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中國在生物科學的研究有哪些

中國在生物科學的研究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2-19 13:34:15

『壹』 中國,國內知名的生物研究所又哪些呀各位了解的幫忙回答,謝謝了。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病原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中國醫學科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
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
長春生物製品研究所
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
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
蘭州生物製品研究所
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
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
山東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
陝西省微生物研究所
安徽省生物研究所
雲南省微生物研究所
湖南省生物研究所
江蘇省生物研究所
福建省生物研究所
吉林省生物研究所
河北省生物研究所
河南省生物研究所
山西省生物研究所
貴州省生物研究所
遼寧省生物研究所
甘肅省生物研究所
海南省生物研究所
浙江省生物研究所
福州大學生物工程研究所
北京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所
西安交通大學生物工程醫學研究所
南京大學生物物理研究所
基本就這些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貳』 急!!!中國在生物學方面有哪些重要的成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1985)

生物學主要成就的概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國的生物科學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在這30多年中盡管經歷了一些大的曲折,但是總的來說,從生物科學的機構、隊伍到研究的領域、范圍和規模,都取得了很大的發展。1949年11月中國科學院成立,對原有的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幾個生物學研究機構進行了調整與充實,以後又陸續建立了許多新的生物學研究機構。到1985年為止,中國科學院共有34個與生物學有關的研究所或中心。1955年6月成立生物學地學部,聘任生物學方面的學部委員60人;1957年單獨成立生物學部,增聘了5名學部委員;1981年生物學部又增選了53名學部委員。它在編制全國科學規劃、評審全國自然科學獎和科學基金項目、評議中國科學院所屬各研究所的工作、組織重大學術活動等方面起了積極作用。1957年先後成立了中國農業科學院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它們都設有若干與生物學有關的研究機構。50年代初,高等學校經過院系調整後得到了很大發展。不但在全國綜合性大學和師范院校中都設有生物學系,而且陸續增設了許多新專業,使現代生物學的主要分支學科都有了相應的專業,某些重點高等學校還陸續設立了一些生物學的研究機構。30多年來學校招生人數劇增,生物學研究隊伍迅速壯大,學會組織也不斷發展。例如,中國植物學會和中國動物學會50年代初期,只有會員數百人。到1982年已分別發展到6000餘人。30年內增加了20倍。中國古生物學會會員也從不足百人發展到1200餘人。除了原有學會不斷擴大外,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還先後建立了中國遺傳學會、中國生態學會等新的學會。到1985年為止,全國共有14個生物科學方面的學會。隨著生物科學研究工作的開展,生物學方面的刊物也成倍增加。50年代大約有20種刊物,到80年代初已增至60多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有計劃地開展了大規模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綜合考察,其中生物資源的調查研究工作佔有重要地位。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大興安嶺原始森林、西雙版納熱帶雨林、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等地,都留下了中國生物學家的足跡。對全國的近海也作了大規模的普查工作。生物新種、新屬和新科屢有發現。在自然資源調查的基礎上,經過整理研究陸續編寫各種生物學志書。由中國植物學家分工協作共同編寫的《中國植物志》已出版了40卷。這是一部集中國植物分類大成的重要著作,此外,還出版了《中國經濟植物志》、《中國高等植物圖鑒》、《中國真菌志》、《中國經濟海藻志》、《中國黃海海藻志》等。在分類學上另一部集大成的著作是《中國動物志》,現已出版 5卷。在動物分類方面,還先後完成了《中國經濟昆蟲志》25冊以及《中國經濟動物·鳥類》、《中國經濟動物·獸類》、《中國鯉科魚類志》、《中國軟骨魚類志》、《中國動物圖譜》、《西藏鳥類志》、《西藏昆蟲》等專著。由中國植物學家、生態學家和地植物學家通力合作。調查了全國的植被類型及其地理分布特徵,並開展了植被生態地理和植被區域的研究,在此基礎上編成了各種不同比例尺的植被圖和植被專著。其中《中國植被》一書,總結了中國30多年關於植被類群和植被區劃的研究成果。在古生物學方面,伴隨著大規模的地質調查,在研究的地區、深度和廣度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並建立和發展了孢子花粉學和微體古生物學的研究工作。在古植物學、古無脊椎動物學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進展。1949年後很快就恢復了北京周口店古人類遺址的發掘工作。並先後在陝西發現了「藍田人」化石、在安徽發現了「和縣人」化石,以及其他不少代表不同階段的古人類化石。

