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學家有哪些文章

生物學家有哪些文章

發布時間:2022-12-23 08:34:31

1. 寫出一名生物科學家的有趣故事以及他的科研成果。

高士其(1905~1988)
作家。原名高仕�。福建福州人。生於1905年11月1日,卒於1988年12月9日。1918年考入北京清華留美預備學校,1925年畢業後赴美留學。1928年於芝加哥大學醫學研究院攻讀醫學博士學位期間,因實驗時受甲型腦炎病毒感染 ,留下後遺症,導致1939年全身癱瘓。他於1931年開始發表科學文藝作品。1935年出版與人合著的科學小品集《我們的抗敵英雄》。1949年從香港到北京後,主要從事科學文藝創作。1949~1965年間,創作了大量的科學小品、科學論文和詩歌。他的科學小品,善於把深奧的科學道理通俗易懂地表達出來,題材廣泛,趣味濃郁,知識豐富。他的科學詩歌擅長用形象的比喻說明抽象的科學道理。作品有《揭穿小人國的秘密 》、《我們的土壤媽媽》、《細菌世界探險記》、《生命的起源》、《太陽的工作》、《時間伯伯》、《高士其科學小品甲集》、《土壤世界》、《科學詩》、《你們知道我是誰 》、《高士其科普創作選集》、《高士其談科普創作》等。

高士其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科普作家和教育家。也是一位偉大的科學思想的傳播者,是中國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在長達近60年的癱瘓生涯中,他克服了巨大的病痛和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撰寫的長達幾百萬字的科普作品。

2.
高士其原名高仕(金其),福建省福州市人,一九○五年十一月一日生。高士其自幼喜愛文學。

一九二五年,高士其畢業於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入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化學系。一九二六年夏,轉入芝加哥化學系。一九二七年夏,入芝加哥大學醫學研究院細菌學系。一九二八年,在實驗時不慎,受甲型腦炎病毒感染,留下嚴重後遺症,後來病情不斷加重,以致全身癱瘓。

一九三○年秋,高士其學成歸國。在陶行知、李公朴、艾思奇的影響下,開始進行科學文藝創作。一九三七年八月,高士其奔赴延安。一九三八年底,參加中國共產黨。

高士其在一九三五年,寫了第一篇科學小品《細菌的衣食住行》,發表在《讀書生活》半月刊上。從這時起,至一九三七年八月離開上海止,可說是他科學小品創作上的最旺盛的時期。他用有點僵硬、發抖的手,寫下了近百篇科學小品。盡管此後他也寫了不少科學小品和科學詩,但是,我以為他的作品最精華的部分,都是在這一時期寫的。

一九三六年四月,高士其的第一本科學小品集《我們的抗敵英雄》(與別人合著),由讀書生活出版社出版。

一九三六年六月,高士其的第一本科學小品集《細菌大菜館》,由通俗文化出版社出版。

一九三七年初,高士其的第四本科學小品集《抗戰與防疫》(該書後又曾改名為《活捉小魔王》、《微生物漫話》出版),由讀書生活出版社出版。

自一九三六年起,高士其在《中小學》雜志上連載《菌兒自傳》,每期發表一章,至一九三七年八月寫完最後一章。這些文章後來編成《菌兒自傳》一書,於一九四一年一月由開明書店出版。

高士其應陶行知之約,寫過一本《微生物大觀》;應中山文化教育館季刊之約,翻譯了《細菌學發展史》;他還應《開明中學生手冊》、《大眾科學》、《申報》周刊、《新少年》半月刊、《讀書》半月刊、《婦女手冊》、《力報》、《言林》等報刊雜志的約稿,寫了許多科學小品文。

高士其作品的一個鮮明特色,就是富有戰斗性。他是為了戰斗而寫作。他的作品,象一指把鋒利的匕首,剌向國民黨反動派。

高士其在他的第二篇科學小品《我們的抗敵英雄》中,用極其飽滿的政治熱情,謳歌了白血球

2. 高中生物課本中的生物學

新教材中編入了許多有關生物科學發展史的內容,詳細介紹了許多生物科學家,高中生物課本生物學家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課本生物學家 總結 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生物課本人物:必修一
(一)與細胞有關的科學家

1、虎克:細胞的發現者和命名者。1665年,他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的木栓組織,發現由許多規則的小室組成,並把“小室”稱為cell―細胞。

2、列文虎克:用自製的顯微鏡進行觀察,對紅細胞和動物精子進行了精確的描述。

3、19世紀30年代,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施旺提出了細胞學說,指出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

4、維爾肖:德國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總結出“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二)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涉及的科學家

5、歐文頓:1895年他曾用500多種化學物質對植物細胞的通透性進行地上萬次的試驗,發現細胞膜對不同物質的通透性不一樣:凡是可以溶於脂質的物質,比不能溶於脂質的物質更容易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於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質組成的假說。

6、羅伯特森:1959年他在電鏡下看到了細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層結構。

7、桑格和尼克森:在“單位膜”模型的基礎上提出“流動鑲嵌模型”。強調膜的流動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對稱性。為多數人所接受。

(三)與酶的發現有關的科學家

8、斯帕蘭札尼:1783年他通過實驗證實胃液具有化學性消化作用。

9、巴斯德:提出釀酒中的發酵是由於酵母菌的存在,沒有活細胞的參與,糖類是不可能變成酒精。

10、李比希:認為引起發酵時酵母細胞中的某些物質,但這些物質只有在酵母細胞死亡並裂解後才能發揮作用。

11、畢希納:他從酵母細胞中獲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並用這種提取液成功地進行了酒精發酵。

12、薩姆納:1926年,他從刀豆種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結晶,並用多種 方法 證明脲酶是蛋白質。榮獲1946年諾貝爾化學獎。

