳大利亞南部埃迪卡拉山前寒武紀末期的地層中,共計8科22屬31種,包括刺胞動物、環節動物、節肢動物等。其特點是動物體增大,門類增多,結構變得復雜,生活方式多種多樣。而且,該動物群化石在世界各地廣泛分布,表明當時該動物群是海洋中的真正統治者。
04
埃迪卡拉生物群包含三個門,22個屬,31種低等無脊椎動物。三個門是:刺胞動物門,環節動物門和節肢動物門。其中:水母(Mesoid)有7屬9種;水螅綱有3屬3種;海鰓目(Pennatulaceun)(珊瑚綱)有3屬3種;缽水母2屬2種;多毛類環蟲2屬5種;節肢動物2屬2種。(各個版本文件分類有所不同,需進一步考證)以後世界各地都發現了此類化石。
05
埃迪卡拉動物群是軟軀體的,大都呈扁平輻射對稱,類型很多。許多是水母形盤碟狀,如 Mesinites, Tribrachidium, Spinther,在表面具放射散發的彎曲溝,或具同心脊,或兼有兩者,可以稱為水母形類,都已絕滅,沒有這樣的代表。有一些呈葉狀,或成為帶狀,與現代海筆很相似,如蕨葉狀的 Rangea和 charnia,被稱為花瓣類( Petalonamae)。再有分節多毛蠕蟲狀,如 Spriggina和 Dickinsonia;有的奇特地似有3條腿在中央;有的有頭蓋和環節。還有在早石炭世絕滅的棘皮動物門海座星綱的早期代表 。

㈢ 埃迪卡拉動物群的生物門類

埃迪卡拉生物群包含三個門,22個屬,31種低等無脊椎動物。
三個門是:腔腸動物門,環節動物門和節肢動物門。
其中:水母(Mesoid)有7屬9種;水螅綱有3屬3種;海鰓目(Pennatulaceun)(珊瑚綱)有3屬3種;缽水母2屬2種;多毛類環蟲2屬5種;節肢動物2屬2種。(各個版本文件分類有所不同,需進一步考證)
以後世界各地都發現了此類化石。

㈣ 埃迪卡拉動物群的地質年代

埃迪卡拉(Ediacaran)生物群是Sprigg於1947年在澳大利亞中南部Ediacara地區的龐德砂岩層中首先發現的。最初人們未能確定這一動物群的時代,後來終於確定為前寒武紀,年齡為6.7億年。
在對埃迪卡拉地區重新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中,採集到幾千塊化石,有的是圓形的壓印,同現代水母相似;有的是柄狀的印痕,與現代的海鰓相似,也是一種腔腸動物;有的像細長的蠕蟲那樣的印痕,有一個像馬蹄形的頭和約40個完全相同的體節所組成,與現代的環節動物相似;還有橢圓形、盾形印痕,並且有T形的紋道,可能是節肢動物,它們同現在已知的任何一種生物都不相似。
經過測定,埃迪卡拉動物群生存的年代為距今6億-6.8億年前。在1974年召開的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巴黎會議上,一致肯定埃迪卡拉生物群為前寒武紀晚期,這是目前已發現的地球上最古老的後生生物化石群之一。埃迪卡拉生物群的發現和研究,大大地促進了前寒武紀古生物學的發展,也糾正了過去認為無脊椎動物在寒武紀初期才發生的觀點;也把原來以為只有6億年左右的後生動物歷史,大大向前推進了。有的學者推算,後生動物群很可能起源於9億-10億年前。

㈤ 什麼生物是最早在地球的!!!

