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微生物和我們生活有什麼關系

微生物和我們生活有什麼關系

發布時間:2022-11-27 01:01:40

『壹』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是什麼

人類與微生物是和平共處,相互制約,相巨依存,處於一種動平衡狀態。

微生物對人類有害處也有益處。微生物對人類的害處是:正常菌群與宿主之間的生態平衡在某些情況下可以被打破,形成生態失衡,而導到疾病。這樣在正常時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就成了致病菌。

比如說:身體長期使用抗生素,把壞的菌群消滅了同時也把好的菌群也殺死了,這時身體就出現菌群失調狀態,就會生病因此要補充益生菌。

微生物的益處是:

絕大多數微生物對人類,動物及植物都是有益的,如果自然界沒有微生物的存在,植物就不能代謝,人類及動物也能以生存。

正常清況下人體不會發生廢染性疾病,寄居在人體口腔,鼻腔,咽喉腔以及消化道的菌群都是無害的而且有的還能抵抗病原做生物。這是處於一種平衡狀態,一旦被打破就可能產生疾病。

『貳』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是什麼

微生物是以其生存演算法與人類發生關聯,或共存,或共生,或共爭,或共占,當然也不排除生死博弈。生存與發展是人類發展的兩大主題,但無論生存還是發展都離不開安全的保障,可見「生存安全」與「發展安全」是人類至高的優先議題。

然而,人類從生物圈脫穎而出演進為人之時,並不知曉微生物與地球生態圈以及與人類自身的共處與共生關系,也不知曉微生物世界潛藏著巨大的威力與進化的可能,特別是微生物之「微」往往使得人類忽視其存在,忽視其作用,忽視其可以成為人類的重要幫手。

對我們來說,微生物群落是一個如此陌生與神秘的世界,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個值得去重視、去探索的未知領域。

用「非傳統占爭」的非傳統安全思維來重新認識微生物,更有助於我們認識人類與微生物的復雜關系,有助於在防控微生物對人類可能帶來危害的同時,與微生物「和平共處」與「和合共生」,實現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理想。

『叄』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舉例

一、人類與微生物和平共處,相互制葯,相互依存,處於一種動態平衡狀態

在人身體的體表及其與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腔系統、咽喉腔、眼結合膜、腸道及泌尿生殖道等部位都有大量的微生物的存在,其中一部分為長期寄居的微生物,在機體防禦機能正常時是無害的,稱為正常菌群或正常微生物群。正常菌群對人體有益無害,而且是必須的。正常菌群是由相當固定的細菌組成,有規律地定居於身體一些特定部位,成為身體的一個組成部分。正常菌群數量是巨大的,大約為1014個左右,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通過個體的適應和自然選擇,正常菌群中不同種類之間,正常菌群與宿主之間,正常菌群、宿主與環境之間,始終處於動態平衡狀態中,形成一個互相依存,相互制約的系統,因此,人體在正常情況下,正常菌群對宿主表現不致病。

除正常菌群外,還有一種稱為過路菌群,又稱外籍菌群,是由非致病性或潛在致病性細菌所組成,來自周圍環境或宿主其它生境,在宿主身體存留數小時,數天或數周,如果正常菌群發生紊亂,過路菌群可在短時間內大量繁殖,引起疾病。

正常菌群有許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1、如菌群之間生物的拮抗作用,正常菌群在人體某一特定位粘附,定植和繁殖,形成一層菌膜屏障。通過拮抗作用,抑制並排斥過路菌群的入侵和群集,調整人體與微生物之間的平衡狀態。

2、免疫作用,正常菌群能刺激宿主產生免疫及清除功能。

3、營養作用,人體腸道的正常微生物,如雙岐桿菌,乳酸桿菌,大腸埃希菌等能合成多種人體生長發育必須的維生素,如B族維生素,維生素K等,營養並參與糖類和蛋白質的代謝。

4、排毒作用,如雙岐桿菌能使腸道過多的革蘭氏陰性桿菌下降到正常水平,減少內毒素的吸收。

5、抗腫瘤作用,能降解、清除體內的致癌因子,激活體內的抗腫瘤細胞因子等。

6、抗衰老作用,雙歧桿菌能刺激腸道產生免疫球蛋白,還能及時清除體內的自由基,產生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等。

人類與微生物之間的動態平衡稱為微生態平衡,影響其微生態平衡的因素有外環境因素,也有宿主因素,外環境主要是通過改變宿主的生理功能產生的,如正常菌群,通過產生細菌素,抗生素和其代謝產物,以及爭奪營養,空間爭奪以阻止過路菌群入侵,保持自身的穩定性。生態平衡時,可以保持宿主的正常生理功能,如營養、免疫、消化等。生態失調可因慢性病,癌症,手術,輻射感染,抗生素不合理應用等引起。

二、微生物對人類的益處

絕大多數微生物對人類、動物及植物都是有益的,而且都是必須,如果自然界沒有微生物的存在,植物就不能進行代謝,人類及動物也難以生存。正常情況下人體不會發生感染性疾病。在正常情況下,寄居在人體口腔、鼻腔、咽喉腔以及消化道的菌群都是無害的,而且有的還能抵抗病原微生物。寄居在腸道中的大腸埃希菌還能向宿主提供必須的硫胺素,核黃素,煙酸,維生素B12,維生素K和多種氨基酸等營養物質。

在醫學工業方面,有許多抗生素都是微生物的代謝產物,例如青黴素就是青黴菌(屬真菌類)的代謝產物。也可以應用微生物製造維生素、輔酶、ATP等葯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用的酒類、醋類、醬油類,各種淹製品等,都是利用微生物的發酵法製造出來的。

