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在生物教學中融入關愛生命教育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但傳統的生物教學卻忽視了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過於重視傳授生物學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師的備課、上課都以學生是否掌握書本知識和能否通過學業考試為目標,很少考慮將生物學教學與學生的生命教育結合起來。新課程標准中明確要求:生物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獲得有關的知識,還要促進其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要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等等。也就是說,新的課程標准對生物學教學的生命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實際上,每一章節的內容中都蘊含著大量的生命教育的素材,只要我們從大教育的背景下去分析、領會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就可以在生物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
一 時代呼喚中學生物教學應當重視生命教育
從全球來看,當前人類缺乏生命意識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人類的生存環境被嚴重破壞。人類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為了眼前的利益,往往不尊重和關愛植物、動物的生命。臭氧層破壞、生物多樣性失衡、生活垃圾、能源危機、核戰爭等一系列問題威脅著人的生命的存在。我國1999年的百年罕見的洪水災害和近兩年北方沙塵暴肆虐都是植被被嚴重破壞所造成的惡果。二是青少年中他殺與自殺現象嚴重。近年來,世界各國的青少年暴力,自殺、殺人現象十分嚴重,我國亦不例外。北京大學生張某因考試不及格,心理壓力過重,用鐵錘將其父親、奶奶打死。一位名叫小丹的14歲學生因成績不好,被老師認為是差生,感到辜負了父母的期望,活著沒有價值而自殺。某校高二學生周某因發現自己的寵物狗被送人,而吃40餘片安眠葯自殺……;這一起起觸目驚心的事實都反映了一些學生對生命愈來愈冷漠,甚至冷酷的現實。
以上事實表明,增強人類的生命教育是一項非常重要,又十分緊迫的工作。 青少年是未來的希望,注重對他們的生命教育,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生物學科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具有獨特的優勢。一方面,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發生和發展規律的科學。只有認識和掌握生命的規律,才能更好地尊重、關愛生命。另一方面,二十世紀,生命科學涌現了一系列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研究成果,其科學的理論與方法對其它學科的影響很大。生命科學的發展對人類自身的發展具有關鍵性作用。國家頒發的《生物課程標准》中明確提出,「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因此,我們要在生物教學中注重生命教育,培養學生尊重、熱愛生命。
二、中學生物教學中的生命教育內涵
生命教育就是使學生認識生命,引導他們欣賞生命,尊重生命,愛惜生命,建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
1.幫助學生認識生命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教師在向學生傳授有關生命的孕育、發展及其活動規律的同時,要讓學生充分認識生命,理解生命。首先,要使學生認識到生命在大自然中孕育與生存的艱難,而生命對於一個生物個體而言只有一次,從而體會到生命的珍貴;其次,讓學生正確看待生命現象,既認識到生命的偉大與崇高,又認識到生命的渺小與脆弱;再次,讓學生正確認識和把握生命的內涵,生命既具有共同性,又充滿獨特性和差異性,也讓學生認識到自然界中每個生命的存在價值,進而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引導學生欣賞自我的獨特,發現自己的潛質,將生命蓄積發揮出來。
2. 引導學生欣賞生命 自然界中生物的種類繁多、形態各異、色彩斑斕。在傳授生物形態與結構等知識時,讓學生感受生物所具有的形態美、結構美:通過對生物結構與功能的統一和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等知識的學習,讓學生感受生物及生物與自然的和諧之美,最終使學生感受或體驗生命之美,從而欣賞生命。
3. 期望學生尊重生命 當學生認識了生命,領悟了生命的奧妙,感受到生命之美,就會欣賞和贊美生命,進而逐漸形成一種尊重生命的信念。通過生物與環境的學習,使學生理解和關注所有生命所依存的環境,尊重生命,保持其安全性和自然性。作為教師要言傳身教,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個性,學生就會覺得自己的生命是有價值的,從而尊重自己的生命,同時也會尊重和關懷他人的生命。
4. 鼓勵學生愛惜生命 生命教育的最終目的在於「愛惜生命」,真正地付諸行動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從愛護生命做起,教育學生不攀折花木,不踐踏小草,不掏鳥窩,不欺負小動物,不食稀有的動植物,不浪費作為實驗材料的動植物,不浪費資源,不過度消費,使他們養成愛惜生命的習慣,在生活中真正體現人的生存意義和價值。
三、利用生物學科優勢,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生物學科優勢,引導學生認識生命是最為奇妙、最富魅力的一種自然現象,認識人與其它生命必須和諧相處,認識人的生命是寶貴的,從而培養學生尊重、關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1、引導學生認識生命是偉大的,培養學生尊重生命。生命是經過大自然無數年的演變才出現的,這個過程是艱難的,生命出現以後,以單細胞生命經過漫長的進化,出現了更為復雜的生命形式,最後擁有了高智慧,高級情感的人的出現——更體現了人類的偉大。我在教授《生物的多樣性》一節時,給學生介紹蝙蝠的「回聲定位系統」,「動物的語言」等生命現象,讓學生感悟生命的奇妙;從而培養學生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的情感。
2、引導學生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培養學生熱愛生命。本世紀以前人們還沉浸在改天換地掘取越來越多財富的激動心情中,但一夜醒來,忽然發現地球不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許多不可再生的資源是一去不返的。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永遠是養育人類的母體,也是人類發展的最後界限。我在教授《生物與環境》和《生物圈中的人》時,指導學生對周邊的生態環境進行調查,認識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生物的情感。
3、引導學生認識人生命的短暫,要珍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每個生命對於生命個體來說都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值得每一個人去熱愛。我教授《生物的生殖、發育與遺傳》一節時,讓學生體會生命來到世界上是一個極偶然的機會,每個生命總是包含出生、成長、死亡的過程;這一生命過程是短暫的和寶貴的。我設計這樣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人生短暫,一個人怎樣發揮生命潛能,使自己生活得有意義,實現人生價值?通過熱烈討論,大家認識到,要關愛他人,珍惜時間,學業有成,為國家做一番事業,生命才有意義和價值。
四、課內外結合,培養學生尊重熱愛生命
生物教學必須更新觀念,改革教學模式,才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更好地培養尊重、熱愛生命的能力。我在生物教學中作了以下嘗試。
1、實施開放式的課堂教學。一是教學內容的開放。我在生物教學中,既依託教材引導學生學好教材內容,又不被教材內容所局限,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將教材內容與學生周圍的生態環境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使學生加深對生物與環境的認識。二是教學形式的開放。在教授《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一節時,我帶領學生走進黃中綠地,學生走入一望無際綠地,耳邊有清脆的鳥叫,眼前有爭相吐芳的花朵、枝繁葉茂的植物,他們感受到大自然的恬靜、可愛。通過實地觀察、欣賞,讓學生認識到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類生物,它對生物圈的存在和發展起著決定的作用,與人類生活關系十分密切,培養學生熱愛生命、保護環境的強烈意識。