30多年來,中國科學工作者把現代生物學成就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結合起來,開展有關農業、醫葯等領域新技術、新途徑、新方法的研究,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取得了不少成就,並獲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例如,在育種方面,50年代開展了玉米的雜種優勢利用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60年代開始了水稻的雜交優勢利用的研究,獲得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其中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等,首次用「野敗」與栽培稻雜交,培育出水稻雄性不育系,接著育成「三系」,並育出了優良雜交水稻,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培育並推廣雜交水稻的國家。中國在遠緣雜交和異源多倍體的研究上也取得了重大成果,其中有些已育成了推廣品種,前者如西北植物研究所李振聲等用小麥和偃麥草雜交,育成了小麥新品種「小偃6號」。後者如鮑文奎(1916~)等,用小麥黑麥雜種加倍育成的小黑麥品種。在植物自交不親和系的利用方面,中國農科院蔬菜研究所等單位,完成了甘藍自交不親和系的選育,並配置出多個系列的新品種。在花葯培養和花粉單倍體育種研究方面,已選育出一些較好的煙草、小麥、水稻品系或品種,其中「京花一號」小麥、「中花8號」水稻已推廣8萬畝以上。建國以來,對海洋和淡水生物的研究,有力地推動了水產養殖事業的發展。如青島海洋研究所曾呈奎等在甘紫菜生活史、海帶生物學等方面的研究就為中國海藻養殖事業的興起打下了基礎:長江水產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單位,在魚類生殖生理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成果,並建立起一整套魚類育種技術和繁育體系,在家魚的人工排卵、受精方面,南海水產研究所鍾麟、中國科學院實驗生物研究所朱洗等,先後使用了魚腦垂體激素和孕婦尿液中提取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進行人工催產受精都取得了成功,從而結束了只能在江河撈取魚苗的歷史。70年代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人工合成了丘腦下部分泌的多肽激素——促性腺激素釋放因子及其高效類似物,用於促進家魚排卵、受精也獲得了成功。

中國的昆蟲學家、生態學家對中國幾種主要害蟲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如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馬世駿等闡明了東亞飛蝗蝗區的結構與轉化,北大生物系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共同揭示了粘蟲的越冬和遷飛規律,江蘇省農科院等單位搞清楚了褐稻飛虱的遷飛規律。以上成果對這些害蟲發生的預測預報及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昆蟲激素的成份、合成和應用研究上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如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昆蟲激素室提出了梨小食心蟲,性外激素的簡便合成方法,還研製出兩種高效誘芯。有機化學研究所和上海昆蟲研究所合成了棉紅鈴蟲性誘劑,並研製出用於測報的劑型:中山大學李瑞聲等合成了昆蟲保幼激素類似物731-Ⅱ,並提出了一套與此有關的養蠶增絲技術,制出兩種高效誘芯。這些新技術無論在害蟲的防治和益蟲的利用上都有著廣闊的前途。在寄生生物學的研究上也取得了相當的進展。如湯飛凡等完成了沙眼衣原體的分離培養;馮蘭洲等闡明了中華按蚊在自然情況下傳染馬來絲蟲的過程;廈門大學唐仲璋等揭示了闊盤胰吸蟲和矛形雙腔吸蟲的生物學規律。這些研究對於人畜傳染病的防治都有重要意義。上海實驗生物研究所朱洗等成功地馴化了原產印度的蓖麻蠶,促進了蠶絲的生產。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與有關工廠合作研究的二步發酵生產維生素C的新工藝,1975年在國際上首次用於工業生產。此外,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等單位將細胞固定化技術應用於制備6-氨基青黴烷酸方面的研究等也都取得了具有較大實用價值的成果。