距今5.5億年前,在淺海里生活的「埃迪卡拉生物群」,此前被很多人認為是地球上最早的動物,然而不知道什麼原因,它們從地球上消失了。中科院南京地質與古生物研究所專家肖書海博士、研究員周傳明和袁訓來,一年前在三峽地區發現了大量立體保存完好的埃迪卡拉化石。而在此之前,世界各地找到的埃迪卡拉生物化石中,從未有形態保存完好的。
1947年埃迪卡拉化石在澳大利亞的埃迪卡拉山被首次發現。袁訓來介紹說,「埃迪卡拉」是一個龐大的軟體多細胞生物群,迄今已發現35個種類,它們生活在海里,形態有點像現在的水母或者海蜇。

㈥ 埃迪卡拉紀的動物群

動物群是Sprigg於1947年在澳大利亞中南部Ediacara地區的龐德砂岩層中首先發現的。最初人們未能確定這一動物群的時代,後來終於確定為前寒武紀,年齡為6.7億年。埃迪卡拉動物群包含三個門,19個屬,24種低等無脊椎動物。三個門是:腔腸動物門,環節動物門和節肢動物門。水母有7屬9種;水螅綱有3屬3種;海鰓目(珊瑚綱)有3屬3種;缽水母2屬2種;多毛類環蟲2屬5種;節肢動物2屬2種。
特徵
埃迪卡拉動物和今天的大多數動物不同,它們既沒頭、尾、四肢,又沒嘴巴和消化器官,因此它們大概只能從水中攝取養分。大多的埃迪卡拉動物固著在海底,和植物十分相近,其他的則平躺在淺海處,等待營養順水流而送上門來。埃迪卡拉動物化石出土越多,反而越沒有規律。有幾種化石比較像後來動物的先驅。
例子
查尼亞蟲、斯瓦特蟲、狄爾遜水母(Dickinsonia)
雖然在埃迪卡拉紀出現了很多的生物,但在埃迪卡拉紀末期,埃迪卡拉動物分成兩支,它們有的成功演化成更有活力,更具進攻性的動物,有的則走向滅亡。而它們的特徵也永遠消失於歷史舞台上。 迄今為止,生命在地球上已經延續了35億年,但是這其中卻有近30億年是水生細菌和藻類的時代。盡管生命在不斷的自我完善,幾十億年中,先後出現了真核生物並顯現出多細胞個體的趨勢,但這一時期的生命仍然是非常原始的。這一局面在藻類時代行將結束時出現了變化。1947年,古生物學家在澳大利亞埃迪卡拉地區的岩層中發現了大量距今6、7億年前的古生物化石,發現的古生物共計8科22屬31種,這標志著原始的生命形態在經過30億年的准備之後,其積累的生命能量和無窮的創造力即將噴薄而出。生命演化的歷史翻開了全新的篇章。
埃迪卡拉動物化石出土越多,反而越沒有規律。有幾種化石比較象後來動物的先驅。埃迪卡拉後期,有一些蟲子爬行的痕跡,也找到一些小的硬殼動物。可是大部分的埃迪卡拉動物是一些不能動的球,盤,葉狀體,和以後的動物沒有什麼關系。學者之間,這些化石到底是什麼也有很多爭論。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批新的化石,是神秘的、前寒武紀的埃迪卡拉(Ediacaran)動物的化石,化石保留著三維的特性。埃迪卡拉動物被認為是寒武紀大爆發的「導火索」。因為埃迪卡拉動物是軟體的,所以它們的化石很難找到,人們對它們也缺乏了解。加拿大紐芬蘭的錯誤點(MistakenPoint)有埃迪卡拉動物的化石集合,在此之前研究人員在那裡只發現過二維的印記樣品。GuyM.Narbonne描述了一組從這個化石集合中找到的三維的化石,其中有保存下來的30微米之小的特徵。和其他在錯誤點找到的同類化石一樣,這些生物體看起來有點像植物,有從幹上分支出來的被稱為「小葉(frondlet)」的結構。這些小葉結構可能是由莖支撐在海底上面,自由地漂浮的。新化石還展示了一些以前沒有看到過的小葉排列。Narbonne說,現代動物沒有明顯的類似結構。
由這些,可以證明,在埃迪卡拉紀時期,已經出現了多細胞生物了。
下一步,地球生物的進化方向就在於出現了明顯的、規模的真核生物(即現代生物)時期。
2月25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2008年第9期)刊登了一篇中美科學家共同完成的,題為「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組幕次性氧化作用和生物演化」的研究成果。該研究從陡山沱組穩定碳、硫同位素的變化角度出發,揭示了埃迪卡拉紀早中期海洋和大氣中發生的氧化事件,並結合中國華南陡山沱組的化石記錄,認為氧化事件與生物演化事件關系密切。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客座研究員肖書海博士,以及該所周傳明和袁訓來研究員參加了該項研究。

