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分子遺傳學的中心法則是什麼
中心法則是指遺傳信息從DNA傳遞給RNA,再從RNA傳遞給蛋白質,即完成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的過程。也可以從DNA傳遞給DNA,即完成DNA的復制過程。
分子生物學的核心原理是闡述一系列信息的逐字傳遞。指出遺傳信息不能從蛋白質傳遞到蛋白質或核酸。脫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分子中所含的功能性核苷酸序列稱為遺傳信息。遺傳信息傳遞包括核酸分子間轉移、核酸分子間轉移和蛋白質分子間轉移。
(1)中心法則涉及哪些生物分子擴展閱讀
中心法則對探索生命現象的本質和普遍規律起著重要作用,極大地促進了現代生物學的發展,是現代生物學的理論基石,為生物學基礎理論的統一指明了方向。它在發展過程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遺傳物質可以是DNA,細胞的遺傳物質都是DNA,只有一些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
雙鏈DNA可以成為宿主細胞基因組的一部分,並同宿主細胞的基因組一起傳遞給子細胞。在反轉錄酶催化下,RNA分子產生與其序列互補的DNA分子。
❷ 中心法則的簡介
遺傳信息在細胞內的生物大分子間轉移的基本法則。包含在脫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分子中的具有功能意義的核苷酸順序稱為遺傳信息。遺傳信息的轉移包括核酸分子間的轉移、核酸和蛋白質分子間的轉移。
1957年F.H.C.克里克最初提出的中心法則是:DNA→RNA→蛋白質。它說明遺傳信息在不同的大分子之間的轉移都是單向的,不可逆的,只能從DNA到RNA(轉錄),從RNA到蛋白質(翻譯)。這兩種形式的信息轉移在所有生物的細胞中都得到了證實。1970年H.M.特明和D.巴爾的摩在一些RNA致癌病毒中發現它們在宿主細胞中的復制過程是先以病毒的RNA分子為模板合成一個DNA分子,再以DNA分子為模板合成新的病毒RNA。前一個步驟被稱為反向轉錄,是上述中心法則提出後的新的發現。因此克里克在1970年重申了中心法則的重要性,提出了更為完整的圖解形式。
這里遺傳信息的轉移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用實線箭頭表示,包括DNA的復制、RNA的轉錄和蛋白質的翻譯,即①DNA→DNA(復制);②DNA→RNA(轉錄);③RNA→蛋白質(翻譯)。這三種遺傳信息的轉移方向普遍地存在於所有生物細胞中。第二類用虛線箭頭表示,是特殊情況下的遺傳信息轉移,包括RNA的復制,RNA反向轉錄為DNA和從DNA直接翻譯為蛋白質。即①RNA→RNA(復制);②RNA→DNA(反向轉錄);③DNA→蛋白質。RNA復制只在RNA病毒中存在。反向轉錄最初在RNA致癌病毒中發現,後來在人的白細胞和胎盤滋養層中也測出了與反向轉錄有關的反向轉錄酶的活性。至於遺傳信息從DNA到蛋白質的直接轉移僅在理論上具可能性,在活細胞中尚未發現。
克里克認為在圖解中沒有箭頭指向的信息轉移是不可能存在的,即①蛋白質→蛋白質;②蛋白質→RNA;③蛋白質→DNA。中心法則的中心論點是:遺傳信息一旦轉移到蛋白質分子之後,既不能從蛋白質分子轉移到蛋白質分子,也不能從蛋白質分子逆轉到核酸分子。克里克認為這是因為核酸和蛋白質的分子結構完全不同,在核酸分子之間的信息轉移通過沃森-克里克式的鹼基配對而實現。但從核酸到蛋白質的信息轉移則在現存生物細胞中都需要通過一個極為復雜的翻譯機構,這個機構是不能進行反向翻譯的。因此如果需要使遺傳信息從蛋白質向核酸轉移,那麼細胞中應有另一套反向翻譯機構,而這套機構在現存的細胞中是不存在的。中心法則合理地說明了在細胞的生命活動中兩類大分子的聯系和分工:核酸的功能是儲存和轉移遺傳信息,指導和控制蛋白質的合成;而蛋白質的主要功能是進行新陳代謝活動和作為細胞結構的組成成分。
RNA的自我復制和逆轉錄過程,在病毒單獨存在時是不能進行的,只有寄生到寄主細胞中後才發生。逆轉錄酶在基因工程中是一種很重要的酶,它能以已知的mRNA為模板合成目的基因。在基因工程中是獲得目的基因的重要手段。
