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鄱陽湖,你了解多少多少英雄豪傑名留大湖之畔!
鄱陽湖,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湖,位於江西省北部。 「 浩渺鄱湖水接天,波翻浪涌競爭先;連江通海胸懷廣,滋養生靈歲復年 」 。鄱陽湖上承贛、撫、信、饒、修五河之水,下接長江。
鄱陽湖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6.5-17.8℃,年平均降水量1570mm。6-8月盛行南風或偏南風,大風多發生於小暑前後;其餘各月多為北風或偏北風
鄱陽湖的古稱很多:彭蠡澤、彭澤、官亭湖、揚瀾、擔石湖等等,不下十個。這倒不是因為它有許多淵源,而是由於它兼並了許多小湖,逐漸擴大,同時也並蓄了那些小湖的名字。它本初的乳名源自大禹治水時期,這片地區因地勢低窪,形成了數條分汊狀水系,所以取古漢語中表數量多的虛詞「九」,稱其為九江。《禹貢》中記載「九江孔殷,東為彭蠡。」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即葫蘆。也就是說,這片窪地湖泊,自古就形似葫蘆瓢。
鄱陽湖中有水生維管束植物102種、浮游生物266種、魚類122種、豚類2種、已鑒定的貝類87種。魚類經濟價值較大的有鯉、鯽、鰱、鱅、青、草、鱤、鮊等10餘種和暢銷國內外市場的銀魚,江豚在鄱陽湖中的數量約200-300頭。此外,還出產眾多的貝類、蝦、蟹、水禽、蓮藕和湖草等水生動植物。
世界上98%的濕地候鳥種群皆匯於此,飛時不見雲和日,落時不見湖邊草。世界上現存的白鶴有4000多隻,一到冬天98%的白鶴與數十萬的天鵝會選擇到鄱陽湖越冬,堪稱天下奇觀。是白鶴的天堂,天鵝的故鄉。豐水季節,水天一色,浩浩盪盪,橫無際涯,煙波浩渺,山蒼蒼、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枯水季,小河淼淼,在寬闊的草洲上蜿蜒,夜來徐汊伴鷗眠,西徑晨炊小泊船。
王勃:滕王閣序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鄱陽湖
[ 西江月 ]
(左河水)
水退寒來洲起,沼成浪靜冰封。
綠氈百里染霞中,懷抱幾盤彩鏡。
輕步藜蒿沙地,鶴鵝濺起無蹤。
微風飄近賣魚聲,圓我佳餚舊夢。
《鄱陽湖》又稱《冬入鄱陽湖》,是左河水的一首描寫鄱陽湖入冬後情況的詞作,詞牌為西江月,故也稱西江月・冬入鄱陽湖。作品描寫了鄱陽湖進入冬季時,湖水退、沙洲起、沼澤出,成為一望無邊的綠色草原,白鶴、天鵝、大雁等各種候鳥從遙遠的北方遷徙而來,使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又成為了另一番的景色。
鄱陽湖魔鬼三角
鄱陽湖豐水季節浪涌波騰,浩瀚萬頃,水天相連。但是,它也存在一片類似於「百慕大」的神秘水域。
「 百慕大危魔鬼域,鄱陽湖也有類同區;離奇神秘舟船警,險象環生不是虛 」 。鄱陽湖老爺廟附近的水域,是一片離奇神秘的水域,
位於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多寶鄉,是鄱陽湖連接長江出口的狹長水域,有 「 拒五水一湖於咽喉 」 之說,南起松門山,北至廬山市,全長24公里。在半個多世紀里,百餘艘船隻在這里離奇失蹤。這片魔鬼水域被人們稱為 「 中國的百慕大 」 ,又稱 「 鄱陽湖魔鬼三角 」 。
鄱陽湖花海
鄱陽湖花海,受降雨偏少、上游來水減少等因素影響,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出現嚴重低枯水位,鄱陽湖廬山站水位僅為8.19米。
2013年11月5日,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大沔池附近的鄱陽湖畔拍攝的蓼受降雨偏少、上游來水減少等因素影響,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出現嚴重低枯水位,鄱陽湖提前進入枯水期,在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大沔池及印山附近的鄱陽湖灘出現了蓼子花海草原。
看過這么多關於鄱陽湖的美麗景色與傳說,讓我們了解一下關於鄱陽湖的一段歷史——鄱陽湖大戰。
鄱陽湖之戰又稱鄱陽湖水戰、鄱陽湖大戰,是元朝末年 朱元璋 和 陳友諒 為爭奪 鄱陽湖 水域而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決戰以朱元璋的完全勝利而告終。這次戰役被視為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
由鑫杭影視傳媒有限公司 江西鄱陽湖影視文化投資有限公司(籌)、溫州市鄱陽商會等多家單位共同製作的史詩巨作《鄱陽湖大戰之三霸爭業》電影正在籌劃中,這部投資1.6億的院線大片將結合3D效果全面還原這次中世紀最大規模的水戰。電影會融入武俠與魔幻元素,將歷史與神話結合打造一部媲美好萊塢商業電影的中國風式歷史神話巨制!《鄱陽湖大戰之三霸爭業》無論是在編劇、導演、演員與製作方面定會超越《英雄》、《無極》成為中國電影史古裝武俠片新的里程碑!