三、微生物對人類的害處

正常菌群與宿主之間的生態平衡在某些情況下可以被打破,形成生態失衡,而導致疾病。這樣在正常時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就成了致病菌。這種特定的條件主要有以下幾種:

1.寄居部位的改變,如大腸埃希氏菌從原寄居的腸道進入泌尿道,或手術時通過切口進入腹腔,血液等。

2.免疫功能低下,宿主使用大量的免疫抑制劑,如激素及抗癌葯物和放射治療,都可造成全方位的免疫功能降低,使一些正常菌群在原寄居的部位穿過粘膜等屏障,進入組織或血流出現各種病症,嚴重的可導致敗血症而死亡。

3.正常菌群失調,是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種之間的比例發生較大幅度變化而超出正常范圍的狀態。

菌群失調時,往往可引起嚴重感染或重疊感染。這一現象是在治療感染性疾病的過程發生了另一種新致病菌的感染,例如銅綠假單胞菌,嗜麥牙假單胞菌,洋蔥假單胞菌等,都在應用大量三代頭孢菌素或碳青酶希類抗菌素類時發生的,這一現象十分普遍。其機理是應用這些抗菌葯物後,大多數正常菌群被殺或被抑制,而處於少數劣勢的菌群或外來耐葯菌趁機大量繁殖而致病,引起二重感染的常見菌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假單胞綠膿桿菌等。

四、全力以赴維持人體與微生物之間的生態平衡

只有維持人體與微生物之間的生態平衡狀態,才能使人體不會患感染性疾病,其原則是:順應微生態平衡自然規律,因勢利導,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提高免疫及扶植正常菌群,提高定植能力。具體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1.保護微生態環境 (1)宿主的病理狀態常常引起微生態失調,因而須除去病理狀態,有利於保持微生態環境。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生殖系統等部位疾病都可能伴有微生態失調,為使微生態恢復正常,治癒或緩解這些原發病是不可少的,例如胃酸缺乏或肝臟疾患常引起小腸上部的細菌過度生長,引起腸道疾病,只有治癒胃酸缺乏症和肝臟疾病,才能根除小腸疾病,否則單純治療小腸疾病,就達不到治療的目的。(2)清除體內的異常解剖結構,宿主體內的異常解剖結構也是引起微生態環境失衡常見的病因,如胃切除,腸切除,結腸換置術等都可造成解剖結構的異常,導致正常菌群失調,惡性貧血,維生素缺乏症,吸收不良綜合征,而菌群失調又可作為二次性原因引起惡性貧血等疾病。

2.增強宿主免疫力 如果宿主免疫力下降,則容易誘發菌群失調使細菌毒素產生和積累過多,對宿主產生不利影響,可見宿主高的免疫力能減少內源性感染的發生。另外宿主的營養狀態也是保持宿主與正常菌群平衡的重要因素。營養失調或營養變化都會影響正常微生物菌群,導致菌群失調。加強與改善營養狀態,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力。

3.合理使用抗菌葯物 抗菌葯物的濫用、亂用或不合理應用會造成以下的惡果(1)使微生態失衡,菌群失調,抗菌葯物在殺滅致病菌的同時,也殺死了致病菌的「天敵」—有益菌(正常菌群)。體內某一部位的細菌被殺死後,體內其它部位的或體外的細菌就會乘虛而入(過路菌)進入機體,大量繁殖引起機體發病。如常見的二重感染,偽膜性腸炎,急性出血性腸炎,念珠菌感染等,胃腸道感染。不合理的應用抗生素易引起維生素B族和K缺乏等。(2)對抗生素耐葯,不少人將抗菌葯物當做「萬金油」,無論什麼病不分青紅皂白,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疾病都使用抗菌葯物,而認為越高檔越好,劑量越大越好。豈不知細菌要適應外界不斷變化的環境,體內的基因就會發生突變,以抵抗抗菌葯物殺滅,這就是細菌的耐葯,這也是一種自然現象。然而由於濫用、亂用及不合理的應用就加速了細菌的耐葯性的發生,而且有些細菌逐漸演化為「超級菌」。(3)加重機體的毒性反應,如神經系統毒性反應,造血系統反應,肝、腎毒性反應,胃腸道毒性反應等,這些毒性反應加重了機體損傷的反應,同時也損害了微生態的平衡。

4.採用微生態療法,微生態平衡療法是指促進正常微生物與宿主及環境構成的微生態失調轉變為正常平衡的醫療措施,包括兩大措施(1)應用抗菌葯物的生態療法,即用對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有選擇性殺滅或抑制致病菌,防止內源性感染。(2)應用微生態調節劑的生態療法,微生態調節劑包括益生菌及其代謝產物和生長促進因子等。

採用微生態療法,特別是在胃腸系統菌群失衡治療中獲得了成功,其它系統中的微生態療法正在研究。

『肆』 淺析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摘要    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存在著精緻的微生物,它們轉化物質,傳遞能量,努力創造它們生命所需的環境;我們的生產和生活始終與它們密切相關,它們在我們的生活中起著重要而復雜的作用。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它們。它們既是人類的朋友,也是人類的敵人。我們應該正確處理與微生物的關系,合理利用微生物,提高人類生活質量,與微生物長期和諧相處。

關鍵詞    微生物;  人類;  有利有害

引言    微生物(microorganism簡稱microbe)是一大類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和一些小型原生動物。它們是小個體,但它們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微生物在自然界無處不在,它們可以在我們的外部環境和身體中找到。它們不僅分布廣泛,而且種類和數量也超出了我們的想像。我們總是不可避免地與微生物打交道。

