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生物實驗教學
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教學過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進行自主的學習活動。如:①引導學生自我定向。思考如何由學生自己確定學習目標,安排學習程序,制定學習計劃,為自主學習定向。②引導學生自我探究。思考如何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知識的發生過程。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基礎和習慣,水平和能力,去讀、想、做、說、議、畫,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等自主活動,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出科學結論。③引導學生自主評價。思考如何引導學生基於對自己的認識,依據學習目標和自身的評價指標和准則,對自身的學習目標、策略、方法、計劃進行自我反思與評價,進而對學習過程進行積極的監控。④引導學生自我調控。思考如何讓學生對照學習目標,尋找學習差距,考慮如何改進自己的學習策略和方法,並採取針對性措施,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策略和方法,以促進目標的達成。⑤引導學生自我激勵。思考怎樣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激勵自己戰勝困難,獲得學習上的成功,使自己始終處於積極、活躍的學習狀態。二、革新教育行為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探究是主要的教學與學習方式。在明確教學目標和實驗在單元教學中的作用基礎上,以實驗組織教學,用探究方法展開教學。探究教學(學習)中教師可以根據難易程度、學生能力水平進行不同程度的指導。問題的來源:學生提出;教師情境誘導學生提出;教師提出;教材提出。數據來源:學生實驗、觀察親自收集;教師給出,學生分析解釋。例如「影響酶活性的因素」實驗教學中,提出問題:發高燒時,人為什麼不想吃食物?低溫為什麼有利於保鮮?胃蛋白酶為什麼能在胃中起消化作用卻在小腸不能呢?學生討論教師提示,提出假設:酶催化作用最適的溫度(37℃),最適PH值(中性)。教師引導學生設計方案,實施實驗,記錄數據。分析數據得出結論:酶催化作用最適的溫度(37℃),最適PH值(中性)。接著引導學生分析探究過程。理解實驗方法:單因子法;比較實驗法及實驗時間、溫度、PH值的控制。最後提出問題:所有酶都在PH值(中性)時起作用嗎?給材料學生再次設計實驗。完成實驗報告,構建知識體系。這樣學生學會了探究,學會了合作,學會了交流。三、更新教學手段教師、教材、教案、粉筆、黑板的傳統組合已難以將生物學里的抽象知識進行形象、直觀、生動的表達出來,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組合模型、錄像、錄音、投影機、電腦)能收到難以預料的效果。如有絲分裂、減數分裂的演示過程、定格、放大等是常規教具所無法實現的。另外,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還需要在教學手段上作進一步的拓展。總之,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地、積極地、不失時機地激發學生以學習興趣為主的非智力因素,從而使課堂真正成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平台,打造出高效率的課堂教學,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取得最理想的教育教學成績。
❷ 如何高效地組織高中生物實驗教學
高中生物學科性質決定了生物實驗作為生物教學和高中生學習的重要基礎。高中生物教學與其說是生物知識的學習,不如說是一個個生物實驗的探究過程。它通過教師演示實驗或組織高中生親手實驗操作,能把書本知識由微觀變為宏觀,把抽象變成具體,變無形為有形,使高中生易於獲取多方面知識,鞏固學習成果,培養高中生的各種能力。高中生物實驗的學習貫穿於高中生物的學習全過程之中,生物實驗的教學效果直接決定高中生物的學習和教學效果。為了追求更好的生物教學效果和良好的學習效果,我們必須充分重視生物實驗教學,把生物實驗教學作為高中生物學習的基礎;必須開展好實驗強化生物教育教學效果,培養高中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對於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來說,要實現良好的效果,不僅需要教師具備優秀的組織、引導能力,更需要學校教學設備的配合。現在的學校教學設備還不能夠滿足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需求,有的學校教學設備少,生物實驗儀器不足,嚴重影響高中生物教學效果。可以說高中生物教學還是面臨這樣或是那樣的諸多問題,高中生物教師要正確認識高中生物實驗教學面對的問題,以良好心態,立足現實,有創造性地開展好生物實驗教學。我作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師,在生物實驗教學中也總結了一些經驗,下面就結合實驗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加強演示實驗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教學理念強調教師要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於高中生物教學來說,利用演示實驗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現有效學習。演示實驗是一種最有效的直觀教學方法,演示實驗不僅能夠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夠通過實驗培養高中生的觀察能力。我們在進行演示實驗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精心准備是演示實驗成功的基礎。
我們所說的演示實驗的成功不僅僅是指教師合理地操作實驗器材,完成實驗探究過程,更重要的是要最大限度地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並最大限度地強化高中生觀察的實際效果,做到實驗教學的效果最優化。為此,我們必須深入研究教材教法,熟悉每一個實驗內容、實驗步驟和實驗目的,考慮如何引導高中生進行觀察,觀察什麼,如何觀察,知道如何實現更好的觀察效果。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教師在課前進行精心准備,對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到心裡有數,最大限度地把握實驗步驟和強化實驗的實際效果。經過教師多次嘗試後,再到課堂上開展演示實驗可以有效提高演示實驗的成功率。一次成功的演示實驗可以有效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調動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更能夠有效激發高中生的學習熱情,培養高中生的學習自信心和觀察能力。如果實驗沒有達到良好的實驗效果或是實驗在課堂教學中失敗了,則會使高中生產生不良的學習情緒,影響高中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不利於高中生的觀察能力的培養和高中生學習自信心的培養。所以,我們要高度重視演示實驗,在每次演示實驗之前進行精心准備,給高中生呈現生動有趣、效果明顯的演示實驗,這也是每一位高中生物教師的重要責任。
2.要注重培養高中生的規范操作意識。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的演示實驗不僅是實驗知識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高中生觀摩實驗、學習實驗操作的重要機會。在這樣的演示實驗教學中,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高中生獨立操作的依據和榜樣,對高中生的實驗技能起著示範作用,操作來不得半點馬虎,必須按規定進行,有條不紊地展開。這就要求教師嚴格按照實驗操作規程進行演示實驗,給高中生樹立實驗操作的規范標准。在教學中,我們要適時進行規范實驗操作教學,讓高中生注意到規范實驗操作的重要性。這樣有利於高中生形成良好的實驗操作意識,養成規范的實驗操作習慣,為今後的分組教學和分組實驗奠定良好基礎。
二、大力開展高中生物分組實驗,培養高中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高中生物實驗操作考試是考查高中生的實驗操作能力。高中生物教師要樹立培養高中生動手操作能力的意識,在實驗教學中注意培養高中生的動手能力。在高中生物實驗中,除了演示實驗還有分組實驗。分組實驗是高中生依據實驗目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實驗研究動手操作的實驗。如果演示實驗注重培養高中生的觀察能力,分組實驗則注重培養高中生實驗操作能力。分組實驗可以讓高中生多動手實驗,使高中生獲得豐富的感性知識,從而更好地理解、鞏固所學高中生物知識,形成生物概念,促進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並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要增強分組實驗的效果,教師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要做好實驗准備工作。
分組實驗需要教師組織多組實驗器材,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實驗探究。我們要合理地對高中生進行分組,合理地分組能夠促進分組實驗的效果和學習實效性的強化。我們還要綜合高中生的實際情況,做到組內異質、組外同質。同時,要提前對各小組的實驗器材進行預演,確保實驗能夠圓滿完成,少生枝節。
2.明確實驗目的和實驗步驟,實現良好的實驗效果。
分組實驗教學需要教師合理組織和引導,在實驗前讓高中生明確實驗目的和實驗步驟,為取得良好的實驗效果做准備。這就需要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時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進行有效組織和引導,以實現高中生物教學的高效性。
❸ 如何學好高中生物實驗課
1.生物是正確了解身體,學習人和環境(植物,動物,自然界)之間關系的科目。
2.不要盲目記憶,跟生活中的經驗聯系起來理解。
運用方案
1.仔細了解課本內容,理解和記憶基本概念。
1)根據每單元的學習目標,聯系各個概念進行學習。
2)不要只記憶核心事項,要一步一步進行深入的學習。
3)要正確把握課本上的圖像、表格、相片所表示的意思。
2.把所學的內容跟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理解。
3.把日常用語和科學用語互做比較,確實理解整理後再記憶。
4.把內容用圖或表格表述後,再進行整理和理解。
5.實驗整理以後跟概念聯系起來理解。
(把握實驗目的,把結果跟自己的想法做比較,找出差距,並分析差距產生的原因)
正確了解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方法,直接觀察了解各生物的特徵。
養成寫實驗觀察日記的習慣。
6.以學習資料的解釋部分和習題集的整理部分為中心進行記憶。
7.根據內容用不同方法記憶。
1)把所學的內容聯系起來整理進行記憶。
把想起來的主題不管順序先隨便記下來。
把中心主題寫在中間位置。
按照知識間的相互關系用線或圖連接起來完成地圖。
2)利用對自己有特別意義或特殊意思的詞進行記憶。
3)同時使用眼睛、手和嘴、耳朵記憶。
8.不懂的題必須解決。
先給自己提問,把握自己具體不懂哪部分後再請教其他人。
9.通過解題確認所學內容。
1)整理做錯的題,下次考試前重點復習。
2)不太明白的題查課本和學習資料弄清楚。
3)以基本題---中等難度題----難題的順序做題,理解內容。
其他
1.時間比較寬松的時候,如假期可先從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開始重點學習。(相聯系的部分也能培養興趣)
2.平時利用網路全書查找不懂的事項。
也談生物學習方法
眾所周知,生命科學是二十一世紀發展最快的科學,而且生命科學將成為將來決定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最為重要的科學制高點。學好生命科學,對於同學們在將來為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和更好地實現個人價值有著重要的意義。那麼,在中學階段,我們如何才能學好生物學呢?
