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土壤中主要含有哪些細菌。
土壤中主要含有細菌可分為有芽孢細菌和無芽孢細菌兩大類。按形狀又可分為球菌、桿菌、弧菌與螺旋菌等。按營養方式可分為自養、兼性自養與異養細菌。按對空氣中氧的需要程度,還可分為好氣性、嫌氣性細菌。
細菌為土壤微生物中最多的一類,種類最多,數量極大。每克土壤可以含有幾百萬個到幾億個,肥沃土壤含量更高。
土壤微生物的種類很多,只有抑制有害菌,利用這些菌產生的植物需要的一些養料。如進行有效的陽光照射後,細菌、真菌、放線菌、原生動物、被有效的殺滅,腐體可作養料。
土壤微生物的數量很大,1克土壤中就有幾億到幾百億個。1畝地耕層土壤中,微生物的重量有幾百斤到上千斤。土壤越肥沃,微生物的利用率也越高。
土壤細菌的作用:
隨植被群落演替,根際土壤中變形菌門、厚壁菌門和浮黴菌門豐度逐漸增加;非根際土壤中酸桿菌門和疣微菌門豐度隨植被演替逐漸減小。
土壤細菌的影響因子大小為土壤有機碳、土壤總氮、含水量、電導率等,其中土壤有機碳和土壤總氮有顯著性影響。細菌和其他土壤微生物可以一起參與腐殖質的形成和有機質的完全礦質化作用。
Ⅱ 怎樣在水和土壤里找到微生物
對於土壤:1取要提取微生物的土塊(雞蛋大小),敲碎並用兩三層細紗布包住.
2,取蒸餾水一杯,將土塊和紗布一起浸入水中,振盪,攪拌。
3,一小時後取出,則所得溶液即有微生物
4,使用顯微鏡觀察
對於水樣:1,將採集的水樣使用滴管在玻片上滴一滴,蓋上蓋玻片,
2,按照顯微鏡的使用步驟觀察即可(微生物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大的,用四十倍的物鏡就可以觀察的很清楚了,但要盡量縮短觀察的時間,因為正置生物顯微鏡光源在下面,很容易因為光源產生的熱量把水烤乾,進而使微生物死亡)
Ⅲ 土壤微生物應用什麼來觀察
作為土壤微生物,應為它們種類繁多,共生在一起,要想觀察好,要有一個提取的過程.
1.製作土壤浸出液:取干凈土壤,加入蒸餾水,小心震盪,分層後取出上層清液.
2.培養:使用完全培養皿,滴入浸出液,培養
3.長出菌落後,根據菌落的形狀大小,有些是真菌菌落,有些是細菌菌落,真菌菌落可先用肉眼觀察,再都製成生物塗片.
4.觀察真菌可以用較低倍數的光學顯微鏡,如果真菌的顏色不明,可染色處理,對於細菌的觀查,可以用高倍的光學顯微鏡.
Ⅳ 用什麼實驗方法測定土壤微生物各組分含量
為研究土壤中細菌、真菌、放線菌的數目,我們利用選擇培養基,以便在土壤水溶液中選出目的菌種,在用分濃度梯度法在選擇培養基上培養出但菌落,以便計數。計數時可以根據不同菌種的不同形態學特徵來分辨,如果出現與上述三種以外特性的菌種可以用革蘭氏染色鑒別。
一、主要的實驗葯品與儀器
(1)實驗葯品:牛肉膏,蛋白腖,NaCl,瓊脂;1mol/L NaOH, 1mol/L HCl, 可溶性澱粉 , KNO3 , K2HPO4, MgSO4 ,FeSO4,KH2PO4,葡萄糖
(2)實驗儀器:試管,三角燒瓶,燒杯,量筒,玻棒,培養基分裝器,扭力天平,牛角匙,高壓蒸汽滅菌鍋,pH試紙(pH 5.5—9.0),棉花,牛皮紙,記號筆,麻繩,紗布等。
二、實驗方法
1、細菌分離:取土樣1g,加入99ml無菌水中,震盪10min,製成10-2 土壤稀釋液,再取0.5ml 10-2 土壤稀釋液加入4.5ml無菌水中,製成10-3 土壤稀釋液,以此類推··· ···。取10-5 ,10-6 ,10-7 土壤稀釋液0.1ml加入相應編號培養基中,塗平板,每個稀釋度兩個平板。在30度恆溫培養箱中培養24h後觀察結果。
2、放線菌分離:取土樣1g,加入99ml無菌水中,震盪5min,製成10-2 土壤稀釋液,再取0.5ml 10-2 土壤稀釋液加入4.5ml無菌水中,製成10-3 土壤稀釋液,以此類推··· ···。取10-3 ,10-4 ,10-5 土壤稀釋液0.1ml加入相應編號培養基中,塗平板,每個稀釋度兩個平板。在28度恆溫培養箱中培養5~7d後觀察結果。
3、黴菌分離:取土樣5g,加入95ml無菌水中,震盪5min,製成10-2 土壤稀釋液,再取0.5ml 10-2 土壤稀釋液加入4.5ml無菌水中,製成10-3 土壤稀釋液,以此類推··· ···。將以滅菌的培養基融化,加入鏈黴素溶液,但培養基凝固後,取10-2 ,10-3 ,10-4 土壤稀釋液0.1ml加入相應編號培養基中,塗平板,每個稀釋度兩個平板。在28度恆溫培養箱中培養3~5d後觀察結果。