微生物對人類有一個有害的一面,可以腐蝕工業設備,腐蝕和惡化食品和原材料,甚至通過食品作為媒介引起人類中毒、疾病、癌症和死亡;它們對人類也是有益的,在食品、制葯、冶金、采礦、石油、皮革、輕化工業等行業中可以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人類的生活無法不與微生物世界產生交集,微生物是人類永遠「相愛相殺」的老夥伴。

一、微生物與食品的關系

    微生物產品在人類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葡萄酒、酸奶、醬油、醋和味精等食物,以及抗生素、激素、疫苗和其他葯物都是通過微生物發酵製成的。

目前,酒精發酵主要用於將葡萄糖等單糖轉化為食用酒精,食用酒精是酒精食品中的主要物質。酵母菌是兼性厭氧微生物。有氧時呼吸氧氣,直接消耗葡萄糖,產生更多能量,新陳代謝旺盛,便於大規模繁殖,提高生產效率。在缺氧和適當溫度的條件下,酵母菌會無氧呼吸,將葡萄糖、果糖和甘露糖等單糖吸入細胞,並在內部酶的作用下將單糖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這就是所謂的發酵。

一些細菌的代謝產物可以改善酒、米酒和葡萄酒的風味。在發酵過程中,適當引入細菌也可以克服白酒後味不足的缺點。釀酒工業中常用的細菌包括乳酸菌、醋酸菌、丁酸菌等。

糖化菌是一種能將澱粉質原料轉化為葡萄糖的細菌,廣泛應用於釀酒行業。糖化酶產生的澱粉糖化酶和蛋白水解酶能促進消化,使乳酸菌和雙歧桿菌增殖和活化。其糖化力強,繁殖速度快,熱穩定性好,耐酸耐醇,不產生或產生較少的果膠酶,可減少甲醇產量。麴黴屬、根霉屬、內孢霉屬、紅麴黴屬和毛霉屬是葡萄酒工業中常用的菌種。

    泡菜是國人的發明,也是一種受歡迎的民間食物。它是一種發酵加工的腌製品。泡菜製作簡單,成本低廉,味道鮮美,有利於保存,深受大眾歡迎。在泡菜的製作過程中,許多種細菌都參與了發酵,但乳酸菌起著主要作用。乳酸菌是異養厭氧菌,在厭氧條件下將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和少量乙醇,這些物質相互作用形成許多芳香物質,使泡菜具有獨特的風味;同時,乳酸菌能有效保存泡菜中的維生素。因此,泡菜是一種風味獨特、營養豐富的食品。常見的乳酸菌有乳酸鏈球菌和乳酸桿菌,其中乳酸桿菌常用於製作酸奶。

像這樣的食品有很多,比如醋、腐乳、醬油,都是應用微生物發酵的原理,所以這里就不詳細描述了。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微生物香料、營養品和香水已經逐漸從夢想變成現實,並進入普通人的生活,給製造業帶來了巨大的創新。

然而,微生物也對人類有不利影響。例如,微生物可以導致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導致食物、衣服、皮革等的發霉和腐爛。這些都是不良保護措施造成的負面影響。

二、微生物與人類健康

人類腸道中有許多有益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核生物等。它們能與腸道內的其他微生物和免疫系統相互作用,合成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如核黃素和維生素K等,滿足人類需求,與人體形成復雜的共生系統,對人類健康有重要影響。

2.1微生物病原菌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微生物病原體能給人、動物和植物帶來疾病,給人類健康和生命帶來嚴重威脅。在14世紀中葉,由耶爾森菌引起的鼠疫導致了歐洲三分之一的死亡。解放前,中國也經歷過類似的災難。即使現在,人類社會仍然受到由微生物病原體引起的疾病和災難的威脅。艾滋病、結核病、瘧疾和霍亂正在卷土重來並大規模傳播,新出現的疾病如瘋牛病、軍團病、埃博拉病毒病、大腸桿菌0157、霍亂0139新致病株、非典病毒、西尼羅病毒、禽流感病毒和豬流感病毒等正在給人類帶來新的疾病和災難。

2.2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微生物也存在於食品、葯品、化妝品、其他產品和物品、飲用水和污水、環境空氣和內外生物中。這些微生物對我們的身體有利也有弊,對我們的生產、生活和健康都有重要影響。與人類健康相關的微生物包括自然界中存在的所有微生物,宇宙中已知甚至未知的微生物都可能對人類產生影響;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對人體有害和有益的微生物。病原微生物能引起人類患各種疾病,影響人們的健康、生活和生活質量,甚至致命,這反映了微生物的有害影響。另一方面,微生物有益於人體和生產生活。作為微生物的宿主,人類是最大的微生態空間,也是它們繁衍的最佳領地之一。

    人一出生,身體表面就有微生物,而且與外界在同一個體腔內,這將伴隨著人類生命的終結。人體腸道內的細菌依靠消化道提供生存環境,而宿主可以從胃腸道的正常菌群中獲得營養,如維生素B(B1、B2、B6和B12)、泛酸、煙酸和維生素K等。碳水化合物[微生物具有幾乎與宿主一樣多的碳水化合物酶,其中一些(如纖維素分解酶)在宿主(反芻動物)中是缺乏的,並依賴細菌酶將多糖降解成營養物],蛋白質(細菌)細菌參與宿主的代謝和吸收(細菌的B-葡萄糖醛酸酶和硫酸化酶在許多化合物的腸肝循環中起重要作用;腸道細菌參與大多數腸肝循環,如膽紅素、膽汁、雌激素和膽固醇;微生物生長和繁殖過程中合成的營養物質最終會被宿主消化、吸收和利用);參與宿主免疫(正常微生物群落對人和動物有不可或缺的免疫刺激作用);發揮生物拮抗作用(反對外籍菌群的定居)。從以上事實可以看出,在宿主環境中,正常微生物和外來微生物必須爭奪生存空間和食物,並從環境中捕食。它們生活在宿主體內並與宿主合作,這主要是一種互利共生的關系。可以說,沒有微生物,人和動物就無法生存,反之亦然。

