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高中生物實驗原理如何書寫

高中生物實驗原理如何書寫

發布時間:2022-11-22 06:33:39

1. 生物實驗報告格式範文_生物實驗報告模板

生物實驗 報告 格式 範文 如何寫?做完生物實驗,要寫生物實驗報告,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生物報告的格式是怎麼樣的,你知道嗎?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生物實驗報告格式範文_生物實驗報告模板,希望對你有用!

更多關於 學習 總結 內容推薦(點擊進入↓↓↓)

本學期學習總結下學期學習計劃

考研英語學習總結範文

政治理論學習總結_政治理論學習心得體會6篇

大二上學期總結下學期計劃

本學期總結與反思

學習經驗總結範文

生物實驗報告格式範文篇1

實驗名稱: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流動

一、實驗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顯微鏡的使用 方法 。

2.觀察高等植物的葉綠體在細胞質基質中的形態和分布

二、實驗原理

高等植物的葉綠體呈橢球狀,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葉綠體可以運動,改變橢球體的向,這樣既能接受較多的光照,又不至於被強光灼傷。在強光下,葉綠體以其橢球體的側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葉綠體以其橢球體的正面朝向光源。因此,在不同光照條件下採集的葫蘆蘚,其小葉內葉綠體橢球體的形狀不完全一樣。

活細胞中的細胞質處於不斷的流動狀態,觀察細胞質的流動,可以用細胞質基質中的葉綠體的運動做為標志。

三、材料用具

蘚類的葉,新鮮的黑藻,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鑷子,刀片,培養皿,鉛筆

四、實驗過程(見書p30)

1.製作蘚類葉片的臨時裝片

2.用顯微鏡觀察葉綠體

3.製作黑藻葉片臨時裝片

4.用顯微鏡觀察細胞質流動

五、討論

1.細胞質基質中的葉綠體是否靜止不動,為什麼?

2.葉綠體的形態和分布與葉綠體的功能有什麼關系?

3.植物細胞的細胞質處於不斷的流動狀態,這對於活細胞完成生命活動有什麼意義?

4.用 鉛筆畫 一個葉片細胞,標出葉綠體的大致流動方向。

生物實驗報告格式範文篇2

實驗 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鑒定

一、實驗目的

初步掌握鑒定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基本方法。

二、實驗原理

1.還原糖的鑒定原理 生物組織中普遍存在的還原糖種類較多,常見的有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它們的分子內都含有還原性基團(游離醛基或游離酮基),因此叫做還原糖。蔗糖的分子內沒有游離的半縮醛羥基,因此叫做非還原性糖,不具有還原性。本實驗中,用斐林試劑只能檢驗生物組織中還原糖存在與否,而不能鑒定非還原性糖。

斐林試劑由質量濃度為0.1 g/ml的氫氧化鈉溶液和質量濃度為0.05g/ml的硫酸銅溶液配製而成,二者混合後,立即生成淡藍色的cu(oh)2沉澱。cu(oh)2與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熱的條件下,能夠生成磚紅色的cu2o沉澱,而葡萄糖本身則氧化成葡萄糖酸。其反應式如下:

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

用斐林試劑鑒定還原糖時,溶液的顏色變化過程為:淺藍色 棕色 磚紅色(沉澱)。

2.蛋白質的鑒定原理 鑒定生物組織中是否含有蛋白質時,常用雙縮脲法,使用的是雙縮脲試劑。雙縮脲試劑的成分是質量濃度為0.1 g/ml的氫氧化鈉溶液(a)和質量濃度為0.01 g/ml(b)的硫酸銅溶液。在鹼性溶液(naoh)中,雙縮脲(h2noc—nh—conh2)能與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紅色的絡合物,這個反應叫做雙縮脲反應。由於蛋白質分子中含有很多與雙縮脲結構相似的肽鍵,因此,蛋白質可與雙縮脲試劑發生顏色反應。

3.脂肪的鑒定原理 脂肪可以被蘇丹Ⅲ染成橘黃色,被蘇丹Ⅳ 染成紅色

三、實驗過程(見書p18)

四、實驗用品(見書p18)

五、注意

1.關於鑒定還原糖的實驗,在加熱試管中的溶液時,應該用試管夾夾住試管上部,並放入盛開水的大燒杯中加熱。注意試管底部不要接觸燒杯底部,同時試管口不要朝向實驗者,以免試管內溶液沸騰時沖出試管,造成燙傷。如果試管內溶液過於沸騰,可以上提試管夾,使試管底部離開大燒杯中的開水。

2.斐林試劑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勻後方可使用,切勿將甲液和乙液分別加入組織樣液中。

3.蛋白質的鑒定中先加雙縮脲a,再加雙縮脲b

六、討論

鑒定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根據是什麼?