13、20世紀80年代,美國科學家切赫和奧特曼發現少數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四)光合作用的發現涉及的科學家

14、1771年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利通過實驗發現植物可以更新空氣。

15、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通過實驗證明光合作用產生了澱粉。

16、1880年,美國科學家恩格爾曼,通過實驗證明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17、20世紀30年代,美國科學家魯賓和卡門用同位素標記法證明光合作用中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

18、卡爾文及其合作者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研究光合作用,經9年左右的研究,最終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轉化成有機物中的碳的途徑,這一途徑稱為卡爾文循環。
高中生物課本人物:必修二
(五)遺傳方面的科學家

19、孟德爾:奧地利人,遺傳學的奠基人。他進行了長達8年的豌豆雜交實驗,通過分析實驗結果,發現了生物遺傳的規律。1866年他發表論文《植物雜交試驗》,提出了遺傳學的分離定律、自由組合定律和遺傳因子學說。

20、約翰遜:丹麥人,植物學家。1909年,他給孟德爾的“遺傳因子”重新起名為“基因”,並提出了表現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21、魏斯曼:德國人,動物學家。他預言在精子和卵細胞成熟的過程中存在減數分裂過程,後來被其他科學家的顯微鏡觀察所證實。

22、薩頓:在研究中發現孟德爾假設的遺傳因子的分離與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的分離非常相似,提出了基因位於染色體上的假說。

23、摩爾根用果蠅做了大量實驗,發現了基因的連鎖互換定律,人們稱之為遺傳學的第三定律。他還用實驗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為現代遺傳學奠定了細胞學基礎。

24、18世紀英國著名的化學家和物理學家道爾頓,第1個發現了色盲症,也是第1個被發現的色盲症患者。

①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25、1928年,英國科學家格里菲思通過實驗推想,已殺死的S型細菌中,含有某種“轉化因子”,使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

26、1944年,美國科學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通過實驗證明上述“轉化因子”為DNA,也就是說DNA才是遺傳物質。

27、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通過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證明在噬菌體中,親代和子代之間具有連續性的物質是DNA,而不是蛋白質。

②DNA分子的結構和復制

28、1953年,美國科學家沃森和英國科學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則。

(六)育種相關

29、袁隆平他是中國研究雜交水稻的創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第一人,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七)進化相關

30、達爾文:英國人,博物學家,生物進化論的主要奠基人。1859年,他出版了科學巨著《物種起源》,書中充分論證了生物的進化,並明確提出自然選擇學說來說明進化機理。
高中生物課本人物:必修三
(八)內環境與穩態

31、貝爾納:法國人,1857年他提出“內環境”的概念,並推測內環境的恆定主要依賴於神經系統的調節。

32、坎農,1926年,他提出了“穩態”的的概念,並提出了穩態維持機制的經典解釋:內環境穩態是在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共同作用下,通過機體各種器官、系統分工合作、協調統一而實現的。目前普遍認為: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路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

(九)動物激素的調節

33、沃泰默:法國人,生理學家。他通過實驗發現,把通向狗的上段小腸的神經切除,只留下血管,向小腸內注入稀鹽酸時,仍能促進胰液分泌。但是他卻囿於定論,認為這是由於小腸上微小的神經難以剔去干凈的緣故。

34、斯他林:英國人,生理學家。1902年,他和貝利斯從小腸黏膜提出液中發現了促使胰液分泌的物質―促胰液素。1905年,他們提出了“激素”這一名稱,並提出激素在血液中起化學信使作用的概念。

35、貝利斯:英國人,生理學家。1902年,他和斯他林從小腸黏膜提出液中發現了促使胰液分泌的物質―促胰液素。1905年,他們提出了“激素”這一名稱,並提出激素在血液中起化學信使作用的概念。

36、巴甫洛夫:俄國人,生理學家,現代消化生理學的奠基人。20世紀初,他的研究重點轉到高級神經活動方面,建立了條件反射學說。

(十)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37、1880年達爾文通過實驗推想,胚芽鞘尖端可能會產生某種物質,這種物質在單側光的照射下對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會產生某種影響。

38、詹森:1910年,他通過實驗證明,胚芽鞘頂尖產生的刺激可以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

39、拜爾:1914年,他通過實驗證明,胚芽鞘的彎麴生長,是因為頂尖產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勻造成的。

40、溫特:1928年,他用實驗證明造成胚芽鞘彎曲的刺激是一種化學物質,並把這種物質命名為生長素。

41、1934年荷蘭科學家郭葛等人從植物中提取出吲哚乙酸―生長素。

(十一)種群與生態系統

42、高斯:通過實驗發現草履蟲種群數量增長的S型曲線。

3. 初中人教版生物的所有科學家及其成就。

初中人教版生物的所有科學家及其成就按照教材編排概括如下:

七上教材

1、德國生物學家和施旺提出:生物大多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2、瑞典植物學家林耐(奈)提出了雙名法—第一部分是屬名,第二部分是種名後面加命名者的姓名。林奈被稱為"分類學之父"。

3、珍·古道爾與猩猩觀察

4、1609年 羅伯特胡克首次觀察並描述了植物細胞發表《顯微圖譜》首先稱為細胞

5、1665年荷蘭人列文虎克用顯微鏡發現了紅細胞和酵母菌

6、1864年德國植物學家薩克斯利用試驗成功證明:光合作用在葉綠體中進行並產生澱粉。

7、17世紀比利時科學家范·海爾蒙特證明光合作用的原料。木桶種植柳樹。

8、18世紀英國科學家普洛斯特勒用小鼠,植物,蠟燭,玻璃罩,證明植物能夠凈化空氣"空氣凈化器"