經過多年的努力,在中國形成了一個門類基本齊全的生物學研究體系,無論是在經典的形態科學領域還是在實驗科學領域,都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例如胡先□曾發表了一個屬於「真花說」學派的多元被子植物系統。鍾補求根據花冠的形式、葉序等的變化,以及種類的地理分布規律,論證了馬先蒿屬的物種形成及該屬植物的起源中心,以及各種之間的親緣關系,提出了這個屬的一個新系統。殷宏章、沈允綱等在世界上最早發現光合磷酸化高能態的存在。上海葯物研究所鄒岡及其導師張昌紹提出第三腦室周圍灰質和大腦導水管是嗎啡發揮鎮痛作用部位的新觀點,是嗎啡鎮痛機理研究的重要成果。在生物學眾多的分支學科的基礎研究中,建國以來,中國科學家都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對中國生物科學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這里不分科一一列舉了。值得提出的是,在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方面中國科學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例如,1965年9月,上海生化所王應睞、鈕經義、鄒承魯等,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汪猷等,北京大學化學系邢其毅等共同協作,經過6年零9個月的艱苦努力,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的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1971年9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梁棟材等,生物物理研究所林正炯以及北京大學生物系等單位合作,成功地用X射線衍射法完成了解析度為2.5埃的豬胰島素晶體結構的分析工作,1974年又完成了解析度為 1.8埃豬胰島素晶體結構的分析工作。1981年11月,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上海細胞生物研究所、上海有機化學所、生物物理所、北京大學生物系和上海試劑二廠等單位協作,在王應睞、汪猷的領導下,王德寶等人經過13年的努力,完成了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合成,合成產物具有與天然轉移丙氨酸相同的生物活性。在分子遺傳學方面,70年代末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沈善炯在固氮基因方面的研究中測得 nif基因的物理間距,矯正了國外關於 nif基因組分為兩簇,其間有靜止區的論點。在基因工程方面,人工構建的青黴素醯化酶工程菌株,已完成了中間生產試驗;預防乙型肝炎的基因工程疫苗正在擴大臨床試驗;預防仔豬腹瀉的基因工程疫苗也在進行擴大試驗:還構建了人胰島素原和人生長激素的基因工程菌。此外還獲得了一些抗病的基因工程植株,如抗煙草花葉病毒的煙草,抗枯萎病和黃萎病的棉花、抗除草劑的大豆等,轉基因魚和轉基因兔也初獲成功。

綜上所述,經過30多年艱苦奮斗,中國生物學的科研和教學機構已遍布全國各地,形成了一個包括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在內的、門類比較齊全、從整體到生物大分子水平之間的多層次的生物科學體系,擁有一支素質較好、水平較高的生物科學專業隊伍,具有一定的科技攻堅能力。在生物資源的調查研究、應用研究、生物學的基礎理論探索以及前沿領域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為中國今後生物科學的更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叄』 我國近年來在生物科學領域取得的研究成果