生物實驗報告格式範文篇3

一、實驗目的

1.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識別有絲分裂的不同時期。

2.初步掌握製作洋蔥根尖有絲分裂裝片的技能。

3.初步掌握繪制生物圖的方法。

二、實驗原理

在植物體中,有絲分裂常見於根尖、莖尖等分生區細胞,高等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分為分裂間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後期、末期。可以用高倍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的過程,根據各個時期細胞內染色體(或染色質)的變化情況,識別該細胞處於有絲分裂的哪個時期,細胞核內的染色體容易被鹼性染料著色。

三、材料用具

洋蔥根尖、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鑷子、培養皿、鉛筆、質量分數為15%的鹽酸、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質量分數為0.01g/ml的龍膽紫(或紫葯水)

四、實驗過程(見書p39)

1.洋蔥根尖的培養(提前3—4天)

2.解離:5min

3.漂洗: 10min

4.染色: 5min

5.製片

6.鏡檢

五、注意

1.解離充分是實驗成功的必備條件。解離充分,組織才能分散,細胞也不會重疊。

2 .漂洗時間一定要足夠,否則細胞染不上色。

3 .染色時,染液的濃度和染色時間必須掌握好。特別是染色不能過深,否則鏡下一片紫色,無法觀察。

六、討論

1.製作好洋蔥根尖有絲分裂裝片的關鍵是什麼?談談你自己的體會。

2.在觀察清楚有絲分裂各個時期的細胞以後,繪出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的簡圖,並標明時期。

生物實驗報告格式範文篇4

實驗室是學生學習和進行實驗的主要場所,是生物探究學習的主要資源,是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因此,學校高度重視生物實驗室建設,配置必要的儀器和設備,確保每個學生都能進行實驗探究活動,為學生開展實驗探究活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通過實驗,使學生最有效地掌握進一步學習現代科學技術所必需的基礎生物知識,培養初步的實踐操作技能和創新能力。教學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科學實驗能力與提高學生科學實驗素養,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學能力、運用知識的綜合分析能力、動手能力和設計創新能力。

一、指導思想

本著為學生服務的思想,大力配合學科老師開展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熟練的實驗操作技能。

二、重點工作

1、為新課程教學配備新的實驗儀器。

2、保證每個實驗按要求保質保量及時開出。

3、配合任科老師做好各年段學生實驗強化課本知識的學習工作。

三、具體工作

1、100%開出演示實驗、學生實驗,並按要求(保證數量和質量)在教師上課前布置好每個實驗,決不拖延時間影響教學。

2、上實驗課時,(在我沒課的情況下)去實驗室巡視,幫助老師排除故障,解難釋疑。儀器壞了、試劑不夠,進行維修和補齊,指導幫助學生糾正錯誤的操作方法。

3、實驗完畢,及時檢查儀器的數量和質量,如有差錯按制度處理;及時補充試劑量,保證下個實驗的順利進行;做好有關的實驗記錄(如時間、人數、容易出故障的地方及改進辦法等)。

4、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如《實驗室、儀器室使用管理制度》、《實驗室安全守則》、《實驗室有關玻璃破損賠償規定》等,並上牆。經常打掃衛生,做到儀器無塵、教室整潔。

5、期初、期末各進行一次帳物校對,做到兩者相符,並做好有關的報損記錄。平時經常查看實驗儀器和實驗用品,能修的及時 修理 ,不足的及時購買。

6、補充新課程教學所需的實驗器材。

四、 強化安全意識,確保實驗室安全

確保實驗室安全,明確實驗室職責,定期檢查滅火器材及其他設備,建立管理責任人自查,實驗室組織抽查的安全檢查制度。強化安全意識。

以實驗室安全責任人為主、實驗指導教師配合、系領導關心支持、學生配合,確保實驗室全年不出現各種安全事故。

生物實驗報告格式範文篇5

實驗名稱: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流動

一、實驗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2.觀察高等植物的葉綠體在細胞質基質中的形態和分布

二、實驗原理

高等植物的葉綠體呈橢球狀,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葉綠體可以運動,改變橢球體的向,這樣既能接受較多的光照,又不至於被強光灼傷。在強光下,葉綠體以其橢球體的側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葉綠體以其橢球體的正面朝向光源。因此,在不同光照條件下採集的葫蘆蘚,其小葉內葉綠體橢球體的形狀不完全一樣。

活細胞中的細胞質處於不斷的流動狀態,觀察細胞質的流動,可以用細胞質基質中的葉綠體的運動做為標志。

三、材料用具

蘚類的葉,新鮮的黑藻,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鑷子,刀片,培養皿,鉛筆

四、實驗過程(見書p30)

1.製作蘚類葉片的臨時裝片

2.用顯微鏡觀察葉綠體

3.製作黑藻葉片臨時裝片

4.用顯微鏡觀察細胞質流動

五、討論

1.細胞質基質中的葉綠體是否靜止不動,為什麼?

2.葉綠體的形態和分布與葉綠體的功能有什麼關系?

3.植物細胞的細胞質處於不斷的流動狀態,這對於活細胞完成生命活動有什麼意義?

4.用鉛筆畫一個葉片細胞,標出葉綠體的大致流動方向。


生物實驗報告格式範文_生物實驗報告模板相關 文章 :

★ 生物實驗報告格式範文

★ 政治理論學習總結_政治理論學習心得體會6篇

★ 考研英語學習總結範文

★ 個人學習總結範文3篇

★ 高中學生學習總結1000字

★ 本學期學習總結下學期學習計劃

★ 七年級上生物實驗報告單

★ 七年級生物上實驗報告單

★ 七年級下生物實驗報告參考答案

★ 七年級下冊生物實驗報告冊答案

2. 高中生物課本實驗總結

實驗是高中生物的必考知識點,高中生物課本實驗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課本實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生物課本實驗 總結

實驗一 低倍鏡、高倍鏡

1、是低倍鏡還是高倍鏡的視野大,視野明亮?為什麼?