『貳』 江西鄱陽湖盛產什麼魚
江西鄱陽湖盛產的魚類有鯉、鯽、鰱、鱅、青、草、鱤、鮊、銀魚。
1、鯉魚
鯉魚屬於底棲雜食性魚類,葷素兼食。餌譜廣泛,吻骨發達,常拱泥攝食。鯉魚又是低等變溫動物,體溫隨水溫變化而變化,無須靠消耗能量以維持恆定體溫,所以需餌攝食總量並不大。
2、鯽魚
鯽魚主要是以植物為食的雜食性魚,喜群集而行,擇食而居。肉質細嫩,營養價值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3克、脂肪11克,並含有大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
3、鰱魚
鰱魚屬於典型的濾食性魚類。靠腮的特殊結構濾取水中的浮游生物。主要食物:鰱魚終生以浮游生物為食,在魚苗階段主要吃浮游動物,長達1.5厘米以上時逐漸轉為吃浮游植物,並喜吃草魚的糞便和投放的雞、牛糞。亦吃豆漿、豆渣粉、麩皮和米糠等。
4、鱅魚
鱅魚喜歡生活於靜水的中上層,動作較遲緩,不喜跳躍。以浮游動物為主食,亦食一些藻類。性成熟年齡為4-5齡,親魚於5-7月在江河水溫為20-27℃時於急流有泡漩水的江段繁殖。
幼魚一般到沿江的湖泊和附屬水體中肥育,到性成熟時期至江中繁殖,以後又回到湖泊食物豐富的地方肥育。冬季多棲息於河床和較深的岩坑中越冬。
5、鱤魚
鱤魚在中國分布最廣,黑龍江流域、遼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珠江、紅河及其支流,以及洞庭湖、鄱陽湖、太湖、巢湖、洪湖等大水域都有分布,而其中以長江為最多。
『叄』 鄱陽湖有哪些自然資源
1.鄱陽湖流域地處東亞季風區,屬於亞熱帶溫暖濕潤氣候,氣候溫和,雨量豐沛,水熱基本同期,無霜期近300天,適合水稻等多種高產作物生長。鄱陽湖流域自古以來號稱「魚米之鄉」,是江西省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是我國和江西省 主要商品糧、油、棉、魚生產基地
2.鄱陽湖湖區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7℃左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400~1700毫米。湖內共有魚類90多種,其中經濟價值較大的有鯉、鯽、鰱、鱅、青、草、鱤、鮊等10餘種,年產量達2550萬公斤以上。此外,還出 產眾多的貝類、蝦、蟹、水禽、蓮藕和湖草等水生動、植物.
出露的洲灘濕地面積達2,787平方公里,為中國其它諸湖所罕見。鄱陽湖生物資源十分豐富。湖中有水生植物102種,隸屬於38科;魚類122種,分屬於23科;保護區有鳥類280餘種,分屬17屬51科,其中水鳥115種,約佔全國225種水鳥的51%。
3.鄱陽湖是江西的母親湖,不僅擁有豐富的生物資源和淡水資源,而且養育著湖區周邊地區近千萬的人口,在江西整體發展戰略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4.鄱陽湖具有獨特的濕地資源、生物資源、生態資源和極具特色的生物多樣性。 鄱陽湖濕地是我國東部地區最典型的湖泊濕地,也是世界矚目和關注的重要濕地,它們對中國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肆』 江西鄱陽湖有什麼特點
鄱陽湖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位於江西省北部,面積3960平方公里,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湖的西北是避暑勝地廬山。鄱陽湖旅遊景區,主要指湖區內的景點及自然保護區整體。湖區有41個島嶼和七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鄱陽湖候鳥已達300多種,近百萬只,其中珍禽50多種,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世界上現有白鶴大約為4000多隻。其中90%在鄱陽湖越冬。鄱陽湖是白鶴的世界,水鳥的天堂。鄱陽湖是長江江豚重要棲息地和種質資源庫,江豚數量穩定,種群結構合理,屬於長江江豚的優質種群。截止2016年,鄱陽湖現有江豚數量為450頭左右,是洞庭湖擁有江豚數量的5倍,佔全中國一半。2010年,保護區有鄱陽湖候鳥300多種,其中水鳥115種,珍禽50多種,約佔全國225種水鳥的51%。這里的白鶴群,2002年越冬種群總數達4000隻以上,佔全世界白鶴總數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鄱陽湖是白鶴等珍稀水禽及珍稀森林鳥類的重要棲息地和越冬地。 白鶴是中國一級保護動物,野外總數大約為4000隻。其中98%在鄱陽湖越冬。白枕鶴為中國二級保護動物,野外大約有5000隻左右,其中60%在鄱陽湖越冬。至2004年,區內已發現有色金屬礦產19種,非金屬礦31種,有21種礦產在全省處於領先地位,其中熔劑白雲岩、水泥灰岩、高嶺土、玻璃用砂、瑩石、重晶石、大理岩、金、銀、銅、鋅、錫是區內的優勢礦產,1984年還發現了海泡石礦。
『伍』 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水質穩步改善,這對江豚的生存環境有何影響
據相關媒體報道,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水質穩步改善,當看到這樣的消息,很多網友感覺到十分開心。因為這種情況下,就意味著江豚有更好的生存環境。那麼水質不斷提高對江豚的生存環境到底有何影響呢?