2.3微生物在醫葯衛生中的應用與人類健康

    眾所周知的自然法則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自人類歷史以來,我們的祖先在抗擊創傷、疾病和瘟疫以促進健康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創立和發展了預防保健醫學和臨床醫學。醫學是診斷、治療、預防和控制疾病以及保持健康的技術和科學。目前,許多微生物被用於生產各種葯物,例如抗生素、維生素、氨基酸、酶制劑、酶抑制劑、細菌制劑和微生物表面活性劑,它們是在微生物生命活動過程中產生的或由微生物自身製造的合成代謝物。雖然生物毒素對人類健康有害,但我們也用它們作為治療人類疾病的葯物。例如,肉毒桿菌產生的肉毒桿菌神經毒素是第一種用於治療人類斜視、斜頸、面肌痙攣和其他肌肉疾病的微生物毒素葯物;河豚毒素和芋螺毒素等海洋生物毒素也顯示出良好的應用前景。微生物毒素是一把「雙刃劍」,它不僅是人類的敵人,也是人類的朋友。

三、微生物與農業生態環境

3.1二十一世紀農業生態環境面臨的問題

    21世紀是生態文明的世紀。人們把對人與自然和諧的追求推到了社會發展主題的位置。它標志著人類即將進入一個全新的文明時代,即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遇到了一系列問題。一是化肥使用逐年增加,化肥利用率和化肥增產效益下降;第二,農葯的使用逐年增加,造成環境污染,威脅農產品安全;第三,土壤肥力下降,土壤退化加劇;第四,土壤生態環境惡化,土壤生態功能下降。

3.2解決農業生態環境問題的措施

3.2.1有效微生物技術

有效微生物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對中國設施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尤為重要。它在提高和保持土壤肥力、轉化營養元素、提高肥料利用率、促進作物生長、拮抗土傳病害、凈化環境和平衡生態系統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微生物肥料的上述功能,為設施農業生產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服務。發展設施農業是集約利用資源、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競爭力的戰略舉措。近年來,隨著我國設施農業的蓬勃發展,設施栽培不僅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且改變了土壤的生態環境。目前,微生物技術在設施農業和新型肥料開發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逐漸成為我國國家生態示範區、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等的主力軍。在設施農業生產中發揮了越來越明顯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3.2. 2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是一種用於農業生產的肥料,它通過微生物的生命活動促進作物獲得特定的肥料效應。使用微生物肥料可以減少化肥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微生物肥料的使用還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提高土壤肥力,幫助作物吸收養分,增強植物抗病抗旱能力,刺激和控制生長,減少或減少病蟲害,對作物品質有良好的影響。根據微生物肥料的作用和機理以及其產品中特定的微生物種類,可以劃分不同的類型,但生物肥料的功效主要與營養元素的來源和有效性有關,或者與作物對養分的吸收、水分和抗病性有關。

3. 2. 3土壤微生物

土壤中微生物豐富,它們隨著環境的不同和時間的延長而變化。新菌株的篩選將大大提高微生物在農業中的應用效率。通過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分離和克隆篩選獲得的新菌株的功能基因片段,人工構建和塑造新的生物活性菌株將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利用微生物控制污染和改善環境將是主題。然而,隨著土壤的破壞,微生物的棲息地逐漸被破壞,因此保護土壤微生物資源尤為重要。從農葯到飼料,從肥料到食品,土壤微生物都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3.2. 4微生物循環農業

以微生物為核心的循環農業是指從農作物秸稈、動植物加工下腳料、人畜糞便、城鄉有機垃圾等農產品中分解、消化、吸收和合成新的營養物質,並將其投入農業生產的循環過程。發展以微生物為核心的循環農業,不僅可以促進傳統的植物生產和動物生產的「二維農業」向植物生產、動物生產和微生物生產的「三維農業」轉變,而且可以提高農業質量和效率,減少資源浪費,維護生態平衡,增加社會就業,提高勞動者素質,具有深遠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意義。

生物工程措施能有效改善土壤環境和質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污染,提高作物產量和質量。使人們能夠生活在一個相對健康、無污染的環境中,食用綠色、無污染的健康食品,這對人類健康至關重要。

四、微生物與工業生產

一些微生物被廣泛應用於工業發酵,生產乙醇、食品及各種酶制劑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夠降解塑料、處理廢水廢氣等等,並且可再生資源的潛力極大,稱為環保微生物;還有一些能在極端環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溫、低溫、高鹽、高鹼以及高輻射等普通生命體不能生存的環境,依然存在著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們發現的微生物已經很多,但實際上由於培養方式等技術手段的限制,人類現今發現的微生物還只佔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工業微生物涉及許多行業,如食品、制葯、冶金、采礦、石油、皮革和輕化工業。通過微生物發酵生產抗生素、丁醇和維生素C,並制備一些風味食品;一些特殊的微生物酶涉及皮革脫毛、冶金、採油和采礦,甚至直接用作洗衣粉等添加劑。此外,一些微生物代謝物可作為天然微生物農葯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通過對枯草芽孢桿菌基因組的研究,發現了一系列與抗生素生產和重要工業用酶相關的基因。乳酸菌作為一種重要的微生態調節劑,參與食品發酵過程。對乳酸菌的基因組研究將有助於尋找關鍵功能基因,進而轉化該菌株,使其更適合工業化生產過程。我國兩步發酵生產維生素C的關鍵菌株氧化葡萄糖酸桿菌的基因組研究,將在基因組測序的前提下發現與維生素C生產相關的重要代謝功能基因,通過基因工程改造實現新工程菌株的構建,簡化生產步驟,降低生產成本,進而實現經濟效益的大幅提高。通過對工業微生物的基因組研究,不斷發現新的特殊酶基因和與代謝產物生產相關的重要代謝過程和功能基因,應用於傳統工業和過程的生產和轉化,促進現代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