下面向同學們介紹一下生物學的學習方法。
一、掌握基本知識要點,「先記憶,後理解」
同學習其它理科一樣,生物學的知識也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但是,高中階段的生物學還有著與其它理科不一樣的特點。對於大家學習了許多年的數學、物理、化學來說,這些學科的一些基本思維要素同學們已經一清二楚,比如:數學中的未知數 X 和加減乘除運算,化學中的原子、電子以及物理中的力、光等等。而對於生物學來說,同學們要思考的對象既思維元素卻是陌生的細胞、組織各種有機物和無機物以及他們之間奇特的邏輯關系。因此同學們只有在記住了這些名詞、術語之後才有可能生物學的邏輯規律,既所謂「先記憶,後理解」。
二、弄清知識內在聯系,「瞻前顧後。」
在記住了基本的名詞、術語和概念之後,同學們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生物學規律上來了。這時大家要著重理解生物體各種結構、群體之間的聯系(因為生物個體或群體都是內部相互聯系,相互統一的整體),也就是注意知識體系中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的線索。如:關於DNA,我們會分別在「緒論」、「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和「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這三個地方學到,但教材中在三個地方的論述各有側重,同學們要前後聯系起來思考,既所謂「瞻前顧後」。在比如:在學習細胞的結構時,我們會學習許多細胞器,那麼這些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有何異同呢?這需要大家做一下比較才能知道,既所謂「左顧右盼」。
三、深刻理解重點知識,讀書做到「六個W 」
對於一些重點和難點知識,大家要深刻理解。如何才能深刻理解呢?大家讀書時要時時思考「六個W 」,這六個W分別是: Who(誰或什麼結構)、What(發生了什麼變化或有什麼)、How(怎樣發生的)、When(什麼時間或什麼順序)、Where(在什麼場所或結構中發生的)、Why(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大家在思考中經常將這六個W連起來思考肯定會有不小的收獲。
除了上述三點以外,同學們還要堅持在學習中不斷探索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法。我相信用辛勤的汗水和科學的方法一定可以換回優異的生物學習成績!
生物這個學科, 很特別的. 別人說他是理科中的文科..
熟悉教材是最關鍵的. 俗話說, 得教材者得天下..平時沒什麼事做時, 就翻翻教科書, 特別是到了考試之前的幾天, 看生物書比做生物題更加奏效.
生物教材, 必修一知識點比較散, 基本上都是背的, 必修二就有一些技巧性的運用了, 特別是在遺傳題, 如果找到技巧, 那比普通方法快很多. 這技巧, 就要靠同學們平常的訓練了. 但是生物各個知識點是有聯系的, 不能將他們孤立起來. 比如在必修一學到有絲分裂, 到了必修二跟減數分裂扯上關系, 必修二學到基因工程, 跟選修三又扯上很大關系. 而且有的概念, 會隨著教材的深入, 會有些改變, 不同教材會有不同描述, 因此在學到每個知識點是, 要回憶以前學過的知識, 特別是相似的, 聯系較大的知識, 這樣既鞏固以前學過的, 也可以啟發現在學的.
想生物得到提高是很容易的, 起碼比物理化學容易. 首先要看書. 而且做題時, 如果注意的好, 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提幾個建議, 比如說在做選擇題時, 應該把那個選擇題解出來..比如是問你哪個對哪個錯的, 你應該將錯誤的選項改正, 至少應該將錯誤的地方畫出來..如果是遺傳概率題, 應該先將它算出來, 在看看選項有沒有這個答案..
在做大題時, 會有很多要寫專有名詞的小題..這些叫做送分題, 但是其實是失分最嚴重的題, 因為寫錯一個字, 就全錯了..如果做錯了, 一定要把它找出來, 一定要寫幾遍, 保證以後不錯..
在平時翻書時, 要拿出一個本子, 將你覺得容易忘記的, 容易錯的, 之前沒注意的記下來, 到了考試前時, 可以拿出來復習..(建議 理化生用同一個筆記本, 最好是用活頁的..)這個本子也要肩負積累錯題的任務. 生物考試的特點是從不迴避重點(老師說的), 也就是說, 這個知識點這次考試考了, 下一次也會考..所以積累錯題, 很有必要, 這次做了, 就看多幾遍..這個方法, 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好幾分的.( 不要輕視幾分, 一般都是幾千名.)
