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論文摘要怎麼寫
論文摘要一般要有四要素,分別為: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
(1)目的:指出研究的范圍、目的、重要性、任務和前提條件,不是主題的簡單重復。
(2)方法:簡述課題的工作流程,研究了哪些主要內容,在這個過程中都做了哪些工作,包括對象、原理、條件、程序、手段等。
(3)結果:陳述研究之後重要的新發現、新成果及價值,包括通過調研、實驗、觀察取得的數據和結果,並剖析其不理想的局限部分。
(4)結論:通過對這個課題的研究所得出的重要結論,包括從中取得證實的正確觀點,進行分析研究,比較預測其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意義,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價值。
撰寫注意事項
論文摘要的撰寫通常在整篇論文將近完稿期間開始,以期能包括所有的內容。但也可以提早寫作,然後視研究的進度作適當修改。
摘要是對論文的內容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要求扼要地說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終結論等,重點是結論,是一篇具有獨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廣,有關論文摘要寫作時應注意下列事項:
(1)整理材料使其能在最小的空間下提供最大的信息面。
(2)用簡單而直接的句子。避免使用成語、俗語或不必要的技術性用語。
(3)請多位同僚閱讀並就其簡潔度與完整性提供意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論文摘要
2. 生物化學論文範文
生物化學課理論課程具有抽象難懂、反應復雜等特點。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生物化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生物化學論文篇一食品生物化學高效 教學 方法 探索
生物化學論文摘要
摘要 總結 了食品生物化學的高效教學方法,包括:突出專業特點,合理設置教學內容;跟蹤科學發展,及時更新教學材料;增強師生互動,使用新型教學模式;提高學習興趣,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提高授課效率,合理利用計算機和網路資源等,以供參考。
生物化學論文內容
關鍵詞食品生物化學;高效;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 編號 1007-5739(2011)01-0027-02
生物化學是生命科學相關領域一門重要的學科基礎課。它是運用化學的原理、技術和方法,結合其他學科的原理與技術來研究生命現象的科學。其課程設置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用辯證的觀點正確認識生命現象的本質,使學生系統地學習現代生物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掌握生物化學的基本實驗技術。相對而言,食品生物化學是一門研究人與食品化學變化關系的科學,其主要研究:生物體基本成分組成、結構、性質和功能;作為食品成分的相關物質在加工、貯存等條件下的變化;食品在人體中的代謝及營養功能;食品的化學組成及結構;加工過程對食品的影響等。這門課程是食品加工、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檢驗等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是各專業的主幹課程之一。該課程在加強基礎理論的同時強調基本技能的訓練,以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對食品專業學生學習後續專業課程以及將來從事食品加工和貯存等方面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影響[1]。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研究和實踐,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現分析如下,以供同行借鑒。
1突出專業特點,合理設置教學內容
生物化學是一門涉及知識面廣、研究相當深入的科學。這門課程的學習對生物技術和生物科學專業的學生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而食品科學相關專業學生的生物科學相關基礎更十分薄弱,其學習難度更為明顯[2]。考慮到這些因素,食品生物化學的課程體系設置必須兼顧生命科學前導、生物化學基礎和食品科學特色3個方面。沒有前導知識,就使得學生難以接受新學科;忽視生化基礎,就失去了課程根基;缺少食品科學特色,就偏離了教學目的。綜合以上因素,筆者將食品生物化學理論課的總學時設置為50學時。包括緒論、碳水化合物、脂類、蛋白質、核酸化學、維生素與激素、食品色素、酶、物質代謝、能量代謝、食品成分的變化等。通過對這些章節的合理安排,基本達到了知識系統、特色突出、易吸引學生興趣的要求,教學效果良好。
2跟蹤科學發展,及時更新教學材料
生物化學一直是生命科學研究的領頭羊,大多數生命科學的重大進展都屬於生物化學或者以該領域為基礎。本著“以人為本”的科研理念,食品生物化學的發展日新月異,已成為生物化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但新出版的教材中,最新的內容來源也是2年以前的文獻,學生使用的多數為近1~2年以前出版的教材或版本。這些內容在學生實際應用時顯得過於陳舊,甚至有些在實踐中已經證明是錯誤的。因此,高校教師必須及時更新教學材料,這就需要教師努力參與科學研究、積極參加國內外有關科研或教研會議、經常去中外文資料庫查閱相關文獻。教師在課堂上可講授食品生物化學研究中的新進展,同時將所講授的內容按章節分別整理、裝訂,並分發給學生,以方便學生的學習。
3增強師生互動,使用新型教學模式
在我國,“教師講,學生聽”是十分傳統而普遍的教學模式。但這種教學模式有著很大的弊端,造成學生“課前不預習、上課不積極、課後不復習、考前搞突擊”。近些年,我國許多高校教師開始嘗試提高學生主動性的主體性教學模式[3]。作者在食品生物化學的教學過程中設計並實踐了這種模式,認為在模式的具體實施中應遵循3個“根據”:根據學生興趣選擇適當章節、根據學生班級大小選擇實施方式、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實施學時。學生的 愛好 和基礎有所差異,因此在實施主體性教學時應允許學生自主選擇該小組喜歡的章節。在高校,小班可能是30人左右,也可能在100人以上,針對不同的上課人數應該選擇不同的實施方式。此外,考慮到我國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應該把所有課時都選擇主體性模式,應該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等適當調整課時數。
4提高學習興趣,注意理論聯系實際
食品生物化學教材中充滿了概念、原理、過程和反應式等,是一門十分枯燥的課程,學生很難連續集中注意力。可將理論與實際相聯系,將學生的注意力拉回課堂。例如,在講授基因的表達調控時,可以提及“鳥類是恐龍的後裔,其外形的差異是由於恐龍的部分基因為適應環境的變化而被沉默,人類有望從改變鳥類的基因表達入手克隆出恐龍”;在講授蛋白質定量方法時,可以聯系“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在講授酶時,可以聯系不法牛奶廠家為逃避有關部門對其進行的青黴素超標檢測,在牛奶中添加β-內醯胺酶等,這樣可以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並適當放鬆學生的緊張情緒。但是應當注意的是,要合理把握每堂課聯系實際的次數和時間,不可影響課程進度和打亂課堂節奏。
5提高授課效率,合理利用 計算機和 網路資源
近些年來,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飛速 發展,科學技術已逐漸改變了人們的 工作和交流方式。計算機和其他硬體設備一起已經發展成為一種集視頻、聲音、文字、數據和通訊為一體的多媒體工具[4]。食品生物化學的大部分內容是從分子及亞分子層面來解析科學的奧秘,其中牽涉到大量的分子結構、化學反應、代謝過程;另一方面,這門課程的知識點多、內容抽象,若採用傳統的黑板教學,對教師來說費時、費力,對學生來說則是難理解、難記錄。相對而言,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具有如下優勢:信息量大,直觀生動,方便修改和完善等。但是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加強和學生的交流,適當掌握課堂節奏,幻燈片不可過於花哨,字數不可過多,注意與板書相結合等。
6從結果 體會抽象,重視學生實驗環節
生物化學是一門十分抽象的課程。人類對生物化學研究對象的認識主要是通過科學實驗來獲得間接認識。針對學生開展的系統的實驗課程,不 但可以使空泛的理論落到實處,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科學創新能力[5]。根據河南 農業大學的實際,筆者為學生安排的實驗包括:醋酸纖維薄膜電泳分離核苷酸、菜花(花椰菜)中DNA的提取分離,甲醛滴定法測定氨基氮,蛋白質的鹽析和透析,蛋白質等電點的測定,脂肪酸價的測定,抗壞血酸含量的測定,用陽離子交換樹脂攝取氯化鈉,食品中灰分的測定等內容。
7綜合考察學習情況,建立復合型考核體系
課程結束後的考核是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評估。我國傳統的考核方式一般是試卷式的筆試[6]。筆者認為針對食品生物化學這門課程,應當使用復合型的考核模式,需考慮如下幾個方面:對知識點的識記情況、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與分析能力、對實驗操作的掌握情況以及課堂表現等。根據這個標准並結合學校要求,筆者確定課程最終成績的計算方法,即在總成績中,平時成績佔30%,筆試成績佔70%。平時成績的計分項包括:學生的出勤情況、課堂答問情況、實驗操作和實驗 報告 等;筆試成績的計分項包括:結課後學生上交的學習 總結和試卷。這種考核方式以考核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為基礎,綜合學生多個方面的能力和表現,相對公平和公正,能夠較為客觀地反映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
生物化學論文文獻
[1] 賴建平,顧采琴,羅軍,等.高校《食品生物化學》教學現狀調查分析與思考[J].廣州化工,2009,37(1):145-146.