五、微生物與環境

微生物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分解者,在維持物質循環和高度生態平衡、分解生物殘體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一些自養微生物,如藍細菌和一些浮游微生物,是食物鏈的起點;一些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毒物質,這對污水處理和自然自凈有重要意義。到目前為止,只有微生物才能分解石油等碳氫化合物,在處理石油污染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一些沒有陽光的地方,自養微生物是整個生態鏈的基礎。例如,海底熱液孔隙生態中的硫細菌。

病原微生物可以控制宿主的數量,甚至影響宿主的進化方向,對整個生態平衡起著重要作用。

一些動物和植物有共生微生物,如果它們缺乏這些微生物,它們的生長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如豆科植物、根瘤菌和地衣中的真菌。

六、結語與微生物學展望

總而言之,微生物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和人類健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面向21世紀,展望微生物的未來,我們可以看到,微生物基因組和後基因組的研究將全面展開,微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將進一步發展,微生物和環境治理的重要性將更加受到重視,微生物致病性和宿主免疫機制的研究將繼續得到重視和加強。了解微生物之間、微生物與其他生物之間以及微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污染,更深入地了解微生物與高等動物之間的共生關系,改善植物。可以預見,在21世紀,微生物學仍將是一門領先的學科,並將為人類健康和社會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劉香蘭.淺談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J].中國果菜,2008

[2]楊俊華.微生物與人類關系的重要性.[R].2015-03-15

[3]劉海濤.釀酒過程中的微生物種類及其作用.[J].2019-10-27

[4]黎燕玲.釀酒機器:你知道釀酒酵母菌是什麼嗎?[J].2018-06-04

[5]黃廣范.製作泡菜過程中的生物學相關知識.[R].2020-03-09

[6]張朝武.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從SARS談微生物與人類健康.[J].現代預防醫學.2003

[7]王景林.微生物毒害與人類健康.

[8]曹務春.微生物對人類健康的威脅:挑戰與應對.

[9]杜瑛.微生物肥料在農業中的應用.[J].內蒙古農業科技.

[10]何永梅,劉建中.農用微生物菌劑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J].ASPT.2012

[11]張國香,費香球,張文驥.以微生物為核心的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及效率.[J].現代農業科技.2012

[12]趙曉宇,張先成,王佳龍,孟立強.土壤微生物資源在農業中的開發和利用.[J].國土資源研究.2009

[13]foodyy. 微生物學的發展.[OL].食品夥伴網.2010-09-01

[14]2001http://www.huankai.com/ application/detail, _105018001005_ _1 00000048446379.html

『伍』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微生物對人類最重要的影響之一是導致傳染病的流行。在人類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微生物導致人類疾病的歷史,也就是人類與之不斷斗爭的歷史。

微生物能夠致病,能夠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發霉腐爛,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萊明從青黴菌抑制其它細菌的生長中發現了青黴素,這對醫葯界來講是一個劃時代的發現。

微生物間的相互作用機制也相當奧秘。例如健康人腸道中即有大量細菌存在,稱為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細菌種類高達上百種。在腸道環境中這些細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

工業微生物涉及食品、制葯、冶金、采礦、石油、皮革、輕化工等多種行業。通過微生物發酵途徑生產抗生素、丁醇、維生素C以及一些風味食品的制備等;某些特殊微生物酶參與皮革脫毛、冶金、採油采礦等生產過程。

(5)微生物和我們生活有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特性:

1、嗜鹽性

海洋微生物最普遍的特點。真正的海洋微生物的生長必需海水。海水中富含各種無機鹽類和微量元素。鈉為海洋微生物生長與代謝所必需此外,鉀、鎂、鈣、磷、硫或其他微量元素也是某些海洋微生物生長所必需的。

2、嗜冷性

90%海洋環境的溫度都在5℃以下,絕大多數海洋微生物的生長要求較低的溫度,一般溫度超過37℃就停止生長或死亡。

3、嗜壓性

海洋中靜水壓力因水深而異,水深每增加10米,靜水壓力遞增1個標准大氣壓。海洋最深處的靜水壓力可超過1000大氣壓。深海水域是一個廣闊的生態系統,約56%以上的海洋環境處在100~1100大氣壓的壓力之中,嗜壓性是深海微生物獨有的特性。

『陸』 微生物和我們的生活有何關系

微生物無處不在。它們通常不被肉眼所見,卻富含在我們呼吸的空氣中,土壤里,水中,我們的皮膚和頭發上,我們的口腔和腸道里,我們吃的食物內外。它們使土壤肥沃,使環境清潔。它們改變我們的食物。其中有些保護我們免受有害微生物的侵犯。然而,大多數人幾乎意識不到它們的存在,除非他們生了病。人們叫做「細菌」的微生物被認為是骯臟的,不受歡迎的東西,因為它們中有少數會讓人生病,有少數會使食物變質。然而,總的說來,微生物把一個迷人的微小生物呈現在我們面前。這些微生物聯合起來可以完成地球上所能實現的全部過程,對我們的生活和周圍環境帶深遠的影響。
參考資料:http://wenku..com/link?url=34hJUP-19AK8MRo-Yede5_XoEFV3NMJNmfiXi