內容總結。
這次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水質穩步改善,其實對江豚生存的環境有著重大意義。因為江豚對於水質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在這樣高水質的要求中,它們可以嬉戲打鬧,同時也可以繁衍生息。
『陸』 鄱陽湖有什麼物種
我國江西省鄱陽湖是世界上七個重要濕地之一和我國最大的吞吐性淡水湖,該湖對生物多樣性保護、長江洪水的調蓄和長江水資源的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鄱陽湖南北長173千米,東西最寬處達74千米,平均寬16.9千米,湖岸線長1200千米,湖體面積3583平方千米(湖口水化21.71米),平均水深8.4米,最深處25.1米左右,容積約276億立方米。它承納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五大河。經調蓄後,由湖口注入我國第一大河——長江,每年流入長江的水量超過黃、淮、海三河水量的總和,是一個季節性、吞吐型的湖泊。鄱陽湖水系流域面積16.22萬平方千米,約占江西省流域面積的979/5,占長江流域面積的9%;其水系年均徑流量為1525億立方米,約占長江流域年均徑流量的16.3%。
鄱陽湖在九江的水面約20萬公頃,流域有都昌、湖口、星子、永修、德安、廬山區等六個縣(區),它是贛北的一顆明珠。煙波浩渺、水域遼闊的鄱陽湖,經過漫長的地質演變,形成南寬北狹的形狀,猶如一隻巨大的寶葫蘆系在萬里長江的腰帶上。由於帶有大量水蒸氣的東南季風的影響,鄱陽湖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從而形成「澤國芳草碧,梅黃煙雨中」的濕潤季風型氣候,並使該地區成為著名的魚米之鄉。
在我國的湖泊中,鄱陽湖具有最大的淡水水產養殖的水域,是長江中一些珍貴魚類漫遊、產卵與育肥的場所。水域中有魚類122種、浮游植物50種。鄱陽湖還有200萬畝草洲,每年10月至翌年3月,有數十萬只珍禽候鳥來這里越冬。1983年6月,江西省政府在永修縣吳城鎮建立了鄱陽湖候鳥自然保護區;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個保護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越冬白鶴群體所在地,白鶴種群約佔全球的98%以上,也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鴻雁群體所在地,鴻雁數量達3萬只以上。保護區棲息著54種國家級保護動物,有13種鳥類被國際鳥類保護組織列為世界瀕危鳥類。豐富珍貴的鳥類資源為我國贏得了聲譽。世界自然基金會會長——英國菲利普親王,丹麥亨利克親王及國內外專家、學者都專程來到這里考察,眾多的國內外旅遊者紛紛慕名前來游覽,稱這里是「珍禽王國」、「中國第二長城」。每年都有許多遊客和外國人冬季到保護區觀鳥,觀鳥的季節為11月至翌年3月。
湖區著名的景點有紫陽堤、落星墩、湖濱沙灘、火焰山、老爺廟等。
紫陽堤,是由花崗石砌成的堤壩,為宋朝朱熹任南知軍時修建,因朱熹號「紫陽」,當地人民為紀念他而取名「紫陽堤」。
落星墩,位於星子縣城南2千米的湖中,酈道元《水經注》中載:「落星石,周回百餘步,高五丈,上生竹木,傳曰有星墜此以名焉」,星子縣便因此而得名。五代時,落星墩被封為寶石山,宋初曾在其上建亭院,王安石、黃庭堅、朱熹游此皆有題詠,王安石詩中所形容的「萬里長江一酒杯」更是千古名句。駐足落星寺,遠眺廬山秀色,近看鄱湖美景,金鱗競躍,白鷺翻飛,田園詩人陶淵明當年「舟遙遙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的歸田情景,彷彿依稀可見。
湖濱沙灘,由落星墩乘快艇向東南行八分鍾,映入眼簾的是一望無垠的「十里金灘」。這里坡平沙細,陽光充足,是非常好的陽光浴、沙浴、湖浴場所,湖濱沙灘將以自然、純朴的豐姿,使遊客盡情享受沙灘而不必去沿海。
火焰山,位於旅遊碼頭東北8千米的湖中,由砂礫岩組成的石群千姿百態,形狀各異且呈赤色,所以當地百姓皆稱此景為「火焰山」,置身其中,不禁令人贊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特。盡享神秘、幽靜似仙境般的美妙。