[2] 管驍,徐斐,李岱禧,等.食品專業生物化學教學工作中的創新與 實踐[J].科技信息,2009(4):326,328.
[3] 林鵬.《生物化學》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高教論壇,2008(6):125-127.
[4] 張平平.食品生物化學多媒體課件的製作和教學中的幾點體會[J].天津農學院學報,2007,14(2):58-60.
[5] 羅建平,周建芹,姜紹通,等.改革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動手能力[J].實驗技術與 管理,2003,20(4):101-104.
[6] 曾虹燕,劉躍進,張小雲,等.構建工科生物化學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0(4):173-175.
生物化學論文篇二生物化學教學法新探
生物化學論文摘要
【摘 要】本文對生物化學教學方法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應用“中西結合”的方法,比較中醫和生物化學兩者之間的異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可以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掌握課程的重難點,並激發學生的 想像力 。
生物化學論文內容
【關鍵詞】生物化學 教學方法 比較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2-0178-02
隨著職業 教育 規模的不斷擴大,導致一些職業學校出現學生基礎參差不齊的現象。又由於生物化學主要是從分子水平揭示生命活動的規律,涉及的概念較抽象,分子結構較復雜且代謝途徑錯綜交織,所以,學生往往覺得學習內容多而瑣碎、學習難度較大。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針對生物化學復雜且抽象的特點,確定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在此基礎上,應用“中西結合”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將抽象的基本概念用形象直觀的形式表現出來,使學生能在短時間內掌握課程中較抽象的基本概念。
一 以比較法為基礎,通過比較中醫和生物化學兩者之間的異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醫有數千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生產與生活實踐中,認識生命、維護健康、戰勝疾病的寶貴 經驗 總結,是中國 傳統 文化 的結晶。中醫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防治疾病的經驗,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獨特的理論體系。中醫屬於自然科學的范疇,人們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接觸到中醫的有關知識,耳濡目染,對中醫並不陌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引入中醫醫療常識,這些知識通俗易懂,學生易於接受。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中醫知識過渡到抽象的生物化學知識,這給老師引入新內容帶來很大的幫助。按照生物化學這門課程的安排,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生物體組成的比較教法
中醫認為,氣、血、津、液是人體臟腑經絡、形體官竅進行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而生物化學認為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才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是生物體區別於自然界的標志。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大的差異呢?因為中醫是古人通過對人體自身的某些顯而易見且至關重要的生命現象,如呼吸時氣的出入、活動時隨汗而出的蒸蒸熱氣等觀察,產生對這些物質樸素而直觀的認識。生物化學則不同,它是在科學的基礎上,通過對自然界中約150多萬種生物體的主要構成分析,得出蛋白質和核酸是生命的主要物質基礎的精確科學理論,而且也通過對蛋白質和核酸的空間結構分析,揭示了這些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在生命活動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催化代謝反應的酶,對代謝起調節作用的某些激素,具有免疫作用的抗體等都是蛋白質。此外,軀體的運動、腸蠕動、心肌的收縮、呼吸運動、體內某些物質的運輸與儲存、血液凝固、遺傳信息的調控、細胞膜的通透性以及高等動物的記憶、識別功能等都與蛋白質有關。核酸則是遺傳的物質基礎,與遺傳信息的儲存、傳遞及表達有關,而體內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則受核酸控制。核酸的代謝及功能的發揮又需要蛋白質的參加,所以,核酸代謝與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密切相關。核酸代謝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與生物的生長、繁殖、遺傳、變異等生命現象的基本過程有關。所以對其深入研究,對了解機體的免疫現象及免疫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放射病、遺傳病、腫瘤、抗生素及某些葯物的作用機制等有重要意義。
2.代謝方面的比較教法
中醫認為,人體是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氣、血、津、液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是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進行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經絡是運行氣血,溝通表裡上下的通道,六淫七情影響人體機能引起疾病。但中醫的肺、脾、腎為主的水液代謝理論不能解釋尿的濃縮和重吸收機制,不能反映人體代謝過程中的酸鹼平衡。而生物化學能解釋糖、脂類、蛋白質和核酸等物質的代謝及水、酸鹼平衡的代謝,解釋了尿的濃縮和重吸收機制,並且能解釋各物質代謝的相互聯系及調控,它們之間並非雜亂無章,而是井然有序地進行,以適應生理狀態的變化,形成一整套復雜且精確的調節機制,使它們保持著動態平衡,保證了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物質代謝的調節與生理需要保持一致的能力是在生物進化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如果物質代謝調節發生紊亂,就會導致疾病。
3.遺傳方面的比較教法
中醫認為,子女是由父母的腎精決定,腎精是構成胚胎的原始物質。古人通過對生殖繁衍過程的觀察和體驗,認識到男女生殖之精的相結合則能產生一個新的生命個體。而生物化學則科學地論證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及“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遺傳變異經驗。因為它是從蛋白質的生物合成遵循的“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即DNA的復制、轉錄、翻譯及蛋白質的合成來解釋的。DNA的復制是以親代DNA為模板合成子代DNA,將遺傳信息按照鹼基 配對 的原則准確地傳遞到子代DNA分子中。轉錄是以DNA分子為模板,合成與DNA某段鹼基排列順序互補的RNA分子,從而將遺傳信息傳遞到RNA分子。翻譯是以mRNA為模板,以其密碼指導蛋白質生物合成。這些都精確地解釋了遺傳這一深奧而又復雜的自然現象。
通過以上方面的比較,讓學生懂得中醫和現代科學理論之間的差異,知道中醫的理論是由當時的認識水平決定的,層次較低,而且其中許多隨著科學和醫學的發展大多已過時而不再有意義,是舊事物。而生物化學理論是建立在觀察和科學實驗的基礎上,符合客觀規律,是新事物。我們應該努力學好本課程,用新的知識來發掘中醫有價值的東西,讓幾千年來的民族璀璨更加發光發亮,否則,我們就會落伍,這也是新一代青年肩負的重擔。有了壓力才有動力,從而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求知慾望。
二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知識“動”起來
學生學習生物化學反映的普遍問題是:生物化學內容太復雜、太抽象、太枯燥,老師費盡心思地講解,到頭來學生還是困惑不已,效果很差。有時培養起來的學習興趣又由於某個抽象概念出現,而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消失殆盡。近年來,隨著多媒體課件的普遍 應用, 計算機輔助教學已在改變著傳統教學的統一模式。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圖文並茂,能將單一的文字轉化成生動和多彩的畫面,有逼真的三維圖像和動畫效果,使抽象的知識“動”起來。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最大限度地展示生物分子的立體結構和化學變化 過程,給予學生多種感官刺激,變抽象為直觀、變復雜為簡明、變枯燥為生動活潑。這種教法可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掌握課程的重難點,並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改變學生“背多分”的狀況。
生物化學論文文獻
[1]孫廣仁主編.中國傳統 醫學叢書.中醫基礎理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
[2]馬如駿主編.生物化學(第三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有關生物化學論文推薦:
1. 生物化學論文精選範文
2. 關於生物化學論文
3. 生物學論文範文
4. 高中生物小論文範文精選
5. 化學論文提綱範文
6. 淺談高中生物論文範文
7. 化學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3. 論文摘要怎麼寫
論文摘要的寫法,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論文適合寫哪一類新的摘要,然後將文章要表達的內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及結論講述清楚即可,這樣就是一個合格的論文摘要。
論文摘要是對論文的內容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要求扼要地說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終結論等,重點是結論,是一篇具有獨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論文摘要的寫法,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論文適合寫哪一類新的摘要,然後將文章要表達的內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及結論講述清楚即可,這樣就是一個合格的論文摘要。
論文摘要的撰寫通常在整篇論文將近完稿期間開始,以期能包括所有的內容。但也可以提早寫作,然後視研究的進度作適當修改。摘要是對論文的內容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要求扼要地說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終結論等,重點是結論,是一篇具有獨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廣。
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過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過250個實詞。除了實在迫不得已,摘要中不用圖、表、化學結構式、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摘要可用另頁置於題名頁(頁上無正文)之前,學術論文的摘要一般置於題名和作者之後,論文正文之前,與關鍵字置於上下。
4. 關於生物科技論文範文2000字怎麼寫
生物技術的主要作用是通過農業和醫葯的進步,提高我國人民的健康保障,生物技術在我國的健康保障中作出了極大的貢獻。下面是我整理了關於生物科技論文2000字 範文 ,歡迎閱讀!