2、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我引導學生利用課余、節假日圍繞生物學的內容,根據周圍生態環境和自己的興趣進行自主性探究性的學習活動。一是研究的項目可以自主選擇。學生自選的課題五花八門、豐富多彩。如《豆芽的生長條件》《蚯蚓的生活習性》等等。二是研究活動自主設計,研究過程自主安排;三是交流、展示研究成果。學生通過親身觀察、調查,寫出論文,將生物學知識與周邊生態環境緊密結合,較為深刻地理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了環境保護意識,培養了熱愛生命的情感。
3、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種關愛生命的活動。一是抓住社會廣泛關注的事件,激發學生熱愛生命。報紙上刊登「清華大學某學生傷熊事件」、「某大學生把狗放在微波爐內觀察事件」一時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也成為人們議論的中心話題。我抓住這類傷害動物的事件,先組織學生讀有關報紙,然後就這類事件展開討論。許多學生說,一次我的手被開水燙了,疼得我受不了,熊吃了浸了硫酸的食物,怎麼受得了?太殘忍了!有的學生說,熊也是生命,我們應當善待它。通過讀報和討論,喚醒學生的生命良知,激起他們對生命的關懷和熱愛。二是組織學生參加有關節日活動,培養學生愛護環境、熱愛生命的習慣。「3.12」植樹節、「4.22」地球日、「6.5」世界環境日以及「愛鳥周」等是對學生進行生態教育的大好時機,我組織學生積極參加這類周日活動。
生命教育是現代教育不可遺漏的一環,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未來公民的需要。因此,每一位生物教師都要不斷充實與生命教育相關的理論知識,具備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生死觀,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將生命教育融入於教學中。與學生分享自己對生命的情感和體會,使學生能充分地感受生命的活力與喜悅。
㈡ 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德育就是教師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品德的活動。現如今的中學生是新世紀的一代,肩負著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任,他們的健康成長,將直接關繫到未來的人生。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中學生物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生物學是反映生命的發生、發展、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當然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提高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主渠道,我認為要在生物學科中進行德育滲透,要從三個方面來入手。
一、認真鑽研教材,結合教學內容展開德育滲透
教師的責任是教書育人。德育教育是學科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成分,但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德育的內容並沒有現成的文字材料,這就容易造成教師忽略教學中的德育內容滲透。這時就需要教師在工作中,認真鑽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貫穿於平時的整個教學過程中。
1、發掘教材中辯證統一的觀點
(1)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辯證統一
通過對《組成細胞的元素》的學習,學生理解了細胞都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由C、H、O、N等多種化學元素組成的,這些化學元素在無機界都能找到,這就體現了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同時它們所含相同元素的含量又有很大區別,這又體現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差異性。
2、愛國主義教育
通過《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我們知道我國幅員遼闊,自然環境復雜,因而孕育了極其豐富的物種和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但同時,我國的生物多樣性也面臨著來自不同方面的威脅。通過對這些知識的講解,讓學生既為我國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而自豪,又增進了他們愛護環境、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意識,進而培養他們愛國主義的責任感。在課本中提到的被國際上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了兩系法雜交水稻,被譽為糧食生產上的一次「綠色革命」,面對已取得的巨大成就,他曾說說:「外國人能做到達到,我們能做到,外國人不能做到的,我們也一定要做到!」這些成果展現了我國科學家的智慧,及為世界科學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並且激勵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3、思想品德教育
國家頒布的某些法律條文與生物教學內容有密切關系。例如,《草原法》、《森林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環境保護法》、《婚姻法》,其中的某些條文可結合有關生物知識講解,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操,樹立遵紀守法的觀念。結合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知識的教學,可以進行正確對待友誼和愛情的教育。在生物教學實踐活動中,可以進行合作精神的教育。
4、科學精神、方法和態度的教育
結合生物科學史的教學,以及滲透科學家片斷事跡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勇於為科學獻身精神的教育。通過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事例,進行科學價值觀的教育。樹立生態學觀點,增強環境保護意識,這對提高公民素質有重要作用。講述科學家認識真理的過程,進行科學方法的教育。生物學包涵了系統論的觀點,在教學中滲透系統的觀點,也是一種科學認識方法的教育。
二、引導探究,重點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隨著學生年齡和智商的增長,他們個人的自我教育能力,在他們自身品德的發展與提高上起的作用愈來愈大。教師只有注意培養與提高學生的這種能力,學生品德內部的矛盾才能轉化,德育才能進行的更順利,更有效。高中生物中有很多學生實驗,大多數都是一些探究性的實驗。所謂探究,就是首先要面對實際問題,然後實事求是,並大膽作出假設,按照既定的方向進行探索研究。這個過程有利於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不斷進取的科學精神,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些德育素材,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不怕挫折、困難的探索精神。
生物學科具有多種多樣的教學實踐活動,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機會,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充分進行德育教育。
1、 野外實習和調查:要進行吃苦耐勞、團結友愛的教育和安全教育。教育學生愛護莊稼、花草樹木,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操。利用自然美景來美化學生心靈,進行審美觀的教育。
2、參觀訪問:要教育學生樹立群眾觀點,虛心學習當地群眾的實踐經驗,學習他們的先進思想和優良品質,引導學生立志為家鄉的經濟發展獻身。
3、栽培飼養:要進行實踐觀點的教育和勞動教育。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頑強的意志和百折不撓的精神。
4、在「世界環境日」、「植樹節」等紀念日,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和進行植樹造林,保護環境的宣傳活動也是一種有效的自我教育方式。