以DNA為模板合成RNA是生物界RNA合成的主要方式,但有些生物像某些病毒及噬菌體,它們的遺傳信息貯存在RNA分子中,當它們進入宿細胞後,靠復制而傳代,它們在RNA指導的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RNA分子,當以RNA模板時,在RNA復制酶作用下,按5'→3'方向合成互補的RNA分子,但RNA復制酶中缺乏校正功能,因此RNA復制時錯誤率很高,這與反轉錄酶的特點相似。
❸ 中心法則的意義
中心法則(genetic central dogma)是指遺傳信息從DNA傳遞給RNA,再從RNA傳遞給蛋白質的轉錄和翻譯的過程,以及遺傳信息從DNA傳遞給DNA的復制過程.這是所有有細胞結構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則.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復制(如煙草花葉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為模板逆轉錄成DNA的過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對中心法則的補充.RNA的自我復制和逆轉錄過程,在病毒單獨存在時是不能進行的,只有寄生到寄主細胞中後才發生.逆轉錄酶在基因工程中是一種很重要的酶,它能以已知的mRNA為模板合成目的基因.在基因工程中是獲得目的基因的重要手段.遺傳物質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細胞的遺傳物質都是DNA,只有一些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這種以RNA為遺傳物質的病毒稱為反轉錄病毒(retrovirus),在這種病毒的感染周期中,單鏈的RNA分子在反轉錄酶(reverse transcriptase)的作用下,可以反轉錄成單鏈的DNA,然後再以單鏈的DNA為模板生成雙鏈DNA.雙鏈DNA可以成為宿主細胞基因組的一部分,並同宿主細胞的基因組一起傳遞給子細胞.在反轉錄酶催化下,RNA分子產生與其序列互補的DNA分子,這種DNA分子稱為互補DNA(complementary DNA),簡寫為cDNA,這個過0,3063,碳次醋0,3063,2〖磁D緣暮C嘧床」0,3005
❹ 中心法則是什麼
中心法則是指遺傳信息從DNA傳遞給RNA,再從RNA傳遞給蛋白質,即轉錄和翻譯,也可從DNA傳遞給DNA,即DNA的復制。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復制和某些病毒能以RNA為模板逆轉錄成DNA是對中心法則的補充。
❺ 中心法則
DNA是遺傳物質,是攜帶遺傳信息的載體。信息從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中被提取出,用來指導蛋白質合成的過程對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相同的,分子生物學家稱之為 中心法則 (central dogma)。生物體的遺傳信息以密碼形式編碼在DNA分子上,表現為特定的核苷酸排列順序,並通過DNA的復制(replication)使遺傳信息從親代傳向子代。在後代的生長發育過程中,DNA分子中的遺傳信息轉錄(transcription)到RNA分子中(即RNA聚合酶以DNA為模板合成RNA),再由RNA翻譯(translation)生成體內各種蛋白質,行使特定的生物功能。翻譯過程是在核糖體上進行的。這樣,通過遺傳信息從親代傳向子代,並在子代表達,使得子代獲得了親代的遺傳性狀。RNA也能通過復制過程合成出與其自身相同的分子。此外,生物界還存在由RNA 指導下的DNA合成過程,即逆轉錄,這一過程發現於逆轉錄病毒中。通過基因轉錄和翻譯得到的蛋白質分子可以反過來作用於DNA,調控其它基因的表達。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見下圖,它說明遺傳信息由DNA分子到RNA,再到蛋白質的傳遞過程。
