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長江白鱘自禁還有嗎
長江白鱘自禁還有嗎
長江白鱘自禁還有嗎,動物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大家都有了解到不少,我們中國的動物種類也是有很多的,但也有很多動物因為各種因素慢慢的走向了滅絕,以下長江白鱘自禁還有嗎。
有著「中國淡水魚之王」之稱的長江白鱘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正式宣布滅絕。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北京時間2022年7月21日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名錄顯示,長江特有物種白鱘(Psephurus gladius)已經滅絕,長江鱘(Acipenser dabryanus)野外滅絕。全球范圍內,裸腹鱘多瑙河種群(Acipenser nudiventris Aral Sea subpopulation)滅絕。紅色名錄同時提升了其他7種鱘魚的保護等級。
IUCN全球鱘魚再評估結果顯示,全球現存的26種鱘魚均面臨滅絕威脅。其中約2/3的鱘魚種群處於極度瀕危狀態。河流和淡水生物多樣性對於人類和自然至關重要,但全球淡水生物多樣性卻在持續喪失,河流生態不斷退化。
IUCN鱘魚專家組主席艾納·路維(Arne Ludwig)表示,「結果令人震驚和悲傷的,但卻在意料之中。評估表明鱘魚仍然無法摘掉『世界上最受威脅的類群』這一頭銜。」
白鱘2003年最後一次出現在長江
此次被提及的三種亞洲鱘魚包括白鱘、長江鱘和西伯利亞鱘自然種群,前兩種都是長江流域的代表性水生物種。白鱘2003年最後一次出現在長江宜賓南溪江段,而長江鱘(達氏鱘)則是因為未能發現除增殖放流種群外的幼魚而被評估為野外滅絕。
長江流域分布著多達4300多種水生生物,其中魚類400多種,長江特有魚類170多種;擁有白鱀豚、白鱘、中華鱘、長江鱘、長江江豚等國家重點保護水生生物12種。其中白鱀豚是世界上所有鯨類中數量最為稀少的一種。2007年,白鰭豚被宣布功能性滅絕。但2018年11月1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更新發布,暫未確認白鱀豚滅絕,保持原定評級「極危」。
2019年12月23日,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上刊發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的研究論文(pre-proof):預計2005年-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2020年1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就此回應表示,目前IUCN官方還沒有發布和更新關於長江鱘滅絕的消息,「後續還需要討論」。
上述論文的通訊作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武漢長江中華鱘保護中心發起人危起偉博士,同時也是IUCN鱘魚專家組中國唯一成員,她將白鱘和已經滅絕的白鱀豚進行了對比:「誠然鱘魚是世界上最受威脅的類群,但是白鱘滅絕仍然是不應該發生的事情。白鱘和白鱀豚生態習性不同,一個在長江上游繁殖,一個棲息地主要在長江中下游,這並不是偶然事件,其它長江水生生物萬不可重蹈覆轍。」
▲長江鱘 危起偉供圖
全球拯救淡水生物多樣性迫在眉睫
近年來,中國不斷加大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力度。中國農業農村部陸續發布了《中華鱘拯救行動計劃 (2015- 2030)》《長江江豚拯救行動計劃 (2016-2025)》《長江鱘(達氏鱘)拯救行動計劃 (2018—2035)》。計劃中對於中華鱘的現狀描述是「產卵頻率降低、洄遊種群數量持續減少、自然種群急劇衰退」,對於長江鱘則是「自然繁殖終止、野生種群基本絕跡、人工群體亟需保護」。
危起偉表示,「長江鱘和中華鱘不應該只有滅絕一種未來。它們的人工繁殖已經突破,建立了一批人工群體,但自然種群的恢復任重道遠。所幸『長江大保護』已成中國共識,『十年禁漁』、《長江保護法》等利好政策已陸續開始實施。」
