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與動物應該如何相處
人與自然親和,人和動物友好相處,是大自然平衡諧美的前提。 在我們人類生活的地球上,除了人類,還生活著許多種動物。它們是人類的朋友,它們是人類朝夕相處得好朋友!就是我們這樣的好朋友,人類卻要傷害它們,有人捕殺金錢豹,把它的皮剝下來,拿去賣錢,有的人獵殺鱷魚,把它的皮剝下來做成各種皮鞋及皮衣……雖然這些現象越來越少,但是人類做得還不夠。 人類啊!人類!你們朝夕相處的是動物啊!如果沒有了動物,你們的生活是多麼的單調,是多麼的枯燥無味啊!人類啊,你們別忘了,地球上不能只有人類!白蟻它們雖然是害蟲,但它們建造的房子,卻讓我們的人類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所以,人們在建造高樓大廈的時候,就充分利用了蟻穴的通風原理,使我們的人類在高樓大廈里學習工作,不受空氣流通的影響。蝙蝠雖然沒有眼睛,但它們在飛行的過程中,卻能准確地飛到任何一個地方,而不碰壁。這是因為蝙蝠有一個准確地反饋系統。今天我們人類就利用這個動物的長處,發明了雷達,使它為人類服務。 人們每到春夏之際就可以看到一些野鴨子在這里戲水、覓食、產卵、養育後代。季節過後,人們就看不到它們了。盡管人們想挽留它們。水上公園里的張師傅想了一個高招,如果給它們建造一個屬於它們自己的地方,讓它們在這里安心居住,那人們一年四季不是都可以看到它們了嗎?於是,張師傅自己出錢,建造了野鴨水上樂園。就這樣它們有了嬉戲、玩耍的地方,所以野鴨子們在這里得到了生命的保護,生態得到了平衡。嘿,這一年野鴨子真的就沒走!從此以後,野鴨在這里繁衍後代。人們看到這樣的情景,心裡都非常的高興。 愛護動物、保護動物,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珍惜動物的生命、善待動物的種群,是我們人類的神聖的職責。保護的動物越多,我們人類的朋友也就越多。只要我們人類生活在這個美麗的地球上,這個地球就會越豐富多彩,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只要人和動物友好相處,我們的世界才是完美的、幸福的。
⑵ 人和動物怎樣才能和諧相處談談你的看法.
自然界中,如果人與動物不和諧相處,那麼受傷害的不僅是動物,人也難逃厄運。人與動物要和諧共處,採取以下方式:
1、建立自然保護區
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不僅可以保護瀕危動物及其棲息地,而且還可以使其他種類的野生動植物得到很好的保護。我國已建立了數百處瀕危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使相當一部分瀕危動物得到切實保護,野驢、野牛、亞洲象、白唇鹿、羚牛、馬鹿、金絲猴、大鴇等的數量,已有明顯增加。
2、加強管理,嚴禁濫捕盜獵
不亂殺動物、不捕捉動物、不販賣動物。野生動物的獵殺須嚴格控制。加強槍支彈葯及狩獵工具的管理,嚴令禁止偷獵、誘捕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對種群數量過多或有重要用途的野生動物,必須經過上級主管部門的批准,嚴格按照批準的數量捕獵。
3、不破壞動物的生長環境,營造棲息環境
在經過充分野外調查的基礎上,分析保護區野生動物的分布、活動規律、繁育、食物鏈等以及鳥類的遷徙規律、繁育特點、食物特性。在食物短缺的季節,對種群數量少及珍稀瀕危的野生動物提供食物。
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故事:
小狗救回7歲小主人
在海嘯重災區之一的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海邊小村,一條名叫「塞爾萬庫馬」的小狗救了它的小主人迪納卡蘭。
海嘯來臨時,迪納卡蘭的母親桑吉塔只能抓住兩個年幼兒子的手,拚命向高處奔跑,並希望自己最大的孩子、7歲的迪納卡蘭也能跟著她一起逃出險境。但迪納卡蘭並沒有跟上母親,而是向他自認為最安全的地方——離海岸只有大約40米的一個小棚屋跑去。
危急關頭,「塞爾萬庫馬」毅然掉轉頭去追小主人。它一路咬著小主人的衣服,間或用鼻子拱著小主人,硬是將他給拽回了附近高處的安全地區。最終得救的迪納卡蘭感激地說:「塞爾萬庫馬咬著我襯衫的衣領,把我拽了回來。」
⑶ 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相處
(1)多植樹造林,這樣既能保持水土,又能為後人增加「生態財富」。
(2)不捕殺益蟲益鳥,不要為了眼前利益而大量捕殺青蛙、麻雀等動物。
(3)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保持農村的干凈衛生。
(4)盡量少焚燒秸稈,一方面可避免資源浪費,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大氣污染。
(5)家禽、牲畜糞便盡量回收利用。
(6)建議多施用農家肥,保持生態平衡。
(7)讓農家廁所、豬圈的化糞池遠離飲用水源,避免污染人畜飲水。
⑷ 請談談人與自然是如何和睦相處的
首先介紹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然後介紹人與自然應該如何和睦相處,最後寫人與自然如果沒有和睦相處的後果與危害。
野生動物在生態環境中有其存在的位置和功能,作為同等生存在自然中的成員,人類對其應該予以充分的尊重和保護。與包括野生動物在內的自然萬物和諧共處,與自然和諧共生才應該是生態文明時代應有的美好場景。
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前提條件。人不是自然的主宰,是依賴自然而生存的一部分。自然早在人類產生之前就已經存在,並且形成了穩定的自我循環系統,這表明自然具有不依賴於人的內在生命力。
同時,自然為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空間環境和物質基礎。人作為自然界萬千生物的一員,需要從自然汲取陽光、空氣、水源、食物等必需元素,是「呼吸著自然力的人」。
以自然規律為根本遵循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路徑。如何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關鍵在於始終以自然規律為根本遵循。人類對自然界的整個支配作用,就在於人類比其他一切生物強,能夠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