古人雲:「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教書育人也並非一日之功。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要堅持由淺入深、由表及裡、循序漸進、逐漸滲透的原則,使學生在獲得生物學知識的同時,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從而達到智育、德育的雙重目的。
㈢ 淺談生物課堂怎樣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
現代心理學認為:課堂心理環境是在課堂教學中影響學生認知效率的師生心理共動的環境。它由教師教的心理環境和學生學的心理環境兩方面構成。常表現為融洽或冷漠,活躍或沉悶,和諧或緊張等形式。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對提高生物教學效果非常重要。總結多年教學實踐,我認為,創建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人格是前提
生物教育主要靠兩種力量:一是生物學知識的力量,二是人格的魅力。兩者相比,後者更為重要。人格是一種巨大的、潛在的精神力量,是影響學生情感體驗、制約課堂心理氣氛的重要因素。因為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學知識,而且學做人;學生不信賴教師,就會產生厭學情緒。而教師的人格魅力來自以下三方面。(一)崇高的道德修養;正人先正己,以身立教,為人師表;(二)深厚的知識積累;掌握具有時代氣息的新知識、新信息,學識淵博,視野寬闊,在教學中對知識的運用游刃有餘、揮灑自如;(三)良好的氣質和性格,飽滿的熱情和教態等。因此,教師只有不斷更新知識,同時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加強道德修養,才能增強其人格的魅力,才能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這樣,學生就會「鏡其師而信其道」。
二、情感是條件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既是認識性學習,也是情感學習。冷漠無情和重壓下的教學導致學生形成機械性學習習慣,並把學習當成苦差事,從而導致厭學情緒的產生。結合情感因素的教學,讓學生在輕松愉悅中學習,在熱情和融洽中思考,這樣能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個人的自主性是建構過程的主體,教學實踐的反饋也向我們證實這一點。因此,情感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它表現為親和力、感染力和美感。
親和力:善意的微笑,平易近人的表情,輕松耐心的解答,鼓勵性的語言等可以拉近教師和學生在情感上的距離。
感染力:不失時機的幽默,機智的應變,淵博的知識加上抑揚頓挫、形象生動的語言表述,得體優美的教態,都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美感:端莊文雅的言行,清晰整潔的板書,流暢的教學過程,簡明的形式表達,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
在這里,親和力是心靈相通的大門,情感維度的良好狀態最終需要教師教學水平的支撐,這樣有利於形成課堂融洽的師生情感氣氛。
三、興趣是動力
興趣是推動人們追求知識和從事某項活動的一種巨大精神動力。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這時最容易接受新知識,也更有利於其能力的提高。
在進行「遺傳規律」的教學中,如果運用一則趣聞:英國近代的一個大文豪――肖伯納,有一位女演員讀了他的作品,頓生愛慕之情,便向肖翁寫信求愛。信中寫道:「你是如此的聰明,我是這般的美貌,倘若我們結婚,生下的孩子既有你的智慧又有我的美貌,豈不是很好嗎?」肖翁幽默地回答說:「也可能生下的孩子具有你的智慧和我的容貌,那豈不更糟?」對於他們針鋒相對 的說法,孰是誰非,那就得學習遺傳規律,大家去琢磨了。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思維活躍,興趣盎然。
四、語言是載體
語言是傳遞信息的重要手段,是進行教學的重要工具。要營造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教師必須充分重視優化教學語言。一要注意語言的准確性,教師語言准確不僅能使學生獲得清晰、正確的知識,而且能使學生得到嚴格的鍛煉,形成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所以,生物教師在課堂上對一個概念或一個實驗進行分析、講述、論證、綜合、歸納時,要認真思考自己的語言是否科學,是否條理清晰,合乎邏輯。例如,在講「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時,一定要強調「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另外,不能把口語搬到課堂上來,如把「唾液」說成「口水」等等。二是要注意語言的生動性和流暢性,條理分明,思維清晰,有利於信息傳遞;寓庄於諧,生動感人,有利於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言近旨遠,激疑含蓄,有利於促進學生的智力和能力發展。如:在講如何提高溫室作用的產量時,我首先問到:「為什麼新疆的哈密瓜又大又甜?假若將其移栽到我們這里,還會那麼大那麼甜嗎?」啟發學生積極思考,自己解決問題。三是要注意語言的邏輯性。講課要圍繞主題,突出重點,主次分明,切忌東拉西扯,漫無邊際。無論是縱向聯系還是橫向聯系,都要有條不紊。四是要發揮「無聲語言」的作用,這就需要教師在講台上要以生動的體態語言傳遞信息和情感。如:當學生的注意力分散時,教師稍停頓一下,並用嚴肅的目光警告學生,就可以喚回他們溜走的「神」,以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
㈣ 如何在生物學科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生物教學應從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性教育、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營造學生的合作心理氛圍、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節、尊重學生的自尊心理等方面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 高中生物教學心理健康教育滲透
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師在教學中自覺地運用心理學基本原理、方法及心理輔導技術,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處理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有效地發揮學科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1]高中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學生由於青春期身體的發育一般超過了心理發育的速度,此時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急需父母、老師及時與之溝通交流,正確認識生理的正常變化,適時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使人生的關鍵時期得到健康全面發展。這也是素質教育對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而在許多學校都沒有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學生由於心理原因往往又不會直接找老師交流,這就需要各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生物作為一門基礎自然科學,與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著密切的聯系。充分利用生物課堂教學中的心理因素,優化學生的心理環境,堅持科學性、循序漸進、啟發性等,保證知識傳授的有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那麼我們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1.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性教育
由於青春期心理具有脆弱性、沖動性、不穩定性,對外界刺激容易產生不良情緒反應[2]。當不良情緒積累過多,最終就會導致生理疾病。學生在初中學過生理衛生,對自身有所了解,但由於應試教育,有些學校根本不上,或者由非專業科老師照本宣科,遇到有關青春期方面的知識更是難於啟口,使學生對性知識和自身出現的一些正常的生理變化缺乏正確的認識,不會及時進行自我疏導和調節,從而誘發一些心理問題。高中生面對自身的生理變化,如:月經、遺精等現象既感到「倒霉」,又渴望了解,但往往又難於向父母、老師、同學傾訴,從而悶在心裡,成為自己的一個心理陰影。不少學生得不到正面的知識教育,往往到網路世界去了解,不可避免地造成少數學生接觸一些淫穢下流的不健康知識,加上學生的識別能力較弱,從而不能自拔。針對這一現象,我在講解人的生殖和發育時,通過卵細胞、精子的產生過程介紹,結合受精卵的形成過程,以及胎兒的產生過程,向學生解釋月經、遺精是每個進入青春期的人都會有的正常生理現象,從而消除了在學生心目中的神秘感和自卑感,並能進一步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