中國最大天然橡膠基地海南成功試制航空輪胎膠 (2003年09月16日)
上校捨身喂蚊研究登革熱 填補世界蠓類研究空白 (2003年09月16日)
天津建成亞洲最大心血管病醫院多項指標創第一 (2003年09月15日)
中國科大利用納米技術研製出綠色環保塗料 (2003年09月12日)
中國醫學科學院稱:非典疫苗人體實驗下月進行 (2003年09月12日)
中國創傷膿毒症研究又有新進展 (2003年09月12日)
我國光身雜交水稻研究獲重大突破 (2003年09月10日)
中國新研製的改進型直升機完成高原風險科目試飛 (2003年09月10日)
中國研製成世界首例重組改構人腫瘤壞死因子葯物 (2003年09月10日)
我國科學家發現抑制腫瘤血管生長的新抗體 (2003年09月10 )
我國科學家發現抑制腫瘤血管生長的新抗體 (2003年09月10日)
我國實施斷指(肢)再植術40年 成活率在90%以上 (2003年09月09日)
我國今年已人工繁育成活10隻大熊貓 (2003年09月09日)
無人飛機首次升空偵察臭氧 為北京環保提供參照 (2003年09月08日)
中國發明水面救助機器人 最大續航能力達4.8公里 (2003年09月08日)
北京工大利用活性氧消毒機滅活SARS病毒成功 (2003年09月05日)
我國建設起抵禦瘋牛病技術屏障已達國際先進水平 (2003年09月05日)
新型高原軍用工程機械通過試驗 居世界先進水平 (2003年09月05日)
「神舟」飛船將「飛」赴浙江展示中國航天成就 (2003年09月04日)
上海醫院治癒重症帕金森病患者 創下世界首例 (2003年09月04日)
蘭州軍區高海拔地區高危病防治填補國際醫學空白 (2003年09月04日)
成飛董事長:梟龍是國內首架全數字設計的飛機 (2003年09月04日)
寧鞍山:胚胎冰封兩年 重在母體「復活」 (2003年08月14日)
國家航天局:中國空間碎片研究已進入攻堅階段 (2003年08月14日)
我國首輛燃料電池轎車「超越一號」在滬誕生 (2003年08月11日)
我國要建全球生物安全最高級實驗室 巨資打造P4 (2003年08月11日)
新技術支持手機欣賞三維圖像 可看房購車 (2003年08月08日)
我國第二次北極科考隊首戰告捷 機器人下水 (2003年08月07日)
"渦流制動"通過驗收 中國磁懸浮技術獲重大進展 (2003年08月06日)
我國第一款家用「電子警察」軟體上海面世 (2003年08月06日)
我國建成亞洲最大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 (2003年07月30日)
雲南一院士獲科學技術獎突出貢獻獎 獎金300萬元 (2003年07月25日)
我國科學家在太空誘變腫瘤細胞實驗取得成果 (2003年07月22日)
國產支線飛機進入詳細設計階段 9月驗明正身 (2003年07月11日)
中國十大科技前沿人物評選活動揭曉 (2003年07月11日)
各國火星探測活動此起彼伏 中國何時開始火星夢 (2003年07月10日)
中國國防科技工業未來20年目標:打好兩大攻堅戰 (2003年07月08日)
德日中韓科學家合作破譯黑猩猩的第22對染色體 (2003年07月04日)
五年投入資金67億元 中國技術創新試點成績斐然 (2003年07月03日)
中國首個空間雙星探測計劃醞釀六年今天起聯試 (2003年07月03日)
只能找到這么多了

『肆』 我國科學家對生物學做出了哪些突出的成就

我國科學家在分子細胞生物學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1)鄒承魯院士主持完成的結晶牛胰島素的合成
(2)1%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研究

『伍』 中國生物方面著名的研究所和大學都有哪些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復旦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中山大學
浙江大學
武漢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南開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中國科技大學
南京大學
山東大學
廈門大學
蘭州大學
四川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
西北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南京林業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西北農林大學
吉林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解放軍軍需大學
首都師范大學

『陸』 我國先進的生物科學技術有哪些

n20世紀是生物科學發展史上最為輝煌的時代,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數理科學的廣泛而深刻地滲人到生物科學領域以及一些先進的儀器設備和研究技術的問世,生物科學已進入從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活動過程及其規律以及生命體與環境相互作用規律的生命科學的新時代。由於應用先進技術,生命科學在微觀和宏觀兩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特別是生命科學的理論成就為自然科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遺傳物質DNA雙螺旋結構的闡明被認為是20世紀自然科學的重大突破之一。由於生命科學的進步向數學、物理學、化學以及技術科學提出了許多新問題、新概念和新的研究領域,生命科學已成為ZI世紀的主流科學之一。,「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和深入發展,將有可能從更深層次上了解人體生長、發育、正常生理活動以及各種疾病的病因和發病機理,並為醫學提供防治策略、途徑和方法。「水稻基因組計劃」的順利開展,對ZI世紀農業的發展,解決糧食問題,將產生巨大的影響。當今人類面臨的人口、食品、健康、環境、資源等重大問題都同生命科學有密切關系。由此看出,科學的目的在於認識世界,技術的目的在於利用、改造和保護自然,造福人類。生命科學要為人類造福轉化為生產力,必然與技術相結合,才能在生產上發揮巨大作用。於是在20世紀70年代,隨著生命科學理論的不斷發展,與丁程技術相結合,開辟了生物技術(也叫生物工程)新領域。例如,通過基因重組技術,PCR技術、DNA和蛋白質序列分析技術、分子雜交技術、細胞和組織培養技術、細胞融合技術、核移植技術,等等,促進了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酶工程、染色體工程、組織工程、胚胎工程等生物工程的誕生與發展,已在工業、農業、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並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從當今世界生物技術的發展來看,研究成果層出不窮、日新月異,其產業化的勢頭強勁,國際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在 20世紀 70年代,生命科學領域取得了兩項對人類生活和經濟活動具有深刻影響的技術突破:一個是重組DNA技術,另一個是淋巴細胞雜交瘤技術。這兩項革命性技術的出現,帶動了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初步形成了一個全新的現代生物技術群及新興產業。所謂現代生物技術,是指人們利用生物體及其亞細胞結構和分子,研究、設計和製造新產品,或預期性地改變生物的特性乃至創造新的物種或品種,使之獲得人們所期望的品質 它是一門以應用為主的綜合性技術體系。在 20世紀 90年代,克隆羊多莉的誕生,體細胞克隆技術的重大突破,以及DNA擴增PCR技術的問世又進一步推動了生物技術革命性的發展。生物技術革命是20世紀末科技領域的重大事件,是蒸汽機和電能應用以來世界近代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也是世界新技術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生物技術已經成為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界,克服自身所面臨的人口膨脹、糧食短缺、環境污染、疾病危害。能源和資源匾乏、生態平衡破壞及生物物種消亡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的可靠手段和工具。我國在ZI世紀也將面臨著人日、資源和環境等一系列問題的嚴重挑戰。加強生物技術的發展,有利於解決糧食等涉及國家經濟安全的重大問題;有利於改善廣大群眾的健康狀況,提高生活質量;有利於促進那些高污染、高耗能的傳統產業改造和產業升級;有利於帶動有效需求,產生新的經濟增長點。發展生物技術將是對世紀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手段,必將帶動和促進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正如信息技術支持著今天蓬勃發展的經濟一樣,生物技術也將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現代生物技術研究和產業將會成為21世紀重要的高

