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生長和發育是個體生活周期中兩種不同的現象,你怎麼解釋這句話
區別如下:
生物體生長的細胞學基礎是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以細胞分裂為主,在新陳代謝方面的表現是同化作用大於異化作用,個體上表現為生物的重量和體積的增加。發育通常指由受精卵變成為成熟個體的過程,其細胞學基礎是細胞的分化,側重於指生物器官的結構和功能的完善。生長是量變,發育是質變,兩者可以同時進行,但不可同等看待。生長激素促進動物的生長,甲狀腺激素促進動物的生長發育,缺乏生長激素時,人患侏儒症,個子矮小,但生理功能基本正常;缺乏甲狀腺激素時,人患呆小症,不但個子小,而且不能生殖、智力低下。
『貳』 生長和發育 這兩個詞的意思有什麼區別
關於生長、分化與發育幾個概念的含義
發育現象很早就引起人們的注意,但由於其過程復雜,較難理解其實質和機理,因此,長期以來在這方面研究進展緩慢,基本上較多地停留在對形態變化的描述上。本世紀初由於實驗技術的進步,加深了對發育現象的認識,目前發育已成為生物科學研究的中心之一,吸引了眾多生物學家的關注[1]。但對發育的基本概念卻依然比較模糊,在眾多不同的教科書及學術論文中,有種種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解釋,主要表現在發育、生長和分化三者的區別與聯繫上[2]。
生長、分化和發育都是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發展的生物學過程。生長英文為growth,是一個普通詞彙,它的原意很廣,主要指生長和發展的過程,也指體積、重量和能力增加的程度[3]。分化譯自differentiation,是比較固定的生物學術語,指在發育過程中細胞、組織和器官等在結構和功能方面的變化[3]。發育譯自development,也是一個普通詞彙。development來自develop,含義較廣泛,但在指自然過程時,有發展(更大、更充實、更完善)和進化之意[3]。
中文發育一詞,源於《禮*中庸》「大哉聖人之道,洋洋忽發育萬物,峻極於天」一語,意思是「道生萬物」,這里的發育明顯有發生發展的意思。《辭源》中還對發育作了解釋:「今即指人自出生至長成的過程」[4],其意顯然過於狹窄。而《辭海》則認為發育是生物體生活史中構造和功能從簡單到復雜的變化過程。在高等動植物中,一般指達到性功能成熟時為止[5]。
科學術語的界定,首先應盡可能嚴格確切,切忌含混,其次要能符合極大多數事實。當然科學在發展,有些術語的概念也在發展,所以不能過於絕對。吳相鈺[6]與曹宗巽[7]在他們的著作中認為新器官的形成和分化都是生長,這是一種含混的說法。生長與發育兩個術語的界限不清還可見於其他一些流行的教科書中[8]。
早些時候前蘇聯學派認為生長是量變,發育是質變,用哲學概念來劃定科學術語,將問題抽象化。自然科學與作為指導科學的哲學不同,這無助於對科學問題的探討。周鄭、陸德裕也將生長與發育兩者並列起來[9]。
張學明[2]在綜合大量文獻後,認為分化是受精卵轉變為胚的過程和由生長點細胞轉變為葉原基、花原基的過程。這種觀點也不一定經得起推敲:難道胚、葉原基、花原基形成後都不再有分化?在前蘇聯學派的影響下,張學明認為發育是整體的內在質變,分化是局部的質變[2]。根據這一看法,那什麼是外在質變?整體質變與局部質變的關系又是什麼?對問題的實質依然沒有說清楚。