2.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
除了生理變化造成的心理變化外,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學生還面對越來越多的社會、家庭、學校的有形和無形的壓力,從而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有著越來越多的心理困惑,又找不到傾訴、發泄的對象,慢慢就轉變成心理壓力,進而產生明顯的厭學情緒,甚至走上輕生之路。我們在學習生物進化論中的「自然選擇學說」時,讓學生了解到只有在生存斗爭中適應環境的生物才能生存,同時教育學生在當今社會處於飛速發展時期,每位學生都應挖掘自己的最大潛能,勤奮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同時還應提醒學生應該正當公平競爭,保持健康的心態,不要自私狹隘,注重引導學生碰到一些不愉快,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時,應向家長、同學、朋友、老師傾訴,共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教師應主動與心理壓力大的學生進行疏導和溝通,排除其心理障礙,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另外,一定要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讓學生在生物課堂上充滿興趣、享受快樂。那麼如何營造輕松愉快的和諧課堂來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呢?
2.1用笑容面對學生
高中生物課堂應成為學生心理舒展的港灣。沒有笑容的教師,可能在師生之間築起一堵牆,阻礙師生的交流。教師過於嚴肅、處理問題過於粗暴往往會傷害學生的心靈。笑容可以拉近師生距離,是建立和諧關系的良方妙葯。教師只有得到學生的接納,才能與學生成為良師益友,學生才會用真心去面對教師,同時學生對老師才不會產生任何心理隔閡,這也是教師實施有效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2.2用愛心溫暖學生
對學生要真心關愛,要愛一切學生,愛學生的一切。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慈愛」,學生對教師的「敬愛」,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友愛」,學生在課堂中可以充分感受到來自學校、老師、同學的溫暖,心理負擔會大大減輕,會以更積極的態度面對挑戰。
2.3用成功激勵學生
學生心理壓力的形成往往是由於有著失敗的經歷,逐漸形成自卑心理造成的。要消除自卑心理就應讓學生在平時生活、學習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的心理。我在生物教學中採取了以下方式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理。在生物課堂中設計階梯式的問題鏈,讓不同基礎的學生在參與過程中都能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慾望。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探究實驗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對實驗有著強烈興趣,在實驗探究過程中會不斷體驗實驗成功的喜悅,進一步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3.營造合作和諧的心理氛圍
學生的心理問題不少都是因為缺乏交流形成的,對老師、父母、同學往往會造成誤解,逐漸形成孤僻的性格。要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我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樹立和諧的思想。如在講生物與環境時,強調人應與自然和諧相處,這就要求同學熱愛自然,關愛生命、保護環境。同樣,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營造合作氛圍,設計多種問題情境,通過討論,學生互相質疑、互相釋疑,通過思維碰撞,不僅進行了知識構建,而且促進了學生多元智能的提高,並會逐漸樹立合作的意識。在這樣的和諧氛圍中成長的學生必將相互尊重、理解、關心、信任、合作,從而建立融洽的人際關系。
4.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節
學生的心理問題往往是由於不能正確對待自己的得和失,化解壓力的能力不強而引。所以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調節。如講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時,強調生命是一個統一體,需要不斷利用神經—體液—免疫來共同調節。同樣,我們出現不愉快的心情時也應學會採用多種方法來調整心理平衡。
5.尊重學生的自尊心理
贊賞猶如春風暖,謾罵好比嚴冬寒。每一位學生都有著強烈的自尊心,教師要精心呵護,不能傷害任何一個學生的自尊心。如果在不當時機採取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就有可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導致學生的逆反心理。教師應走進學生的心靈,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採取恰當的教育方式,疏導學生的心理。例如:為回答錯誤的學生說句安慰話,為不善討論的學生說句激勵話,為自卑的學生說句自信話,為困惑的學生說句知心話,為受冷落的學生說句公道話。這樣必然會換得學生對老師的尊重。教師應讓每個學生在生物課堂上感受到陽光般的溫暖、得到充分尊重,讓生物課堂成為其溫馨的家。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中學生健康成長的必然要求。教師應充分利用高中生物教學資源在教學中進行有機、有度、有效、靈活的心理健康教育。
㈤ 75怎樣在新課標下的生物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
怎樣在新課標下的生物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
在生物知識的教學和技能的訓練中滲透德育教育。教師要在教學中實現科學性 和思想性的統一,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政治導向、情感陶冶、意志培養、道德規范。 中學生物學科擔負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培養社會主義建設合格人才的任務。 生物教師既 要教書,又要育人。重視
生物課的德育功能,掌握生物學科思想教育的特點和方法,才能 增強思想教育的效果。 關鍵詞:新課標 德育教育 生物教學 國情教育 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由於生物跟人類社會關系密切,人類社會不僅對人類自身,還必然會對生態系統帶來 積極或消極的影響。筆者認為中學生物學科德育教育有如下特點。 一、教育內容的豐富性 中學生物學科思想教育內容的豐富性,是由生物的多樣性、分布的廣袤性和知識的跨 界性所決定的。由於生物跟人類社會關系密切,人類社會不僅對人類自身,還必然會對生 態系統帶來積極或消極的影響。 因此, 按照社會規范的思想標准和道德觀念就會更多地滲 透在生物教科書中來, 使生物學科比之其他自然學科德育教育內容更為豐富。 生物學科 德育教育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三、教育方法的滲透性 生物學科的德育教育,不同於政治課、思想品德課,它是與生物學知識緊密結合進行 的。 這就決定了生物課德育教育的方法特點是: 在生物知識的教學和技能的訓練中滲透思 想教育。 教師要在教學中實現科學性和思想性的統一, 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政治導向、 情感陶冶、 意志培養、 道德規范。 生物教學進行思想教育, 要防止曾經出現過的兩種偏向: 一種是脫離知識,「穿靴戴帽」,貼政治標簽。事實證明這樣做的結果會走向反面;另一 種是單純的知識教學,忽視生物課的德育功能,這方面的教訓也是需要記取的。 在生物教學中滲透德育,關鍵是找准知識傳授、技能訓練與思想教育的有效結合點。 這種結合點,一種是固定的,一種是可變動的。 固定的知識結合點,存在於教材中,具有客觀性。有的知識結合點屬於「顯性」,例 如,李時珍編著了《 本草綱目》,被譯成多種外國文字,成為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植物學 家,只要老師講述,或者學生閱讀,就可以受到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有的知識結合點屬於
