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知道怎麼解釋生物量嗎
生物量(biomass),是生態學術語,或對植物專稱植物量(phytomass),是指某一時刻單位面積內實存生活的有機物質(乾重)(包括生物體內所存食物的重量)總量,通常用kg/m2或t/hm2表示。植物群落中各種群的植物量很難測定,特別是地下器官的挖掘和分離工作非常艱巨。出於經濟利用和科研目的的需要常對林木和牧草的地上部分生物量進行調查統計,據此可以判斷樣地內各種群生物量在總生物量中所佔的比例。生物量是指某一時間單位面積或體積棲息地內所含一個或一個以上生物種,或所含一個生物群落中所有生物種的總個數或總乾重(包括生物體內所存食物的重量)。生物量(乾重)的單位通常是用g/㎡或J/㎡表示。某一時限任意空間所含生物體的總量,量的值用重量或能量來表示。用於種群和群落。用鮮重或乾重衡量時,規定用B表示;用能量衡量時,則用QB(也稱活體能量,biocontent)表示。
廣義的生物量是生物在某一特定時刻單位空間的個體數、重量或其含能量,可用於指某種群、某類群生物的(如浮游動物)或整個生物群落的生物量。狹義的生物量僅指以重量表示的,可以是鮮重或乾重。與生產力是不同的概念。某一特定時刻的生物量是一種現存量(standing crop),生產力則是某一時間內由活的生物體新生產出的有機物質總量。t 時間的生物量比t—1時刻的增加量(A生物量),必需加該時間中的減少量才等於生產力,即生產力=△生物量+△減少量。
Ⅱ 如何計算生物量
測定步驟
1、標准地的建立:
根據標准「生物群落監測中的調查采樣」中的規定,建立具有代表性標准地若乾地塊,一般塊數要大於6,每塊面積為0.1公頃,形狀為正方形或長方形,並用測繩圈好。破壞性調查不能在該固定標准地中進行。
2、標准地環境記錄:
記錄森林的層次結構、郁閉度、各樹種密度、林下植物的種類及狀況。
3、樣地內每木調查:
在各樣地內,對樣地內全部樹木,逐一地測定其胸高直徑、樹高並記錄,每測一樹要進行編號,避免漏測。胸高直徑D是採用1.3m高的標桿,在樹幹上坡一側地表面立上標桿,在齊桿的上端,用捲尺測定樹乾的圓周長,以此求出直徑(以cm為單位),或用測圍尺直接量得直徑。
樹高H的測定採用測桿或測高器為工具,在測樹高時一定要以測量者能看到樹木頂端為條件,盡量減少誤差,以m為計量單位。
森林生物量
森林群落的生物量是森林生態系統結構優劣和功能高低的最直接的表現,是森林生態系統環境質量的綜合體現。森林生物量的定量估算為全球碳儲量、碳循環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在國家級森林資源監測中增加森林生物量是必然的,而地下生物量是森林生物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森林群落的生物量是指群落在一定時間內積累的有機質總量,通常的單位面積或單位時間積累的平均質量或能量來表示。生物量中的現存量則是指活有機體的乾重,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是否包括林地積累的枯落物。
當今普遍使用的生物量概念是後一種含義,即活有機體乾重,不包括枯枝落葉層。森林群落生物量包括喬木層生物量、林下植被生物量。
Ⅲ 什麼叫地下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是指地下某一時刻單位面積內實存生活的有機物質的總量。
生物量(乾重)的單位通常是用g/㎡或J/㎡表示。某一時限任意空間所含生物體的總量,量的值用重量或能量來表示。用於種群和群落。用鮮重或乾重衡量時,規定用B表示;用能量衡量時,則用QB(也稱活體能量,biocontent)表示。
(3)地上生物量是什麼擴展閱讀
生物量測定步驟
1、標准地的建立:
根據標准「生物群落監測中的調查采樣」中的規定,建立具有代表性標准地若乾地塊,一般塊數要大於6,每塊面積為0.1公頃,形狀為正方形或長方形,並用測繩圈好。破壞性調查不能在該固定標准地中進行。
2、標准地環境記錄:
記錄森林的層次結構、郁閉度、各樹種密度、林下植物的種類及狀況。
3、樣地內每木調查:
在各樣地內,對樣地內全部樹木,逐一地測定其胸高直徑、樹高並記錄,每測一樹要進行編號,避免漏測。胸高直徑D是採用1.3m高的標桿,在樹幹上坡一側地表面立上標桿,在齊桿的上端,用捲尺測定樹乾的圓周長,以此求出直徑(以cm為單位),或用測圍尺直接量得直徑。