在平時做實驗題時, 要先做, 再對答案..並且讀答案幾次, 最好能講一些最通用的格式背下來..實驗題要注意 科學性原則 重復性原則, 對照原則 等等原則…
最後,只要你書上得會了,保證你能打八九十分, 多做題,能九十左右。。。
❹ 高中生物實驗
一 教學目的
1.初步掌握DNA的粗提取和鑒定的方法。
2.觀察提取出來的DNA物質。
二 教學建議
在本實驗的教學中,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1.實驗材料必須准備充足。本實驗所用的實驗材料是雞血細胞液,由活雞的鮮血經沉澱後獲得。每組(2個學生)需用5 mL 雞血細胞液,則每班(50人)至少需要130 mL,而雞血細胞液與雞血的體積比為1:3,這樣每班至少需要390 mL 雞血細胞液。宰殺1隻中等大小的活雞,一般可得120 mL 左右的鮮血,因此,1個班實驗需要買4隻活雞。如果不具備購買活雞的條件,也可以到市場售活雞處去索取雞血,但所帶燒杯中必須提前放入抗凝劑。
2.盛放雞血細胞液的容器,最好是塑料容器。雞血細胞破碎以後釋放出的DNA,容易被玻璃容器吸附,由於細胞內DNA的含量本來就比較少,再被玻璃容器吸附去一部分,提取到的DNA就會更少。因此,實驗過程中最好使用塑料的燒杯和試管,這樣可以減少提取過程中DNA的損失。
3.獲取較純凈的DNA的關鍵步驟。
(1)充分攪拌雞血細胞液DNA存在於雞血細胞的細胞核中。將雞血細胞液與蒸餾水混合以後,必須用玻璃棒沿一個方向快速攪拌,使雞血細胞加速破裂,並釋放出DNA。
(2)沉澱DNA時必須用冷酒精實驗前必須准備好大量的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並在冰箱(至少5S以下)中至少存放24 h。
(3)正確攪拌含有懸浮物的溶液實驗步驟3、5、7,都需要用玻璃棒攪拌。教師應提醒學生注意,在進行步驟3、5時,玻璃棒不要直插燒杯底部,而且攪拌要輕緩,以便獲得較完整的DNA分子。進行步驟7時,要將玻璃棒插入燒杯中溶液的中間,用手緩慢轉動510 min。
三 參考資料
實驗原理的補充介紹
1.DNA的釋放 DNA位於雞血細胞的細胞核中,正常情況下不會釋放出來。為了使DNA從細胞核中釋放出來,實驗中採用了向雞血細胞液中加入蒸餾水並且攪拌的方法。蒸餾水對於雞血細胞來說,是一種低滲液體,水分可以大量進入血細胞內,使血細胞破裂。同時,再加上攪拌的機械作用,就加速了雞血細胞的破裂(細胞膜和核膜的破裂),於是釋放出DNA,當然也有RNA。但是,釋放出來的大量DNA和RNA往往與蛋白質結合在一起。
2.將DNA與蛋白質分離 根據二者的特性,即在濃度較高的氯化鈉溶液(物質的量濃度為2 moL/L )中,核蛋白容易解聚,游離出DNA。而DNA在濃度較高的氯化鈉溶液中的溶解度很高,Na+與帶負電的DNA結合成DNA鈉鹽。這時DNA在溶液中呈溶解狀態。
3.DNA的析出與獲取 利用DNA在濃度較低的氯化鈉溶液中溶解度小的原理,向含有DNA的濃度較高的氯化鈉溶液中加入大量(300 mL )蒸餾水,稀釋氯化鈉溶液,使DNA的溶解度下降,而蛋白質的溶解度增高(這就是蛋白質的鹽溶現象),從而使二者分離。這時,加上不停地攪拌,溶解度下降的DNA逐漸呈絲狀物。再通過過濾,濾去蛋白質,就可以獲取DNA的黏稠物了。如果採用離心法則更好,用4 000 r/min 的旋轉頻率,離心15 min ,除去上清液(含有蛋白質),留下的沉澱物中含DNA。
4.DNA的再溶解 再用較高濃度的氯化鈉溶液去溶解DNA黏稠物。
5.DNA的沉澱和濃縮 除去了蛋白質的核酸溶液,必須再進一步沉澱和濃縮。最常用的方法是酒精沉澱法。就是將含有Na+的DNA溶液,加入到相當於其兩倍體積的體積分數為95%冷酒精溶液中,混勻以後可以使DNA沉澱、濃縮,形成含雜質較少的DNA絲狀物,懸浮於溶液中。如果出現的絲狀物較少,可以將此混合液再放入冰箱中冷卻幾分。濃縮後的DNA絲狀物,可以用緩緩旋轉玻璃棒的方法捲起(因為玻璃棒有吸附DNA的作用)。
6.DNA的鑒定 本實驗中鑒定DNA的方法為二苯胺法(配方見下述的「葯品配製」)。二苯胺法的原理是:DNA中嘌呤核苷酸上的脫氧核糖遇酸生成ω-羥基-γ酮基戊醛,它再和二苯胺作用而顯現藍色(溶液呈淺藍色)。
鑒定時溶液藍色的深淺,與溶液中DNA含量的多少有關。
二苯胺試劑的配製
A液: 15 g二苯胺溶於100 mL 冰醋酸中,再加15 mL濃硫酸,用棕色瓶保存。如冰醋酸呈結晶狀態,則需加溫後待其熔化,再使用。
❺ 怎樣進行高中生物的實驗教學
一、重視分組,加強紀律教育和管理
對於實驗組織管理,重點要小組管理上著手。對於一個班級,教師無法深入到每個學生中,生物實驗中往往要分組進行,以小組的形式完成實驗。很多老師的分組一般是由學生自由組合,或者按名單隨機組合。這就容易讓一些比較活潑的學生組合在一起,而對實驗教學的開展和管理帶來影響。所以教師在分組時,要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來進行分組,最好每一組的學生中有一至兩名動手能力強,知識掌握全面的學生。這樣,通過小組中學生之間的相互幫助,形成合力,可以使實驗教學能夠順利完成。
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由管理者變為引導者,不要過多干涉學生的操作。上好實驗課的保證之一,就是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也就是能遵守實驗室守則和實驗規則。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需要加強紀律教育和管理。特別是在實驗課開始以前,就要向學生講清道理,說明利害關系。要反復教育,讓學生能夠自覺遵守實驗室守則和實驗規劃。
二、做好實驗准備工作,明確實驗教學目標
關於實驗准備,教師要先動手做一遍實驗,這是增強實驗教學有效性的基礎。教師先做一遍實驗,既可讓教師充分領會實驗的教學目標,又能發現實驗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如檢查實驗材料是否達到了實驗要求,操作環境是否達到了實驗條件,發現問題及時改進,避免可能出現的實驗誤差,從而為學生提供成功實驗的先決條件。此外,在實驗教學中,總有一部分學生因為各種原因而產生了不同的實驗現象,如果教師對於實驗現象了解不深不透,就會對學生的實驗現象無法正確評價,出現的問題也無法解答。因此,實驗教學前教師要親自動手做一遍實驗,提前預料實驗中會出現的問題,既便於更好地改進實驗,又能准確評價實驗結果,避免諸多尷尬。
很多教師在實驗前都會做好充分的准備,但往往忽視了學生在實驗前的准備。只有讓每個學生弄清每個實驗的內容、操作步驟、注意事項、實驗目的等。這樣,學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實驗操作。否則,實驗中會產生許多問題,實驗教學效果也受到影響。以「探究酸雨的危害」的實驗教學為例,在實驗前,如果學生對酸雨的成分、PH值、形成過程、種子發芽的條件等不是很了解。那麼,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在配置溶液,選擇小麥種子等方面就會出現問題,達不到實驗的要求,嚴重的對實驗結果也會產生影響。
在以往的教學中不難發現,很多學生只是機械地模仿教師的演示或照著書本上的步驟按部就班地進行操作,等實驗結束了,可能還不知道實驗的目標。
因此,教師應向學生明確實驗教學目標,讓學生心中有數,並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是否達到了目標。如在「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的實驗教學中,在實驗之前,教師應向學生明確細胞有絲分裂的圖像,當學生實驗後,再以是否觀察到分裂圖像來審視實驗過程。
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到實驗中來
目前,實驗教學觀念仍停留在應試教育模式上,仍有一部分教師把實驗課看成是理論課的補充,是一種輔助性教學。在實驗教學中,重實驗結果、輕實驗過程;重知識鞏固、輕能力培養。學生在實驗中被動多於主動。實驗材料、用具的都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實驗步驟的實施是按教師或書本上的指令進行的。這種要我做實驗的模式不僅減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讓學生形成做不做實驗都一樣,做不好還不如不做,多看看課本就可以的心態。這不利於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
生物實驗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實驗中學生是主體而教師是主導。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必須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實驗中來,變被動為主動。使學生變要我做實驗為我要做實驗。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參與實驗的准備、實驗計劃的制訂。這樣,既有利於加深學生對實驗了解,也有利於學生的能力發展。如在「葉綠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教學中,教材上所選的實驗材料是菠菜,教師可以准備好菠菜,然後讓學生自己准備一些實驗材料備用。實驗結束後,對不同實驗材料得到不同的結果進行分析。這樣,一方面學生參與實驗的准備,實驗的興趣增加,同時讓學生體驗到了科學就在自己身邊。另一方面學生在選擇實驗材料的過程中,對實驗有了更深的了解。在用多種材料反復的實驗中,進一步熟悉了實驗操作的基本技能。
四、做好實驗分析,注重培養學生實驗分析的能力