9、1928年細菌學家弗萊明發現青黴素能夠殺死細菌。

10、1940年英國病理學家弗利羅和化學家錢恩幫助下對青黴素提純。

七下教材

1、1783年義大利科學家斯帕蘭扎尼研究胃的消化作用

2、蘭德施泰納發現ABO血型系統

3、2世紀古羅馬醫生蓋倫提出血液運動理論

4、17世紀英國醫生哈維提出血液循環理論

5、1661年義大利學者馬爾比基證明毛細血管的存在。

6、班廷注射胰島素治療糖尿病

7、巴普洛夫利用狗鈴聲分泌唾液試驗發現經典條件發射

8、艾賓浩斯發現遺忘曲線

八上教材

1、1699年英國科學家伍德沃德發現無機鹽的作用

2、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利用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試驗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3、沃森和克里克發現DNA雙螺旋結構,是生物學進入到分子生物學階段

4、1856年孟德爾發現孟德爾遺傳定律。

5、1794年英國科學家道爾頓發現-----------色盲遺傳病

6、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八下教材

1、奧巴林首次提出化學進化學說

2、1953年米勒通過模擬實驗驗證生命化學進化的可能性(無機物到有機小分子的可能性)

3、王應睞組織我國科學家率先合成結晶牛胰島素(證明有機小分子到有機大分子的可能性)

4、法國博物學家居維葉發現不同地層埋藏不同類型的動物化石

5、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奠基人------進化論《物種起源》

6、1863年英國博物學家赫胥黎利用比較解剖方法首次提出"人猿同祖"

7、1929中國人類學家斐文中在周口店發現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

8、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提出發酵理論"微生物學之父"

9、英國胚胎學家維爾穆特-------克隆羊"多莉"

4. 生物學家達爾文的著作除了《物種起源》還有哪些

達爾文可以說是稱得上跟愛因斯坦、弗洛伊德齊名的改變世界的科學家,他最拿手的專業是生物學,其扛鼎之作自然是物種起源,書中破天荒地提出可能人類是由猴子發展而來的,直接讓發展了數千年的宗教界頓時傻眼,上帝的神威頓時一落千丈。達爾文一生中除了寫了物種起源之外,還有兩部書是其非常重要的作品,分別是小獵犬號航海記和人類的由來和性選擇。

小獵犬號是在1931年12月27號開始踏上征程,達爾文也開始了他長達5年的科學考察。考察期間,達爾文採集了大量的動、植物、化石、岩石標本,後作為私人藏品。很多人眼中的達爾文只是生物學家,其實達爾文在其成名之前一直是以地質學家來學習和工作的。這本書講述的地質學知識比生物學知識還要多。這本書最大的意義在於它啟發了人們開始思考今天的世界會是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

5. 有哪些生物學家及主要研究成果

部分著名生物學家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喬治·約翰·孟德爾(Gregor Johann Mendel) 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 林奈(Carolus Linnaeus) 托馬斯·亨特·摩爾根(Thomas Hunt Morgan) 歐文頓(E.Overton) 詹姆斯·沃森(James Dewey Watson) 羅伯特·威爾金斯(Robert Wallace Wilkins) 霍華德·馬丁·特明(Howard Martin Temin) 羅薩琳·富蘭克琳 威爾金斯(Robert Wallace Wilkin) 劉易斯·托馬斯(Lewis Thomas) 卡米洛·高爾基(Camillo Golgi) 弗朗西斯·哈里·康普頓·克里克(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 艾弗里(Oswald Theodore Avery) 施萊登(M.J.Schleiden) 施旺(Theodor Schwann) 歐內斯特·海克爾(Ernst Haeckel) 伽伐尼(Luigi Galvani) 瓦爾德爾(H.W.G.Von Waldeyer) 斯圖爾德(F.C.Steward) 斯帕蘭扎尼(L.Spallanzani) 薩姆納(J.B.Sumner) 切赫(T.R.Cech) 奧特曼(S.Altman) S.J.Singer 童第周、張立、李振聲、李義、饒毅、何琳、陳楨、談家楨、朱洗、楊長輝 Grendel G.L.Nicolson 伊麗莎白·布萊克本(Elizabeth H.Blackburn) 卡羅爾·格雷德(Carol W.Greider) 傑克·紹斯塔克(Jack W.Szostak) 阿達·約納什(Ada E.Yonath) 萬卡特拉曼·拉瑪克里斯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 托馬斯·斯泰茨(Thomas A.Steitz) 錢永佑(Richard Tsie) 錢永健(Roger Yonchien Tsien) 尼古拉·齊金 莉莎·蓋勒格斯 加里·史密斯 巴里·馬歇爾(Barry J. Marshall) 羅賓·沃倫(J. Robin Warren) 貝時璋 麗塔·列維·蒙塔爾奇尼 李約瑟(Joseph Needham) 羅伯特·布朗(Robert Brown) 戈特弗里德·威廉·凡·萊布尼茨(Gottfriend Wilhelm von Leibniz) Philipp Jakob Cretzschmar 洛佩斯-科洛梅 蒂爾曼 馬吉德 納特 奧斯本 萊德伯格(Joshua Lederberg) 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 讓-克洛德·謝爾曼 亥姆霍茲(Hermannvon Helmholtz) 哈金斯(Charles Brenton Huggins) 艾米·韋戈斯 薩基斯·馬茲曼尼亞 邁克爾·伊洛維茲 萬卡特拉曼·拉瑪克里斯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 托馬斯·施泰茨(Thomas A.Steitz) 阿達•約納斯(Ada E.Yonath) 泰森·赫德里克 卡爾文(Melvin Calvin) 泰森·赫德里克 吳瑞 羅賓-艾貝爾 Lynn Margulis Wladyslaw Taczanowski 霍爾敦 鄒承魯 拉馬克 薩克斯