我們基本堅持早先我們關於發育、生長和分化的認識[10]。即發育具有廣泛的含義,生物界的一切發生與發展都屬於發育[3]。它可以包括個體與生物界的變化發展兩個方面,但後者以基因組的變化為基礎,有一定的隨機性;而前者的基因組基本不變,是受基因組控制的有程序的發展[11]。這種程序過去認為是不能打亂的,但現在證明,在一定條件下,程序可以顛倒。例如:花粉粒可以形成單倍體植株;不經受精體細胞可誘導產生胚等。為了明確在生物科學中的應用,我們認為應將生物發生發展的兩個方面加以區別:發育只指個體的變化發展;生物界的變化發展稱為進化(evolution)或稱系統發育(phylogeny),更確切地說,系統發育是有機體的進化史[12]。這樣看來,發育與個體發育(ontogeny)的概念極為相似,個體發育最初是胚胎學的名詞,指有機體從孕期到成年期的發生與發展[12]。張學明強調發育的整體性只適合於個體發育一詞,而發育則更為廣泛,包括生長與分化兩個過程都可稱為發育,例如葉的發育和花的發育等。有些學者強調,發育是有組織化(organization)的函數(function)。從一個受精卵如何創建為巨大的紅樹,以及藍藻異形胞定距離地間隔分布,都是隨時間與空間有控制地組織化的[13],這就強調了發育中的關鍵問題。有組織化是生物的重要特徵。有機體(organism)一詞可能是從有組織化一詞演變產生的。但是發育過程中也常包括衰老與死亡。由於熵的增加,生物體常趨向於非組織化,即便是整個個體處於興旺發育之中,仍存在著局部細胞、組織甚至器官(如落葉)的衰老死亡。
生長和分化是發育的組成部分。生長應用於生物專業時,應根據韋氏辭典中的第二義定為有代謝活性的原生質數量的增加,是伴隨著細胞數量和體積兩者增加而增加的[12]。有人強調生長只是原生質的增加,這在度量上相當困難,不一定切合實際。
生長基本上是不可逆的,盡管有負生長(negative growth)的存在[10],也不是一種可逆的過程。但是細胞內水分的增減、貯藏物質的增減、原生質代謝與合成,都影響生長並造成一定程度的可逆現象。
有人認為生長是量變,但由於細胞質內各成分的定位分布、細胞分裂方向的不同以及缺乏保證細胞質均等分配的機制[10]等因素,生長不可能完全是量變。
關於分化的概念,我們認為Guralnik(1972)的定義是比較概括和全面的。這里應該補充的是,除有細胞、組織和器官不同水平的分化外,尚有整體水平的分化。在自然界常見到這樣的現象,即在不同生態環境條件下,同種生物個體之間是有差異的,如紫菜與殼斑藻曾經被認為是兩種植物,實際上它們是在不同溫度條件下而形成的同種植物。此外高等植物孢子體與配子體的差異也可看作是個體水平的分化。還有冰葉日中花(Mesembryanthemum crystallinum)在甜土或鹽土兩種條件下生長的植株,其形態與生理都有比較大的差異[14]。個體水平的分化與進化不同,是建立在基因組不變的基礎上的,而且與一般的細胞分化相同,是可逆的。而進化過程中所發生的個體差異是基因組改變所致,並且基本上是不可逆的。
無論是發育還是生長與分化都是生物學過程,都受時、空的限制,都是基因組編制好的程序在外界條件影響下的表達。尤其是細胞的分化,一般要經過感受態(competence)、響應(commitment)與決定(determination)等過程。目前對這三個術語的界定也不甚清楚。我們認為感受態是細胞處於能接受內、外信號的狀態。如果感受態細胞接受信號,就處於響應狀態。進入響應後,細胞開始新的生化途徑,這就是決定。決定的程度有深有淺,表現在進行決定的難易上。在決定的基礎上,細胞一旦表現出可見的變化,就是分化[14]。
基本問題
『叄』 什麼是生長發育
什麼是生長發育
什麼是生長發育,萬物都在生長,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可以接觸到很多方面的內容和知識,當然很多的知識也是根據我們長期以往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以下了解什麼是生長發育。
生長是指身體各器官、系統的長大和形態變化,是量的改變;發育是指細胞、組織和器官的分化完善與功能上的成熟,產質的改變。兩者密切相關,生長是發育的物質基礎。而發育成熟狀況又反映在生長的量的變化。
生長和發育是兒童不同於成人的重要特點。
生長是指兒童身體各器官、系統的長大,可有相應的測量值來表示其的量的變化;
發育是指細胞、組織、器官的分化與功能成熟。
生長和發育兩者緊密相關,生長是發育的物質基礎,生長的量的變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體器官、系統的成熟狀況。
什麼是正常的生長發育?