一個較為復雜的實驗過程是經過幾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反復摸索,最終才形成書本上的步驟。所以,在實驗教學中,不能單純要求學生按照實驗步驟進行操作,出現結果就行了。應根據學生程度和涉及原理的難易程度不同,由教師講解或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使學生去分析實驗中每一步驟的作用,每一個步驟處理的意義以及各步驟之間的聯系,從中學習處理問題的方法,為今後進行實驗設計,制定實驗方案打下基礎。
❻ 高中生物實驗基本原理
一、生物科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
二、生物的基本特徵
(一)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共同的物質組成:蛋白質和核酸
結構基礎:細胞結構(除病毒外)
(二)都有新陳代謝。
生物體與外界環境之間 要發生物質和能量交換。
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生物區別於非生物最本質的特徵。
(三)都有應激性。
植物的根: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
植物的莖:向光性、背地性
動物:躲避有害刺激、趨向有利刺激
(四)都有生長、發育和生殖。
生長的原因:同化作用大於異化作用
生長的表現:細胞數目的增多和細胞體積的長大
個體發育的起點:受精卵
生殖的目的:延續種族
(五)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遺傳:「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維持種族的穩定
變異:「一豬生九仔,連母十個樣」——有利於生物的進化
(六)都能適應和影響一定的環境(如:地衣)。
三、生物科學的發展
(一)描述性生物學階段:
1.19世紀30年代,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動物學家施旺提出細胞學說。
2.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
(二)實驗生物學階段:
1900年,孟德爾遺傳規律重新提出標志著實驗生物學階段的開始
(三)分子生物學階段:
1.1944年,美國生物學家艾弗里首次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2.1953年,美國沃森,英國克里克提出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標志著分子生物學階段的開始)
四、當代生物的發展方向
微觀方向:從細胞學水平發展到分子水平
宏觀方向:生態學的發展解決全球性的環境和資源問題
第一章 生命的物質基礎——構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和化合物
1.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性。
2.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3.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元素:C、H、O、N,最基本元素是C
4.大量元素:C、H、O、N、P、S、K、Ca、Mg
5.微量元素:Fe、Mn、Cu、Zn、Mo、B,Fe為半微量元素。
6.構成生物體(家兔)的主要元素:C、H、O、N、P、S,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7.植物「花而不實」是由於缺少硼元素。
8.各種生物體內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結合水。
9.人缺鈣會出現抽搐,這說明無機鹽離子能夠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
10.糖類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葡萄糖是生命活動的重要能源物質。
11.植物細胞內儲存能量的物質是澱粉,動物細胞內的儲存能量物質是糖元,生物體的儲存能量的主要物質是脂肪。
12.脂類包括脂肪、類脂(磷脂構成細胞膜)和固醇(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
13.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體現者,其結構單位是氨基酸結構通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基酸經過脫水縮合形成肽鍵,通過肽鍵連接成多肽。
14.蛋白質的多樣性取決於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列順序以及蛋白質的空間結構。
15.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是生命活動的決定者,其結構單位是核苷酸。核酸具有兩類:DNA和RNA,DNA存在於細胞核、線粒體和葉綠體內。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16.細胞膜以磷脂雙分子層為基本骨架,其結構特點是一定的流動性。細胞膜的功能是物質交換和保護,功能特性是選擇透過性。主動運輸的進行需要載體和ATP。
17.細胞壁的化學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對植物細胞起支持和保護作用。
18.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為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酶、ATP等)和一定的環境條件。
19.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20.內質網與蛋白質、脂類和糖類的合成有關,也是蛋白質等的運輸通道,增大細胞內的膜面積。
21.核糖體是細胞內合成蛋白質的場所。原核細胞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
22.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主要是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轉運;植物細胞分裂時,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23.中心體是動物和低等植物細胞所特有的細胞器。在有絲分裂過程中,發出星射線,形成紡錘體。
24.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
25.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26.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27.細胞以分裂是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28.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徵),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29.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它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進程中,但在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潛能,也就是保持著細胞全能性。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陳代謝
31.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徵,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別。
32.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少數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並且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條件。
34.ATP(三磷酸腺苷)是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結構簡式:A—P~P~P
35.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的過程。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
36.滲透作用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具有一層半透膜,二是這層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當成熟的植物細胞處於30%的蔗糖溶液中,成熟的植物細胞會發生滲透失水,表現出質壁分離的現象。吸收水分和運輸水分的動力是蒸騰作用,植物所吸收的水分95%以上蒸騰作用散失 ,少量用於生命活動。
37.植物根的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吸收礦質元素的方式是主動運輸。呼吸作用為礦質元素吸收提供動力,運輸礦質元素的動力是蒸騰作用。
38
39.