6. 有什麼生物科學家的簡介和小故事

達爾文

--------------------------------------------------------------------------------

青年查爾斯登上探險船
距今一百五十多年前的一八三一年十二月七日,有一艘排水量僅二百三十五噸的小帆船從面臨英吉利海峽的雷本港向大西洋進發。二十二歲的青年查爾斯.達爾文所乘坐的這艘船是英國海軍的測量船。這艘船此次出航的目的是要作為時五年的世界探險。

今天,一提到查爾斯.達爾文,大家都知道是那位在人類文化史上留有盛名的進化論提倡者,不過當他乘上那艘小獵犬號時,還是個默默無聞的小夥子呢! 當時的他已對生物的物種問題很關心。所謂物種就是生物問可以互相交配繁殖子孫的同種。像獅子和貓就不同種,而狗類中的一種高大的長毛牧羊犬(collie)和埂(terrier)就屬於同種。通常,不同種的動物間,外形一看就有很明顯的差異,但像獅子與老虎、狗和狼,雖然不同種即長得很像。像這種徵妙的關繫到底是怎麼來的?達爾文長久以來一直為這問題大惑不解。

小蠟犬號從雷本港出發後,沿著南美海岸南下,繞過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於一八三五年九月來到東太平洋赤道上的加拉巴哥群島。在這四年的航行中,達爾文一路觀察並採集動植物標本,不過,真正對達爾文腦海中所纏繞的物種起源問題有啟發的,還是太平洋上加拉巴哥群島的各種生物。

加拉巴哥群島的生物

「明顯的差異與微妙的類似」之典型

加拉巴哥群島在厄瓜多西方約一千公里的太平洋上,由十四個散布在赤道附近的小島組成。加拉巴哥(Galapagos)在丙班牙語中的意思就是「烏龜」。此群島正如其名,島上有重量超過一百公斤的象龜,使達爾文一行人大為吃驚,另外,還有長達一公尺以上的鬣蜥 (iguana),這種蜥蜴有住在海岸附近的海生型及住在內陸的陸生型,且兩者不屬同種。此外尚有鵜鶘(pelican)的同類軍艦鳥、海鷗、鰹鳥、金翅雀(finich)等珍鳥。這些遠離大陸的島嶼上,能遠飛的鳥類及能長期挨餓的爬蟲類特別多。

加拉巴哥群島上的生物與其地地區的生物相此確實有不凡之處,不僅鳥類及爬蟲類如此,其它像魚貝類、昆蟲、花草等亦復如此。例如,達爾文在那裡所採集的十五種魚,以及十六種陸生貝類中的十五種都是別處看不到的新種。加拉巴哥群島可說是物種的寶庫。

不過這些幾乎全是新種的島上生物,與一千公里外的南美太平洋岸的生物有很徵妙的相似之處,即既有明顯的差異又有微妙的類似。小獵犬號在島上停留了五個星期,臨走的前幾天,該群島的副領事來向他們道別,閑談間,副領事說:「這群島上雖然有很多形態相似的烏龜,但我一眼就可以看出那隻是屬於那個島的。」達爾文聽了這句話,心中有著很大的回響,因為他在這里的鷽鳥身上也發現了同樣的現象。加拉巴哥群島上的鷽鳥共有十三種,基本上它們的形態都很相似,但喙的長度及彎曲度即各不相同。達爾文心裡想,這些差異可能和各島上的鳥類的食物,如植物種子、毛蟲、昆蟲等不同有關。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導致各物種間的差異的原因不就很明顯了嗎?達爾文從觀察加拉巴哥群島的生物所得的靈感,為日後論生物進化的不朽名著「物種原始」奠下了基礎。

青春時代的漂泊

對博物學無窮盡的興趣

在此簡單地介紹一下有關達爾文的生平。查爾斯‧達爾文與美國總統林肯同於一八零九年二月十二日誕生。他父親是個有名的醫生,母親是陶工威治偉勒的女兒。他的祖父伊拉斯莫斯.達爾文更是個有名的醫主兼博物學家,同時又是一位詩人。

達爾文的家世雖如此優越,但少年時代的達爾文並非優等生,雖然他很熱衷於植物及昆蟲的採集,但對學校所教的希臘語及拉丁語卻一點都不感興趣。本來想讓達爾文學習法律的父親,看到他這種情形只好改變主意,將他送到愛丁堡去學醫。可是他對學醫一樣不感興趣,尤其在見習外科手術時,更是嚇得魂不附體。加上他知道自己將來可以繼承一筆能讓地安享一輩子的龐人財產,不必為生活去行醫,於是他便毅然地放棄了學醫。

他父親最後又將他送到劍矯大學,指望他學做個牧師,可是他到劍橋大學後也沒照他父親的意思去做。就在這時,潛藏在他心中很久的對博物學的愛好即完全地爆發出來。他在漢斯洛教授的指導下,閱讀了許多動植物的書籍,使他在博物學領域上的知識大增。他更時常興漢斯洛教授到野外去實地觀察,他之所以能夠乘上小臘犬號去周遊世界,也是靠地老師一手推薦的。臨上船前,他老師推薦他帶一本由地質學家查爾茲.萊爾(C.Lyell)所著的「地質學原理」。在漫長的航海期間,他把那本書背得滾瓜爛熟。

