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選擇益生菌最重要的標準是什麼
隨著市場上越來越多的益生菌產品不止是酸奶、凍乾粉更有一些婦科膠囊及牙膏甚至是面膜都在宣傳添加了益生菌。其實很多老百姓在還沒有搞清楚益生菌是什麼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食用它了。那麼益生菌在選擇過程中什麼最重要哪?其實就是安全。安全有效--永遠安全是在有效的前面。
益生菌是含有生理性作用的活菌或死菌,經口服或其他途徑攝入,旨在改善粘膜表面微生物和酶的平衡,或刺激機體特異性或非特異性免疫機制,提高機體定植抗力或免疫力的微生物制劑。隨著科學家們對益生菌的深入研究,益生菌補充劑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應用,雖然關於益生菌的負面事件比較少,但其安全性問題仍需重視,特別是那些沒有長時間安全使用歷史的新菌株。
我們通常所說的益生菌主要是指乳桿菌和雙歧桿菌以及乳酸菌。這些益生菌廣泛應用於發酵食品中,如酸奶、乳酪,或者將益生菌直接製成菌粉食用。益生菌製品的好壞首先取決於菌種的選擇。選擇菌種的必須來源於自然,回歸自然的標准,在安全應用上已有很長的歷史,大多數菌種被認為是沒有致病可能性的共生微生物體,且絕大部分分離自健康人體的腸道和食物。
近年來,有一些關於益生菌不良作用的報道,特別是一些乳酸菌菌株與菌血症、心內膜炎、尿道感染等疾病有關的報道。所以說,並不是所有的乳酸菌菌株都安全。只有經過系統的安全性評價的菌株,其安全性才是最讓人放心的。
益生菌的有效性大家比較關系,實際上益生菌產品或菌株的安全性才是首要需要關心的,及時效果一般,但是不能對人體有害。應該益生菌企業有相關的標准,益生菌菌株要盡力做到不含耐葯基因;不含毒性物質;無口服毒性;無溶血毒性;無致敏性;使用歷史悠久,使用人群廣泛。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保障產品的安全性,讓人吃的安心,用的放心。
安全性標准之五:使用歷史悠久,使用人群廣泛;
2002年 ,FAO和WHO 聯合專家委員會提出了用於食品的益生菌安全性評價指導原則。國內外研究者針對益生菌菌株的不同特性提出了多種安全性評價的指標和安全性評價方法,諸如溶血性,膽汁鹽水解酶活性,毒力因子檢測,抗生素抗性,產有毒代謝產物,對胃腸黏膜蛋白的分解能力,血小板聚集等。其中包括體外和體內兩種類型的安全性評價。
益生菌的體外評價是針對益生菌菌株的本質性質進行研究。對用於人體和動物的益生菌菌株而言,對其特性的體外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益生菌本身的耐酸性,耐鹼性,耐胃酸消化性,抗生素耐葯性以及產毒素能力等,都是在體外的培養皿里做的。
無論菌株體外的功效有多好,如果在體內沒有功效,也不能說明菌株具備益生特性。因此,益生菌體內研究是必須的。除了功效,益生菌的體內安全性評價主要涉及機體水平的病態學分析,急性和亞慢性毒性分析,產腸毒素和嘔吐毒素的分析,以及細菌易位和遺傳毒性分析等。主要是在動物身上做。
只有經過了體內和體外的雙重驗證才算的上是好的益生菌。然而,這些還不夠,如果只是進行了上述研究驗證,也不說明最後做成產品給人吃了就會也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即使益生菌做成商品在市場上銷售後,也要對其出現的相關副作用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因此,對菌株做人體服用效果和安全性驗證是十分必要的,只有經過上面這些重重考驗才能被認為是最好的益生菌。
轉載需要註明來源
㈡ 生化葯物的分類原則是什麼有哪些種類
分為如下幾類:氨基酸類葯物、多肽類葯物、蛋白類葯物、酶類葯物、核酸類葯物、多糖類葯物、脂類葯物、生物胺類。
生化葯物是從生物體分離、純化所得,可用於預防、治療和診斷疾病的生化物質,其中部分現已通過化學合成或生物技術制備或重組。
生物製品系指以微生物、寄生蟲、動物毒素、生物組織作為起始材料,採用生物學工藝或分離純化技術制備,並以生物學技術和分析技術控制中間產物和成品質量製成的生物活性制劑。包括疫(菌)苗、毒素、類毒素、免疫血清、血液製品、免疫球膽白、抗原、變態反應原、細胞因子、激素、酶、發酵產品、單克隆抗體、DNA重組產品、體外免疫診斷試劑等,供某些疾病的預防、治療和診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