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生物安全在生物制葯生產企業的重要性
(1)加強預防性生物安全管理意識。
思想意識上對安全工作不重視,工作人員勢必有章不循、執章不嚴。因此,做好生物制葯企業從業人員的動態安全管理必須要克服安全管理的無科學性、簡單化、形式化。建立、健全安全法規,制定、完善、落實各種安全管理制度,並使規章制度正規化、規范化有效運作。開展不同形式的安全檢查,監督、檢查、落實要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促使人們對生物制葯行業的生物安全生產活動形成自然循環規律。
(2)加強從業人員生物安全專業知識培訓。
從業人員的安全素質具體體現在工作人員的生理條件及對生物安全知識的了解掌握程度。例如,實驗室工作人員對專業知識和專業實驗技術環節比較過硬,但是對安全操作和個體防護往往疏忽,就有可能發生事故。某病毒實驗室的一位研究員在清理運輸箱廢棄物時,未按規定戴上手套,因而感染了肝炎病毒。因此,要經常開展安全宣傳教育,使企業工作人員熟悉和掌握安全常識和操作技能及個體防護技能。定期進行安全培訓,提高企業工作人員的安全技術素質,達到生物實驗室安全操作的客觀要求。加強基本技能的培養,讓廣大從事生物制葯企業的工作人員、技術人員,成為既懂專業知識,又懂實驗室生物安全的合格專業人才。
(3)建立健全生物制葯企業生物安全的操作規程及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實驗室生物安全操作規程及管理制度為實驗室工作人員免遭生物危害提供了保障。生物制葯企業由於產品不同,所涉及的生物危害因素也各不相同,因此必須由專業的技術人員,根據生物安全的一般要求,參照國務院頒發的《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實驗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法規和文件,結合企業生產特點制定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規程。
實驗室工作人員必須經過生物安全防護相關知識的培訓;實驗室准入制度:實驗室入口處應有安全警示標志或限定無關人員進入標志,非工作人員不得進入實驗室半污染、污染區的工作區域;安全檢查制度:實驗室的門應保持關閉,與實驗室無關的動物不得帶進實驗室,有良好的實驗室內務行為,禁止食用品與試劑或標本放置同一冰箱。
根據實驗室工作人員所接觸不同的傳染源,定期對應注射不同的疫苗,增強實驗室工作人員的體質;實驗室工作人員進入實驗室工作時,根據實驗室生物安全個人防護的配備原則穿著適應的工作服或防護服、鞋套或專用鞋等;在進行可能接觸到血液、體液以及其他具有潛在感染性材料的操作時,應戴手套(一次性手套),必要時戴防護眼鏡,穿隔離衣。
嚴禁在實驗室中穿涼鞋、拖鞋、露趾和機織物面的鞋。實驗室工作人員手上有皮膚破損或皮疹時應戴乳膠手套或雙層手套,嚴禁穿著實驗室防護服離開實驗室工作區域,實驗室工作人員工作結束或者離開實驗室,防護用品應先消毒、後摘除,隨後必須洗手,在感應水龍頭下流水肥皂洗手、使用酒精擦手;標本採集時工作人員應遵循生物安全的要求,操作者均要穿工作服、戴手套、口罩。克服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僥幸心理,要加強普遍性預防的理念,使用安全可靠的血液、體液用品。血液、體液標本是實驗室的主要標本,也是實驗室潛在危害的主要物質,血液體液檢驗中安全問題尤為重要。我國是乙肝感染和發病的大國,近年來,愛滋病的發現與流行對每天與血液、體液打交道的檢驗人員造成了極大的危脅。因此在採集血液、體液標本時盡量減少檢驗人員直接或間接接觸這些標本的可能。應使用與儀器匹配的真空采血管及一次性試管。盡量避免開蓋以防微生物氣溶膠的吸入,標本直接上機,構成全封閉系統。減少檢驗人員在體液收集、采血、運輸、處理、上機及廢物棄置等檢驗過程中與血液、體液產生直接或間接接觸的可能。
② 為什麼要把生物安全作為國家總體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要把要把生物安全做國家總體安全的重要部分,因為生物和我們共處在一個世界,是一個共同體,他們如果有了問題,就會使人類的安全受到影響。
③ 農業生物安全的意義
1、產業發展的需要。 加強農業生物安全工作,有利於科技創新與產業化發展,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對生物經濟產業和國民經濟命脈有重要影響。
2、國際貿易、國際交流與對外合作的需要。 加強農業生物安全工作的研究,能夠使我國在國際貿易和對外合作交流中處於主動,利於我國經濟發展的貿易規則,保證我國經濟貿易的正常運轉。
發展
一方面要加快推進生物科技創新,引進、培養、使用好生物科技人才,健全完善鼓勵生物科技產業發展的政策,在融資、稅收、土地方面給予政策傾斜,推進生物安全領域科技自立自強,打造國家生物安全戰略科技力量,搶占國際生物技術制高點。