低倍鏡的視野大,通過的光多,放大的倍數小;高倍鏡視野小,通過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數高。

2、為什麼要先用低倍鏡觀察清楚後,把要放大觀察的物像移至視野的中央,再換高倍鏡觀察?

如果直接用高倍鏡觀察,往往由於觀察的對象不在視野范圍內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鏡觀察清楚,並把要放大觀察的物像移至視野的中央,再換高倍鏡觀察。

3、用轉換器轉過高倍鏡後,轉動粗准焦螺旋行不行?

不行。用高倍鏡觀察,只需轉動細准焦螺旋即可。轉動粗准焦螺旋,容易壓壞玻片。

4、使用高倍鏡觀察的步驟和要點是什麼?

答:(1)首先用低倍鏡觀察,找到要觀察的物像,移到視野的中央。

(2)轉動轉換器,用高倍鏡觀察,並輕輕轉動細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為止。

5、總結:四個比例關系

a.鏡頭長度與放大倍數:物鏡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大,而目鏡正好與之相反。

b.物鏡頭放大倍數與玻片距離:倍數越大(鏡頭長)距離越近。

c.放大倍數與視野亮度: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暗。

d.放大倍數與視野范圍: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范圍越小。

實驗二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一、實驗原理

某些化學試劑能使生物組織中的有關有機化合物,產生特定的顏色反應。

1、可溶性還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麥芽糖)與斐林試劑發生作用,可生成磚紅色的Cu 2O沉澱。

葡萄糖+ Cu ( OH )2 葡萄糖酸 + Cu 2O↓(磚紅色)+ H 2O,即Cu ( OH ) 2被還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2、脂肪可以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或被蘇丹Ⅳ染液染成紅色)。澱粉遇碘變藍色。

3、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生作用,產生紫色反應。(蛋白質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鍵,在鹼性NaOH溶液中能與雙縮脲試劑中的Cu2+作用,產生紫色反應。)

二、實驗材料

1、做可溶性還原性糖鑒定實驗,應選含糖高,顏色為白色的植物組織,如蘋果、梨。(因為組織的顏色較淺,易於觀察。)

2、做脂肪的鑒定實驗。應選富含脂肪的種子,以花生種子為最好,實驗前一般要浸泡3~4小時(也可用蓖麻種子)。

3、做蛋白質的鑒定實驗,可用富含蛋白質的黃豆或雞蛋清。

三、實驗注意事項

1、可溶性糖的鑒定

a.應將組成斐林試劑的甲液、乙液分別配製、儲存,使用前才將甲、乙液等量混勻成斐林試劑;斐林試劑很不穩定,甲、乙液混合保存時,生成的Cu ( OH ) 2在70~900C下分解成黑色CuO和水;

b. 切勿將甲液、乙液分別加入蘋果組織樣液中進行檢測。甲、乙液分別加入時可能會與組織樣液發生反應,無Cu ( OH ) 2生成。

2、蛋白質的鑒定

a. A液和B液也要分開配製,儲存。鑒定時先加A液後加B液;先加NaOH溶液,為Cu2+與蛋白質反應提供一個鹼性的環境。A、B液混裝或同時加入,會導致Cu2+變成Cu ( OH ) 2沉澱,而失效。

b、CuSO4溶液不能多加;否則CuSO4的藍色會遮蓋反應的真實顏色。

c. 蛋清要先稀釋;如果稀釋不夠,在實驗中蛋清粘在試管壁,與雙縮脲試劑反應後會粘固在試管內壁上,使反應不容易徹底,並且試管也不易洗干凈。

3、斐林試劑與雙縮脲試劑的區別:

驗三: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實驗原理:

1.甲基綠和吡羅紅兩種染色劑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甲基綠使DNA呈現綠色,吡羅紅使RNA呈現紅色。利用甲基綠、吡羅紅混合染色劑將細胞染色,可以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2.鹽酸能夠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同時使染色體中的DNA和蛋白質分離,有利於DNA與染色劑結合。

實驗四:體驗制備細胞膜的 方法

實驗材料:人和其他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中沒有細胞核和眾多的細胞器,用這樣的紅細胞做實驗材料就只有細胞膜一種膜結構。

實驗五: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

一、實驗原理

1.葉綠體的辨認依據:葉綠體是綠色的,呈扁平的橢圓球形或球形。

2.線粒體辨認依據:線粒體的形態多樣,有短棒狀、圓球狀、線形、啞鈴形等。

3.健那綠染液是專一性染線粒體的活細胞染料,可以使活細胞中線粒體呈現藍綠色

二、實驗材料

觀察葉綠體時選用:蘚類的葉、黑藻的葉。取這些材料的原因是:葉子薄而小,葉綠體清楚,可取整個小葉直接製片,所以作為實驗的首選材料。

若用菠菜葉作實驗材料,要取菠菜葉的下表皮並稍帶些葉肉。因為表皮細胞不含葉綠體。

三、討論

1、細胞質基質中的葉綠體,是不是靜止不動的?為什麼?