世界自然基金組織(WWF)北京代表處副總幹事(項目)周非表示,「這次紅色名錄更新結果提醒我們需要通過搶救性保護來扭轉淡水生物多樣性喪失的趨勢,更需要規劃和實施系統性保護措施解決長期威脅,我們需要更多機構和社會力量的參與與支持,幫助長江鱘早日『降級』,更好地守護江海洄遊的中華鱘,共創江海生態系統的美好未來。」
長江白鱘是什麼魚
白鱘是距今一億五千萬年前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極少數遠古魚類之一,分布極為狹窄,全世界只有我國才有,也被稱作「長江白鱘」。主要集中分布在長江流域一帶,被譽為「長江中的活化石」,極具學術研究價值,屬我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白鱘又稱「象魚」,是淡水魚家族中的第一號「巨人」,身長可達7米,體重可達700多公斤,其壽命一般在30年左右。
白鱘有個明顯的特徵:頭部特長,占體長的1/3,小個體約占體長的.1/2,布有梅花狀的感覺器——陷器。吻延長,呈劍狀,其腹面具短須一對。眼甚小。
口大,下位,弧形,上下頜均具細齒。鰓孔大,鰓膜後緣尖。體表光滑無鱗。棲息於江河中下層,有時進入大型湖泊。白鱘是長江中僅次於中華鱘的大型古老魚類,長可達二三米以上,由於生態環境惡化,白鱘分布區逐漸縮小,數量逐年減少,個體越來越小。白鱘是典型的肉食性魚類,食物包括魚類、蝦蟹等。
四川漁民有「千斤臘子,萬斤象」的說法。「象」指的是長江白鱘,據說它可以長到上萬斤。白鱘體型碩大,游速迅疾,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
最後一次發現長江白鱘是在17年前
科研人員搶救瀕危物種白鱘。
白鱘最後出現在人們的視野是2003年大年初一。當年1月23日,中國水產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專家在四川宜賓南溪江段救助了一尾白鱘。之後,專家們給白鱘裝上超聲波跟【蹤】器放流長江,但是宜賓江段水流速太大,加上灘險,跟蹤船觸礁後信號丟失。等到跟蹤船修復之後,信號再也沒能找回來。
是什麼導致了白鱘的滅絕?
白鱘的滅絕人為原因必定必不可少。作為曾經的水產資源,在很長一段時間了,它一直被過度捕撈食用。然而白鱘的性【成熟】時間將近7到8年,人工飼養一直不成功,因此也未能留下細胞、受精卵、組織等結構。
長江各段水電站的建設將長江分割成為數段,上下游的白鱘不能夠互通,將原本種群數量較小的它們分割得更小。
白鱘本是大型食肉動物,活動范圍減小意味著它可供選擇的捕食區域減小,無法遇到充足的食物。而相互分割的小的區域對於白鱘之間的繁殖也造成了一定阻礙。
長江流域還有那些瀕臨滅絕的物種?
長江魚王:中華鱘
中華鱘是中國特有古老珍稀魚類,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譽為「水中大熊貓」和「活化石」。據介紹,2013年、2015年、2017、2018年,研究機構都沒有監測到長江野生中華鱘自然產卵,2019年仍在監測中,總體來說野生中華鱘生存狀況不容樂觀。
水中的大熊貓:白鰭豚
白鰭豚是生活在長江中下游的小型鯨類,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數量就急劇下降,1983年被列為保護動物,1986年估計數量還達到了300頭,到2002年為止普查到的白鰭豚數量不超過50頭,說它是水中大熊貓,但它比大熊貓更瀕危,是全球極度瀕危的12大動物之一!2007年的《皇家協會生物信箋》中正式公布白鰭豚功能性滅絕。
就在2018年4月18日,有社會組織宣稱在長江蕪湖段板子磯水域拍攝到疑似白鰭豚照片,再度引起關注。之後我國農業農村部立即組織淡水豚類研究專家進行了辨識,但因清晰度不夠不能確認,又緊急組織有關專家人員並邀請志願者代表一同前往發現水域進行應急考察,但是仍然一無所獲。
這讓大家看到了希望,白鰭豚可能在野外仍然沒有滅絕!
最小的鱷魚之一:揚子鱷
揚子鱷是現存鱷類中體型最小,行動最遲鈍,性情最溫和的鱷魚,現存數量非常少,已經瀕臨滅絕,不過因為揚子鱷的生活特性,安徽宣城建立了唯一的揚子鱷保護區——宣城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在1980年產下了中國第一批幼鱷。揚子鱷在保護區中繁殖後代,在人類精心保護下,種群數量逐漸擴大!