㈦ 埃迪卡拉動物群的介紹

埃迪卡拉動物群位於澳大利亞南部的埃迪卡拉地區,生活在6.8-6億年前的前寒武紀一大群軟體軀的多細胞無脊椎動物。包括腔腸動物門、節肢動物門和環節動物門等8科22屬31種低等無脊椎動物。1960年召開的第22屆國際地質會議正式命名該化石群為「埃迪卡拉動物群」。埃迪卡拉動物群的發現,初步解開了寒武紀初期突然大量出現各門無脊椎動物化石的所謂「進化大爆炸」之謎。埃迪卡拉生物化石出土越多,反而越沒有規律,這些化石到底是什麼、什麼年代也有很多爭論。

㈧ 約5.42億年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前言: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Cambrian Explosion)開始於距今5.42億年前的寒武紀時期,化石記錄顯示絕大多數的動物「門」都在這一時期出現。它持續了大約2-2.5千萬年,導致了大多數現代動物門的發散。 因出現大量的較高等生物以及物種多樣性,於是被形象地稱為生命大爆發時間。

歐巴賓海蠍的奇特形體曾經於過去一百年間引發多次學者們對其嘗試進行物種分類。

狄更遜水母(學名:Dickinsonia)又名狄更遜蠕蟲、迪金索尼亞蟲,是前寒武紀時代埃迪卡拉生物群的一種生物,其形狀大致呈兩側對稱、有橫紋的卵形,其分類地位還不是很明朗,多數研究者認為它是動物,但也有人認為它屬於真菌,甚至屬於已滅絕的一界。

兩側對稱動物Kimberella屬於:埃迪卡拉生物群(英語:Ediacaran biota)是一種神秘的管狀或葉狀生物,生活在前寒武紀時代(6億3500萬年前-5億4200萬年前)。它們是目前所發現最早的多細胞生物。最早的化石在1946年發現於澳大利亞南部埃迪卡拉(Ediacara)山地的末遠古系龐德石英岩中的化石群。

㈨ 青藏高原發現55億年前生物群化石,這些化石在55億年前到底是什麼生物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的科研人員在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發現了埃迪卡拉生物群化石。這次是在中國境內發現的第二個埃迪卡拉生物群化石,也是迄今為止在青藏高原發現的最古老的化石生物群。此生物化石群可以追溯到距今約5.5億年前。

埃迪卡拉紀對地球的演化和生物多樣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當時地球全部都是海洋沒有陸地,這也揭示了青藏高原在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時候,還是在海底。陸地的出現要遠遠晚於生命體的出現,也更加證實了生命的起源就是來自於海洋。

㈩ 什麼是伊迪卡拉生物群

已知的最古老的海洋後生動物群。由最早的海生軟軀體化石和遺跡化石組成。因1947年在南澳大利亞伊迪卡拉山前寒武紀晚期的龐德砂岩內發現而得名。已發現近2000件化石標本。除澳大利亞外,在西南非洲、英格蘭萊斯特郡、西伯利亞北部奧列涅克高地和俄羅斯中部也有發現。寒武紀大量出現的動物及其分異,與前寒武紀晚期出現的伊迪卡拉動物完全不同,這是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兩期動物群最大的一個差別是在進化的進程中產生了硬殼從而造成了許多新門類。這兩期動物群在生物進化史上的關系尚不明了,中間的間隔近1億年 。寒武紀動物出現是海生無脊椎動物在生物化學及生理學方面有了重大改變並全面發展的結果。

閱讀全文

與埃迪卡拉生物群是什麼的生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8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