生物科技論文2000字範文篇一:《談談生物高科技的發展》
摘要:生物技術的主要作用是通過農業和醫葯的進步,提高我國人民的健康保障。生物技術有著誘人的前景,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希望所寄,它不僅能成為重要的生財之道,而且可能成為二十一世紀的經濟支柱,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
關鍵詞:生物 高科技 發展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農業是我國發展國民經濟的基礎,它為人民提供生活的基本需要。生物技術的主要作用是通過農業和醫葯的進步,提高我國人民的健康保障。從這一意義上來說,我國發展生物技術的目標應不同於發達國家,應有自己的特色。
1、政策與策略
(1)生物技術應置於我國高科技發展計劃之首,因為,生物技術的進步可以改造農業,包括穀物,肥料和家畜。
(2)優先發展農業包括農林牧漁,其次是醫葯衛生、輕工與食品領域內的生物技術新產品。研究的重點要向農業傾斜。生物技術的發展應盡快形成高技術生產體系。研究項目應是有限目標,優先發展一批國內急需、技術成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國內有一定基礎和條件的生物技術新產品。
(3)採用現代生物技術,加速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以提高技術水平和產量,改進產品質量,增加品種,減少環境污染。為此,在農業方面,我們應採用新技術與傳統技術相結合的 方法 ,加強優良品種的選育;在醫葯、輕工業方面,積極採用遺傳工程、酶工程和發酵工程新技術,改革傳統的生產工藝,以提高產量,增加效益。
(4)大力加強生物技術的開發工作。例如,大力研製新型發酵設備,它既可用於細菌培養,也可用於哺乳動物細胞培養;生產蛋白和核酸的純化儀器和監測分析儀器等,以促進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
(5)重視生物技術以及有關領域的基礎研究。開展基礎研究,可以為改進現有技術和發展新技術提供理論基礎,也是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和培養人才的重要條件。要保持這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6)發展和健全必要的生物技術配套基礎設施。例如建立限制性內切酶和其他修飾酶、同位素、蛋白質分離純化和細胞培養介質的生產和供應系統,以及建立細胞庫、基因庫以及生物技術信息庫。
(7)加強生物技術的國際學術交流,技術合作和技術引進。建立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配備先進儀器,向國內外科學家開放。從發達國家引進先進的關鍵性技術應當是成熟的技術,同時又是國內國民經濟建設所急需的技術。
(8)開展生物技術的立法工作。這是為了防止在發展生物技術的過程中可能帶來的副作用,特別是操作重組DNA。
2、預測與展望
從生物發展趨勢及其潛在能力考慮,我國如果在人才培養、研究開發及經費的籌措方面能以合理安排,我國的生物技術將會在原有發酵工業基礎上形成一個嶄新的工業體系,在農業上也將會取得較大效益。
2.1 生理活性物質的生產
作為醫葯品而大量需要的生長素、胰島素、干擾素等肽類物質和乙肝疫苗、尿激酶等,目前在我國還是從動物或人體組織中提取精製的,多數不能實現批量生產,成本高,售價昂貴。應用生物技術生產此類葯品的研究已見成效,將為人類帶來福因。
2.2 酶制劑的生產
隨著酶催化技術的開發和固定化酶反應器技術的應用,酶制劑的生產將會有較大發展。目前,世界酶制劑總產量中60%是蛋白酶,主要用於洗滌劑、製革和乳品加工。我國酶制劑的種類和數量都還不多,有些酶的應用市場也還沒有打開。診斷、醫葯和試劑用酶在我國酶制劑消費比例中大約佔10%左右,這方面的發展潛力很大,尤其是酶診斷盒的開發,有可能形成新的產業。
2.3 抗生素的生產
我國抗生素工廠生產抗生素的種類有五、六十種。但是,抗生素的品種結構極不合理。今後,將可能把重點研究開發工作放在β―內醯胺類抗生素的研製上。農用抗生素是抗生素工業的一大分支。在國外僅被用作飼料添加劑的抗生素就有18種之多,伴隨我國飼料工業的大發展,農用抗生素將會作為新的產業門類被人們重視起來。
2.4 氨基酸、有機酸和多糖的生產
用生物技術生產的氨基酸有18種,世界上除半數用於食品、醫葯外,一半是作為飼料添加劑。賴氨酸、色氨酸、蛋氨酸的需求量將會逐年增加。我國在飼料用氨基酸的開發方面起步晚,大力開發飼料用賴氨酸、色氨酸、蛋氨酸的生產將是今後的重點任務。與此同時,也要大力開發 其它 醫用氨基酸。
為了提高氨基酸產率,用基因工程和細胞融合技術培養新菌種的工作今後會有所加強。以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細胞技術生產氨基酸有可能在工業上得到應用。
有機酸和微生物多糖的生產,在今後會有新的發展。尤其用微生物生產的黃桿菌膠,普魯蘭和環狀糊精等多糖因其在石油工業和食品工業上有較大用途,很可能被開辟為一個新的產業。
2.5 單細胞蛋白工業
單細胞蛋白這一技術領域因為同廢物的處理與再利用和提供人類需要的蛋白質食品有關,所以受到人們的重視。我國單細胞蛋白的生產包括麵包酵母,葯用酵母和飼用酵母幾方面。
現在以糖蜜和多種工業廢水為原料的單細胞蛋白生產都取得了技術的突破。不久將出現以糖蜜、味精廢液、酒精廢液等生產單細胞蛋白的企業群。我國的單細胞蛋白工業一定會發展起來。
2.6 農牧業生產
生物技術在農牧業生產方面,已經和將繼續顯示它的重要作用。我國在應用組織培養快速繁殖、用基因工程和細胞融合育種以及胚胎移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和進展,並已培育出一些優良的動植物新品種。今後在用生物新技術培育高產優質或抗逆(包括抗旱、抗鹽鹼、抗除莠劑)作物新品種及動物良種的工作還會不斷加強,構建高效固氮生物體系,培育高效固氨微生物菌株定會取得新的進展。動物胚胎的移植和分割技術也會在良種繁殖上得到廣泛應用。用雜交瘤制備的單克隆抗體,用於作物、畜、禽和魚類疾病的快速論斷也將逐步得到推廣和普及。
此外,用生物技術保護環境、凈化工業廢水,以自然界的廢物及生物量為原料生產能源燃料,採用細菌浸礦開采與提煉有色金屬,尤其在基礎化學領域內應用生物技術製造有用產物方面都已取得一些成果和提出一批新的研究課題,並展示出美好的前景。
3、結語
總之,生物技術有著誘人的前景,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希望所寄,它不僅能成為重要的生財之道,而且可能成為二十一世紀的經濟支柱,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
生物科技論文2000字範文篇二:《當代蠶桑生物科技發展現狀綜述》
摘要:近50年來,我國蠶桑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在分子生物學基礎理論研究、蠶絲蛋白生物材料開發及應用、家蠶基因工程技術、家蠶性別控制與專養雄蠶技術、昆蟲激素在蠶業上的應用、家蠶變態發育的人為調控、家蠶營養生理與人工飼料研究、蠶體作為生產重組蛋白的生物反應器、桑樹栽培與遺傳育種新技術開發和蠶桑生物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極大地促進了蠶業生產向深度與廣度拓展。蠶桑生物科技發展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蠶桑生物科技的發展,必將推動我國養蠶業的發展,為廣大蠶農增加收益,帶動絲綢業及其相關產業的發展,推進蠶桑生物科學的發展,也為生物科普 教育 提供豐富的資源,使傳統蠶桑業煥發生機活力。