「隱性」,需要教師去發掘。例如,植物生長素的濃度較低會促進植物生長;濃度過高會 抑制植物生長,超過 10-8M 的生長素就會抑制根的生長。由此,教師強調:超過了事物質 的數量界限,就會改變事物的性質,這就是「量變到質變」。結合生長素濃度的變化,進 行辯證唯物主 義觀點的教育,使學生印象深刻。這樣的知識點需要發掘、升華。 另一種是可變動的知識結合點,它具有主觀性,取決於教師佔有具備思想性的生物學 材料的狀況,以及是否善於選擇教材中相應的知識點。有的知識點不具有某種思想性,教 師可以將自己佔有的閃光的思想材料,在教材相應的知識點上賦予思想性。例如,講 DNA 的雙螺旋結構,一般為雙鏈,可結合講述我國科學家於 1990 年 1 1 月 28 日發現了三鏈狀 DNA 新結構。這一成果被稱譽為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又一重大發現,獲得美國當年百項科 學頭獎。這樣講既體現了教學的時代氣息,又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 另外,在實驗、實習等生物學技能的訓練中也要根據情境和問題,適時地滲透思想教 育。 在生物教學中滲透德育要掌握好針對性原則。不同年級的學生和班級有不同的思想特 點,對低年級學生重在提供生動的有思想意義的素材,偏重於事實教育。對高中學生仍要 以科學事實為基礎,注意「畫龍點睛」式的思想升華。例如,講到遺傳學家摩爾根時,筆 者曾補充介紹,他在遺傳學上的研究成果,使他獲得了諾貝爾獎金,但他沒有出席盛大的 授獎儀式,他在致力於自己的研究。摩爾根說這獎賞不是給我個人的,而是對實驗生物學 的褒獎。最後,以兩句話簡評作小結:這就是有成就的科學家的態度——看輕個人榮譽, 看重自己的事業。這實際上也向學生進行了人生觀的教育。 滲透德育還要掌握好適度性原則。一堂課滲透的知識點不宜過多,多了「物極必反」; 一個知識點滲透的分量也要適當。 在教學方法上要使科學性和思想性水乳交融, 使學生樂 於接受。 四、教育對象的易接受性 生物學科的認識和方法,給學生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奠定了基礎。學生所學的生物學知 識和其他自然學科一樣, 大都具有可直接驗證的特點, 因而知識的客觀性在學生頭腦中印 象會更為深刻,對生物學知識真理性的信念也就更為牢固。從這個角度上說,由此進行的 思想熏陶, 學生更易於接受。 對因為某些思想標准和道德觀念是結合人體生理衛生和遺傳 知識來進行的, 這使學生感受到社會要求的行為准則具有堅實的科學基礎, 有利於自己身 心健康,符合切身利益。那麼,這樣的思想教育,學生容易內化為自己的道德認識,以至 轉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 例如,從運動系統、循環系統的角度闡述了體力勞動和體育運動對人體健康的好處; 從呼吸、神經等系統的生理衛生說明了吸煙、酗酒的危害;講青春期身體重要器官要到 25 歲左右才發育完善,說明了晚婚晚育的生理學基礎;高中《生物》課本結合遺傳病闡 明了《婚姻法》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禁止結婚的道理。像這樣一些具有思想 意義的內容,在生物教學中進行,要比離開科學知識單純進行紀律教育、道德規勸效果要 好。 有的教師對學生不講吸煙、喝酒的危害,認為班主任、思想品德課的教師已經講得很 多了,不必再講,這是無視生物學科思想教育容易被學生接受的特點,忽視了通過各個學
科、各個渠道綜合育人的整體效應。 五、育人效果的依賴性 生物學科的思想教育是通過生物教師去執行的,因此思想教育的效果依賴於生物教師 的思想素質、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的水平。 教師的政治態度、思想品德、意志、情感,通過言傳身教對學生產生導向作用。生物 課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依賴於教師正確的政治方向,飽滿的政治熱情,良好的思想品德, 以及對教書育人的高度責任感。 教材的思想體系蘊涵在知識體系之中。教師具有堅實的生物專業知識才能深入理解、 掌握教材的科學性,也才可能更好地發掘其中的思想性。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用 具有思想意義的現代生物科學成果的新信息充實教學, 才能使生物課的思想教育隨著時代 的步伐前進。 如果生物教師富於教學機智,就會善於根據教材和教學情境進行思想教育。教師的教 學藝術水平越高,學生學習興趣越濃厚,思想教育就會理入而情動,最終促進學生良好思 想品德的形成。 總之,生物教師必須德才兼備,才能根據學科的性質和特點,在「傳道」、「授業」 的過程中實現優化的育人效果。
介紹我國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珍貴的動植物種類;介紹我國栽培作物的悠久歷史,講 授祖國古代生物科學成就,使學生熱愛祖國,培養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介紹我國現代生 物科學成就,利用新舊社會對比,使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共產黨。 (二) 國情教育 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偏低。例如,耕地面積相當於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草 原為三分之一,林地為四分之一。這些知識可結合在自然保護及其他相關內容中講授,使 學生認識到保護耕地面積的緊迫性;國民經濟以農業為基礎的重要性;控制人口,實行計 劃生育作為基本國策的必要性。 (三)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在生物學中包涵著自然辯證法思想。主要是:生命的物質性;運動性;生物的進化; 結構與功能相互適應的觀點; 生物體與環境相互影響的觀點等。 這些都是很多教師應用得 比較熟悉的生物學的基本觀點,也是唯物的、辯證的觀點。生物學也證明了自然界發展的 普遍規律,即:質量互變規律,對立統一規律,否定之否定的規律。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 育,對學生辯證思維能力的培養和生物教學質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四)實踐觀點和群眾觀點的教育
生物學實踐性強,生物課有很多實踐活動。例如,實驗、實習、參觀訪問、植物栽培、 動物飼養等。通過學習生物學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實踐,可引導學生學 習當地群眾的實踐經驗。組織學生參觀果園、農場、科學站、高產田、飼養場等,讓學生 了解農業生產中的新情況、 新技術、 新經驗。 通過這些活動, 使學生關心家鄉的農業生產, 認識科學的社會價值,促使其立志為家鄉經濟建設作貢獻。 (五)思想品德教育 國家頒布的某些法律條文與生物教學內容有密切關系。 例如, 《草原法》 、 《森林法》 、 《野生動物保護法》、《環境保護法》、《婚姻法》,其中的某些條文可結合有關生物知 識講解,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操,樹立遵紀守法的觀念。結合青春期性生理、性 心理知識的教學,可以進行正確對待友誼和愛情的教育。在生物教學實踐活動中,可以進 行合作精神的教育。 (六)科學精神、方法和態度的教育 結合生物科學史的教學,以及滲透科學家片斷事跡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勇於為科學獻 身精神的教育。通過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事例,進行科學價值觀的教育。樹立生態學 觀點,增強環境保護意識,這對提高公民素質有重要作用。講述科學家認識真理的過程, 進行科學方法的教育。生物學包涵了系統論的觀點,在教學中滲透系統的觀點,也是一種 科學認識方法的教育。通過實驗、實習的實際操作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一 絲不苟的精神。 教學中還可結合實際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堅持用科學的世界觀武裝學生的頭腦。 教師如果對生物學科思想教育內容的豐富性認識不足, 就會不自覺地削弱生物課的思 想性和教育性。我們學校按每本教材分章擬定出思想教育任務,通過討論作為教學依據。 這樣對生物課的思想教育內容,就可能認識得全面一些,減少教學中的盲目性。 二、教育途徑的多樣性 由於生物學科具有多種多樣的教學實踐活動, 因此決定了這門學科有多種多樣的思想 教育途徑。除課堂教學的主要途徑而外,還有實驗、現場教學、野外實習、生態系統的調 查、參觀訪問、作物栽培、動物飼養等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教師不僅要研究課內,還要 研究課外活動的思想教育特點;不僅要研究教材,還要研究實 踐活動的思想教育特點。 現將生物課的幾種教學實踐活動的主要思想教育內容分述如下: (一)實驗課:要教育學生愛護公物,遵守實驗規則。學生分組實驗,可進行團結協 作的教育。做實驗,要求學生要嚴格、謹慎、細心,培養嚴謹的作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 度。 (二) 現場教學:要進行聽指揮,守紀律,理論聯系實際的教育。 (三) 野外實習和調查:要進行吃苦耐勞、團結友愛的教育和安全教育。教育學生 愛護莊稼、花草樹木,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操。利用自然美景來美化學生心靈,進行審美 觀的教育。