DNA的復制 ,即DNA的生物合成,就是指以原有DNA分子為模板按照鹼基配對原則合成出相同分子的過程。DNA的自我復制是細胞周期中的重要事件。一旦復制開始,細胞當然就不能分裂。而DNA復制結束,就會觸發細胞的分裂。
所有的DNA復制過程都是以半保留方式進行的。在DNA復制過程中,雙螺旋解開,兩條DNA單鏈都可作為模板在其上形成新的互補鏈,這樣形成兩個與親代DNA結構完全相同的子代DNA鏈,並且由於子代DNA中一條鏈來自親代DNA,另一條鏈是新合成的,故該復制方式稱為半保留復制。1958年,Meselon和Stahl利用15N同位素標記大腸桿菌DNA最早證明了DNA的 半保留復制 。
在DNA的復制過程中,有許多酶參與,其中最重要的是DNA聚合酶。該酶以DNA鏈為模板,以dATP、dTTP、dCTP和dGTP四種脫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由脫氧核糖核苷酸與焦磷酸PPi形成)為原料,按照鹼基配對原則合成與模板DNA鏈互補的新鏈,這一過程即聚合反應。DNA聚合酶有兩個特性,一是其作用的方向只能從5』-端往3』-端發展,二是它不能從頭合成DNA鏈,它必須以一條單鏈作為模板,催化脫氧核糖核苷酸加到已有核酸鏈的3'-羥基端,即它的催化需要引物鏈的存在。有些種類的DNA聚合酶還兼有核酸外切酶的活力,在復制過程中行使切除引物等功能。DNA連接酶催化雙鏈DNA切口處的5'-磷酸基和3'-羥基生成3',5'-磷酸二酯鍵,使兩個DNA片段得以連接,此反應需供給能量(ATP)。
在DNA的復制過程中,先由多種蛋白質因子識別復制起點,在DNA解旋酶作用下,DNA雙鏈解螺旋。雙鏈解開後,單鏈結合蛋白(SSB)與單鏈DNA結合,使其穩定化,兩條鏈各自成為復制的模板。引物合成酶與復制起始點局部DNA結合,合成與局部DNA鏈互補的引物,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在引物3'-端加入脫氧核糖核苷酸(二者以磷酸二酯鍵相連)。以此類推,使DNA鏈不斷延伸。兩條鏈中一條模板鏈是3'→5'走向,在其上DNA能以 5'→3'方向連續合成,該模板鏈稱為前導鏈;另一條模板鏈是5'→3'走向,在其上DNA也是從5'→3'方向合成,但是與解鏈方向相反,而且隨著解鏈的推進,形成許多不連續的片段,最後再連成一條完整的DNA鏈,該鏈稱為後隨鏈。合成完成後,由另一類DNA聚合酶切除引物並填補切除後的空隙,缺口的兩端由DNA連接酶催化生成磷酸二酯鍵,從而成為完整的DNA雙鏈。
轉錄 是基因表達(gene expression)的第一個階段。轉錄就是以DNA分子為模板,合成出與其核苷酸順序相對應的RNA的過程,即DNA指導下的RNA合成。常見的RNA包括信使RNA(mRNA)、轉運RNA(tRNA)和核糖體RNA(rRNA),它們都是在細胞核內以DNA為模板、按鹼基配對原則合成的。
原核生物只有一種RNA聚合酶負責轉錄所有的基因,而真核生物有多種RNA聚合酶。RNA聚合酶需要以4種核苷三磷酸作為底物,並需適當的DNA作為模板。與DNA聚合酶不同的是,RNA 聚合酶無需引物,它可以直接在模板上合成RNA 鏈,合成方向為5'→3'。
真核細胞中的RNA聚合酶有Ⅰ、Ⅱ、Ⅲ三類,分別催化rRNA、mRNA和tRNA的合成。
在體外,DNA雙鏈可同時進行轉錄,但在體內卻只有一條鏈可用於轉錄,稱為不對稱轉錄。被轉錄的這條鏈稱為模板鏈。
RNA鏈的轉錄起始於DNA模板的一個特定位點上,並在另一位點處終止,此間的轉錄區域稱為轉錄單位。轉錄單位由指導轉錄起始部位的序列(啟動子)和轉錄終止序列(終止子)以及編碼蛋白質的序列(結構基因)三部分組成。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幾乎不依賴其他蛋白質因子就能識別並結合到啟動子DNA序列上,從而開始轉錄合成。但是,真核生物RNA聚合酶則必須依賴於一系列蛋白質因子才能識別啟動子,並與之結合,然後才開始轉錄過程。這些蛋白質因子稱為轉錄因子。轉錄因子分為兩類:一類是結合在啟動子核心部位如TATA盒的因子,稱為普通性轉錄因子,如TFⅡA、TFⅡB、TFⅢA、TFⅢB等;另一類是結合在啟動子上游和增強子部位的因子,稱為轉錄調控因子,如SP-1、CTF、AT-1、Oct-1等。這些轉錄因子可以和特異性的DNA序列結合,也可以和其他轉錄因子相結合共同起作用。
