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生物是怎麼進化的。
生物界各個物種和類群的進化,是通過不同方式進行的。物種形成(小進化)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漸進式形成,即由一個種逐漸演變為另一個或多個新種;另一種是爆發式形成,如多倍化種形成,這種方式在有性生殖的動物中很少發生,但在植物的進化中卻相當普遍。世界上約有一半左右的植物種是通過染色體數目的突然改變而產生的多倍體。物類形成(大進化)常常表現為爆發式的進化過程(如寒武紀大爆發),從而使舊的類型和類群被迅速發展起來的新生的類型和類群所替代。
自然選擇
自然界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 。
漸進式
漸進進化是達爾文進化論的一個基本概念,達爾文認為,在生存斗爭中,由適應的變異逐漸積累就會發展為顯著的變異而導致新種的形成。因為"自然選擇只能通過累積輕微的、連續的、有益的變異而發生作用,所以不能產生巨大的或突然的變化,它只能通過短且慢的步驟發生作用" 。現代進化論堅持達爾文的漸變論思想和自然選擇的創造性作用,強調進化是群體在長時期的遺傳上的變化,認為通過突變(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畸變)或遺傳重組、選擇、漂變、遷移和隔離等因素的作用,整個群體的基因組成就會發生變化,造成生殖隔離,演變為不同物種。20世紀70年代以來,一些古生物學者根據化石記錄中顯示出的進化間隙,提出間斷平衡學說,代替傳統的漸進觀點。他們認為物種長期處於變化很小的靜態平衡狀態,由於某種原因,這種平衡會突然被打斷,在較短時間內迅速成為新種 。
爆發式
對化石的研究發現,在進化史上,相當長的時間內處於進化較為沉寂的時期,新種的化石很少;有時大量的物種化石集中出現在較短的地質年代,如寒武紀大爆發。
寒武紀是古生代的第一個紀。研究證據表明,寒武紀大約是從距今5.44億年前至距今5.05億年前。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大約是在距今38億年前出現的。在從38億年前到6億年前這長達32億年的時間里,生物進化的速率是十分緩慢的。最早的原核生物可能出現在35億年前。最早的真核生物可能出現在20億年前,從那時直至距今6億年前,地球上的生物幾乎都是單細胞生物。從寒武紀開始,地球上突然出現種類繁多的多細胞動物,人們稱這種現象為"寒武紀大爆發(Cambrian explosion)",也叫"寒武紀大爆炸"。
斷續平衡論
也稱為間斷平衡說。該學說認為化石的不連續性是歷史的真實反映,這正說明生物的進化是不連續的,新物種是短時間內迅速出現的,然後是長時間的進化停滯,直到另一次快速的物種形成出現。
生物的進化既包含有緩慢的漸進,也包含有急劇的躍進;既是連續的,又是間斷的。整個進化過程表現為漸進與躍進、連續與間斷的辯證統一。
⑵ 生物進化的歷程是什麼
地球由於處於太陽系的特殊有利區域,孕育了大量的生命。從細菌到單細胞,從單細胞到復雜生命,這之間的歷程承載了46億年的地球歷史。那麼生物進化的歷程是什麼呢?