(四)參觀訪問:要教育學生樹立群眾觀點,虛心學習當地群眾的實踐經驗,學習 他們的先進思想和優良品質。在參觀良種站、畜牧場時,在了解新技術、新成果時,要抓 住時機對學生進行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樹立科技興農思想, 引導學生立志為家鄉的經濟發 展獻身。 (五) 栽培飼養:要進行實踐觀點的教育和勞動教育。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 題,培養頑強的意志和百折不撓的精神。 另外,在「世界環境日」、「植樹節」時,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和進行植樹造林, 保護環境的宣傳活動也是一種有效的自我教育方式。 課堂教學是生物學科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徑, 但是決不能忽視在實踐活動中進行德育教 育, 教師要充分認識生物教學的實踐活動對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重要性。 要善於 認識各種教學活動中最適宜的教育因素,並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教育。
㈥ 如何在中職生物教學中加強學生的人格教育
目前,我國教學改革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整體能力的提高,倡導對整體人格的追求和培養,關注學生的人格健全與完善,即把握完善的人格品質教育這一核心。促進學生不斷自主完善,不斷綜合提高.進而構建與時俱進的綜合技能和思想品質。
㈦ 如何在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發展最為迅速是的科學之一,因為生物科學與人類生存和健康、社會發展密切相關,這意味著21世紀人類將進入生物科學技術的新時代。而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人際關系的錯綜復雜,人們的心理承受能力面臨嚴峻的考驗,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所以,在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預防和解決學生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在現代教育中是一項不可忽視的基礎性工作。
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師在教學中自覺運用心理學基本原理、方法及心理輔導技術,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處理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有效地發揮學科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那麼,如何在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呢?在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師全面了解學生,掌握學生智力和非智力水平,根據學生實際接受程度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內容,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建立融洽的師生互動關系,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緒、情感等心理素質。
一、創設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與課堂管理,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心理氛圍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轉變其社會角色,變成與學生完全平等的朋友和知己,尊重、關心和接納學生的表現和行為。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認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互動過程。教師應該營造民主平等、積極合作的課堂心理氛圍。教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良好教態,教師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都給予同樣的關懷、愛護,這有助於形成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態勢以及師生情感的互動。例如:在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在人格上給學生以平等地位。要經常使用「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研究好嗎?」「我相信你以後比老師想得更好」「這個問題你能解答,你能行,不妨試試」等平等和激勵性語言,而絕不用「你怎麼這么笨!」「這樣簡單都不會」等對學生的歧視性語言。
二、科學地處理教材,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教材的處理與挖掘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挖掘,靈活妥善的處理,善於把握教材內容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涉及點,教學方法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點,學生學習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接觸點。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指導他們的學習方法。例如,在新課程標准中,課程的具體目標含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其中包括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了解我國的生物資源狀況和生物科學技術發展狀況,培養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增強振興祖國和改變祖國面貌的使命感與責任感;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生物教師要達到情感態度的教學目標,一定要科學地處理好教材中心理教育的內容。
三、合理設計教學活動,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
教學設計要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主體心理需求,教學要適應和促進學生的心理發展。教師指導下的研究性學習,有利於形成學生主動學習、好奇探究的意識和堅持不懈、精確細致等品質,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這要求教師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氛圍,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給學生充分的操作自主權,調動學生積極思維,進而促使學生好學、樂學。例如,教師在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時,需要創設情境,應該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並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活動方案的設計和實施,注意課內外活動相結合,重視探究性學習報告的撰寫和交流。
四、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和動機,對學生進行鼓勵性評價,強化學生的成功體驗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誘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學習興趣,進而激活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在生物教學中要根據本學科內容特點,改進教學的策略方法,使學生愉快地、興趣盎然地學習。成功和失敗不僅是反映學習成果的信息,而且還可能對後續學習的動機產生正性或負性影響。教師要善於運用課堂提問、演板練習等方式,對學生進行鼓勵性評價,因人而異地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提出不同要求,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挫折、失敗,進而不斷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積極性。對於一些學生能夠獨立完成的實驗,如「種子萌發環境條件」「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等交給學生自己來完成,對成功的學生給予鼓勵性評價,以強化其成功的體驗。