老爺廟,又名「顯應宮」。史料記載:「元末,明太祖與偽漢戰於鄱陽。初失利,走湖濱,遇老人艤舟近岸,太祖得濟,賜以金環,返顧之則黿也。足夕,宿祠中,題詩於壁。」之後,明太祖御封之為「元將軍廟」。老爺廟門前的水域有「中國百慕大」之稱,水流湍急,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更使老爺廟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鄱陽湖是白鰭豚、江豚、中華鱘、白鶴等多種珍稀野生動物的棲息地。近些年來,由於長江水質污染加重,生態環境惡化,白鰭豚、江豚等珍稀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遭到破壞,它們的數量驟減。現在這些珍稀動物在長江流域已經很難見到,在鄱陽湖等少數幾個地方偶爾會出現。在鄱陽湖,過去白鰭豚很常見,現在卻難覓芳蹤;而江豚的數量還保持相當的規模。據鄱陽湖管理局負責人介紹,最近2年只發現一到兩頭白鰭豚在江中活動,但發現了江豚300多頭次。白鰭豚等野生動物數目減少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江豚、白鰭豚自然繁殖能力比較低,生長周期比較長,發展能力比較弱;二是進入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後,由於捕撈強度加大,魚類資源有所減少;三是人工的挖砂、爆破、長江航運的影響;四是環境等各方面的污染也對這些動物的生存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為了保護這些珍稀的動物,當地政府在鄱陽湖地區設立了江豚等動物的保護區,保護區內每年都進行幾個月的休漁,以便使這些動物能夠更好地繁殖。通過多年來的宣傳和管理,珍稀候鳥被捕殺、走私的現象明顯地減少。與此同時,保護區內發展種植業,養殖業、漁民也就告別了靠捕魚為生的傳統生活方式,這樣就使人與鳥爭魚的現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觀,可以為鳥類提供更多的食物來源。
鄱陽湖湖面范圍北起湖口,南達三陽,西起關城,東達波陽。南寬北狹,形似葫蘆。葫蘆的長頸是一條狹長的通往長江的港道。鄱陽湖湖面水位的漲落,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湖面的伸縮范圍在1000千米左右。湖水最大量在3~7月份,這是由於江西境內春夏兩季降水最多的緣故。秋冬兩季,湖面可縮小1/7~1/6,僅剩幾條航道,湖灘出露,綠草繁茂,形成坦盪的湖濱區,是冬候鳥的理想的越冬地。
湖上風光在西鄱湖「葫蘆頸」一帶最佳。那裡水深崖陡,美景天成。在「頸」的深處,北離湖口不遠,碧波中突起一座小石島,名為大孤山(亦稱大姑山),與長江又一石島——小孤山遙遙相對。這引起歷代許多詩客的旅思,其中尤以唐人顧況的「大孤山遠小孤山,月照洞庭歸客船」(《小孤山》)最為深沉雋永。
大孤山一頭高一頭低,遠望似一隻巨鞋浮於碧波之中,故又稱「鞋山」。它高出湖面約70米,周長百餘米,一峰聳峙,峻峭秀麗,古時有「蓬萊仙島」之稱。山上勁松挺拔,綠樹蔥郁,林中點綴著一座美麗的古代建築——天花宮,殿宇雄偉,塑像輝煌,平日晨鍾暮鼓,梵樂聲聲,令人飄飄欲仙。登山四顧,茫茫鄱湖雲水和西面廬山秀色,悉在眼下。明代陳雲德有詩贊道:「誰削青芙蓉,獨插彭湖裡。平分五老雲,遠挹九江水。日月共吞吐,煙霞互流徒。大力障狂瀾,與天相終始。」
關於湖島鞋山,當地還流傳著一個神話傳說故事。據說古代有一個漁夫叫胡青,他在湖上打魚時,與天界瑤池玉女大姑相遇,後來相愛成親。此事被漁霸盛泰得知,即要搶大姑。玉帝得知此事,派天兵天將把大姑帶走,盛泰乘機抓去胡青。大姑從天上丟下一隻綉花鞋把盛泰一夥壓住,這只綉花鞋便變作了鞋山。鞋山又名大姑山,其由來大概也出於此。
在鞋山的西南,有一伸入湖中的山嘴,嘴的前端有一塊上大下小的孤立石墩,高約16米,墩粗11~12米,好像一隻嘴向鄱陽、背依廬山、鼓噪蹲立於湖灘上的大青蛙。它與鞋山一樣,都是湖浪「吞食」未完的「湖蛙」。其向湖面受波浪拍擊,下部漸漸向內凹退,上部顯得突出懸空在湖面上。遠遠望去,活像一隻頂波送浪、躍躍欲試的青蛙,迎撲著湖中遙遙相對的鞋山,真乃栩栩如生。
在鄱陽湖與長江匯合處,即湖口的東南岸,巍然聳立著石鍾山。它雖然高不過50餘米,但危崖臨流,峻峰壁立,由船上仰視,如與天相連,石鍾山,實際上不是一座山,而是兩座山,都由石灰岩構成,下部均有洞穴,形如覆鍾,面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擊,響聲如洪鍾,故皆名為「石鍾山」。兩山分據南北,相隔不到1000米。南面一座瀕臨鄱陽湖,稱上鍾山;北面一座瀕臨長江,稱下鍾山。它兩山合稱「雙鍾山」。登兩山遠眺,襟帶江湖,波光浩渺,天高水遠,洲渚回合,展現出「水分林下清冷浪,山峙雲間峭峻峰」的獨特景觀,氣勢雄偉磅礴。