另一方面要推進產業化應用,引導生物科技與大健康產業、現代醫葯產業深度融合,讓科技成果造福人民,釋放科技潛力和紅利,讓生物科技得以長遠健康發展。
④ 生物安全法今起實施,生物安全為什麼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因為我們也是生物,我們就是與大自然息息相關的,我們呼吸的空氣,我們飲用的水,都是生物安全的一部分。
⑤ 生物安全法正式實施!這項法律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生物安全法正式實施這項法律存在的意義,更多的在於維護環境的平衡。主要就是生物環境,因為人是生活在社會之中的,是必須要與生態環境有聯系的,要嚴格治理突發性的污染傳染病入侵生物。
現在還有入侵生物的問題,所以覺得這個也算是生物入侵比較突出的表現經驗,就是前一陣子出現的青島海星入侵的這種情況,還有好多年前出現的那個小龍蝦之類的,這都是一種入侵物種,還有最近傳的這個紅蟻,它本來都不是我們原來有的物種,都是從別的地方傳過來的,對於當地的生存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因為他在這個生態環境之中沒有天敵,數量快速繁殖會破壞當地生態環境平衡。
⑥ 為什麼要重視基因工程生物安全
一.基因工程可能引起廣泛的生態環境安全性問題
1,可能誘發食物鏈的破壞完整的食物鏈是維系自然界萬物共生、生態平衡極為重要的一
環。一旦食物鏈遭到破壞,生態環境將會遭到致命威脅。轉基因農作物作為一種新的人造品種進入原有的食物鏈,可能會導致食物鏈的改變甚至破壞。
2、可能引發基因污染轉基因植物是人為地用基因工程技術將某種目標基因轉入而獲得的。如果這些外源基因由於「基因漂流」而非人為地轉入其他有機體,就造成了自然界基因庫的混雜或污染。植物和微生物可以使基因污染成為一種難以控制的蔓延性持續性災難。
二.基因工程對人體健康的威脅
1、免疫力問題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有可能降低動物乃至人類的免疫能力,從而對動物及人類的健康安全甚至生存能力產生影響。1998年8月英國科學家披露,實驗白鼠在食用轉基因大豆後,器官生長異常,體重減輕,免疫系統遭受破壞。
2、抗葯性問題轉基因過程中,為了檢測轉基因試驗是否成功經常將特定抗生素抗性基因作為標記基因。而抗生素都是用來治療各種非常嚴重疾病的葯物,已有用卡那黴素抗性基因作為標記基因的先例,這種基因制葯有單一突變也可以產生氨基丁卡黴素抗性。食用含有這種標記基因的食物後,其抗性基因有一定概率轉移到細菌中,使細菌產生抗葯性。氨基丁卡黴素是世界醫葯界尚未啟用儲備作為急救葯物的抗生素,而GMO得濫用抗生素使得其抗性已經廣為傳布,這是無法接受的風險。這意味著一旦某些致病病菌獲得這種抗性後,出現某種疾病人類將無葯可用。
⑦ 闡述生物安全成為本世紀各國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原因
由於認識到生物技術有可能對人類和環境產生不良影響,同時又無法確切知道這種影響到底有多大,所以才使人們對越來越關注生物安全問題。目前生物安全問題已經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為了達到趨利避害的的目的,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在積極發展生物技術的同時,也在積極進行生物安全方面的研究,並制定、發布和實施了一些生物技術安全方面的法規、條例、指南和規定。美國從70年代就開始關注生物安全問題,制定、修改了有關法律;加拿大從1985年開始制定了有關法規;歐盟於在1984年成立協調委員會,協調相關的技術政策,歐洲各國也建立了相應的管理機制;印度、埃及、印尼、巴西、智利等國也都發布了管理法規。
生物安全問題引起國際上的廣泛注意是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1985年由UNEP、WHO、UNIDO及FAO聯合組成了一個非正式的關於生物技術安全的特設工作小組,開始關注生物安全問題;其後,1989年國際農業研究磋商小組(CGIAR)設立了「生物技術工作組」(BIOTASK);國際經濟與合作組織(OECD)在1986年和1992年連續發布了有關重組DNA安全問題和生物技術安全問題的文件。國際上對生物安全立法工作引起特別重視是在1992年召開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後,此次大會簽署的兩個綱領性文件《21世紀議程》和《生物多樣性公約》均專門提到了生物技術安全問題。從1994年開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和《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秘書處共組織了10輪工作會議和政府間談判,為制訂一個全面的《生物安全議定書》做准備,為了盡快擬定議定書初稿,還召開了4次關於《生物安全議定書》的「特設專家工作組」會議。1999年2月和2000年1月先後召開了《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大會特別會議及其「續會」,130多個國家派代表團參加會議討論有關問題,其中歐盟15國最為積極,環境部長全部到會,美國副國務卿參加了此次會議。經過多次討論和修改,《〈生物多樣性公約〉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終於在2000年5月15日至26日在內羅畢開放簽署,其後從2000年6月5日至2001年6月4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開放簽署。