回顧中國蠶業科學的發展歷程,展望世界蠶業科技發展趨勢,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蠶業科學是為蠶絲生產有關產業(栽桑、養蠶、制種、制絲)提供方法與原理的應用科學。面向未來,蠶業科學研究的重要任務是進一步提高蠶業生產中的科技含量,使養蠶業從勞動密集型迅速向知識密集型轉變,而這個轉變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蠶桑生物學基礎研究的進展與應用技術的開發創新。
1 蠶絲分子生物學基礎理論研究
絲蛋白分子結構與絲蛋白基因表達調控機制的進一步闡明,將為增產蠶絲、改進絲質提供分子生物學理論基礎。飄逸潤滑的桑蠶絲衣服是許多人的最愛,但讓人苦惱的是,桑蠶絲很嬌氣,不耐穿,打理起來也格外麻煩。2014年11月,我國西南大學科學家培育重組基因蠶寶寶首次吐出了人工合成蠶絲蛋白。在家蠶16 425個基因中,有一個叫做Fib-H基因,它是控制絲蛋白產生的關鍵基因。研究者在家蠶的生殖細胞中“剪切”掉了其中的Fib-H基因,沒有Fib-H基因的家蠶絲腺,叫做“空絲腺”。研究人員將事先設計好、與Fib-H基因類似的人工絲蛋白基因,顯微注射到被敲除Fib-H基因的蠶卵中,人工絲蛋白基因轉移成功的蠶卵發育成“蠶寶寶”後,吐出的絲中就含有人工合成絲蛋白。通過對蠶絲纖維的人為改良和重新設計,以後桑蠶絲可能會像棉質衣服一樣,既保持桑蠶絲的舒適感,又像棉質衣服一樣耐穿、好打理。
2 家蠶絲蛋白生物材料新功能的開發及應用
家蠶絲蛋白是一種具有良好透氣與透濕性、無毒、無刺激、與人體相容性強的生物材料。家蠶絲蛋白不僅可作為人造皮膚、血管、肌腱、韌帶、骨骼和牙齒等人造組織材料,以及作為手術縫合線、隱形眼鏡、角膜、抗血凝劑、葯物控釋材料、功能性細胞培養基質、固定化酶載體和生物感測器等生物醫學材料還在環保新材料、化妝品、保健營養食品等日化和環保領域被廣泛使用。隨著家蠶基因組研究工作的重大進展,以及基因工程和生物技術的快速進步,家蠶絲蛋白的生物功能有望在軍事、航天、醫學、環保等領域得到更深、更廣地開發和應用。
3 家蠶基因工程技術
桑蠶不僅是一種重要的經濟昆蟲,而且是研究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的模式生物之一。將外源基因轉移到桑蠶中以實現其在蠶體內的表達,最終是要將外源基因整合桑蠶染色體,這樣才有可能穩定遺傳,獲得轉基因蠶。目前關於桑蠶的轉基因報道主要有:桑蠶品系間的基因轉移,其他動物的基因轉入桑蠶體內,以及桑蠶的基因轉入其他動物。例如中國科學院研究員陸長德等利用“電穿孔”法,將熒光蛋白基因及蜘蛛拖牽絲基因注入蠶卵,獲得了吐出熒光“蜘蛛絲”的轉基因蠶。蜘蛛絲中的拖牽絲是強度十分高、彈性十分強的天然蛋白纖維,若製成防彈衣則“刀搶難入”,織出降落傘牢固耐用;產生熒光的蠶絲則可用以開發天然夜光衣及各種防偽標簽等。
4 家蠶性別控制與專養雄蠶技術
雄蠶與雌蠶相比,具有諸多的優勢,一是體質強健,容易 飼養 ;二是食桑量少,飼料效率高;三是出絲率高,繭絲品質優,可縹制高品位生絲。專養雄蠶比目前的雌雄蠶各半混養,可較大幅度提高蠶絲的產、質量和蠶業經濟效益。因此,專養雄蠶被稱為繼一代雜交種利用之後最有價值的一項創新技術。性連鎖平衡致死基因的應用已有很大進展,俄羅斯科學院斯特隆尼柯夫育成的桑蠶性連鎖平衡致死系,在此基礎上經轉育改良培育出多個雄蠶品種,雄蠶率達99.85%,可實現專養雄蠶的目標。專養雄蠶將成為21世紀提高桑蠶產絲能力和改善絲工藝性狀的重大突破口。
5 昆蟲激素在蠶業上的應用
蛻皮激素(MH)、保幼激素(JH)以及保幼激素類似物(JHA)在調節桑蠶生長發育、增產蠶絲及生產超細纖度生絲方面,已取得較大進展。例如,應用保幼激素和蛻皮激素可提高夏秋繭的品質,並較好地解決桑葉的餘缺問題。發現了幾種抗保幼激素活性物質,成功地誘導出三眠蠶,開發出了超細纖度優質繭絲。此外,使用抗保幼激素,可以縮短蠶期,提高勞動生產力和經濟效益。
6 家蠶變態發育的人為調控
家蠶變態發育的人為調控是蠶絲業科學的根本性問題之一,人為調節家蠶的變態與發育對蠶絲業的生產結構與整體生產效益有重大影響。由於家蠶是完全變態昆蟲,蛹期很短,僅為2周,而蛾口繭不適合於繅絲,生產上必需在蛹化蛾之前完成鮮繭的收購和烘乾工作。人們希望通過人為調節家蠶的變態與發育,延長蛹期,減輕鮮繭收購和烘乾的工作壓力及強度,甚至希望蛹期發育中止,實現鮮繭繅絲。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採用精子介導法將帶有蠍毒素基因的載體導入蠶卵,在蛹期特異性表達,殺死蠶蛹。這樣,不僅可以解決鮮繭收烘與蛹期過短之間的矛盾,使提高生絲品位成為可能,而且還可以大大節約烘繭所需的能源。
7 家蠶營養生理與人工飼料研究
家蠶屬於植食性昆蟲。家蠶除嗜食桑葉外,尚能取食桑科的柘,菊科的蒲公英、萵苣,榆科的野榆等。但桑葉以外的植物葉,很難使蠶健康地生長發育和繁殖後代。在過去40年桑蠶攝食行為與營養生理學研究基礎上,對廣食性蠶品種選育及低成本人工飼料設計獲得了長足進步,這就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用低成本人工飼料在全自動化的工廠內實現全年養蠶,從而促進養蠶業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知識密集型轉化。例如日本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成功選育出了嗜食低成本線性規劃設計飼料的多對廣食性蠶品種,日本的其他現行品種也都經過了人工飼料適應性選育,均具備良好的攝食性。我國蠶業界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人工飼料適應性蠶品種和廣食性蠶品種的選育方面也做了不少研究。山東省農業大學林學院蠶學系,近幾年也開展了人工飼料適應性蠶品種的選育工作,並初步選育出攝食性較好的雜交組合廣食一號和廣食性飼料(主要成分:桑葉粉30%、豆粕粉25%、其它有澱粉、防腐劑、維生素、無機鹽等)。 8 蠶體作為生產重組蛋白的生物反應器
“家蠶生物反應器”,是指將帶有目的基因的重組桿狀病毒植入家蠶的蠶蛹體內進行培養,蠶蛹會主動對植入基因進行轉錄和翻譯,自然生成對人類有用的生物活性物質,通過高新技術(如超低溫冷凍、低溫乾燥、高速離心等),將生物活性成分萃取並製成相關劑型,以滿足人類疾病的治療、預防和保健需求。家蠶易於飼養,成本低廉,它1天內可合成3 169 mg外源蛋白;其血淋巴具有儲存蛋白的能力,淋巴內含有蛋白分解酶的抑制物,對目的蛋白起到保護作用,且外源蛋白又很容易從家蠶體液中分離純化出來;還可以將家蠶直接磨碎用作葯物或食品添加劑。因此,用家蠶生物反應器生產有用蛋白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如用家蠶來生產皮膚生長因子、乙肝疫苗等有高附加價值的蛋白質。
9 桑樹栽培與遺傳育種新技術開發
桑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和多倍體育種都是改良桑樹品種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單位面積產絲量的重要途徑,而細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研究與應用,也將為桑樹育種提供新的途徑和方法。全世界26個桑種,分布在中國的至少有15個,目前我國保存的桑品種資源達2600份,已選育出適應不同環境條件、栽培技術、養蠶要求和其他用途的優良桑品種50多個,其中栽培面積最多的是魯桑系的荷葉白、桐鄉青、團頭荷葉白、湖桑197,育2號等品種。桑樹栽培主要採用低桿密植、立體栽培管理模式,提高了桑葉產量、質量。
10 蠶桑生物資源綜合利用
我國由蠶桑副產品加工成的許多產品已進入工業生產階段,如利用桑葉、桑葚果製作桑葉茶、桑葚膏、桑葚酒,提取植物醇、葉綠素、胡蘿卜素等;利用蠶蛹制備蠶蛹蛋白粉和多肽,分離家蠶抗菌蛋白和誘導生產生物活性蛋白,生產蠶蛹氨基酸及氨基酸絡合物,提取蠶蛹油與殼聚糖,開發蠶蛹蛋白纖維、蠶蛹蟲草等;利用廢絲研究開發出了絲素粉、絲素膏、絲素液、絲素洗面乳、洗發護發劑等美容健膚化妝品。不僅提高了蠶業生產的綜合效益,同時也提高了蠶業產品附加值,轉變蠶桑生產經營目的,做大做強蠶桑產業,讓蠶桑更好地造福人類。
參考文獻:
[1] 王玉軍,柳學廣,徐世清.家蠶絲蛋白生物材料新功能的開發及應用[J].絲綢,2006(6):44-48.