是指全身各部分、各器官、各組織的大小,長短及重量的增加及其功能的健全。
生長發育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1、嬰幼兒期(3歲以下-快速生長期):出生至3歲,是孩子快速成長期。出生後第一年生長速度最快,可增長25厘米。第二年生長速度為10厘米。此期主要是營養狀態和生長激素的調控。
2、兒童期(3歲-青春期,即穩定生長期):從3歲開始直至青春期開始前(女孩約10歲,男孩約12歲),此期間生長主要由生長激素和甲狀腺素調節,每年增長5-7厘米。
3、青春期(加速生長期):進入青春期後,由於性激素水平的升高,兒童生長再次加速。其中生長激素和性激素共同起作用,性激素除促進生長外,還【促進性】成熟和骨骺閉合,最終導致身高增長停止。在整個青春期,女孩身高可增加20-25厘米,而男孩青春期比女孩青春期遲2年開始,因此比女孩可多獲得8-10厘米的身高。
人體的生長和發育包括從受精卵開始到形態和功能上完全成熟的成人期的全過程。生長發育是一個連續的生物過程。生長是指各器官系統和整個身體大小的增長;發育是指細胞分化的完善和功能的成熟。生長和發育是機體在量和質兩個方面的動態變化,兩者不能分割。生長的基礎是細胞在數量上的增加、體積上的增大和定期的衰亡,這一過程受遺傳因素調控。中日友好醫院兒科張知新
在整個生長發育的過程中,生長雖然是連續的,但並不是平穩、均勻的增長,首先是不同年齡的生長速率是不同的,分為高峰期和平台期,在生長的過程中,總共有兩個生長高峰期,即:嬰幼兒期和青春期。其次,在同一年四個不同季節里也存在生長速率的差異,有的孩子春天長個,冬天出現生長緩慢甚至停滯現象。
通常可將人的生長發育分為4期,即胎兒期、嬰幼兒期、兒童期和青春發育期。
一、胎兒期:從受精卵形成到胎兒出生為止,共40周。胎兒的周齡即為胎齡。
二、嬰幼兒期:從分娩臍帶結扎時刻計算到一周歲的階段,可細分為新生兒期和嬰兒期:1、新生兒期:自胎兒娩出臍帶結扎至28天的時期。此期在生長發育和疾病方面具有非常明顯的特殊性,且發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因此將嬰兒期中的'這個特殊時期單獨列為新生兒期。2、嬰兒期:自出生到1周歲之前為嬰兒期。
此期是生長發育極其迅速的階段,因此對營養的需求量相對較高。此時,各系統器官的生長發育雖然也在繼續進行,但是不夠成熟完善,尤其是消化系統常常難以適應對大量食物的消化吸收,容易發生營養和消化紊亂。3、幼兒期:自1歲至滿3周歲之前為幼兒期。體格生長發育速度較前稍減慢,智能發育迅速,同時活動范圍漸廣,接觸社會事物漸多,語言、思維和社交能力的發育日漸增速。
三、兒童期:1、學齡前期:自3周歲至6歲~7歲入小學前為學齡前期。2、學齡期:自入小學開始(6歲~7歲)至青春期前為學齡期。此期兒童的體格生長速度相對緩慢,除生殖系統外,各系統器官外形均已接近成人,智能發育更加成熟。
四、青春期:青春期年齡范圍一般從10歲~20歲,女孩的青春期開始年齡和結束年齡一般比男孩早2年左右。青春期的進入和結束年齡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約可相差2歲~4歲。此期兒童的體格生長發育再次加速,出現第二次高峰,同時生殖系統也加速並漸趨成熟。
小孩生長發育標准
小孩生長發育標准?首先,介紹幾個生長發育常用的標准。小孩體格生長發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各年齡生長發育並非等速,不同年齡階段生長速度不同。下面介紹幾個常用的發育標准:
1、體重標准:3-12個月體重(kg)=(月齡+9)/2;1-6歲體重(Kg)=年齡×2+8;7-12歲體重(kg)=(年齡×7-5)/2。
2、身高標准:出生時平均50cm;1周歲時達75cm;2歲時可達87cm。2-12歲身高(cm)=年齡×7+77。
3、頭圍標准:出生時34cm;1歲時達46cm;2歲時48cm;5歲時50cm;15歲時54-58cm,達到成人標准。
4、胸圍標准:出生時32cm;比頭圍小1-2cm,1周歲以後胸圍和頭圍相等。
5、腰圍標准:與胸圍相似。
6、牙齒發育標准:乳牙共20顆,出牙早晚的順序個體差異很大,最早的4個月,最短的10-12個月,平均7-8個月出牙。2歲以後乳牙數=月齡-(4-6顆);2歲半乳牙出齊。6歲以後乳牙開始脫落;7歲第一磨牙出現;12歲第二磨牙出現;17歲第三磨牙出現,恆牙共30-32顆,這是常用的標准。
寶寶生長發育看這些指標
生長發育是嬰幼兒及青少年期所特有的生理現象。兒科醫生介紹,常用的小兒生長發育指標有體重、身高、頭圍、胸圍。