微笑女神:長江江豚
江豚通常棲於淡水與海水交互海域,它也能在的淡水中生活,喜歡單獨活動,分布在長江中下游一帶,以洞庭湖、鄱陽湖以及長江幹流為主,2013年被列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物種,2017年5月9日,長江江豚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長江實施十年禁漁計劃
農業農村部近日發布關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范圍和時間的通告。通告明確,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自2020年1月1日零時起率先實行全面禁捕;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除保護區以外天然水域,最遲自2021年1月1日零時起實行暫定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其間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這一空前嚴格的禁漁措施,為長江流域擺脫「無魚」困境帶來了希望。
希望在人類的保護下,長江會越來越美,越來越清澈,這些瀕臨滅絕的精靈們有一天能重新暢游長江。
白鱘滅絕了嗎
白鱘滅絕了。估計2005年至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滅絕。
上一次見到白鱘幼苗,還要追溯到90年代初期。30年來,未發現白鱘有自然繁殖。人們不清楚白鱘的確切壽命,但估計其自然存活時間應該在30年左右。2003年,最後一尾野生白鱘的信號消失在追蹤器中,而白鱘也沒有人工養殖個體存留。
白鱘(學名:Psephurus gladius),體長為2~3米,體重200~300公斤,最大的體長可達7.5米。又稱作中華匙吻鱘,和生活在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鱘同屬匙吻鱘科的物種。另名為中國劍魚,是中國最大的淡水魚類。因為其吻部長狀如象鼻,又俗稱為象魚。
中國古代白鱘被稱為鮪。春季溯江產卵。主產於中國長江自宜賓至長江口的干支流中,錢塘江和黃河下游也有發現。是中國特產稀有珍貴動物,屬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有「水中大熊貓」之稱。
2020年1月2日消息,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被宣布於2019年12月23日滅絕。
② 十年禁漁令禁的是哪裡
法律分析: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幹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與長江幹流、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連通的其他天然水域。
法律依據:《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 三、禁捕實施
(一)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區。2019年底以前,完成水生生物保護區漁民退捕,率先實行全面禁捕,今後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
(二)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2020年底以前,完成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除保護區以外水域的漁民退捕,暫定實行10年禁捕,禁捕期結束後,在科學評估水生生物資源和水域生態環境狀況以及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基礎上,另行制定水生生物資源保護管理政策。
(三)大型通江湖泊。大型通江湖泊(主要指鄱陽湖、洞庭湖等)除保護區以外的水域由有關省級人民政府確定禁捕管理辦法,可因地制宜一湖一策差別管理,確定的禁捕區2020年底以前實行禁捕。
(四)其他水域。長江流域其他水域的禁漁期和禁漁區制度,由有關地方政府制定並組織實施。
禁捕期間,特定資源的利用和科研調查、苗種繁育等需要捕撈的,實行專項管理,具體辦法由省級或國家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並組織實施。
③ 長江水生生物保護管理規定中的具體內容,都有些什麼
為了加強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及其棲息地的保護和管理,養護水生生物資源,促進現代漁業綠色發展,農業農村部起草了《長江水生生物保護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並發布通知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長江水生生物保護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
第一條(目的依據)為了加強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及其棲息地的保護和管理,養護水生生物資源,促進現代漁業綠色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實施細則》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十條(數據共享)農業農村部建立調查監測信息匯交共享平台,長江流域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有關部門整合相關調查監測資源,並按要求匯交調查監測數據信息。
在長江流域禁漁區禁漁期開展調查監測的,須經長江流域省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調查監測數據應按有關規定報送批准單位。
第十一條(應急監測)發生水域污染、外來物種入侵等事件,可能或已經嚴重損害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及其棲息地的,發生地或已經受到影響的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立即報告並組織開展應急調查、預警監測和評估。
影響范圍可能或已經涉及跨省行政區水域的,由農業農村部組織或指定有關省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級以上調查監測評估機構開展應急調查、預警監測和評估。
第十二條(指數評價)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和科研單位,建立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評價體系,與水環境質量標准相銜接,組織開展流域級指數評價工作,並將結果作為評估長江流域生態系統總體狀況和水生生物保護責任落實情況的重要依據。
長江流域省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評價體系,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開展省級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評價工作。有條件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參照流域和省級評價體系,開展本轄區內的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評價工作。