三、結果與討論 當培養結束後,觀察培養基上的菌落,由於本次試驗的各種經濟,效果,作用等等方面的原因,培養基並不能完全分離土壤中的各種菌類,例如,土壤中除了細菌,黴菌,放線菌外還有大量的雜菌,如:酵母菌、真菌、藻類等,微生物,如:各種寄生蟲(卵)等,所以我們要根據細菌,放線菌,黴菌的宏觀物理特性來分別。當進行顯微觀察時,黴菌不用染色,放線菌、細菌要進行簡單的染色,然後再顯微鏡下觀察菌體形態。
Ⅳ 土壤微生物的檢測怎麼做,哪裡可以做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嚴格意義上應包括細菌、古菌、真菌、病毒、原生動物和顯微藻類。其個體微小,一般以微米或毫微米來計算,通常1克土壤中有幾億到幾百億個,其種類和數量隨成土環境及其土層深度的不同而變化。它們在土壤中進行氧化、硝化、氨化、固氮、硫化等過程,促進土壤有機物的分解和養分的轉化;那土壤內的微生物如何測定呢,下面喆圖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一、培養方法
(1)稀釋平板塗抹法
具體操作如下:
①准確稱取 10g(精確到 0.001)採集的鮮土,倒入裝有 90 ml 無菌水的 500 ml 的三角瓶中,置於往返震盪機上(120r/min,常溫),震盪 20 min,使土壤充分分散成為土壤懸液。
②將上面的土壤懸液用無菌移液管吸取 5 ml 到 45 ml 稀釋液中,即為 10-2稀釋度,依次按 10倍法稀釋,製成 10-1~-~10-6稀釋度。注意:每次吸取懸液時,在稀釋液中反復吸入和吹出 3-~5 次,減少因管壁吸附而造成的誤差,並使懸液進一步分散,每個稀釋度需要更換無菌吸管吸取懸液。)
③根據各類微生物在土壤中的數量多少選擇適當稀釋度的懸液接種。本實驗選擇細菌的稀釋度為 10-~10-5,放線菌為 10~-10-4,真菌為 10-1~-10-3。 -3-2
④土壤懸液的接種方法:在無菌培養皿中倒入 15~20 ml 選擇性培養基,待凝固後,用 0.2 ml無菌移液槍吸取0.2 ml各稀釋度的土壤懸液,然後立即用塗抹棒將懸液均勻的塗抹於培養基表面。用同一支吸管接種時,從高稀釋度開始,依次接種到低稀釋度。
⑤接種了土壤懸液的培養皿,平放在超凈工作台 20~30 min,使得菌液滲透入培養基內,然後倒置於 28~-30°C 生化培養箱中培養一定時間:細菌 1~-3 天,放線菌 10-~14 天,真菌 3~-7 天。
⑥培養結束後,取出培養皿計數。
(2)稀釋培養法
一系列稀釋度的製作與稀釋平板法相同。根據各類微生物在土壤中數量的多少選擇適當的稀釋度,分別接種 1 ml 稀釋液與製作好的液體培養基中,根據需要做 3~4 次重復,適溫培養。2 三大類土壤微生物培養基的分離三大類土壤微生物的分離採用稀釋平板塗抹法,每個菌種要求做 3 個稀釋度,每個稀釋度做3-4次重復,選取細菌和放線菌的菌落在20~-200之間的培養皿、真菌的菌落在 10-~100 的培養皿計數,並計算三次重復的平均值。每克干土中微生物數量計算式:
每克干土中菌落數=(菌落平均數×稀釋倍數×100%)/(濕土質量×干土)
1, 細菌: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牛肉膏 3g、蛋白腖 5g、瓊脂 18g、蒸餾水 1000 ml、pH 值 7.0-~7.2 。
2, 放線菌:改良高氏 1 號培養基:KNO3 1g,FeSO4·7H2O 0.01g,K2HPO4 0.5g,澱粉 20g,MgSO4·7H2O 0.5g、NaCl 0.5g、瓊脂 18g、3%重鉻酸鉀溶液 3.3ml、蒸餾水 1000ml、pH 值 7.2~-7.4
3,真菌:馬丁氏培養基(虎紅瓊脂):蛋白腖 5g、KH2PO4 1g、MgSO4 0.5g、葡萄糖 10g、瓊脂 18.5g、孟加拉紅 0.033g、氯黴素 0.1g、蒸餾水 1000ml。
所有培養基需在濕熱滅菌鍋中121°C滅菌 20-~30min
以上土壤微生物測定方案僅供參考,可以查詢專業公司進行檢測。
Ⅵ 如何獲知自然界某一環境如土壤中微生物的數量和種類
拿土壤來說,含有細菌、放線菌、酵母、黴菌等多種微生物,土壤是微生物種類最多、數量最多的,數量是細菌最多。
判斷種類:從環境中采樣,按照分離培養的方法,將樣品分別塗布在細菌(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真菌(PDA)、放線菌(高氏培養基)培養平板上,至於適宜溫度下培養,觀察是否有菌落。
數量:菌落計數法。
Ⅶ 怎麼測定土壤中微生物啊大家來幫幫忙!