樹高H的測定採用測桿或測高器為工具,在測樹高時一定要以測量者能看到樹木頂端為條件,盡量減少誤差,以m為計量單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生物量
Ⅳ 生物量一般是指生物在某一特定時刻單位面積內實存生活的有機物質(乾重)(包括生物體內所存食物的重量)
A.從第一幅圖上看,北半球緯度越高,生物量越s;從第2幅圖上看,東經度越s,生物量越s,說明該區域地上生物量的空間分布特徵是從東北向西南遞減,故不符合題意;
e.從第一幅圖上看,北半球緯度越高,生物量越s;從第2幅圖上看,東經度越s,生物量越s,說明該區域地上生物量的空間分布特徵是從東北向西南遞減,故不符合題意;
C.從第一幅圖上看,北半球緯度越高,生物量越s;從第2幅圖上看,東經度越s,生物量越s,說明該區域地上生物量的空間分布特徵是從東北向西南遞減,故不符合題意;
D.從第一幅圖上看,北半球緯度越高,生物量越s;從第2幅圖上看,東經度越s,生物量越s,說明該區域地上生物量的空間分布特徵是從東北向西南遞減,故正確.
故選:D.
Ⅳ 地理 年生物量 指什麼
年生物量(annual biomass),是指一年中單位面積內實存生活的有機物質(乾重)(包括生物體內所存食物的重量)總量,通常用kg/m2或t/hm2表示。年生物量屬於生態學( Ecology )范疇。
廣義的生物量是生物在某一特定時刻單位空間的個體數、重量或其含能量,可用於指某種群、某類群生物的(如浮游動物)或整個生物群落的生物量。狹義的生物量僅指以重量表示的,可以是鮮重或乾重。
出於經濟利用和科研目的的需要,人們常對林木和牧草的地上部分生物量進行調查統計,據此可以判斷樣地內各種群生物量在總生物量中所佔的比例。計算公式:生產力=△生物量+△減少量。
注:請提問者尊重回答者付出的知識和勞動,及時採納答案!
Ⅵ 植被生物量和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區別
植被生物量是指樹木的生物含量,植物地上生物量是指的是地上的生物,地面上的生物含量
Ⅶ 竹子地上生物量指什麼
竹子地上生物量,指竹林地上單位面積內的有機體的質量
Ⅷ 生物計量意思
生物計量學(biometrics,也稱生物測定學),原指用數理統計方法對生物進行分析,多指對生物體(一般特指人)本身的生物特徵來區分生物體個體的計算機技術。
研究領域主要包括語音、臉、指紋、手掌紋、虹膜、視網膜、體形、個人習慣(例如敲擊鍵盤的力度和頻率、簽字)等,相應的識別技術就有說話人識別、人臉識別、指紋識別、掌紋識別、虹膜識別、視網膜識別、體形識別、鍵盤敲擊識別、簽字識別等。
Ⅸ 生物量是什麼
生物量
生態系統中,在某一時間內,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內所含的一個或幾個生物種,或一個生物群落所有的個體總數。例如,我國大連淺海泥沙中,生活著一種瓣鰓綱動物━━蛤仔,最大生物量為每平方米72個,重122.44克。
科學家測得,熱帶雨林平均每年每平方米能生產2,200克乾的有機物;岩石、沙漠和冰地平均每年每平方米只有3克;海洋每立方米則是330克。由於生物體含水量差別很大,所以通常用乾重而不用濕重。生物量也可以用熱量單位,如卡、千卡來表示。例如,一隻田鼠乾重10克,每克的熱量換算值為5.6千卡,它的熱量就是56千卡。假如某一個生態系統中共有1,000隻田鼠,平均每隻乾重10克,那麼這田鼠種群的生物量為10,000克,或者為能量56,000千卡。
在生態系統中,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能轉變成化學能貯存在自己製造的有機物中,這些有機物稱為初級生產量。植物被動物吃掉以後,動物得以生長、發育,它們的產量叫次級生產量。在生態系統的物質和能量流動中,人們希望初級生產量與次級生產量保持動態平衡,否則生態環境就會受到破環。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物質和能量消耗不斷增大,能源危機、糧食危機、生態環境破環威脅著人們的正常生活。因此,世界各國對生物量的轉化極為重視,同時十分注意生物量的合理利用和開發。例如建立能量種植園,大量栽培高光效植物。中外,通過人為地控制細胞光合作用 "裝置",生產人類的理想燃料氫氣,研究生物量的氣化,生產煤氣、甲醇等,前景也十分誘人。