促使進化論完成的人物

伊拉斯莫斯.達爾文及拉馬克
最先觀察到自然界生物間,在不同形態中又帶有微妙的相似,而且大膽地推測人類是由植物、動物、自然進化而來的是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查爾斯.達爾文的祖父伊拉斯莫斯.達爾文也在他的著作中這樣寫著:「由微生物而進化到各種溫血動物,這種假設雖然有點大膽…」,這些生物學的假設,實際上已為進化論點燃了火花。此外,動物學家拉馬克 (Lamarck) 所著的「動物哲學」一書中也作如下的闡述:「羚羊為了吃高大樹木的葉子,長期以來,一直極力地把頸子伸長而變成長頸鹿。」這種想法雖然已不為今日的人們所接受,但它卻是點燃達爾文進化論的導火線。

古維艾(Georges Cuvier)及舊約
對進化論的假設有著很大阻力的是舊約聖經創世紀的說法。創世紀上說,地球上所有的主物都是上帝在同一時期內創造出來的。對信仰上帝的人而言,這種由微主物進化到溫血動物,及羚羊長年伸長脖子而變成長頸鹿等說法,簡直是荒謬之極。在當時,聖經的教條就是科學。例如,十七世紀的愛爾蘭大主教亞夏就依據舊約中所述的先後事件,而推斷地球是在西元前四千零四年的十月二十六日早上九點誕生的;換言之,地球的年齡大約只有六千歲。

此外,與拉馬克同時期有一位生於法國的古主物學家古維艾,當他發現些古生物的骨頭後,就有如變魔術般地將那些古主物的形像描繪出來,其中有密生毛發的猛馬(mammoth),也有像鯨那麼大的爬蟲類。古維艾對這些動物為何絕跡,以及在高山上發現海中生物化石等事件的解釋也很妙。古維艾在聖經中看到諾亞的洪水事件,於是就把上述的問題用這個事件搪塞過去。他說,地球上像聖經所記載的諾亞洪水不知己發生過多少次,因此過去的這些古生物都是被大水淹死的,同時這樣大的洪水,也會把海底往上推成高山。古維艾這種說法被稱為「天變地異說」,按照這個說法,地球上的劇變可以在一瞬間完成,不必經過很長的歲月。這些說法又與聖經所載吻合,因此信仰上帝的人們都以此建立理論體系,而想打破這些觀念實在非常不容易。

哈頓及萊爾
但是達爾文在航海中所問讀的「地質學原理」並非這樣說。「地質學原理」是作者萊爾承繼了十八世紀蘇格蘭地質學家哈頓(J.Hutton)的理論而寫成的。哈頓認為海底變成高山是因為地震或人山爆發而來,而今日的山貌也是長期以來受風吹雨打的風化及侵蝕而形成的。這種依據自然法則的變動,自古至今都一樣,這種學說稱為「均變說」(uniformitarianism),而印證這種學說的證據是地球經長期歲月的變動所留下的痕跡。

達爾文讀了「地質學原理」後,心想:「如果地球的年齡真的這麼老,那麼由微生物演變成溫血動物也並非不可能。」至此,地球的年齡便成為進化論成立的先決條件。

馬爾薩斯的人口論
不過,在漫長的地球歷史中,生物是依何種理由來進化呢?拉馬克的說法實在今人難以信服。 有一天,達爾文念了一本由T.R.馬爾薩斯牧師所寫的「人口論」。書上說:「人口的增加率通常會超過糧食供給的增加率。」於是達爾文就作了如下的推想:「人類以外的生物應該也是如此。如果是這樣,那麼同時生下的小動物就註定有些會餓死,但是那一隻該餓死?大概是不能適應所居環境的要餓死吧!」

達爾文又進一步回想在加拉巴哥群島所看到的鷽鳥。這些由南美遷徒來的鷽鳥本來都是同種,相互之間都可交配繁殖,但來到島上後,為了適應各島的特殊環境而發生變異,且只有這些能隨著各島環境而產生變異的鳥才能活下來。日子一久,各島間的鷽鳥就變成不同種而不能互相交配繁殖了。像這樣由一種而變為多種的現象,達爾文稱之為「自然淘汰」、人類大概也是依這個自然淘汰的法則,由微生物慢慢進化而來的吧!

一八四四年起,達爾文就開始將這個物種的起源及生物進化的關系寫在筆記簿上,當時,剛好是他叩一位表妹結婚,並定居在倫敦郊外的次一年。

渥列斯的信
一八五八年的某一天,達爾文收到一封信,是由一位往在東印度群島名叫亞弗烈‧拉歇爾‧渥列斯的男子寫來的,信中闡述了他對物種起源的看法,並論及人口論與自然淘汰的問題,這些理論與達爾文的想法不謀而合。向來淡泊的達爾文,在接獲這封信後也不禁非常驚訝,於是和朋友商討後,決走將與渥列斯共著的論文發表在「林奈協會雜志」上。次年,達爾文又將他研究的精髓「物種原始」全部公諸於世。

致力研究及著述的晚年

自從達爾文在進化論中闡述「人類是猴子的子孫」後,引起了各方激烈的反駁,幸而有一位名叫湯姆遜.亨利.哈克斯列的生物學者極力地為進化論辯護,才使達爾文得以不受外界干擾而安靜地思考著述。對辯論極端厭惡的達爾文,最後只好專心一意地過研究生活。他的健康情形雖然不佳,但耐性很強,生活很有規律。每天工作雖然只有一至二小時,但完成了不少研究。地所作的實驗非常簡單,並不太依靠儀器,研究時使用的儀器大都只用到放大鏡,而很少動用顯微鏡。

達爾文死於一八八二年四月十九日,享年七十三歲。他的遺骸葬於牛頓、法拉第等英國偉人長眠的西敏寺寺院。

「物種原始」出版七年後,一八六六年,孟德爾發表了遺傳論文,對鞏固達爾文進化論的地位有很大的意義。但這篇遺傳論文一直等到三十四年後的一九零零年,由弗里斯、柯連斯、捷爾馬克等人實驗證實後,才被承認其價值。當時所推斷的地球年齡才一憶年,但相信進比論及均變說的人們都認為地球的年齡應該比這要長。事實上現在已經證實他們是對的,以目前的科技推斷,地球的年齡是四十五億年。