答:不是。呈橢球體形的葉綠體在不同光照條件下可以運動,這種運動能隨時改變橢球體的方向,使葉綠體既能接受較多光照,又不至於被強光灼傷。

2、葉綠體的形態和分布,與葉綠體的功能有什麼關系?

答:葉綠體的形態和分布都有利於接受光照,完成光合作用。如葉綠體在不同光照條件下改變方向。又如葉子上面的葉肉細胞中的葉綠體比下面的多,這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

實驗六 觀察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一、實驗原理:

1.質壁分離的原理:當細胞液的濃度小於外界溶液的濃度時,細胞就會通過滲透作用而失水,細胞液中的水分就透過原生質層進入到溶液中,使細胞壁和原生質層都出現一定程度的收縮。由於原生質層比細胞壁的收縮性大,當細胞不斷失水時,原生質層就會與細胞壁分離。

2.質壁分離復原的原理:當細胞液的濃度大於外界溶液的濃度時,細胞就會通過滲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過原生質層進入到細胞液中,整個原生質層就會慢慢地恢復成原來的狀態,緊貼細胞壁,使植物細胞逐漸發生質壁分離復原。

二、實驗材料和方法:

紫色洋蔥鱗片葉的外表皮。因為液泡呈紫色,易於觀察。也可用水綿代替。0.3g/ml的蔗糖溶液。用蔗糖溶液做質壁分離劑對細胞無毒害作用。

質壁分離的方法(引流法):製作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的臨時裝片。然後,從蓋玻片的一側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蓋玻片的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這樣重復幾次即可。

質壁分離復原的方法:改用清水實驗。

三、討論

1.如果將上述表皮細胞浸潤在與細胞液濃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這些表皮細胞會出現什麼現象?答:表皮細胞維持原狀,因為細胞液的濃度與外界溶液濃度相等。

2.當紅細胞細胞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時,紅細胞會不會發生質壁分離?為什麼?

答:不會。因為紅細胞不具細胞壁。

實驗七 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

一、實驗原理

鮮肝提取液中含有過氧化氫酶,過氧化氫酶和Fe3+都能催化H2O2分解放出O2。經計算,質量分數為3.5%的FeCl3溶液和質量分數為20%的肝臟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數,大約是每滴肝臟研磨液中過氧化氫酶分子數的25萬倍。

二、實驗注意事項

1.不讓H2O2接觸皮膚,H2O2有一定的腐蝕性

2. 不可用同一支滴管,由於酶具有高效性,若滴入的FeCl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過氧化氫酶,會影響實驗准確性

3.肝臟研磨液必須是新鮮的,因為過氧化氫酶是蛋白質,放置過久,可受細菌作用而分解,使肝臟組織中酶分子數減少,活性降低

4.肝臟研磨要充分,研磨可破壞肝細胞結構,使細胞內的酶釋放出來,增加酶與底物的接觸面積。

實驗八 影響酶活性的條件

實驗原理:

1、澱粉遇碘後,形成紫藍色的復合物。

2、澱粉酶可以使澱粉逐步水解成麥芽糖和葡萄糖,麥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後不顯色。

註:市售a-澱粉酶的最適溫度約600C

實驗九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實驗原理:

1、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真菌,在有氧和無氧的條件下都能生存,屬於兼性厭氧菌,因此便於用來研究細胞呼吸的不同方式。方程式(略)

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變混濁,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根據石灰水混濁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變成黃色的時間長短,可以檢測酵母菌培養CO2的產生情況。

3、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在酸性條件下與乙醇(酒精)發生化學反應,在酸性條件下,變成灰綠色。

注意事項

增加水中氧氣的方法:用橡皮球或氣泵通入空氣,並用NaOH溶液除去空氣中的CO2

實驗十 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一、實驗原理與方法

1.色素的提取原理:葉綠體中的色素是有機物,不溶於水,易溶於丙酮等有機溶劑中。提取方法:用丙酮、乙醇等能提取色素。

2.色素分離的原理:層析液是一種脂溶性很強的有機溶劑。葉綠體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慢。分離方法:紙層析法。用毛細吸管在濾紙條的下端沿鉛筆線劃一條濾液細線,待濾液干後再劃一兩次,然後將濾紙條插入層析液中(濾液細線不能接觸層析液)。分離結果:濾紙條上從上到下出現四條色素帶:橙黃色(最窄,胡蘿卜素)、黃色(葉黃素)、藍綠色(最寬,葉綠素a)、黃綠色(葉綠素b)。胡蘿卜素與葉黃素之間距離最大,葉綠素a與葉綠素b之間距離最小。

二、實驗注意事項

1.加SiO2為了研磨得更充分。

2.加CaCO3防止研磨時葉綠素受到破壞。因為葉綠素含鎂,可被細胞液中的有機酸產生的氫代替,形成去鎂葉綠素,CaCO3可中和液泡破壞釋放的有機酸,防止葉綠體被破壞。

3.加無水乙醇是因為葉綠體色素易溶於無水乙醇等有機溶劑。

三、實驗討論:

1.濾紙條上的濾液細線,為什麼不能觸及層析液?

答:濾紙條上的濾液細線如觸及層析液,濾紙上的葉綠體色素就會溶解在層析液中,實驗就會失敗。

2.提取和分離葉綠體色素的關鍵是什麼?