科學家認為,在20世紀80年代關鍵性技術領域里,生物量轉換技術將日益發揮重要作用。資源短缺和漲價使得逐漸應用新的生物量轉化技術更加富有經濟意義,它將為人類提供豐富的產品。
Ⅹ 地上鮮生物量和干生物量都是什麼意思
地下部分(根)和地上部分(莖、葉)的相關性在植物的生活中,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相互關系首先表現在相互依賴上.地下部分的生命活動必須依賴地上部分產生的糖類、蛋白質、維生素和某些生長物質,而地上部分的生命活動也必須依賴地下部分吸收的水肥以及產生的氨基酸和某些生長物質.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在物質上的相互供應,使得它們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根深葉茂」、「本固枝榮」等就是對這種關系最生動的說明. 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相互關系還表現在它們的相互制約.除這兩部分的生長都需要營養物質從而會表現競爭性的制約外,還會由於環境條件對它們的影響不同而表現不同的反應.例如當土壤含水量開始下降時,地下部分一般不易發生水分虧缺而照常生長,但地上部分莖、葉的蒸騰和生長常因水分供不應求而明顯受到抑制. 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重量之比,稱為根冠比.雖然它只是一個相對數值,但它可以反映出栽培作物的生長狀況,以及環境條件對作物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不同影響.一般說來,溫度較高、土壤水分較多、氮肥充足、磷肥供應較少、光照較弱時,常有利於地上部分的生長,所以根冠比降低;而在相反的情況下,則常有利於地下部分的生長,所以根冠比增大.農業生產上常以根冠比作為控制協調地下部分與地上部分生長的參考數據.蘿卜、甜菜、甘薯等作物,既要求整個植株生長茂盛,又要求有較大的根冠比才能增加地下部分的產量,所以栽培這類作物時,常通過各種措施改變其根冠比.一般前期約為0.2,接近收獲期約為2較適宜. 地下部分(根)和地上部分(莖、葉)的相關在植物的生活中,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相互關系首先表現在相互依賴上.地下部分的生命活動必須依賴地上部分產生的糖類、蛋白質、維生素和某些生長物質,而地上部分的生命活動也必須依賴地下部分吸收的水肥以及產生的氨基酸和某些生長物質.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在物質上的相互供應,使得它們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根深葉茂」、「本固枝榮」等就是對這種關系最生動的說明. 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相互關系還表現在它們的相互制約.除這兩部分的生長都需要營養物質從而會表現競爭性的制約外,還會由於環境條件對它們的影響不同而表現不同的反應.例如當土壤含水量開始下降時,地下部分一般不易發生水分虧缺而照常生長,但地上部分莖、葉的蒸騰和生長常因水分供不應求而明顯受到抑制. 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重量之比,稱為根冠比.雖然它只是一個相對數值,但它可以反映出栽培作物的生長狀況,以及環境條件對作物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不同影響.一般說來,溫度較高、土壤水分較多、氮肥充足、磷肥供應較少、光照較弱時,常有利於地上部分的生長,所以根冠比降低;而在相反的情況下,則常有利於地下部分的生長,所以根冠比增大.農業生產上常以根冠比作為控制協調地下部分與地上部分生長的參考數據.蘿卜、甜菜、甘薯等作物,既要求整個植株生長茂盛,又要求有較大的根冠比才能增加地下部分的產量,所以栽培這類作物時,常通過各種措施改變其根冠比.一般前期約為0.2,接近收獲期約為2較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