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基因的多樣性如何決定生物的多樣性
任何生物的形狀都由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基因起控制,環境起調節。生命活動的體現者和執行者是蛋白質,就是說這個生物的形狀就是由蛋白質來體現。而蛋白質是由基因控制合成的。
所以 基因多樣性決定了生物的多樣性
㈡ 影響生物多樣性的因素有哪四個
影響生物多樣性的因素有以下4個。1.水分和熱量——高溫多雨,水熱條件優越的地區,生物種類豐富。 ②自然環境復雜——氣候復雜的地區,生物種類豐富;水域環境復雜,水生生物豐富;地形復雜,起伏大的地區,生物種類豐富。
2.環境變遷與突發事件——如地質時期的冰期導致多樣性減少;隕石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環境變化導致食物缺乏等。
3.天敵與外來物種的干擾——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
4.人類活動的破壞與干擾——最主要原因是人類的濫捕濫獵、人類的生產和活動及污染排放破壞生態環境(如食物鏈的破壞、對動物棲息地的破壞、動物食用被污染的食物等),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
2、生物多樣性的形成因素是什麼?
生物多樣性即遺傳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為「共同進化」。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這就是共同進化(coevolution)。通過漫長的共同進化過程,地球上不僅出現了千姿百態的物種,而且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環境。
因為導致基因、物種多樣性的原因是:基因突變、重組,自然選擇,地理隔離。
而題目問的是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形成的原因,
「共同進化」可以概括為生態系統多樣性形成的原因。
㈢ 遺傳基因多樣性有可能破壞生物多樣性,是因為什麼原因
我覺得你的問題本身就有點不大妥當,是不是對生物多樣性的概念沒有搞懂。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是指一定范圍內多種多樣活的有機體(動物、植物、微生物)
有規律地結合所構成穩定的生態綜合體。這種多樣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種多樣性,物種的遺傳與變異的多樣性及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其中,物種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關鍵,它既體現了生物之間及環境之間的復雜關系,又體現了生物資源的豐富性。
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及其與環境形成的生態復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由遺傳(基因
)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等部分組成。遺傳(基因)多樣性是指生物體內決定性狀的遺傳因子及其組合的多樣性。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在物種上的表現形式,可分為區域物種多樣性和群落物種(生態)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是指生物圈內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態過程的多樣性。遺傳(基因)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基礎,生態系統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重點。
按照上面的概念和聯系來說,遺傳基因多樣性是增加生物多樣性的,對我們種質資源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是有好處的。
但是,我也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根據木村的理論,生物的進化偏向於中性選擇,就是基因突變是隨機的,不存在有利有害,經過若干世代可以固定下來或者消失。假如,在一個特定的時期,一個物種的基因發生大規模突變,造成了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偏離平衡定律,具有遺傳多樣性,但是在幾個世代內這種大規模突變又不能固定下來,導致群體內大量個體死亡。換句話說,就是預期增加的基因多樣性沒有得逞,反而丟失了以前的一些稀有基因,從而有可能造成生物多樣性降低。
㈣ 生物多樣性的形成原因是什麼
20世紀80年代以後,人們在開展自然保護的實踐中逐漸認識到,自然界中各個物種之間、生物與周圍環境之間都存在著十分密切的聯系,需要對物種所在的整個生態系統進行有效的保護。在這樣的背景下,生物多樣性的概念便應運而生了。主要包括:
1、遺傳多樣性。
遺傳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廣義的遺傳多樣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攜帶的各種遺傳信息的總和。
2、物種多樣性。
這是生物多樣性的核心。物種(species)是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
3、生態系統多樣性。
生態系統是各種生物與其周圍環境所構成的自然綜合體。所有的物種都是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在生態系統之中,不僅各個物種之間相互依賴,彼此制約,而且生物與其周圍的各種環境因子也是相互作用的。
多樣性特點:
1、物種高度豐富 中國有高等植物3萬余種,僅次於世界高等植物最豐富的巴西和哥倫比亞。
2、特有屬、種繁多 中國高等植物中特有種最多,約17 300種,佔全國高等植物的57%以上。581種哺乳動物中,特有種約110種,約佔19%。尤為人們所注意的是有活化石之稱的大熊貓、白鰭豚、水杉、銀杏、銀杉和攀枝花蘇鐵,等等。
3、區系起源古老 由於中生代末中國大部分地區已上升為陸地,在第四紀冰期又未遭受大陸冰川的影響,所以各地都在不同程度上保存著白堊紀、第三紀的古老殘遺成分等。