『柒』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微生物的分布很廣泛,雖然它們對人類的生產生活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它們也常常使工業器材受到腐蝕,使食品及原料腐敗和變質,甚至以食物作媒介引起人體中毒、染病、致癌和死亡. 1 、微生物的作用 1.1 微生物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在生物圈內的物質循環過程中,以異樣型微生物為主的分解者,在有機物的礦質化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於生產者一起共同推動著生物內的物質循環,使生態系統保持平衡.例如,在碳素循環中,地球上 90% 的 co 2 是由微生物的生命活動產生的;在氮素循環中,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都有微生物的活動;在磷和硫的循環中同樣也需要各種微生物的活動. 1.2 微生物與污水處理 工業迅猛發展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定的環境污染.在眾多的污水、廢水處理方法中,生物學的處理方法因具有經濟方便、效果好的突出優點而被廣泛應用.在污水的生物學處理過程中,微生物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它們能將水體中的含碳有機物分解成 CO 2 、 H 2 s 、 CH 4 等氣體;將含氮有機物分解成氨、硝酸、亞硝酸和氮;能使汞、砷等對人類有毒的重金屬鹽在水體中進行轉化,以便於回收或除去,使許多病原性寄生生物常因與環境不適而死去. 1.3 有益於人體健康 人體腸道中含有很多種微生物,其中主要有大腸桿菌、產氣桿菌、變形菌、糞產鹼菌、產氣莢膜梭菌、乳酸桿菌和螺旋體等.人體為這些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場所,而這些細菌生活在腸道中能合成核黃素、維生素 B12 維生素 K 等多種維生素以及氨基酸以供人體吸收利用. 2 、微生物的污染 2.1 工業產品中的微生物 各種工業器材,如金屬、儀表、電訊器材、絕緣材料和紡織品等,它們或含有一些可被微生物利用的成分,或因種種原因沾染了或多或少的有機物質,因此,都會受到微生物的侵蝕,使之老化變質. 2.1.1 鋁及其合金製品受到微生物的侵蝕.例如,曾發生過飛機的油槽因受到牙枝霉、銅綠色假單胞菌和弧菌等的腐蝕而漏油.飛機機翼的內鋁壁也受到上述微生物的侵蝕.鋼鐵及其製品因長期與水或土壤接觸,受到鐵細菌、硫細菌、硫酸還原細菌等的作用而腐蝕.電子設備、集成電路、絕緣材料等均可受到黴菌的侵蝕,由於黴菌的菌絲能導電,因此常能引起有關設備的失靈. 2.1.2 羊毛、棉紗、尼龍、聚制脂及其製品,也常受到微生物的侵蝕.污染漾奶、毛的微生物主要有銅綠色假單胞桿菌、微球菌、枯草桿菌、麴黴、青黴等.污染棉織品的主要是纖維素分解菌群的微生物.污染尼龍的有球二孢和紅麴黴等.微生物不僅能使纖維及其製品變質,而且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例如,微球菌能使人的頭部生白斑,銅綠假單胞菌與支氣管炎、咽炎和耳、鼻、眼的炎症有關. 2.1.3 玻璃及其製品和顯微鏡、望遠鏡及照相機等器材的光學部分在溫暖潮濕的條件下,都會由於麴黴、青黴等的生長繁殖而受腐蝕. 2.2 農業產品中的微生物 糧、油原料極其製品,含有豐富的養分,它們是微生物的天然營養基地,如果其他條件適宜,黴菌、細菌、酵母菌等微生物就會迅速地繁殖起來. 2.2.1 肉、蛋、奶、水果和蔬菜等食品的表面都生活著很多的微生物,如果保存不當,常引起食品的變質和腐敗. 2.2.2 罐頭是人們保存食品的方法之一,但肉類罐頭中存在著枯草桿菌、梭菌等菌群.由於芽孢的抗熱性很強,在罐頭製作過程中雖然經過了高溫處理,而在一些肉類罐頭中仍能檢測出嗜熱脂肪芽孢桿菌、耐熱厭氣性的腐敗梭菌等,它們是造成罐頭腐敗的主要原因. 3 、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措施 3.1 防止貯糧霉變和真菌黴素污染的措施是:入倉前應降低糧食的含水量,除去破損、色變和霉變的籽粒;入倉後應 創設乾燥、低溫和缺氧的環境,使黴菌失去生長繁殖的條件. 3.2 工業器材的防腐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目前分別採用對人和動物安全性高的高效殺菌劑,選用抗微生物腐蝕性的材料及含抗菌物質的材料做成塗膜,使器材和微生物隔離,以防止微生物的危害