,加入蒸餾水,小心震盪。
2作為土壤微生物,應為它們種類繁多,如果真菌的顏色不明,要有一個提取的過程。
1,可以用高倍的光學顯微鏡.製作土壤浸出液。
4:取干凈土壤.培養:使用完全培養皿,滴入浸出液,培養
3.長出菌落後,根據菌落的形狀大小,有些是真菌菌落,有些是細菌菌落,真菌菌落可先用肉眼觀察,再都製成生物塗片,分層後取出上層清液。觀察真菌可以用較低倍數的光學顯微鏡,可染色處理,對於細菌的觀查,共生在一起,要想觀察好
Ⅷ 土壤中有什麼微生物
作為土壤微生物,應為它們種類繁多,共生在一起,要想觀察好,要有一個提取的過程。
1.製作土壤浸出液:取干凈土壤,,加入蒸餾水,小心震盪,分層後取出上層清液。
2.培養:使用完全培養皿,滴入浸出液,培養
3.長出菌落後,根據菌落的形狀大小,有些是真菌菌落,有些是細菌菌落,真菌菌落可先用肉眼觀察,再都製成生物塗片。
4。觀察真菌可以用較低倍數的光學顯微鏡,如果真菌的顏色不明,可染色處理,對於細菌的觀查,可以用高倍的光學顯微鏡。
Ⅸ 土壤微生物辨別
由於土壤具備了各種微生物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水分、空氣、酸鹼度、滲透壓和溫度等條件,所以成了微生物生活的良好環境。可以說,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養基",也是它們的"大本營",對人類來說,則是最豐富的菌種資源庫。
盡管土壤的類型眾多,其中各種微生物的含量變化很大,但一般來說,在每克耕作層土壤中,各種微生物含量之比大體有一個10倍系列的遞減規律:
細菌(~10)>放線菌(~10,孢子)>黴菌(~10,孢子)>酵母菌(~10)>藻類(~10)>原生動物(~10)
由此可知,土壤中所含的微生物數量很大,尤以細菌居多。據估計,在每畝耕作層土壤中,約有黴菌150kg,細菌75kg,原生動物15kg,藻類7.5kg,酵母菌7.5kg。通過這些微生物旺盛的代謝活動,可明顯改善土壤的物理結構和提高它的肥力。
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樣性:指土壤生態系統中微生物的物種豐富度和均一度,主要從分類學、系統學和生物地理學角度對一定地域內物種的現狀進行研究。主要通過培養基最大限度地培養各種菌落,由此了解土壤中可培養的微生物種群。
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樣性:指土壤微生物群落所能執行的功能范圍以及這些功能的執行過程,對自然界元素循環具有重要意義如:分解功能、營養傳遞功能以及促進或抑制植物生長的功能等。
一般採用底物誘導下的代謝響應模式測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謝功能多樣性。
土壤微生物結構多樣性:指土壤微生物群落在細胞結構組分上的多樣化程度,這是導致微生物代謝方式和生理功能多樣化的直接原因。
土壤微生物的遺傳多樣性:是土壤微生物在基因水平上攜帶的各類遺傳物質和遺傳信息的總和,這是微生物多樣性的本質和最終反映。
Ⅹ 土壤中的微生物以細菌為做的多它很危險應用什麼顯微鏡才能觀察到
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細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細菌數量最多,分布廣泛,而且微小,是生物中的原始類型,要用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細菌的形態有球狀、桿狀、螺旋狀三種形態.多數細菌體內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只能以現成的有機物為食,如一部分營腐生生活的細菌等微生物把動植物的遺體遺物中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等無機物,這些物質又能被綠色植物利用進行光合作用,進而製造有機物,製造的有機物為自然界中的動植物提供物質和能量,可見,細菌等微生物作為分解者對於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的循環起著重要的作用.
故答案為:細菌、真菌、病毒;細菌;光學;電子;球狀、桿狀、螺旋狀;葉綠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