轉錄過程分為 起始、延長 和 終止 三個階段。在起始階段,RNA聚合酶及相關轉錄因子識別DNA分子的啟動子,並與之結合。此時,DNA分子雙螺旋局部解開,解鏈范圍僅限於與RNA 聚合酶結合的部位。聚合酶識別模板鏈,按照鹼基配對原則催化最先摻入的兩個核苷酸間形成磷酸二酯鍵。在延長階段,RNA聚合酶在DNA模板鏈上沿3'®5'方向移動,RNA鏈以5'®3'方向延長,被轉錄過的DNA重新形成雙螺旋結構。在終止階段,RNA聚合酶移動至轉錄終止位點(終止子)時,聚合反應終止,新合成的RNA鏈釋放出來,RNA聚合酶從DNA模板上脫落。終止子是轉錄的終止信號序列。
大部分的轉錄過程結束後,原初轉錄產物需經過特殊的加工處理,才具有生物活性。這里以mRNA為例,介紹基因的轉錄後加工過程。 一般情況下,原核生物的新生mRNA不必進行後加工處理,就能指導蛋白質的翻譯。然而,真核生物中前體mRNA在細胞核合成後,還必須經過一系列復雜的加工過程並轉移到細胞質內才能指導蛋白質的合成。(1)mRNA的5'-端形成特殊的帽子結構。用核糖核酸酶處理mRNA,發現它的5'-端核苷酸總是N7-甲基鳥苷酸(m7GPPPX),mRNA的5'-端的這種結構就叫帽子。不同生物體內,由於甲基化程度不同,可以形成幾種不同形式的帽子。這一5'-端的帽子是在轉錄的mRNA鏈達20個核苷酸之前產生的,它可能與mRNA翻譯及穩定性有關。(2)通過多聚腺苷酸化(polyadenylation),在3'-端加上多聚腺苷酸(poly A)尾巴。這一反應是在RNA末端腺苷酸轉移酶催化下完成的。研究表明,poly A尾巴僅與mRNA由細胞核向細胞質的轉移有關,而且對mRNA的穩定性及翻譯效率有明顯影響。(3)mRNA前體的剪接。真核生物的大多數基因都被間隔序列分隔而成為分裂基因,這些間隔序列即稱為內含子。因為轉錄過程中內含子也被轉錄,所以前體mRNA須通過剪接(splicing)使編碼區(即外顯子)成為連續序列。對於不同的RNA,其內含子的剪接方式也不同,mRNA前體是採用SnRNP剪接方式。SnRNP是由數種SnRNA(small nuclear RNA)和幾十種蛋白質構成的復合顆粒。mRNA前體的剪接過程如下:首先,在內含子左端切開,所產生的5'-端與3'-端上游30個核苷酸附近的CTGAC序列中的A形成5』、3』—磷酸二酯鍵,由此構成套索結構;接著,內含子的右端被切開,兩外顯子連在一起,套索內含子釋放,並且很快在細胞內被降解,剪接即告完成。
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是根據mRNA鏈上每三個核苷酸決定一個氨基酸的三聯體密碼規則,合成出具有特定氨基酸順序的蛋白質肽鏈。蛋白質合成過程本質上是遺傳信息的翻譯過程,是基因表達的第二個階段。mRNA是蛋白質合成的直接模板,因為合成過程實質上是將mRNA的核苷酸序列轉換為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是兩種不同分子「語言」的轉換,所以,把以mRNA為模板的蛋白質合成過程稱為 翻譯 。
由於DNA分子中只有4種鹼基,而蛋白質中有20種氨基酸,顯然,單個鹼基不能為氨基酸編碼。如果DNA序列中每兩個相鄰的鹼基決定一個氨基酸殘基,則只能表示42=16種氨基酸;如果三個相鄰鹼基對應一個氨基酸,那麼,所能表示的氨基酸有43=64中,可以滿足20種氨基酸的編碼需要。因此,mRNA序列上三個相鄰的鹼基組成一個 密碼子 (Codon),或稱三聯體密碼,一個密碼子對應一種氨基酸。表2.4列出了編碼20種氨基酸的所對應的密碼子。
遺傳密碼的基本特徵如下:
(1)密碼無標點符號。即兩個密碼子之間沒有任何起標點符號作用的密碼子加以隔離。閱讀密碼必須按照一定的讀碼框架(reading frame),從一個正確的起點開始,逐個順次向下閱讀,直到終止信號處停止。若插入或缺失一個鹼基,就會使這一鹼基之後的讀碼發生錯誤,這種錯誤稱為移碼。