7. 請詳細列舉高中生物書中涉及的生物學家的生物貢獻及成就

19世紀30年代, 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M.J.Sehleiden,18o4— 1881)和動物學家施旺(T.Schwann,1810— 1882)提出了細胞學說,指出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
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C.R.Darwin,1809—1882)出版了《物種起源》一書,科學地闡述了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生物進化理論。
1900年,孟德爾(G.Mendel,1822- 1884)發現的遺傳定律被重新提出,生物學邁進第2個階段—— 實驗生物學階段。
1944年,美國生物學家艾弗里(O.Avery,1877-1955)用細菌做實驗材料,第1次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1953年,美國科學家沃森(J.D.Watson,1928——)和英國科學家克里克(F.Crick,1916-2004)共同提出了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這是20世紀生物科學最偉大的成就,標志著生物科學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分子生物學階段。
第3章
第1節
1773年,義大利科學家斯帕蘭札尼(L.Spallanzani,1729- 1799),通過實驗證明,胃液有化學性消化作用。
1836年,德國科學家施旺(T.Schwann,1810—1882),從胃液中提取出胃蛋白酶。(第2次出現)
1926年,美國科學家薩姆納(J.B.Sumner,1887—1955),從刀豆種子中提取出脲酶的結晶,並且通過化學實驗證實脲酶是一種蛋白質。
20世紀80年代, 美國科學家切赫(T.R.Cech,1947一)和奧特曼(S.Ahman,1939一)發現少數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第3節
1771年, 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利(J.Priestley,1733— 18o4),通過實驗發現植物可以更新空氣。
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J.yon Sachs,1832—1897),通過實驗證明光合作用產生了澱粉。1880年, 美國科學家恩格爾曼(G.Engelmann,1809- 184 ),通過實驗證明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20世紀,30年代,美國科學家魯賓(S.Ruben)和卡門(M.Kamen)用同位素標記法證明光合作用中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
第4章
第1節
1880年,達爾文(C.R.Darwin,1809—1882)通過實驗推想,胚芽鞘的尖端可能會產生某種物質,這種物質在單側光的照射下,對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會產生某種影響。(第2次出現)
1928年,荷蘭科學家溫特(F.W.Went,1903——),通過實驗證明,胚芽鞘的尖端確實產生了某種物質,這種物質從尖端運輸到下部,並且促使胚芽鞘下面的某些部分生長。
1934年,荷蘭科學家郭葛(F.Ko )等人從植物中提取出吲哚乙酸— — 生長素。
第6章
第1節
1)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1928年,英國科學家格里菲思(F.Grifith,1877—1941),通過實驗推想,已殺死的S型細菌中,含有某種「轉化因子」,使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
1944年, 美國科學家艾弗里(O.Avery,1877—1955)和他的同事,通過實驗證明上述「轉化因子」為DNA,也就是說DNA才是遺傳物質。
1952年,赫爾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通過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證明,在噬菌體中,親代和子代之間具有連續性的物質是DNA,而不是蛋白質
2)DNA分子的結構和復制
1953年,美國科學家沃森(J.D.Watson,1928一)和英國科學家克里克(F.Crick,1916-2004)共同提出了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1962年,沃森、克里克和維爾金斯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第2次出現)
第2節
基因的分離定律 孟德爾(G.Mendel,1822-1884),奧國人,通過豌豆等植物的雜交試驗,於1865年,在當地的自然科學研究學會上宣讀了《植物雜交試驗》論文,提出了遺傳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第2次出現)
第3節
18世紀英國著名的化學家和物理學家道爾頓(J.Dalton,1766— 184 ),第1個發現了色盲症,也是第1個被發現的色盲症患者。
第7章
l9世紀(1859年),達爾文,在其《物種起源》一書中.提出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生物進化理論。(第3次出現)
選修
緒論
1973年,美國科學家科恩(S.N.Cohen,l935一),第1次實現了不同物種間的DNA重組。
第1章
第2節
1796年,英國醫師愛德華·詹納(Edward Jenner,l749一l823),發明了接種牛痘預防天花。
第3章
第1節(課外讀)
我國水稻育種專家袁隆平。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第4章
第2節
1)植物細胞工程 2O世紀5O年代,我國植物生理學家崔徵等人,發現細胞分裂素含量和生長素含量的比例可調控植物組織培養過程中芽和根的形成。
2)動物細胞工程 1976年,阿根廷科學家米爾斯坦(Cesar Milstein,l926一)和德國科學家柯勒(GeorgesKohler,l946一),通過細胞融合制備出單克隆抗體。由於他們的傑出工作,在1984年,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第5章
1675年,荷蘭學者列文虎克(A.van I~euwenhoek,l632— 1723),用自製的顯微鏡觀察了雨水、井水、河水中的微生物。
第1節
1892年,俄國科學家伊凡諾夫斯基(D.Ivanowsky,l864一l920),發現引起煙草花葉病的致病因子可以通過細菌濾器。
不久,荷蘭生物學家貝哲林克(Martinus Be~efinck,185l一1931)發現,這種濾過性因子具有生物的許多特徵,並推測它能進入細胞內進行繁殖。
第2節
l9世紀後期,德國細菌學家科赫(Robert Koch,l843— 1910)發明了固體培養基,分離出炭疽芽孢桿菌、霍亂弧菌、結核桿菌等。1905年,科赫因結核桿菌的研究成果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第3節
1857年, 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L.Pastuer,l822— 1895),發現了發酵原理,並發明「巴氏消毒法」。如今這種方法仍廣泛用於食品工業的消毒。

