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濕地中國濕地類型有哪些
1、狹義濕地(wetland) 是指地表過濕或經常積水,生長濕地生物的地區。濕地生態系統(wetland ecosystem) 是濕地植物、棲息於濕地的動物、微生物及其環境組成的統一整體。
濕地具有多種功能:保護生物多樣性,調節徑流,改善水質,調節小氣候,以及提供食物及工業原料,提供旅遊資源。
2、中國濕地按地域劃分為東北濕地、黃河中下游濕地、長江中下游濕地、杭州灣北濱海濕地、杭州灣以南沿海濕地、雲貴高原濕地、蒙新乾旱/半乾旱濕地和青藏高原高寒濕地 。
世界上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澤濕地:若爾蓋國家濕地公園
若爾蓋國家濕地公園位於青藏高原東部,北與甘肅瑪曲、碌曲、卓尼、迭部四縣相鄰,海拔3000多米,被贊為「中國最美的濕地」。
若爾蓋國家濕地公園主要由白河和黃河主河道構成,總面積為2662.7公頃,是世界上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澤濕地。
2011年12月,若爾蓋濕地公園獲批開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試點建設中,若爾蓋以生態恢復為核心,以濕地保育為重點。2016年9月,若爾蓋濕地公園正式轉為「國家濕地公園」,成為阿壩州建成的首個國家級濕地公園。
『貳』 濕地生態系統類型
黃河三角洲濕地受淡水、鹹水的雙重影響。由於距海遠近的差異、地貌作用、黃河入海水量的變化以及人為干擾等,淡水、鹹水在不同地段、不同季節各有優勢,形成了5種濕地生態系統類型。
8.1.1.1 濱海灘塗鹹水型
廣布於沿海灘塗。地下水為鹹水,埋深小於2m;土壤含鹽量2%左右;受微地貌作用存在著檉柳群落、鹽地鹼蓬群落、獐茅群落、低蘆葦群落等多種植物群落。
8.1.1.2 黃河現道河口鹹淡水混合型
黃河入海口淡、鹹水交匯處,泥沙大量淤積,形成大面積河口濕地。常年或季節性積水的地帶,蘆葦多且形成單優勢植物群落,是鳥類重要的棲息地和繁殖場所。在地勢稍高、土壤含鹽量低於0.3%的地帶,有天然旱柳林。
8.1.1.3 黃河故道河口向鹹水過渡型
位於1964~1976年黃河的刁口故道河口處。隨著淡水來源減少和海水倒灌,濕地由「鹹淡混合型」向「鹹水型」過渡。一些海洋魚類、鳥類深入內陸,兩岸出現大面積光板地和潮溝,植物群落組成以檉柳、鹽地鹼蓬、獐茅為主;原先開墾的耕地廢棄,生長了茵陳蒿、白蒿、蒙古鴉蔥等雜草,原有的人工刺槐林逐漸枯萎、死亡。
8.1.1.4 黃河現道河漫灘淡水型
分布於黃河現河道兩側的河漫灘上,土壤含鹽量低於 0.3%,野生植物以野大豆、蘆葦等群落為主,白茅、拂子茅、荻等組成的群落零星分布;有集中連片的人工刺槐林。
8.1.1.5 河流水面、坑塘、水庫淡水型
黃河三角洲的河流水面、坑塘、水庫,形成分散的小濕地景觀,有蘆葦、狹葉香蒲、蓮等群落。
另外,還有零散分布的小低窪地,汛期積水或地表過濕而形成濕地,植被有低蘆葦、中華補血草、白蒿等;水稻田的開發也造就了稻田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