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北方針葉林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針葉林是以針葉樹為建群種所組成的各類森林的總稱。包括常綠和落葉,耐寒、耐旱和喜溫、喜濕等類型的針葉純林和混交林。主要由雲杉、冷杉、落葉松和松樹等屬一些耐寒樹種組成。通常稱為北方針葉林,也稱泰加林。
針葉林分布在夏季溫涼、冬季嚴寒的地區。
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溫度:寒冷地方針葉林較多;溫暖地帶闊葉林較多。
生物因素應該主要是人類吧,人類可以人為地在適合針葉林生長的地方種植這些植物。
㈡ 4.對於森林中的老虎來說,下列不屬於影響其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A.草 B.水
選C
題目中說的是非生物因素,那麼A肯定不對了
㈢ 森林中的生物和非生物有哪些
在森林中生活的所有植物,包括樹木,灌木,苔蘚;所有動物;所有微生物都屬於森林生態系統中的生物。
森林中的石頭;水流;泥土等不具備生命的物質都屬於非生物
㈣ 請列舉五個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1大氣:人類生活在地球大氣的底部,並且一刻也離不開大氣.大氣為地球生命的繁衍,人類的發展,提供了理想的環境.它的狀態和變化,時時處處影響到人類的活動與生存.
2陽光:日照長短能影響動物繁殖活動,貂、鼬等需在長日照條件下進行繁殖;鹿和山羊要在短日照條件下繁殖.
3菊花在秋季開花(植物分長、短日照植物),深海中無植物的生長.
4溫度影響植物的分布:南柑,北梨,冷─針葉林,熱─闊葉林
5水:在乾旱荒漠地區,只有少數耐乾旱動植物能生存;在雨量充沛的熱帶雨林地區,森林茂密,動植物種類繁多.
㈤ 影響植物生長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
1、日常生活中總有「春蘭秋菊」、「南桔北梨」之說,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異的生態因素依次是光和溫度
2、影響植物垂直分布是各種非生物因素綜合作用;
對於海拔高度相同的植物垂直分布,主導作用是光照.
在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物主導作用是溫度
3、大多數生物群落在空間上有垂直分層現象,稱為群落的垂直結構。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動物垂直分層現象的主要因素分別是光照、食物
4、東北某林區,山區是落葉闊葉林,中部是紅松林,山頂是冷杉林,造成這種分布狀況的主要因素是溫度
5、
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光、溫度、水分等。
光:只有在光照條件下,植物才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並儲存能量。動物則直接或間接依賴植物生存。例:菊花在秋季開花(植物分長、短日照植物),深海中無植物的生長。山的陽面植物生長好;光對動物影響也很大,例:日照長短能影響動物繁殖活動,貂、鼬等需在長日照條件下進行繁殖;鹿和山羊要在短日照條件下繁殖。
溫度:溫度影響各種生物。例如:影響生物生存(動物生存於-2─50度);影響植物的分布:南柑,北梨,冷─針葉林,熱─闊葉林;影響動物的形態(極地狐和沙漠狐)、生活習性(動物的冬眠和夏眠)。
水:一切生物的生存都離不開水。年降雨量決定陸生生物分布;影響生物體的結構、生育和習性特點。乾旱葉枯萎,生長受阻;土壤中水分過多導致空氣減少,影響植物根系的呼吸,嚴重時會使植物窒息而死。對動物來說,缺水比缺少食物後果更為嚴重。在乾旱荒漠地區,只有少數耐乾旱動植物能生存;在雨量充沛的熱帶雨林地區,森林茂密,動植物種類繁多。
7、長白山植物的垂直分布與海洋藻類的垂直分布分別受什麼因素的影響所致是溫度與光照或海洋中的植物與高山上的植物均具有分層分布現象,其主要生態因素分別是光照、溫度。
㈥ 森林中的生物和非生物有哪些
生物有:植物---植食動物與昆蟲---肉食動物與雜食動物
非生物有:CO2,水,光等無機環境
㈦ 非生物因素有哪些呢
非生物因素有光照、溫度、水等。
1、大氣