40對生物體來說,呼吸作用的生理意義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二是為體內其它化合物的合成(如:氨基酸)提供原料。
41.呼吸作用分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1mol的葡萄糖有氧呼吸釋放出2870KJ的能量,1161KJ的能量貯存在ATP中。
❼ 如何開展高中生物學生的實驗
在高中生物課中,有很多演示實驗,這些演示實驗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在農村高中可以克服各個農村學校生物實驗器材不足的缺點。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進行,教育開始擺脫應試教育的桎梏,生物實驗教學在素質教育的路上探索前行,怎樣上好一節生物演示實驗課是每個生物實驗教師必須不斷探討的話題。現在就怎樣上好高中生物演示實驗課談談自己的看法和體會。
一、生物教師要極度重視演示實驗
高中生物教學不同於初中生物教學,已經擺脫了初中生物基礎知識的范圍更加重視專業知識。高中生物實驗的極度專業性使我們的生物實驗教學必須重視演示實驗,在高中生物課程的設置上每個實踐性的內容都對應著一個演示實驗。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這就要求我們的高中生物教師想盡辦法,不遺餘力地開好每一個演示實驗,提高演示實驗的實驗效果,提高實驗教學效率。
做演示實驗,不能以學生看書代替實驗,不能以教師講解代替試驗,否則,學生對生物學的許多知識就缺少感性認識。這樣我們生物教師要明確每一個實驗的實驗目的,實驗器材的准備要充足,實驗步驟要清晰規范,避免實驗事故的發生。
二、細心設計演示實驗
為了確保演示實驗的順利進行,教師在實驗前一定要做好各項必要的准備工作。生物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考慮每一個實驗的演示時間和演示時機,在物質准備上課前要准備完備,要善於機智地處理在實驗演示過程中出現的意外事件,這樣不至於出現問題亂了陣腳。
教師要在實驗前做好精心准備。例如,准備好演示實驗中所需的儀器、葯品、材料等。要清洗干凈在實驗中要使用的儀器,並放在相應的儀器架上,要把實驗中需要的葯品准備齊全,實驗中需要的試劑要事先配置好。此外實驗前,教師還要自製些實驗室沒有但在實驗中很有實用價值的儀器。如,加熱中常用的擋風板。又如,觀察關節的結構實驗,可以購買好豬的關節並事先解剖好。為了保證達到實驗的良好效果,在課前教師要在實驗室試做一次,這樣有利於提高實驗操作的熟練程度,縮短演示實驗的時間,利於演示實驗的正常開展,達到實驗的預期目的。
學生在實驗前要充分預習,對實驗中出現的儀器、葯品名稱、作用和操作方法有一定的認知,做好必要的知識准備。這樣學生在觀察實驗現象時,就有一定的方向性,避免無目的性地看熱鬧,有利於學生對實驗有正確的認識。
另外,開展演示實驗還必須做好應急准備。一般來說,只有實驗前准備工作做得充分,實驗才會取得成功。為了保證實驗的完滿成功,教師還要准備好各種應急措施。比如,在用酒精燈隔水加熱葉片使葉綠素溶解到酒精的試驗中,如果因為教室的防風玻璃損壞,而影響酒精燈加熱作用,這時如果事先帶好一塊自製的擋風板,問題就得到了解決。
三、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的目的在於使學生掌握實驗操作方法,為學生提供生物學知識的感性認識。演示實驗要想達到良好的課堂效果,認真觀察是其中的重要環節。
學生要仔細地觀察實驗操作。這要求教師一定要規范地進行實驗操作,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認真地觀察,必要時也可以故意進行一些錯誤的操作,學生在生疑、質疑、解疑的過程中,加深了印象,把握了正確的操作方法。這樣做還可以為以後開展學生實驗和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做好准備。
學生更要認真地觀察實驗現象,實驗中的火焰、氣泡、沉澱、顏色變化等現象。例如,在做鑒定骨的成分的實驗時,用酒精燈煅燒骨時,骨的顏色就會慢慢發生變化,教師在顏色變化前要事先提醒學生注意觀察。
學生只有通過自身的認真觀察,才能通過看到的實驗現象的變化情況豐富感性材料,從而提升為理性認識,為歸納總結實驗結論提供了保障。
四、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
演示實驗不僅要求學生發現實驗現象,更重要的是分析實驗中出現的各種現象的原因,為歸納實驗結論提供本質的依據。
對演示實驗中出現的各種現象,要鼓勵學生自己去分析原因,教師不要一包到底,對分析不正確的學生不應過多批評。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嘗試著自己解決問題。讓學生以發現者的姿態進行探究,體驗自己通過分析實驗現象綜合所學知識找到原因的那種成功的感覺,既鞏固、強化、更新了所學知識,同時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慾望。
教師要結合實驗的進展,及時做好點撥和啟發,為學生提供與實驗有關的知識,降低學生分析的難度。如,在做唾液澱粉酶消化澱粉的實驗中,教師要提供「澱粉遇碘顯藍色」的知識。
在實驗現象的分析過程中,教師要設計有效的探究問題,以問題的形式將學生的思維誘導到分析演示實驗現象原因的方向上,這樣既為推動課堂教學的進一步展開減少阻力,又為學生在分析實驗中出現的現象的原因抓住要點;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師要引領學生歸納實驗結論,及時進行總結報告
衡量一個演示實驗是否成功的關鍵要看學生是否能自主地歸納出實驗結論、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總結歸納實驗結論不能能由教師包辦代替。例如,在做鑒定骨的成分的實驗中,將骨原來的物理性質與稀鹽酸中處理後的物理性質進行比較,結合骨在稀鹽酸中出現氣泡的現象及其原因,學生就可得出:「骨含有有機物,且骨的韌性與有機物的含量有關」的結論。
教師要將學生歸納的實驗結論進行整理,去掉非本質的結論。對學生歸納出的正確結論,教師要讓學生盡量錘煉自己的語言,讓學生用盡可能簡練易背易記的語言進行概括。面對學生錯誤的結論教師要善於引導,在對比中去偽存真,增強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糾正學生觀察認識上的錯誤和不良習慣。當學生對實驗的觀察和認識能夠達到正確客觀後,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語言的精確性訓練,使每一位學生在演示實驗中獲得的感性認識都能內化為自己的知識。讓我們教師、學生一起努力,還原實驗本來面目,實現演示實驗的真正目的。
❽ 高中生物實驗如何去做及幾個重要步驟
高中化學實驗的方法有哪些?做實驗的注意事項
我們從到了七年級就開始學習化學,但是學過的孩子們應該都知道,在初中只是先接觸一下,到了高中化學才開始真正的學習,但是學習化學就會做實驗,做實驗的方式都有什麼?
化學實驗儀器
在上面的文章當中我給你們說了很多關於高中化學實驗有哪些方法的類別,我相信大家應該也都知道了,每個實驗都有它適合的方法,你們一定要擇選適宜他的方式,還要注意一些事項.
❾ 高中生物實驗方法
實驗一: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
一、實驗目的:
1、學會如何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
2、了解細胞的結構;
3、學會製作臨時裝片。
二、實驗材料:(實驗材料可換)松針、動物血液、動物神經細胞永久裝片
三、實驗用具: 載玻片、蓋玻片、蒸餾水、滴管、鑷子、土豆、刀片、顯微鏡(物鏡5X、10X、40X)
四、方法步驟:
1、製作松針的臨時切片:
(1)取干凈的載玻片一個平置於試驗台上,用滴管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餾水。
(2)將土豆切成條狀(截面約:0.5X12.5px)取兩條,將一根松針夾在兩個土豆條之間,用刀片削成盡量薄的薄片,削時,手腕不動,靠大臂帶動小臂移動刀片。切片數次。從中選取較薄的切片,置於載玻片的水滴上。
(3)從一側輕輕蓋上蓋玻片,不要產生氣泡。用吸水紙輕輕吸去蓋玻片周圍的水滴,即完成臨時切片的製作。
2、觀察切片:
(1)取出顯微鏡,置於試驗台上靠左的位置,打開光源。
(2) 將上步製作好的切片置於顯微鏡的載物台上,調整載物台位置,使蓋玻片對准光源。
(3)使用5X物鏡觀察切片,使松針切片在視野中心,換成10X物鏡,觀察松針葉面橫切結構。
(4)換成40X物鏡觀察,注意細胞及細胞內物質結構,畫圖。
3、 動物血液臨時裝片的製作及觀察(除了不用切片,其他類似)
4、 動物神經細胞永久裝片的觀察。
五、考點提示:
1、松針的葉面結構是什麼樣的?
2、動物細胞的結構是什麼樣的?與植物細胞又什麼不同?
3、顯微鏡的物鏡倍數愈大,視野的亮度如何?物體的大小如何?
4、如何調節焦距?