『柒』 我國科學工作者在生化研究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研究成果

1981年11月20日,中國科學工作者完成了人工全成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這是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全盛具有與天然分子相同的化學結構和完整生物活性的核糖核酸.
由酵母中提取出來的運送丙氨酸的轉移核糖核酸.早在1965年,霍利(R.W.Holley)等就已測定了酵母丙氨酸tRNA的全部核苷酸順序.酵母丙氨酸RNA含有76個核苷酸.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化研究所王德寶等,利用化學和酶促相結合的方法,先合成了幾十個長度為2~8核苷酸的寡核苷酸,然後用T4RNA連接酶連接成6個大片段(長度為9~19核苷酸),再接成兩個半分子(長度分別為35和41核苷酸),最後於1981年經氫鍵配對,T4RNA連接酶連接,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76核苷酸的整分子酵母丙氨酸tRNA.它含有11種核苷酸(4種常見的和7種修飾的核苷酸),具有完全的生物活性,既能接受丙氨酸,又能將所攜帶的丙氨酸參入到蛋白質的合成體系中.由於tRNA在蛋白質生物合成中有著重要的作用,而用合成方法改變tRNA的結構以觀察對其功能的影響,又是研究tRNA結構與功能的最直接手段,所以酵母丙氨酸tRNA人工合成的成功,在科學上特別在生命起源的研究上有重大意義.
看這里:

『捌』 我國在生物科學領域的成就

A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能力。1965年,中國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開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質的時代。

『玖』 中國近年來生物學的成就``

生命科學基礎性研究的優先發展領域:基因組和功能基因組學、重大疾病相關基因的識別、分子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細胞和發育生物學、神經生物學、動植物區系的系統演化與協同進化、生物信息學等。

基因組研究:在基因組這一前沿領域,中國開始走向世界。中國科學家承擔了人類基因組1%的測序,是繼美、英、法、日、德後成為正式參加國際人類基因組合作項目的第六個國家,也是惟一加入該計劃的發展中國家;克隆了功能新基因的全長cDNA800多條,已申請一批國內外專利;證明了東亞人群的基因組與其他現代人群一樣起源於非洲;建成了南、北方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最近,中國科學院在水稻基因組研究中取得重大進展,已經發表了水稻基因組的框架序列,並在參加水稻基因組完成序列圖測定的國際合作中率先完成了第四號染色體的工作。中國在微生物基因組測序方面也已成為主要的參加國,迄今已完成了鉤端螺旋體等6個微生物的全基因組測序。