雙鍾山中,著名的是下鍾山,突兀崢榮,傲然屹立於長江鄱湖之濱,猶如一把鎖掛在湖口「門」前,故有「江湖鎖鑰」之稱。每到多事之秋,便成為兵家相爭之地。承平之世,則遊人不絕,成為游覽勝境。山上亭閣玲瓏,迴廊曲折;建築結構優美,布局變化如畫。「江天一覽亭」面臨長江,「大雄寶殿」雄踞山巔,「鎖江亭」、「浣香別墅」、「懷蘇亭」、「聽濤眺雨軒」、「芸芍齋」等皆因勢構築,上下錯綜,左右散布,曲徑溝通,迴廊相接,庭院穿插,花牆點綴,顯得處處通幽,美不勝收。
下鍾山人工園林優美,天然美景更引人入勝。山前長江的茫茫迷霧和滔滔江水把山的輪廓勾勒得格外嶙峋有致。若乘小船從石鍾山腳下駛過,但見紅岩壁立,岩壁上的青松直伸入天際,沒入水中的岩石被浪濤拍打得玲瓏剔透,一行行幽邃曲折的穴縫迎水而入,彷彿通向深深的遠處。如登至山頂極目眺望,只見長江浩盪而來,一瀉千里,鄱陽湖水萬川歸一,蜂擁而出。江、湖水的匯合處,水線分明,江流混濁,湖水碧清,以截然不同的水色「劃」出了一條奇妙的界線。
石鍾山以其雄奇秀麗的景色,吸引著歷代眾多的文人墨客慕名而至,留下了許多詩文題記。尤其是大文豪蘇軾夜乘小船,泊於絕壁之下,探訪石鍾,寫下了著名的《石鍾山記》,成為後來膾炙人口的佳篇名記。
靠近都昌縣的鄱陽湖中,有一挺拔秀麗的南山,像器宇軒昂的中流砥柱,聳立在萬頃碧波中。蘇東坡曾慕名游南山,寫下了《過都昌》的著名詩篇:「鄱陽湖上都昌縣,燈火樓台一萬家。水隔南山人不渡,東風吹老碧桃花。」
南山與都昌縣城隔水相望,如今,在縣城與南山之間,已築起一道橫貫鄱陽湖水面的石砌長堤。一虹長堤成坦途,人可安步到南山,再也不用感嘆「水隔南山人不渡」了。
南山的勝跡主要以野老岩和野老泉而載譽。據《都昌縣志》記載:「野老岩、泉,在邑治南山上。相傳漢時有老人處岩下,武帝南巡,欲舉之,老人辭不出,後人因名其岩曰『野老岩』。岩下有石罅,中出泉,甘潔清冽,雖大旱不枯。宋學士蘇軾嘗游此,悅其泉,乃於岩上刻『野老泉』三字,自是泉與岩並知名於遠近矣。」
在野老泉的近側,有一狀如圓椅的巨石,這就是「翻經台」。相傳南北朝時著名文人謝靈運曾在這巨石上讀過經書,因此得名。翻經台上側有南山古寺,始建於唐代,原名「清隱寺」。宋代熙寧七年(1074年),改名為「清隱禪寺」。宋代著名詩人兼書法家黃庭堅,曾慕名來游南山,寫下了《清隱禪院寺》。現存的屋宇,是明代嘉靖年間重建,又經清代重修。
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它以永修縣吳城鎮為中心,縱橫永修、星子、新建等縣管轄鄱陽湖內的九個湖泊,總面積224平方千米。
鄱陽湖屬吞吐性湖泊。每年4至9月份汛期,湖水上漲,最大面積達4600平方千米。這時鄱陽湖一片汪洋,水生生物魚、蝦、螺、蚌及水草大量繁殖。10月~翌年3月為枯水期,水位大降,湖水面積減至500平方千米左右,形成大面積的湖灘、草洲、沼澤濕地、淺水湖泊。水退之後,水草、螺、蚌等便成為候鳥豐盛的食物。因此,在每年秋末冬初(11月),從俄國西伯利亞、蒙古、日本、朝鮮以及中國東北、西北等地,飛來成千上萬只候鳥,當鳥群飛來時,遮天蔽日,蔚為壯觀。它們和原來定居在這里的野鴨、鷺、鴛鴦等一起度過冬天,直到翌年春(3月)逐漸離去。如今,保護區內鳥類已達200多種,上百萬只,其中珍禽20多種,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尤其可喜的是在這里發現了當代世界上最大的白鶴群以及白枕鶴、白頭鶴、灰鶴等,總數達4000隻以上,1989年發現白鶴竟達2600餘只,佔全世界白鶴總數的95%。因此,鄱陽湖被稱為「白鶴世界」、「珍禽王國」。
這里的其他珍禽還有白鸛、黑鸛、大鴇、小天鵝、白琵鷺、鴛鴦、鵜鶘、白額雁等珍稀鳥。由於保護區內鳥類密集,時常可見「飛時遮盡雲和月,落時不見湖邊草」的壯觀美景。由旅遊碼頭乘船向南四十千米,便是候鳥觀賞區。作為一種新型的旅遊項目,正越來越受到國內外旅遊者的青睞。因此,這里成了中外遊客冬季觀鳥旅遊的最佳天地。
『柒』 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資源狀況
鄱陽湖是濕地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吸引了許多珍稀瀕危水禽,越冬珍禽種類多,數量大。區內的鳥類及其他動物資源簡要介紹如下:
浮游動物
浮游動物(僅包括原生生物、輪蟲、枝角類和橈足類四大類)46種,其中原生生物14種,隸屬9科10屬;輪蟲18種,隸屬10科14屬;枝角類8種,隸屬6科7屬;橈足類5種,隸屬4科5屬。區內的原生動物大多數具有世界性分布的特點,但多屬東洋界地理成分;輪蟲和枝角類多屬廣溫性種類;橈足類多為東洋種類。
昆蟲
保護區共有昆蟲10目63科227種,其中江西新紀錄6種,其區系結構相當復雜,與世界各大界均有不同程度的聯系,區系組成以東洋界和東洋、古北二界共有種為主體,形成古北、東洋兩大區系交叉重疊現象。
軟體動物