聯合國環境署(UNEP)作為主管生物技術的國際組織,也積極組織制定有關國際生物安全的法規條例,在1995年組織起草了《國際生物技術安全技術指南》(草案),經過幾次有關會議討論,1995年12月正式發布。該指南與《生物安全議定書》互為補充,是一份各國都承認的並且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技術手冊,它將為各國制定生物安全技術指南的制定提供藍本或參考依據。
⑧ 為啥要進行生物安全考試
因為事關人民生命健康。
生物安全作為實驗室安全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已得到國家高度重視,並成為高校安全教育的重點。只有對其進行測試,才能使其更好地掌握生物安全知識,以防之後出現安全事故。
⑨ 為什麼養兔場建立生物安全體系是控制疫病的關鍵
生物安全體系是針對所有病原,其核心是控制病原體進入兔體造成的危害,是疾病綜合防治措施的重要環節。廣義的生物安全體系是指生命的安全,包括兔體的舒適、安寧、福利等,因此可以說生物安全體系是養兔生長處於最佳狀態的生產體系。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最佳的含義應是動態的、不斷提高和完善的。不同生產類型需要的生物安全水平不同,其體系組成中各基本要素的作用和重要性也有所不同。
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養兔生產中的疾病,尤其是傳染病的發生與否已成為企業經濟好壞的重要制約因素。為了控制疾病的發生及向人類提供安全可靠的食品,建立具有良好生物安全水平的生產體系就顯得極為重要。
眾所周知,傳染性疾病是由傳染源(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傳播途徑和易感動物三要素決定的。徹底消除病原和培育具有遺傳抗病能力的動物新品種,目前技術上仍是不可能的。因此,有效減少和暫時、局部消滅病原,切斷傳播途徑,增強動物抵抗力,降低易感性,是防止疾病發生的關鍵。生物安全就是一種以切斷傳播途徑為主的包括全部良好飼育方法和管理實踐在內的預防疾病發生的生產體系。
生物安全是最經濟、最有效的預防和控制傳染病和人獸共患病傳播流行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實踐證明,兔場建立生物安全體系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的總和要比不建立或建立不完善而發生疫情所造成兔的生產性能下降、用葯、消毒、撲殺、死亡等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小得多。加強衛生防疫制度建設,與用葯、疫苗防治相比,不僅兔群更安全,還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減少葯物殘留,生產出優質、安全、衛生、無污染的綠色兔產品。生物安全措施是兔產品質量安全的保證,養兔業要提高兔產品質量,降低成本,提高出口競爭力,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生產體系迫在眉睫。隨著我國養兔生產的現代化、集約化和規模化,生物安全體系的建立和應用已成為歷史必然。
生物安全措施是保障動物福利的具體體現,動物福利的核心內容是動物生活舒適,生活條件比較適宜。而生物安全就是採取各種有效措施防範各類疾病發生,使兔體健康生長,充分發揮其生產性能,生產出量多質優的兔產品。
⑩ 如何理解實驗室生物安全與防護教育的重要性
生物安全是指避免危險生物因子造成實驗室人員傷害,或避免危險生物因子污染環境,危害公眾的綜合措施。目前國內各級醫院實驗室對生物安全防護都相當重視,並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來預防和控制自身感染。生物安全至關重要,生物安全實驗室建設更是重中之重。
從事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的實驗室中用以防止發生病原體或毒素無意中暴露及意外釋放,避免對工作人員和相關人員的危害的防護原則、技術以及實踐。其目的是為了避免危險生物因子造成實驗室人員暴露、向實驗室外擴散並導致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