『捌』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是什麼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微生物簡介
微生物(microorganism簡稱microbe)是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動物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卻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一般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謂「無處不在,無處不有」,涵蓋了有益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健康、醫葯、工農業、環保等諸多領域。下面就具體從醫療保健、工業生產、農業生產、環境保護、生命科學基礎研究幾個方面分析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一)微生物與醫療保健
首先,微生物學對於醫療保健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英國醫生受到巴斯德胚種學說的影響,發明了石炭酸手術消毒法,為降低手術感染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到二十世紀初的三十年間,由於微生物學各種方法的出現,許多嚴重危害人畜的病原微生物被分離出來,如炭疽芽胞桿菌、麻風分枝桿菌、肺炎鏈球菌、傷寒沙門氏菌、結核分枝桿菌、鼠疫巴斯德氏菌等。科學家經過十幾年努力發明了減毒型牛痘結核桿菌製成的bcg,讓人類在病原菌的面前,有了主動性。通過對微生物的代謝的研究,發現一種鹼性染料可以抑制微生物四氫葉酸的產生,令微生物死亡,化學治療劑磺胺類葯物大量出現。上世紀初的青黴素的出現,引發了發掘抗生素寶庫的熱潮,鏈黴素、氯黴素等相繼出現。如今,基因工程菌葯物的應用,更是帶來巨大的醫療價值和商業價值。
其次,作為一名二十一世紀的愛美女性,愛美是一門一生的必修課,所以自然的就將微生物與醫療保健的關注點放在了微生物與美容養顏上。微生物酵素可調節血壓、調節腸胃功能、調節免疫功能、護肝、治療糖尿病的保健功效,微生物酵素的美白、抗衰老、去痘和防腐的美容功效。微生物酵素就是益生菌。益生菌(Probiotics),是指改善宿主微生態平衡而發揮有益作用,達到提高宿主健康水平和健康狀態的活菌制劑及其代謝產物,益生菌存在於地球上的各個角落裡面,動物體內有益的細菌或真菌主要有:乳酸菌、雙歧桿菌、放線菌、酵母菌等。目前世界上研究的功能最強大的青竹緣活性益生菌,就包括了以上各類微生物組成的活性益生菌。
(二)微生物與工業生產
微生物的特點是種類多、分布廣、生長迅速、繁殖速度快、代謝能力強、適應性強、容易培養。工業生產中,可根據微生物的特點選擇適宜的微生物。有的微生物從自然界中分離出來就能被利用,有的需要對分離到的野生菌株進行人工誘變,得到突變株才能被利用。當前發酵工業所用的菌種總趨勢是從野生菌轉向突變菌,自然選育轉向代謝育種,從誘發基因突變轉向基因重組的定向育種。由於發酵工程本身的發展以及基因工程的介入,藻類、病毒等也正在逐步地變為工業生產用的微生物。工業生產常用的微生物
1.細菌
細菌(bacteria)是自然界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一類微生物,屬單細胞原核生物,比較典型的二分分裂方式繁殖。細胞生長時,環狀DNA染色體復制,細胞內的蛋白質等組分同時增加一倍,然後在細胞中部產生一橫段間隔,染色體分開,繼而間隔分裂形成兩個相同的子細胞。如間隔不完全分裂就形成鏈狀細胞。
工業生產常用的細菌有:枯草芽孢桿菌、醋酸桿菌、棒狀桿菌、短桿菌等。用於生產澱粉酶、乳酸、醋酸、氨基酸和肌苷酸等等。
⒉酵母菌
酵母菌(yeast)為單細胞真核生物,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主要分布於含糖較多的酸性環境中,如水果、蔬菜、花蜜和植物葉子上,以及果園土壤中。石油酵母較多地分布在油田周圍的土壤中。酵母菌多為腐生,常以單個細胞存在,以發芽形式進行繁殖,母細胞體積長到一定程度時就開始發芽。芽長大的同時母細胞縮小,在母子細胞間形成隔膜,最後形成同樣大小的兩細胞,如果子芽不與母細胞脫離就形成鏈狀細胞,稱為假菌絲。在發酵生產旺期,常出現假菌絲。
工業上用的酵母菌有:啤酒酵母、假絲酵母、類酵母等。分別用於釀酒、製造麵包、生產脂肪酶(lipase)以及生產可食用、葯用和飼料用酵母菌體蛋白等。
⒊黴菌
黴菌(mould)不是一個分類學上的名詞。凡生長在營養基質上形成絨毛狀、網狀或絮狀菌絲的真菌統稱為黴菌。黴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廣,大量存在於土壤、空氣、水和生物體內外等處。它喜歡偏酸性環境,大多數為好氧性,多腐生,少數寄生。黴菌的繁殖能力很強,它以無性孢子和有性孢子進行繁殖,多以無性孢子繁殖為主。其生長方式是菌絲末端的伸長和頂端分支,彼此交錯呈網狀。菌絲的長度既受遺傳性的控制,又受環境的影響,其分支數量取決於環境條件。菌絲或呈分散生長,或呈菌絲團狀生長。
工業上常用的黴菌有:藻狀菌綱的根霉、毛霉、犁頭霉,子囊菌綱的紅麴黴,半知菌類的麴黴、青黴等。它們可用於生產多種酶制劑、抗生素、有機酸及甾體激素(steroid hormone)等。
⒋放線菌
放線菌(actinomycetes)因菌落呈放線狀而得名。它是一個原核生物類群,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廣,尤其在含有機質豐富的微鹼性土壤中較廣。大多腐生,少數寄生。放線菌主要以無性孢子進行繁殖,也可借菌絲片段進行繁殖。後一種繁殖方式見於液體浸沒培養中。其生長方式是菌絲末端伸長和分支,彼此交錯成網狀結構,成為菌絲體。菌絲長度既受遺傳性的控制,又與環境相關。在液體浸沒培養中由於攪拌器的剪切應力作用,常常形成短的分支旺盛的菌絲體,或呈分散生長,或呈菌絲團狀生長。它的最大經濟價值在於能產生多種抗生素(antibiotic)。從微生物中發現的抗生素,有60%以上是放線菌產生的,如鏈黴素、紅黴素、金黴素、慶大黴素等。常用的放線菌主要來自以下幾個屬:鏈黴菌屬、小單孢菌屬和諾卡菌屬等。
⒌擔子菌
所謂擔子菌(basidiomycetes)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菇類(mushroom)微生物。擔子菌資源的利用正引起人們的重視,如多糖、橡膠物質和抗癌葯物的開發。近幾年來,日本、美國的一些科學家對香菇的抗癌作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現香菇中1,2-β-葡萄糖苷酶及兩種糖類物質具有抗癌作用。
⒍藻類
藻類(alga)是自然界分布極廣的一類自養微生物資源,許多國家已把它用作人類保健食品和動物飼料。培養螺旋藻,按乾重計算每公頃(1 ha = 104 m2)可收獲60 t,而種植大豆每公頃才可收獲4 t;從蛋白質產率來看,螺旋藻是大豆的28倍。培養珊列藻,從蛋白質產率計算,每公頃珊列藻所得蛋白質是小麥的20~35倍。此外,還可通過藻類將CO2轉變為石油,培養單胞藻或其它藻類而獲得的石油,可占細胞乾重的5%~50%,合成的油與重油相同,加工後可轉變為汽油、煤油和其它產品。有的國家已建立培植單胞藻的農場,每年每公頃地,培植的單胞藻按5%干物質為碳水化合物(石油)計算,可得60 t石油燃料。此項技術的應用,還可減輕因工業生產而大量排放CO2造成的溫室效應。國外還有人從「藻類農場」獲取氫能的報道,大量培養藻類,利用其光合放氫來獲取氫能。
作為大規模生產,對菌種則有下列要求
(1)原料廉價、生長迅速、目的產物產量高;
⑵易於控制培養條件,酶活性高,發酵周期較短;
⑶抗雜菌和噬菌體的能力強;
⑷菌種遺傳性能穩定,不易變異和退化,不產生任何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質和毒素,保證安全生產。
(三)微生物與農業生產
微生物與農業生產的關系十分密切,如耕作層土壤、動物胃腸道等均是由多種微生物共同組成的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這個系統里有有益微生物,也有一些有害的微生物種類,如病原菌、腐敗細菌等,這些微生物之間互相作用、互相影響,如有益微生物的數量增加,就可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根據這種現象人們有目的地篩選出一些有益的微生物種類,並加以培養繁殖製成有益生物菌制劑。將有益生物菌制劑施入土壤則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效養分含量,減少病害的發生,提高農產品品質。例如微生物肥料。目前,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產和消費國,但是化肥會削弱莊稼生產能力、加劇環境污染、浪費大量緊缺資源等弊端。微生物肥料在維系與提高土壤生產力、改善農產品品質、降低病蟲害發生、保護農田生態環境以及夯實國家糧食和食品安全方面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發展「兩高一優」農業和實現「綠色工程」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成為未來肥料的優良選擇。
(四)微生物與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和污染環境的生物修復是21世紀全球性的一項戰略任務,微生物可在其中發揮不可取代的重大作用。例如1利用微生物肥料、殺蟲劑或農用抗生素等來取代會嚴重污染環境和不可降解的化學肥料或化學農葯2利用微生物生產的PHB、PHB或聚乳酸製造易降解的醫用塑料、快餐盒等製品以減少「白色污染」3利用微生物的降解、氧化等生化活性來凈化生活污水、有毒工業污水和生活有機垃圾4利用微生物來檢測環境的污染度,如用艾姆氏方法檢測「三致」物質,利用EMB培養基檢測飲用水等樣品中的腸道菌群,以及利用發光細菌來檢測水源的污染度等。
(五)微生物與生命科學基礎研究
微生物學促進許多重大理論問題的突破為分子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微生物對生命科學研究技術做了重大貢獻由於微生物學的消毒滅菌,分離培養等技術的滲透和應用的拓寬及發展,動植物細胞可以再培養在平板或三角瓶里,可以再顯微鏡下分離。今天的轉基因動物,轉基因植物的轉化技術也源於微生物的理論和技術。微生物的重大發現導致了DNA重組技術和遺傳工程的出現,使整個生命科學翻開了新的一頁,也將使人類定向改變生物、根治疾病、美化環境的夢想成為現實。微生物一方面在與其他學科交叉和相互促進中,獲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另一方面也為整個生命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並在生命科學的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