5、如何才能使切片盡量的薄?切片的厚薄對顯微鏡下觀察的效果有什麼影響。
實驗二: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一、實驗目的:
嘗試用化學試劑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和蛋白質,闡明實驗原理—顏色反應,識記和區分用於可溶性還原糖、脂肪、蛋白質鑒定的試劑及產生的特定顏色,初步掌握鑒定上述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學會描述實驗現象,掌握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的使用方法。
二、實驗原理:
某些化學試劑能使生物組織中的有關有機化合物,產生特定的顏色反應。
1、生物組織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類較多,有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和蔗糖。前三種糖的分子內都含有游離的具還原性的半縮醛羥基,因此叫做還原糖;蔗糖分子內沒有,為非還原糖。實驗中所用的斐林試劑,只能鑒定生物組織中可溶性還原糖,而不能鑒定可溶性非還原糖。可溶性還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麥芽糖)與斐林試劑發生作用,可生成磚紅色的Cu 2O沉澱。如:
葡萄糖 + 2Cu2+ + 4OH— 加熱 葡萄糖酸 + Cu 2O↓(磚紅色)+ H 2O
即Cu 2+被還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用斐林試劑鑒定還原糖時,溶液變化過程為:淺藍色→棕色→磚紅色沉澱
澱粉遇碘變藍色(直鏈)或紫(紅)色(支鏈)。
2、脂肪和類脂(磷脂、糖脂、固醇脂等)統稱為脂類。它是構成人體組織的正常成分,不溶於水而易溶於酒精、乙醚、氯仿等脂溶劑中。在化學組成上,脂類屬於脂肪酸的酯或與這些酯有關的物質。脂類的主要功能是氧化供能。
脂肪主要存積於脂肪組織中,並以油滴狀的微粒存在脂肪細胞漿內。
在病理檢驗中,脂類染色法最常用以證明脂肪變性,脂肪栓子以及腫瘤的鑒別。脂類染色使用最廣泛的染料是蘇丹染料,最常用的有蘇丹Ⅲ,蘇丹Ⅳ,蘇丹黑及油紅O等。脂肪被染色,實際上是蘇丹染料被脂肪溶解吸附而呈現染料的顏色。經研究認為組織中脂質在液態或半液態時,對蘇丹染料著色效果最好。根據這一原理,適當提高溫度(37℃-60℃)對組織切片染色效果是有好處的。
脂類染色,用冰凍或石蠟切片,以水溶性封固劑封固,如甘油、明膠和阿拉伯糖膠等。
脂肪可以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或橙紅色(或被蘇丹Ⅳ染液染成紅色),膽脂素呈淡紅色,脂肪酸不著色,細胞核呈藍色。
3、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生作用,產生紫色反應。(蛋白質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鍵,在鹼性NaOH溶液中能與雙縮脲試劑中的Cu2+作用,產生紫色反應。)
三、實驗材料:
1、做可溶性還原性糖鑒定實驗,應選含糖高,顏色為白色的植物組織,如蘋果、梨。(因為組織的顏色較淺,易於觀察。)經試驗比較,顏色反應的明顯程度依次為蘋果、梨、白色甘藍葉、白蘿卜。
2、做脂肪的鑒定實驗。應選富含脂肪的種子,以花生種子為最好,實驗前一般要浸泡3~4小時(也可用蓖麻種子)。
3、做蛋白質的鑒定實驗,可用富含蛋白質的黃豆或雞蛋清。
4、澱粉的鑒定:馬鈴薯勻漿。
四、實驗用具:雙面刀片、試管(最好用刻度試管)、試管夾、試管架、大小燒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燈、三腳架、石棉網、火柴、載玻片、蓋玻片、毛筆、吸水紙、顯微鏡
五、實驗試劑:
1.斐林試劑(包括甲液:質量濃度為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質量濃度為0.05g/ mL CuSO4溶液)
2.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
3.雙縮脲試劑(包括A液:質量濃度為0.1g/ mL NaOH溶液和B液:質量濃度為0.01g/ mL CuSO4溶液)
4.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溶液
5.碘液
6.蒸餾水
六、方法步驟:
一、可溶性糖的鑒定
操 作 方 法
注 意 問 題
解 釋
1. 制備組織樣液。
(去皮、切塊、研磨、過濾)
蘋果或梨組織液必須臨時制備。
因蘋果多酚氧化酶含量高,組織液很易被氧化成褐色,將產生的顏色掩蓋。
2. 取1支試管,向試管內注入2mL組織樣液。
3. 向試管內注入1mL新制的斐林試劑,振盪。
應將組成斐林試劑的甲液、乙液分別配製、儲存,使用前才將甲、乙液等量混勻成斐林試劑;
切勿將甲液、乙液分別加入蘋果組織樣液中進行檢測。
斐林試劑很不穩定,甲、乙液混合保存時,生成的Cu ( OH ) 2在70~ 900C下分解成黑色CuO和水;
甲、乙液分別加入時可能會與組織樣液發生反應,無Cu OH生成。
4. 試管放在盛有50-650C溫水的大燒杯中,加熱約2分鍾,觀察到溶液顏色:淺藍色 →棕色 → 磚紅色(沉澱)
最好用試管夾夾住試管上部,使試管底部不觸及燒杯底部,試管口不朝向實驗者。
也可用酒精燈對試管直接加熱。
防止試管內的溶液沖出試管,造成燙傷;
縮短實驗時間。
二、脂肪的鑒定
操 作 方 法
注 意 問 題
解 釋
花生種子浸泡、去皮、切下一些子葉薄片,將薄片放在載玻片的水滴中,用吸水紙吸去裝片中的水。
干種子要浸泡3~4小時,新花生的浸泡時間可縮短。
因為浸泡時間短,不易切片;浸泡時間過長,組織較軟,切片不易成形。切片要盡可能薄些,便於觀察。
在子葉薄片上滴2~3滴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染色1分鍾。
染色時間不宜過長。
用吸水紙吸去薄片周圍染液,用50%酒精洗去浮色,吸去酒精。
酒精用於洗去浮色,不洗去浮色,會影響對橘黃色脂肪滴的觀察。同時,酒精是脂溶性溶劑,可將花生細胞中的脂肪顆粒溶解成油滴。
用吸水紙吸去薄片周圍酒精,滴上1~2滴蒸餾水,蓋上蓋玻片。
滴上清水可防止蓋蓋玻片時產生氣泡。
低倍鏡下找到花生子葉薄片的最薄處,可看到細胞中有染成橘黃色或紅色圓形小顆粒。
裝片不宜久放。
時間一長,油滴會溶解在乙醇中。
三、蛋白質的鑒定
操 作 方 法
注 意 問 題
解 釋
制備組織樣液。
(浸泡、去皮研磨、過濾。)
黃豆浸泡1至2天,容易研磨成漿,也可購新鮮豆漿以節約實驗時間。
鑒定。加樣液約2ml於試管中,加入雙縮脲試劑A,搖勻;再加入雙縮脲試劑B液3~4滴,搖勻,溶液變紫色。
A液和B液也要分開配製,儲存。鑒定時先加A液後加B液。
CuSO4溶液不能多加。
先加NaOH溶液,為Cu2+與蛋白質反應提供一個鹼性的環境。A、B液混裝或同時加入,會導致Cu2+變成Cu ( OH ) 2沉澱,而失效。
否則CuSO4的藍色會遮蓋反應的真實顏色。
可用蛋清代替豆漿。
蛋清要先稀釋。
如果稀釋不夠,在實驗中蛋清粘在試管壁,與雙縮脲試劑反應後會粘固在試管內壁上,使反應不容易徹底,並且試管也不易洗干凈。
附:澱粉的檢測和觀察
用試管取2ml待測組織樣液,向試管內滴加2滴碘液,觀察顏色變化。
碘液不要滴太多
以免影響顏色觀察
七、考點提示:
1、常見還原性糖與非還原性糖有哪些? 答:葡萄糖、果糖、麥芽糖都是還原性糖;澱粉、蔗糖、纖維素都是非還原性糖。 2、還原性糖植物組織取材條件? 答:含糖量較高、顏色為白色或近於白色,如:蘋果、梨、白色甘藍葉、白蘿卜等。 3、研磨中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對實驗有何影響? 答:加石英砂是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會使組織樣液中還原性糖減少,使鑒定時溶液顏色變化不明顯。 4、斐林試劑甲、乙兩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為何要現混現用? 答:混合後使用;產生氫氧化銅;氫氧化銅不穩定。 5、還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試劑後,溶液顏色變化的順序為? 答:淺藍色棕色 磚紅色。6、花生種子切片為何要薄? 答: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於顯微鏡的觀察。 7、轉動細准焦螺旋時,若花生切片的細胞總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麼? 答:切片的厚薄不均勻。 8、脂肪鑒定中乙醇作用? 答:洗去浮色。 9、雙縮脲試劑A、B兩液是否混合後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樣通過對比看顏色變化? 答: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鹼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組織樣液做對比。