人類在不斷的實踐中逐步認識並且正確運用自然規律,這使得人類獲得超越其他生物的力量,當人類掌握越來越多規律時,人類開始忘乎所以地扮演起支配自然的角色,導致人類中心主義盛行。事實上,對規律實現形式的改變和利用是有限度的,人類的主觀意志不能違背規律更不能替代規律。
一方面要認識到,自然是具有內在生命力的有機體,在其漫長的演變過程中蘊含著穩定的、固有的規定和趨勢,由此形成眾多的自然規律。
病毒歷經數十億年依然具有強大生命力是自然規律,病毒能夠寄生於眾多自然宿主、中間宿主並與之共生是自然規律,人類感染病毒會危害生命也是自然規律,這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另一方面也要意識到,任何不以偉大的自然規律為依據的人類計劃只會帶來災難。
捕殺、交易以及食用本該與之和諧相處的野生動物是悖逆自然規律的行為,人類必將受到自然無情的報復。歷史已經並將繼續證明,任何罔顧自然規律的行為終將自食惡果。
由此可見,在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的過程中,要始終把自然規律作為根本遵循,把是否符合自然規律作為衡量人類行為的標尺和底線,只有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前提下才能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也才能實現人類的價值和願望。
⑸ 我們應該怎樣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最近中央提出要構建和諧社會,這是具有時代意義的。構建和諧社會,一個主要內容就是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的問題。
人類要擺正與自然的關系。傳統的自然觀是建立在人類社會與自然界對抗的基礎之上的,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不斷征服自然的過程,人類物質生活要提高,就該不斷地向自然界索取,索取得越多,物質就愈加豐富,物質文明程度就越高。受此種種陳腐觀念的影響,許多地方、許多人亂伐森林、亂墾林地、亂捕獵物……無休止地向大自然開戰,結果帶來的是什麼呢?是洪澇、乾旱、風沙、泥石流……
人類要珍惜自然資源。在現代工業高度發展的形勢下,消費和享樂主宰了人們的經濟生活,一度被誤導的快速消費和享樂主義的價值觀因此大行其道。這種價值觀把人類精神上的滿足完全構築在物質的消費基礎上,這是很不正常的事。因此,要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必須懂得自然資源是有限的,而不是無限的。絕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人類要承擔起自然平衡的責任。眾所周知,自然界的生態系統是一個經歷了億萬年形成的整體。在這個系統中所有生命(包括植物界)都有一定的位置,都有持續發展的權利。和諧有序的生態系統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某些生態遭到破壞後,沒有幾千年的時間是難以恢復的。如一棵大樹生長期需要千年,如將這成片的森林砍伐之後再恢復起來又需要千年,周期很長。早在二三千年前,那時的黃河清澈見底,白帆點點;黃河兩岸藤蔓遍地,鬱郁蔥蔥。就因那時出了個奢侈的秦皇,大興土木,大造宮殿和墳墓,僅一個阿房宮綿延驪山百里,麗人胭脂香水成河,砍光了中原一帶所有參天大樹,從那時起,生態遭到極大破壞,水土流失嚴重,逾二千年之後仍未能恢復,使這條母親河變成了害河和懸河。再說近半個世紀,陝甘青蒙及新疆等北方各省,由於過度放牧,連草根、草皮都被牲畜啃盡,那「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景也已成過去。
人類要控制放盪不羈的野蠻行為。要適應自然和諧發展,必須加強生態倫理道德之教育,樹立全球整體意識,使傳統理論觀在與自然發展中不斷深化、擴展和運用。用人類的理性來約束、限制無限索取的慾望,運用和諧這個智慧杠桿來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平衡發展。
七年級二班。
張俊浩
⑹ 如何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提出建議,至少三條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提出建議
1、樹立起自然倫理觀。所謂自然倫理是把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傳統道德的視野擴展到自然,將人與自然的關系作為倫理關系來對待和把握,把人類涉及自然的行為作為倫理行為來規范。
2、樹立起自然有限觀。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對於非再生資源,由於人類的利用,只會逐漸減少,不會增加。因此,人類對自然資源不能任意索取,低效利用,隨意遺棄。
3、樹立起生態自然觀,生態自然觀是當代人針對現代生態危機進行反思的結果,是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發展。生態自然觀的核心是強調人與自然的協調,關注人類生態系統的穩定和發展。
制度法則
1、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維護人與自然之間形成的生命共同體。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
2、要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經濟與社會的和諧,通俗地講就是要『兩座山』: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所以,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3、要堅定不移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創新生產方式,改變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