1、 地球上的生命,從最原始的無細胞結構狀態進化為有細胞結構的原核生物,從原核生物進化為真核單細胞生物,然後按照不同方向發展,出現了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
2、 動物界從原始鞭毛蟲到多細胞動物,從原始多細胞動物到出現脊索動物,進而演化出高等脊索動物──脊椎動物。脊椎動物中的魚類又演化到兩棲類再到爬行類,從中分化出哺乳類和鳥類,哺乳類中的一支進一步發展為高等智慧生物,這就是人。
以上就是關於生物進化的歷程是什麼的全部內容。
⑶ 生物進化的歷程是怎樣的
生命的起源大約在46億年前,地球剛剛形成。那時候地球的溫度很高,地面上的環境與現在
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電閃雷鳴,地面上火山噴發,熔岩橫溢。從火山噴出的氣體,如水蒸
氣、氨、甲烷等,構成了原始的大氣層。與現在的大氣成分明顯不同的是:當時的大氣中沒有游離
的氧。這些氣體在高溫、紫外線以及雷電等自然條件下的長期作用下,形成了許多簡單的有機物。
後來,地球的溫度逐漸降低,原始大氣中的水蒸氣凝結成雨降落到地面上,這些有機物又隨著雨水
進入湖泊和河流,最終匯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熱湯,其中所含的有機物,不斷地相互作用,經過極其漫長的歲
月,逐漸形成了原始的生命。所以,可以說原始的海洋是生命的搖籃。
生物進化的歷程原始的生命,又經過極其漫長的歷程,才逐漸進化成為現在這樣豐富多採的
生物界。概括地說,原始生命由於營養方式的不同,一部分進化成為具有葉綠素(能自養)的原始
藻類,另一部分進化成為沒有葉綠素(不能自養)的原始單細胞運動。這些藻類和原始單細胞動物
就分別進化成為各種各樣的植物和動物(下圖)。
動植物進化的歷程示意圖
植物進化的歷程大致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藻類,經過極其漫長的年代,逐漸進化成為適應
陸地生活的原始的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使原來的不毛之地開始披上了綠裝。但是,它們的生殖還
都需要有水的環境,後來,一部分原始的蕨類植物進化成為原始的種子植物,包括原始的裸子植物
和被子植物,它們的生殖完全脫離了水的限制,更加適應陸地生活。
動物進化的歷程大致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單細胞動物,經過極其漫長的年代,逐漸進化成
為種類繁多的原始的無脊椎動物,包括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軟體動物和環節動物等,
這幾類動物的結構越來越復雜,但是,它們大都需要生活在有水的環境中。後來發展到了原始的節
肢動物,它們有外骨胳和分節的足,比如昆蟲等,對陸地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脫離了水生環境。
地球上最早出來的脊堆動物是古代的魚類。以後,經過極其漫長的年代,某些魚類進化成為原
始的兩棲類,某些兩棲類進化成原始的爬行類,某些爬行類又進化成為原始的鳥類和哺乳類。各類
動物的結構逐漸變得復雜,生活環境逐漸由水中到陸地,最終完全適應了陸上生活。
總之,生物的進化歷程可以概括為: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人類的出現人類是從哪裡來的?我們知道,人體具有體溫恆定、胎生、哺乳等哺乳動物的基
本特徵,這說明人類與哺乳運動有著較近的親緣關系。而在哺乳動物中,類人猿與人類的親緣關系
要算是最近的了。例如,類人猿中的黑猩猩,無論是在血型、骨胳(下圖)、內臟器官的結構和功
人和黑猩猩的骨骼
能上,還是在面部表情和行為上,都與人類很相似。此外,人類學家的研究也充分證明了人類和類
人猿是近親,二者有著共同的原始祖先。
原來,人類和類人猿都起源於森林古猿。最初,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裡過著樹上生活(圖)。
後來,地球上的一些地區,氣候變得乾燥了,森林減少了。在這些地區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下到
地面上來尋找食物,經過漫長的年代,它們就逐漸進化成現代的人類。那麼,其他地區的森林古猿
呢?他們仍然生活在森林裡,經過漫長的年代,有的絕滅了,有的就逐漸進化成了現在的類人猿。
下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逐漸能夠直立行
走,而前肢則能夠用樹枝、石塊等來獲取食物、防禦敵害
(右圖)。在運用這些天然工具的過程中,它們逐漸學會
了製造簡單的工具。久而久之,人類祖先的雙手變得越來
越靈巧,大腦也越來越發達。在這個過程中,它們還產生
了語言和意識,逐漸形成了社會。就這樣,經過極其漫長
的歲月,古猿逐步進化成為人。
⑷ 生物是如何進化的
對於現代科學是怎樣解釋生物如何進化的呢之話題,我經了解到科學前沿最新對生物進化的相關解釋,綜合來看,有如下幾方面的表現特徵:
四方面,生物增殖異變的自然進化來自於內因和外因兩個層面,在內因方面:①是取決於生物基因遺傳的模式(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②是取決於生物對自然環境求生存的適應性;③是取決於每代後天學習與鍛煉的程度。
在外因方面:①是生存環境的變化,而產生與之環境相適應的變化。②是生存功能的不斷使用,會使功能能力的不斷提升和功能細胞組織的不斷壯大。③是大腦的頻繁使用,會使腦容量不斷的增大。④是物種之間的相互生存競爭,會導致它們都產生求生存功能增殖異變現象。⑤是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食物和不同的食量,都會使生物產生不同的增殖異變現象等等。
以上所述生物進化的內因和外因,都會使生物產生增殖的異變現象,這種異變現象的逐代積累與傳遞,久而久之,就會使生物物種在個體上發生功能增殖異變的積累體現,而這種功能增殖異變的積累表現,會使生物個體不斷發生逐代逐漸的變大現象,這實質上就是生物進化的具體表現。這就是現代科學最新解釋生物進化綜合性的主要內容,與頭條各位讀者們分享。
⑸ 八年級生物生物進化的歷程教案
知識目標
1.舉例說明生物進化的證據。
2.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重點:
1.生物進化的證據
2.生物進化的總趨勢。
難點:運用對比的方法對生物的進化進行研究。
教學過程(1課時)
(一)導入
提出問題,引出新課:地球上生活著豐富多彩的生物,有綠色開花植物,有脊椎動物,有無脊椎動物……這些種類繁多的生物類群,是怎樣由地球上最初的原始生命演變來的呢?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二節 生物進化的歷程
(二)生物進化的證據
科學家是如何了解進化的歷程的?科學家又是怎樣知道地球是曾經生活過什麼類型的生物?生物化石可以作為研究地球曾經生活過的生物的材料,通過化石了解生物進化的歷程。
CAI展示化石圖片
⑴什麼是化石?