(2)密碼的簡並性。大多數氨基酸所對應的密碼子不止一種,20種氨基酸中18個具有多個密碼子,這一現象稱為密碼的簡並性 (degeneracy)。由於密碼子的簡並性,在DNA復制和轉錄過程中發生錯誤而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卻可以不受影響,尤其當突變(遺傳物質發生改變)發生在密碼子的第三位(最後一位)時更是如此。通常三聯體密碼子一個鹼基的改變不足以引起所編碼的氨基酸從一類變成另一類。這些改變一個鹼基而對蛋白質沒有影響的密碼子位點稱為簡並位點,包括雙重簡並位點(twofold degenerate site,可以有兩種選擇)、四重簡並位點(fourfold degenerate site,可以任取一個鹼基)。突變總是導致蛋白質氨基酸序列發生替換的密碼子位置稱為非簡並位點(nondegenerate site)。在編碼序列水平上不導致蛋白質氨基酸序列發生改變的核苷酸替換稱為同義替換(synonymous substitution),而使氨基酸發生變化的替換稱為異義替換(nonsynonymous substitution)。遺傳密碼是非常可靠的,可以盡可能的減少由於基因中核苷酸序列錯誤而導致所編碼氨基酸出錯的程度。
(3)線性、不重疊。三個鹼基組成一個密碼,密碼之間是否重疊?例如,對於序列AAGGUCUUC,不重疊的三個密碼子是AAG、GUC、UUC,如果重疊一個鹼基,則形成四個密碼子:AAG、GGU、UCU和UUC。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發現重疊密碼。
(4)特殊密碼子。在64個密碼子中,有3個不編碼(UAG、UAA和UGA),這三個密碼子的功能並非指導核糖體插入一個特定的氨基酸,而是引起翻譯的終止,所以叫做終止密碼子(stop codon)。此外,還有一個(AUG)既是甲硫氨酸的密碼子,又是多肽合成的起始密碼子(start codon)。
(5)密碼的通用性。各種高等和低等的生物(包括病毒、細菌和真核生物)基本上共用同一套密碼。最初遺傳密碼的解讀是在體外大腸桿菌無細胞蛋白質合成體系中得到的,迄今為止,除線粒體等細胞質基因外,反映編碼規律的遺傳密碼表幾乎是通用的。
蛋白質肽鏈的合成是從氨基端(N-端)逐個加入氨基酸,直至羰基端(C-端)最後一個氨基酸為止。多肽鏈合成的場所就是核糖體,一個細菌細胞中大約有20000個核糖體,而真核細胞里則多達數百萬個。它們的結構大同小異,都是由復雜的rRNA骨架和許多蛋白質組成的復合物,由大小兩個亞基組成。多肽鏈在核糖體上的合成過程可劃分為起始、鏈延伸和終止三個階段。
下面以原核生物為例,介紹多肽合成的過程。
(1)起始階段:mRNA先後與核糖體的30s亞基和50s亞基相結合,形成有生物學功能的70s起始復合物。這時,攜帶有甲醯甲硫氨酸的tRNA(fMet-tRNAf)占據了核糖體上的肽醯位點(P位),空著的氨醯位點(A位)准備接受另一個氨醯tRNA。
(2)肽鏈的延伸:可分為三步進行,( i )由A位上mRNA密碼子規定的氨醯-tRNA進入核糖體並結合在A位上;( ii )此時A位和P位上都結合有氨醯-tRNA(延伸時P位上為肽醯-tRNA),肽醯基從P位到A位,並形成新的肽鏈;( iii )核糖體沿mRNA(5'→3')作相對移動,肽醯-tRNA又從A位移到P位,失去氨醯基的tRNA從核糖體上脫落,A位待下一個氨醯-tRNA進入,開始新的一輪肽鏈延伸反應。
(3)終止階段:mRNA的終止信號進入核糖體,釋放因子(輔助蛋白質合成終止的因子)可完成終止信號的識別。P位上tRNA與肽鏈之間的酯鍵在水解作用下斷裂,肽鏈從核糖體上脫落。隨後,mRNA、tRNA 與核糖體分離,核糖體又解離為大小亞基,可重新聚合參與另一條肽鏈的合成。
真核生物的蛋白質合成與上述過程略有不同。起始復合物的大小為80s,起始tRNA攜帶的是甲硫氨酸(原核生物中的是N-甲醯甲硫氨酸)。此外,合成中涉及到的蛋白質因子較多,合成機制更為復雜。
人們最初認為遺傳信息只能從DNA傳到mRNA,再從mRNA翻譯成蛋白質,通過蛋白質來表達遺傳信息,實現生物體的各種功能。然而,在1970年,科學家發現有些RNA病毒會將RNA反轉錄成DNA,並且找到了促成這一過程的反轉錄酶。這使得人們擴展了對中心法則的認識。反轉錄酶可以將mRNA反轉錄為DNA,而這樣的DNA分子里沒有內含子。這樣的DNA分子稱為 互補DNA ,或 cDNA 。
真核生物每個細胞里都有全套染色體和遺傳信息。然而,在不同的組織和環境中,只有一部分基因被表達為蛋白質。所有要表達的基因,都有相應的mRNA被轉錄和加工。原則上可以提取一定組織細胞中的全部mRNA,將它們反轉錄成穩定而便於保存的cDNA,形成cDNA文庫。