答:提取葉綠體色素的關鍵是:①葉片要新鮮、濃綠;②研磨要迅速、充分;③濾液收集後,要及時用棉塞將試管口塞緊,以免濾液揮發。分離葉綠體色素的關鍵是:一是濾液細線要細且直,而且要重復劃幾次;二是層析液不能沒及濾液線。

3. 高中生物實驗基本原理

一、生物科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

二、生物的基本特徵

(一)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共同的物質組成:蛋白質和核酸

結構基礎:細胞結構(除病毒外)

(二)都有新陳代謝。

生物體與外界環境之間 要發生物質和能量交換。

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生物區別於非生物最本質的特徵。

(三)都有應激性。

植物的根: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

植物的莖:向光性、背地性

動物:躲避有害刺激、趨向有利刺激

(四)都有生長、發育和生殖。

生長的原因:同化作用大於異化作用

生長的表現:細胞數目的增多和細胞體積的長大

個體發育的起點:受精卵

生殖的目的:延續種族

(五)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遺傳:「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維持種族的穩定

變異:「一豬生九仔,連母十個樣」——有利於生物的進化

(六)都能適應和影響一定的環境(如:地衣)。

三、生物科學的發展

(一)描述性生物學階段:

1.19世紀30年代,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動物學家施旺提出細胞學說。

2.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

(二)實驗生物學階段:

1900年,孟德爾遺傳規律重新提出標志著實驗生物學階段的開始

(三)分子生物學階段:

1.1944年,美國生物學家艾弗里首次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2.1953年,美國沃森,英國克里克提出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標志著分子生物學階段的開始)

四、當代生物的發展方向

微觀方向:從細胞學水平發展到分子水平

宏觀方向:生態學的發展解決全球性的環境和資源問題

第一章 生命的物質基礎——構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和化合物
1.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性。
2.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3.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元素:C、H、O、N,最基本元素是C

4.大量元素:C、H、O、N、P、S、K、Ca、Mg

5.微量元素:Fe、Mn、Cu、Zn、Mo、B,Fe為半微量元素。

6.構成生物體(家兔)的主要元素:C、H、O、N、P、S,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7.植物「花而不實」是由於缺少硼元素。
8.各種生物體內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結合水。

9.人缺鈣會出現抽搐,這說明無機鹽離子能夠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
10.糖類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葡萄糖是生命活動的重要能源物質。

11.植物細胞內儲存能量的物質是澱粉,動物細胞內的儲存能量物質是糖元,生物體的儲存能量的主要物質是脂肪。
12.脂類包括脂肪、類脂(磷脂構成細胞膜)和固醇(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
13.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體現者,其結構單位是氨基酸結構通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基酸經過脫水縮合形成肽鍵,通過肽鍵連接成多肽。

14.蛋白質的多樣性取決於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列順序以及蛋白質的空間結構。
15.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是生命活動的決定者,其結構單位是核苷酸。核酸具有兩類:DNA和RNA,DNA存在於細胞核、線粒體和葉綠體內。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16.細胞膜以磷脂雙分子層為基本骨架,其結構特點是一定的流動性。細胞膜的功能是物質交換和保護,功能特性是選擇透過性。主動運輸的進行需要載體和ATP。
17.細胞壁的化學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對植物細胞起支持和保護作用。
18.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為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酶、ATP等)和一定的環境條件。
19.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20.內質網與蛋白質、脂類和糖類的合成有關,也是蛋白質等的運輸通道,增大細胞內的膜面積。
21.核糖體是細胞內合成蛋白質的場所。原核細胞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
22.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主要是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轉運;植物細胞分裂時,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23.中心體是動物和低等植物細胞所特有的細胞器。在有絲分裂過程中,發出星射線,形成紡錘體。
24.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
25.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26.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27.細胞以分裂是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28.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徵),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29.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它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進程中,但在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潛能,也就是保持著細胞全能性。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陳代謝
31.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徵,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別。
32.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少數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並且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條件。
34.ATP(三磷酸腺苷)是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結構簡式:A—P~P~P
35.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的過程。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
36.滲透作用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具有一層半透膜,二是這層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當成熟的植物細胞處於30%的蔗糖溶液中,成熟的植物細胞會發生滲透失水,表現出質壁分離的現象。吸收水分和運輸水分的動力是蒸騰作用,植物所吸收的水分95%以上蒸騰作用散失 ,少量用於生命活動。
37.植物根的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吸收礦質元素的方式是主動運輸。呼吸作用為礦質元素吸收提供動力,運輸礦質元素的動力是蒸騰作用。

38

39.