⑵化石僅僅具有收藏和觀賞價值嗎?它還有什麼更重要的價值?
學生教材相關內容、思考
CAI展示馬的進化過程
討論: 馬的進化過程
觀察、比較、討論,回答下列課題:
⑴比較不同時期馬的形態、結構有什麼不同?
⑵比較不同時期馬生活環境有什麼不同?
⑶通過以上比較,你可以得出那些結論?
討論: 鳥的進化過程
小組討論,研究以下課題:
⑴仔細研究各種鳥化石的結構特徵,找出「鳥可能起源於古代爬行動物」的證據。
⑵研究各種鳥化石,排列出它們進化的順序。
CAI展示相關化石圖片
學生分析、思考回答。
討論:生物進化歷程
根據以上馬以及鳥類的進化過程分析生物進化歷程
⑴比較、研究不同地質年代中發現的化石,找出化石類型與地層的關系;
⑵總結以上研究,得出進化規律。
CAI展示
(三)生物進化的歷程
與原始生命起源一樣,生物進化的歷程也是極其漫長的過程。現在地球上的豐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經過漫長的歷程逐漸進化形成的。
活動: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拼圖
小組討論,研究以下課題:
⑴小組、討論,嘗試在進化樹上寫出代表生物的名稱及其所屬的生物類群。
⑵仔細閱讀、討論進化樹,嘗試分別說出動物、植物的主要進化歷程。
⑶進一步討論,歸納出生物進化規律.
⑷游戲:對應兩組交換自製的生物進化拼圖,並在不看書的情況下,比一比哪個組配合得好,拼得好,拼得正確。
分析植物以及動物的進化歷程
在進化的早期,由於營養方式的差異,原始生命的一部分進化為具有葉綠素的原始藻類,另一部分進化為不含葉綠素的原始單細胞動物。以後,這兩類原始生物分別沿著一定的歷程發展為動物界和植物界。
CAI展示
完成拼圖
科學家在研究生物進化的歷程過程中對不同類群的生物進化比較,對比不同類群的生物的結構、功能和生活習性,發現各類生物的相同和不同的特點。一般說來,親緣關系近的生物類群,相同的特點較多,反之較少。根據分析比較,找出不同類群生物的關系和進化發展的順序。我們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對植物和動物兩類生物中的不同類群分析比較,認識它們的進化歷程。
⑹ 生物進化的歷程是什麼
地球上的生命,從最原始的無細胞結構狀態進化為有細胞結構的原核生物,從原核生物進化為真核單細胞生物,然後按照不同方向發展,出現了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
動物界從原始鞭毛蟲到多細胞動物,從原始多細胞動物到出現脊索動物,進而演化出高等脊索動物──脊椎動物。脊椎動物中的魚類又演化到兩棲類再到爬行類,從中分化出哺乳類和鳥類,哺乳類中的一支進一步發展為高等智慧生物,這就是人。
(6)生物的進化歷程如何引課擴展閱讀
志留紀生物——
生命在志留紀(距今4.43億~4.17億年)得到穩步發展,熱帶前海地區發育出珊瑚、海綿和苔蘚蟲。海蠍中的翼肢鱟達到了一定數量,並很快取代了在奧陶紀大滅絕中受到重創的房角石海洋霸主的地位。
同時出現了真正的蠍子,如史上體型最大的蠍子——布龍度蠍子,它具有現代蠍子沒有的鰓,並且擁有良好的視力,可以藉此尋找食物。在上述節肢生物的威脅下,當時許多魚類都進化出了保護性的盔甲,擁有了更先進的器官。
⑺ 簡述生物進化歷程
生物進化實際上就是不斷創造,從生命早期的單細胞生物,到目前最復雜的人,這種天壤之別,只有創造才能將其實現。只要看看生物多樣性,這一生物進化的成果,就可以領略生物進化的啟示。根據今天地球上生物多樣性的分布情況,我們同樣可以發現能量、多樣性、適應性這三個關鍵因子在起主要作用。