五、化解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心理困擾,適時對學習困難生給予個別幫助
教師要善於觀察、了解和理解學生的情緒、情感。對於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疲勞、緊張、懶散、分心、煩躁、厭倦等情緒,要善於因勢利導地進行調適、疏導,並隨機處理各種突發事件,使學生較長時間地保持平靜、愉悅的心態,從事有效的學習活動。教師要對學習困難生進行個別教育,幫助其改進作業方法,提高學習技能與自信心,以及對學習的積極態度。中學生正處於青春期,中學生物有關青春期教育的知識點,但教學中一閃而過甚至忽略不教或讓學生自己閱讀的現象卻不少,學生不能從正規的途徑獲取性知識和正確健康的性心理,不能正確抑制性沖動,就容易發生問題,阻礙學生的身心發展。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青春期發育特點的同時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戰勝性沖動。破除學生在性問題上的神秘感,改變了對性的無知與困惑,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的性心理。
六、重視教師人格的作用
中小學生的人格正在形成時期,社會環境,特別是教師的人格對其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應該不僅重視知識的傳授,還要更加重視學生的心理,重視自己的人格對學生的影響作用。有意識地以自己的自信樂觀、誠善正直、積極進取、認真負責、鍥而不舍等人格特徵感染學生,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
生物教師學習和運用心理學理論,提高其理論素養和教學能力。讓更多的生物教師滲透心理教育,有利於在學校中營造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環境氛圍,老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育人的一項重要內容是育心。從這個意義上講,每個老師都應該是心理輔導者。在生物教學中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過程,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基礎知識的培養上,而且要深入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科學處理好教材,適時的進行滲透,才能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行為素質、心理素質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㈧ 如何在生物教學中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新的課程標准把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指導我們,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要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這充分說明了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作為自然科學的生物肯定也必須重視價值觀教育。那麼怎樣才能在生物教育教學中更好的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呢,我認為有以下方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體現的人格魅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教師的儀表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比如,為了上好一堂生物課,老師做了大量的准備,採取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現代傳媒發達、社會關系復雜,學生在學校之外還會受到諸多觀念、意識的熏陶浸染,因此教師更要充分調動和依靠學生自己的主觀能動作用進行有效的教育。例如,艾滋病是當今社會所關注的重大話題,在世界艾滋病日,社會各媒體會在這幾天發布與艾滋病有關的信息。因此《病毒》一節內容就安排在艾滋病日前一周講授,課前充分搜集艾滋病的有關數據、艾滋病病人的圖片及各種媒體推出的哪些與艾滋病有關的節目,使同學們明白艾滋病離我們並不遠;理解艾滋病的傳染方式;讓學生被艾滋病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所震驚;對「如何預防艾滋病?」「如何正確對待艾滋病病人?」等產生濃厚興趣,引發同學們對這些問題的深深思考,從而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這樣學生不僅學得很愉快,而且在心裡還會產生一種對教師的敬佩之情,並從老師身上體會到一種責任感,這樣對以後的學習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情感素材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並不佔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情感價值觀教育貫穿於對知識的分析中。例如在講細胞核中有遺傳信息的時候,現代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對推動人類社會進步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雙螺旋結構後,DNA重組技術迅速興起,由此一系列農業的、醫葯的產品進入市場。但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若利用不當,將給人類未來投下隱憂。因此在學習「人的生殖」後,向學生介紹了「克隆技術」與「克隆人」,並請學生討論克隆人會給社會帶來什麼後果?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生物科學技術造福於人類的同時,也會給人類帶來一些道德和倫理方面的難題。在科技發展使我們物質生活日益滿足的今天,我們呼喚人文精神,我們追求科學與人文的滲透和融合。可以列出我國科學家在這方面的成績以及我國科研水平與世界的差異,這樣一發面從中體會到我們國家取得的輝煌成就,一方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另一發面也從中體會到我們國家還需要我們幾輩子人不懈的努力才能完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初中生物緒論的教學時也可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在講生物學的發展史時,可以介紹我國科學家在生物學發展史上作出的貢獻。例如:李時珍,童第周等科學家的實例,這樣既可以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轉化為為祖國建設事業而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學生培養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刻苦鑽研的獻身精神,可以說是一舉多得。這樣的例子在生物教學中還很多,只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情感價值觀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情感價值觀滲透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比如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在生物中,有很多規律光靠老師口頭傳授是起不到作用了,這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試驗討論,共同思考,總結。這樣不斷可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學方法來說,我們可以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法共享一個觀念: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為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於自己又有利於他人前提下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關系,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還可以從小讓他們養成嚴肅看待他人學習成績的習慣。