第十三條(保護計劃)農業農村部和長江流域省級人民政府漁業主管部門應當制定長江流域珍貴、瀕危水生生物保護計劃,對珍貴、瀕危水生生物實行重點保護、嚴格管理。
長江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珍貴、瀕危水生生物保護計劃,有針對性地消除或緩解威脅因素,維護棲息地功能,保障物種安全。
第十四條(應急救護)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植物野外種群或人工保種群體生存安全受到威脅的,所在地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立即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並根據物種特性和受威脅程度制定保護方案,落實就地保護、遷地保護或種質資源保護等應急救護措施。
中華鱘、長江鱘、長江江豚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植物的應急救護工作,由農業農村部組織實施。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植物的應急救護工作,由長江流域省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第十五條(增殖放流)長江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資源狀況和生態容量科學組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並加強增殖放流監督管理、跟蹤監測和效果評估。
中華鱘、長江鱘等珍貴、瀕危物種的增殖放流,應當根據農業農村部的規劃和計劃組織實施。
第十六條(外來物種防範)禁止在長江流域天然水域養殖、投放外來物種或者其他非本地物種。
養殖外來物種或其他非本地物種的,應當採取防逃逸措施防止其進入開放水域。
發生外來物種或者其他非本地物種逃逸的,有關責任人應當立即採取緊急補救措施,並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所在地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採取緊急補救措施,並及時向可能或已經影響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通報。影響范圍可能或已經跨行政區域的,所在地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同時向跨行政區域的共同上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第十七條(棲息地保護)農業農村部應當根據水生生物及其棲息地狀況的調查、監測和評估結果,發布水生生物重要棲息地名錄及其范圍,明確需要採取的特別保護措施,實行嚴格的保護和管理,對受到破壞的進行修復。
禁止船舶在水生生物重要棲息地禁止航行區域內航行。因國家發展戰略和國計民生需要,在水生生物重要棲息地禁止航行區域內航行的,應當取得農業農村部同意,並採取降速、降噪、限排、限鳴等必要措施,減少對重要水生生物的干擾。
第十八條(影響評價)長江流域涉水開發規劃或建設項目應當充分考慮水生生物及其棲息地的保護需求。相關規劃或建設項目涉及水生生物及其棲息地或可能對其造成影響的,規劃編制單位或建設單位在編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時,應當經科學論證,並書面徵求與環評單位同級的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意見。
涉及珍貴、瀕危水生生物及其重要棲息地或可能對其造成影響的,規劃編制單位或建設單位在編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時,應當組織專題論證,並書面徵求長江流域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意見。涉及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植物及其重要棲息地或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的,應當書面徵求農業農村部意見。
第十九條(補償措施)建設項目對水生生物及其棲息地造成不利影響的,建設單位應當根據批準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或報告表,落實生態補償措施,並與建設項目同步實施。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生態補償措施的實施進展和落實效果進行跟蹤監督。
第二十條(修復工程)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務院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對長江流域數量急劇下降或者極度瀕危的水生生物和受到嚴重破壞的棲息地、天然集中分布區、破碎化的典型生態系統制定修復方案和行動計劃,修建遷地保護設施,建立水生生物遺傳資源基因庫,進行搶救性修復。
長江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本轄區內水生生物及其棲息地保護規劃或實施方案,在水生生物重要棲息地組織實施保護工程和其他修復措施。
第二十一條(生態調度)長江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與同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的配合,參與制定生態流量管控指標和年度水量調度計劃,保證河湖生態流量,保障水生生物生態用水需求。
對水生生物洄遊和種質交換產生阻隔的涉水工程,業主單位或運行主體應當結合實際採取建設過魚設施、河湖連通、生態流量、灌江納苗、種質資源保存、增殖放流、人工繁育等措施,滿足水生生物洄遊、繁殖、種質交流等生態需求。
第二十二條(禁捕制度)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禁止生產性捕撈。在國家規定的期限內,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長江口禁捕管理區等重點水域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
農業農村部根據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狀況,對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管理制度進行適應性調整。長江流域其他水域禁捕管理辦法,由長江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或進行適應性調整,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發布實施。
長江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公安、交通運輸、市場監管等有關部門加強禁捕執法工作,依法查處電魚、毒魚、炸魚等非法捕撈行為,以及運輸、銷售非法漁獲物等違法違規行為。
第二十三條(保護物種利用管理)依法取得捕捉(採集)、人工繁育以及出售、購買、利用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植物或其產品許可的,相關活動應當接受所在地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
第二十四條(專項特許捕撈)因人工繁育、科研監測、維持生態系統平衡或者特定物種種群調控等特殊原因,需要在劃定的禁漁期、禁漁區進行捕撈的,實行專項(特許)捕撈,具體辦法由長江流域省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並組織實施。