8. 我要一些有關生物科學家的故事

http://www.wycz.sh.cn/class/2006/%C0%ED%BB%AF/_private/scientist7.htm

生物學家的故事之一

——孟德爾

學校首頁

理化組首頁

教學常規

教研組簡介

科學家的故事

生活與科學

興趣小實驗

公開課教案

學生實驗

現代遺傳學之父,是這一門重要生物學科的奠基人。1865年發現遺傳定率。
1822年7月22日,孟德爾出生在奧地利的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里,父親和母親都是園藝家。孟德爾受到父母的熏陶,從小很喜愛植物。
當時,在歐洲,學校都是教會辦的。學校需要教師,當地的教會看到孟德爾勤奮好學,就派他到首都維也納大學去念書。
大學畢業以後,孟德爾就在當地教會辦的一所中學教書,教的是自然科學。他能專心備課,認真教課,所以很受學生的歡迎。1843年,年方21歲的孟德爾進了修道院以後,曾在附近的高級中學任自然課教師,後來又到維也納大學深造,受到相當系統和嚴格的科學教育和訓練,為後來的科學實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孟德爾經過長期思索認識到,理解那些使遺傳性狀代代恆定的機制更為重要。
從維也納大學回到布魯恩不久,孟德爾就開始了長達8年的豌豆實驗。孟德爾首先從許多種子商那裡,弄來了34個品種的豌豆,從中挑選出22個品種用於實驗。它們都具有某種可以相互區分的穩定性狀,例如高莖或矮莖、圓料或皺科、灰色種皮或白色種皮等。
孟德爾通過人工培植這些豌豆,對不同代的豌豆的性狀和數目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計數和分析。運用這樣的實驗方法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嚴謹的態度。他酷愛自己的研究工作,經常向前來參觀的客人指著豌豆十分自豪地說:「這些都是我的兒女!」
8個寒暑的辛勤勞作,孟德爾發現了生物遺傳的基本規律,並得到了相應的數學關系式。人們分別稱他的發現為「孟德爾第一定律」和「孟德爾第二定率」,它們揭示了生物遺傳奧秘的基本規律。
孟德爾開始進行豌豆實驗時,達爾文進化論剛剛問世。他仔細研讀了達爾文的著作,從中吸收豐富的營養。保存至今的孟德爾遺物之中,就有好幾本達爾文的著作,上面還留著孟德爾的手批,足見他對達爾文及其著作的關注。
起初,孟德爾豌豆實驗並不是有意為探索遺傳規律而進行的。他的初衷是希望獲得優良品種,只是在試驗的過程中,逐步把重點轉向了探索遺傳規律。除了豌豆以外,孟德爾還對其他植物作了大量的類似研究,其中包括玉米、紫羅蘭和紫茉莉等,以期證明他發現的遺傳規律對人多數植物都是適用的。
從生物的整體形式和行為中很難觀察並發現遺傳規律,而從個別性狀中卻容易觀察,這也是科學界長期困惑的原因。孟德爾不僅考察生物的整體,更著眼於生物的個別性狀,這是他與前輩生物學家的重要區別之一。孟德爾選擇的實驗材料也是非常科學的。因為豌豆屬於具有穩定品種的自花授粉植物,容易栽種,容易逐一分離計數,這對於他發現遺傳規律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孟德爾清楚自己的發現所具有的劃時代意義,但他還是慎重地重復實驗了多年,以期更加臻於完善、1865年,孟德爾在布魯恩科學協會的會議廳,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分兩次宣讀。第一次,與會者禮貌而興致勃勃地聽完報告,孟德爾只簡單地介紹了試驗的目的、方法和過程,為時一小時的報告就使聽眾如墜入雲霧中。
第二次,孟德爾著重根據實驗數據進行了深入的理論證明。可是,偉大的孟德爾思維和實驗太超前了。盡管與會者絕大多數是布魯恩自然科學協會的會員,中既有化學家、地質學家和牛物學家,也有生物學專業的植物學家、藻類學家。然而,聽眾對連篇累續的數字和繁復枯燥的淪證毫無興趣。他們實在跟不孟德爾的思維。孟德爾用心血澆灌的豌豆所告訴他的秘密,時人不能與之共識,一直被埋沒了35年之久!
孟德爾晚年曾經充滿信心地對他的好友,布魯恩高等技術學院大地測量學教授尼耶塞爾說:「看吧,我的時代來到了。」這句話成為偉大的預言。直到孟德爾逝世16年後,豌豆實驗論文正式出版後34年,他從事豌豆試驗後43年,預言才變成現實。
隨著20世紀雄雞的第一聲啼鳴,來自三個國家的三位學者同時獨立地「重新發現」孟德爾遺傳定律。1900年,成為遺傳學史乃至生物科學史上劃時代的一年。從此,遺傳學進人了孟德爾時代。
今天,通過摩爾根、艾弗里、赫爾希和沃森等數代科學家的研究,已經使生物遺傳機制——這個使孟德爾魂牽夢繞的問題建立在遺傳物質DNA的基礎之上。
隨著科學家破譯了遺傳密碼,人們對遺傳機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現在,人們已經開始向控制遺傳機制、防治遺傳疾病、合成生命等更大的造福於人類的工作方向前進。然而,所有這一切都與聖托馬斯修道院那個獻身於科學的修道士的名字相連。

童第周的故事

學校首頁

理化組首頁

教學常規

教研組簡介

科學家的故事

生活與科學

興趣小實驗

公開課教案

學生實驗

童第周是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優秀的教育家,生前曾擔任過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動物研究所所長。