整個鄱陽湖記錄有軟體動物42種,鄱陽湖自然保護區現只記錄到15種,其中腹足類10種,隸屬3科7屬;瓣鰓類5種,隸屬3科4屬。區內釘螺對群眾健康不利,是日本血吸蟲的中間宿主。
魚類
鄱陽湖有著豐富的魚類資源,共有魚類21科122種,既有定居性的湖泊型魚類,又有回遊、半回遊性的魚類。其中,以鯉科魚類最多,計65種53.3%,其次為鮠科、鰍科、銀魚科魚類。產量較多、經濟價值較高的有鯉、鯽、鰍、青、草、鰱、鱅等30多種。
鄱陽湖有記載的鱘科魚類中華鱘、白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鰣魚已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中保護魚類。
兩棲爬行類
鄱陽湖沿湖及丘陵地區共有兩棲類13種,爬行類50種。
鳥類
保護區現有鳥類310種,隸屬於17目55科,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0種,二級保護動物40種,屬於中日候鳥保護協定的鳥類有153種,占該協定中鳥類總數227種的67.4%;屬於中澳候鳥保護協定的鳥類有47種,占該協中鳥類總數81種的58%。
整個鄱陽湖地區越冬水禽主要分布在鄱陽湖自然保護區的九個湖泊中,海拔13.5~17米地帶為候鳥最適宜棲息地。白鶴、白頭鶴、白枕鶴、灰鶴、東方白鸛、黑鸛以及鷺類和鴴鷸類等涉禽,主要棲息在湖邊、泥灘或淺水區域中。白頭鶴、白枕鶴、灰鶴還經常到草洲上活動,東方白鸛也經常到收割過的農田中棲息。小天鵝、白額雁等雁鴨類水禽棲息於深水域中,但赤麻鴨比較特別,主要棲息在草灘或湖邊的泥灘上。
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越冬候鳥的最大特點是珍稀、瀕危鳥類的種類多,數量也大。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白鶴、東方白鸛、鴻雁越冬地,每年到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越冬的白鶴最少近1000隻,最多達3100隻,近段時間每年來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越冬的東方白鸛也在1000隻以上,最高達1873隻,鴻雁上萬只,最高達4萬多隻。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是大鴇、黑鸛、小天鵝、白額雁、白琵鷺的重要越冬地。
(圖冊《鄱陽湖鳥類》圖片來源 )
哺乳類
據不完全調查,整個鄱陽湖地區有獸類45種,保護區有31種。有河麂、穿山甲、江豚、小靈貓等4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保護區及周邊地區共有苔蘚植物2科3屬3種,蕨類植物8科11屬12種,裸子植物5科8屬11種和被子植物80科330屬430種和變種,合計128科359屬476種和變種。
根據植物群落的性質、生境、結構、種類組成,將鄱陽湖自然保護區的植被分為天然植被和栽培植被兩大類型。天然植被分為:沙丘階地植物群落,包括7個群叢;紅壤階地植物群落,包括7個群叢;湖洲潛育沼澤植物群落,包括32個群叢;河漫灘植物群落,包括7個群叢;水生植物群落,包括1個群叢。
鄱陽湖自然保護區植物區系具有如下特點: 世界分布的科、屬較多。 熱帶性科、屬較多,但真正典型的熱帶科屬又極少。 溫帶成分不少,形成南北交匯、東西相融,多方雜處的特點。 特有種:現僅發現2種當地特有植物,即永修柳葉箬和短四角菱。
『捌』 鄱陽湖為什麼有「白鶴王國」的美稱
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鄱陽湖的西北角,是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的國際重要濕地、全球主要的白鶴和白鸛越冬地、亞洲最大的候鳥越冬地。保護區內有鳥類310種,屬於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白鶴、白頭鶴、大鴇等11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天鵝、白枕鶴、灰鶴、鴛鴦等40種。保護區內珍禽不僅種類多,而且數量大。單鶴類總數已達7000餘只,故有「鶴之王國」美稱。還有成千上萬只的天鵝、白額鶴、雁鴨。它們飛行時遮天蔽日,降落時如繁星點點,正所謂「鄱陽鳥,知多少,飛時遮盡雲和月,落時不見湖邊草」,一派鳥的世界。每年魚肥菊黃之時,白鶴陸續從北方飛來,在11月上、中旬基本到齊。這時的白鶴因長途飛行,已精疲力竭,急於覓食恢復體力,觀鳥或拍鳥者可以靠近到百米左右。加上秋高氣爽,透明度很好的天氣,這是一年中觀鳥、拍鳥的最佳時機。交通:乘京廣線前往江西的火車在德安下車,然後搭汽車約一小時到蘇家當,寺下湖。