四、利用課外活動和其他形式進行情感教育
情感態度價值觀滲透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我們可以適當開展一些生物活動課和生物主題活動。例如,七年級學過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我們可以讓學生回家後調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後通過計算一個班家庭、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使用洗衣粉和清潔劑的數量,然後結合生活污水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這樣學生既可以掌握有關生物知識,又對他們進行了環保教育。另外要根據學生的愛好開展各種活動,比如研究性活動,自己製作一下生態瓶,相信這樣一定會起到多重作用的。
㈨ 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新的《生物課程標准》,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教育規律,綜合考慮學生發展的需要、社會的需要和生物科學發展的需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科學素養教育,著眼於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力求通過生物學的學習,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更能夠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因此,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生理和心理有著密切的聯系,生物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健康心理教育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那麼,如何在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要充分利用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挖掘,靈活妥善地處理,善於把握教材內容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涉及點、教學方法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點、學生學習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接觸點,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指導他們的學習方法。例如,在新課程標准中,課程的具體目標含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其中包括: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了解我國的生物資源狀況和生物科學技術發展狀況,培養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增強振興祖國和改變祖國面貌的使命感與責任感;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生物教師要達到情感態度的教學目標,一定要科學地處理好教材中心理教育的內容。
二、結合學生實際,重視青春期教育
中學生是孩子們身體、心理變化最大的一個時期,其變化之快、幅度之大,往往是人們難以預測的。在這一時期他們有許多問題希望得到解答、指導和幫助,他們的好奇心往往促使他們迫切地尋找答案。我們成年人都曾經歷過那個時期,而事後卻不一定能體會那時的心情和變化的急劇。初二第一學期的第一、二章節講生殖、發育,教材的安排正好符合學生發育發展的要求,所以,在講到這兒時,我會佔用較多的時間,安排較多的資料,如圖片、錄像、文字材料等,通過正面啟發和引導學習,使學生正確了解兩性身心差異,使他們認識到生殖系統和其他系統一樣,也是人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最終使學生由好奇、害羞、恐懼等心理轉變為敢於正確面對自身的各種變化,並能夠正確愛護、保護自己。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青春期又是一個人智力發展的「黃金時代」,而學習是一種緊張的腦力勞動,學習時間過長會使大腦產生疲勞,學習效率降低。因此,在講到神經系統時,通過學習,孩子們認識到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用腦衛生:1.善於用腦。要注意勞逸結合、動靜交替,還要交換腦力活動的內容。此外,要在課後及時復習,強化所學知識在大腦皮層形成的條件反射。2.勤於用腦。要注意遇事多想多問、先想後問,這樣才能使神經系統充分發揮作用,使人的思維越來越敏捷,記憶更加深刻。3.合理安排作息時間。要把學習、工作、體育運動、休息和睡眠等時間合理安排,盡量遵守自己制定的作息制度,以養成良好的有規律的生活習慣。這樣才能對學習效率的提高、神經系統的保護以及整個身心的健康發展有益處。
三、在生物教學中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通過生物課堂教學,要引導學生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和大自然中通過親身經歷和真實感受,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活動「調查麻雀減少的原因」中,學生通過走訪、實地調查,了解到近年來我們周圍的麻雀的確減少了很多,這與麻雀生活相適應的各種因素都有關,同時還了解到植被的減少、動物多樣性的減少、生態平衡受到破壞對人們的實際生活造成的影響。通過活動,學生領悟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性,提高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四、在生物教學中要讓學生正確對待挫折
作為一名生物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生活、學習中的挫折,如何面對人際交往中的「碰釘子」或「碰壁」,如何對待人生道路的「坑坑窪窪」,是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項主要內容。現代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很多都具有爭強好勝、個性十足卻經不起任何挫折和干擾的脆弱的「蛋殼心理」。因此,一旦遇到挫折,或受到批評,往往會採取過激的行為:或攻擊,或自責,或冷漠退讓,或放棄追求,甚至出現輕生行為。因此,接受挫折教育,提高耐挫能力,對中學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五、重視教師人格的作用
教師不僅應該重視知識的傳授,還要更加重視學生的心理,重視自己的人格對學生的影響作用,有意識地以自己的自信樂觀、誠善正直、積極進取、認真負責、鍥而不舍等人格特徵感染學生,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生物教師要學習和運用心理學理論,提高其理論素養和教學能力。讓更多的生物教師在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有利於在學校中營造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環境氛圍。老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育人的一項重要內容是育心。從這個意義上講,每個老師都應該是心理輔導者。生物教學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過程,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基礎知識的培養上,而且要深入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科學處理好教材,適時地進行滲透,讓學生的能力和行為素質、心理素質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總之,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教育要為培養生理、心理和人格都健全的合格人才服務。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視,作為一名生物教師,在生物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傳授生物知識的同時關注學生的思想。引導學生能夠正確地面對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對於學生一生都有積極的意義,也是每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