其中,因維持生態系統平衡或者特定物種種群調控等開展專項(特許)捕撈、漁獲物可能產生經濟收益的,有關省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資源調查監測和評估結果,確定可捕量,制定實施方案和管理辦法,報農業農村部召開長江水生生物科學委員會議論證通過、審查批准後組織實施。
專項(特許)捕撈對象涉及洄遊性物種或作業范圍跨省級行政區水域的,由農業農村部確定可捕量,組織有關省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聯合制定配額分配和捕撈管理辦法,並監督各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組織實施。
本條第二、第三款規定的專項(特許)捕撈應當實行配額管理,並通過招標、拍賣等方式公開確定捕撈作業和配額權益主體,由此產生的收益應當主要用於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水域生態修復和管理。
第二十五條(生態漁業)在長江流域發展大水面生態漁業的,長江流域省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水域承載力確定適宜的增殖種類、增殖量、增殖方式、放捕比例、捕撈方式和捕撈量,科學規劃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空間。
長江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嚴格區分增殖漁業起捕活動與傳統對非增殖資源的捕撈生產,增殖漁業起捕使用針對增殖品種的漁具漁法。
第二十六條(漁具漁法)長江流域省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水生生物保護需要,提出允許或者禁止使用的漁具漁法目錄、技術標准及其認定標准建議,報農業農村部。農業農村部組織長江水生生物保護科學委員會進行認定,並向社會公布允許或禁止使用的漁具漁法目錄、技術標准及其認定標准。
第二十七條(養殖管理)長江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編制並組織實施養殖水域灘塗規劃,劃定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和養殖區,確定養殖規范和養殖密度,強化養殖投入品管理,指導和規范水產養殖、增殖活動。
第二十八條(垂釣管理)禁止在長江流域以水生生物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和水生生物重要棲息地垂釣。
長江流域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轄區內天然水域休閑垂釣管理辦法,嚴格控制允許垂釣的范圍、時間、工具、方式和釣獲物的品種、規格、數量,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布實施。
違反休閑垂釣相關規定進行垂釣的,按照捕撈進行管理。有關地方管理辦法已經規定處罰措施的,從其規定;未規定處罰措施的,可以責令立即改正、警告或處一千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構成違規捕撈或生產性捕撈的,按照法律、法規有關規定處罰。
第二十九條(執法能力建設)省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漁政執法條件建設規劃,定期配備、更新漁政執法裝備設施,提高漁政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強禁捕水域網格化管理和巡航巡查執法,並指導有條件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組建漁政協助巡護隊伍,規范協助巡護隊伍管理。
第三十條(違法處理)違反本規定的,由長江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所屬的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按照法律、法規有關規定作出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一條(考核獎懲)長江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建立水生生物保護責任制和考核評價機制,對水生生物保護和修復目標完成情況等進行考核。
長江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對在長江水生生物及其棲息地保護管理方面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或個人給予表揚;對工作推進不力、責任落實不到位或發生漁業漁政責任事件的,應當按照相關規定進行通報、約談或問責追責。
第三十二條(術語)本規定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水生生物是指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管理的,終生或階段性生活在各類水體中的生物。
(二)重要棲息地是指省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公布的,水生生物野外種群的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洄遊通道。
(三)生產性捕撈是指以生產或營利為目的,或使用的工具、方法,漁獲物的種類、規格、數量等達到相關規定的禁止標准,或存在市場交易情形的捕撈行為。
第三十三條本規定自2021年 月 日起施行。原農業部1995年9月28日發布、2004年7月1日修訂的《長江漁業資源管理規定》同時廢止。
④ 長江禁釣魚類
法律分析:2021年1月1日起,2030年12月31日止,長江流域將實行「十年禁漁」。
此次禁漁,范圍涵蓋面廣,全市所有河流,除部分河流形成、流經的水庫外,均納入禁捕范圍,且將全市禁捕水域分成三個類型列出。
第一類為水生生物保護區,其已實行常年全面禁捕,具體包括: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烏江—長溪河魚類市級自然保護區、酉陽三黛溝大鯢縣級自然保護區、合川大口鯰縣級自然保護區(嘉陵江合川段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長江重慶段四大家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九盤河市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
第二類為長江及其重要支流,包括長江、嘉陵江、烏江幹流以及重要性較高的其他10條河流。
第三類為其他重點水域,包括我市除水生生物保護區,長江、嘉陵江、烏江幹流和其他10條河流以外的所有河流。
禁止類型包括禁捕范圍和禁捕時間內,禁止生產性捕撈,禁止扎巢采卵。禁止銷售在禁捕范圍和禁捕時間內捕獲的漁獲物。
禁止在水生生物保護區垂釣,除水生生物保護區外,全市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以及其他重點水域,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禁止垂釣,其他時間內的垂釣按有關規定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四十條 違反保護水產資源法規,在禁漁區、禁漁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撈水產品,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