然後步行到蚌湖鄉政府所在的山頭上,即是最佳觀鳥點。上海崇明島東端的崇明東灘平坦遼闊,潮溝密布,蘆葦、藨草生長旺盛,每天兩次潮汐,滯留在潮溝里的小魚小蝦及底棲動物等,不僅為旅鳥過境提供停歇、補充營養的中轉站,同時也吸引鸛、鶴、鷗、雁、鴨等雲集來此越冬,每年在此留下蹤跡。這里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白頭鶴,沿著崇明東灘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蜿蜒的棧橋向濕地深處走去,透過高倍望遠鏡頭可以看到它們白白的頭頸,灰黑的身軀,在水邊嬉戲,還不時撲打著翅膀。除了白頭鶴外,在東灘留下蹤跡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還有東方白鸛、黑鸛和白尾海雕。國家二級保護的鳥類就更多了,有35種。截至目前,在東灘發現的鳥類達到了290種。美麗的崇明東灘,是一片鳥類的樂土。
『玖』 鄱陽湖的生物多樣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鄱陽湖位於江西省境內,古稱彭蠡。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泊。它承納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五大河。經調蓄後,由湖口注入我國長江,每年流入長江的水量超過黃河、淮河、海河三河水量的總和,是一個季節性、吞吐型的湖泊。
鄱陽湖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劃定的全球重要生態區,是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的世界六大濕地之一,也是我國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網成員,集名山、名水、名湖於一體,其生態環境之美,為世界所罕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是我國南方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位於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鎮、鷹潭三市,以及九江、新余、撫州、宜春、上饒、吉安市的部分縣和鄱陽湖全部湖體在內。
鄱陽湖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功能保護區,承擔著調洪蓄水、調節氣候、降解污染等多種生態功能。鄱陽湖又是長江的重要調蓄湖泊,年均入江水量約占長江徑流量的15%。鄱陽湖西接廬山、北望黃山、東依三清山、南靠龍虎山,是亞洲濕地面積最大、濕地物種最豐富、濕地景觀最美麗、濕地文化最厚重的國家濕地公園。
鄱陽擁有湖泊1000多個,各種獨具風格的湖遍布全縣,到處湖光瀲灧,有「我國湖城」、「東方威尼斯」之美譽。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內擁有江南最密集的「湖」、最高貴的「鳥」、最多姿的「水」、最溫柔的「荻」、最詩意的「草。」
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內分布的野生動物種類繁多,聚集了許多世界珍稀瀕危物種,並保存了一定數目,是保存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地方,鳥類是人們最熟悉也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世界上98%的濕地候鳥種群皆匯於此,飛時不見雲和日,落時不見湖邊草。
鄱陽湖是白鶴等珍稀水禽及森林鳥類的重要棲息地和越冬地。白鶴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野外總數大約為3000隻。其中90%在鄱陽湖越冬。白枕鶴為我國二級保護動物,野外大約有5000隻,其中60%在鄱陽湖越冬。是舉世矚目的白鶴王國,場面非常壯觀。一到冬天白鶴與天鵝會選擇到鄱陽湖越冬。天鵝喜歡群棲在湖泊和沼澤地帶,主要以水生植物為食。每年三四月間,它們大群地從南方飛向北方,在我國北部邊疆省份產卵繁殖。雌天鵝都是在每年的五月間產下二三枚卵,然後雌鵝孵卵,雄鵝守衛在身旁,一刻也不離開。一過十月份,它們就會結隊南遷。在南方氣候較溫暖的地方越冬。