40對生物體來說,呼吸作用的生理意義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二是為體內其它化合物的合成(如:氨基酸)提供原料。

41.呼吸作用分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1mol的葡萄糖有氧呼吸釋放出2870KJ的能量,1161KJ的能量貯存在ATP中。

4. 高中生物實驗原理如何寫與實驗思路的書寫有什麼區別能具體題例分析一下嗎

所謂實驗原理,並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實際上就是實驗的的理論依據,就是要用到生物學上什麼基本知識、規律和結論。
實驗思路即實驗的基本方法和大致步驟。
如還原糖的鑒定:
實驗原理是:還原糖與斐林試劑能產生磚紅色的沉澱,
實驗思路是:用斐林試劑進行鑒定。
再如「如何確定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扦插枝條生根的適宜濃度,」的實驗:
實驗原理是「生長素促進生根的濃度范圍是一定的,濃度過高或過低都不能促進生根。」
實驗思路是;在一定的濃度的范圍內,設置一組濃度梯度分別進行實驗,從而找到促進枝條生根的適宜濃度。」

5. 高中生物實驗總結大全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開展好實驗教學,是學好生物的前提條件。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實驗總結範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生物實驗總結一: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一、實驗原理:

1、真核細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內,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2、甲基綠和吡羅紅兩種染色劑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甲基綠對DNA親和力強,使DNA顯現出綠色,而吡羅紅對RNA的親和力強,使RNA呈現出紅色。用甲基綠、吡羅紅的混合染色劑將細胞染色,可同時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3、鹽酸的作用

①鹽酸能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的跨膜運輸;

② 鹽酸使染色體中的DNA與蛋白質分離,便於DNA與染色劑的結合

二、實驗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

三、實驗用具:大小燒杯、溫度計、滴管、消毒牙簽、載玻片、蓋玻片、鐵架台、

石棉網、火柴、酒精燈、吸水紙、顯微鏡

四、方法步驟:

1、取材?

①滴:在潔凈的載玻片上滴一滴質量分數為0.9%的NaCl溶液;?

②刮:用消毒牙簽在口腔內側壁上輕輕地刮幾下;?

③塗:將牙簽上的碎屑塗抹在載玻片的生理鹽水中;?

④烘:將塗有口腔上皮細胞的載玻片在酒精燈的火焰上烘乾。?

2、水解

①解:將烘乾的載玻片放入裝有30ml質量分數為8%的鹽酸的小燒杯中,進行材料的水解;

②保:將小燒杯放入裝有30℃溫水的大燒杯中保溫5分鍾。?

3、沖洗塗片

①沖:用緩緩的蒸餾水沖洗載玻片10秒鍾;

②吸:用吸水紙吸去載玻片上的水分。

4、染色?

①染:用2滴吡羅紅甲基綠混合染色劑滴在載玻片上,染色5分鍾;

②吸:吸去多餘染色劑;

③蓋:蓋上蓋玻片。

5、觀察?

①低:在低倍物鏡下,尋找染色均勻,色澤淺的區域,移至視野中央,將物像調節清晰;

② 高:轉到高倍物鏡,調節細准焦螺旋,觀察細胞核和細胞質的染色情況。

五、考點提示:

1、取口腔上皮細胞之前,應先漱口,以避免裝片中出現太多的雜質;

2、取洋蔥表皮細胞時,盡量避免材料上帶有葉肉組織細胞;

3、沖洗載玻片時水的流速要盡量慢,切忌直接用水龍頭沖洗;

4、用酒精燈烘烤載玻片時,不要只集中於材料處,而應將載玻片在火焰上來回移動,使載玻片均勻受熱,以免破裂;

5、烘烤後的載玻片不要馬上放入盛有稀鹽酸的燒杯中,最好先自然冷卻1分鍾。

高中生物實驗總結二:物質鑒定

還原糖 + 斐林試劑 磚紅色沉澱 脂 肪 + 蘇丹III 橘黃色

脂 肪 + 蘇丹IV 紅色 蛋白質 + 雙縮脲試劑 紫色反應

1、還原糖的檢測

(1)材料的選取:還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於白色,如蘋果,梨,白蘿卜。

(2)試劑:斐林試劑(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現配現用。

(3)步驟:取樣液2mL於試管中→加入剛配的斐林試劑1mL(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勻後再加入)→水浴加熱2min左右→觀察顏色變化(白色→淺藍色→磚紅色)

★模擬尿糖的檢測

1、取樣: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檢測方法:斐林試劑(水浴加熱)或班氏試劑或尿糖試紙

3、結果:(用斐林試劑檢測)試管內發生出現磚紅色沉澱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現磚紅色沉澱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還原糖,與斐林試劑發生反應產生磚紅色沉澱,而正常人尿液中無還原糖,所以沒有發生反應。

2、脂肪的檢測

(1)材料的選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組織越好,如花生的子葉。

(2)步驟: 製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將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載玻片中央

染色(滴蘇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後吸去染液→滴體積分數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餘的酒精)

製作裝片(滴1~2滴清水於材料切片上→蓋上蓋玻片)

鏡檢鑒定(顯微鏡對光→低倍鏡觀察→高倍鏡觀察染成橘黃色的脂肪顆粒)

3、蛋白質的檢測

(1)試劑:雙縮脲試劑(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驟:試管中加樣液2mL→加雙縮脲試劑A液1mL,搖勻→加雙縮尿試劑B液4滴,搖勻→觀察顏色變化(紫色)

考點提示:

(1)常見還原性糖與非還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麥芽糖都是還原性糖;澱粉、蔗糖、纖維素都是非還原性糖。

(2 )還原性糖植物組織取材條件?

含糖量較高、顏色為白色或近於白色,如:蘋果、梨、白色甘藍葉、白蘿卜等。

(3)研磨中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對實驗有何影響?

加石英砂是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會使組織樣液中還原性糖減少,使鑒定時溶液顏色變化不明顯。

(4)斐林試劑甲、乙兩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為何要現混現用?