(1)能量。隨著緯度的降低,溫度越來越高,能量越來越充沛,生物多樣性也在增加,從寒帶、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生物多樣性是逐漸增加的,其中熱帶雨林的生物多樣性最高[19],這充分體現了能量是復雜系統創造力動力的作用、
(2)多樣性。多樣性是復雜系統創造力的條件。生物進化史,就是一幅生物圈這一復雜系統展示其非凡創造力的畫卷。縱觀生物進化歷程,可以發現有幾個趨勢值得關注。第一,生物個體結構復雜性和多樣性增長的趨勢。第二,從時間順序上看,生物圈的創造力不是勻速的,而是呈加速度方式發展,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具有復雜結構的生物類群在生命史上出現較晚,生物結構越復雜,進化出現的時間越晚;二是生物多樣性在生命史早期較為單調,越到晚期越豐富。
這說明生命簡單的時候,多樣性不高,創造力不強,而當多樣性逐漸發展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復雜性和多樣性會以爆發的形式出現,創造力極大增加。
(3)適應性。對於一個系統而言,適應則生存,不適應則消失或被改變。因此,達爾文將「自然選擇,適者生存」作為動物進化的動力。在人類社會中,民族也好,個體也好,越適應自然環境和社會,生存同樣才越容易。可是,如果自然進化的動力真是「適者生存」的話,就不可能進化出人類。因為,人類在早期既沒有尖爪利齒攻擊獵物,又無厚皮硬殼防護自身,也不像馬和鹿那樣擅長奔跑,根本不是很多猛獸的對手。而真正適應環境的是細菌和一些低等植物,它們才應該是自然選擇的對象,因為它們具有適應各種難以想像惡劣環境的能力,這是人類所無法相比擬的。可是進化的結果卻恰恰選擇了人,人成為地球的主宰。
可見,當一個物種完全適應某一個環境,或者說不管環境如何變化,這個物種都能完全適應的時候,那麼,這個物種就沒有必要產生重大變異來適應環境,這就是變形蟲幾十億年來,不管地球環境如何變化,其形狀基本不變的原因。但是人則不行,因為人很不適應環境,正是因為不適應,人類才加速改變,不斷創造。
從創造的角度來說,系統越適應,創造力越低。相反,系統對環境不適應,就能造成一種促進變化的壓力,系統變異會越多,創造力就越強,恰恰是不適應引發了創造。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這樣一個啟示,一個復雜系統的創造力與其所具有的能量和多樣性成正比,與其適應性成反比。
⑻ 生物的進化過程是什麼
地球上的生命,從最原始的無細胞結構狀態進化為有細胞結構的原核生物,從原核生物進化為真核單細胞生物,然後按照不同方向發展,出現了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
植物界從藻類到裸蕨植物再到蕨類植物、裸子植物,最後出現了被子植物。
動物界從原始鞭毛蟲到多細胞動物,從原始多細胞動物到出現脊索動物,進而演化出高等脊索動物──脊椎動物。脊椎動物中的魚類又演化到兩棲類再到爬行類,從中分化出哺乳類和鳥類,哺乳類中的一支進一步發展為高等智慧生物,這就是人 。
(8)生物的進化歷程如何引課擴展閱讀:
生物進化差異性產生原因:
多細胞生物既有時間上的分化,又有空間上的分化。在個體的細胞數目大量增加的同時,分化程度越來越復雜,細胞間的差異也越來越大,而且同一個體的細胞由於所處位置不同而在細胞間出現功能分工,頭與尾、背與腹、內與外等不同空間的細胞表現出明顯的差別。
胚胎發育不僅需要將分裂產生的細胞分化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特異的細胞類型, 同時,要將一些細胞組成功能和形態不同的組織和器官,最後形成一個具有表型特徵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