[2] 何克榮,夏建國,黃健輝.桑蠶的性別控制與專養雄蠶的研究[J].蠶學通報,1998(3):2-3.
[3] 王曉娟,貢成良.轉東亞鉗蠍毒素基因對家蠶發育與生存率的影響[D].江蘇:蘇州大學,2010.
[4] 徐欣,郭曉琪等.廣食性蠶品種“廣食一號”對不同人工飼料和不同齡期飼養的適應性及主要經濟性狀鑒定初報[J].中國蠶業,2013(3):37-41.
[5] 王昌河,蔣平,曹林,郭聰.家蠶生物反應器的研究進展及開發前景[J].四川動物,2004(4):368-372.
生物科技論文2000字範文篇三:《試談初中生物科技創新實踐活動》
【摘 要】生物學科是現代科學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生物科技活動承擔著培養青少年創新精神,創造能力及動手實踐能力等任務,更是培養青少年熱愛大自然,理解和關心生態保護,了解生物與農業、生物與醫學、生物與工業及環境保護等的關系的首要途徑,它還挖掘和培養生命科學領域的科技研究人才,為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籌備力量。生物科技創新實踐活動具備科技創新實踐活動的一切特點,在各學科的科技創新實踐活動中佔有較大比重。筆者運用行動研究法的計劃、行動、觀察、 反思 四個過程,對學生較為困惑的選題環節,採取集中培訓、個案分析、跟蹤調查等形式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並及時 總結 經驗 和積累案例素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科技創新;實踐活動;課題研究
當今世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其競爭的焦點集中在科學技術的競爭,而科學技術的競爭核心又是人才的競爭。衡量人才的標準是看其創新能力或創新才能,因此黨中央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核心是創新人才的培養。
一、初中生物科技創新實踐活動中相關概念的界定
生物學科是一門實驗學科,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又和日常生活密切聯系。生物科技創新實踐活動在學校的開展,既可以給學生實踐機會,鍛煉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和 社會實踐 能力,又可以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習慣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實現塑造人格、提高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的目標。
二、選題階段的探索與實踐
依據《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准》“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學習”的理念,筆者充分利用所在學校現有教育環境條件,結合初中學生特點,探索和研究初中生物科技創新實踐中的操作性方法,指導學生開展生物科技創新課題研究。解決在此活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以期為科技教育和廣大一線科技活動教師提供一定的借鑒,並為科技創新實踐活動積累一定實踐路徑和方法。
在開展科技創新實踐活動前,筆者曾對學生作過問卷調查,65.38%學生認為選題環節是最為困惑的,選題難成了影響或制約“課題研究”開展的瓶頸。我決定運用行動研究法來解決問題。一般來說,行動研究包括計劃、行動、觀察、反思四個環節。
在制定總體實施計劃時還要考慮行動步驟的計劃。先進行第一輪行動,並進行監測,了解其效果,根據監測獲得的資料,分析不足之處,在此基礎上修改總體計劃,尤其對下一輪的行動步驟作出調整。具體行動研究步驟如下:
(1)擬解決的問題。經過知識的積累,學生已經挑選了一些課題,但選題過於盲目,不清楚哪些課題其他人已經做過,自己可以做什麼樣的課題,怎樣把研究成果以科學的方式呈現出來。
(2)問題形成的原因分析。學生的課題主要來自於日常生活中,要在這種習以為常的現象中發現並提出問題,就需要學生仔細觀察、積極思維,能從尋常現象中發現不尋常之處。
(3)設計對策及行動方案。利用科普講座這個宣傳陣地,發揮典型案例的輻射功能,激發學生關注身邊的人和事,從生活中選題,指導學生確定課題研究方向。
(4)行動反思。從上交的課題名單中,我們發現科普講座起了預期的作用。70.5%的選題來源於學生的生活。說明學生已經在有意識地關注生活。但存在的問題是選題角度、選題范圍大小、研究的可行性等問題。
(5)新一輪行動研究方案。採取個別輔導的方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解每個課題制定的出發點、研究計劃等詳細情況,幫助學生找准研究方向和角度及切入點,縮小研究范圍,通過分解、細化、改進、綜合,提煉出可行性強的研究課題。
(6)新一輪行動實施及監測。針對選題范圍過大的課題,筆者採用的是分解、細化的方法。
(7)行動研究階段性評價和總結。通過對比前後課題名稱分析發現,修改後的課題名稱更確切、具體,學生明確了研究方向、研究重點和切入點。教師也可從課題名稱中迅速掌握課題的相關情況。
經過師生共同努力,我校科技創新實踐活動小組共產生了24件作品,全部推薦參加了第五屆鶴壁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24件作品均榮獲市級獎勵。其中,一等獎4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13項。
三、開展活動的建議
(1)鼓勵學生採用多種方式選題。生物科技創新實踐活動研究課題的相關學科是非常豐富的,包括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生態學、環境學等。
(2)挖掘可利用的教育資源。我們應該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教育資源,可以考慮學校和周圍社區中哪些是可利用的資源,爭取社會和家長的支持。
(3)提高生物教師的科研素質。生物教師要多參加各級科技活動的培訓,多閱讀科學研究方面書籍、報刊、雜志,多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多收集相關案例,激發學生創新的興趣。只有教師自己具備科學研究能力,才可能培養學生良好的科研素質。
參考文獻:
[1]黃祖蔭編.中學生物科技活動資料[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8).
[2]對生物活動課的認識和思考解玉嘉《中學生物教學》,1999年02期.