實驗三: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一、實驗原理:
1、真核細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內,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2、甲基綠和吡羅紅兩種染色劑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甲基綠對DNA親和力強,使DNA顯現出綠色,而吡羅紅對RNA的親和力強,使RNA呈現出紅色。用甲基綠、吡羅紅的混合染色劑將細胞染色,可同時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3、鹽酸的作用
① 鹽酸能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的跨膜運輸;
② 鹽酸使染色體中的DNA與蛋白質分離,便於DNA與染色劑的結合
二、實驗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
三、實驗用具:大小燒杯、溫度計、滴管、消毒牙簽、載玻片、蓋玻片、鐵架台、
石棉網、火柴、酒精燈、吸水紙、顯微鏡
四、方法步驟:
1、取材
① 滴:在潔凈的載玻片上滴一滴質量分數為0.9%的NaCl溶液;
② 刮:用消毒牙簽在口腔內側壁上輕輕地刮幾下;
③ 塗:將牙簽上的碎屑塗抹在載玻片的生理鹽水中;
④ 烘:將塗有口腔上皮細胞的載玻片在酒精燈的火焰上烘乾。
2、水解
① 解:將烘乾的載玻片放入裝有30ml質量分數為8%的鹽酸的小燒杯中,進行材料的水解;
② 保:將小燒杯放入裝有30℃溫水的大燒杯中保溫5分鍾。
3、沖洗塗片
① 沖:用緩緩的蒸餾水沖洗載玻片10秒鍾;
② 吸:用吸水紙吸去載玻片上的水分。
4、染色
① 染:用2滴吡羅紅甲基綠混合染色劑滴在載玻片上,染色5分鍾;
② 吸:吸去多餘染色劑;
③ 蓋:蓋上蓋玻片。
5、觀察
① 低:在低倍物鏡下,尋找染色均勻,色澤淺的區域,移至視野中央,將物像調節清晰;
② 高:轉到高倍物鏡,調節細准焦螺旋,觀察細胞核和細胞質的染色情況。
五、考點提示:
1、取口腔上皮細胞之前,應先漱口,以避免裝片中出現太多的雜質;
2、取洋蔥表皮細胞時,盡量避免材料上帶有葉肉組織細胞;
3、沖洗載玻片時水的流速要盡量慢,切忌直接用水龍頭沖洗;
4、用酒精燈烘烤載玻片時,不要只集中於材料處,而應將載玻片在火焰上來回移動,使載玻片均勻受熱,以免破裂;
5、烘烤後的載玻片不要馬上放入盛有稀鹽酸的燒杯中,最好先自然冷卻1分鍾。
實驗四:體驗制備細胞膜的方法
一、實驗原理:細胞膜的流動性和半透性
二、實驗材料:豬(或牛、羊、人)的新鮮的紅細胞稀釋液(血液加適量的生理鹽水)
三、實驗用具:蒸餾水、試管、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
四、方法步驟:
1、用試管吸取少量紅細胞稀釋液,滴一小滴在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製成臨時裝片
2、在高倍鏡下觀察,待觀察清晰時,在蓋玻片的一側滴一滴蒸餾水,同時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小心吸引,注意不要把細胞吸跑。上述操作均在載物台上進行,並持續觀察細胞的變化。可以看到近水的部分紅細胞發生變化;凹陷消失,細胞體積增大,很快細胞破裂,內容物流出。
五、考點提示:
1、選擇動物細胞進行實驗的原因:動物細胞無細胞壁。
2、選擇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進行實驗的原因:人和其他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無細胞核和眾多的細胞器(膜),可以得到較純凈的細胞膜。
3、細胞破裂後,用什麼方法獲得較純的細胞膜:將漲破的細胞溶液,經過離心分離得到細胞膜。
4、如何獲得植物細胞膜:先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將植物細胞壁水解得到原生質體;再將原生質體放入清水中,水自由擴散進入,原生質體漲破;最後經過離心分離得到植物細胞膜。
5、稀釋及稀釋的時候用生理鹽水的原因:稀釋後,可以減少血液中的血漿蛋白等雜物。用生理鹽水是為了保持滲透壓,防止在稀釋的時候就發生細胞破裂。
實驗五: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
一、實驗原理:
1、葉肉細胞中的葉綠體,呈綠色、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散布於細胞質中,可以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它的形態。
2、線粒體普遍存在於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中,健那綠染液能使活細胞中的線粒體呈現藍綠色。通過染色,可以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到處於生活狀態的線粒體的形態有短棒狀、圓球狀、線形、啞鈴形等。
二、實驗材料:新鮮的蘚類的葉、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新配製的質量分數為1%的健那綠染液(將0.5g健那綠溶解於50mL生理鹽水中,加溫到30-40攝氏度,使其充分溶解)
三、實驗用具: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鑷子、消毒牙簽
四、方法步驟:
1、觀察葉綠體
低倍鏡下找到葉片細胞→低倍鏡下找到葉片細胞→高倍鏡下觀察。
2、觀察線粒體
染色→製片→低倍鏡下找到口腔上皮細胞→高倍鏡下觀察。
五、考點提示:
1、觀察葉綠體時選擇蘚類葉的原因:蘚類屬於低等植物,葉片是綠色的單層細胞,不需加工即可進行觀察。
2、臨時裝片中的材料要隨時保持有水狀態的原因:保證細胞器的正常形態並能懸浮在細胞質基質中,否則,細胞失水收縮,將影響細胞器形態的觀察。
實驗六: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一、實驗目的:
1、學會使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與前面的知識:顯微鏡的使用聯系)
2、觀察不同濃度的溶液對細胞吸水失水的影響,掌握此種方法的具體應用。
3、通過觀察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明確滲透系統的組成以及具體應用。
二、實驗原理:
1、成熟的植物細胞放到一定濃度的溶液中構成一個滲透系統。當細胞大量失水時原生質層與細胞壁的伸縮程度不同,導致原生質層和細胞壁分離。
2、當外界溶液濃度大於細胞液濃度時,根據擴散作用原理,水分會由細胞液中滲出到外界溶液中,通過滲透作用失水;由於細胞壁和原生質層的伸縮性不同,細胞壁伸縮性較小,而原生質層性較大,從而使二者分開;反之,外界溶液濃度大於細胞液濃度,則細胞通過滲透作用吸水,分離後的質和壁又復原。
三、實驗材料:紫色特別深的洋蔥外表皮、質量濃度為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
四、實驗用具:顯微鏡、鑷子、刀片、載玻片、蓋玻片、滴管、吸水紙
五、方法步驟:
1、用刀片在洋蔥鱗片葉的外表面劃一個小方塊,用鑷子撕取這一小塊洋蔥表皮,在洋蔥的外表皮上,用刀片劃一些方塊,用鑷子輕輕撕取一小塊(撕取的僅僅是外表皮,不要撕得太厚,仍然作為一個問題留給學生)。在取標本時,可以將洋蔥的內表皮朝外,外表皮朝里進行對折,不要太用力,然後取其外表皮作為材料,將它平展地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清水滴中,並蓋上蓋玻片。
2、用低倍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質層的位置。
3、從蓋玻片的一側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蓋玻片的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這樣重復幾次,洋蔥表皮細胞就侵潤在蔗糖溶液中。注意重復3-4次。
4、再用低倍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質層的位置。
5、從蓋玻片的一側滴入清水,在蓋玻片的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這樣重復幾次,洋蔥表皮細胞就侵潤在清水中。
6、還用低倍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質層的位置。
六、實驗結論:
當外界溶液濃度大於細胞液濃度時,水分會由細胞液中滲出到外界溶液中,通過滲透作用失水;由於細胞壁和原生質層的伸縮性不同,細胞壁伸縮性較小,而原生質層性較大,從而使二者分開;反之,當外界溶液濃度低於細胞液濃度時,則細胞通過滲透作用吸水,分離後的質和細胞壁又復原。
實驗七: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
一、實驗目的:
通過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分解的快慢,了解過氧化氫酶的作用和意義
二、實驗原理:
新鮮的肝臟中含有過氧化氫酶,根據酶的專一性,可知其可以催化過氧化氫分解成水和氧。
三、實驗材料:
質量分數為20%的豬肝研磨液,新配製的體積分數為3%的過氧化氫溶液,質量分數為3.5%的FeCl3溶液
四、實驗用具:
量筒,試管,滴管,試管夾,試管架,衛生香,火柴,酒精燈,大燒杯,石棉網,溫度計
五、方法步驟:
1、取4支潔凈試管,分別編號1,2,3,4,向試管內分別加入2ml過氧化氫溶液。
2、將2號試管放在90℃左右的水浴中加熱,觀察氣泡情況,並與1號試管作比較。
3、向3號試管內滴入2滴FeCl3溶液,向4號試管內滴入2滴肝臟研磨液,觀察哪支試管產生的氣泡多。
4、2至3min後,將點燃的衛生香分別放在3、4號試管內液面的上方,觀察哪支試管中的衛生香燃燒更猛烈。
六、實驗結論:
1、加熱能促進H2O2的分解,提高反應速率;
2、酶有催化作用,與無機催化劑相比,酶具有高效性。
實驗八:影響酶活性的條件
一、實驗目的:
1、初步學會探索影響酶活性條件的方法。
2、探索過氧化氫酶在不同溫度和PH下催化過氧化氫水解的情況。
二、實驗原理:
澱粉遇碘後,形成紫藍色的復合物。麥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後,不形成紫藍色的復合物,但能
與斐林試劑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磚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澱。
三、實驗材料:
質量分數為2%的新配置的澱粉酶溶液,新鮮的質量分數為20%的豬肝研磨液,
質量分數為3%的可溶性澱粉溶液,新配製的體積分數為3%的過氧化氫溶液,
質量分數為5%的鹽酸,質量分數為5%的氫氧化鈉溶液,蒸餾水,冰水,熱水,
碘液,斐林試劑
四、實驗用具:量筒,試管,滴管,試管夾,三腳架,火柴,酒精燈,小燒杯,大燒杯,石棉網,溫度計,
五、方法步驟:
一、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
1、取三支潔凈的試管,編上號1,2,3,並分別注入2ml可溶性澱粉液。
2、分別向1,2,3號三支試管中各注入1ml新鮮的澱粉酶溶液,搖勻,依次放入沸水,37℃左右的熱水,冰水中,維持各自的溫度5分鍾。
3、分別向1,2,3號三支試管中各滴入一滴碘液,然後搖勻。觀察並記錄這三隻試管中,溶液顏色的變化情況。
二、pH對酶活性的影響
1、取三支潔凈的試管,編上號1,2,3,並分別注入1ml的新鮮的澱粉酶溶液。
2、依次向1號,2號,3號試管中注入蒸餾水,氫氧化鈉溶液,稀鹽酸各1ml並搖勻。
3、分別向1號,2號,3號試管中各注入2ml可溶性澱粉溶液,震盪搖勻。
4、將三支試管的下半部浸到37℃左右的溫水中,保溫5分鍾。
5、向三支試管中各加入2ml斐林試劑,震盪搖勻。
六、實驗現象:
一、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
1號試管中的液體未變藍,2號和3號試管中的液體變藍,且2號試管藍色比3號試管深。
二、pH對酶活性的影響
2號和3號試管中的液體未變藍,1號試管中的液體變藍。
七、實驗結論:
1、在最適宜的溫度和最適宜的ph條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2、溫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明顯下降。
實驗九: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一、實驗目的:
1、初步掌握提取和分離葉綠體中色素的方法。
2、探索葉綠體中有幾種色素。
二、實驗原理:
1、葉綠體中的色素能溶解在丙酮(有機溶劑,酒精、汽油、苯、石油醚等)中,所以用丙酮可提取葉綠體中色素。
2、色素在層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分子隨層析液在濾紙條上的擴散得快,溶解度低的色素分子隨層析液在濾紙條上的擴散得慢,因而可用層析液將不同的色素分離。
三、實驗材料:
新鮮的綠葉(如菠菜的綠葉),無水乙醇,層析液(由20份在60~90℃下分餾出來的石油醚、2份乙醇和1份苯混合而成。93號汽油也可代用),二氧化硅和碳酸鈣。
四、實驗用具:
乾燥的定性濾紙,試管,棉塞,試管架,研缽,玻璃漏斗,尼龍布,毛細吸管,剪刀,葯勺,量筒(10ml),天平。
五、方法步驟:
(1)稱取5g綠色葉片並剪碎
提取色素 研缽→研磨→漏斗過濾→
(2)加入少量SiO2、CaCO3和5ml丙酮 收集到試管內並塞緊管口
(1)將乾燥的濾紙剪成150px長,25px寬的紙條,剪去一端兩角(使層析液同時到達濾液細線)
制濾紙條
(2)在距剪角一端25px處用鉛筆畫線
(1)用毛細管吸少量的濾液沿鉛筆線處小心均勻地劃一條濾液細線
濾液劃線
(2)乾燥後重復劃2-3次
(1)向燒杯中倒入3ml層析液(以層析液不沒及濾液細線為准)
紙上層析 (2)將濾紙條尖端朝下略微斜靠燒杯內壁,輕輕插入層析液中
(3)用培養皿蓋蓋上燒杯
觀察結果:濾紙條上出現四條寬度、顏色不同的綵帶(如下圖)
最寬:葉綠素a;
最窄:葉綠素b;
相鄰色素帶最近:葉綠素a和葉綠素b;
相鄰色素帶最遠:胡蘿卜素和葉黃素。
六、考點提示:
1、二氧化硅:為了使研磨充分;碳酸鈣:保護色素免受破壞;丙酮:色素的溶劑。
2、擴散最快的是胡蘿卜素(橙黃色),擴散最慢的是葉綠素b(黃綠色)。
3、濾紙上有四條色素帶說明了綠葉中的色素有四種,它們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的快慢也不一樣。
4、裁取定性濾紙時,注意雙手盡量不要接觸紙面,以免手上的油脂或其他臟物污染濾紙。
5、制備濾紙條時,要將濾紙條的一端剪去兩角,這樣可以使色素在濾紙條上擴散均勻,便於觀察實驗結果。
6、根據燒杯的高度制備濾紙條,讓濾紙條長度高出燒杯25px ,高出的部分做直角彎折。
7、濾紙上的濾液細線如果觸到層析液,細線上的色素就會溶解到層析液中,就不會在濾紙上擴散開來,實驗就會失敗。
8、畫濾液細線時,用力要均勻,速度要適中
9、研磨要迅速、充分。a.因為丙酮容易揮發; b.為了使葉綠體完全破裂.從而能提取較多的色素;c.葉綠素極不穩定,能被活細胞中的葉綠素酶水解而被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