大氣是指在地球周圍聚集的一層很厚的大氣分子,稱之為大氣圈。像魚類生活在水中一樣,人類生活在地球大氣的底部,並且一刻也離不開大氣。大氣為地球生命的繁衍,人類的發展,提供了理想的環境。它的狀態和變化。時時處處影響到人類的活動與生存。
2、光照
只有在光照條件下,植物才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並儲存能量。動物則直接或間接依賴植物生存。例:菊花在秋季開花(植物分長、短日照植物),深海中無植物的生長。
山的陽面植物生長好;光對動物影響也很大,例:日照長短能影響動物繁殖活動,貂、鼬等需在長日照條件下進行繁殖;鹿和山羊要在短日照條件下繁殖。
3、溫度
溫度影響各種生物。例如:影響生物生存(動物生存於-2~50度);影響植物的分布:南柑,北梨,冷─針葉林,熱─闊葉林;影響動物的形態(極地狐和沙漠狐)、生活習性(動物的冬眠和夏眠)。
4、水分
一切生物的生存都離不開水。年降雨量決定陸生生物分布;影響生物體的結構、生育和習性特點。乾旱葉枯萎,生長受阻;土壤中水分過多導致空氣減少,影響植物根系的呼吸,嚴重時會使植物窒息而死。對動物來說,缺水比缺少食物後果更為嚴重。
在乾旱荒漠地區,只有少數耐乾旱動植物能生存;在雨量充沛的熱帶雨林地區,森林茂密,動植物種類繁多。
5、空氣
由於地球有強大的吸引力,使百分之八十的空氣集中在離地面平均為十五公里的范圍里。這一空氣層對人類生活、生產活動影響很大。
㈧ 森林能凈化空氣,這是由於什麼非生物的影響
環境因素可以影響植物的生活,如光照、溫度、降雨、土壤類型等因素對植物的影響.比如在熱帶光照強,溫度高,水分好,植物的葉片就大,而在寒冷的高緯度地區,植物的葉片小.在熱帶,植物是常綠的,而在溫帶,大部分植物是落葉的;植物對環境的影響是植物通過自身的作用改變周圍的環境.比如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植物生長迅速,對礦物質的需求量比較大,所以植物通過根系分泌有機酸來增加P和Ca的供應量,結果導致土壤pH值很低,呈酸性.相反在溫帶,土壤pH是中性或者鹼性.森林裡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很高,這些有機質和水分具有很強的親和力,因此可以增加降雨,減少泥石流的形成,改善區域的微氣候.因此森林能凈化空氣,調節氣候的現象植物對環境的影響
㈨ 影響森林生態系統的非生物因素
動植物的種類在森林生態系統中更多
農田生態系統中起主導作用的是人
㈩ 國際森林年的國際森林年主題
2011年國際森林年,年初,來自50多個國家駐華使館、20多個國際組織駐華機構的代表,以及北京市群眾代表共500人,以植樹播綠的形式,拉開「國際森林年中國行動」系列活動序幕。本期應知為讀者就森林的相關問題進行解讀。 森林:森林是指比較密集生長在一起的以喬木為主體的木本植物群落。
它按外部表現,可分為樹冠互相連接成郁閉林冠的密林和樹冠不相銜接、林下環境與無林的開曠地相似的疏林;按喬木的葉子功能、形態等特性可分為常綠林、落葉林、針葉林、闊葉林等;按用途可分為用材林、經濟林、防護林等;按起源可分為天然林、人工林等。
森林生態系統
森林生態系統是指以森林為主要生產者的陸地生態系統,為森林中各種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有機聯系在一起的綜合體。生物因子有植物、動物、微生物等。非生物因子有土壤、水、空氣、陽光等。森林生態系統的巨大生態空間為各種生物提供了廣闊的生長、棲息環境和豐富的食物資源。
森林生態系統可按植被類型的不同加以區別為熱帶雨林生態系統、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溫帶落葉闊葉林生態系統、寒溫帶針葉林生態系統等。它是所有陸地生態系統中面積最大、結構最復雜、功能最穩定、生物量最高的生態系統,對陸地生態系統有決定性的影響。
森林生態系統具有下列一些基本特徵:1.它是濕潤氣候下演替所形成的頂級平衡狀態,所以生物種類及其生活型類別最豐富,其中喬木和其他木本植物是系統的最基本成分;2.具有復雜的層次結構、層片結構和營養結構,食物鏈縱橫交叉形成了復雜的食物網,環境空間以及營養物質得以高度充分的利用;3.有著最高生產力和生物量,估計森林的植物貯藏量幾乎是全部陸地植物量的82%;4.對自然環境具有最大的自然調節能力,特別是涵養水源、凈化空氣、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吸煙滯塵、改變區域水熱狀況等方面有著突出的作用。此外,對人類生產和生活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由於人類對森林生態系統的基本生態特徵不了解,忽視了對它的保護,森林的破壞已反過來影響了人類的生存環境。建立相當數量的森林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以及建立人工森林生態系統是對森林進行保護和利用的有效措施。 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表明,我國森林資源保護和發展依然面臨著以下突出問題:
森林資源總量不足我國森林覆蓋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位。人均森林面積0.145公頃,不足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積量10.151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7。全國喬木林生態功能指數0.54,生態功能好的僅佔11.31%,生態脆弱狀況沒有根本扭轉。
從總體上看,生態問題依然是制約我國可持續發展最突出的問題之一,生態產品依然是當今社會最短缺的產品之一,生態差距依然是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最主要差距之一。
森林資源質量不高喬木林每公頃蓄積量85.8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8%,平均胸徑僅13.3厘米,人工喬木林每公頃蓄積量僅49.01立方米 林地保護管理壓力增加第七次清查林地轉為非林地的面積雖比第六次清查有所減少,但依然有831.73萬公頃,其中有林地轉為非林地面積377.00萬公頃,征佔用林地有所增加,個別地方毀林開墾現象依然存在。
營造林難度越來越大我國現有宜林地質量好的僅佔13%,質量差的佔52%;全國宜林地60%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和西北地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分7章49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從事森林與林木的培育種植、採伐利用以及森林、林木、林地的經營管理活動,都必須遵守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總則規定了森林的分類、對林權的保護,確立了林業建設實行「以營林為基礎,普遍護林,大力造林,采育結合,永續利用」的方針;國家對森林資源實行的組織和鼓勵植樹造林、保護森林等措施,以及建立林業基金制度和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等。
關於森林經營管理,森林法規定由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對森林實行管理和監督,建立資源檔案制度。並規定了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權的轉讓方式,林業長遠規劃,林業糾紛的處理;還規定了勘查、開采礦藏和各項建設工程保護森林的措施。
關於森林保護,森林法專門規定設立護林組織,由森林公安機關負責保護轄區內的森林資源;規定了防止森林火災和森林病蟲害、防止森林資源破壞的禁止和限制措施;還規定了劃定自然保護區和保護林區內野生動物的措施。此外,森林法對植樹造林和封山育林也做出了規定。
關於森林採伐,森林法規定應當按照消耗量低於生長量的原則,嚴格控制森林年採伐量;森林採伐必須按照國家統一計劃進行,並且年度木材生產計劃不得超過批準的年採伐限額;對森林採伐實行採伐許可制,對木材的經營實行監督管理。
國際森林年:聯合國糧農組織於1984年5月7日在歲馬舉行的林業委員會第七屆會議上,奧地利政府提出建議要求在墨西哥召開的第九屆世界林業大會宣布1985年為「國際森林年」,以促進各國政府對保護世界森林資源採取協調行動。包括中國林業代表團在內t出席會議的79個糧農組織成員國林業代表團一致支持奧地利政府的建議。各國政府將在保護和合理利用森林方面開展一華只有國際影響的活動.推動各界進一步重視林業。並號召在國際森林年應特別強調公眾關系點育與培訓;發展援助加強對森林破壞原因和後果的研究,探討能確保森林長期經營的戰略和經營體系;政治決策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