[3]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准修訂組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准(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
猜你喜歡:
1. 生物技術論文範文
2. 關於科技論文的範文
3. 生物科技論文範文1500字以上
4. 淺談高中生物科技論文
5. 關於基因的科技論文範文1500字
6. 關於生物的科技論文範文
5. 高一生物論文範文
隨著生物科學的發展以及生物工程產業的興起,生物技術在社會生活各個層面迅速滲透,“二十一世紀是生物世紀”的預言正在得到驗證。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 高一生物 論文 範文 ,供大家參考。
高一生物論文範文篇一《 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 》
高中是學生全面接觸知識的一個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的學生對知識掌握得還不夠健全,他們需要很多的知識去充實他們。新課標要求我們老師改變以往單一、枯燥的教學形式,找到能夠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的教學形式,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極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生物成績。
一、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意義
使學生變成課程的中心。在以前傳統的教學中,老師是課堂的中心,上課的時候老師講什麼學生就聽什麼,也不會去思考一些問題。如果老師上課不提問,學生就盲目地聽,也不思考也不提問。這樣的教學方式,不能真正做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因此,老師要多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變成課堂的中心,提高他們對生物的興趣。提高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自己去設計並且實施實驗,強化了學生自己動腦動手的能力。在進行實驗設計之前,學生就會按照以往學過的生物內容進行設計,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學生一遍又一遍地復習了以前的內容,就會對學過的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提升了對生物的興趣。
二、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途徑
老師應該改變一下自己的教學思想。老師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使所有的學生都可以把老師講的東西學會。多去鼓勵學生在課上提問,在上課的時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老師所講的內容中去。高中生要改變自己的聽講 方法 。我國目前學生在上課的時候都很死板,只是簡單抄寫老師的板書,然後就去把這些筆記死記硬背,不能獨立地去理解,不符合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要求。所以,學生自己要改變不正確的上課方法,在上課的時候更積極一些,這樣可以提高自己的上課效率,對老師所講的內容也會有一個更好的理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要注重讓他們自己去解決問題。老師可以讓學生分成小組去討論,然後讓他們自己去解決這些問題。學生不能只是靠老師給自己講解問題的答案,這樣以後遇到同樣的問題還是不會。因此,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要利用學生主體作用的優勢,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總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可以很好地提高我們高中生物教學水平,對學生的學習也非常有利,我們老師要大力落實這樣的教學形式。
高一生物論文範文篇二《 高中生物教學中人文 教育 的應用 》
摘要: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帶來的是物質生活的豐富,但相對的是人們的精神世界越來越匱乏。為了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實現新課改的突破,高中生物教育中必須要滲透人文教育,培養成績優秀、品德高尚的全面型人才。本文就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這一問題進行多層面研究,旨在提高高中生物教師對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這一問題的認識,幫助學生建立健全的人格。
關鍵詞:高中生物;人文教育;滲透研究
1人文教育的含義及其與生物學科的關系
“人文”一詞最早出現在《易經》中,“觀乎天文,以察時變;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見,我國最初 傳統 文化 中的人文教育有教養、化成、規范人類行為的作用。春秋時斯,孔子創立儒家學派,其學派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張“德治”、“仁政”,重視倫理關系,主張二”和“禮”,主張以仁愛之心調解社會人際關系。在現代,“人文”又有了一定的發展,簡單說來,人文,就是重視人的文化。集中體現在:重視人,尊重人,關愛人,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也叫人性教育,核心是涵養和充實人文精神。一直以來人文教育的陣地都是語文、歷史、政治等人文學科。生物屬於自然科學,好像和人文教育關系不大,但是,古往今來,歷史上著名的科學家哪個不是品德高尚,受人敬仰。自然科學取之於自然,但用之於人,如何利用體現了它和人文精神的融合。生物學科中所體現的對生命的尊重、對健康的教育、對環保的教育都和人文教育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在高中生物教育中必須滲透人文教育。
2高中生物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近現代以來,科技的發展、經濟的騰飛沖擊著人們的價值觀念。利己主義、拜金主義、攀比心理充斥於社會的各個角落。繼而引發炫富、失衡、冷漠等道德滑坡現象。國民的整體素質下降還帶來了環境污染的問題。甚至有人利用自然科學做出一些害人害己的事。這已經偏離了他們掌握科學的最初目的。人的個性、主體性的及自然性的弱化甚至喪失等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科學技術在不適當的使用下,就變成了奴役人的工具。成人世界直接影響了孩子世界。高中學生心理發育還未完全成熟,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還處於懵懂狀態,並未完全建立。因此,他們需要正能量的引導,需要建立健全健康的人格。再有,三十多年的計劃生育,目前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理所應當的享受著家長的溺愛,他們自私、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同情心、缺乏信仰、畏懼困難、缺乏責任感、誠信意識淡薄、人情淡薄、功利心強、缺乏團隊合作精神等等。我國的傳統教育較注重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掌握,在自然學科中很少滲透人文教育。在高考這個指揮棒的指揮下,教師和學生都以應試為目的,很多生物教師認為人文教育應該是文科老師的事,所以,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程度不夠。綜上所述,高中生物教育中滲透人文教育已經迫在眉睫、刻不容緩。這必須引起高中生物教師的高度重視,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3高中生物教學中人文教育的目標
新課標對高中教育提出了要設計三維目標的要求。其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就是對高中教育中滲透人文教育提出的要求。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目標強調知識技能目標,生物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生物素養,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新課標面對新形勢提出了人文教育的目標。生物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中的“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增強振興中華民族的使命感與責任感”“養成質疑、求實、創新及勇於實踐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熱愛自然、珍愛生命,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確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能力。這些要求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生物課程目標對人文教育的重視。
4高中生物教學滲透人文教育的原則
4.1以人為本的原則。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在教學中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不能讓學生產生失衡的心理。要不斷發現學生的優點,並經常進行鼓勵。對有缺點的學生要耐心細致的作心理工作,用愛心感化他們,讓他們認為世界是充滿陽光的,讓他們身上充滿正能量。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肯定學生取得的階段性成績,這樣才能讓他們的綜合能力得以發展。教師要掌握因材施教的原則,不能對學生求全責備,讓每位學生都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教學的和諧發展。
4.2科學性和人文性統一的原則。科學性講究的是真理至上,人文性講究的是情感取向。這兩者並不矛盾,相反還能相互促進。在追求真理的路上也要追求精神的真、善、美。高中生物教學中不但要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還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讓他們明白生命的可貴、幸福的真正含義、人類的終極關懷,讓他們明白精神健康比身體健康更重要,使他們懂得學會生物的真正意義。
5高中生物教學滲透人文教育的途徑
5.1運用目標做好滲透。高中生物教師要明確新課標中對人文教育的重視。在教學中以教學內容為載體根據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明確要求對學生進行情感培養和價值教育。
5.2運用教材進行滲透。無論何種教育都應該以教材的內容為主要基礎,通過教材的知識的講解,向學生擺明利害關系,讓學生判斷正確與否,在教師逐漸正向的引導下,學生對人文教育逐漸了解。高中生物教材中主要的人文主義教育就是環境,這就要求注重與實際相結合,加深學生對當地環境的了解,讓學生通過實踐明白環境的狀況,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總之,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是踐行新課標的要求,是新課改強調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具體體現,是對學生的尊重,是適應新時代的要求。高中生物教師要及時的轉變觀念,提高認識,積極探索人文教育的方法,培養出對社會有利、自信、樂觀、豁達的全面人才。
作者:楊小慧 單位:吳起高級中學
參考文獻:
[1]秦佳佳,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研究,華中師范大學,2013.5.
[2]高穎,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研究,理化生教學與研究2014年第11期.
[3]李賢,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研究,學科教育,2015.1.
[4]賀宇.武燕花,關於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探究,新課程,2014.
[5]錢莉莉,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健康教育的探索,河南師范大學,2012.4.