1、體重
反映小兒生長發育的最重要也是最靈敏的指標,可反映孩子營養狀況。體重在出生頭3個月增長最快,一般為月增長600~1000克,最好不低於600克。3~6個月一般月增長600~800克。6~12個月平均每個月增長300克。1歲後小兒生長速度明顯減慢,1~3歲小兒平均每個月體重增長150克。
2、身長
短期內影響生長發育的因素(營養、疾病等)對身長影響不明顯,主要受遺傳、種族和環境的影響較為明顯。身長在出生後第一年增長最快,平均年增長25cm。第二年平均增長10cm,第三年平均增長4~7.5cm。
3、頭圍
頭圍是反映孩子腦發育的一個重要指標。出生時頭圍平均34cm;1歲時平均46cm;第二年增加2cm,第三年增長1~2cm。3歲時頭圍平均為48cm,與成人相差不多。
4、胸圍
孩子在出生時,胸圍小於頭圍,隨著月齡的增長,胸圍逐漸趕上頭圍。一般在孩子1歲時,胸圍與頭圍相等。但由於營養狀況普遍較好,不少嬰兒在未滿1歲時胸圍就趕上了頭圍。孩子1歲後,胸圍增長明顯快於頭圍,胸圍逐漸超過頭圍。
『肆』 生長發育是什麼
文章摘要:人體的生長和發育包括從受精卵開始到形態和功能上完全成熟的成人期的全過程。生長發育是一個連續的生物過程。生長是指各器官系統和整個身體大小的增長;發育是指細胞分化的完善和功能的成熟。生長和發育是機體在量和
人體的生長和發育包括從受精卵開始到形態和功能上完全成熟的成人期的全過程。生長發育是一個連續的生物過程。生長是指各器官系統和整個身體大小的增長;發育是指細胞分化的完善和功能的成熟。生長和發育是機體在量和質兩個方面的動態變化,兩者不能分割。生長的基礎是細胞在數量上的增加、體積上的增大和定期的衰亡,這一過程受遺傳因素調控。
在整個生長發育的過程中,生長雖然是連續的,但並不是平穩、均勻的增長,首先是不同年齡的生長速率是不同的,分為高峰期和平台期,在生長的過程中,總共有兩個生長高峰期,即:嬰幼兒期和青春期。其次,在同一年四個不同季節里也存在生長速率的差異,有的孩子春天長個,冬天出現生長緩慢甚至停滯現象。
通常可將人的生長發育分為4期,即胎兒期、嬰幼兒期、兒童期和青春發育期。
一、胎兒期:從受精卵形成到胎兒出生為止,共40周。胎兒的周齡即為胎齡。
二、嬰幼兒期:從分娩臍帶結扎時刻計算到一周歲的階段,可細分為新生兒期和嬰兒期:1、新生兒期:自胎兒娩出臍帶結扎至28天的時期。此期在生長發育和疾病方面具有非常明顯的特殊性,且發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因此將嬰兒期中的這個特殊時期單獨列為新生兒期。2、嬰兒期:自出生到1周歲之前為嬰兒期。此期是生長發育極其迅速的階段,因此對營養的需求量相對較高。此時,各系統器官的生長發育雖然也在繼續進行,但是不夠成熟完善,尤其是消化系統常常難以適應對大量食物的消化吸收,容易發生營養和消化紊亂。3、幼兒期:自1歲至滿3周歲之前為幼兒期。體格生長發育速度較前稍減慢,智能發育迅速,同時活動范圍漸廣,接觸社會事物漸多,語言、思維和社交能力的發育日漸增速。
三、兒童期:1、學齡前期:自3周歲至6歲~7歲入小學前為學齡前期。2、學齡期:自入小學開始(6歲~7歲)至青春期前為學齡期。此期兒童的體格生長速度相對緩慢,除生殖系統外,各系統器官外形均已接近成人,智能發育更加成熟。
四、青春期:青春期年齡范圍一般從10歲~20歲,女孩的青春期開始年齡和結束年齡一般比男孩早2年左右。青春期的進入和結束年齡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約可相差2歲~4歲。此期兒童的體格生長發育再次加速,出現第二次高峰,同時生殖系統也加速並漸趨成熟。
『伍』 什麼是植物生長與發育兩者有什麼區別與聯系
植物生長:生物體由小到大的過程即生長。
植物發育即植物的個體發育。指植物生命所經歷的全過程。
植物生長與發育的區別:
1、性質不一樣
生長是指作物在體積,重量和數量上增加,發育是指作物發生形態,結構和功能上的質的變化。
2、生長過程不一樣
植物生長在生命周期中,植物的細胞、組織和器官的數目、體積或乾重的不可逆增加過程稱為生長。植物發育在生命周期中,生物的組織、器官或整體,在形態結構和功能上的有序變化過程。
3、起點不一樣
植物生長多細胞生物體的生長,要從細胞分裂和細胞生長兩方面來考慮。植物發育但一般以種子萌發為開始階段。構成植物個體的細胞和器官也有其自身發端﹑形成和衰老的發育過程。
植物生長與發於的聯系:植物的生長和發育是相互緊密聯系的。兩者不是處於生活周期的不同時期,而是共同處於一個植物體中相伴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