遺傳信息從DNA流向RNA,再流向蛋白質,這樣的信息流動過程依賴於酶和其他蛋白質與核酸的相互作用。同樣,DNA和RNA的復制也依賴於聚合酶和其它蛋白質與核酸模板的相互作用。在生命進化的早期還沒有酶時,核酸分子又是如何復制的呢?這個難題可能的答案是:RNA分子和蛋白質一樣具有酶的功能。這一發現使我們看到:在DNA和蛋白質出現之前,生命進化的早期有一個RNA世界。RNA分子先催化其本身的復制,並發展出許許多多酶的活性。接著,RNA分子開始合成蛋白質,蛋白質成了更高級的酶,因為它們有20個側鏈,比 RNA的4個鹼基更為多樣化。最後RNA反轉錄形成了DNA,從而DNA代替RNA作為遺傳物質,並且DNA的雙螺旋結構比單鏈的RNA更加穩定。這樣,留給RNA的作用就一直保留到現在,即RNA在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中作為中間媒介。
原文地址: https://www.plob.org/article/1354.html
❻ 用中心法則可以解釋哪些分子生物學及基因工程常用的技術方法及原理。
1.dnd-dna分子雜交技術,用於檢測目的基因是否導入
2.rna-dna分子雜交技術,用於目的基因轉錄出的信使rna的檢測
3.抗原-抗體雜交技術,用於檢測目的基因翻譯出的蛋白質
❼ 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包括哪些內容
1、從DNA流向DNA(DNA自我復制);
2、從DNA流向RNA,進而流向蛋白質(轉錄和翻譯);
3、從RNA流向RNA(RNA自我復制);
4、從RNA流向DNA(逆轉錄)
註:其中前兩條是中心法則的主要體現,後兩條是中心法則的完善和補充。
(7)中心法則涉及哪些生物分子擴展閱讀:
作用
中心法則是現代生物學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規律之一, 其在探索生命現象的本質及普遍規律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極大地推動了現代生物學的發展,是現代生物學的理論基石,並為生物學基礎理論的統一指明了方向,在生物科學發展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位。
遺傳物質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細胞的遺傳物質都是DNA,只有一些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這種以RNA為遺傳物質的病毒稱為反轉錄病毒(retrovirus),在這種病毒的感染周期中,單鏈的RNA分子在反轉錄酶(reverse transcriptase)的作用下,可以反轉錄成單鏈的DNA,然後再以單鏈的DNA為模板生成雙鏈DNA。
雙鏈DNA可以成為宿主細胞基因組的一部分,並同宿主細胞的基因組一起傳遞給子細胞。在反轉錄酶催化下,RNA分子產生與其序列互補的DNA分子,這種DNA分子稱為互補DNA(complementary DNA),簡寫為cDNA,這個過程即為逆轉錄(reverse transcription)。
❽ 高中生物中,中心法則內容是什麼
中心法則(genetic
central
dogma),是指遺傳信息從DNA傳遞給RNA,再從RNA傳遞給蛋白質,即完成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的過程。也可以從DNA傳遞給DNA,即完成DNA的復制過程。這是所有有細胞結構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則。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復制(如煙草花葉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為模板逆轉錄成DNA的過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對中心法則的補充。
❾ 克里克中心法則適用於所有生物嗎
答:不是。解析:克里克中心法則適用有細胞細胞結構的生物。對於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就只能用中心法則的補充形式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