有關高一生物論文範文推薦:
1. 高一生物論文範文
2. 高中生生物研究論文範文
3. 高中生物小論文範文精選
4. 淺談高中生物論文範文
5. 高中生物研究論文範文
6. 生物學論文範文
6. 論文的內容摘要怎麼寫
摘要由研究背景、研究的過程和研究結論三部分組成的,論文摘要的第一部分是介紹文章的研究背景,本科大約需要300字,碩士600字。第二部分需要把重點研究的內容講述清楚,且講解針對這些背景做了哪些研究。第三部分研究結論或實驗部分,是介紹通過你的研究解決了什麼問題。注意摘要需要寫上出版社給出的文獻編碼。
一、論文摘要怎麼寫
1、論文摘要:需要對論文的內容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要求扼要地說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終結論等,最重要的是結論,是一篇具有獨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按照內容的不同。
2、論文一般需要有摘要,有些是為了國際交流,還有一些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可以不用閱讀論文全文來獲得必要的信息。
3、論文摘要如何寫,可以參考以下建議。
(1)摘要需要包含以下內容
①包括從事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獲得的基本結論和研究成果,以及還要突出論文的新見解。
④結論或結果的意義。
(2)文字簡潔
①論文摘要不僅要反映出以上內容,文字也要簡煉,將內容充分概括。
②一般摘要的篇幅大小會受到限制,字數不可以超過論文字數的5%,比如一篇6000字的論文,其摘要就不可以超出300字。
(3)論文摘要不需要列舉例證,不講研究過程,可以不用圖表,不給化學結構式,所以也不要作自我評價。
(4)撰寫論文摘要的有很多常見毛病,比如照搬論文正文中的小標題(目錄)或者是論文結論部分的文字,以及摘要的內容沒有濃縮和概括,所以導致文字的篇幅過長。
(5)需要高度概括力,語言要保持精練和明確,還要有中英文的對照,一般中文的摘要大約在300個漢字,英文的摘要一般需要在250個實詞左右。
二、摘要的分類
1、報道性摘要
(1)此類摘要可以部分取代閱讀全文,也稱信息性摘要或資料性摘要。
(2)特點:全面簡要地概括論文的目的、方法、主要數據和結論,還可以簡要提煉段旨句,達到扼要並邏輯的揭示論文全貌的作用。
2、指示性摘要
(1)此類摘要可以幫助潛在的讀者來決定是否需要閱讀全文,也稱說明性摘要、描述性摘要或論點摘要。
(2)只需用二、三句話來概括論文的主題,不需要涉及論據和結論,它多用於綜述、會議報告等。
3、報道指示性摘要
主要是以報道性摘要的形式,來表述一次文獻中的信息價值較高的部分,可以用指示性摘要的形式來表述其餘的部分。
7. 論文摘要怎麼寫
1、摘要是論文主要內容的概括,從摘要上就能看出作者整篇論文的主要內容和主要觀點。
2、摘要的寫法既有可以遵循的規律,比如要寫清楚論文的研究背景、主要內容、研究方法、得出的主要結論、研究的意義和不足等。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僵硬的東西,作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
3、摘要一定要緊扣題目。
注意事項
1、摘要中應排除本學科領域已成為常識的內容;切忌把應在引言中出現的內容寫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對論文內容作詮釋和評論(尤其是自我評價)。
2、不得簡單重復題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題名是《幾種中國蘭種子試管培養根狀莖發生的研究》,摘要的開頭就不要再寫:"為了……,對幾種中國蘭種子試管培養根狀莖的發生進行了研究"。
3、結構嚴謹,表達簡明,語義確切。摘要先寫什麼,後寫什麼,要按邏輯順序來安排。句子之間要上下連貫,互相呼應。摘要慎用長句,句型應力求簡單。每句話要表意明白,無空泛、籠統、含混之詞,但摘要畢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電報式的寫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8. 高中生物論文1000字
寫作思路:首先闡明自己的論點,然後進行舉例論證,根據自己所學生物課程選擇一方面的知識,然後寫出自己在這個知識點的分析。
正文:
生物最重要和基本的特徵在於生物會進行新陳代謝及遺傳兩點,前者說明所有生物一定會具備合成代謝以及分解代謝(兩個是完全相反的兩個生理反應過程),並且可以將遺傳物質復制,通過自我分裂生殖(無性生殖)或有性生殖,交由下一代繁殖下去以避免滅絕,這是類生命現象的基礎。
在生物學和生態學中, 地球上約有870萬種物種(±130萬),其中650萬種物種在陸地上,220萬種生活在水中。多種多樣的生物不僅維持了自然界的持續發展,而且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但是現存的動物急劇減少,只有原來地球上的動物的十分之一。
人類及其他生物共同居住在生物圈這個美麗家園中。生物圈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生態系統包括森林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等。
植物的呼吸作用在植物的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凡是植物的生活部分都能進行呼吸,因此,本章安排了兩個活動,一是選新鮮的葉片進行實驗,二是用已萌發的種子證明呼吸作用的存在。
呼吸作用的實質都是一樣,它是一個分解過程,要放出二氧化碳、主要的是釋放能量供各種生命活動需要。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實驗,不難證明這一點。最後點出通過呼吸作用的教學,能把植物這一普遍存在的生命現象與學生的生產生活實際聯系起來。
本章另一個重點也是難點的內容是通過實驗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有關知識。為了讓實驗更簡單、直觀化,我對教材提供的實驗方法或器材做了創新,比如,證明植物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的實驗,教材是將石灰水倒入廣口瓶中, 而廣口瓶中原有葉片和石棉網,這樣勢必給實驗現象的觀察帶來影響。
所以,把廣口瓶換成塑料瓶,外加導氣管將二氧化碳氣體導入盛有石灰水的試管(或小燒杯) 里,實驗中既減少了一些器材,又使實驗操作變得簡單,同時實驗現象觀察起來更明顯。
回顧教學的全過程,學生自主學習階段表現得積極主動,小組合作探究階段組內和組間合作效果較好,達標提升階段突出了對知識的檢測歸納和提升。但不足之處突出表現在學生的發散思維的有效控制值得總結和研究。
9. 關於生物的科技論文範文
生物學是 自然 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學科的特點不僅具有理論的嚴密性,同時更具有應用的廣泛性。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關於生物的科技論文範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關於生物的科技論文範文篇一
如何學好高中生物
生物學是 自然 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學科的特點不僅具有理論的嚴密性,同時更具有應用的廣泛性。高中生物更側重於生物科學理論的學習和其應用方面,它研究的內容包括生物的結構,生理,分布,遺傳和變異,進化,生態及穩態等。它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大到發明創造,小到衣食住行,人類片刻也離不開生物科學。所以學好高中生物非常重要,如何學好高中生物,我認為可以嘗試以下的措施。
一、學會預習的方法
預習是學生正式聽課學習之前所做的知識准備,是一種初步的自我學習行為。通過預習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學習質量,這己是許多優秀學生取得好成績的必由之路。那麼,預習有哪些步驟,如何掌握良好的預習方法呢?