疾病相關基因研究:中國科學家充分發揮人類遺傳資源優勢,近年來取得了疾病致病基因定位、克隆的一系列進展。首先在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致病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方面取得突破,繼而克隆了耳聾、短指(趾)等一批單基因疾病的致病基因,近來又定位了II型糖尿病、原發性高血壓和鼻咽癌的基因。應用基因表達譜和生物晶元,最近發現了一批與原發性肝癌發病、發展相關的基因和基因標志。

其他前沿領域:在諸如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神經生物學、進化生物學等方面,近年來中國生命科學界也取得了不少國際一流成果。例如,發現了與精子成熟和保護有關的抗菌勝基因、揭示了果蠅有與高等動物類似的認知行為,首次觀察到植物防止自交的一種新的繁育機制等。在系統發育和動植物區系演化方面,完成了255卷的《植物志》、《動物志》、《中國隱花植物志》,這些工作均得到國際同行的高度評價。

生物技術研究與開發重點領域:高產優質農作物的遺傳育種、轉基因技術和動物克隆、生物反應器、基因和蛋白質工程疫苗及葯物、基因治療等。

農業生物技術:中國在超級雜交稻研究與組合應用上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已選育出一批兩系法亞種間雜交稻新組合,較好地實現了雜種優勢與理想株型的結合。育成的超級雜交稻組合比現在生產上應用的雜交稻組合增產15%-25%。2000-2001年超級雜交稻累計推廣300萬畝,共增產優質稻穀3-4億公斤。優質小麥品種業已得到推廣。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開發方面,中國已經有轉基因耐貯藏番茄,轉查爾酮合成□基因矮牽牛、抗病毒甜椒、抗病毒番茄、抗蟲棉花等5種自主研製的轉基因植物通過了國家商品化生產許可,並有20餘種轉基因植物進入環境釋放階段。2000年中國轉基因作物(主要是轉基因棉花)種植面積達到50萬公頃,列世界第四位。同時,中國轉基因植物的研究體系和安全評價體系也基本建立起來,其中包括以基因研究為主的上游部分、以植物遺傳轉化為主的中游部分和以生物技術育種為主的下游部分的研究體系。

農業微生物基因工程研究,包括殺蟲、抗病、共生和聯合固氮等微生物的遺傳改造和應用取得良好進展。目前中國是世界上農業重組微生物環境釋放面積最大、種類最多和研究范圍最廣的國家,所取得的成就已受到各國科學家的廣泛關注。在中國境內申報並通過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委員會批準的農業重組微生物在40例以上。

在動物生物技術研究與開發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轉基因魚研究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獲得了生產人葯用蛋白的轉基因動物;獲得了山羊、牛等一大批克隆動物,其生產水平已達到國際先進。此外,部分畜禽基因工程疫苗已經達到了商業化生產的階段。

醫葯生物技術:經多年努力,基因工程葯物產業初具規模,批准上市的產品有18種,進入一、二期臨床的有21種,處於臨床前開發的有35種。產品市場佔有率不斷提高,例如α1b干擾素國內市場佔有率已達60%。治療性乙型肝炎疫苗初露端倪:血源性乙肝抗原-抗體復合物已獲特殊臨床試驗批文;基因工程乙肝抗原-抗體復合物即將進入臨床試驗,成果已獲中國和國際專利,目前正在開展三重復合物新型疫苗研製。人工血液代用品技術轉讓成功,已建成中試規模基地,連續多批產品達到質控標准。通過產學研的結合,中國基因工程制葯業具備一定生產能力的企業已有60多家。

生物技術葯物由仿製逐步向創新轉變,在世界前十種銷量最大的品種中,中國能生產八種。此外,應用於診斷或導向葯物的單抗和單抗衍生物的研究進展順利,為今後抗體產品的產業化奠定了基礎;遺傳病的基因診斷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腫瘤免疫治療、抗血管治療、組織工程、生物晶元和幹細胞研究等取得了一系列突破與重要進展;基因治療的關鍵技術實現突破,B型血友病、惡性腫瘤、梗塞性外周血管病等五種治療方案進入臨床試驗。中國的生物技術產品銷售額已從1986年的2.6億元人民幣上升到2000年的200億元人民幣。

閱讀全文

與中國在生物科學的研究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