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每天有數以百萬計的候鳥從遙遠的西伯利亞來到這里過冬,其中光天鵝就有80000多隻,可以說鄱陽湖就是中國的天鵝湖。鄱陽湖由於受暖濕東南季風的影響,鄱陽湖年降雨量平均1600多毫米,從而形成「澤國芳草碧,梅黃煙雨中」的濕潤季風型氣候,並成為著名的魚米之鄉。
這里的環境和氣候條件均適合候鳥越冬,因此,在每年秋末冬初,從俄羅斯西伯利亞、蒙古、日本、朝鮮以及中國東北、西北等地,飛來成千上萬只候鳥,直到翌年春逐漸離去。如今,保護區內鳥類已達300多種,近百萬只,其中珍禽50多種,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
珍貴、瀕危鳥類還有白鸛、黑鸛、大鴇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斑嘴鵜鶘、白琵鷺、小天鵝、白額雁、黑冠鵑隼、鳶、黑翅鳶、烏雕、鳳頭鷹、蒼鷹、雀鷹、白尾鷂、草原鷂、白頭鷂、游隼、紅腳隼、燕隼、灰背隼、灰鶴、白枕鶴、花田雞、小杓鷸、小鴉鵑、藍翅八色鶇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豐水季節,水天一色,浩浩盪盪,橫無際涯,煙波浩渺,山蒼蒼、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枯水季,小河淼淼,在寬闊的草洲上蜿蜒,夜來徐汊伴鷗眠,西徑晨炊小泊船。秋荻片片,飛雪連天,候鳥出沒其間,是實實在在的人間仙境。到了春夏之交,則又是蘆海汪洋,氣勢如虹,蘆荻漸多人漸少,鄱陽湖尾水如天。還有「藍藍的天空」,「甜甜的空氣」,「散漫的牛兒」,「悠閑的牧童」。每年春、秋、冬三季,芳草萋萋,草深過膝。一到冬季,則蘆葦叢叢,蘆花飛舞、候鳥翩飛、牛羊徜徉,讓人流連忘返,被譽為「我國最美的草原」
鄱陽湖煙波浩渺,氣勢磅礴,濕地公園內河流眾多,溪水蜿蜒,農田蔓延,蘆葦片片。湖光山色,景色幽靜,環境優雅,空氣清新,溶山水之靈氣於一方,匯自然與人文為一體。
鄱陽自古「稻飯魚羹」,是江南有名的「魚米之鄉」。地處鄱陽湖濱,魚是除稻之外的主食之一,長此以往,食有所擇,燴有所究,於是有「春鯰、夏鯉、秋鱖、冬鯿」四季時魚之分。春鯰:鯰者,粘也。鯰魚有涎遍布全身,腥滑粘膩,所以有此雅名。作為底層魚類,喜性葷食,常棲深水污泥之中。入秋則蟄伏泥淖,春時非常活躍,進食日增,體膘時長。夏鯉:鯉為廣食性魚類。長期以來,鯉為吉祥的象徵,「鯉魚跳龍門」,使鯉在人們眼中有著升騰的隱喻,年節婚慶,紅白喜事,都喜歡以鯉魚入席。然而,鯉魚味道真正鮮美,唯有夏季。這種魚仲春產卵,消耗較大。只有隨著水溫上升,食物增多,因為產卵而消瘦的鯉魚,才會漸漸變得背圓體豐,肉脂明顯增多,味道愈顯鮮美。秋鱖:鱖在農歷三四月產卵,是嗜葷魚類,隨著它的長大,食慾也逐日增大,憑著它的闊嘴堅齶和一個特殊的胃囊,饕餮不息,吞食不已,魚膘也逐日增厚,肉質鮮嫩,皮緊若麵筋,味美如子雞。當然,鱖魚是四時佳魚,而秋季食用尤為上乘。冬鯿:鯿魚的正名叫魴。「魴者,腹內有肪也。」此魚為中水魚群,農歷四、五月產卵,入秋後喜在河港深潭集群越冬,因而並沒有進入冬休狀態。所以有漁俚說:「入冬之魴,美如牛羊」。冬鯿,依然是其肪如凝,肉嫩味美。
鄱陽湖大孤山一頭高一頭低,遠望似一隻巨鞋浮於碧波之中,故又稱「鞋山」,位於九江市湖口縣以南的美麗浩瀚的鄱陽湖中。
大孤山是第四紀冰川時期形成的小島,它高出水面約90米,周長千餘米。大孤山三面絕壁,聳立湖中,僅西北角一石穴可以泊舟。山上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大禹曾在此山岩刻石記功,唐時建有大姑廟。民間傳說此名為玉女大姑在雲中落下的綉鞋變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芝山在鄱陽縣城北,原名土素山。661年,山上產靈芝3株,刺史薛振上貢朝廷,謊稱系靈芝山所產。從此,芝山名揚天下。
鄱陽湖
『拾』 鄱陽湖有什麼鳥類
鄱陽湖已知鳥類310種,其中典型的濕地鳥類(水鳥)159種。按居留型分,留鳥45種,冬候鳥155種,夏候鳥107種,迷鳥3種。有13種為世界瀕危鳥類。屬國家保護動物的有54種,其中I級保護動物10種:白鶴、白頭鶴、大鴇、東方白鸛、黑鸛、中華秋沙鴨、白肩雕、金雕、白尾海雕和遺雕;II級保護動物44種,如小天鵝、卷羽鵜鶘、白枕鶴、灰鶴、沙丘鶴、白額雁、白琵鷺等。屬於中日候鳥保護協定的保護鳥類有153種,占協定保護鳥類種數227種的67.4%;屬中澳候鳥保護協定的保護鳥類有46種,占協定保護鳥類種數的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