混合後使用;產生氫氧化銅;氫氧化銅不穩定。

(5)還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試劑後,溶液顏色變化的順序為: 淺藍色 棕色 磚紅色

(6)花生種子切片為何要薄? 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於顯微鏡的觀察。

(7)轉動細准焦螺旋時,若花生切片的細胞總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麼?

切片的厚薄不均勻。

(8)脂肪鑒定中乙醇作用? 洗去浮色。

(9)雙縮脲試劑A、B兩液是否混合後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樣通過對比看顏色變化?

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鹼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組織樣液做對比。

高中生物實驗總結三: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流動

1、材料:新鮮蘚類葉、黑藻葉或菠菜葉,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

2、原理:葉綠體在顯微鏡下觀察,綠色,球形或橢球形。

用健那綠染液染色後的口腔上皮細胞中線粒體成藍綠色,細胞質接近無色。

知識概要:

取材 製片 低倍觀察 高倍觀察

考點提示:

(1)為什麼可直接取用蘚類的小葉,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葉?

因為蘚類的小葉很薄,只有一層細胞組成,而菠菜葉由很多層細胞構成。

(2)取用菠菜葉的下表皮時,為何要稍帶些葉肉?

表皮細胞除保衛細胞外,一般不含葉綠體,而葉肉細胞含較多的葉綠體。

(3)怎樣加快黑藻細胞質的流動速度?最適溫度是多少? 進行光照、提高水溫、切傷部分葉片;25℃左右。

(4)對黑藻什麼部位的細胞觀察,所觀察到的細胞質流動的現象最明顯? 葉脈附近的細胞。

(5)若視野中某細胞中細胞質的流動方向為順時針,則在裝片中該細胞的細胞質的實際流動方向是怎樣的? 仍為順時針。

(6)是否一般細胞的細胞質不流動,只有黑藻等少數植物的細胞質才流動?

否,活細胞的細胞質都是流動的。

(7)若觀察植物根毛細胞細胞質的流動,則對顯微鏡的視野亮度應如何調節?

視野應適當調暗一些,可用反光鏡的平面鏡來採光或縮小光圈。

(8)在強光照射下,葉綠體的向光面有何變化?葉綠體的受光面積較小有一面面向光源。

高中生物實驗總結四: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一、實驗目的:

1、學會使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與前面的知識:顯微鏡的使用聯系)

2、觀察不同濃度的溶液對細胞吸水失水的影響,掌握此種方法的具體應用。

3、通過觀察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明確滲透系統的組成以及具體應用。

二、實驗原理:

1、成熟的植物細胞放到一定濃度的溶液中構成一個滲透系統。當細胞大量失水時原生質層與細胞壁的伸縮程度不同,導致原生質層和細胞壁分離。

2、當外界溶液濃度大於細胞液濃度時,根據擴散作用原理,水分會由細胞液中滲出到外界溶液中,通過滲透作用失水;由於細胞壁和原生質層的伸縮性不同,細胞壁伸縮性較小,而原生質層性較大,從而使二者分開;反之,外界溶液濃度大於細胞液濃度,則細胞通過滲透作用吸水,分離後的質和壁又復原。

三、實驗材料:紫色特別深的洋蔥外表皮、質量濃度為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

四、實驗用具:顯微鏡、鑷子、刀片、載玻片、蓋玻片、滴管、吸水紙

五、方法步驟:

1、用刀片在洋蔥鱗片葉的外表面劃一個小方塊,用鑷子撕取這一小塊洋蔥表皮,在洋蔥的外表皮上,用刀片劃一些方塊,用鑷子輕輕撕取一小塊(撕取的僅僅是外表皮,不要撕得太厚,仍然作為一個問題留給學生)。在取標本時,可以將洋蔥的內表皮朝外,外表皮朝里進行對折,不要太用力,然後取其外表皮作為材料,將它平展地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清水滴中,並蓋上蓋玻片。

2、用低倍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質層的位置。

3、從蓋玻片的一側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蓋玻片的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這樣重復幾次,洋蔥表皮細胞就侵潤在蔗糖溶液中。注意重復3-4次。

4、再用低倍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質層的位置。

5、從蓋玻片的一側滴入清水,在蓋玻片的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這樣重復幾次,洋蔥表皮細胞就侵潤在清水中。

6、還用低倍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質層的位置。

六、實驗結論:

當外界溶液濃度大於細胞液濃度時,水分會由細胞液中滲出到外界溶液中,通過滲透作用失水;由於細胞壁和原生質層的伸縮性不同,細胞壁伸縮性較小,而原生質層性較大,從而使二者分開;反之,當外界溶液濃度低於細胞液濃度時,則細胞通過滲透作用吸水,分離後的質和細胞壁又復原。

高中生物實驗總結五: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

一、實驗原理:

1、葉肉細胞中的葉綠體,呈綠色、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散布於細胞質中,可以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它的形態。

2、線粒體普遍存在於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中,健那綠染液能使活細胞中的線粒體呈現藍綠色。通過染色,可以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到處於生活狀態的線粒體的形態有短棒狀、圓球狀、線形、啞鈴形等。

二、實驗材料:新鮮的蘚類的葉、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新配製的質量分數為1%的健那綠染液(將0.5g健那綠溶解於50mL生理鹽水中,加溫到30-40攝氏度,使其充分溶解)