『玖』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是什麼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人類與微生物是和平共處,相互制約,相互依存,處於一種動態平衡狀態。

微生物對人類的益處:絕大多數微生物對人類、動物及植物都是有益的,而且都是必須,如果自然界沒有微生物的存在,植物就不能進行代謝,人類及動物也難以生存。正常情況下人體不會發生感染性疾病。寄居在人體口腔、鼻腔、咽喉腔以及消化道的菌群都是無害的,而且有的還能抵抗病原微生物。這是處於一種平衡狀態,一旦被打破就可能產生疾病。

微生物對人類的害處

正常菌群與宿主之間的生態平衡在某些情況下可以被打破,形成生態失衡,而導致疾病。這樣在正常時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就成了致病菌。比如說,身體長期使用抗生素,把"壞"的菌群消滅了,同時也把"好"的菌群也殺死了,這時身體就出現"菌群失調"狀態,就會"生病",因此要補充益生菌。

『拾』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是什麼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如下:

一般而言,人類與微生物的關系是:相互制約,相互依存,處於一種動態平衡狀態。

因為一方面,微生物可以引起食品的腐敗變質,造成食品工業生產的大量損失,可以引起人和動植物的病害,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另一方面,它們又可以造福人類,對人類的生活、生產極為有利,如利用微生物可以製造肥料、飼料、食品、醫葯及化工原料。

微生物的繁殖:

相比於大型動物,微生物具有極高的生長繁殖速度。大腸桿菌能夠在12.5-20分鍾內繁殖1次。不妨計算一下,1個大腸桿菌假設20分鍾分裂1次,1小時3次,1晝夜24小時分裂24×3=72次,大概可產生4722366500萬億個(2的72次方),這是非常巨大的數字。

但事實上,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如營養缺失、競爭加劇、生存環境惡化等原因,微生物無法完全達到這種指數級增長。 已知大多數微生物生長的最佳pH范圍為7.0 (6.6~7.5)附近,部分則低於4.0。

閱讀全文

與微生物和我們生活有什麼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