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鄞縣的一個小村裡,家庭生活十分貧困,沒有錢進學校讀書,只能在家裡邊做些農活,邊跟父親學點文化。直到17歲,才在二哥的幫助下,進了寧波師范予科。可是第一學期考試成績總平均分沒有及格,學校讓他退學或降級,經童第周再三請求,學校勉強答應試讀半年。童第周發誓,一定要把成績趕上去。童第周堅持頑強的學習。終於取得了好成績。在進入上海復旦大學以後,他更加勤奮學習,臨近畢業時,他已經成為生物系的高材生了。童第周認識到,世界上沒有天才,天才是用勞動換來的。要攀登生物學的高峰,需要付出更艱苦的勞動。

1930年童第周在親友們的資助下,遠度重洋,來到北歐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寒爾。在歐洲著名生物學者勃朗歇爾教授的指導下,研究胚胎學。當時,他發現有的外國留學生對中國人抱著一種藐視的態度,說「中國人是弱國的國民」。和他同住的一個洋人學生,公開說:「中國人太笨。」聽到這些,童第周再也壓抑不住滿腔的怒火,對那個洋人說:「這樣吧,我們來比一比,你代表你的國家,我代表我的國家來和你比,看誰先取得博士學位。」

童第周憋著一股氣,在日記中寫下了自己的誓言:「中國人不是笨人,應該拿出東西來,為我們的民族爭光!」

研究胚胎學,經常要做卵細胞膜的剝除手術,有一次做實驗,教授要求學生們設法把青蛙卵膜剝下來,這是一項難度很大的手術,青蛙卵只有小米粒大小,外面緊緊地包著三層象蛋白一樣的軟膜,因為卵小膜薄,手術只能在顯微鏡下進行。許多人都失敗了,他們一剝開卵膜,就把青蛙卵也給撕破了。只有童第周一人不聲不響地完成了這項實驗任務。

布朗歇爾教授知道後,特地安排了一次觀察實驗,把學生們都找來看。實驗開始了,童第周不慌不忙地走到顯微鏡前,熟練地操作著。人們看到,他象鍾表工人那樣細心,象綉花姑娘那樣靈巧,象高明的外科醫生那樣一絲不苟。在顯微鏡下,他先用一根鋼針在卵上刺了一個小洞,於是脹得圓滾滾的青蛙卵馬上就松馳下來,變成扁圓形的,再用鋼鑷往兩邊輕輕一挑,青蛙卵的卵膜就從卵上順利地脫落下來了。他幹得又快又利落。

「成功了!成功了!」同學湧上去祝賀,勃朗歇爾教授更是激動萬分,這是他搞了幾年也沒有搞成的項目啊!他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連聲稱贊:「童第周真行!中國人真行!」童第周剝除青蛙卵膜手術的成功,一下子震動了歐洲的生物界。4年之後,通過答辯,比利時的學術委員會決定授予童第周博士學位。在榮獲學位的大會上,童第周激動地說:「我是中國人,有人說中國人笨,我獲得了貴國的博士學位,至少可以說明中國人決不比別人笨。」在場的教授紛紛點頭,有的還伸出大姆指。而那位洋人學生卻一篇論文也沒有,更談不上當博士了。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童第周謝絕了專家和同學們的挽留,毅然回到了災難深重的祖國。他來到四川宜賓一個村鎮教書。在緊張的教學中始終沒有忘記搞科學研究。可是,這里沒有科學儀器,連一架顯微鏡也沒有,沒辦法繼續開展胚胎學的研究工作。一次意外的發現給他帶來了希望:在小鎮的舊貨攤上他們看到了一架舊顯微鏡,但要價太貴,當時他們夫妻倆掏盡了口袋還湊不足一半,又向別人借了一些還不夠,最後只好把他們的衣服拿去典當,好不容易才買回這架舊顯微鏡。

有了顯微鏡,但沒有所需要的燈光照明,還是不能進行操作。他們只好把顯微鏡搬到室外,冬天利用雪地微弱的反光,他忘記了寒冷在聚精會神地工作著。夏天烈日當頭,汗流浹背即使汗水滴在視鏡上模糊了視線,或是風把一粒小沙子吹進了載物器,甚至占據了整個視野……童第周仍然堅持攻關。一般說來,每一個試驗數據都要重復一、二次,而他往往要重復五、六次。然而,就在這簡陋的顯微鏡下,在這低矮的小土屋裡,童第周卻撰寫了一篇篇具有學術價值的論文,震驚了國內外生物界的學者。

1973年,在周總理的親切關懷下,童第周和他的夥伴們開始了細胞遺傳學的研究工作。他在解剖顯微鏡下,用比綉花針還細的玻璃注射針,把從鯽魚的卵細胞中取出來的遺傳因子,注射到金魚的受精卵中。金魚的卵還沒有小米粒大,做這樣的實驗該有多難啊!可是童第周成功了,結果孵化出的幼魚中,有一條魚披著金色的鱗片,長著鯽魚那樣的單尾巴,說明鯽魚的遺傳基因,已經在金魚卵中發生了作用。這種魚因為是童第周創造出起的,因此,人們叫它「童魚」。童第周的實驗成果,給生物學作出了巨大貢獻。

1978年,童第周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雖已76歲高齡,卻以年輕人的朝氣投入了工作。他親手制定了科研項目規劃,繪制了美好的蘭圖。1979年3月,在浙江省科技大學的講台上,他突然眩暈,從此一病不起。他為祖國科學事業的振興,實踐了他的誓言:「願效老牛,為國捐軀!」

9. 生物學家有哪些及其主要研究成果

1、達爾文 進化論 2、孟德爾 遺傳定律 3、 李比希 養分歸還學說等 4、沃森 DNA雙螺旋結構 5、卡爾文 光和碳循環 6等等等等.

閱讀全文

與生物學家有哪些文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