三、實驗用具: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鑷子、消毒牙簽

四、方法步驟:

1、觀察葉綠體

低倍鏡下找到葉片細胞→低倍鏡下找到葉片細胞→高倍鏡下觀察。

2、觀察線粒體

染色→製片→低倍鏡下找到口腔上皮細胞→高倍鏡下觀察。

五、考點提示:

1、觀察葉綠體時選擇蘚類葉的原因:蘚類屬於低等植物,葉片是綠色的單層細胞,不需加工即可進行觀察。

2、臨時裝片中的材料要隨時保持有水狀態的原因:保證細胞器的正常形態並能懸浮在細胞質基質中,否則,細胞失水收縮,將影響細胞器形態的觀察。

6. 高中生物實驗總結

所有有色鑒別反應:
①可溶性還原糖+ 斐林試劑→磚紅色沉澱.(水浴加熱)
②脂肪小顆粒 + 蘇丹Ⅲ染液→橘黃色小顆粒.(要顯微鏡觀察)
③蛋白質 + 雙縮脲試劑→紫色反應.(要先加A液NaOH 溶液再加B液CuSO4 溶液)
④染色(質)體+ 醋酸洋紅(或龍膽紫) 紅色(或紫色)
⑤澱粉+碘液 藍色
⑥DNA+二苯胺試劑 藍色(水浴加熱)
⑦大腸桿菌+伊紅-美藍 產生紫色,略帶金屬光澤

7. 高中生物重要實驗歸納

我是一名生物老師,碰巧今年也高三任教,就高考實驗方面,我有幾點建議,都是出自自己想法,講得不對的請諒解。
一、高考生物高中生物實驗題型歸納下:一種是選擇題考查課本實驗基礎及知識點,關鍵就是要求學生掌握書本每一個實驗的原理、選材要求、試劑選擇、步驟、注意事項等等。第二種是填空題考查,難的可能要實驗設計。我重點展開第二種情況。
二、關於考查學生實驗設計及實驗填空和實驗判斷修改方面的題型,我認為最關鍵的就是掌握好「對照實驗」的原理、步驟等。我們在專題復習實驗時,重點講解的也是對照實驗的方法及基礎知識。引導學生認真審題找出實驗目的,根據實驗目的獲取兩大信息,第一是實驗性質,屬於驗證性實驗還是探究性實驗,這個將決定我們最後如何描述實驗結果和歸納實驗結論。比如:探究鎳是否是小麥幼苗生長的必須礦質元素。這個實驗目的表明的就是探究性實驗,而我們最後回答結論時就必須分組討論,如果實驗現象是。。。,則鎳不是小麥幼苗生長必須的礦質元素;如果實驗現象是。。。,則鎳是小麥幼苗生長所必須的礦質元素。第二,我們要從實驗目的中找出實驗變數,即自變數、因變數和無關變數。自變數就是題目要探究的量,鎳就是這個實驗的變數;因變數就是隨著自變數變化而變化的量,比如小麥幼苗的生長狀況;無關變數就是其他的一些可能會干擾和影響實驗結果的量,比如光照、溫度、水分、其他礦質元素、小麥幼苗的起始長勢和每一組的數量等等。實驗目的讀完,就必須了解對照實驗的原則——單一變數原則,即對照組和實驗組只允許一個變數即實驗目的中得出的自變數,而其他的無關變數必須相同且適宜,這樣因變數才會是由自變數變化導致的。最後是書寫實驗步驟,一般我們大致分為三步;:第一步分組與編號(分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就是沒有對自變數處理的組而且也無法得出實驗結論,而實驗組是對自變數進行處理的組並且可以得出實驗結論),第二步變數處理(無關變數與自變數處理,無關變數要做到相同且適宜),第三步觀察記錄檢測等。
例舉一例:探究鎳是否是小麥幼苗生長所必須的礦質元素
得出信息:探究性實驗,結果預期描述要分情況描述,結論也要分組討論
自變數是鎳,所以對照組添加鎳,而實驗組缺鎳
無關變數:栽培過程要有相同的光照、水分、溫度、和其他礦質元素,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小麥幼苗初始長勢相同,數量相等,培養相同的時間等。
步驟:取兩個型號相等的燒杯,編號甲、乙
往甲乙燒杯中加入等量的完全營養液和缺鎳的完全營養液(甲為對照組,乙為實驗組),往甲乙兩燒杯中放入相同長勢數量相等的小麥幼苗,並用固定泡沫固定好小麥的根讓其至於液面下,講甲乙兩燒杯至於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培養相同的時間
觀察並記錄甲乙兩燒杯中小麥幼苗的生長狀況
實驗預期與結論:甲乙長勢相同,生長狀況良好,鎳不是小麥幼苗生長所必須的礦質元素
甲長勢很好,而乙長勢不如甲,出現了病症,鎳是小麥幼苗生長所必須的礦質元素。

8. 高中生物實驗教案怎麼寫.

根據實驗的內容有以下:1.實驗目的
2.實驗原理
3.實驗用具
4.實驗步驟
5.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即做實驗時特殊的實驗要求)
6.實驗後得出的結論或實驗過程中的收獲
7.根據自身情況填寫一些備注
關鍵是要條理清晰,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閱讀全文

與高中生物實驗原理如何書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8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