(1)初步了解教材內容,對即將學習的基本內容先作一個初步的了解,並記下要點。如在預習閱讀過程中可對一些生物學概念、 規律等結論性內容用筆勾勾劃劃。
(2)加強新舊知識聯系。預習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前面所學的知識若掌握不牢,就會影響新知識的學習。因此,預習時可以及時復習舊知識,使新舊知聯系起來。
(3)生物教材中的圖表較多,預習應做到看書與思考相結合,看書與看圖表相結合,看書與解題相結合,看書與質疑問難相結合,然後帶著問題聽課,有的放矢,提高聽課效率。
二、學會課堂學習的方法
(1)學會記筆記
學習生物時還要學會記筆記,筆記是一項技巧性的活動。學習記筆記不但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書寫、繪圖能力,而且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學科知識和提煉筆記內容的能力。剛一開始學生可能跟不上,可每節課後找適量時間整理補充筆記。但要避免將筆記記為教師上課的流水賬,不加選擇地全部記下,也要避免將筆記記成教師板書的翻版。上課是緊張的腦力勞動過程。生物課是理科課程,理解思維是上課的關鍵所在,因此要教學生處理好聽課、思考和記筆記的關系。如果思考與記筆記發生矛盾,要先跟隨老師思路思考,避免因記筆記而使後繼內容無法理解,對於筆記可採用寫標題留空白課後補充的方法。筆記可以使課後復習的效率得以提高,並豐富完善知識體系。 (2)學會理論聯系實際
生物知識內容十分豐富,實踐性強,應用性廣,學習時要緊密結合,密切聯系周圍的事物和現象、國內外新的生物技術等熱點,讓學習更貼近生活實際,更為鮮活有趣。例如,糖尿病患者是因為吃得糖太多嗎?還可以調查或觀察環境污染對周圍生物的影響等。學生要盡可能地走進大 自然,親身感受生活中的生物知識和現象,將書本、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能力在現實生活中得到應用,培養觀察分析、活學活用、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實踐創新的能力。
(3)學會思考生物問題
學習生物不僅要認識和記住一些必要的知識,還要善於通過分析綜合、對比判斷,研究生命現象的特徵與成因,思考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這就要懂得學會思考分析生物問題。如運用綜合的觀點觀察現象、分析聯系、找出 規律,如DNA和RNA的區別、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異同及聯系等,形成鮮明而准確的印象。學生學習時要善於觀察、勇於探索、敢於思考質疑,做生活和學習的有心人。
三、學會收集處理信息
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生活中處處蘊含著信息。如電視新聞、報紙雜志、媒體 網路、 旅遊科技、綜藝 體育等,經常為人們提供大量的知識信息。這些信息中很多是人們普遍關心的鮮活生動的生物知識和敏感具體的生物問題,要善於收集和處理,不斷補充豐富的生物知識。學生課外要注意博覽群書,養成良好的信息素養,如走進圖書館,訪問互聯網站,參加社會實踐調查等,及時查閱收集、檢索處理生物信息。這不僅是生物課堂教學的重要延伸,也是學生收集資料、獲取信息、充實知識、豐富閱歷的有效途徑。信息就是資源,信息就是知識,要使自己成為生活和學習的主人,不斷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培養勇於實踐、創新學習的意識。
此外,學生還要學會復習,學會歸納 總結、學會圖文轉換、學會知識遷移等。當然,學有法而無定法。學生力求形成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自己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自己的生物學興趣,增強學習的信心,從而更好的學好高中生物這門課程。
關於生物的科技論文範文篇二
淺談初中生物教學
摘要: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如何組織和設計好每一堂課,努力提高生物教學質量,是每一位生物教師在新課程理念下必須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生物;教學;興趣;熱情
新課標明確規定,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會學。然而,在當前中學生物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不是被忽視就是束手無策。那麼,如何在生物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呢?下面就把我在這方面的一些探索介紹如下,以拋磚引玉。
1.掌握方法,增強自學效果。自學的主要形式是閱讀。閱讀有預習閱讀、課中閱讀、復習閱讀和課外閱讀等形式,不論哪種形式的閱讀,教師都必須在方法上給予正確指導,才能收到良好的自學效果。
課中閱讀是教師隨教學進程提出問題讓學生閱讀一個或幾個重點的相關段落。為了使學生對所閱讀的重點段落做到字斟句酌,我常變換形式提出問題讓學生閱讀思考。如閱讀減數分裂概念時,我提出的問題是:①進行減數分裂的生物對象是什麼?②什麼數被減?③數被減了多少?④在第幾次分裂發生減數?⑤全過程染色體數的變化規律是什麼?我指導學生在閱讀容易混淆的概念時,要運用對比法加以區分,找出異同點,從而掌握概念的實質。如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DNA和RNA,無籽西瓜和無籽番茄等。
復習閱讀是在教師授完一個單元或全部課程後,要求學生進行系統的閱讀。為了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強化記憶,我指導學生運用分析綜合法進行專題閱讀,對不同章節出現的同類知識進行歸納、整理,組合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如在復習高中《生物》時,我要求以染色體為線索,整理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①染色體的形態、數目;②染色體的化學成分——染色體與DNA的關系;③染色體的存在部位及存在形態;④染色體的復制(時期與方式);⑤染色體的傳遞規律:有絲分裂的傳遞與減數分裂的傳遞的比較;⑥染色體在減數分裂中的行為與3個遺傳規律的關系;⑦染色體變異與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
課外閱讀通常是學生在參加課外科技活動實踐中,為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去查閱課外參考書。由於生物學課外參考書種類很多,為了遵循可讀性、實用性和科學性原則,我都主動幫助學生選好課外書。我在指導學生閱讀時,要求做到:①有所側重;②棄粗取精;③做好筆記。為了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外讀,我要求每位學生每學期根據自己課外科技活動實踐寫一篇生物小論文。課外閱讀不僅可擴大學生的知識眼界、激發學習生物學的興趣,還能加深對課內知識的理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檢查評價,激發自學熱情。不論是讓學生閱讀還是讓學生參加實踐,單有布置而沒有檢查無法落實,而有檢查沒有評價無法激發自學熱情。我的做法是:每節新課前,都要利用預習提綱中的問題先提問學生。在教學進程中,對一些較易混淆的概念和較難懂的問題先讓學生討論,再由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進行回答。對學生的作答,我都是當場給予評價,肯定正確,指出錯誤,對回答好的打成績予以鼓勵。對學生的生物學小論文和生物學小報,組織全教研組教師進行評選,這些做法使學生感受到獲得自學成就的喜悅,進而增強自學的信心。
3.養成習慣,提高自學能力。無數事實證明,大凡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都掌握了較好的自學方法和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因此,我在平時教學中就有意培養學生以下4種自學習慣:
(1)養成不先預習不聽課、不先復習不做作業的自學習慣。課前預習可使學生對新課有大概了解,哪些難懂的地方需要在課堂上問老師也心中有數,這既提高了學生聽課的效率,也提高了教師授課的針對性。課後及時復習不僅有利於對新知識的消化吸收和強化記憶,也有利於提高完成作業的效率。
(2)養成勤查工具書的自學習慣。中學生物學教材中涉及到許多生物學理論、學說和定律,生物學現象,動植物和微生物名稱、名詞,生物學著作和生物學家等知識,由於在教材中沒有做詳細的註解,學生在自學中必然會遇到許多疑惑不解的名詞術語,那麼解決的最好辦法就是查閱工具書。
(3)養成愛思考、愛質疑的自學習慣。“學源於思,思源於疑。”我啟發學生在自學過程中要善於發現疑點,敢於提出自己獨立的見解。教會學生質疑不僅可調動學生自學的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激發學生的智慧潛力。邊閱讀邊思考也有利於知識遷移。
(4)養成博覽群書的自學習慣。中學生單從課本中獲取知識是很有限的,因此我引導學生要多讀一些與生物 科學有關的報刊和課外書籍,通過摘錄、剪貼建立自己的“生物學資料庫”。這不僅可擴大學生的科學視野,還能吸取更多的課外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看了關於生物的科技論文範文的人還看
1. 淺談高中生物科技論文
2. 關於高中生物科技小論文
3. 生物技術論文範文
4. 淺談高中生物論文範文
5. 生物學論文範文
10. 論文摘要怎麼寫
1、論文摘要的字數
論文摘要一般分為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其中中文摘要的字數大概要在200-300字之間,一般不能超過400字,所以各位朋友們,在寫摘要的時候,要注意了,一定要精簡,一些不必要的內容能不寫就不寫。
2、論文摘要的基本規范
①在撰寫摘要時,語言一定要規范,要以簡明扼要為主,客觀進行撰寫,不敘述、不抒情。
②一篇完整的論文摘要具有完整性和獨立性,不僅要明確擺出作者的觀點、寫作目的、所採取的研究方法,結構上還要合理,邏輯上也要突出。
③在撰寫論文摘要的時候,不能出現有關於「我、筆者、作者」的字眼,要以第三人稱進行撰寫。
④論文摘要中,不能出現圖片、表格、公式以及特殊符號。
⑤關鍵詞就是在論文中出現次數最多的詞,關鍵詞一般3-8個就夠了。此外關鍵詞必須是實詞。關鍵詞可以從標題中選出,也可以直接從文章中出現出現次數最多的詞選出。
(10)高中生物論文摘要怎麼寫擴展閱讀:
論文摘要一般有四要素: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其中「目的」在撰寫上,不能只簡單的突出題目,要重點突出研究的目的、范圍以及意義等;「方法」則主要突出研究中所使用的方法;「結果」則是要點明該研究所取得的結果;「結論」則要重點點出該研究的現實意義,文章核心的觀點以及結論。
英文摘要的注意事項
①英文摘要的表達一定要准確、完整,如果你英文不太好的話,建議以簡單句為主。
②英文摘要在寫作上一定要規范,要正確使用好冠詞、時態等等。
③英文摘要在翻譯的時候,最好一句一句的翻譯,此外,還要多使用幾個翻譯器進行對比、校對。
④英文摘要在撰寫時,一定要注意字體格式,要統一使用Times New Roman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